《道德经》终极解读第47章

2024-05-09 21:13

1. 《道德经》终极解读第47章

原文
  
 
  
  
 不出户,知天下;
  
 不窥牖,见天道。
  
 其出弥远,其知弥少。
  
 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译文
  
 
  
  
 不出家门,就能够知道天下大势、未来趋势。
  
 不望窗外,就可以明白天道(主要是指天道剧情设定,过去、现在、未来的剧情)。
  
 如果向外求道,那么离真理和真相就会越远,迷失在俗人云集的物质世界中。
  
 因此,圣人在家里就能知道“天道(剧情)”,向内求就能明悟“大道”,不妄为就可以有所成就。
  
 
  
  
 解读
  
 
  
  
 
  
  
 
  
  
             闭门读经,向内求道 
  
 
  
  
 常言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其实都是为了提升认知。
  
 
  
  
 唐僧行万里路的目的就是为了求取真经,真经就是好书,可以提升认知、体验故事、借假修真。因此,有心的圣贤在家里读很多“真经”(圣贤书)就可以无所不知、无所不晓,比如《道德经》《佛经》《创造宇宙说明书》等圣贤书。
  
 
  
  
 书就是书本形态的虚拟世界,读书就是体验书中的世界,去思考、去借鉴,提升认知、借假修真。
  
 
  
  
 现在有人坐飞机或高铁出门旅游几次,就觉得自己行万里路了,实则走马观花,除了拍点照片视频炫耀外,在认知境界上并没有任何提升和收获。反而不如在家独处时读书、思考、冥想收获多。
  
 
  
  
 现在人们只要想读书,就可以很方便地读到任何书。而在古代,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都是很难实现的,因为无论东方西方,普通人别说想读几本书,就是识字都是非常困难的事情。
  
 
  
  
 就拿古代西方图书馆举例,那里的书非常珍贵,都是用铁链锁着的,铁链的一头安装在书的一角,另一头则锁在书架上,铁链的长度只够人们把书从书架上取下来翻阅。书成为当时非常贵重的奢侈品,有一个原因就是书的制作成本非常高,一本书的价值可以顶好几套房子。当时只有少数人可以接触到书,读书是只有贵族才能拥有的精神享受。
  
 
  
  
 别看现在西方比较发达,一直到中世纪末期(14世纪),西方世界只有大约三万本书。一直到15世纪初,随着印刷术和造纸术的发展完善,西方世界的书才慢慢地多了起来,价格也逐渐变得便宜了。
  
 
  
  
 现在,有一本书,汇集了东方和西方所有的好书的精华,看一本书就顶看一万本书。这本书就叫《创造宇宙说明书》,和《道德经》是天生的绝配,没有任何有冲突的地方,完全可以互相关联、补充解读,因为真正的道理(真理)都是相通的。
  
 
  
  
 《创造宇宙说明书》告诉大家:科学就是用来明白天道参数的,玄学就是用来明白天道剧情的。圣人结合科学和玄学,就可以明白天道。
  
 
  
  
 天道,指宇宙诞生以后出现在宇宙系统内部的各种细致的参数设定及剧情设定。先说天道参数设定,比如引力就是,可以用数学公式计算,宇宙中万事万物都遵循各种天道参数设定。再说天道剧情设定,宇宙中各条时间线(各个世界)的剧情都是定好的,因此可用《易经》算法推算,比如《推背图》《马前课》《梅花诗》等就是用《易经》及衍生算法推算出的天道剧情。
  
 
  
  
 天之道,就是天道参数设定和剧情设定要达到的目标,即保证万物平衡、系统稳定。

《道德经》终极解读第47章

2. 《道德经》第48章

老子道德经第四十八章原文及译文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从事于学习,则每天都会有所增加有益的东西;从事于修道,则日益减少损益的东西。减少又减少,最后就到了无所妄为的境地。无为就可以因顺自然而无不为。执掌天下,最好是放之自然而让它无所事事。如果为满足欲利而肆意驱使,那是不可以执掌天下的。
  
