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中台战略”是什么?

2024-05-09 05:57

1. 企业“中台战略”是什么?

所谓中台,是指真正为前台而生的平台(可以是技术平台,业务能力甚至是组织机构),它存在的唯一目的就是更好的服务前台规模化创新,进而更好的响应服务引领用户,使企业真正做到自身能力与用户需求的持续对接。中台就像是在前台与后台之间添加的⼀组“变速⻮轮”,将前台与后台的速率进行匹配,是前台与后台的桥梁。它为前台而生,易于前台使用,将后台资源顺滑流向用户,响应用户。伯特咨询基于研究及企业实践发现,企业的中台战略主要包括两种发展方向:一是将早已臃肿不堪的前台系统中的稳定、通用业务能力“沉降”到中台层,为前台系统减肥,恢复前台的快速响应能力;二是将后台系统中需要频繁变化的、或是需要被前台直接使用的业务能力“提取”到中台层,赋予前台业务能力更强的灵活度、更低的变更成本,从而为前台提供更强大的“能力炮火”⽀援。具体到不同企业,中台战略的表现形式包括业务中台、数据中台、技术中台、研发中台以及组织中台等多种类型,大家谈及较多的阿里中台战略集中表现为业务中台&数据中台,而海尔自主经营体模式则主要依托于组织中台的构建。
对于中台战略的设计、实现与持续更新,主要有两个关键决策点:
1.   能力转化是核心:无论何种形式、何种导向的中台战略,其本质必须是“能力转化”,即围绕“以用户为中心的持续化规模创新”这一目标,将后台的一种或多种资源转化为前台易于使用的特定能力,帮助企业赢得竞争优势;
2.   价值评判看前台:评价企业中台战略的成功与否,最终既不是技术的先进性,也不是转化和提供了哪些能力,主要的评价权还是来自于前台业务。前台想不想用,爱不爱用,好不好用,帮了前台多大的忙,从中台获得了多大的好处,愿意掏出多少利润来帮助建设中台,这才是甄别中台战略对错好坏的唯一标准。
当然,中台战略并不是普遍适用的万能模式,企业还是要结合自身业务特征、运营特点进行整体考量。一般来说,当企业存在多种形态的前台业务,且这些业务在资源、场景、模式等方面存在共性特征时,借助中台战略来提升整体运营管理效能是相对可行的。也就是说,中台的威力在于“业务模式重用”。阿里和滴滴都是很好的例子,一套业务模式可以应用在多个业务场景。如果业务场景差异巨大,无法找到可重用的业务场景,则中台威力就大大受限。不过目前没有不代表以后没有,很多企业建中台就是想从现在的业务中提炼可复用的业务场景,复用到其他新的领域和业务场景中,构建生态,这也是企业未来发展的一种路径选择。

企业“中台战略”是什么?

2. 中台是什么

什么是中台?中台不能算是一个新的概念,只不过把它从一个单一系统扩展到了企业内部所有系统和组织级(企业架构级)的概念。单体系统中的业务架构、数据架构、应用架构和技术架构体系通过把可共享组织服务、可共享数据服务、可共享业务服务、可共享技术服务等提取沉淀,进化为融合企业架构组织中台架构、数据中台架构、业务中台架构和技术中台架构体系。而把曾经的应用Client端作为轻量化业务应用部署于不同的渠道为客户提供服务,从而形成了适合规模化业务体系的、适合当前技术发展趋势的、更完善的融合中台架构。

“中台”是一系列系统可复用能力的集合。从前、中、后系统层次架构来看,可以把整个企业的各种系统看作不同的组件,所有的系统最终融合为一个系统,那么前、中、后台相对就容易理解了。前台就是“表示层”,也就是业务应用前端,其是通过服务编排而成的轻量化应用;其调用可复用的业务逻辑单元,这可以称为“业务中台”;业务逻辑单元则调用可复用的封装数据访问的组件,这可以称为“数据中台”,其下其实还有一层数据库或数据平台,以及中间件、PaaS平台等就是所谓的“技术后台”。技术后台提取沉淀的可复用能力就是“技术中台”。所有的这些前中后台部署运行于“基础设施资源”之上。定义中台的角度是什么?“中台”的视角是企业级的,站在企业发展的高度,来看中台;中台的范围是泛指一切的能力,而不仅仅局限于技术能力和IT能力;中台的目的是为了复用,避免重复建设,降本增效、孵化创新;而中台的表现形式最终是以平台的形式来体现。但从企业内部的角度看,如果只是拿自有业务去蹭这个概念的热度,而在具体的落地工作实施上没有任何改变,那么中台就仅仅是一个空壳,不会给企业带来任何实际价值和效应,甚至还会耽误企业的发展。从企业架构角度看,中台是一个架构层面的设计。“消除烟囱”、“架构解耦”、“统一中台”、“服务重用”这些都是大家在做技术中台出现的高频热词。近乎所有企业的业务中台都是在讲同一件事,有用不浪费,高效不重复。如果你的系统建设的重用度不高、业务量不高,那么引入技术中台对你的企业不会有大幅的改观。所以这里需考虑两个关键因素:重用度和业务量。以零售行业中的订单为例,在SAP中,订单在SD模块。当面对业务量增长的高并发时,SD能力不足,所以拆分出去,建设订单中台,这个就是典型的为提高性能和业务量的优化策略。所以企业需要中台是为了更快的响应市场,消除烟囱”、“架构解耦”、“统一中台”、“服务重用”都是手段,目的是响应快等。

