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入学前,家长没做到这4点,就是害了孩子

2024-05-20 10:12

1. 小学一年级入学前,家长没做到这4点,就是害了孩子

 
   又是一年开学季,暑假一结束大家就要进入新一学年的学习了,在众多学生中有这样一群可爱的孩子,他们即将离开自由自在的幼儿园,步入六年的小学了,很多小朋友却表现出了非常不适应的样子。这个时候,家长也开始着急了,因为幼儿园和小学时期的确不一样,那在孩子小学一年级入学前,家长应该如何做好准备呢?
   以下四点,准一年级的家长要注意了!开学前一定要做好准备,不然到时候孩子不适应也会影响学习!
   
    1、培养好心态 
   要培养孩子良好的承受能力。幼儿园老师多是给予孩子鼓励,但到了小学,难免会受到老师的批评,没有经过挫折教育的孩子易产生抗拒心理。所以家长应有意识地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遇到不合理的要求要坚决拒绝,不管怎么哭闹,慢慢地孩子才能适应挫折。
   提前适应新环境。幼儿园里,大家都是玩伴,团团围坐在一起;小学里则是同学,和同桌共享一张课桌,角色并不一样。有些孩子对于这些会感到不适应,开学前,家长要有意识地让子女与同龄伙伴一起活动,找同学感觉,如带他们去社区会所,和小区里的同龄伙伴多接触,创造机会让其与亲友家的同龄孩子多亲近。
   
    2、锻炼独立能力 
   孩子上了小学以后,许多事情都要孩子自己来做,比如自己系鞋带、自己整理书包和课本、自己削铅笔。不仅如此,上了小学之后还有做一些班级里的劳动任务,有时候班级大扫除也要积极参与。
   所以在开学以前,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逐渐减少父母或其他成人的照顾,让孩子学会基本生活小事自理等,比如让孩子自己收拾房间、自己收拾碗筷,锻炼他的独立能力。否则孩子在开学后就有可能手忙脚乱,到时候不是爱他,而是害了他。
   
    3、养成时间观念 
   可以教孩子学会把一天的时间安排分为上午、下午、晚上三个时段,再根据事情的轻重缓急来安排自己要做的事情。由于是自己制订、自己做主的,孩子往往能够积极主动地执行。即使暂时忘记了,经过大人的提醒,“宝宝,现在几点钟了?”“现在该做什么事情了”?他会很不好意思,“对哦,差点忘记了”,赶紧自觉执行计划表的内容。孩子自己制订计划表,能够让他明白时间的重要性,计划好的事情要按时完成,否则后面的计划就无法完成。制定计划表,可以有效地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珍惜时间。
    4、提高专注力 
   定时定量的学习是相当的有必要的,只有有一定的时间和任务的规定,孩子的目标才会更加的清晰和明确,一般来说,刚开始的时候,时间和任务上要短和容易一些,这样孩子才能有完成的可能,然后循序渐进的引导。
   
   

