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恒滨的介绍

2024-05-05 20:40

1. 李恒滨的介绍

李恒滨,男,汉族,山东人。1952年10月出生于大连,教授。兰州大学书法研究所所长、甘肃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视野》杂志总编、恒基金(恒滨未来四方书画教育发展基金会)理事长、甘肃省科技界书画协会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李恒滨的介绍

2. 李恒的人物生平

 贞元十一年(795年)七月,生于大明宫之别殿,初名李宥,初封建安郡王,元和元年(806年)八月,进封遂王。元和五年(810年)三月,领彰义军节度大使。元和七年(812年),惠昭太子李宁去世,左神策军中尉吐突承璀欲立澧王李恽,但因李恽的母亲地位低而不当立,于是立遂王李宥为皇太子,并改名为李恒。穆宗以前的唐朝诸帝多能将皇位传给儿子,高宗(武则天)还有二子(即中宗和睿宗)即位做了皇帝,穆宗的父亲宪宗另外也还有一个儿做了皇帝,即宣宗。穆宗以后的懿宗,有第五子即位为僖宗,第七子即位为昭宗。此前,睿宗的儿子当中,一位受命登基(唐玄宗),一位追认为帝(让皇帝李宪),三位获赠太子,已被旧史盛赞为“天与之报,福流无穷”。但穆宗一共有五子,其中竟然有三个做了皇帝,即唐敬宗、唐文宗、唐武宗,这在唐朝历史上绝无仅有。由于每个儿子即位后都把各自的生母追尊为皇太后,所以穆宗先后有三个皇后和他配享太庙,这在唐朝历史上也属罕见。穆宗于长庆四年(824年)正月死时,刚刚30岁,相对于他之前的唐朝皇帝来说,可谓最短寿的一位。这些情况透露出,在穆宗君临天下时,唐朝的皇位继承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皇帝的人身安全也已变得毫无保障。所有这些似乎再次提示我们,穆宗时期的宫廷局势已经难以用常规来审视了。穆宗出生前,其父宪宗已经有了长子李宁和次子李恽。排行老三的穆宗,却有一个势力强大的母亲,那就是宪宗为广陵王时于贞元九年(793年)娶的妃子郭氏——对唐室有再造功绩的尚父郭子仪的孙女。长子李宁的母亲是宫人纪氏,次子李恽的母亲竟没有留下姓名,在这一情况下,究竟是选择哪一位皇子,宪宗一直没有拿定主意。事情一直拖到他登基四年以后,到元和四年(809年)三月,宪宗心中渐渐地向长子倾斜了。此时的李宁已经17岁,平素喜欢读书,举止颇符合礼法,深受宪宗的喜爱。于是在大臣李绛建议早立储君以杜绝奸人窥伺觊觎之心时,他宣布了立长子为嗣君的决定。这次册立很费了一些波折,本来应该在春天举行的册立仪式,由于连续遭遇大雨,使时间一改再改,一直拖到了孟冬十月。这期间有多少来自穆宗母亲郭氏的阻力,我们已经不得而知了。接下来的事情使所有人都感到无奈。元和六年(811年)十二月,刚刚做了两年太子的李宁竟然在19岁的时候一病而死。宪宗悲痛欲绝,出乎意料地为他废朝13日,并特别制订了一套丧礼,加谥为“惠昭”。李宁的死,使宪宗不得不为选立继承人再次陷入抉择。