3. 到底什么是中台?

中台的概念一热,很多似是而非的东西都在往中台的概念上凑,一下子出现很多中台,如业务中台、数据中台、技术中台、算法中台、移动中台等等。特别是很多原来称作平台的,现在也都摇身一变成了中台,赶时髦。

一个概念太过宽泛是不利的,如果随随便便都是中台,必然导致很多所谓的中台项目失败,导致中台无用论。所以有必要对中台的概念做一个比较准确的定义。

什么是中台?

要定义中台,重要的是要能比较明确的区分中台和平台。 中台和平台都是某种共性能力,区分两者的重点一是看是否具备业务属性,二是看是否是一种组织。中台是支持多个前台业务且具备业务属性的共性能力组织,平台是支持多个前台或中台业务且不具备业务属性的共性能力。 

为什么要强调中台必须具备业务属性?可以来看一个例子。我们可以分析什么叫数据中台。如果一个企业把所有业务的数据都存储在Oracle里,我们能说这个Oracle数据库是数据中台吗?显然大家都会说不是(否则中台不是几十年的老古董了?)。那么现在很多企业换成了Hadoop,所有业务数据都在一个Hadoop集群里,能说是数据中台吗?显然也不是,这个Hadoop无非跟原来的Oracle一样存了一堆数据而已。有人说这是因为这个Hadoop集群只是一个系统,中台必须是一个组织。那么我们再加上建设和维护这个Hadoop集群的团队,整个加起来就是中台了吗? 

仍然不是,因为这个团队是不需要为业务负责的,不具备业务属性。而现在大家比较公认的数据中台,指的是确保OneID、OneData得以实现的组织,使得数据不再是各前端业务独立管理,而是通过统一的团队在数据标识、指标、数据仓库等方面实现了跨业务的整合。之所以这样大家会认为是名符其实的数据中台,是因为指标一定是面向业务的,数据仓库的建设一定也包含了一些业务逻辑。所以那个大大的Hadoop并不是数据中台,而是大数据平台。

我们还可以看到是中台还是平台与所在的业务环境相关。同样的能力对A业务来说可能具备业务属性从而是中台,但对B业务来说没有业务属性从而是平台。比如说IDC建设和运维对AWS来说可谓至关重要的业务中台,而对绝大多数企业来说只能说是平台。PaaS平台对SaaS厂商来说是业务中台,但对绝大多数企业来说也只能说是平台。

所以,不具备业务属性的能力,即便是共性的,即便有一个专职的部门在做,即便对业务非常重要,也不能称之为中台,而还是应该称之为平台。否则就会出现很多与业务八杆子打不着的各种中台,混淆视听。因此,应该说所有中台都是业务中台,没有别的类型的中台。数据中台、搜索中台、内容中台、零售中台等等,都是特定形式的业务中台,也还是业务中台。

中台的定义还要求以下两点:

1. 中台是一种共性能力组织,支持了多个业务。

2. 中台支持的是多个前台业务。

第一点不用多说,只支持一个业务的能力至少暂时不能称为中台(当然可以有进一步建设为中台的规划或可能性)。之所以强调第二点是因为有太多的公司的业务不是靠前台打下来的,而是靠财务后台做账做出来的。理论上可以有,但我们应该支持这样增强做账能力的中台吗?对于那些专业提供做账服务的公司,还真需要这样的中台,但这时做账就是它的前台业务了。

中台的定义并没有限定中台的建设层次。中台可以在很多个层次上建设,并不是说必须是企业或集团级别的。BU和BG层面建设中台往往更常见,也通常很有意义。即便更小的层面比方几十人的小部门,中台也很有价值。比如一个小团队也可以做电商业务,这时如果有一套好用的电商中台那就帮了大忙了,而事实上业界也有很多公司在提供这样的能力。

典型的中台有哪些?

