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那些事儿

2024-05-18 07:35

1. 明朝的那些事儿

《明史》可以看看,作为整体上的一个大概的了解就行了,但别太当真事儿。
因为那是满清统治下张廷玉编纂的,而整个中国古代所有朝代中,毁禁篡改历史最多的莫过于满清,到了乾隆编《四库全书》时有关后金祖先的事情都删改到了唐代。
所以,想了解明代中后期建州女真上场后的历史的话,不建议看《明史》,因为个人觉得整体上可信度并不是太高。
中后期明代史《明季北略》、《明季南略》,这两本书可以看看,虽然民间观点较多,但不乏国破家亡、烽烟四起的底层看法。
看明帝的话,
可以看《明实录》,包括所有明代皇帝的当时的官方记载,这个比较权威,
因为明代的读书人特别是史官还是比较有独立精神的。
通俗读物的话,
还是《明朝那些事儿》。

明朝的那些事儿

2. 明朝那些事儿

首先,明朝那些事 确实是本很好的书....其中内容丰富且真实,白话文看着易懂且有趣....
第一二部好看原因有2:
1:一般情况下,作家在刚刚开始写书的时候,都是倾尽全力,好的语句都用上了,所以后面可能略显无聊,但至少 明朝那些事 还是依然很好看的
2:内容问题,1、2主要讲朱元璋和朱棣...两位皇上的事迹最有意思...让给后来的皇帝望尘莫及...当然后面也不是很无聊很无聊,也是很有趣...

清朝的书,不太建议看编年史,最好是买清朝的皇帝传,乾隆皇帝啊、雍正皇帝啊...这些传记写的更全且更易懂....
推荐:清朝皇帝传

3. 明朝那些事儿


明朝那些事儿

4. 关于《明朝的那些事儿》?

当年明月(原名:石悦)男,1979年出生在武汉一个普通干部家庭,原是顺德海关公务员。以《明朝那些事儿》成名于互联网,受到读者的热捧。当年明月堪称草根讲史的集大成者,大家的认可印证了当年明月的那句话:“历史应该可以写得好看。”网络红人原被领导认为“很一般”,成名后获重用借调北京,现为中国海关总署缉私警察。2009年4月7日,作为全集结束本的《明朝那些事儿》第七册,已经完稿出版。2011年11月21日,“2011第六届中国作家富豪榜”重磅发布,当年明月以575万元的年度版税收入,荣登作家富豪榜第8位,引发广泛关注。
当年明月一个非专业研究历史的公务员,他用通俗浅显甚至娱乐化的手法重述、重写历史,引发出一场“感  当年明月
染”者高烧不退的“读史热”,因作品畅销连续五年荣登“中国作家富豪榜”,成为近几年国内文化界的一大奇观,也引起了不少争议。   继易中天之后,网上冒出来的一个名为“当年明月”的写手人气高涨,他撰写的历史长文《明朝那些事儿》自06年3月在博客上连载,三个月点击已超过百万,被出版商看中2006年正式出版。有人说,如果讲易中天的历史研究是学者草根化的话,那么《明朝的那些事儿》就是一部纯粹草根的作品,它的走红使得对历史的评说回到了草根自己的手中。2009年当年明月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原被领导认为“很一般”的他,成名后获重用,最近被借调北京(任海关总署下属杂志《金钥匙》编辑)。   而作者当年明月也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一个年仅29岁的年轻人,一个非文学和历史学专业出身的普通公务员,用如此老道、通俗、幽默的手法,将历史还原得清晰深刻、丰满圆润。   虽然一样是说史,但当年明月用的笔法,却不是以往那些史书笔法。而是一种充满了活力和生气,字字都欲跃然而出的鲜灵笔法,在他笔下,人物不再是一个刻板的名字和符号,而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那些事件更是跌宕起伏,叫人读来欲罢不能。权谋之术、战争之策、诡计之术大饱人胃口。   历史可以横看成岭侧成峰,当年明月和他的《明朝的那些事儿》得到的显然也并不是鲜花。网上围绕当年明月的争论、质疑也从来没有停止过。一个被人喜爱、被人热捧同时又被人批评、抨击的著名网络写手,成为我们的年度新锐写手候选人,实至名归。   当年明月,2006心灵历史开创者,强调写史即写人、写人即写心。长文《明朝那些事儿》狂飙突起于天涯论坛,后转战新浪。天涯、新浪月点击率均月超百万,引起“明矾”骚乱,相关事件被媒体命名为“明月门”。中国文学家欧发伟指出,当年明月用自己的灵魂还原了历史,而人类在他的历史里还原了灵魂。
编辑本段荣登作家富豪榜
  2011年11月21日,“2011第六届中国作家富豪榜”重磅发布,当年明月以575万元的年度版税收入,荣登作家富豪榜第8位,引发广泛关注。[1]
编辑本段一、出版作品
  截止到2009年,《明朝那些事儿》(由当年明月在新浪的博客陆续推出)已经由中国友谊出版社出版了五部,中国海关出版社出版了两部。   明月著作:   明朝那些事儿 一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06年9月
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照片(4张)  明朝那些事儿 二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2007年1月   明朝那些事儿 三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2007年4月   明朝那些事儿 四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2007年9月   明朝那些事儿 五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2008年3月   明朝那些事儿 六 中国海关出版社2008年11月   明朝那些事儿 大结局 中国海关出版社 2009年4月   所著作品《明朝那些事儿》销量过千万册,为改革开放以来发行量最大的十五套书之一,为三十年来最畅销之史学读本,多次获得“新浪图书风云榜”最佳图书、当当网“终身五星级最佳图书”、“卓越亚马逊畅销书大奖”等荣誉,位列全国十大畅销书之一,2007-2008年度系列畅销书第一名,该系列作品已被译为日、韩、英等多国文字出版发行。以《明朝那些事儿》起于网络江湖,受到读者的热捧。当年明月堪称草根讲史的集大成者,大家的认可印证了当年明月的那句话:“历史应该可以写得好看。”