 求学的人,受益一天比一天增加;求道的人,受益则一天比一天减少。减少了,又减少,到最后导致“无为”的境地。如果能够做到无为,不随意妄为,任何事情都可以有所作为。治理天下的人,要经常以不扰民为治国之本,如果常抱持繁苛之政以为影响民众,那就不配治理国家了。

3. 《道德经》第48章

曾老讲解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
  
  
 故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一个人你知道的知识越多,你就离道越远,
  
 第20章,老子开门见山说,绝学无忧
  
 你不去学,你就没有烦恼,你没有知识,你还会烦恼什么东西?你也不会去伤害别人,不会去伤害自己,
  
 难道学问都是不需要的?知识都是坏的?
  
 好像也不对,可是事实是这样的,
  
 你看那些很有知识的人,他就很会钻法律漏洞,国家很多标准,他有办法表面上附和他,让它检查不出来,结果害死很多人,特别是在食品安全,在医药保健用品方面,我们看的非常多,而且也忧心忡忡,
  
 做学问有它的好处,但是你要小心,他会帮助你走邪道,走小路,然后害人害己,
  
 这样的话,你就离开道越来越远了,
  
 那老子是不是反对我们为学呢?
  
 他把这两句话合在一起
  
 他是在提醒我们,当你在学知识的时候,当然是越多越好,增加你的见闻,使你懂得更多的东西,可是这个时候,你要提醒自己了,我要为学,以后我还要为道,
  
 为道就是,我学了哪些东西我不一定要拿来用,我该用的我才用,
  
 一个人知识越多当然是有益的,但是如果偏离道害处也会更大。没有知识,不懂得、不会做坏事,很有知识但不去做坏事当然是后者比较了不起。
  
 不要老在真假上转悠,要看它合不合自然规律,管他真的假的,合不合理最重要,合理我就要拿来用,
  
 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把学来的东西该减少的减少,该忘掉的忘掉,损到你所知道的知识全部都合乎天道,你就会无为。
  
 
  
  
 无为而无不为:你真正懂得无为的人你就会无不为。
  
 无不为,就是孔子讲的,70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子到最后也是无不为,
  
 他想怎么做就怎么做,没有顾虑,为什么?
  
 因为他从来不犯错的,一个人从来都不会犯错,你还会顾虑什么呢?你还有,三思而后行吗?你还要查法典?没有必要了
  
 从心所欲,自由自在,行以道而很自然,
  
 取天下常以无事
  
 你要得天下,就好像是我没有在做什么,这个后来我们传承非常有意思的两句话
  
 大为天定,不以智取

《道德经》第48章

4. 《道德经》第41章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纇;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
  
 夫唯道,善贷且成。
  
 我们中华文化,他之所以能够源远流长,他之所以博大精深,主要就是靠这个士,什么叫做士?就是以前所讲的读书人,现在叫做知识分子,其实呀,这两个是有区别的,
  
 以前我们说读书人,一定是说他懂得道理,不懂得道理,你就没有资格叫读书人,现在的知识分子呢?他只懂得技术,他只懂得专业,往往反而不懂得道理,所以这是非常大的一个遗憾,
  
 老子当年把士分为三等 
  
 叫做上士,中士,下士,那为什么要分成上中下呢?因为道很深,不是一般人通通都能够了解,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
  
 人家上等智慧的人,他只要听到道,他跟它内心是相通的,他就非常勤劳,不断的去实践,用实践来增强他对道的感悟,他不但不会去怀疑,不但不会去评论,更不会到处去讲给别人听,他不会,
  
 中士闻道,若存若亡
  
 中士闻道呢?若存若亡,中士就很喜欢评论,哎,这个是很有道理的,这个文字上是这么来的,这个以前怎么说?现在怎么说?谁怎么说?怎么说,写了一大堆,讲了一大堆,这就证明他似懂非懂了,
  
 下士闻道,大笑之
  
 那下士闻道的反应,那就更妙了,叫大笑之,为什么会大笑呢?因为道他所显露出来的,往往是跟下士所想象的,刚好是相反的,这很有意思,那大家一定会觉得,为什么会这样?我们的答案是,根据老子来的,听起来也蛮可笑的, 
  
 不笑,不足以为道
  
 就是当然是这样子,什么叫道?原来是这么玄,这么不实在的,我这个吃饭都来不及了,我还听这些?
  