此时,宫廷内外几乎都建议选立郭氏所生的皇三子李宥,最受皇帝恩宠的宦官吐突承璀则建议应当按照次序立次子李恽。宪宗也有意立次子,但是李恽因为母氏地位卑贱难以在朝廷上得到支持,而郭氏一系在朝野上下的势力实在是太强大了。立三子宥的呼声占据了上风,宪宗也徒无奈何,只好请翰林学士崔群代次子恽起草了表示谦让的奏表,于元和七年(812年)七月下诏立李宥为太子,改名为李恒。十月,举行了册立大典。其实宪宗心里对这位太子并不满意,吐突承璀揣度皇帝的心意,也一直没有放弃为李恽的经营。宪宗这次立储事件,为穆宗日后的登基埋下了祸根,也为自己留下了祸患。元和八年(813年)十月,在刚刚册立新太子整一年的时候,拥立太子的朝廷官员又上表请求宪宗立郭氏为皇后。自玄宗以后,后宫活着被立为皇后的只有肃宗的张皇后,那是因为她在平叛的特殊时期有特殊的功劳,宪宗将郭氏册立为贵妃已经是后宫最尊贵的角色,宪宗以种种借口拒绝了此番动议。此事以后,郭贵妃在朝野内外,广结党羽,包括宦官中的厉害角色神策军中尉梁守谦以及王守澄等人,他们暗中和吐突承璀等较量。  元和十四年底,宪宗因为服用方士柳泌的丹药身体恶化,吐突承璀也就加紧了改立李恽的谋划。太子李恒十分紧张,曾经问计于他的舅舅郭钊,时为司农卿的郭钊嘱咐他,一定要尽“孝谨”之心,不要考虑其他的事。这说明他们已经做好了充分准备,就等着宪宗死了。元和十五年(820年)正月二十七日,宪宗暴死,梁守谦、王守澄等人立即拥立太子即位,这就是唐穆宗。吐突承璀和皇次子李恽被这突如其来的政变杀了个措手不及,一起被送上了黄泉路。穆宗位居储君期间的惶恐不安,随着成功登基也就烟消云散了。他对扶植自己登基的一干人等给予了不同的赏赐,特别是把生母郭贵妃册立为皇太后,以报答她多年来的辛苦经营。与此相对照,他对父皇的亲信和宠臣则分别处以杀罚贬斥。正是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穆宗即位后,没有忘记把犯有自己名讳的地名等统统改掉。像恒岳(恒山)改为镇岳,恒州改为镇州,定州的恒阳县改为曲阳县。就这样,唐朝的又一代新君登基了。穆宗即位时已26岁。对于壮年登基的皇帝来说,如果想在政治上有一番作为,这正是一个使人钦慕的年龄,太宗是28岁登基,玄宗也是28岁。如果想饱食终日、游乐享受,那也是无人可以比拟的时候。穆宗没有仿效太宗、玄宗的励精图治,而是纵情享乐,毫无节制。尚在朝廷上为宪宗治丧期间,穆宗就毫不掩饰自己对游乐的喜好。当元和十五年(820)五月宪宗葬于景陵以后,他越发显得没有节制。很快,他就带着亲信随从狩猎取乐去了。到六月,皇太后郭氏移居南内兴庆宫,穆宗就率领六宫侍从在兴庆宫大摆宴筵。酒宴结束后,他又回幸神策右军,对亲信中尉和将领大加颁赐。鎏金刻人马狩猎杯从这天起,穆宗每三日来神策左右军一次,同时驾临宸晖门、九仙门等处,目的是为了观赏角抵、杂戏等表演。七月六日是穆宗的生日,他异想天开地制订了一套庆祝仪式,只是因为一些大臣提出自古以来还没有这样的做法,才算作罢。他在宫里大兴土木,修建了永安殿、宝庆殿等。宫苑内修假山倒塌,一次就有七位工人被压死。当永安殿新修成的时候,他在那里观百戏,极欢尽兴。在永安殿,穆宗还与中宫贵主设“密宴”以取乐,连他的嫔妃都参加。