5. 明朝那些事儿

上至高祖,下至玄孙,称之谓九族,具体的来说这指的是高祖、曾祖、祖父、父、子、孙、曾孙、玄孙共九代加上他的朋友、门生也算作一族。历史上被灭十族是方孝儒,字希直,一字希古,明初浙江宁海人。他是一代名儒宋濂的得意门生,是当时的大儒。他博学强记,通晓经史,文章盖世。洪武二十五年被蜀献王特聘为世子之师,并为其读书处题额“正学”,时人遂尊称其为“方正学”。

明建文帝即位后,将方孝儒招至南京,委以翰林侍讲学士之职。建文帝年纪尚轻,缺乏治国治军的本领。因方孝儒是他的老师,更受到百般信赖和倚重,“国家大事,辄以咨之”。方孝儒对建文帝赤胆忠心,全力扶持。建文帝害怕他的叔叔们王权过大,拥兵为患,就采用齐秦、黄子澄的削藩建议,但遭到以燕王朱棣为首的诸王的反对。方孝儒替建文帝起草了一系列征讨燕王的诏书和檄文。 

朱棣在攻下南京后,得大明皇位。迫令方孝儒为他起草即位昭书。方孝儒反对朱棣篡权,宁死不从,掷笔于地说:“死即死耳,诏书不草!”燕王大声说:“诏不草,灭汝九族!”方孝儒针锋相对的说:“莫说九族,十族何妨!”朱棣又反复劝说方孝儒:“不要自找苦吃,我欲效法周公辅佐成王。”方孝孺依然还是不屈服,他说“好,我写!”他从地上拾起笔来,大书四字“燕贼篡位”。

