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p2p如何度过难关

2024-05-16 18:18

1. 近期p2p如何度过难关

1、暴雷的平台多数是伪P2P
其实投资者们担心也是可以理解的。近期网贷行情发生的事情确实加重了大家的焦虑感。但是,发生事情的大部分不是真正在用心做P2P,基本都在干着假标、自融等勾当,不雷才怪。所以投资者投资时最好选择信息披露透明、合规度高且风控严格的平台就不错,才能放心投资。
2、伪P2P出清利于行业发展
监管部门最近的目的是让互联网金融行业规范化发展,同时推荐行业监管长效机制的建设。所以,对于哪些浑水摸鱼的网贷平台已经没法占到便宜了,给那些在合规、风控等细节上都精益求精的平台来说,将会迎来下一个春天。未来的网贷市场,是留给守规矩的人的。
3、P2P仍会带来稳定收益
老司机们都知道网贷投资相比于别的投资上还是占很大优势的。例如收益,大部分网贷平台的年化收益率都在8%-14%之间,有的甚至更高,这对于投资者来说还是极具吸引力的。只不过,在这个过程中有很多投资者都丧失了识别风险、合理规划的能力。
通过以上三点,网贷行业将会快速增长,只要我们找准定位信息中介,不自融的平台,投资风险还是比较低的。

近期p2p如何度过难关

2. P2P平台想要健康发展,该如何做

只要能够做好监管的工作,让P2P行业走上正规,那么各大P2P平台想得到发展也不是什么难事。
而有人把这次爆雷潮的直接原因归结于监管的不作为,这样的说法并不完全正确。
其实互联网金融的监管,随着2014年4月银监会指出“P2P四条红线”就已经启动了。
只是互联网金融对于监管来说,是个新事物 ,他们没有直接的经验,互金本身的复杂性也远远超乎了他们的预想。
经过了2017年8月以前的摸底排查和过去一年的密集整顿之后,监管仍无法完全规范这个庞大及纷繁复杂的新行业。
所以原定于2018年6月完成的备案延期了,监管开始筹划下一轮复盘,争取在这一轮中建立起长效的监管机制。
也许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备案延期的影响,在延期以后及新政出台之前的间隙中,爆雷潮发生了。
不得不说,这是监管不想看到的,但一定程度上也是监管想看到的。

3. P2P退出平台增加是怎么回事?

曾经近似疯狂的网贷(P2P)行业,在监管的重压下,大潮逐渐退去。退出与转型,成为不少平台不得不面对的抉择,即使拥有国资背景也不能幸免。

日前,拥有国资背景的重庆惠民金融服务有限责任公司宣布,4月1日起关闭其旗下联保通网站功能。曾要做“西部陆金所”的惠民金融,在P2P领域黯然收场。
联保通公告显示,联保通在上线两年多的时间里,实现了14.96亿元的撮合融资规模,“根据上级单位的指导和安排,惠民金融公司决定业务转型”。而联保通平台已于2016年二季度起全面停止P2P项目的发行,正常开展兑付工作。
目前并无正在招标的项目。而已经交易完成的项目,预计年化收益率在8%到9.5%区间内。
不过,按照联保通的说法,该平台是“零违约、零逾期”的国资背景P2P平台,如今突然主动退出P2P行业,在业内人士看来,也许是在网贷行业面临合规大考下的选择。
自去年下半年开始,不少网贷平台开始出现跳槽潮。一位原网贷平台人士跳槽到了一家旅游公司,他告诉北京晨报记者,以前所在的平台无法达到合规要求,迟早要退出,“不如赶紧抽身来得踏实”。

