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2024-05-16 13:02

1. 如何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加快金融体制改革,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积极培育公开透明、健康发展的资本市场,推进股票和债券发行交易制度改革,提高直接融资比重,降低杠杆率。开发符合创新需求的金融服务,推进高收益债券及股债相结合的融资方式。
  1、加快我国金融业发展既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组成,也是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对应对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具有重要意义。而优化金融结构、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提升金融市场效率是金融体系改革的主要目标。
  2、长期以来,我国企业融资主要依赖银行信贷,增加了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也不利于银行业降低系统性风险。因此,需要大力发展资本市场,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发展直接融资,主要还是去银行中介作用,通过股票和债券市场融资,直接对接资金供给方和需求方,提高资金配置效率。
  3、一方面要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改革股票发行制度,实施注册制,鼓励更多的企业通过股权融资,切实降低企业资产负债率;另一方面,还要积极发展企业债券市场,创新债券品种,从而有效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4、“十三五”规划建议中提到的降低杠杆率,更多地是指降低全社会杠杆率。由于银行贷款具有派生作用,过度依赖银行间接融资会放大整个社会信用。近年来,企业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通过银行获得了大量的信贷资金,杠杆率快速上升,既导致负债成本增加,也提高了潜在的信用风险。
  5、对于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对银行业在“十三五”期间发展思路的影响,提高服务实体经济效率需要建立多层次、广覆盖的银行机构体系,并形成银行差异化经营格局,发挥各自优势,在区域、行业和客户上各有侧重,更大限度地满足差异化金融服务需求。同时,利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工具和手段,提升风险管理和精细化管理水平,并进一步强化综合化经营,提高金融服务的综合能力和服务效率。

如何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2. 发挥了金融对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 对吗

  重大项目建设融资工作不断取得新突破,有效促进投资稳定增长。
  基础设施、重点产业、民生工程等重大项目建设是促进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是保证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引擎,融资问题是此项工作不能回避、必须攻克的重大课题。广东将此作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头等大事,从融资渠道、工具、总量等多个方面给予强大金融支持。综合运用银团贷款、中期票据、产业投资基金、地方政府债券、保险资金运用、债券投资计划、海外发行人民币债券等多种金融工具,不断拓宽重大项目融资渠道,充分调动银行资本、保险资金、民间资本、境外资本等各类可利用资金,全力支持重大项目建设。

3. 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增强什么能力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健康发展

在服务业内外开放方面,在文化产业方面,在医疗卫生领域。【拓展资料】一、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原副总裁朱民25日在“2019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上表示,要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健康发展。二、在服务业内外开放方面,朱民表示,要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瞄准国际标准提高水平。放宽服务业准入限制。实行高水平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政策,全面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保护外商投资合法权益。三、在文化产业方面,朱民强调,要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创新生产经营机制,完善文化经济政策,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四、在医疗卫生领域,朱民表示,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建立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医疗保障制度和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支持社会办医,发展健康产业。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五、明年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做好明年经济金融工作十分重要。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持续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深入推进银行业保险业改革开放,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为实现“十四五”开好局提供有力支撑,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六、会议要求,要认真领悟在严峻挑战下做好经济工作的“五个根本”规律性认识,准确把握明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主要目标、政策取向和重点任务,结合银行业保险业实际抓好细化落实。七、一是全力支持构建新发展格局。加快构建金融有效服务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助推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畅通国内大循环。推进更高水平金融开放,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二是助力提升国民经济整体效能。持续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加大对科技创新、小微企业、绿色发展的金融支持,强化普惠金融服务。支持扩大国内需求,激发消费潜在活力,增强投资增长后劲。大力发展农业保险,加大金融扶贫力度。三是抓好各种存量风险化解和增量风险防范。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前瞻应对不良资产反弹,精准防控重点领域金融风险。多渠道补充银行资本金。压实各方责任,推动中小银行深化改革、化解风险。坚决打击各种逃废债行为。四是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多层次、广覆盖、差异化金融机构体系。健全金融机构治理,严格规范股东股权管理。加快推动理财、信托转型发展,培育壮大机构投资者。完善债券市场法制,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提高直接融资比重。规范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五是完善现代金融监管体系。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坚持金融创新必须在审慎监管的前提下进行。提高金融法治化水平,对各类金融活动和行为依法实施全面监管。深化“放管服”改革,发展监管科技,大力提升监管效能。