朱棣大怒,他命人拿刀来从方孝孺的嘴角直割到耳旁,并将他投入监狱。见方孝孺仍不屈服,朱棣就下令把方孝孺在午门内凌迟处死。

相传明宫午朝门内丹墀上的血迹石,即为方孝儒鲜血所溅而成。古代帝王处死大臣,一般都在刑部天牢、闹市行刑,或者推出午门外斩首,在午门内杀人是没有先例的。由此可见朱棣对方孝儒怨恨之深。方孝儒在就义前,作绝命赋道:“天降乱离兮,孰知其由;奸臣得计兮,谋国用犹;忠臣发愤兮,血泪交流;以此殉君兮,抑又可求?呜呼哀哉,庶我不尤!”朱棣处死方孝儒后,仍不解心头之恨,下令灭他十族。方孝孺的九族加上他的朋友、门生也算作一族,共873人,全部处死,行刑就达7日之久。

明朝那些事儿

6. 明朝那些事儿

  明朝万历年间的内阁丞相,伟大的政治家。
  张居正(1525年-1582年),汉族人,祖籍湖广江陵(今属湖北)。字叔大,少名张白圭,又称张江陵,号太岳,谥号“文忠”。明代政治家,改革家。中国历史上优秀的内阁首辅之一,明代最伟大的政治家。
  明朝名臣,明朝中后期政治家、改革家,万历时期的内阁首辅,辅佐万历皇帝进行了“万历新政”,使原已垂危的大明王朝生命得以延续,具有重大的历史功绩。  
  张居正[1],字叔大,号太岳。祖籍凤阳。明太祖封先祖张关保到归州,为归州千户所。张居正曾祖庶出,无法承世袭官职,迁到湖广江陵。张居正生于公元1525年5月24日,卒于公元1582年6月20日。5岁入学,7岁能通六经大义,12岁考中了秀才,13岁时就参加了乡试,写了一篇非常漂亮的文章,只因湖广巡抚顾璘有意让张居正多磨练几年,才未中举。16岁中了举人,23岁 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进士,由编修官至侍讲学士令翰林事。隆庆元年(1567年)任吏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后迁任内阁次辅,为吏部尚书、建极殿大学士。隆庆六年,万历皇帝登基后代高拱为首辅。当时明神宗年幼,一切军政大事均由张居正主持裁决。   
  前后当国10年,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收到一定成效。他清查地主隐瞒的田地,推行一条鞭法,改变赋税制度,使明朝政府的财政状况有所改善;用名将戚继光、李成梁等练兵,加强北部边防,整饬边镇防务;用凌云翼、殷正茂等平定南方少数民族叛乱;严厉整肃朝廷上下。在张居正功成名就之时,他把矛头对准了曾给他带来巨大利益的阶层——文官集团。张居正除了推行一条鞭法,使得税收统一收钱不收物,节省了很多土地,更实行考成法,其具体实施方法类似于今天的考勤,方法如下:   比如一位知府(五品),年初时就要写好一份计划,不能太少,写好后自己留一份,给张居正一份。如计划过少,就要退回重写。计划通过后,以后的一年里这位知府就要为完成计划而努力。如果到了年末,核对后发现这位知府有什么事没有完成,那知府就会被贬职降为知县。如果到了县里还是如此,那就一直降下去,直到知府什么官都被削去,回家当老百姓为止。   万历十年(1582年)六月二十日,内阁首辅、太师、太傅、中极殿大学士张居正卒,年五十八,死后赠上柱国,谥文忠。死后不久即被宦官张诚及守旧官僚所攻讦,籍其家;至天启二年方恢复名誉。著有《张太岳集》、《书经直解》等。   明王朝经过两百多年的风风雨雨,到了嘉靖年间已是百病丛生,危机四伏。紫禁城里每日设坛修醮,青烟缭绕。幻想长生不死的嘉靖皇帝陶醉于《庆云颂》的华丽词藻,闭着眼睛将朝政托付给奸相严嵩。严嵩父子趁机为非作歹,贪赃枉法。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平民出身的内阁首辅张居正被推上了历史的前台,以其非凡的魄力和智慧,整饬朝纲,巩固国防,推行一条鞭法,使奄奄一息的明王朝重新获得生机。