 都没有关系,因为这是很自然的现象,
  
 老子分析完这三种现象以后,他就告诉我们,
  
 故建言有之,什么叫建言?,就是古人的言论,从古到现在,所流传下来的那些,我们今天把它叫做成语,叫做典故,
  
 你从这句话就知道,《道德经》也不完全是老子的创建,老子说,以前人所讲的话,我把他集结起来,他也没有创建,你要创建干什么?,那个真理是自古以来,没有天地,以前它就存在的,你还有什么创建呢?老子所引述的,古人所讲的话,有这些,各位可以听听看
  
 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类,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方无隅,大器免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
  
 这些话我们有的听起来很熟,但是更多的我们听起来怪怪的,为什么明道若昧?
  
 若就是好像的意思,你看,真正的光明大道,看起来好像是黯淡无光的,你看到一切都是黑的只要有一个亮点,你会觉得啊!好亮好亮,社会很黑暗,稍微做点好事,不得了啊!
  
 换句话说,你如果背景很亮的时候,你这个人再靓也不过如此嘛,这个大家从现象当中,你可以体会得到,只是你猛然间听到这个,你就觉得这个很奇怪,这就证明我们的认知经常是相反的,不是正的
  
 进道若退
  
 前进的时候,看起来好像是越来越退布,你越前进的越快,你就感觉好像天天退步在一样,
  
 夷道若纇
  
 平坦叫做夷,崎岖不平叫做纇,
  
 宽平的大路走起来,好像崎岖不平,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你的体力会疲倦,
  
 上德若谷
  
 高尚的品德就像很低洼的深谷一样的,
  
 大白若辱
  
 大白的意思说,你的功劳很大
  
 若辱好像受到耻辱一样,
  
 为什么?,大家如果看到郭子仪,你就知道了,郭子仪他很会打仗,他每次一战胜回来,他第一件事是什么?
  
 就是辞职,人家就笑她,你回来战功彪炳,马上就要升官了,你还辞职?其实,在历史上,所有的将军里面,只有郭子仪是福禄寿俱全的人,就是他懂得道德经嘛,
  
 广德若不足
  
 你德性很广大,你就永远感觉修养不够,我很不足,我还要继续努力,
  
 建德若偷
  
 为什么叫做建德若偷?老子他就告诉我们,一个人要立德,你最好不要让人家知道,因为你想让人家知道,你的动机就不纯正了,而且人家知道以后,人家会嫉妒你,人家就会想办法打击你,所以真正修养的人,他是不要让人家知道的,他好像自己是小偷一样的,生怕人家知道他在休修养,
  
 质真若渝
  
 质真,就是直朴,真实,但是好像很容易改变一样,渝就是改变,天真的婴儿,她没有主观,他没有成见,他随机应变,他做每样事情都很自然,就是因为她很质朴,很真实,所以他看起来很容易改变,好像他没有原则
  
 可是一开始长大就开始来了,妈妈,我要你抱我,婴儿没有啊!,婴儿从来没有要妈妈抱他,只有孩童才会有,买那个给我,那就是孩童,婴儿不会,
  
 大方无隅
  
 隅就是角落,像一个桌子,他有四个角落,你为什么可以看的很清楚?一个两个三个四个,你看的这么清楚,怎么会无隅呢?这明明四个隅嘛,因为他小,所以你看得到嘛,这样各位才知道方就是圆,圆就是方,因为方太大了,就跟圆一样了,这样我们才听得懂,这个人很大方,就是他很圆通,这个人很圆通,就是他很大方,
  
