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生育政策是谁提出来的

2024-05-03 14:11

1. 计划生育政策是谁提出来的

法律分析:马寅初。他在1957年6月召开的全国人大一届四次会议上,提出了《新人口论》,正式提交了计划生育的提案,这是第一个关于“计划生育”政策的人大提案。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 第二条 我国是人口众多的国家,实行计划生育是国家的基本国策。国家采取综合措施,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国家依靠宣传教育、科学技术进步、综合服务、建立健全奖励和社会保障制度,开展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

计划生育政策是谁提出来的

2. 计划生育政策是谁提出来的

马寅初。他在1957年6月召开的全国人大一届四次会议上,提出了《新人口论》,正式提交了计划生育的提案,这是第一个关于“计划生育”政策的人大提案。
一、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限
我国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期限是1953~1957。
“一五”计划的制定历时5年,数易其稿。1955年7月,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一五”计划。颁布时计划涵盖的时间已经过半。
其确定的一项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进行以苏联帮助我国设计的156个大型建设项目为中心、由694个大中型建设项目组成的工业建设,建立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
二、国家建筑管理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经1997年11月1日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8次会议通过;根据2011年4月22日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0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的决定》修正。《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分总则、建筑许可、建筑工程发包与承包、建筑工程监理、建筑安全生产管理、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法律责任、附则8章共85条。
三、关于参加县级两会
全国不可能每个县的县委书记都能参加两会。由于县委书记是党的领导,现实中参加全国两会的县委书记并不多,反倒是一些民族自治县的县长多一些。所谓两会,即全国人大代表会和政协委员会,由各级选出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参会。根据公开披露的信息,2021年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为2953人,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应出席委员2159人。也就是说2021年全国只有5112人能参加全国两会,而我国目前现有将近2900个县级行政区划,如果每个县委书记都参加全国两会,意味着将占据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总数的一半,剩下的名额就无法覆盖大多数行业、领域、界别,就无法体现民意、凝聚共识,有悖于全国人大和政协的初衷。
【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第二条我国是人口众多的国家,实行计划生育是国家的基本国策。国家采取综合措施,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国家依靠宣传教育、科学技术进步、综合服务、建立健全奖励和社会保障制度,开展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

3. 中国计划生育政策是谁制定的

在50.60年代很多人认识到目前国家生育政策的缺点不足,但因为政治原因都没人敢提出来,是马寅初在1957年2月最高国务会议第11次扩大会议上,马寅初对人口问题就提出了一些看法。1957年6月一届人大四次会议期间,马寅初系统地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人多固然是一个极大的资源,但也是一个极大的负担,如果不加控制任其盲目增长,势必严重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提高。
当时没人阻止,因为于当时主流的思想不符,他的许多正确的意见和建议只被错误地当作新马尔萨斯人口论进行批判 中国从1971年开始全面开展了计划生育,使中国总和生育率很快从1970年的5.8降到1980年2.24,接近世代更替水平。

中国计划生育政策是谁制定的

4. "计划生育"政策是谁最先提出的呢?

1,第一个提出“计划生育”的邵力子,第一个提出“计划生育”政策的是马寅初。
2,邵力子最早在1921年任《民国日报》主编的时候,就提倡计划生育,在自己主编的副刊上发表十月革命后《俄国婚姻律》,把节制生育与妇女解放问题结合在一起宣传。
3,1954年9月17日,邵力子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作了关于计划生育的主题发言。这是他第二次在重大政治会议上发表自己的意见。
4,马寅初在1957年6月召开的全国人大一届四次会议上,提出了《新人口论》,正式提交了计划生育的提案。这是第一个关于“计划生育”政策的人大提案。

5. 计划生育政策是由谁最先提出的?