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增强什么能力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健康发展

4. 不断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是创新什么要素

。10月30日,银监会党委会在传达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时已就全力以赴提高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做出部署。
银监会党委会提出要紧紧围绕“十三五”规划,找准银行业服务实体经济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探索制定反映五大发展新理念的银行业发展指标体系,强化硬性约束,切实引导银行业改进服务方式,改善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效益。
具体来说,围绕支持创新发展发力,银行业要创新金融配套服务等体制机制,注重各类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的科学集成,积极探索“投贷联动”等新模式,动态满足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特色金融需求,推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助推发展动力转换。
同时要围绕支持重点领域下功夫,通过优化信贷投向、科学利率定价等市场化方式,支持实施“中国制造2025”,支持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不断提高绿色信贷服务水平。督促银行业金融加强对沿海沿江沿线经济带为主的纵向横向经济轴带,以及“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重点项目和重大工程的支持力度,持续拓展发展新空间。

银监会继续要求大力推进普惠金融发展。继续保持好服务小微的战略定力,有针对性地创新政策措施,增加金融的有效供给,着力解决“融资难”问题;持续采取清理规范银行收费等措施,降低融资成本,着力解决“融资贵”问题。要发挥政策性金融和商业性金融的互补作用,整合各类扶贫资源,开辟扶贫开发资金渠道,着重解决边远山村和残障人群等弱势群体的基础金融服务需求问题。
银监会党委会还明确要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督促银行业创新方式方法,充分盘活沉淀在僵尸、困顿于低效领域的信贷资源;研究完善逆周期资本、动态拨备等制度,释放更多信贷资金,确保金融资源真实高效进入实体经济。

5. 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增强什么能力提高直接融资比重?

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实行单一的银行信用体制,“必须集中信用于银行”,所有单位和个人只能与国家银行发生信贷关系。商业信用被禁止,国家信用和向外借款基本上不再运用。
在银行的信贷业务方面,由于当时财政和银行的分工,实行“无偿的业务归财政,有偿的业务归银行”的原则,银行对国营企业只限于发放短期流动资金贷款。

全国实行统一的转帐结算办法,由人民银行总行制定统一的结算制度,同时实行集中统一的联行清算制度。具体的结算方式,考虑到商品物资实行计划分配的需要,托收承付结算方式在异地结算中占有重要地位,同城结算方面支票一直占有主要地位。
为加强对企、事业单位和机关团体购销活动的监督和控制,促进购销活动尽量纳入国家计划,同时也为了减少现金发行量,银行对企、事业单位和机关团体实行现金管理,较大金额的购买(100元以上)禁止使用现金。

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增强什么能力提高直接融资比重?