 大器免成
  
 你看你做一个小东西,可能两个小时就做完了,你如果要做一个万里长城那可能多少年都做不完,所以一般人都说大器晚成,因为他需要长时间的努力,
  
 实际上,如果到了道的层次,你根本就没有成不成的观念,成又怎么样?不成又怎么样?一旦有了功利性,一旦有了目的性,你这个人就很容易走偏,所以为什么很多人晚节不保?,就是因为他还是有成的观念,
  
 我没有成的观念,而且也没有早晚的观念,哪里有早晚的观念?只要我活着,我就这么一路走下去,
  
 大音希声
  
 大道的音,近乎无声,你听得非常清楚,但是一点声音都没有,
  
 大象无形
  
 我们就用普通的象来看了,大象太大只了,如果这个小孩子他看不懂,象是什么形状,他看不懂,
  
 如果大人的话,你看到大道的象,她是近乎无形的,你看不到头尾,怎么会有形呢?
  
 道隐无名
  
 大道它是没有名字的,是我们很勉强,才把它叫做道,你就不必再问道是什么了?不必再问,因为它本来就没有名嘛,很勉强给她的名字,你还问它为什么,为什么?那你不如不讲话,你不如不问,你勤而行之,你真正从实践当中去体悟,那不是更好吗?,老子引用了这些古代流传下来的话,最后,他的结论只有一句话,
  
 夫唯道,善待且成
  
 他说天底下只有道这个东西,他是很大方的,你要借多少,我就给你多少,不跟你计较,也不收你利息,更不要你担保,而且它帮助你有所成就以后,它不居功,它功成不居,它把所有成就都让给你,读到这里,我们应该很清楚的感觉到,老子修德的功夫啊,他不但要重视自己的积极性,他还有很多世俗所无法理解的领悟,因此,他自己做给我们看,我们要不要学他?他也不管,潜修密行,建德若偷,
  
 一个人啊,好好的,安安静静的,不要做什么都要人家知道,你就修自己吧,就让自己一步一步的,从知识面,然后到道义面,然后到人心慈悲,充满了慈爱,然后最后把这些德都忘掉,那你就变成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这时候你跟道就非常接近了,

5. 《道德经》第37章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无名之朴,夫亦将无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正
  
 
  
  
 道德经第37章,老子一开始就讲道常
  
 道常:就是道的常规,但是重点在哪里?重点不在无为,重点在无不为,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做的合道,只要合道,你不做都不对,你不做,白活了嘛,
  
 道常,它真正的功效是在无不为,但是你只有透过无为,你才能够真正的无不为,否则的话,你每做一件事情都造成一大堆后遗症,更不可收拾,
  
 现在人就是这样,你不做还好,你越作天下越乱,,你不做还好,越做大家越忙,你不做还好,一做,后面的人无法收拾,没有办法收拾,这叫做什么?烂摊子,
  
 你看我们要收拾以前的烂摊子,所以才搞得这么辛苦,那你当时干嘛要这么做?你不这样做就没事了嘛,你不把河川污染成那个样子,现在就不用花那么多钱,费那么多心来整治它,你当初要是不为了赚那么多钱,你现在何必那么辛苦呢?
  
 每一个人都一样的,年轻的时候说我还年轻,身体就是我的本钱,赚啊,拼啊,就是被第一句话害死的,
  
 什么叫第一桶金?我不相信有什么第一桶金,开始讲出第一桶金的人,他现在心里什么感觉我不知道,如果他读过,老子书,他不会讲这句话,如果他读通了孔子书,他也不会讲这句话,因为那是害死人的话,那他讲了,他自己去承受,愿意被她害的也是自作自受,
  
 自然,她是无为的,你看自然他有什么用意?我不晓得有什么用意,云出来了有什么用意?没有用意,只是云出来了而已,云散了就散了嘛,出太阳了,就出太阳了,星星闪耀就闪耀,月亮圆了就圆了嘛,他也不会说,月亮圆了,大家来庆祝我的生日,他也不会嘛,
  