小学一年级入学前,家长没做到这4点,就是害了孩子

2. 孩子就要上一年级了,作为家长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一)入学心理上的准备。
  一要让孩子有希望成为一个小学生的强烈愿望。父母要在孩子入学前的半年,就开始经常给孩子讲一些有关上学的事。要让孩子懂得每个人到了6周岁,就该上学了,这是国家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法律规定;每个人都要经过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的学习,才能走向社会,成为对国家有用的人。也许孩子并不能完全听懂这些大道理,但这些道理非讲不可。家长必须耐心讲,早早把这些基本认识灌进脑瓜里,只是讲的时候要讲点方法,讲点艺术。比如:家长可以讲讲自己当年是怎么急于上学的,入学后都发生过什么样令人难忘的事;也可以讲讲那些已经有孩子在念小学的家长,在怎样议论孩子上小学之后的进步;还可以借同事之中,谁家的孩子考入了重点中学、重点大学,表示出自己的羡慕和对孩子的希望与信心,这些都会让孩子产生迫切想上学的愿望。
  二要让孩子对学校生活与幼儿园的不同之处有所了解。家长最好能选个合适的时间,带孩子到附近的小学去参观一下,同时告诉,一个人一上学,就标志着不再是一个小孩子了,长成了一个大孩子;学校生活要比幼儿园的生活丰富得多,有趣得多——学校会开很多门功课,组织很多种活动,会认识很多新老师,结识很多新同学;上学后,不久就能戴上红领巾,红领巾是红旗的一角,戴红领巾是件非常光荣的事,等等。孩子看了、听了以后,会感到上学是一件很神圣的事情,并对入学后的生活变化在心理上有所准备。
  三要帮助孩子克服“贪玩厌学”或“畏惧入学”等不良心理。贪玩的孩子多是家长抓早期教育较晚或方法不当造成的,这时要赶紧补救。补救的办法是抓紧入学前的有限时间,对孩子进行学习习惯与学习能力的强化培训,激发孩子对学习的兴趣,增强孩子对学习的信心。
  (二)入学物资上的准备。
  一要在家中给孩子安排一个适宜学习的空间。如果有条件应当给孩子一个独自使用的房间,并重新布置一番,使其不仅是孩子的卧室,更是一间书房。要在光线明亮之外安放一张高矮适中的桌子,配上一把适合身高的椅子,除自然光外桌上还要配一盏有护眼功能的台灯。书桌旁最好能再设一个供孩子自己使用的小书架。再在墙上开辟一块“学习园地”,上面设有“成绩单”、“习作展”、“红花台”等栏目。如果没条件单独给孩子一个房间,也要给孩子挤出一块地方做“学习角”,像上面说的那样摆上书桌、椅子、书架等必要家具。孩子对于属于自己的这样一个小天地会感到很新鲜,很喜欢,并由此对入学产生一种期盼心理。
  二要在正式上学前,带孩子去商店,让他自己挑选书包等学习用具,买好后再让其背上书包在众人面前走一走,回到家以后教把书包放在固定的地方;去书店购买一些孩子入学后要用的《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等工具书,还可以为孩子选购一些根据中外名著改编、配有汉语拼音的故事书,回来摆在书架上。这会让孩子进一步增强求知欲,盼望早一天入学,早一天有能力运用这些工具书,阅读这些故事书,让孩子真正意识到:长大了,该上学了,并为此而自豪。对学校的憧憬还会使其按捺不住,掰着指头算时间,盼望早日成为小学生。
  (三)行为习惯上的准备。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活动顺利进行的保证。初入学的儿童必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上学要带齐学习用品,上课前要把它们放在指定位置;听到铃声立即走进教室,在自己的座位坐好;教师进入教室,宣布上课,立即起立向教师问好;坐的姿势要端正;听课要精力集中,发言要举手;要遵守纪律,不做小动作,不随便和旁边的同学说话;写字、翻书动作要轻,不要弄出响声;等等。
  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比前两项准备更重要,却很容易为家长所忽略,是目前一年级新生普遍缺少的。很多教育专家都在强调,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让其适应小学生活的第一步;孩子在小学能不能有一个良好开端,关键是看有没有这些良好的行为习惯;孩子们学习上的差距,都是行为习惯不同造成的。专家呼吁,学前教育要从以教授孩子特长为中心转向良好习惯的培养;多识一些字,可能使孩子在小学初始阶段学习有点优势,但对以后的发展并没有过多的影响;而良好习惯的培养则对孩子近期学习和将来发展都有突出作用。“习惯好,受益终生”,家长在孩子入学前一定要重点解决好这个问题。
  一是让孩子明白,今后的学习和以往的学习是不同的,以往的学习并没有和玩耍完全分开,今后的学习必须与玩耍分开,“学就是学,玩就是玩。该学习时必须专心学习,该玩耍时才能尽情玩耍。”为了让孩子对这种专心学习有个逐渐适应的过程,在孩子入学的前一年(至少是前半年)就要在作息时间表中添上“学习”这项内容:每天为孩子安排一个相对固定的学习时间,开始可以15分钟,之后逐渐延长,但最多不超过40分种;每次时间一到,就要让其坐到自己的“书桌”前开始学习——读书、写字、画画。就是孩子当时正玩得高兴,也要让马上停下来,立即进入学习状态。
  二是要教孩子建立起效率观念,懂得做事情要讲速度,要讲质量,不能慢慢腾腾、磨磨蹭蹭,也不能快是快了,却粗心大意、马马虎虎。要让孩子懂得学习时的坐姿、写字姿势很重要,不仅影响未来的身体发育,还影响听课的质量。同时,要注意强化孩子的纪律意识,告诉他:上学后,不能迟到、早退,有病有事要向老师请假;上课必须注意听讲,发言必须举手,不能坐在椅子上乱晃,不能咬手指、玩手或摆弄手边能拿到的小东李西,不能和旁边的同学随便说话,也不能接老师的话,等等。虽然这些事情孩子入学后老师也会讲,可是家长事前讲过,又与老师讲的一样,会让孩子对这些要求记忆更深刻,做起来更自觉。
  对孩子学习习惯的培养,还要注意与培养孩子浓厚的学习兴趣结合起来,硬逼学,效果是不会好的。其实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到了入学前,求知欲会比以前更强。只要家长引导得法,孩子是很爱学习的。在孩子入学前,家长应当更多地用一些科普常识去开阔孩子的视野,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市场上有很多新版的《十万个为什么》,家长可选那些配有精美彩图,文字说明简捷明了的,一边讲给孩子听,一边告诉他,书是世界上最宝贵的东西,只有上学并好好学习,书才能成为好朋友,把一个个奇妙的世界展现在其的面前。这会使学习成为孩子内心的需求,并产生出极大的热情,在学习时才能坐得住,学得进。
  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既包括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又包括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而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是培养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基础。这一点又恰恰被很多家长忽略了,关心孩子入学后的学习,只重视对孩子学习上的严格要求,对孩子生活习惯的养成非常随意。
  比如:晚上,孩子不能按时就寝,有的想看电视就让看了,一看就是9、10点钟;有的想玩电子游戏机就让玩,一玩就入了迷。结果,孩子的生物钟完全被打乱了,成了“夜猫子”——晚上不愿睡,早晨不起床。这种习惯养成后很不好改,孩子入学后仍然这样,就会上课时头脑不清醒,什么也听不进去。
  再如,孩子没有吃好早餐的习惯,上学后上午的功课很重,到不了第二节下课就会饿得头昏眼花,学习自然要受影响。一些家长只知在孩子学习成绩上不去时着急,却不知道问题的根子在自己身上。要解决问题,必须从自己做起,按孩子的成长需要安排好孩子的食宿。
  还有,孩子的穿衣戴帽、鞋脚袜子,看上去与学习没什么关系,其实关系也不小。如果孩子从小讲穿讲戴,心思都用在了讲究吃穿上,学习就会不那么上心;如果孩子的衣服、鞋袜不合适,比如衣服很瘦小,一坐下来就箍得腰腹部很不舒服,孩子就会不时用手去拽,在座位上老是扭来扭去,自然也会影响听课,甚至养成不注意听讲的坏习惯。
  家长希望孩子入学后成为好学生,就不能不在入学前意识到这些问题的重要,就不能忽略对孩子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
  (四)实际能力上的准备。
  1、要重视生活自理能力的训练。
  小学的一些日常生活方式与幼儿园不同,为了让孩子上学后能生活自如,家长要提早把不同的地方告诉他,并让他学会自己动手处理一些事。
  比如:上厕所,幼儿园是不分男、女厕所的,小学是分开的。要先把这个变化告诉孩子,然后带他到公共场所,去识别厕所的性别标记:男、女头像、裤装与裙装等。方便后如何使用手纸也要教,尤其是小女孩子,要教会她从前方向后擦拭,以免大便污染阴道、尿道。
  再有,一定要教会自己穿衣服、系裤带、鞋带;还要让记住:上学后,下课时间,要做的第一件事是上厕所,然后才能去玩;遇到特殊情况,上课时想上厕所,要敢举手告诉老师,不要怕老师批评、同学嘲笑。再比如,孩子入学后,中午饭可能需要孩子自己带饭,这就要教孩子学会早晨别忘了热饭,中午要饭前洗手、饭后漱口,放学别忘了把餐具带回来;如果是学校提供午餐,就要教孩子学会独立打饭、吃饭,收拾餐具;如果是到学校附近的“小饭桌”用餐,又要教会孩子怎样自己照料自己,吃饱吃好,还要让孩子学会辨别什么东西能吃,什么东西不能吃。
  还有,孩子上学后就有了自己正式的“公文包”,要让在入学前就养成自己整理玩具、衣物的习惯,并教会按课程表整理好第二天要用的课本和作业,把暂时不用的留在家里,检查铅笔盒里的铅笔、橡皮、尺等是否都处在随时能用的状态。在教孩子做这些事之前,爸爸妈妈要先示范,然后让孩子动手试;动作慢点,做得不够好,不要紧,可多次反复练习;对每一点细小进步都要多加鼓励,让孩子树立自信心;千万不要“看不惯”,讥笑、催促,更不能包办代替。
  2、要重视行为自控能力的培养。
  孩子入学后,决定学习成绩好坏的,首先是孩子对自己行为的自控能力。学习是艰苦的脑力劳动,需要靠高度自觉来完成。一个孩子如果能上课认真听课,课后按要求完成作业,作为小学低年级学生,就是学前没有基础,功课也不会落下。有经验的老师都知道,一年级的学生每次测验成绩都是满分这很正常,要是有的学生考试成绩在95分以下,那就意味着“不及格”。
  要想培养孩子的自控能力,家长首先要教会孩子懂得“服从”,也就是在家听家长的话,上学听老师的话。训练的最好办法是:从孩子懂事起,家长就把对一日生活的要求制度化,并明确定有“约法三章”。如果过去没有这样做,不妨在孩子入学前做一下,至少就学习明文提出一些要求,并附有奖罚办法。比如:要求学习时必须专心,不能想别的事情,不能边学边玩;在规定时间内,学会该学会的东西;只有完成了“功课”才能得到奖励,否则就要接受处罚。家长也要确实说话算话,严格按“约法三章”去办,对孩子奖罚严明。要让孩子实实在在地体会到,只有在规定的学习时间,完成好规定的学习任务,才能获得父母的赞扬,之后轻松愉快地随意去玩,否则父母会不高兴,原来答应自己的一些的事,也就不会得到兑现了。同时,家长也绝不能在孩子学习时随意打扰他,并要注意提醒不知情者:“孩子正在学习,说话、做事都要轻声一点”。这样,孩子会从中感到学习不仅是件很严肃的事情,而且在全家的生活中是件大事,从而逐渐培养起学习时的自我约束意识。这样,在孩子入学后,就会比较容易接受学校的各项纪律要求,特别是在课上能够比较用心地去学习了。
  3、要重视学习自立能力的培养。
  有些孩子入学后,虽对学习抱有良好的态度,也能遵守行为规范,但是缺乏基本的学习能力,不善于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也会影响学习效果。例如:上课时坐得老老实实,可是却常常没听懂老师说的话;在学习算术时,很长时间内还保留着数指头和逐一计算的方法,不会口算或心算;在教师提问或考查时不会开动脑筋,而是瞎猜一通,或者重复别人的答案,等等。
  为了避免这种现象发生,家长一定要在孩子入学前对他进行学习自立能力的培训。一要帮克服对父母的依恋心理,让能每天高高兴兴地去上学,愉愉快快上好课;二要让上课时能坐得住,不东张西望,眼睛盯着老师,耳朵注意听讲,头脑跟着老师提出的问题思考;三要教孩子把老师讲的功课记在心里,把老师下课前布置的事(用笔或用脑)记明白,回家能清楚地向父母表述;四要把孩子的生活重心转移到学习上来,孩子课后时间的支配也要“以学习为主”,黄金时段用来预、复习,只有完成功课才允许做其他事情。训练的理想效果应当是,这些事孩子都能自觉去做,不用父母提醒也能完成得很好。
  学习自立能力的培养是个渐进的过程,本应该在早期教育的各阶段一步一步、扎扎实实抓好。如果孩子在此前没有进行过这方面的训练,那就更需要在入学前的这段时间进行强化训练。“亡羊补牢”,也能收到一定效果。