6. 强化金融支持力度,加快建立和完善融资体系

努力整合现有金融资源,发展以现有金融机构体系为基础的主要间接融资渠道,逐步建构功能完善和布局优化的金融供给格局。在近期,金融机构信贷资金仍将是经济欠发达地区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渠道,要通过政策等措施,鼓励各商业银行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扶持,扩大主流融资机构的市场空间,优化面向中小企业的金融信贷供给格局。而从金融机构发展的层面看,力主建立完善、合理、与经济欠发达地区区域实体经济发展水平相匹配、相协调的金融服务组织体系,即鼓励面向中小企业的多种地方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当前主要是发展城市商业银行,鼓励一些诸如投资公司、风险投资公司和中小企业投资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发展,增加金融市场的竞争压力,强化投融界金融机构向中小企业提供服务的能力。当然,作为主要融资中介的各类金融机构,还应注重加快金融业务创新和流程再造,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改进授信决策,开发适应中小企业的信贷品种,积极推出新的中间业务,扩大抵押和质押贷款范围,探索适应中小企业的新抵押办法等等,促进金融资源向经济欠发达地区中小企业的流动和聚集,提高区域金融资源的利用效率。
一、重塑机制,规范管理,提高市场竞争力,增强企业融资能力
企业作为需要融资的主体,在畅通融资渠道方面同样需要有所作为,即苦练内功,找准市场定位,不断增强自身积累能力和获得外部融资支持的能力。一是要通过各种方式的运作,真正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竞争需要的、具有自我积累能力的企业制度,推动中小企业制度的多元化和社会化,实现治理结构合理化,积极培育自我积累能力。二是通过“三加强一互助”方式即强化财务管理、强化信用意识、强化信息沟通,建立互相信赖的银企关系,强化自身管理,积极参与地方中小企业互助担保基金,取得有效担保,从而取得银行贷款。三是注意多方拓宽融资渠道,在企业发展规模和竞争实力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在可行的方法中选择合法的、开放型的融资渠道进行融资。
二、着力优化融资的外部环境
将信用环境建设作为改善融资环境的重要内容加以推进。通过不断改进经济欠发达地区信用环境、企业信用等级的评定和管理办法,建立有效约束和动态管理机构;完善征信系统建设,健全对失信企业的联合惩处机制等,以此培育良好的信用环境。
大力发展各类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构建融资担保体系。政府要充分发挥宏观调控功能,运用政策手段、法律手段和经济杠杆,促进信用担保体系的建立和完善。通过给予各类财政补贴来鼓励、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是必要的,但毕竟政府的财力有限。而通过支持建立市场化的融资担保机构,如支持各高新区(园)、投资机构与商业银行联合设立融资担保机构,支持行业协会、企业群体和其他社会团体设立融资担保机构等,对解决中小企业融资担保问题的帮助更大、更长远。
努力建立健全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体系。通过组建中小企业服务中心,依法设立商会、行业组织及社会中介服务组织,积极发展中小企业综合性辅助体系,形成一个汇集信息、人力、设施、技术、财务的协作体系,充分发挥它们在中小企业融资中的促进作用,全面帮助提高中小企业的投资项目能力。

7. 国务院:进一步加强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持

国务院总理4月14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落实落细今年以来出台的支持企业政策措施,助力企业渡难关;部署采取有力有效举措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确定加大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力度,推动惠民生扩内需;决定延续西部大开发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
  会议指出,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今年以来为支持疫情防控保供、企业纾困和复工复产,及时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在减税降费方面,采取对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减免增值税、提高部分产品出口退税率、延长交通运输和餐饮住宿等企业亏损结转年限、阶段性减免企业社保费、缓缴住房公积金、免收收费公路通行费、降低企业用电用气价格等措施,加上去年减税降费政策翘尾,这些可为企业减负1.6万亿元。同时按程序提前下达今年地方政府专项债额度1.29万亿元。在金融支持方面,通过3次降准、再贷款再贴现向金融机构提供3.55万亿元低成本资金,用于向企业发放低利率贷款,另外截至3月底已对约8800亿元企业贷款本息实行延期。下一步,要在扩大实施前期有效政策基础上,多措并举加大积极财政政策实施力度,并抓紧按程序再提前下达一定规模的地方政府专项债。研究进一步加强金融对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支持。帮扶制造业和服务业企业缓解房租、用工等成本压力。强化对困难群体兜底保障。
  会议指出,高校毕业生是国家的未来,是祖国建设新生力量。今年毕业生人数再创新高,受疫情影响,就业形势更加严峻。一要加大力度支持稳企业、拓岗位,吸纳毕业生就业。强化创业担保贷款支持,大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带动新业态发展和灵活就业。二要开发科研助理岗位,充实基层教师和医护人员队伍。更多采用市场化办法,政府给予政策支持,鼓励毕业生围绕社区各类服务需求创业就业。三要加强就业服务。研究助学贷款延期还款、用好失业保险基金等政策,对困难家庭未就业毕业生等给予倾斜支持。对湖北高校毕业生就业实施特殊支持政策。
  会议指出,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是改善居民居住条件、扩大内需的重要举措。今年各地计划改造城镇老旧小区3.9万个,涉及居民近700万户,比去年增加一倍,重点是2000年底前建成的住宅区。各地要统筹负责,按照居民意愿,重点改造完善小区配套和市政基础设施,提升社区养老、托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水平。建立政府与居民、社会力量合理共担改造资金的机制,中央财政给予补助,地方政府专项债给予倾斜,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改造运营。
  为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稳定企业长期发展预期,会议决定,对今年底到期的对设在西部地区的国家鼓励类产业企业减按15%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政策,延长实施期限。同时,降低享受政策的门槛,将鼓励类产业项目当年度主营业务收入占企业收入总额限制比例由70%降至60%。