相对于主动转行,另一个平台的公关职员的跳槽显得有些无奈,他说,以前的平台从网贷转向了私募,“没有网贷业务,私募也不允许公开宣传,我没有用武之地,只能跳槽了。”
跳槽潮从侧面印证了网贷行业的变化。自去年下半年开始,主动退出以及转型的平台比比皆是。网贷之家的数据显示,正常运营平台数量出现了大幅度下降,截至2016年底,正常运营平台数量下降为2448家,2017年2月底更是进一步下降至2335家。而退出与转型的平台数据仍在上升。
“从去年8月监管出台网贷细则之后,退出网贷行业的平台逐渐开始增多,其中主动退出的平台占多数。”盈灿咨询分析师张叶霞表示,一些平台可能够不上银行存管标准而退出,也有一些因为无法转型成为小额借贷而退出。在监管重压下,到今年年底仍可正常营业的平台数量或下降至1200家左右。
不过,在张叶霞看来,平台转型并不容易。“转型平台有的转向做资产,有的转向做其他金融类的业务,也有一些转型成为电商。”张叶霞表示,平台转型最重要的是原先要有这块业务,并且要对转型方向有一定的理解。

P2P退出平台增加是怎么回事?

4. 为什么P2P平台总是出事

不能说P2P平台总是出事,而应该是说不合法不合规的问题平台总是出事,但是既然都是问题平台了,出事也就正常了。对于那些发布虚假标的进行平台自融、设立资金池进行非法吸储等违法违规的平台,出借人尤其需要檫亮眼睛。
事实上,P2P诞生之初便是依靠着科技赋能,扮演起信息中介的角色。P2P应利用大数据和网络平台,通过资金供需双方直接对接,减少中间环节,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由此弥补传统金融的不足。
P2P早期监管缺位,导致进入的门槛比较低。P2P并不都是坏人,而是坏人进了P2P!温州帮还有那些各种系的平台,几乎把P2P行业的投资人信心都摧垮了。
P2P行业现在正如是患重病的孩子,如果需要它恢复健康,不是短时间的事情,也不是哪一方单方面努力能实现的。它需要我们所有人齐心齐力,监管、平台、投资人、媒体人,齐心协力,缺一不可!
当前P2P平台问题确实很多。除了行业本身存在的问题,也有市场的客观原因。市场资金紧张的情况在某种程度上可谓是给P2P行业带来不小的压力。而恐慌情绪引发的挤兑,甚至借款企业恶意逃债,加剧了风险传染和扩散。
面对P2P行业的信任问题,应严格区分问题平台是属于具有真实业务但存在不规范业务的违规平台,还是没有真实业务或从事非法集资的违法平台。对于具有真实业务平台的违规操作行为,要加强引导,使其合理有序退出或转型。对于虚假或涉嫌诈骗平台的违法行为,则应大力打击,坚决关停并追缴相关资产。
P2P行业不会消亡,那些合规经营、以信息中介为主的P2P平台,在行业整合的过程中做实、做强、做大,有望成为行业的中流砥柱。同时,P2P平台也会向传统金融机构学习,增强自身的风险管理能力,在利用好大数据等科技金融手段的同时,保证充足的资本金,并实行有效的风险补偿措施。
我们不应以偏概全、全盘否定P2P行业,而应有效发挥其信息中介职能的比较优势,处理好防风险与支持小微企业融资的关系、处理好传统金融与新兴业态的关系,使P2P与传统金融互为补充,继续发挥P2P在构建中国多元化金融体系中的积极作用。
作为出借人,也需要不断学习,增加自己的分辨能力,辨别问题平台。
最后祝能早日获得可观的收益。

5. 监管,存管和托管之间的区别是什么

1、对资金的动用权限不同:
存管可以随时动用资金,托管不接触资金,监管仅限平台的风险备用金,不包括投资者的投资资金。
2、第三方对资金的管理不同:
存管第三方机构没有监督资金流向的义务,托管第三方直接管理、监督投资资金的去向和用途,监管第三方会定期出具监管报告,对风险备用金的总额、流向、用途等信息进行披露。
存管是指P2P平台将交易资金、风险备用金等存放在第三方账户中,常见的有银行账户和第三方支付平台的账户。在,。也就是说,如果只是资金存管,第三方不会对资金的存取做任何限制,因此,存管并不能有效保障投资者的资金安全,也无法避免平台跑路情况的发生。

3、风险不同:
托管模式下,平台不能随意动用资金,而是由第三方托管机构对资金进行管理,这样可以大大降低平台倒闭或跑路对投资者造成的损失。存管和监管对平台的风险金进行监管,风险较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p2p (互联网金融点对点借贷平台)

监管,存管和托管之间的区别是什么

6. p2p行业18个月的整顿期,从什么时候开始?