3. 在孩子上小学一年级前孩子会什么,有经验家长来回答下

望采纳,谢谢咯,哈哈


1、首先是要坐得住。
  能够以一定的坐姿或是按要求坐40分钟。正常情况下小学一、二年级,课程进行一半时,会有3--5分钟休息时间。有一些儿童无法保持一定坐姿的坚持40分钟,10分钟都很困难,小动作非常的多。分散了孩子的注意力,影响听课效果。
  2、第二就是要会听指令,按指令进行操作。
  能够正确的理解老师的指令,配合老师,按要求工作。有些孩子是不太理解老师的要求,跟不上,有的,是明白老师提的要求,但是不愿意配合完成,还是按照自己的意愿去进行操作,这样的孩子属于缺乏自控性的。
  3、具有接收和辨别听觉信息的能力。
  老师在讲课时,讲述性的和提问性的语言,有一些孩子完会能听得全,听得懂,可以分析,按指令处理,表现出来。能力不足的孩子,听得不全,或是按自己认为的理解老师话,想当然,还自认为是对的。一直就没有良好的听觉习惯。
  4、书写能力
  写字方法没掌握,加工速度慢,看一下写一下,慢,错。手控制不好笔,稳定性和力度都不够。
  5、手、眼、脑协调性
  很多学习都需要这个能力,这个能力不足,会使孩子的整理性、朗读、抄写、计算都出现问题。
  