7. 关于 【明朝的那些事1】 的一些问题

朱元璋:一个武装到心灵的战士,生性多疑(来源是他侄子朱文正背叛他,让他觉得天底下除了马皇后没人可以信任,所以才导致他把打天下的那些功臣几乎杀光),要么不做要么做绝(此特点遗传给朱棣),属于全能型的人才,所有行业都能吃得开,办事效率在中国历史上是出了名的(几天之内处理了3000多个奏折)极具军事才能,堪称当时的天下第一统帅(不是名将)

陈友谅:心思机巧,同样多疑,其厚黑学水平完全可以去当教授(原因是他小时候被所有人鄙视,包括鄙视他家没钱,浑身是鱼腥味等),引用当年明月一句话:在他的眼里道义是狗屎,为人残忍,认为想要统治天下必须拥有最强的暴利,而且手必须够黑

徐达:良民出身,据说和朱元璋是光屁股的玩伴,当时的天下第一名将,把元朝第一大将王保保(扩廓帖木儿)同志耍的团团转,为人低调谦虚,死后被封为中山王

常遇春:投奔朱元璋之前是强盗,一进朱元璋的帐篷就像他要先锋印,朱元璋不给,而后来常遇春用自己飞一般的进攻速度证明了自己无愧于天下第一先锋的称号,在鄱阳湖大战中常遇春还救过朱元璋的命(在陈友谅军的大将张定边马上就要把朱元璋的旗舰干掉而且朱元璋的旗舰搁浅的时候常遇春一箭射中张定边),但是此人最大的毛病就是杀降,后来经过朱元璋的再三警告才有所收敛
(40岁在柳河川暴病而死)

傅友德:其他的不多说,此人在甘肃七战七胜:亲帅五千骑兵攻打西凉(今甘肃武威),一胜

之后傅友德马不停蹄进攻永昌,击败元太尉朵儿只巴,二胜

亲自带兵再次攻打扫林山(今甘肃酒泉北),三胜

同年六月三日打败元军将领上都驴,四胜

六月十一日,他率领大军攻打集乃路(今内蒙古额济乃旗),守将伯颜帖木儿听说傅友德来了连抵抗的勇气都没了。。投降。。五胜

接着在别笃山口遇到了元歧王朵尔只班的元军主力,老傅马上开打,元军全军覆灭,抓获文武官员20人,六胜

最后他又率兵追到瓜州(今甘肃安西)击败当地守军,缴获大量战利品(包括一大堆的牛羊),七胜

以上七战七胜是在五个月内完成的

关于 【明朝的那些事1】 的一些问题

8. 明朝那些事儿

  史书读得不多,《明朝那些事儿》是读过的史书中比较另类的一本。该书语言流畅,时不时调侃一下,真可谓轻轻松松读历史,舒舒服服品古人。只是书中没有引经据典,也未注明出处,是否完全符合史实,咱也就没法考证了。好在它说的事儿,跟我这些年东鳞西爪地积攒起来的明史都对得上,我也就认为它是真的了。

  《明朝那些事儿》的第一部从明太祖朱元璋出生写起,直到永乐帝朱棣登基为止。算是一部朱元璋传和半部朱棣传。

  朱元璋在中国历史上的皇帝中,大概是唯一的一无所有的贫农,是通过造反才拥有了天下。放牛、乞丐、做和尚、造反、做皇帝,一份十分简单的简历。没受过教育,却是个军事天才,也是个人事管理天才。

  朱元璋小时候深受元朝的腐败统治之苦,因此痛恨官员的腐败。做皇帝后,对腐败官员大肆杀戮,却没有止住大明王朝的腐败。这大概就是当今社会对腐败官员大开放生之门的历史依据。