除此之外,他还用重金整修装饰京城内的安国、慈恩、千福、开业、章敬等寺院,甚至还特意邀请了吐蕃使者前往观看。到了八月,穆宗又到宫中鱼藻池,征发神策军二千人将宪宗时期早已淤积的水面加以疏浚,九月初二池水开通后,他就在鱼藻宫大举宴会,观看宫人乘船竞渡。由于时间临近九九重阳,穆宗又想大宴群臣。担任拾遗的李珏等人上疏劝谏,认为:“陛下刚刚登临大宝,年号尚且未改,宪宗皇帝园陵尚新,如果就这样在内廷大举宴会,恐怕不合适。”穆宗根本不听。在重阳节那天,还特意把他的舅舅郭钊兄弟、朝廷贵戚、公主驸马等都召集到宣和殿饮酒高会。十一月的一天,穆宗突然下诏:“朕来日暂往华清宫,至落日时分当即归还。”此时,正值西北少数民族引兵犯境,神策军中尉梁守谦将神策军4000人及八镇兵赴援,形势很是紧张,御史大夫李绛、常侍崔元略等跪倒在延英殿门外切谏。穆宗竟然对大臣们说:“朕已决定成行,不要再上疏烦我了。”谏官再三劝谏也是无效。第二天一早,穆宗从大明宫的复道出城前往华清宫方向而去,随行的还有神策军左右中尉的仪仗以及六军诸使、诸王、驸马千余人,一直到天色很晚才还宫。对于穆宗的“宴乐过多,畋游无度”,谏议大夫郑覃等人一起劝谏:“现在边境吃紧,形势多变,如果前线有紧急军情奏报,不知道陛下在什么位置,又如何是好?另外,陛下经常与倡优戏子在一起狎昵,对他们毫无节制地大肆赏赐,这些都是百姓身上的血汗,没有功劳怎么可以乱加赏赐呢!”穆宗看到这样的表章感觉很新鲜,就问宰相这都是些什么人。宰相回答说是谏官。穆宗就对郑覃等加以慰劳,还说“当依卿言”。穆宗的这一态度使宰相们高兴了一阵子,但实际上他对自己说过的话根本不当回事,转过身,穆宗依旧是我行我素。穆宗甚至觉得,经常宴饮欢会,是件值得高兴的事。一天,他在宫中麟德殿与大臣举行歌舞酒宴,就很兴奋地对给事中丁公著说:“听说百官公卿在外面也经常欢宴,说明天下太平、五谷丰登,我感觉很安慰。”丁公著却持不同的看法,他对穆宗说:“凡事过了限度就不是好事了。前代的名士,遇良辰美景,或置酒欢宴,或清谈赋诗,都是雅事。国家自天宝以后,风俗奢靡,酒宴以喧哗沉湎为乐。身居高位、手握大权者与衙门的杂役一起吆三喝四,无丝毫愧耻之心。上下相效,渐以成俗,这造成了很多的弊端。”穆宗对他的这番说辞也觉得有道理,表示虚心接受,但就是坚决不改。穆宗这种近乎疯狂的游乐,到了长庆二年十一月才算有了收敛。原因是他有一次在禁中与宦官内臣等打马球时发生了意外。游玩中有一位内官突然坠马,如同遭到外物打击一样。由于事发紧急,穆宗十分恐慌,遂停下来到大殿休息。就在这一当口,穆宗突然双脚不能履地,一阵头晕目眩,结果是中风,卧病在床。此事一发生,宫外就接连有很多天不知道穆宗的消息。而在此前一周,穆宗还率人以迎郭太后为名前往华清宫,巡狩于骊山之下,他即日就骑马驰还京城,而他前往迎接的郭太后则是第二日方还。 穆宗中风以后,身体一直没有康复。长庆三年(823年)正月初一,穆宗因为身体有病没有接受群臣的朝贺。病中的穆宗曾经想过长生不老,和他的父皇一样迷恋上了金石之药。处士张皋曾经上疏,对穆宗服食金丹事提出过劝阻。不过,穆宗还没有等到丹药毒发就在长庆四年(824年)正月二十二日驾崩于他的寝殿,时年30岁。正是贪生之心“太甚”,反而加速了他的死亡。