   属于情绪、个性方面:
  1、积极、主动性
   现在也许是有些孩子被父母提前被动的灌输了很多知识,报了很多课外班,家长自认为是没有强迫,也都是兴趣,如绘画,音乐、舞蹈、手工、等等,个人认为给孩子报一样就足够了,不要设想把孩子培养成全才,初衷是好的,结果不一定好,导致孩子对于认知事物很疲乏,被动。
   由于上述原因,很多孩子,在学习上缺乏积极、主动性,而且很严重,老师要求他做,他就做,做的对不对,有没有好方法,根本不去想,也绝不去认真的看第二遍,很机械,不是主动思考。
  2、自尊心过强,承受挫折的能力太差
   现在多数家长教育子女的方式是鼓励加赞美,这是可取的,但一定要把握好度,切合实际。很多儿童出现,失败一次,再不做第二次;遇到新问题,不肯去尝试,怕失败体验;稍微对其错误进行指正,就不能接受;做同一件事,夸讲了别的小朋友,他也不能接受;不肯完成指定任务,给自己找理由,或是转移问题。
  3、易骄易躁
   容易与小朋友发生冲突,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做事时,大发脾气。任务进行顺利,属于正常情况,就沾沾自喜,得意忘形,下一步做的就很乱。

孩子能够适应小学生活吗?孩子成绩会怎样呢?老师会喜欢孩子吗?一连串的问题摆在家长面前,让家长会感到紧张了。每到开学时,学校门口看到的一幕幕情景:新生入学那天,孩子们带着一份憧憬,一份向往,在家长的千嘱咐、万叮咛中蹦着跳着迈进了校门口,而家长们却依然目送着孩子幼小的背影,不肯放心地离去。家长望子成龙的心情可以理解,但也不必如此紧张。这里有以下几点建议,或许能够给您点帮助。 一、 好的习惯是孩子最为重要的品质。 小学教育是启蒙教育,除了要进行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以外,另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各种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如好的听课习惯(包括专心听讲,积极思考,踊跃回答问题,善于发现问题等)、作业习惯(包括认真完成作业,书写规范,不拖欠作业,有正确的写字、握笔姿势等)、卫生习惯、纪律习惯等。 可以说好的习惯会使孩子终生受益。而这些习惯的养成在低年级显得尤为重要。在以往教过不少的孩子,从智力上说,相当不错,但却由于在低年级没有养成好习惯而成绩平平,有的甚至成为差生。如有的孩子注意力不集中,上课东张西望,有的上课咬手指,有的咬笔头,有的孩子做事拖拖拉拉,作业边做边玩,有的边做作业边吃东西或看电视,有的不完成作业等等。而这些不良习惯一旦形成,想纠正决非易事。所以说当孩子上了学,家长不但要关心孩子的学习状况,还要注意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 二、 班集体是孩子成长的摇篮,教育孩子要热爱它。 现在的孩子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依赖性强、自私、缺乏合作精神等缺点,班集体是孩子成长的摇篮,许多优秀品质的培养都要依赖于班集体。家长要教育孩子热爱集体,关心集体,维护班集体的荣誉,在集体中与同学和睦相处,团结友爱,帮助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培养孩子的合作精神和交往能力,使孩子在集体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体现自己的价值,从而为自己创造一个快乐成长的环境。 三、 与老师密切配合,取得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一致。 孩子上学以后,家长应该积极配合和支持老师的工作,努力做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一致,特别是要在孩子的心目中树立老师的权威性。孩子接触最多的是老师,对孩子最了解的也应该是老师。但老师的了解毕竟有其局限性,你可以通过与老师的交谈,将孩子的兴趣爱好以及在家中的表现告知老师,同时也可以从老师那儿了解到孩子的在校情况,以便家校双方有针对性地对孩子进行教育,取得最佳教育效果。特别是当孩子出现了问题的时候,更需要与老师的沟通。 四、 倾听孩子的心声,把握孩子成长的脉搏。 当孩子上学以后,大部分的家长关心的是孩子的学习情况,而少于关注孩子的心灵。其实孩子也有喜怒哀乐,也会有痛苦,也会有烦恼,希望每个家长都能做孩子最为知心的朋友,耐心聆听孩子的倾诉,从孩子那些芝麻绿豆大的小事 中触摸到孩子心灵的轨迹,及时发现孩子成长中的问题,准确把握孩子成长的脉搏,给孩子真诚的指导和帮助。 五、 正确对待孩子的成绩,教育孩子胜不骄,败不馁。 孩子上学以后,不可避免地要接受考试的检验。而考试成绩也往往成为家长最为关心的问题。孩子考得好,皆大欢喜,有的还对孩子施行物质奖励。可怜的是那些成绩差一点的孩子,轻则受到一顿训斥,重则遭到皮肉之苦。在这里,笔者提醒望子成龙心切的家长,要正确对待孩子的成绩,眼睛不要只盯着卷子上的分数,要积极创造条件培养孩子全面发展。考试作为一种教育的检测手段,反映的只是孩子一个侧面的情况,而有的家长却“一叶障目,不见森林”,从此对孩子冷眼相看,这种教育方式不仅会使孩子对学习产生一种厌倦和畏惧心理,而且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也会大打折扣,久而久之,他便会成为真正的差生,这对以后的发展是有害无益的。 值得提倡的做法是,当拿到孩子的试卷时,要认真地看一看,了解一下孩子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帮孩子分析一下本次考试的得与失。孩子考得好,教育孩子不要骄傲,再接再厉。孩子考得差一些,也不要大光其火,要心平气和地帮孩子总结一下经验教训,鼓励孩子不要气馁,下次考试迎头赶上。值得注意的是有的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太高,超出了孩子的实际水平,使得孩子可望而不可及,其结果往往“欲速则不达”。还有的家长存在一种攀比心理,给孩子以很重的心理压力,这些都是不足取的。 总之,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也要和孩子共同提高,希望每个家长都能做教育孩子的有心人。

在孩子上小学一年级前孩子会什么,有经验家长来回答下

4. 孩子即将上小学一年级,哪些准备要提前做好,一文解开家长困惑?

