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关于抗洪的文章

2024-05-05 14:12

1. 一篇关于抗洪的文章

是这个吗?祝您生活愉快,望采纳
三人行 

“一定要走到那棵小树跟前再休息!”指导员王吉文望着前面四五百米处一棵小树,又暗暗地下了一次决心。那棵小树的叶子早被前面的部队摘下来吃掉了,只剩下些光秃秃的枝丫,挑着几个干巴叶片。因此,在王吉文看来,它似乎比实际距离要远一些。 

几天来,他一直用这个办法来给自己打气,这办法却渐渐失去了效用。他确定的目标越来越近,而且也更常常怀疑起自己的眼睛:该不是眼睛有什么毛病吧,为什么看来很近,走起来却这么远? 

这次又是这样,他没有走到既定距离的一半就有些支持不住了。头开始有些发晕,腿也软绵绵的,脖子因为用力往前探着,扯得脖筋暴跳作痛,真担心再一用力就会“咯蹦”挣断的。特别是胸前的伤口,随着他急促的呼吸.里面那条纱布捻子像一把小锉在来回拉动,痛得他艰难地一步一挨地向前走着。一星期以前,他带着他的连队踏进这茫茫的草地,这草地是多么平坦啊!可是眼前这路却变得坑坑洼洼;水草那么滑,简直站不稳脚;草根太多了,稍不留神就会摔倒…… 

通讯员小周伏在指导员的身上,觉得身体晃动得厉害。凭经验,他看出指导员又撑不住了。他说:“指导员,快休息一下吧!” 

“不!”王吉义故意把声音提得很高。他知道第一次休息了,就还会有第二次,第三次……为了不让小周那双溃烂了的脚落到泥水里,他把小周的屁股用力往上托了托。他说:“不要紧,只要你再给我增加点‘营养’就行。” 

小周腾出一只手,把怀里的车前菜叶子翻了翻,拣了两片嫩叶,摸索着放进指导员的嘴里。他们已经断粮两天了,就靠这东西塞肚子。两个人把吃这种野菜叶子叫做“增加营养”。 

好容易走到那棵树底下,王吉文拣块干点儿的地方把小周放下来。刚弯下身,忽然听见小周喊了声:“喂,同志,哪个单位的?” 

王吉文这才发现树底下还躺着一个同志。那同志见有人来,慌忙抹了抹眼睛,却没有说什么。 

王吉文连忙凑过去,亲切地问:“怎么,也掉队了?” 

“不……不行啦!”那同志伸手揭开盖在身上的那块油布,指着小腿肚上一处被水浸坏了的伤口,有气无力地说。 

“别泄气,同志,我们想办法走!”王吉文安慰他说。 

“不,自己的伤自己明白……”那同志指指身旁那支步枪,接着说:“同志,请你把这支枪带着,替我上缴吧。我是十三团二连的,我叫黄元庆……”说到这里,他喘了口气,从挎包里掏出了一副绑腿扔给小周,深情地说:“给你,小同志,你好好地活着出去,继续革命!” 

一阵风吹过,树上那几片孤零零的叶子沙沙地响了几声。小周便哽咽着接过了绑腿。 

王吉文也觉得心里一阵酸楚。凭他做了两年指导员的经验,他知道,有的战士在战斗中视死如归,但是在极端艰苦的环境面前,特别是看来陷入绝境的时候,容易莽撞地选择一种最简单的对待自己的办法。他像是自言自语地说:“同志,你为什么这样想?……”他本来还想再说些什么,可是没说出口。他只顾发愁:这两个不能行动的同志,可怎么带他们走? 

他正在想着,忽然看见远处出现了一簇人影。人影小了,还有一匹马。他心里顿时高兴起来。但是这伙人走到跟前,他却失望了。马上坐着两个人,牵马的那个人肩上背着两支步枪,一手牵着缰绳,一手搀着一个病号。王吉文仔细一看,原来是师长。 

师长向他们三个人看了看,默默地从枪筒上解下已经空了半截的米袋子,抓了一把炒面给王吉文,然后严肃地问:“为什么不走?” 