第一阶段:从现在起到7月底,各省级政府制定本行政区域内清理整顿方案;
  第二阶段:从8月到11月底,将实施清理整顿;
  第三阶段:从12月底到2017年3月进行验收,制定报告并形成互联网金融监管长效机制建议”。

7. 互联网金融的监管法规有哪些

1、《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
意味着互联网金融行业将告别“缺门槛、缺规则、缺监管”的“野蛮生长”时代,纳入法制化规范发展轨道。 《意见》的出台,也标志着互联网金融行业即将迎来一次大的洗牌,操作和管理不规范的互联网金融企业将难以生存,而正规企业将迎来发展的好时机。
2、《互联网保险业务监管暂行办法》
对互联网保险经营资质、行业发展做出界定。这是央行、证监会、银监会、保监会等十部门印发《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之后的首个落地的互联网金融分类监管细则。 
3、《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
要互联网支付机构最终回归“支付业务”本色,不能有资金池,不能具备银行功能,比如进行清算业务,规规矩矩做资金通道。在这种情况下,不少第三方支付机构纷纷表示,托管业务被银行抢走,将会极大的打乱第三方支付机构的战略布局。
4、《非存款类放贷组织条例(征求意见稿)》
有利于完善多层次信贷市场,为发展普惠金融提供制度基础,也有利于规范民间融资、打击非法集资,加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


5、《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
列举了十种可能属于虚假民间借贷诉讼的行为。规定经审理发现属于虚假诉讼的,人民法院除判决驳回原告的请求外,还要严格按照本《规定》的内容,对恶意制造、参与虚假诉讼的诉讼参与人依法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必须要移送有管辖权的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互联网金融监管法治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互联网金融法律集