孩子即将上小学一年级,哪些准备要提前做好,一文解开家长困惑?一是心理状态角色转变的准备工作针对将要变成一名小学生家长的我们来说,在孩子整个的基础教育阶段尤其是一班级环节,我们到底要饰演如何角色?是监管人或是激励者?是阻拦孩子发展者或是推动孩子发展者?
显然,孩子进入一个全新升级且陌生中小学自然环境,必定要遭遇许多的新问题,做为家长,我们应该和孩子一同来面对学习生活问题。他们所需要做的,就是让孩子能更好地体会到对于这份爱和认可。在孩子不成功、挫败和迷茫时,我们都是她们身后笃定的拥护者;在孩子发展和成功时,我们都是最不吝啬支持的陪伴者。

二是家庭环境“更新”的准备工作这儿的家庭环境“更新”,是指给孩子构建有别于幼稚园阶段的、更适合小学生的学习环境与学习气氛。大家需注意,孩子孩子在学校期内主要是以玩为主导,因此在家里面一般都有许多的玩具,在一般情况下,这种玩具假如任凭杂乱无章堆在孩子房间或桌上,必定会分散化孩子的时间和精力影响学习注意力,因此,大家必须有以下两方面对家庭环境开展“更新”。
1.正确引导孩子把以前买了玩具梳理和收纳整理好。比如把玩具集中在一处,并与日常学习区分开,想玩玩具时必须要在指定“玩具区”里玩,而不要把玩具送到学习区,以免造成孩子的学习。

2.布局一个专门学习区。一个合适的学习区有益于提升孩子的学习高效率,学习区基本要求是阳光充足、干净整洁、学习用品和图书放置井然有序。
三是提前准备简单方便的学习用品学习用品尽可能不要太过于花里胡哨,简单方便就行,防止分散化孩子的学习专注力。
四是教育措施教育心态上的准备工作以及以玩为主体的幼稚园对比,基础教育阶段最大的区别是以学习为主导,换句话说,孩子在基础教育阶段的重要任务是学习,但孩子在学习上并不一定是一帆风顺的,怎样妥善处理孩子的现况与家长期待值之间的差别,这就给家长的教育措施教育心理状态都给出了更高要求。

对家长而言,要将孩子当作一个独立个体,在这样一个情况下,和孩子维持有效的沟通,有利于协助孩子处理学习和生活上难题。
一旦孩子发展和他们的期待值差距很大,大家一定要懂得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不必动则对孩子严格训斥,反而是得用良好的心态和孩子一起找寻解决问题的办法。
除此之外,对孩子常用叙述式激励来替代赞美和批判,更可以促进孩子发展。

5. 孩子上小学一年级,家长应该注意什么?

在这个事情中,家长的做法有两种,一种是积极的参加凑钱,给老师购买化妆品礼盒的活动,甚至是组织者。另一种做法就是拒绝参加凑钱。双方家长的做法我都能理解,但我是支持那些拒绝参加凑钱的家长的做法。
       那些要求凑钱的家长是怎么想的?既然你要送老师礼物表达心意要拍老师的马屁,要表达自己对老师的爱,那就自己出钱好了,为什么要求其他家长一起给钱呢?如果有跟你志同道合的家长,那么你们一起凑钱就好了,为什么要拉上所有的家长呢?毕竟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同,感情也不一样。比如这个老师对某一个学生并不好,那这个孩子的家长又为什么要去表达对这个老师的敬意呢?因为这个老师根本就不值得尊敬啊!我感觉这样的教师所在的班级。班风是不正的。这样的老师。是缺乏师德的老师应该清除出教师队伍。我完全理解拒绝,凑钱的家常的做法。
     我本人就有过类似的经历。当然,我是站在学生的角度看问题。当年我的小学语文班主任就非常的势利眼。会要求自己的班级学生购买他推荐的保健产品。会暗示暗示学生家长送礼在逢年过节教师节的时候。送她礼物对于。家庭条件优越的学生会刻意的多加照顾而对于家庭条件不好的学生就冷言冷语,甚至出言讽刺。这样的老师品行十分恶劣。

孩子上小学一年级,家长应该注意什么?

6. 孩子上一年级,家长一定要做好这些准备!

 孩子升入小学一年级,就意味着要开始长达十几二十年的全天的、规范的学习生涯了。  
     
   在这段生涯里,我们的孩子将从儿童到少年,从少年到青年。
     
   人生中最曼妙的年华都将在这段学习的生涯中度过,许多美好的事情也将在这些岁月中发生。
     
   可见, 这是一个多么重要的开端,这个头开得好不好,它的影响力是绝对不可小视的。 
    
   所以, 家有学童升入一年级,不是孩子一个人的事,也不是孩子一个人的成长里程碑。 如果我们大人们能够意识到,这是家庭生活的一个标志性阶段的开始,是全家人进入一个生活的新阶段,坦然并且充满好奇地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新的生活形态,并愿意为之做出适当的准备。
     
   那么,祝福你们,这样心态决定了你们很可能有机会拥有小学一年级的正确打开方式,也拥有了让孩子获得有品质的学习成长生涯的极大可能…
    
   孩子成为一年级的小学生,爸爸妈妈是需要先有所准备的。
    
   这个准备,不是给买个新书包、准备好铅笔盒这么简单,也没有买个学区房居家迁徙、准备“陪太子攻书”这么复杂。这个准备是爸爸妈妈发自内心地认同并且接纳: 我将是一个小学生的家长了。 
    
   我们都不是天生就会做父母的,很多时候,爸爸也是第一次当爸爸,妈妈也是第一次当妈妈。孩子需要学习成长,我们也需要在孩子成长的路上,一次又一次地挑战自己。
     
   在孩子长大的每一个阶段,父母面临的课题都不同:我们将成为什么样的父母;我们在孩子的身上寄托了什么样的期许;我们在日常的生活中,给孩子做出了什么样的榜样;我们在孩子需要帮助的时候,会用什么样的方式对他伸出援手…
     
   这一切一切,都在汇入塑造孩子的洪荒合力之中,而且是其中很重要的一种力量
    爸爸妈妈,准备开启“小学生家长”模式 
     
     
     
     
     
   1
   请务必准时接送
     
     
     