“这个同志伤很重……”王吉文指着黄元庆回答。他知道师长是个严厉的人,不由得有些心慌。 

“背上他走!” 

“我,我已经背了一个……” 

“同——一志……”师长向前跨了一步,直看着王吉文的脸,话说得又低又慢,声音还有些沙哑。王吉文看见师长的眼睛里闪过一种焦灼、痛苦的神情。师长没有把话说下去,突然提高了声音说:“背上他!” 

说完,师长扭转身,挽起缰绳,扶着伤员,又蹒跚地向前走了。 

一个人背两个人,王吉文思索着这个似乎不近情理的命令,不禁有些茫然了。但是他面前很快又闪现出师长那焦灼、痛苦的眼神。这,仿佛是对这个命令的补充说明。 

“对,背上他!”想着师长的话,他忽然想出了办法。他兴冲冲地抓起小洋瓷碗,从水洼里舀了半碗凉水,拌上一点炒面,给黄元庆吃下去。接着又弄了一份放在小周面前。然后抓起黄元庆的一只手,背向着他蹲下来,果断地说:“黄元庆同志,我以指导员的身份命令你,走!” 

他背起黄元庆,对小周说:“你在这里等着,我一会儿回来接你!”说完便大步向前走去。 

当他到了一个新的目标,觉得体力有些不支的时候,就把黄元庆放下来,然后走一段回头路,再背上小周继续赶上去。 

一趟,两趟,三趟…… 

目标一个个留在身后了。王吉文实在觉得惊奇:哪里来的力量又走了这么远?可是他也发现,自己是渐渐不能支持了,特别是这一次,似乎黄元庆的体重忽然增加了许多,脚下的泥水也好像更软了。眼前的景物渐渐变成了两个,身子晃荡得厉害。“已经走了几个来回了?十七次,还是十八次?”他正想着,突然脚下一滑,身子一扭,他连忙挣扎了一下,总算没有摔倒,可是胸前的伤口却剧痛起来,痛得他忍不住叫了一声:“哎——哟。” 

“指导员,你怎么啦?”黄元庆问。 

“没有什么。’,王吉文回答,慌忙放下捂着伤口的手,扭头望了黄元庆一眼。 

黄元庆却看见了,立刻惊叫起来:“指导员,放下我!你……” 

“别说话!” 王吉文大声说。就在这时,他觉得眼前一阵昏黑.一口带点腥味的东西涌到了嘴边。他慢慢地歪倒了。 

王吉文醒来的时候,他发现自己仰面躺着,身子却在缓缓地移动。“这是怎么啦?……刚才伤口……”他往伤处摸了一把,一条绑腿已经把它包扎得好好的了。他惊奇地扭头看去,只见自己正躺在油布上,油布旁边的水草里,两条糊满泥巴的腿在往前移动,一条小腿上正流着血水。再往前看,黄元庆和小周并排匍匐在草地上,每人肩上挂着半截绑腿,拉住了油布的两个角,正在吃力地拖着往前爬。油布沿着光滑的水草往前移去。他们俩一边爬,一边说着话: 

“……一个人该有多大的劲啊!他负了伤,还背我们走了那么远。”这是黄元庆的声音。 

“人就是有那么股子劲,有时自己也摸不透。你刚才还说,自己的伤自己明白,可是……” 

王吉文看着,听着,他心里顿时激动起来。他仰起脸,望着天空轻轻地吁了口气。天无边无垠的,好像为了衬托那令人目眩的蓝色,几朵绒毛似的白云轻轻地掠过去。在那白云下面,一长串大雁正排成“人”字形的队伍,轻轻地向南飞去。它们靠得那么紧,排得那么整齐。

一篇关于抗洪的文章

2. 关于抗洪的感人句子有哪些?