 但是人会,我倒问问各位,我们为什么要过中秋节?为什么嘛?你不要光知道吃月饼嘛,
  
 因为每一年八月十五就这天晚上,月亮的能量是最强的时候,那一天晚上,潮水那个力很强劲,而人的体内,70%左右都是水,当月亮很强劲的能量的时候,你是把持不住自己的,那一天晚上是最容易犯罪的一天,你用规定没有用,你越规定他那一天晚上越乱,
  
 所以我们就很巧妙说,八月十五,难得天上月亮这么圆,我们弄个象征式的月饼,月饼还要弄得大一点,然后大家吃的饱饱的,又喝了茶,然后一家人团圆,你哪里会有时间去做事?你就忘记了,但是你不能提醒他,今天晚上不能做坏事啊!,一提醒他就出去做坏事了,
  
 这才叫作无为,那最后的成果是无不为,
  
 侯王若能守之
  
 当王当侯的人,那就是一方之主,现在有人就觉得天圆地方,就觉得中国的古人真可笑,没有科学常识,地怎么会是方的呢?
  
 各位,你如果有耐心,有兴趣,你花一点点时间,你把全世界的地图拿出来,你按照每个海岸线去剪,剪完了以后,你把那个拼图拼起来,就是一块方的嘛,在古老的时候,地只有一块,就是方形的,
  
 老实讲啊,地球是圆的,谁都知道,但是地为什么是圆的?如果地球是一块土地,那当然是圆的,地球表面,百分之七八十都是水嘛,那土地只有那一点点嘛,你把地球跟地合在一起,这是糊涂,
  
 地球是圆的,地是方的,不要自作聪明,自以为是,天圆地方就是天圆地方
  
 一方之主够了,你要好好的去遵守自然的规律,那你说我怎么样遵守自然的规律呢?
  
 读道德经读到现在就是两个字,就是守虚,一方面要谦虚,一方面真的没有自己的意见,第三个,我不坚持任何事情,一切看着办,
  
 万物将自化
  
 所有的事情他自自然然,他就会按照事情的规律去变化,记住,你要让它变化,不能求它化一,这个不行,那个不行,为什么不行?他每家状况不一样嘛,为什么不行?你看五个手指头伸出来就不一样长嘛,各位,如果五个手指头都伸出来一样长好不好?那人整个完蛋了,拿东西也不方便便,洗东西也不方便,什么都不方便嘛,那你一定要把它搞齐了,那有什么意思?
  
 我们现在不是,制度化了,全国都是一样的,就完蛋了,有的省,他是农业省,有的省他是矿产非常丰富的,有的省是靠海吃海,有的省市靠山吃山,你用统一的来考核它,那它只好作假了,只好不顾地方的需要,就弄一些可以高成绩的东西,天下大乱,就是这样来的,
  
 
  
  
 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
  
 这是拿到人来讲,前面是讲物,它是真的做到无为而无不为,那人呢?人一开始自生自长的时候,他就产生一种贪欲,欲就是贪欲,其实欲在老子书里面,多半是贪欲,因为他除非讲无欲以外,所有的欲就是贪欲,
  
 化而欲作
  
 就是你自生自长的时候,那个贪念就出来了,你怎么办?
  
 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
  
 吾是什么?吾就是道啊,
  
 道就要镇之以无名之朴,就是当你一念初生的时候,你就要把道家,所给你的修道的方式,修道的要领,你拿出来,镇住这种很难控制的一些欲望,所以这句话就是道家的修炼方式,
  
 人念头多的很,不可能没有念头,除非是死人,当你念头一动,你自己就要用你的品德,叫做镇,镇就是控制它,适可而止,然后那个东西叫做无名之朴
  
 因为他本来没有名字,可它又是存在的,它是什么?就是老子很喜欢用朴这个字,他没有经过雕塑,没有经过人工的做作,没有广告,没有包装,它什么都没有,而且都在你身上,它什么都有,你搬出来就可以用,
  
 就是,度外以养中,
  
 (养中:里面叫做精气神。外:外面叫做目口耳)
  
 我每次都希望大家看一看,五官里面,眼睛是可以开关的,嘴巴是可以开关的,鼻子跟耳朵,他始终是开的,他闭不了,
  
 那你就知道眼睛为什么会开关?就是叫你闭目不看嘛,你看那么多干什么?
  