   小学的上学时间,是从上午的8点前,到下午的3点前后。  
     
   和提供全日三餐加点心的幼儿园不同的是,大部分的小学只提供午餐,这就意味着孩子的早餐和晚餐都需要在家里吃。
     
   准备早餐的辛劳和规划晚餐的烦琐,都是没有经历过的父母不能够体会的。如果还有老人可以帮忙分担一些,那就是个幸福,要珍惜。
    
   早上送孩子,对大多数家长来说,提早一些出门上班,顺便送过去就好;但是相对于通常晚饭后 5 点多才接的幼儿园,3 点左右就需要接的小学,是需要我们提前做出安排的。
     
   如果爸爸妈妈都全职工作,身边也没有老人能够帮忙接送,就会很挠头。
    
   一年级小学生的父母,一定要提前对自己的工作和生活的时间节奏做出新的安排,力求“准时接送”。
     
    千万不能觉得,孩子晚到几分钟没啥要紧,晚接一会儿也不影响啥。 我为什么要强调这两个“准时”非常重要呢?
     
   因为上学的时候迟到,在全班同学和老师的注目下进教室,孩子心里必然会不自在;有时候,还需要向老师解释自己晚到的原因——孩子并不知道自己对这个“迟到”到底该做什么样的解释、负多少的责任,往往就会讷讷不知所言,或心怀愧疚。
     
   这时候,正常的课堂学习往往已经开始,孩子不了解前面老师讲解了什么、布置安排了什么……等他坐下来,又要慢慢花时间来进入课堂的氛围、跟上大家的进度,结果,这一天孩子都会过得很被动,好像总在追赶大家的进度。
    
    放学接孩子更不要迟到。 
     
   “早接”和“晚接”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心理感受的差别很大。
     
   有的父母可能会说:“我家孩子没事,在幼儿园就接都接不回来,要接着玩,还不如晚点接。”
     
   孩子已经熟悉了幼儿园生活,但小学还是新生活、新环境。
     
   每天放学,一站到校门口就能够看见父母迎向自己的笑脸,对孩子来说是莫大的欢喜,孩子往往就会兴奋地和你分享他一天的校园生活中的所见所闻。
     
   试想,你自己是一个孩子,而你的爸爸妈妈在全班同学都快被接光、在你望穿秋水的盼望下姗姗来迟,你的心里会是什么感受,还能够兴高采烈地聊一聊今天的趣事吗?
     
   孩子会在等待的过程中怀疑父母对自己的重视程度,担心父母还会不会来接自己,担心是不是自己做了什么让父母会生气以至于不出现的事情……这些想法都能让孩子垂头丧气。
     
    所以,在一年级准时接送,对于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自我认同感是很有帮助的。 
    
   说到这里,我想起了之前和一个妈妈的对话。那是一个非常忙碌的职场妈妈,她为了接孩子、在放学后陪伴孩子,转成了半职工作。
     
   所以她每天都是在单位工作到最后一分钟,飞奔到学校接孩子,她说:“我可真的是尽力了,每天能在差不离的时间赶到学校完全是狂奔啊,要说一定准时,可真是不行了。”
    
   我非常理解这个又忙事业又忙孩子的妈妈,“那你试试把你离开办公室的最晚时间调早 5 分钟呢?”“不行,真的一分钟都早不了了。不过,我还是试试吧。”……这个妈妈后来真的就很少晚接了。她的孩子是一个很文静的小姑娘,但是欢喜的时候,也会张大大的嘴笑。去年,我听说她考上了心仪的中学。
     
     
     
   2
   请务必安排好孩子的课后生活
     
     
     
   很多学校开设有课后管理班,或者兴趣班,在放学后再合班统一管理孩子一段时间。
    
   在一年级,孩子的家庭作业量会很少,甚至没有书面的作业;但是, 我们每天仍然需要留出最少 30 分钟的时间,来关注孩子当天的学习和校园生活, 帮助他们在逐步融入校园生活的同时,在学习上温故知新、总结方法、循序渐进。
    
   所以,放学接孩子、安排孩子放学后的学习生活,我们需要预先做一些计划。
     
     
     
   3
   请务必让孩子按时睡觉
     
     
     
   一年级的孩子刚刚进入一种新的生活形态,兴奋、紧张、好奇……多种情绪丛生;他们尤其需要按时作息,晚间的休息时间要在9点以前。
     
   8点30分洗漱完毕,然后留出一小段自由阅读或者亲子阅读的时间,9 点熄灯入睡。
     
   这样才能够保证第二天上学的充沛精力和良好状态。如果引导得当,孩子不反感的话,把一些需要背诵的英语或者诗词在临睡前过一遍,会记得更牢。
    
   大家可以算一下:晚上9 点入睡,第二天早上 7 点起床,刚刚睡够10个小时。这是小学生需要保障的睡眠时间。 不可以存着“就晚一小会儿”、“反正孩子以前也睡得晚”、“这个点,反正也睡不着吧”的想法,和孩子一起拖延时间。 
     
   无论孩子之前的睡眠习惯是怎样的,他都要从现在开始,每天的8点前到学校开始学习。
    
   
   只有按时休息,才能够保证第二天的充沛精力和良好状态。坚持好的生活习惯,就从进入小学的第一天开始,培养的话,应当更早。
     
    一年级的学习任务,父母撒手不管是不行的 
     
     
     
    一年级孩子的学习,是需要家长的参与的。 
     
   幼小的孩子刚刚暂别了任情任性、恣意玩耍的幼年,乍进入严肃规范的小学校园,开始端正的学习,不适应是必然的。
     
   这时候,需要老师家长的帮助,这是他们的年龄特点决定的,也是他们进入人生新阶段所迫切需要的。
    
   都说万事开头难,在一二年级的时候,如果家长能和老师合力帮助孩子获得学习的动力、养成学习的习惯、找到学习的方法,那么孩子以后会越学越轻松,爸爸妈妈更是会越管越轻松,很快就完全不用管。
    
   一颗鸡蛋,从里边主动打开是新生命,从外边被动打开就是食物。一年级伊始,我们就要警惕不要和孩子一起在学习上陷入被动。
     
   很多低年级家长都会自然而然地大撒把,不太用心引导孩子的学习,因为一年级的功课对于成年人来说太简单了,不起轻慢之心都很难,更别说那些在幼升小一役中,如临大敌地监督着孩子提前学了不少知识的家长。
    
   但是一年级的知识,真的只是课堂上随便听听就会了吗?当然不是。
     
    一年级核心的学习任务根本就不是课本上那些知识,那是什么呢—— 
     
   是学习如何当一个学生;是了解并且全然接纳自己作为小学生的身份;是能够主动融入学习生活,最好还能够乐在其中;是开始培养终生学习的习惯。
     
   关于这样一个任务,我们有多大把握呢?我们能做些什么呢?
     