国务院:进一步加强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持

8. 国务院:进一步加强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持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4月14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落实落细今年以来出台的支持企业政策措施,助力企业渡难关;部署采取有力有效举措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确定加大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力度,推动惠民生扩内需;决定延续西部大开发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
会议指出,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今年以来为支持疫情防控保供、企业纾困和复工复产,及时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在减税降费方面,采取对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减免增值税、提高部分产品出口退税率、延长交通运输和餐饮住宿等企业亏损结转年限、阶段性减免企业社保费、缓缴住房公积金、免收收费公路通行费、降低企业用电用气价格等措施,加上去年减税降费政策翘尾,这些可为企业减负1.6万亿元。同时按程序提前下达今年地方政府专项债额度1.29万亿元。在金融支持方面,通过3次降准、再贷款再贴现向金融机构提供3.55万亿元低成本资金,用于向企业发放低利率贷款,另外截至3月底已对约8800亿元企业贷款本息实行延期。下一步,要在扩大实施前期有效政策基础上,多措并举加大积极财政政策实施力度,并抓紧按程序再提前下达一定规模的地方政府专项债。研究进一步加强金融对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支持。帮扶制造业和服务业企业缓解房租、用工等成本压力。强化对困难群体兜底保障。
会议指出,高校毕业生是国家的未来,是祖国建设新生力量。今年毕业生人数再创新高,受疫情影响,就业形势更加严峻。一要加大力度支持稳企业、拓岗位,吸纳毕业生就业。强化创业担保贷款支持,大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带动新业态发展和灵活就业。二要开发科研助理岗位,充实基层教师和医护人员队伍。更多采用市场化办法,政府给予政策支持,鼓励毕业生围绕社区各类服务需求创业就业。三要加强就业服务。研究助学贷款延期还款、用好失业保险基金等政策,对困难家庭未就业毕业生等给予倾斜支持。对湖北高校毕业生就业实施特殊支持政策。
会议指出,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是改善居民居住条件、扩大内需的重要举措。今年各地计划改造城镇老旧小区3.9万个,涉及居民近700万户,比去年增加一倍,重点是2000年底前建成的住宅区。各地要统筹负责,按照居民意愿,重点改造完善小区配套和市政基础设施,提升社区养老、托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水平。建立政府与居民、社会力量合理共担改造资金的机制,中央财政给予补助,地方政府专项债给予倾斜,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改造运营。
为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稳定企业长期发展预期,会议决定,对今年底到期的对设在西部地区的国家鼓励类产业企业减按15%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政策,延长实施期限。同时,降低享受政策的门槛,将鼓励类产业项目当年度主营业务收入占企业收入总额限制比例由70%降至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