3. 抗洪救灾的文章

抗洪精神是一种民族精神,它坚挺不拔想青松一样屹立在中华儿女的面前。就如中国京剧中的那一段,要学那泰山顶上一青松,挺然屹立傲苍穹。八千里风暴吹不倒,九千个雷霆也难轰。 烈日喷炎晒不死, 严寒冰雪郁郁葱葱。 那青松逢灾受难,经磨历劫, 伤痕累累,瘢迹重重, 更显得枝如铁,干如铜, 蓬勃旺盛,倔强峥嵘。 崇高品德人称颂, 俺十八个伤病员,要成为十八棵青松!做人要学,做中国人更要学。
    又如98年的抗洪就在一样现在有事给中国乃至中华民族的挑战这种抗洪救灾精神再次体现了中华民族仁民爱物、物与同胞的人道主义精神,放射出感天动地的人性光线。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仁爱是中华民族的性格、道德和风尚,仁爱精神是中华民族道德伦理大厦的基准和标尺,易经中的“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孔子的“仁者爱人”,孟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等等传统文化经典,都哺育了一代又代华夏儿女,并使得这种仁爱思想不断发扬光大。在这次抗震救灾中,人性的善与美得到尽情释放,灾区无处不有爱,灾区无处不感人。德阳市中学教师谭千秋,在教学楼倒塌的刹那,紧紧趴在课桌上,身下死死护住4名学生,硬是用身躯挡住了死神;成都数百名的哥从电台得知灾情后,打着应急灯,冒着余震,浩浩荡荡自发赶往赶赴都江堰运送伤员;一位母亲用身体紧紧护住三个月大的孩子,被发现时婴儿毫发未伤,仍在熟睡中,手机屏幕上一条短信让所有的人都眼泪打转,“亲爱的宝贝,假如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彭州市公安局最坚强的警花蒋敏在爷爷奶奶、母亲、女儿10位亲人全部遇难的情形下,强忍悲痛,坚持战斗在第一线,劳累加悲伤,导致几度晕倒;地震发生以来,抢救人,拯救生命,一直是最强烈的呼声,温总理用沙哑的声音喊到,“只要有一线希望,就要尽最大的努力”……到处都涌动着亲情、友情、爱情、同胞之情,到处都闪现着互助互爱、大仁大义、以人为本的人道主义光辉。一幕幕令人热泪盈眶的场景,一个个暖和心田的事迹,真实地展示了中国人民在灾难面前的人间大爱和中华民族战胜灾难的壮志雄心。  灾难是一本教科书,磨难更是一种力量。  在党中心的领导下,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积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现代化建设已经取得了蓬勃发展,综合国力日益增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日益彰显,正如此,所以当面临天灾,我们才不仅仅只有泪水,更多的还有信心和决心。总书记那铿锵有力的号召至今环绕在耳旁,“我们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胜利一定属于英雄的中国人民。”
     是的,我们一定会夺取最后的胜利,无论是抗震救灾,还是举办奥运,或者其他任何困难。让我们携起手来,大力弘扬抗震救灾精神,高擎中华民族精神的火炬,一起渡过难关,迎接崭新的明天。 
    (第一段是写的京剧是复制的其他部分只加了一点)    本人对戏剧不感兴趣!!

抗洪救灾的文章

4. 抗洪救灾的文章

南方10省,抗击涝灾已经开打“疲劳战”。其实,至少到目前为止,整个南方,降雨量总体上远未突破有气象记录以来的历史极值。同样目前涝情最危急的长江中下游地区,其降水也没有突破“98洪水”的程度。

截至昨晚,据不完全统计,南方涝灾已导致数百名群众死亡,伤者总数量不详。其实,在死亡人员中,真正被洪水淹死的人数并不多。而且客观述之,评价今年的抗洪措施,各地从应急预案、物资准备、组织人员提前转移,包括各级地方主官的“政治重视”程度,都是创下“历史纪录”的。

毫不客气地讲,今年的人员死伤包括失踪,大都系区域性强降雨导致的山体滑坡,泥石流冲入村庄及城镇所致,也即,主要杀手是地质灾害,在灾害学中管叫“次生灾害”。

透过媒体的“字、音、像”报道,若受众能做有心人,可以发现今年地质灾害集中爆发,不但指灾害的层出不穷,更指灾害的地域分布之广,包括森林覆盖率多年位居国内第一的浙江。