在新中国是马寅初先生最早提出“计划生育”主张的。马寅初先生于1957年提出了“新人口论”,主要内容是:我国应控制人口增长,节制生育,实行计划生育,其中最重要的是实行普遍避孕。
计划生育主要内容及目的是: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从而有计划地控制人口。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自制订以来,对中国的人口问题和发展问题的积极作用不可忽视。到21世纪初,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又做出了一些调整。由于20世纪80年代出生的第一批独生子女已经到达适婚年龄,在许多地区,特别是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计划生育政策有一定程度的放松。

资料拓展:并不是只有中国实行计划生育。印度是世界上最早实行计划生育的国家,1952年就提出要节制生育(但基本未落实),其他如韩国,新加坡,印尼,越南,伊朗,中国台湾等,也都实行过计划生育。虽然他们的计生政策在细节上各有不同,但控制人口的目标是一致的。中国其实算是计划生育开始的比较晚的一个。
在2016年全面开放二胎之前,除了政策允许的二胎以外,中国在城市中普遍实施一胎政策,使得很多人将计划生育等同于一胎政策。其实,在占中国人口多数的农村地区并不是一胎化,而是一胎半或二胎。云南、青海、宁夏、新疆、海南等省(区)规定农民可以生育两个孩子;西藏农牧民没有生育数量的限制。中国独生子女总数约1.5亿,占中国人口的少数。

计划生育政策是由谁最先提出的?

6. 计划生育政策是谁最先提出来的?

法律分析:第一个提出“计划生育”的是邵力子,第一个提出“计划生育”政策的是马寅初;邵力子最早在1921年任《民国日报》主编的时候,就提倡计划生育,在自己主编的副刊上发表十月革命后《俄国婚姻律》,把节制生育与妇女解放问题结合在一起宣传;1954年9月17日,邵力子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作了关于计划生育的主题发言。这是他第二次在重大政治会议上发表自己的意见;马寅初在1957年6月召开的全国人大一届四次会议上,提出了《新人口论》,正式提交了计划生育的提案。这是第一个关于“计划生育”政策的人大提案。

法律依据:《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管理条例》 第三条 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实行国家指导和个人自愿相结合的原则。
公民享有避孕方法的知情选择权。国家保障公民获得适宜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权利。
国家向农村实行计划生育的育龄夫妻免费提供避孕、节育技术服务,所需经费由地方财政予以保障,中央财政对西部困难地区给予适当补助。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
第一条 为了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推行计划生育,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促进家庭幸福、民族繁荣与社会进步,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 我国是人口众多的国家,实行计划生育是国家的基本国策。
国家采取综合措施,调控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推动实现适度生育水平,优化人口结构,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国家依靠宣传教育、科学技术进步、综合服务、建立健全奖励和社会保障制度,开展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

7. 中国计划生育政策是谁提出来的?

法律分析:
计划生育政策是我国的国策,被纳入宪法之中。中共中央、国务院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出台政策法规加以完善。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第二十五条 国家推行计划生育,使人口的增长同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相适应。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 第二条 我国是人口众多的国家,实行计划生育是国家的基本国策。国家采取综合措施,调控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推动实现适度生育水平,优化人口结构,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国家依靠宣传教育、科学技术进步、综合服务、建立健全奖励和社会保障制度,开展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

中国计划生育政策是谁提出来的?

8. 计划生育政策什么时候提出的

计划生育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面推行,1982年定为基本国策,2001年就成为国家的法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就已经不再是政策了! 计划生育的方针、政策和制度措施等,主要意义是有效控制人口数量增长过快的情况,以防人口数量的过快增长直接影响国家经济的增长和环境、资源的不足的矛盾,以致破坏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计划生育政策 1982年12月4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 1982年12月4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公告公布施行 根据1988年4月12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1993年3月29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和1999年3月15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修订) 特别是1974年世界人口年以来,许多国家的政府。其中包括许多人口增长过多过快的发展中国家,都主张控制人口增长,实行计划生育。计划生育是指依据人口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实行人类自身生产的计划化。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于社会安定,卫生条件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再加之长期缺乏对人口增长的适当控制,致使人口数量增长迅速。世界上人口在5 000万以上的国家就被称为人口大国,而中国到1 995年2月1 5日零时,人口就已达到12亿,约占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一,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中国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大力推行计划生育政策,并将有关规定列人宪法。由于推行了计划生育政策,人口的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明显下降,人口无计划增长的局面得到了控制和扭转。据统计,20多年来,中国少生了2亿多人。但是,由于中国人口基数大,每年净增人口数量仍然很大。因此,计划生育将是中国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