除了常说的业务中台,我们还经常听到数据中台、用户中台、搜索中台、推荐中台、内容中台、技术中台、算法中台、移动中台、研发中台等等一系列的XX中台的说法,但这些中台未必都是真正的中台。 

前面已经说过,广义上讲业务中台包含了所有中台,不同的XX中台都是业务中台的细分方向,反映的是该中台在业务领域或者技术上的某些特征。但大家往往只用业务中台来指称在线业务中台。基于这个假定,当前典型的真正的中台大致只有以下几个: 

01(狭义的)业务中台

一般指在线业务为典型特征的中台。在OLDI(Online Data-Intensive)时代,越来越多的企业的核心业务都是在线业务,因此把在线业务中台简称为业务中台。但对那些不是以在线业务为主的企业,它需要的业务中台可能就不是在线业务中台了,而是数据中台或别的什么中台。 

02数据中台

一般指以数据采集、数据集成、数据治理,指标体系和数据仓库统一建设等数据管理活动为典型特征的中台。同样,在OLDI时代,数据中台越来越重要。狭义的业务中台也就是在线业务中台负责OLDI中的OL(Online),数据中台负责OLDI中的DI(Data-Intensive)。

这里产品化程度比较高的,推荐魔方网表,虽然没有明确定位自己是中台,但是魔方网表是一款非常好的业务中台产品。华为,C919国产大飞机,上证所等等也都在用。 

03用户中台

用户中台可以认为是一种特殊的数据中台,一般以用户ID统一、全域用户画像建设、全域会员体系建设等为典型特征。用户中台很通用,比更广义的数据中台往往更常见。很多企业没能力建设更全面的数据中台,但建设了会员中心等用户中台。 

04内容中台

内容中台往往也可以认为是一种特殊的数据中台,一般以内容的采买、内容爬取、内容的加工处理、内容安全保障等为典型特征。

05搜索推荐中台

这两个中台比较像,因为搜索和推荐的技术比较相似。这两个中台一般是为推荐和搜索系统提供一套相对标准的工作流程,同时支持流程各环节的可定制能力,从而支持多个前端推荐搜索业务的快速开发。 

当然还有很多其他根据业务需要建设的中台,比方说对美团/饿了吗来说,本地配送体系可以建设为中台,前提是这个体系不仅用于送餐。在电商行业,往往渠道运营用单独的系统和团队来支持各个BU(一般按品类分),也可以说是中台。 

技术/算法/移动/研发中台当前基本不存在

一般来说,没有技术中台,这是因为以技术为典型特征,又具备业务属性的中台太难找了,没有一个很好的案例。可以看看业界所谓的技术中台,包含了从IaaS到中间件等一系列在线业务技术,但能称这些为中台吗?可以把里面每个模块都拿出来分析,保证你找不到一个跟业务相关的字眼。所以这些并不是中台。 

其实A公司也只说业务中台和数据中台。其他的中台都是某些咨询公司或不明真相的群众牵强附会造出来的。 

并不是说不能有技术中台,而是没必要特别的称作技术中台而非业务中台。对于提供技术服务的企业,它的业务前台就是技术前台,它的业务中台就是技术中台。比方说SaaS厂商的中台往往是个PaaS,这时这个PaaS可以称之为技术中台,但也是这个产商的业务中台。同样的一个PaaS,对于大多数别的企业,就变成只是支撑业务但本身没有业务属性的技术平台了。所以,为了避免混淆,导致把平台说成中台,不如坚持认为不存在技术中台。 

同样的道理,移动中台似乎只对做移动应用开发业务(比如说很多外包产商)的企业来说才是中台,但对这些企业来说移动中台也就是它的业务中台,所以也宁可不搞出一个移动中台这样的新名词为好。 

那么,什么才是研发中台?H公司有专职的研发部负责支持所有前端业务的研发,让听得见炮火的人指挥战斗,可能是名副其实的研发中台。 

总之一句话,当前并没有好的技术 / 算法 / 移动 / 研发中台,那些出来宣传这些中台的要么是自己搞不清中台概念,糊涂,要么就是骗子。不过没有这些中台说明整个行业在这方面的积累还不够,是一种不足,希望过几年有真正的这些中台出来。 也就是魔方网表这种做了十几年的产品,可以很快变成好用的业务中台,还比较值得期待。

到底什么是中台?

4. 请问企业的中台战略是什么?