只是,大面积持续的强降雨导致的涝灾是人人可直观感受的“面”,而山崩地裂均发生在“点”上,虽每一次都让受众感受惊心动魄,但人们往往忽视将“点”上的地质灾害串连起来,作一次这是“为什么”的深入思考。

就在本周三,云南一个小镇突然爆发泥石流,当场造成17人死亡、28人失踪,1200人受伤,半个镇子被泥石流卷走。未及抢救工作展开,昨天,贵州一山村,再次遭遇同样厄运。引用国土部高官公开披露的数据,今年上半年,国内山崩地裂的灾害次数同比上升近10倍,其中6月份,则同比上蹿17倍之多。这位官员还披露,7月份发生的死亡、失踪都不算,仅今年上半年的不完全统计,因山崩地裂就有464人死亡和失踪。然而,人们听到这样的死亡报告,想到的往往是今年天气异常,南方先旱后涝,山崩地裂乃强降雨所致而只能听天由命,社会舆论很少将如此惨痛的死伤作人与自然关系层面的深刻反思。

按照安全标准,超过25度的山坡地不能建房居住,而环顾整个中国,尤其是云、贵、川、桂、闽诸省,甭说25度的山坡,即便是60度以上的山坡,照样用人工挖出一块平地建住房、修工厂、建学校,大量的山体受工程建设震绕,隐患早已提前埋下,就差合适的导火索来将其引爆。强降雨是外因、山崩地裂是表象,本质的问题是人与自然争夺生存空间太过分,大自然以山崩地裂残酷报复中国人。

山坡地毕竟有限,无序城镇化的盲动,为尽快脱贫致富而盲目招商引资的冲动,土地财政的无限诱惑,加上越穷越生崽的无奈,导致人与自然争夺生存空间的矛盾持续加剧。到最后,水库内、行洪区、溢洪道、河滩地甚至江道、河道上,统统用来建房、盖楼、办厂、开集市,中国人疯狂至此,大自然忍无可忍而一再强忍,一旦天灾来临,不闹腾它个山崩地裂那才叫怪事!

山崩地裂渐成常态,防灾救灾从体制到各项举措准备却千疮百孔。半个多世纪来,国人一次次违背科学,违背常理,对大自然作无节制地索取,形成新旧矛盾扎成堆。现如今,旧的祸根早已种下,新的祸根在发展的名义下仍在继续播种。这一局面若不能在一定期限内,譬如10-20年内有个明显遏制,可以肯定,中国人将吃不尽因天灾所引发的无穷“人祸”——山崩地裂还是客气的呢。

5. 洪灾散文

很早的早上,落叶和枯枝最终还是把车子给埋了。
  
 除了与雨水有关的东西,这个时段,马路上的确一无所有。
  
 连续的暴雨,沉重地打击了夏天的城市,也给世界带来了许多困难,包括出行、生计,也包括相亲、结婚,甚至生养孩子。
  
 最近的新闻,有很大一部分都直击水灾。城区的街道汇流成河,青葱的山体土崩瓦解,老旧的房屋命悬一线,坚实的马路布满风险,内涝,灾荒,鸡飞狗跳……似乎每一件事情都令人感觉揪心,而同样令人无法释怀的,是这样的日子尚不知还要持续多久。
  
 这场雨在南方已经下了很长时间。因为长时间的雨水浸泡,世界似乎已变得十分脆弱,不仅生命所仰仗的环境变得十分糟糕,而且所有的生命都感觉到了自己的渺小。水世界的生活因为无依无靠,所以更像是一种考验耐力与耐心的煎熬。平日里从没设想过的情景剧一出出上演,那场面往日只有在大片里才能看到:一棵棵壮实的大树根本来不及作出反应,就被洪水无情冲倒;一间间民房还在睡梦中,就被硬生生埋掉;一片片成熟的庄稼地还没等到收割的喜悦,就彻底沦为了浪里白条……水的世界如此肆意妄为,无论经历过多大的世面,谁都不敢说自己早已预料。
  