互联网金融的监管法规有哪些

8. P2P风险比较大,我们应怎样衡量其可靠性?

2014,关于P2P的五个判断
作者:王桐桐
判断一、就市场本身而言,明年的P2P市场将从宏观走向微观,浑沌走向细分。
  在2013年及以前,对所有人而言,P2P的概念是一整块的,大家知模式不知市场,模式分化市场却纠结一团。随着业界实践的深入,我认为明年的P2P市场将使拨云见日,市场呈现将更为清晰的一年。
  首先,从产业业态来讲,线上市场和线下市场之间的区别将更为明显,两者将被更加清楚的认识和区分。线上和线下市场的特点将在不同的区间呈现出不同的特点:线下将越来越重,线上市场则越来越轻,线下更金融化,线上更互联网化,随着方向的不同,两者之间的差异将是全方位的。
  随着市场的分化,专注于不同市场之间的P2P企业将在业务模式、业务流程、风险控制、市场策略等方面展现出的差异化更加明显。专注于线下业务的企业将与民间小额信贷企业趋同甚至结合,线上P2P企业则更加倾向于选择走扁平化的平台化路线,风格愈加短、平、快。线下的P2P好比工具,如网银;而线上的P2P将类似于微信支付,更加大众化,与大众日常生活联系更加频繁。
  其次,P2P市场将被进一步划分,P2P目前已经涉足的个人市场、小微企业市场、电商市场等之间差异化将更加明显,专业化市场将开始形成。在各专业市场内,资金需求、资金供给、风险管控等均表现出相似的特点,但各专业市场之间风格割裂,相同点越来越少,不同点加剧产生,跨专业经营将越来越困难。
  最后,从地域上来讲,未来我认为在北京、上海、广东、浙江、江苏等经济相对发达地区,将形成P2P发展的热点区域。当下中国的P2P企业大多集中在上述几个地区,北京、上海、深圳等地由于金融业较发达资本活跃,能够吸引资金和人才,因此产生了拍拍贷、人人贷等知名的P2P企业;珠三角、长三角等地区由于民营经济发达,存在大量的中小企业,并且对民间借贷行为接受程度较高,因此也出现了大量的P2P初创企业。中国的P2P也将以上述几个较大的P2P区域市场为中心,影响力由近及远的进行辐射。
  判断二、P2P企业面临转型,精细化、专业化是必然的趋势,基于数据和技术发展的核心风控能力开始获得更大的生产力,释放更大的力量,市场领先者开始出现。
  首先,随着P2P整体市场规模的扩大,专业市场区间开始划分,各区间的彼此差距日益明显,包揽市场的业务模式将无法持续,单个P2P企业将无力全面覆盖各专业市场。目前市场的存在的P2P企业将面临着转型,精细化、专业化是生存下去的必然选择,不选择的企业将被边缘化甚至失去立足之地。
  其次,深耕专业市场是P2P企业活下去的唯一可行道路,企业根据各专业市场的不同的特点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比如针对个人市场,提供额度为数百至数千,期限为数周至数月,利率一般大众可接受的日常消费借贷,在这个市场里P2P方向是融入大众日常生活,做成日常化的服务;再比如针对电商市场,专注于这一领域的P2P企业可以和各大垂直电商、综合电商平台合作,获取电商卖家的各项数据,了解不同电商业务在资金、额度、周转周期上的需求差异,从而制定相关市场竞争策略
  再次,深耕专业市场,要求风险管控能力的不断进化和创新。基于技术的微创新、以及大量的用户借贷行为和社会数据的商业智能发掘,类似拍拍贷这样的企业,可以更加依赖足不出户的线上平台,收集用户数据,定制借贷产品,提供更加快捷和安全的借贷服务。比方说,保险公司可以根据你是否经常加班,经常喝酒,是否需要送小孩上学这些,计算你出车险的概率,给你定一个车险的赔率,这种数据的智能化挖掘。在P2P行业,是同样适用的。这样一来,用户借钱会更方便、更快速,甚至不需要通过银行卡就可以提现,还款也可以实现自动扣款,这样可以给用户极好的借贷体验。
  最后,随着市场对精细化、专业化的要求,P2P企业关注的方向将从整体市场转向专业市场,关注的层面也将更加微观、具体。那些率先转向转型的P2P企业将成为细分市场的领头羊,同时新一批瞄准专业市场的新兴P2P企业,将取代看不清趋势,固守整体市场老P2P企业的市场地位。各专业市场将出现各自的领先者,各市场内竞争的份额将酝酿出现“721”局面,即领先者占据70%份额,第二名占据20%,剩下的竞争者瓜分10%的市场份额。如果从P2P市场整体上来看,各市场的领先者在规模和知名度上将形成齐头并进的局面,未来的领先者需要等待进一步分化。
  判断三、线下P2P企业将展开激烈竞争,优胜劣汰在所难免。