 嘴巴可以开关,就是叫你不要说话嘛,你说话遭人讨厌,你老说这么多干什么?这就叫修养,
  
 一个人修养就是我本来想讲话的,我能够将它化于无形,我本来想看的,我不是装作没有看到,我认为这无所谓嘛,怎么样都好,我养养神就好了,你看那么多干什么?
  
 因为眼睛是最容易受引诱的,耳朵也是最容易受引诱的,但是耳朵你封闭了以后,你消息不灵通,有时候就害死自己了,
  
 所以老天真的对人很好,你一出生,耳朵就开始退化,所以年纪越大的人,越听不进去人家的话,越固执,这是老天保护我们的,
  
 度外以养中,
  
 尽量减少,目口耳,受外界的引诱,尽量充实里面,精气神的修炼,这个就叫做无名之朴,老子接着说
  
 无名之朴,夫亦将不欲
  
 你只要把无名之朴搬出来,安定自己的情绪,把自己的心那么乱,让他静下来,所以为什么道家老是要静坐,老是要守静?夫亦将不欲,他所有的贪念,都会很快的减少消失,甚至于,它还没有出来以前它就出不来了,叫做不欲,
  
 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
  
 你看啊!不欲你就会趋于平静,趋于心平气和,然后你就看这个,不是不顺眼哦,没有什么,那个也没有什么,天下将自定,就这么简单,天下很自然的恢复到安静的状况,天地本来是一个很大的化炉,叫做生化炉,万物都是自生,自造,自化,这才叫做自然规律,
  
 这里头就引申出来,我们有一句话,一句流传很广的话,但是大家没有考虑到跟这一章的关系,叫什么?
  
 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本来没有事,搞得乱七八糟,还说你有功劳,万物从无到有,起起伏伏,自生自灭,自作自受,大家如果知道这个道理,他从小就很警惕,他不要别人管,他就会管自己,他就会守分
  
 他就不会,我要求新求变,我要标榜自己,我要向什么挑战?,我要怎么样?搞得天下大乱,自己也很苦恼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不合道你最好不要做,你做了就叫添乱,
  
 所以我们几乎每天所讲的话,都跟道德经有关,只是太多人不知道
  
 道德经在函谷关写下来的时候,它分为两段
  
 上经叫道经,下经叫德经,道德经里面
  
 1到37讲的是道经,后面44,38到81,讲的是德经,

《道德经》第37章

6. 道德经第74章

原文: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为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常有司杀者杀。夫代司杀者杀,是谓代大匠斲。夫代大匠斲者,希有不伤其手矣。
  
 译文:人们不畏惧死亡,为什么还要用死亡来吓唬他们呢?假如人们真的畏惧死亡,对于为非作歹的人,我们就把他抓来杀掉,谁还敢为非作歹呢?经常有负债行刑的人去执行杀人的任务。如果代替负责行刑的人去杀人,就如同代替高明的木匠去砍木头。那代替高明的木匠砍木头的人,很少有不砍伤自己手的。
  
 感悟:做人适可而止,别把人逼向绝路。常在河边走没有不湿鞋的。

7. 道德经第54章

原文: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辍。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国,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国观国,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译文:善于建树的人不可动摇,善于抱持的人不会脱离,如果子孙能够遵循这个道理那么后代的香火就不会断绝,用这个道理去修身他的德性就会真实纯正的,用这个道理去持家他的德性就会是丰盈有余的,用这个道理去自相他的德性就会发扬光大用这个道理去治乡他的德性就会丰盈硕大,用这个道理去治理天下他的德性就会无限普及,所以用自身的修身之道来观察别人,以自家来观察别人家,以自乡来观察别乡,以自国来观察别国,以自己所在的天下来观察其他的天下,我是怎么知道天下的情况的呢,就是用了以上方法。
  
 感悟:常怀善念,做好人好事,就会事业发达,家族兴旺,子孙后代繁荣昌盛!