3. 李恒滨的社会活动

2002年任甘肃省书法家代表团副团长前往韩国进行文化艺术交流;2006年赴台湾进行艺术交流并赠送台湾新竹清华大学书法作品;2006年赴新加坡进行文化艺术交流;2006年为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李政道先生八十大寿书写作品;2008年赴台湾举办第二次个人书法展;2008年主办海峡两岸书画名家艺术交流暨学术研讨会;2009年成立恒滨未来四方书画教育基金会并出任理事长;2009年出访中亚四国;2010年支援为玉树地震举办专场义拍;2011年英国前首相布朗收藏作品;2012年组织海峡两岸将军书画笔会;2012年组织第二届海峡两岸书画名家艺术交流暨学术研讨会;2013年在北京大学百年纪念大讲堂举办“追寻经典·李恒滨书法作品展”;2013年组织同颂华夏文明·陇台书画研讨会

李恒滨的社会活动

4. 李恒的人物简介

在当代山水画家中,李恒先生是一位深受人们关注与爱戴的山水画家,著名画家关山月、白庚延、郭公达、朱秀坤等诸位名家对李恒的画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和肯定。诸师最喜欢李恒的是他的勤奋,平日不断的读书,不断的旅行写生,不断的探索,勤勤恳恳,一丝不苟,把他潜在的智慧与灵气一点一点的融入了漫长的劳作之中。李恒自小就爱挥洒笔墨,对石涛、白雪石几位大师的作品更是百临不厌。直到有个偶然的机会向著名画家白庚延学习泼墨山水,又看了李可染的画,这才渐渐悟到中国传统绘画的妙处,常后悔自己“觉悟”的太迟了。后来在中国美术馆看了吴冠中的画展又受到很大启发,唤起他把油画画法融合在中国画里的共鸣。李恒的彩墨山水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场景大,气魄大,“大山大水”。无论是人们喜闻乐见的中堂条幅,还是雅俗共赏的扇面斗方;无论是洋洋巨制的长卷,还是尺寸之间的册页,画面设景都力求雄大,注重画面的气势。构图饱满、恢弘、浓墨与飞白对比十分强烈,集水墨小品,更见功力,这些小品以小见大,咫尺千里,妙尽自然,把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景观作为描写对象,言情状物,尽具神妙。而且笔墨洗练,色彩冲和,让读者品到了“笔精墨妙”,看到了染、勾、擦的气息波动。在随意挥洒中体现豪放之情是其作品之魂。二是李恒的色彩不同于传统水墨设色,而是力求传统笔墨与现代视觉经验接轨,因此他的色彩不是以西画灰色调为参照,去表现那种绘画性的色彩效果,而是直接把强烈的颜色搬上画面,他在积墨的底上大胆用“勾擦法”,抹色造成没画垒色效果,通过乱笔纷披的笔法表达出来的画显得厚重、若、涩、粗砺。在他的作品中无论是色彩安排,还是浓、淡、干、湿的把握,都有张有弛,不拘一格。另一方面李恒在开始大胆用色彩以后,画面的形态有了很大的变化,而凸显出来的是抽象的视觉感受,再结合白庚延的画风形成了一种自己的笔墨手法,画出自己熟识而有真切感受的作品。并在构图、色彩、造型各方面广泛吸收了民间美术、中国传统美术和西方美术的有益因素,使个人风格更为明确、强烈。李恒十年如一日孜孜不倦地探索。他笔下的“一山、一石、一树”无不透彻精致、神韵俊美、浑然天成,是一个亲和宁静的世界,更是一个自在的世界。他追寻的是一种雅和周正,一种完美,一种境界……。画品如人品,平日里我与他的几次接触,渐渐感受到了他深沉、寡言的背后,有着一颗对社会灸然的爱心。静心养气,规矩而艺术性地投入生活,他秉性善良、仁厚、头脑敏锐、聪慧,寻着中国文化的根,对传统文化体悟深彻。他正使自己的艺术向着无限的精神空间舒畅地伸展。我相信,笔随心动,意随心转的李恒还会在他痴迷钟情的艺术天地里绘出更多、更好、更美的作品。李恒简介中国美术家协会敦煌创作中心创作委员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安徽省分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国画院上海分院副院长世界书画艺术家联合会常务副主席世界华人书画艺术院执行院长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客座教授《世界名家艺术》杂志艺术总监中国当代著名画家全国城市采风行组委会办公室副主任全国“百杰”画家,德艺双馨艺术家文化部政府“文华”奖获得者1998年作品《秋江帆影》入选中央电视台主办的“大红鹰”杯书画大展。1999年作品《秋韵》入选中国文联主办的魏都云冈中国书画大展。1999年作品《圣人形象》入选中国美协主办的纪念孔子诞辰2550周年全国大展。2000年参加中国美协、中国书协、中央电视台共同举办的“功在千秋——捐助老年教育事业”大型公益活动,并捐助作品两件。2000年作品在《安徽画报》上发表并作专题报道。2001年作品《高原映辉》获第四届当代中国山水画展创新奖,中国文联主办。2002年作品获国家文物局主办的“世界遗产在中国艺术大展”三等奖。2003年作品《独钓寒江雪》获陕西省美协、陕西省书协、陕西省政府主办的“陕汽杯”全国书画名家邀请展铜奖。2004年作品《太行雪韵》入选2004年中国书画历史盘点——中国书画年度回顾展,并荣获优秀奖。2005年被文化部、中国书画研究院授予“中国美术百杰”。2006年被湖南电视台《中华儿女》摄制组特邀为《书画名家——当代最具有收藏潜力书画家》,电视专题拍摄嘉宾。入编《书画名家》画册。2006年作品《太行之春》获中国美协主办的第三届中国青岛艺术博览会银奖。入编《艺博画集》。2007年荣获“和谐中国”2007年度德艺双馨艺术家称号。2008年4月,被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协会授予“共和国艺术家”荣誉称号。2008年12月被黔南民族师范学院聘为客座教授。《黔南日报》《颍州晚报》专题报道。

