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援助的背景

2024-05-12 16:31

1. 法律援助的背景

一、《法律援助法》立法的背景及依据      2021年8月20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援助法》 (以下简称《法律援助法》)。这是我国首次就法律援助工作进行专门立法。该法共七章71条,并于2022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      法律援助制度作为一项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保障法律正确实施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法律制度,在实现全面依法治国进程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自1979年全国人大通过刑事诉讼法规定指定辩护以来,法律援助工作在我国已开展40多年,具有深厚的实践基础。同时,除了《法律援助条例》这一行政法规外,国务院有关部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也分别出台了规范性文件。但面对新时代的新任务、新要求,也存在服务供给不足、资源分配不均、覆盖范围偏窄、保障不充分、质量不高和便民措施不健全等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制定法律援助法,作出有针对性的法律规定,从而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在更大范围通过更多形式,为人民群众获得及时便利、优质高效的法律援助服务提供法治保障。      二、《法律援助法》立法的意义      将法律援助制度上升到法律层次,向全社会公布,能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有利于扩大法律援助的知晓率和影响力,有利于培养民众的法律援助意识,推动法律援助在全社会的深入广泛讨论,进而推动法律援助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信息化。      三、《法律援助法》的亮点内容      (一)拓宽提供法律援助的渠道。与《法律援助条例》相比,《法律援助法》明显拓展了提供法律援助的渠道,《法律援助法》第四条、第五条基本沿用了《法律援助条例》的规定,确立了包括法律援助工作保障、经费保障等政府责任;第六条确立了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的法律援助职责;第七条确立了律师协会的法律援助义务;第八条规定了国家鼓励和支持群团组织、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提供法律援助。第十七条规定了个人可以作为法律援助志愿者提供法律援助。将符合条件的个人纳入到法律援助志愿者的范畴,积极拓宽渠道,鼓励、支持更多社会力量提供法律援助,提升服务质量。为形成政府主导、公检法协助、社会各方面共同参与,不同渠道的法律援助工作都接受司法行政部门的指导和监督,协力推进法律援助事业发展提供了法律依据。      (二)扩大法律援助的范围。在总结当前我国法律援助工作现状的基础上,法律援助法对法律援助范围作出了适当扩大。一是在刑事法律援助范围方面,将“申请法律援助的死刑复核案件被告人”纳入了应当通知辩护范围,并新增可以通知辩护的援助类型;二是在民事、行政法律援助范围方面,法律援助法新增了“确认劳动关系”、“支付劳动报酬”、“生态破坏损害赔偿”等事项;三是新增申请法律援助不受经济困难条件限制的情形,规定英雄烈士近亲属为维护英雄烈士的人格权益、因见义勇为行为主张相关民事权益等情形下,当事人申请法律援助的,不受经济困难条件限制。      (三)提高法律援助的质量。《法律援助法》第五十七条:“司法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法律援助服务的监督,制定法律援助服务质量标准,通过第三方评估等方式定期进行质量考核。” 第五十八条:“司法行政部门、法律援助机构应当建立法律援助信息公开制度,定期向社会公布法律援助资金使用、案件办理、质量考核结果等情况,接受社会监督。” 第五十九条:“法律援助机构应当综合运用庭审旁听、案卷检查、征询司法机关意见和回访受援人等措施,督促法律援助人员提升服务质量。”      上述三条均是提升法律援助服务质量方面的条款,凸显了国家提升法律援助服务质量的决心。57条规定政府要通过制定法律援助服务质量标准,开展第三方评估等方式定期对法律援助进行质量考核;58条规定了法律援助信息公开制度,通过社会监督方式提升法律援助服务质量;59条规定了法律援助机构提升法律援助服务质量的义务,即通过庭审旁听、案卷检查、调查走访等措施督促法律援助人员提升服务质量。可以说,《法律援助法》是通过打一套“组合拳”的方式来提升法律援助服务质量,未来,法律援助的发展将更加关注服务质量提升,而不仅仅是关注法律援助的案件量。      (四)激发法律援助的积极性。法律援助经费少、补贴标准低、社会支持力度不足等等,都是影响法律援助积极性的痛点、难点问题。对此法律援助法作出三方面规定:一是明确政府财政保障,将法律援助经费列入本级政府预算。二是明确法律援助补贴标准实行动态调整,并免征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三是建立法律服务资源依法跨区域流动机制,鼓励和支持律师事务所、律师、法律援助志愿者等在法律服务资源相对短缺地区提供法律援助。      四、贯彻落实《法律援助法》      (一)加强对《法律援助法》的宣传推广,不断提升《法律援助法》的社会知晓率;      (二)组织法律援助人员学习《法律援助法》,提升法律援助人员的业务能力和服务能力;      (三)加强对法律援助案件的质量管理,着力提升法律援助案件质量,使我县法律援助工作再上新台阶。