 呼拉拉的狂风和噼哩叭拉的响雷喜欢为雨水增添热闹,在人间,任何风吹草动,都会引来风起云涌或灭顶之灾,就算大度从容,也抵挡不住有死生的急急匆匆。就如昨晚,我刚刚开始追梦,就被一阵一阵的警笛声吵醒,就被楼上楼下奔跑的脚步声吓得不敢吱声。
  
 很显然,洪水是在人们不注意的时候摸进来的,并且很快就占领了厅堂,爬上了房梁,当人们回过神的时候,直接面对的已经是浩浩荡荡。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挣扎成为一种绝望,而瞬间的寂静更像莅临死亡。那些能动的,不能动的东西即使仓皇,似乎也逃不出魔掌,而仿佛被某一种魔力定住,从此再也不可能复苏,比如庄稼,比如马路,比如人们辛苦种下的葫芦……
  
 眼前到处是水路。这让多年已没有清水使用的人们出行受阻是必然的,一切的一切好像还没有设计就已滋生,而且不知如何铲除,它们很快推陈出新,最后定格成生命的饥肠辘辘和不知如何评估的夏日的城府。
  
 生计之于人们,成为必须要解决的头等大事,所以,一些人在路上疲于奔命地奔跑,一些人在寻亲的路上四处打听亲人的讯息,而那些往日靠留住客人发财的商户,则努力将店门加固,那些驻守在大桥和河堤上的军人,为了抢险,一次次地将水陆两栖的本领展示得淋漓尽致。
  
 船开进小区,让人惊奇,但并不欣喜;在楼顶上接力,虽然满是创意,但并非奇迹。当人们不得不以方便面和旷泉水维持生计,再伟大的努力只能说明在大自然的灾害面前,我们输得干净彻底。
  
 也许,眼前的艰难困苦只是暂时的,不过这些日子,当我什么都缺,什么都无力解决的时候,我忽然想明白了许多道理,比如什么是人生最伟大的成就,什么是人生最真实的.富有?
  
 是健康,是活好!
  
 这是亲身经历灾难之后我终于明白的道理。这一生不管我们拥有多么非凡的智慧,如果不能真正读懂灾难这本教科书,我们永远只是爬行生物。
  
 天性
  
 结束花,结束果,结束这些年我们日子的风风火火。
  
 生命和视线,很多时候并不能拥有足够的尊严,它们停在山前,留在水边,与风景连成一个平面,说明还需要突破许多谣言。
  
 我们遇见过的所有美丽过的风光与云烟,无论近远,我们都由衷地希望它们能贴近心愿,能换上标签,能尽可能地不辜负沧海桑田。
  
 关于恩怨,最好别留给时间,也别留给誓言,努力地把它们当作一种纪念,只在我们觉察生存无望的时候悄悄拿来祭奠。
  
 相信世界一直拥有最伟大的变迁,而且没有悬念。比如阳光耀眼,幸福会活成根源,人们会热爱蓝天;阴雨绵绵,风月会成为眼线,人们会相信洪福齐天。想信这不是一种可能的预言,我们的生活本来就很难迁就那些来自自我安慰的一厢情愿。
  
 因为春天,东风时常对杨柳进行裁剪,现出柔情贴心的一面;因为宇宙的爱无限,季节总在默默地贡献自己的红颜,给予万山多变的脸。
  
 没有一片叶不经历昨天,没有一条河流不努力向前。生于厮,长于厮,诉求和蓬勃生长的心愿,都是真诚的诺言,都应该给予兑现,都应该给予怀念。
  
 关于青山,自古就有不老的诗篇;关于绿水,自古就有长流的信念。如果生命中隐藏有若干的局限,也决然不会是才疏学浅,人无远虑那么突显。
  
 在人间,真正的瑰丽应该就像青春的脸,写着蓝天,写着执念,写着花好月圆。可以有无限美好的思念,也应该坚守固有的底线,不怀疑有限,也不迷恋闪电。睁开双眼,希望能沿着每一条视线,探测到此去经年;翻出书签,希望能透过每一句箴言,回应堂前归燕。努力将梦变成前线,努力将现实打造成花园,可以为五颜六色腼腆;可以为七上八下掩面,可以为人世间任何的情意绵绵歌舞翩跹。
  