5. 李恒的人物简介

在当代山水画家中,李恒先生是一位深受人们关注与爱戴的山水画家,著名画家关山月、白庚延、郭公达、朱秀坤等诸位名家对李恒的画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和肯定。诸师最喜欢李恒的是他的勤奋,平日不断的读书,不断的旅行写生,不断的探索,勤勤恳恳,一丝不苟,把他潜在的智慧与灵气一点一点的融入了漫长的劳作之中。李恒自小就爱挥洒笔墨,对石涛、白雪石几位大师的作品更是百临不厌。直到有个偶然的机会向著名画家白庚延学习泼墨山水,又看了李可染的画,这才渐渐悟到中国传统绘画的妙处,常后悔自己“觉悟”的太迟了。后来在中国美术馆看了吴冠中的画展又受到很大启发,唤起他把油画画法融合在中国画里的共鸣。李恒的彩墨山水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场景大,气魄大,“大山大水”。无论是人们喜闻乐见的中堂条幅,还是雅俗共赏的扇面斗方;无论是洋洋巨制的长卷,还是尺寸之间的册页,画面设景都力求雄大,注重画面的气势。构图饱满、恢弘、浓墨与飞白对比十分强烈,集水墨小品,更见功力,这些小品以小见大,咫尺千里,妙尽自然,把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景观作为描写对象,言情状物,尽具神妙。而且笔墨洗练,色彩冲和,让读者品到了“笔精墨妙”,看到了染、勾、擦的气息波动。在随意挥洒中体现豪放之情是其作品之魂。二是李恒的色彩不同于传统水墨设色,而是力求传统笔墨与现代视觉经验接轨,因此他的色彩不是以西画灰色调为参照,去表现那种绘画性的色彩效果,而是直接把强烈的颜色搬上画面,他在积墨的底上大胆用“勾擦法”,抹色造成没画垒色效果,通过乱笔纷披的笔法表达出来的画显得厚重、若、涩、粗砺。在他的作品中无论是色彩安排,还是浓、淡、干、湿的把握,都有张有弛,不拘一格。另一方面李恒在开始大胆用色彩以后,画面的形态有了很大的变化,而凸显出来的是抽象的视觉感受,再结合白庚延的画风形成了一种自己的笔墨手法,画出自己熟识而有真切感受的作品。并在构图、色彩、造型各方面广泛吸收了民间美术、中国传统美术和西方美术的有益因素,使个人风格更为明确、强烈。李恒十年如一日孜孜不倦地探索。他笔下的“一山、一石、一树”无不透彻精致、神韵俊美、浑然天成,是一个亲和宁静的世界,更是一个自在的世界。他追寻的是一种雅和周正,一种完美,一种境界……。画品如人品,平日里我与他的几次接触,渐渐感受到了他深沉、寡言的背后,有着一颗对社会灸然的爱心。静心养气,规矩而艺术性地投入生活,他秉性善良、仁厚、头脑敏锐、聪慧,寻着中国文化的根,对传统文化体悟深彻。他正使自己的艺术向着无限的精神空间舒畅地伸展。我相信,笔随心动,意随心转的李恒还会在他痴迷钟情的艺术天地里绘出更多、更好、更美的作品。李恒简介中国美术家协会敦煌创作中心创作委员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安徽省分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国画院上海分院副院长世界书画艺术家联合会常务副主席世界华人书画艺术院执行院长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客座教授《世界名家艺术》杂志艺术总监中国当代著名画家全国城市采风行组委会办公室副主任全国“百杰”画家,德艺双馨艺术家文化部政府“文华”奖获得者1998年作品《秋江帆影》入选中央电视台主办的“大红鹰”杯书画大展。1999年作品《秋韵》入选中国文联主办的魏都云冈中国书画大展。1999年作品《圣人形象》入选中国美协主办的纪念孔子诞辰2550周年全国大展。2000年参加中国美协、中国书协、中央电视台共同举办的“功在千秋——捐助老年教育事业”大型公益活动,并捐助作品两件。2000年作品在《安徽画报》上发表并作专题报道。2001年作品《高原映辉》获第四届当代中国山水画展创新奖,中国文联主办。2002年作品获国家文物局主办的“世界遗产在中国艺术大展”三等奖。2003年作品《独钓寒江雪》获陕西省美协、陕西省书协、陕西省政府主办的“陕汽杯”全国书画名家邀请展铜奖。2004年作品《太行雪韵》入选2004年中国书画历史盘点——中国书画年度回顾展,并荣获优秀奖。2005年被文化部、中国书画研究院授予“中国美术百杰”。2006年被湖南电视台《中华儿女》摄制组特邀为《书画名家——当代最具有收藏潜力书画家》,电视专题拍摄嘉宾。入编《书画名家》画册。2006年作品《太行之春》获中国美协主办的第三届中国青岛艺术博览会银奖。入编《艺博画集》。2007年荣获“和谐中国”2007年度德艺双馨艺术家称号。2008年4月,被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协会授予“共和国艺术家”荣誉称号。2008年12月被黔南民族师范学院聘为客座教授。《黔南日报》《颍州晚报》专题报道。

李恒的人物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