道德经第54章

8. 《道德经》第45章

曾老讲解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辨若讷。
  
  
 躁胜寒,清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你看这些,稍微看一看,我们就很快明白
  
 可是大部分人他没有注意到这些,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
  
 什么叫大成若缺?
  
 就是最圆满的东西,它里面似乎有一点点欠缺,为什么要有一点点欠缺?就是他还有发展的空间,它还有变化的余地,它不会僵化在那里,这种作用才不会衰竭,
  
 你说八月十五,月亮很圆,可是你去看看,它真的很圆吗?当你看到它很圆很圆的时候,它又开始缺了,他要么还没有到达很圆,要么到达很圆的时候就开始缺了,就是因为这样,他才有转化的空间,他这种转化的作用,才不会弊,
  
 弊就叫衰竭,
  
 有一点缺陷,有一点欠缺,才有持续改善的空间
  
 
  
  
 大盈若冲
  
 最充实的地方,它总有一点点空虚,让你可以发生冲的作用,一个瓶子真能装到100%吗?很难,而且不好,万一受到什么压力,它就爆炸了,所以多半会留下那么一点点,
  
 其实很简单,就算你装的满满的,它也会气话,你看酒怎么越存越少?,就是它蒸发掉的,
  
 其用不穷
  
 就是冲虚的作用,它不穷尽的,永远会产生变化,然后他再告诉我们
  
 大直若屈
  
 你看它真的很直得东西,它多少有点弯曲,你看任何一个东西太长了,它怎么可能维持那么直?它有地心引力的,它多少会有一点弯曲
  
 大巧若拙
  
 你看那个很灵巧的手, 它有时候也很笨拙,因为它灵巧的部分,它很灵巧,不灵巧的部分就很拙,各有所长,
  
 大辩若讷
  
 因为真正有辩才的人,他心里很清楚,真理,它是本身就存在在那里,跟你的口才好不好,一点关系都没有,你口才再好,所讲的不是真理,它就不是真理,你口才不好,真理还是真理,所以为什么一定要靠口才呢?没有必要的,平平实实的,好好把道理讲清楚就好,
  
 讷,就是木讷的意思,
  
 好像不太会讲,为什么?一个知道太多了,一个知道太深入了,他生怕别人被误导,所以他很小心翼翼的在讲,他不敢乱讲,不敢爱怎么讲就怎么讲,就看起来好像很木讷,好像口才不好,这才是好事情,口沫横飞,乱讲,结果都是讲错的,害了多少人?这笔帐还是要算的,
  
 躁胜寒,静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躁,就是激动的意思,它可以防御寒冷
  
 我们每一个人都在做,当一阵寒风吹过,你的反应……
  
 静胜热
  
 我们平常都懂的话,叫做心静自然凉,
  
 你不想那个热,你安静下来,它就不会热了嘛,
  
 你看以前人哪里有电风扇?哪里有冷气?哪里有什么透气的衣服?人家也照样过日子,
  
 现在我们家家有冷气,结果会搞得外面更热,外面的热气还会传进来,那到底是好还是不好?你在看前面所讲的话,表面上是好,实际上是不好,
  
 所以老子的结论很简单
  
 清静为天下正
  
 你一个人清静无为,
  
 我们常常讲,唉,这个地方美是很美,太人工化了,这是大家常说的话
  
 人工化的意思是什么?
  
 就是它直线是直线,曲线就是曲线,它完美,完美好不好?感觉不好
  
 你看自然的,他不是这里缺一点,就是那里差一点,所以你感觉很好
  
 人生有缺陷才能在缺陷当中求圆满,所以永远差一点点,你一辈子都有希望,永远有一点点缺陷,你终身都有乐趣,
  
 老子的建议就是不要太早成为一个完人,我们都想成为完美的人,但是不要太早,慢慢来,完人就是把人做完了,要回去了,急什么?不要急。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