     
    爸爸和妈妈,谁来管孩子学习比较好  ? 
     
     
     
   现在的年轻父母,大多是两个人都在全职上班。在开学伊始的时候,通常会默认:父母中谁的工作时间更灵活一些,谁在工作之余的精力更多一些,就由谁来主要管理孩子的学习。  
    
   有可利用的时间和精力固然很重要,不过,在我这么多年接触了很多不同性格、不同沟通方式的家长以后, 我认为这件事最好的选择标准是:谁更愿意管孩子。 
    
   让更有意愿来管理孩子的那一方来管理,因为有意愿,他会更容易找到管理方法、会花更多时间观察孩子、有更多耐心和孩子沟通、帮助孩子总结规律技巧。
     
   如果不巧的是,更愿意做这件事的一方工作比较忙碌、没有时间每天监督和沟通,那么双方可以在充分讨论后,协商好,好好分工。
     
   譬如,提前分配好课后作业中新知识、复习、预习,课外延伸阅读,兴趣课的时间安排;遇到孩子不懂不解的问题的时候,如何引导;面对孩子反复做错的题,如何训练……
     
    制订好计划之后,由时间比较充裕的一方来执行 ,并且在孩子的学习过程中互相不断地反馈调整,直到找到最适合自己家孩子的家庭学习节奏和形式。
    
   在一些家庭中,可能还存在这样的情况:妈妈能够体恤孩子的情绪,对待孩子比较宽容,对待孩子的学习做不到严格或者坚持,但在孩子一时的成绩不理想,或者好的学习习惯迟迟没养成的时候,妈妈往往会感到无助——自己提供了支持、陪伴和努力,还能为孩子做什么?能替代他吗?
     
   其实,这时候可以考虑把学习上具体的问题交给爸爸来负责。
     
    爸爸来制订具体的战术,和孩子一起坚持习惯,解决问题。 
     
   譬如孩子考试不及格,自己也很沮丧,这时候,我们不要指责。
     
    妈妈可以做的事情是和孩子共情 ,告诉孩子你能够理解他的感受,虽然自己也愿意看到他考出好成绩,但是更愿意他开心。
     
   当孩子的情绪得到缓解之后, 爸爸可以和孩子分析考试失败的原因 ,找到孩子没有掌握的知识点或者导致丢分的小习惯,和孩子一起攻克难题,制订改正坏习惯的计划表,并且坚持下去。
    
   另一种情况可能是,由于妈妈全天和孩子相处的时间比较长,还要应付孩子各种各样的熊事儿,很容易在辅导孩子功课的时候失去耐心,不能忍受在自己看来如此简单的题目,孩子就是不会!不会!不会!
     
   其实,自己会是一种本事,能教给别人是另外一种本事。
     
    如果碰上这种情况,在日常的育儿生活中参与比较少的爸爸会是承担这个任务的优质人选。 
     
   曾经,我的学生里边,有一个叫章一诺的孩子,他的妈妈在养孩子以前就看了很多养儿育儿的理论书,所以妈妈平时照顾一诺特别温柔,和孩子之间的互动连接都非常好。
     
   但是,一诺上了小学之后,妈妈每次一辅导孩子的功课,就开始抓狂,心里边那个火呀,腾腾的,有时候还控制不住出手推搡孩子,然后一诺哭,妈妈也哭,妈妈又愤怒又后悔。当时,我就问:“有没有试过,让爸爸来负责孩子的学习?”
    
   但是,一诺的爸爸长期驻外。“那试试电话和 QQ(那时候还没有微信)呢?”妈妈无可奈何地决定试试。结果,爸爸居然做得很好,虽然要把作业拍图片传来传去,但是爸爸看到以后往往三言两语就给孩子讲明白了。
     
    因为爸爸对孩子的日常生活参与比较少,对孩子抱有的感受不像全天照顾孩子的妈妈那样多层次,所以就能够就功课论功课,简单直接解决问题。 
    
   如果看顾孩子的课后学习需要委托给祖父母或者校内校外的辅导机构,我也仍然建议:
     
    在孩子正式的学习生涯开始的最初一段时间,父母之中最少有一位,无论如何都要拿出时间来亲自管理总结 ,再拜托给别人就会好很多,这是为人父母的重要责任之一。
     
   
    在一年级的时候,我们全心全力花在孩子身上的一个月的时间,抵 3 年级以后一学期的时间,抵 6 年级以后1 学年的时间,甚至更多。 相比以后叹着气花更多的时间,何不欢欣鼓舞地早花时间,大人孩子都早受益。
     
    好的家庭氛围,是让孩子自然而然地看到 
     
     
     
    每一个家庭,都有自己独特的气质  。 
    
   有运动进取型的,就有书香沉静型的;有欢乐搞怪型的,也有宽厚沉稳型的……父母的气质类型相宜相彰或者互相磨砺着搭出了一个家庭气质的基调,然后孩子带着自己的天生气质加入其中,带来冲击的同时,更多地在被熏陶,潜移默化。
    
   在家庭里,好的学习氛围,就是孩子能够自然而然地看到: 每个人都在专注做自己的事情,完成了自己的任务,才做娱乐自己的事情。 
     
   每个人的任务不同,可以是学习工作,也可能是整理烹饪。没有哪个妈妈会在一下班回家,先追两集美剧再开始安排一家的晚饭,我们的孩子也同样需要明确学习和娱乐的关系和排序。
     