  为什么判断线下P2P企业将展开激励竞争,原因在于线下市场将很快趋于饱和。目前线下的市场主要是中小微企业,近一两年来,这个群体由之前的无人问津一下子变成了香饽饽。银行的覆盖面在快速下沉,比如,原本只做大企业的四大行,现在开始覆盖到中型企业;原本做中型企业的股份制银行,现在开始下沉到小型企业;而原本为小型企业服务的邮储银行、城商行、农商行等,现在开始覆盖微型企业。更不用说现在全国接近万家的小贷公司,大家都在抢夺线下的中小微企业市场。这样一来,留给全国的几百家P2P企业的市场氛围其实就不大了。这些企业,一没有银行那样的资金成本优势,二没有经过时间检验的风险控制手段,在面对银行等机构的竞争的时候,是基本没有还手之力的。这些P2P企业只能进一步下沉借款对象,去捡银行和小贷公司的剩饭,服务那些高风险的客户群。
  因此,对所有人来说,2014年的市场环境将比2013年更加残酷,明年将是决定线下P2P市场份额的一年,将是奠定未来一段时间相对稳定市场格局的一年。2013年倒闭的60多家P2P只是“小虾米”,我相信2014年将会有更多的、更大的P2P企业被淘汰出局。
判断四、P2P将从单体产业延伸成产业链或者产业集群。
  任何产业的发展壮大必然伴随着从产业向产业链或者产业集群的的过程。P2P的服务并不简单,除了资金,还涉及征信、审核、催收等业务。正如围绕着电商出现的物流企业、第三方支付平台、广告营销企业一样,相信未来以P2P业务为中心,在其上游和下游出现配套协作产业,在其外围产生专门为P2P某一流程提供服务的专业企业。
  产业链对P2P企业的好处显而易见,社会化分工可以解决目前困扰线上线下P2P的征信、审核、催收问题,减轻企业的负担,聚焦借贷核心业务,快步向前。
  判断五、政策监管将更加明晰,宏观信号更加清晰的释放,“试运行”条例有望出台。
  严格产品运行合规,利用资金错配、期限错配互联网让一切产业的进步速度前所未有的加快,它可以让一个产业加速生长,但互联网加速的不仅仅有益的方面,也让风险也更快的累计。以比特币为例,比特币凭借互联网的传播威力一夜之间为大众所知,然而伴随而来的是疯狂的投机,风险如同气球般迅速膨胀。
  风险的加速也要求监管加速跟上。
  虽然到2013年为止,对P2P的监管没有明确的政策。然而央行陆陆续续释放出的信号,可以让产业界人士推测出未来可能监管的两个方向:
  形成的资金池将是监管的重点。参考管理部门对银行、证券、基金信托等采取的监管措施,采取有自融、虚假标地、高额补贴等高风险手段抢占市场的行为将被严厉禁止。
  打击以P2P为幌子,主观上从事非法集资金融诈骗的行为,严防“庞氏骗局”。这类所谓的“P2P”实质上是完全的诈骗平台,败坏P2P行业形象,对行业以及社会危害性极大,需要政府和行业联手打击。
  2014年是否会有明确的法规或者规章出来,我持怀疑的倾向,我认为现在产、学、研对P2P的研究并不深入,大家都在探索,尚不具备出台明确制度的时机。但是这并不意味监管将“光看不管”,我认为虽然明确的制度不会出现,但是“建议”或者“试运行”的条例很有可能会出台。具体的内容现在虽然尚不得而知,但根据我国各项制度建立大多参考欧美各国的“传统”,倒不妨大胆的推测一下。
  美国对P2P的监管主要强调信息披露,英国对国内P2P的监管由“金融行为监管局”和“审慎监管局”的监管。基于P2P在国内金融市场极为微小,英美对P2P的监管走的多头监管外加行业协会规范的路子,具体到我国,从业者对P2P热情要远超英美,虽然目前交易规模也不太大,但增长速度极快,监管空间不小。
  我认为可能的“建议”或“试运营条例”在前期监管内容上仿照英美的可能性比较大:首先,在P2P企业的注册时,将给与特殊对待,例如统一登记,而不再能以商务咨询等面貌出现在用户面前;其次,强调信息披露,要求P2P企业明确说明借贷条款,披露真实风险,公开逾期率、坏账率等信息。而这些建议性的监管规定,很有可能依托一个由官方牵头的互联网金融或者P2P行业协会进行落地和实施。
  以上是我从市场、P2P企业和产业、政府监管三个角度做出的五个预测,我认为P2P市场、市场参与者、市场监管者将在2014年变得更为成熟,P2P将从一个市场热点过渡成为一个真正的产业。中国的小额信贷市场过去被人关注不多,但在互联网时代,由于个人价值被重新发现,与个人相关的市场重新被人们审视和反思。
  P2P被媒体前所未有的关注给从业者莫大的鼓舞,这意味着过去的努力被认可,同时我们也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P2P发展时间尚短,媒体也存在过度解读的情况,2013年10月和11月60多家P2P机构倒闭已经给从业者敲响了警钟,过犹不及,切实保护借款人和投资者的利益,稳健发展才是唯一可持续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