 应该相信生命确实是一种资源,不可忽视,也不可复制,它能否魅力无限,全在于起点和终点,是否尚未出发就已沦陷。
  
 来,是起点;去,是终点,过程曲折艰险。
  
 所以,人们坚信收获要付出努力,坚持是为了沉淀,就像没有今天,明天不会出现,没有生命的种种机缘,人们无法将自己带入人间四月天。
  
 应该怀疑,有没有得道升天;也应该怀疑,佛法是否无边,我们活过的这些年,是否只是我们平平常常地抽了一支签,无法解释命悬一线,也无法印证我们确实拥有大富大贵的本钱。
  
 爱上悠远,我们的心会脱离熙熙攘攘的执念;爱上晴天,我们会看到落地生根的诺言帮我们实现行者无疆的心愿。
  
 这个世界确实没有神仙!只有我和你永远不变的笑脸。
  
 人生最出彩的景点,除了得尝所愿,更多的可能是相伴永远。最艰苦卓绝的战斗,应该不是生死咎由,而是所谓何求;最崇高伟大的成就,应该不是千古风流,而是偕老白头;最值得的拥有,是内刚外柔;最动人的衣袖,是儿行千里母担忧。而这一切,我们都应修旧如旧。
  
 欣赏,带上刻意的温柔,不必害怕娇羞,也不必担心覆水难收。一切光明正大的怀旧,一定因为涉及心中富有;一切顺理成章的追求,一定因为不经意的回眸。如果再加上一些岁月中的风雨同舟,或者情趣中的人约黄昏后,故事会变得空前绝后。
  
 批判,不应只有语不惊人死不休,最诚恳的挽救,莫过于为君分忧。
  
 当然,这应该不是生命奇观中的仅有,也不是所有的美不胜收,我们见证过的百舸争流,一直与风花雪月一起翱游。
  
 安睡,带来另一种自由;苏醒,激活新的诉求。一双无知无畏的明眸,应该可以把世界看得通透。
  
 一句话,一辈子,这是歌词里的坚守,在熙熙攘攘中,如果还能挥挥衣袖,作别岁月离忧,说明我们的天性比歌里写的还更值得拥有!

洪灾散文

6. 当洪灾袭来时散文

  当洪灾袭来时
  
   ——砚山县公安局抗洪抢险纪实
  
   2008年6月16日凌晨2时,当人们还在熟睡中时,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袭击了砚山县城,凌晨4时,砚山县公安局临时工发现公安局大院被大水淹至60厘米左右,急忙打电话向110指挥中心报告,当晚带班局领导罗杰接报后,立即赶到大院组织人员开展抢险工作,并通知110指挥中心向值班人员下达指令,迅速切断电源并对院内受灾住户进行疏散。同时向砚山县副县长、县公安局局长罗盛国同志报告,接报后,罗局长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经视察后发现不仅公安局大院被淹,整条书院街、大巷口、小外革等地的部分居民住宅都被水淹了,在向县委、县政府汇报的同时立即组织民警开展施救工作,一场抗洪抢险的动人画面在书院街上演……
  
   灾情牵动着领导的心
  
   16日上午,当得知砚山县城书院街遭受洪涝灾害后,文山州委常委、砚山县委书记马志山、副书记、县长李云龙、副书记李献文、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胡大权,县委常委、副县长陈永明、副县长罗盛国、杨生宏等领导先后赶到书院街视察灾情,组织指挥抢险救灾工作。马书记冒雨进到水中查看水位,亲自指挥消防官兵和公安民警开展施救工作。县长李云龙冒雨到公安局对面的高地查看灾情,民政、城建部门的领导也及时赶到现场了解灾情,并安排布置本部门的救援工作。在自然灾害面前,领导们靠前指挥、身先士卒、率先垂范,极大地鼓舞了广大消防官兵和公安民警抗洪抢险的决心。
  