  朱元璋有个座右铭:“你的就是我的,我的还是我的”。靠着这样的逻辑,天下一点一点地被他收入囊中。他是成功的,他的逻辑也被很多人信奉着。

  朱元璋为了保证天下是自己的,也是他的继承者的,精心、刻意地做了许多的安排,夺兵权、杀异己,却无法保证天下从他的继承者手中被夺走。

  看来,无论你多么强大、多么精明,你可以将别人的东西巧取豪夺过来,却无法阻止他人又巧取豪夺走。皇帝如此,官员如此,商人如此,所有强者皆如此。

  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
  而历史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物书写的,因此应该是生动活泼的,而我们以前面对的事枯燥的叙述和总结,根本无法引起我们的阅读欲望。下面是我认为的一些有哲理的话。

  1“我相信我是对的”。

  在通往胜利之门的路上,你会捡到很多钥匙,这些钥匙有的古色古香,有的金光闪闪,但只有一把才能打开那扇门。

  在进行决策时,会有很多人在你耳边提出他们自己的意见,将他们手中的钥匙交给你,让你去选择,但这个游戏最残酷的地方在于:

  你只有一次尝试的机会

  如果失败了,你将失去一切。

  在战役实施中,只有一个时机是最适合的,能抓住这个时机的,即是天才——拿破仑

  2 越接近对方的水平,就越了解对方的强大,就会越来越畏惧。当他的畏惧达到极点的时候,也就是他能与对手匹敌的时候!
  3 每一种主张的背后,都隐藏着某种势力或者利益的群体。如房地产商一定说房价会不停的涨,电信公司一定说自己的收费很便宜一样。而农民的主张只可能是种地或者收租。

  4 张士诚是一个有着坚强的意志的人,他白手起家,最终成就一方霸业。但他的缺点和他的优点一样突出,作为乱世群雄中的一个,他有着小富即安的心理,却并不明白,在这样的环境中进行的,只能是淘汰赛,胜利者只有一个。

  5 人生最痛苦的地方不在于有一个悲惨的结局,而在于知道了结局却无法改变。

  6 是的,命运之神其实并不存在,他也不会将什么宝剑和钥匙交给一个乞丐,在那绝望的日子里,并没有人去同情和可怜这个人,他的一切都是自己争取来的。

  他告诉我们,坚强的意志和决心可以战胜一切困难。

  他告诉我们,执著的信念和无畏的心灵才是最强大的武器。

  7 大家应该从朱元璋的话中吸取教训,一般领导提拔你之前总是要打压一下的,所谓磨练就是这样来的,千万不要为此和领导闹意见,否则就真有可能一辈子压制下去了。

  8 朱棣过于得意忘形了,他似乎忘记了他当年是怎样战胜比自己强大的敌人的。决定战争胜负的并不一定是先进的武器和士兵的数量,而是人的决心和智慧。

  9 于是,当年的那个一心为民请命、为国效力的单纯的读书人死去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跃跃欲试、胸有城府的政客。

  也许在很多人看来,这也并没有什么大惊小怪的,只不过是一个人对自己人生的选择罢了,但问题在于,解缙在作出这个选择的时候忘记了一个重要而简单的原则,而正是这个简单的原则断送了他的一生。

  这条原则就是:不要做你不擅长的事。

  10 青少年时期的艰苦经历磨炼了杨士奇,使他变得老成而有心计。他为人十分谨慎,别人和他说过的话,他都烂在肚子里,从不轻易发言泄密,他是太子的忠实拥护者,却从不明显表现出来,其城府可见一斑。

  而杨士奇之所以能够有所成就,其经验大致可以概括为一句话:  刚出道时要低调,再低调。

  11 经历了那么多的波折和阴谋,自己身边的同伴不是被杀掉,就是被朱高煦整垮,为了自己的信念,杨士奇忍耐了很久,他曾经有很多机会向朱棣揭发朱高煦的不轨行为,但作为一个政治老手,他十分清楚权力斗争就如同剑客比武,一击必杀才是制胜的王道,因为一旦宝剑出鞘,就没有收回的余地。

赚分不容易
求采纳~~~~~~~~~~~~~~~~~~~~~~~~~~~~~~~~~~~~~~~~~~~~~~~~~~~~~~~~~~~~~~~~~~~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