法律援助的背景

2. 法律援助的背景起源

法律援助是一项扶助贫弱、保障社会弱势群体合法权益的社会公益事业,同时也是中国实践依法治国方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中共中央、国务院对法律援助工作十分重视,国家“十五”计划纲要将“建立法律援助体系”确定为“十五”社会发展目标,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积极开展法律援助”,并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法律援助条例》的颁布实施和“为实现公平和正义法律援助在中国”大型公益活动的开展,标志着我国法律援助工作在广度和深度上有了新的拓展和突破。在当前的中国,仍然还有一批由于自然、经济、社会和文化方面的低下状态而难以像正常人那样化解社会问题造成的压力,陷入困境,处于不利社会地位的人群或阶层,这也就是所谓的弱势群体。作为司法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法律援助通过向这些缺乏能力、经济困难的当事人提供法律帮助,使他们能平等地站在法律面前,享受平等的法律保护。法律援助制度是人类法制文明和法律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是国家经济、社会文明进步和法治观念增强的结果。用法律的手段帮助人民群众解决诉讼难的问题,是当前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大背景下的必然选择,是促进司法公正的重要保障。

3. 我国法律援助均受什么影响

我国法律援助受影响的因素如下:
1、经费严重短缺。
2、人员远远不足。
3、县级地方的法律援助工作前景甚忧。
4、法律援助监督管理机制有待进一步规范。
一、宁夏哪有免费的法律援助
申请法律援助的条件:
法律援助是指由政府设立的法律援助机构组织法律援助的律师,为经济困难或特殊案件的人给予无偿提供法律服务的一项法律保障制度,法律援助的条件可分为一般条件和特殊条件。
(一)一般条件
一般条件是对中国公民普遍适用的条件,它是指确因经济困难、无能力或无完全能力支付法律服务费用,并有充分理由证明为保障自己合法权益需要帮助的我国公民,可以申请法律援助。
(二)特殊条件
特殊条件主要指刑事案件被控一方获得法律援助应具备的特殊情况,主要有以下几种:
(1)盲、聋、哑和未成年人为刑事被告人或犯罪嫌疑人,以及被告人可能被判处死刑,而没有委托辩护律师的,应当获得法律援助;
(2)其他残疾人、老年人为刑事被告人或嫌疑人,因经济困难没有能力聘请辩护律师的,可以获得法律援助;
(3)刑事案件中外国籍被告人没有委托辩护人,法院指定律师辩护的,可以获得法律援助。
二、法律援助的时间调查
法律援助的调查时间有的一天能完成,有的当天就可以完成,而有的需要十多天,法律援助是一种法律保障制度,保障经济困难的公民获得必要的法律服务,促进和规范法律援助工作,为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公民,提供法律咨询、代理、刑事辩护等无偿法律服务。
三、发生交通事故该如何申请法律援助
法律援助,是指在国家设立的法律援助机构的指导和协调下,律师、公证员、基层法律工作者等法律服务人员为经济困难或特殊案件的当事人给予减、免收费提供法律帮助的一项法律制度。
法律援助的申请条件分为一般条件和特殊条件。
1、一般条件:
(1)申请人有充分理由证明为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需要法律帮助;
(2)申请人因经济困难,无能力或无完全能力支付法律服务费用。经济困难标准参照法律援助实施地人民政府规定的经济困难标准或生活保障线标准掌握。
2、特殊条件:
对符合法律规定的特殊案件的当事人,对其是否具备一般条件无须作实质审查,即可经过人民法院指定获得法律援助。
例如《刑事诉讼祛》第34条规定的盲人、聋人、哑人、未成年人、可能被判处死刑的被告人,在刑事诉讼中如果没有委托辩护人,人民法院应当为其指定法律援助。
【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
《法律援助条例》第三条,法律援助是政府的责任,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采取积极措施推动法律援助工作,为法律援助提供财政支持,保障法律援助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法律援助经费应当专款专用,接受财政、审计部门的监督。

我国法律援助均受什么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