   消防官兵显神威
  
   砚山县公安局消防大队接到110指令后,立即组织消防官兵赶到书院街,对受灾最严重的`书院街进行抢险。官兵们用抽水机向水路通畅的砚华路抽水、排水;用撬棍对下水道排水口进行疏通;用斧头破门而入,把被困居民疏散出来并将家中的儿童、老人背到安全的地方,为被困居民抢救贵重物品。砚山县消防大队官兵从凌晨4时一直工作到天亮。雨越下越大,水位不断往上涨,警力明显不足,砚山县消防大队立即请求文山州消防支队派兵增援。7时许,支队政委带领消防官兵和两辆消防车赶到砚山增援。官兵们冒雨抢险,有的抬电机、有的拉水管,不断把水排向砚华路。经过一上午的辛苦努力,消防官兵终于将书院街淹没的洪水疏通。
  
   民警抗洪不怕苦
  
   灾情就是命令!砚山县公安局民警接到命令后,立即就位展开抢险救灾。他们与消防官兵一道,对受灾住户进行抢救,疏散居民,保护贵重物品,当看到洪水源源不断向公安局大院内涌来,将停放在大院内的车辆淹没时,在局领导的指挥下,他们冒雨搬运石块,用麻袋将大院门口筑起一道防护墙。在抢险救灾的第一线,砚山县副县长、县公安局局长罗盛国带领局领导始终站在第一线指挥抢险救灾工作,从凌晨4时直至中午12时,他们都没有休息一下,浑身上下被雨水浇透。在局领导的带领下,民警们积极踊跃投入抗洪救灾工作,有的搬沙袋,有的通下水道,尽量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他们不怕苦、不怕累,用实际行动回答了人民警察的铮铮誓言,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人民警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灾情善后
  
   16日下午,砚山县公安局下令机关全体民警打扫大院卫生,安排装备财务科清理被洪水淹坏的汽车、摩托车、被服等公私财物,政治处民警看望慰问受灾居民。县消防大队派出一辆消防车协助民警冲洗大院,民警们不怕苦、不怕累,发扬连续作战的精神,一会儿就把大院冲洗得干干净净。在县局党委的安排下,政治处主任带领民警深入受灾人员家中安抚慰问,了解受灾情况。看到受灾人员家中一片狼藉、电视机、计算机、电冰箱等贵重物品都受损时,民警们深表同情,鼓励他们开展自救。据不完全统计,6月16日砚山县城的这场大雨,受灾最严重的县公安局大院,共损坏汽车10辆,摩托车50辆,装备财务科保管室物资、保安公司部分财物受损若干,居民住户8户遭灾,共损失经济财物15万元左右。