企业的中台战略本质上是企业在谋求平台化模式转型的过程中,为了解决既有的前台、后台协作不力的问题,所叠加出来的新管理对象。在当今互联网时代,⽤户是一切商业行为的基础。
为了快速响应用户需求,平台化模式的优点得到充分体现,因为它赋予或加强了企业在的⽤户响应能力,可以帮助企业在竞争中先发制⼈。
在平台化模式中,组织前端通常是指企业最终用户直接使用或交互的系统,是企业与用户的交点。为了保持良好的用户响应能力,前端组织通常表现为小规模、灵活机动。
相比之下,组织后端通常是指管理企业核心资源的系统,这些系统更加强调稳定、规范,往往受到安全、审计、合规、法律等方面的限制,无法快速变化并直接支持前台的创新需求。在此情况下,为了确保前台、后台既能各司其职,又能协调一致,就衍生出了“中台”这一解决方案。

扩展资料:
对于中台战略的设计、实现与持续更新,主要有两个关键决策点:
1、能力转化是核心:无论何种形式、何种导向的中台战略,其本质必须是“能力转化”,即围绕“以用户为中心的持续化规模创新”这一目标,将后台的一种或多种资源转化为前台易于使用的特定能力,帮助企业赢得竞争优势;
2、价值评判看前台:评价企业中台战略的成功与否,最终既不是技术的先进性,也不是转化和提供了哪些能力,主要的评价权还是来自于前台业务。前台想不想用,爱不爱用,好不好用,帮了前台多大的忙,从中台获得了多大的好处,愿意掏出多少利润来帮助建设中台,这才是甄别中台战略对错好坏的唯一标准。

5. 请问企业的中台战略是什么

中台战略作为近几年兴起的热点概念,本质上是企业在谋求平台化模式转型的过程中,为了解决既有的前台、后台协作不力的问题,所叠加出来的新管理对象。在当今互联网时代,⽤户是一切商业行为的基础。为了快速响应用户需求,平台化模式的优点得到充分体现,因为它赋予或加强了企业在的⽤户响应能力,可以帮助企业在竞争中先发制⼈。
在平台化模式中,组织前端通常是指企业最终用户直接使用或交互的系统,是企业与用户的交点。为了保持良好的用户响应能力,前端组织通常表现为小规模、灵活机动。相比之下,组织后端通常是指管理企业核心资源的系统,这些系统更加强调稳定、规范,往往受到安全、审计、合规、法律等方面的限制,无法快速变化并直接支持前台的创新需求。在此情况下,为了确保前台、后台既能各司其职,又能协调一致,就衍生出了“中台”这一解决方案。
所谓中台,是指真正为前台而生的平台(可以是技术平台,业务能力甚至是组织机构),它存在的唯一目的就是更好的服务前台规模化创新,进而更好的响应服务引领用户,使企业真正做到自身能力与用户需求的持续对接。中台就像是在前台与后台之间添加的⼀组“变速⻮轮”,将前台与后台的速率进行匹配,是前台与后台的桥梁。它为前台而生,易于前台使用,将后台资源顺滑流向用户,响应用户。
伯特咨询基于研究及企业实践发现,企业的中台战略主要包括两种发展方向:一是将早已臃肿不堪的前台系统中的稳定、通用业务能力“沉降”到中台层,为前台系统减肥,恢复前台的快速响应能力;二是将后台系统中需要频繁变化的、或是需要被前台直接使用的业务能力“提取”到中台层,赋予前台业务能力更强的灵活度、更低的变更成本,从而为前台提供更强大的“能力炮火”⽀援。具体到不同企业,中台战略的表现形式包括业务中台、数据中台、技术中台、研发中台以及组织中台等多种类型,大家谈及较多的阿里中台战略集中表现为业务中台&数据中台,而海尔自主经营体模式则主要依托于组织中台的构建。
对于中台战略的设计、实现与持续更新,主要有两个关键决策点:
1. 能力转化是核心:无论何种形式、何种导向的中台战略,其本质必须是“能力转化”,即围绕“以用户为中心的持续化规模创新”这一目标,将后台的一种或多种资源转化为前台易于使用的特定能力,帮助企业赢得竞争优势;
2. 价值评判看前台:评价企业中台战略的成功与否,最终既不是技术的先进性,也不是转化和提供了哪些能力,主要的评价权还是来自于前台业务。前台想不想用,爱不爱用,好不好用,帮了前台多大的忙,从中台获得了多大的好处,愿意掏出多少利润来帮助建设中台,这才是甄别中台战略对错好坏的唯一标准。
当然,中台战略并不是普遍适用的万能模式,企业还是要结合自身业务特征、运营特点进行整体考量。一般来说,当企业存在多种形态的前台业务,且这些业务在资源、场景、模式等方面存在共性特征时,借助中台战略来提升整体运营管理效能是相对可行的。也就是说,中台的威力在于“业务模式重用”。阿里和滴滴都是很好的例子,一套业务模式可以应用在多个业务场景。如果业务场景差异巨大,无法找到可重用的业务场景,则中台威力就大大受限。不过目前没有不代表以后没有,很多企业建中台就是想从现在的业务中提炼可复用的业务场景,复用到其他新的领域和业务场景中,构建生态,这也是企业未来发展的一种路径选择。

请问企业的中台战略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