    完成当天的学习再娱乐,这个标准,无论对大人还是孩子都是一样的。 
     
   因为从小就习惯了妈妈日复一日在做家事、爸爸日复一日都在各种形式的忙碌,孩子自己可能会总结不出这个标准,那就说给孩子听,让孩子听到、看到,就能体会到。
    
    小学一年级孩子的课后学习时间以30分钟为佳,最多不要超过 1 个小时 ,高效率地利用好时间之后,就让孩子自由娱乐了吗?是的。
    
    我们的小学生,现在的课外生活,最稀缺的就是“自由”。 
    
   孩子还没有来得及为某一门功课、某一个讨厌的课外班痛苦之前,已经先为“被安排得喘不过气来”痛苦了。把选择权还给孩子,孩子不也还是需要父母提供选项吗? 在不动声色中,给孩子“自由”的娱乐提供有引导性的选项,也是家庭氛围的建设。 
    
   妈妈要到附近的公园慢跑,孩子要不要一起去?爸爸最近的课题里,有一些需要查证的资料,孩子要不要来帮忙?奶奶今天要做一道又简单又好吃的菜,孩子要不要一起做?爷爷最近书法练得很投入,孩子来研个墨、展个纸吧……在家人做的事情中,有可能就邀请孩子来参与,他的兴趣和特长往往就这样被找到,他的成就感也往往就这样自然而然建立起来。
    
   另外一个大家关注得比较多的焦点是: 阅读。如何在家里给孩子创造阅读的氛围? 
     
    第一是家里有书 ,有适龄且符合孩子兴趣点的书;
       
    第二是父母读书 ,手不释卷的父母就是孩子最初爱上阅读的最好理由;
       
    第三,最好还能有阅读的硬件准备 :方便找书取书的书架、一个能舒服坐下的地方、柔和的光线(自然光和灯光)。
    
   但是在我这些年的教学生涯中,还是碰到过不少的父母跟我说:我们大人就是不爱看书怎么办——没有包办包好的办法。
    
   
   不过,你可以试试反过来让孩子做你的阅读导师,帮你规划书目,在网络大促销的时候抢购图书,指导你的阅读进度……也许你最后还是没有爱上阅读,但是孩子没准儿就爱上了。嗯,这件事,我只能帮到这里了。

7. 孩子在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家长应该怎么做?

孩子在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让孩子养成习惯很重要。从上学的第一天开始,就应该告诉孩子自己的书包自己收拾,自己的书自己准备,放学回家,第一项任务是写作业(其实一年级没有什么作业),可以给孩子买口算题卡,规定每天做两页,然后语文复习、抽写、预习生字。这些下来大约也就半个多小时。刚开始都家长可以在旁边陪着,大约两三个月就养成习惯了。

养成持续阅读的好习惯,不单对语文成绩有好处,对孩子的整个学习状态都起到重要且基础的作用。进入小学后,孩子自主时间没有学龄前多,但是阅读的时间一定要流出来。孩子刚上一年级,还不适应每天都有家庭作业,总想着上了一天的学,要放松一下,休息一下。孩子时间观念也不强,他的“一下、一会儿”等同于一两个小时。每次玩了后再做作业,碰到作业多,有时做到很晚才睡,有时根本没法完成。所以,父母要从小引导孩子学会要事第一,什么事情最紧急、必须要完成的,就提前把它做好。玩可以,但必须先完成作业再玩,要从小养成好习惯。

孩子小,自控力不足,写作业不积极、拖拖拉拉等都是可以理解和比较普遍的现象。我们要做的不是职责和打骂,而是陪着他,带着他,慢慢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想到我们自己有时候也会懈怠,就会对孩子更宽容一些。多鼓励她们做得好的地方,少做一些无用的指责,让他们尝到积极管理自己学习所带来的甜头(做好作业后,时间自由安排),偶尔也让他们尝点苦头(不好好做作业,被老师批评或者罚做更多的作业)。慢慢的,孩子会发现自己也有能力做到并做好,而且享受到好习惯带来的甜头,我们也就可以松松手了。

孩子在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家长应该怎么做?

8. 孩子快上小学一年级了,这时候的家长该注意什么?

孩子快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爸爸妈妈一定要做好对于孩子的引导,要让孩子知道该如何学习。因为在一年级之前小孩子所接触的就是幼儿园这样的教育方式,小孩子很有可能就会觉得老师的教学就是通过游戏的方式带着自己玩耍。如果说小孩子有了这种定性的思维的话,那么小孩子在进入到了一年级以后很有可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不适的感觉,所以说爸爸妈妈应该提前让自己的孩子知道一年级的教学模式是怎样的。

让孩子认识学习的模式小孩子其实对于爸爸妈妈都非常的信任,而且小孩子也希望自己能够得到爸爸妈妈的认可。所以说如果爸爸妈妈愿意帮助孩子调整孩子的学习模式的话,那么小孩子也会非常的开心。在孩子上一年级之前爸爸妈妈可以带着自己的孩子,让自己的孩子认识到正式的教学模式是怎样的,只有这样小孩子在进入到了一年级以后才能够更好的学习。

对于孩子的帮助爸爸妈妈对于孩子的引导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说爸爸妈妈觉得自己没有办法做好对于孩子的引导的话,还可以选择让孩子在上一年级之前去上幼小衔接班,因为幼小衔接班就相当于是将小孩子从幼儿园的学习模式引入小学的学习模式。这样的学习对于孩子而言有着很大的帮助,所以说爸爸妈妈完全可以选择让自己的小孩子去参加这样的幼小衔接班。

爸爸妈妈在这个时候也要给孩子做好这项的引导,不要让孩子对于一年级产生恐惧的心理,也不要让孩子对于正式的接受知识产生抵触的心理。因为这些心理都有可能会影响到孩子的学习状态,所以说爸爸妈妈一定要给孩子做好正确的引导,只有这样才能让小孩子在学习的时候掌握更好的方式。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