7. 抗洪救灾作文

   抗洪抢险救灾作文一     暴雨肆虐,江河猛涨。一波波洪峰凶狠地扑击着长江大堤。刚刚进人初夏时分,一场百年罕见的特大洪灾不期而至。数百万军民紧急动员,砒柱中流,百十个日日夜夜连续作战,舍死忘生。“严防死守!人在堤在!”这是广大军民的铿锵誓言。
     严防死守!人在堤在!多么有力的八个字。我的眼前,由此浮现出了一个词语:坚守。
     时下,“坚守”不常被人提及了,人们所追逐的甚为流行的是“潇洒”和“酷”。坚守,也一度因其内容的缺失而显得乏力与艰难,以至有时听起来就如同马车时代那样遥远。
     跨世纪的我们,担负着时代重任的我们,对于常让我们感到自豪的“承前启后”,却时常显得有些禁受不起。处在两个世纪的交接点,我们所面临的境遇以及选择都是空前的,但也正因为如此,我们往往更多地外在表现出了浮躁和轻狂的情绪。同样前所未有的一种状态是:很多事物在我们面前已变得有些模糊不清、似是而非。我们不曾遭遇过父辈们的上山下乡,也不可能如同九十年代出生的孩子那样以拥有芭比娃娃为一大快乐。在这种“夹缝”之下活着,就有着许多空白地带需要我们去逐一填补,我们直觉地发现时间的不够。于是,对于坚守,我们所接受的角度逐渐缩小,甚至近乎于空洞,几乎已忘掉了它的意义所在。在不知不觉间,“坚守”被我们搁置起来,这种人为的忽略和“放弃”使我们逐渐变得墉懒不堪;并且,我们可以心安理得、轻而易举地列出一大堆理由来为自己开脱。
     正因为这些,我一度悲观地认为能够坚守的人已如大熊猫一般稀少,稀少而让我可望而不可即。
     然而,事实是坚守着的人群并没有走远,他们就在我们的身边。从希望工程到抗洪抢险,从固守清贫辛勤耕耘的园丁到不畏艰险不怕牺牲的子弟兵,我无疑看到了坚守的存在,并感受到了坚守的力量的撞击。
     那么,坚守什么?对于我们的父辈,这个问题显得有些多余,然而于我们—在太多选择前放眼四顾举步维艰的我们—面前,它的的确确是一道严肃的需要你静下心来思量的人生命题。
     当然是坚守信仰坚守理想。我并不怀疑在我们的心中都潜在着的那份抱负,只是,坚守的同时就意味着坚强的毅力和艰辛的付出,我们必须也应该有着稳定的心理素质,这样,我们就不至于在困难、打击到来之际惊慌失措。
     坚守,一个想起来就热血沸腾的词;坚守,正是我们苦苦寻找的精神所在;在坚守的背后,我看到我们伟大的民族巍然屹立。
     抗洪抢险救灾作文二     七月十八日,一场洪水突袭了我们这个小城镇。
     七月十六曰晚,老天爷像一头发怒的狮子,我们这个城镇顿时被倾盆而下的雨水包围。
     七月十七日晨,洪水暴发了,虽还没溢上街道,值只有几步之遥了。这时的天空依旧下着雨,虽没七月十六日的雨气势磅礴,但不失壮观。人们惊奇的发现网络、通迅系统全部瘫痪;电力、水力统统中断;通往县城的公路早以不堪入目……人们的生活陷入窘况,这个城镇仿佛与世隔绝了。
     七月十八日晨,正当人们在家谈笑风声时,乡政府发来通告:让人们做好防洪准备。人们收到通告时,立刻将贵重东西搬到水位高的地方去。街道上时不时传来吆喊声,洪水冲破石桥的护栏,跃上了街道。半个小时后,街道上的洪水近一米高了,人们再也不敢在街道上行走了。我站在自家楼上,鸟瞰街道:往日欢声笑语的'街道以不复存在了,取而代之的是湍急的洪水。
     洪水慢慢退了。当人们回到家中时,却发现不少家具不知去处。洪水退了,却留下了痛楚和惋惜。于是人们在没电没水的情况下,你帮我我帮他,清理起洪水留下的那层厚厚的泥沙。
     抗洪抢险救灾作文三     天下居为先.受灾群众安全撤离了,但是被水泡过的房屋许多都成为了危房,有的已经不再适合居住.
     为了把危险扼杀在萌芽中,**区住建局党总支部领导班子连夜赶制出应急方案措施,组建受灾危房鉴定及预防措施工作小组.他们走街串巷,上山下乡,马不停蹄地开展洪灾危房鉴定工作.凡鉴定为危房的,用木板钉封房屋大门,贴上封条,禁止入住.
     与此同时,该局还及时组建并派出救灾工作组参与良江镇吉利屯、山背屯受灾转移居民临时安置房搭建工作.他们整合城乡风貌改造、农村危房改造、水毁民房改造等项目资金,按照“科学规划、规范设计,经济实用,合理布局,规避灾害,确保质量”的原则,充分尊重受灾群众意愿,采取“自建为主,援建和帮建相组合”的方式,加快建房速度,切实增强农村住房的抗灾减灾能力,改善灾区群众的居住条件.对低洼、易涝、易发地质灾害危险区的民房,根据专家组评定意见,远离灾害易发区域选址,开展集中连片建房.截至6月9日下午,已完成141间2820平方米临时安置活动板房的搭建工作.
     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区住建局党总支部表现了空前的凝聚力,党员干部拧成一股绳,群策群力,短短几日里投入抗洪救灾人力达3200人次、资金16.7万元,把受灾损失降到了最低限度,确保受灾群众早日渡过难关.
     

抗洪救灾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