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圣”范蠡的致富智慧经典《陶朱公商经》

2024-05-16 11:33

1. “商圣”范蠡的致富智慧经典《陶朱公商经》

 商圣范蠡的人生
  范蠡(前536—前448)字少伯,楚国宛(今河南南阳)人。
  他出身贫寒,但聪敏睿智、胸藏韬略。年青时,就学富五车,上晓天文、下识地理,满腹经纶,文韬武略,无所不精……(这是宇宙全才的节奏!)
  按理说此等杰出人才应当受到重用才对,但是啊,当时楚国政治相当乱,小范没有当官的亲戚,想进楚国政治圈没戏啊。于是,跟文种两人商量,一拍即合,走你,去了越国。(一迁)
  越国这边情况是:越王勾践刚刚完成“卧薪尝胆”,从吴国回来不久,正在计划着复仇。
  二十多年后,越国兴起,勾践卷土重来,一举灭了吴国。范蠡知道勾践这人是“可患难不可同享乐”的,于是激流勇退,化名鸱夷子皮,穿着飘飘一袭白衣,带着美女西施,泛舟于五湖之中,游山玩水去了。这个有点传说的成分啊。实际是去了齐国。(二迁)
  到了齐国,父子尽力耕作,致产数十万。齐人闻其贤,使为相。范蠡辞去相职,定居于陶,也就是今天定陶附近,经商致富,积资巨万,人称“陶朱公”。(三迁)
  司马迁《史记》说“范蠡三迁,皆有荣名”。
  世人誉之:“忠以为国;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
  后人遂尊称陶朱公—范蠡为“商圣”,并根据陶朱公的经商思想,将其加工整理成《陶朱公经商十八法》、《陶朱公商训》、《陶朱致富十二戒》、《陶朱五字商训》、《陶朱公经商三谋三略》等,总称《陶朱公商经》,被中国商人奉为经商理财之宝典,而对于为人处事,也益处良多。
  生意要勤快,切勿懒惰,懒惰则百事废。
  接纳要谦和,切勿暴躁,暴躁则交易少。
  价格要订明,切勿含糊,含糊则争执多。
  帐目要稽查,切勿懈怠,懈怠则资本滞。
  货物要整理,切勿散漫,散漫则查点难。
  出纳要谨慎,切勿大意,大意则错漏多。
  期限要约定,切勿延迟,延迟则信用失。
  临事要尽责,切勿放任,放任则受害大。
  用度要节俭,切勿奢侈,奢侈则钱财竭。
  买卖要随时,切勿拖延,拖延则机会失。
  赊欠要识人,切勿滥出,滥出则血本亏。
  优劣要分清,切勿混淆,混淆则耗用大。
  用人要方正,切勿歪斜,歪斜则托付难。
  货物要面验,切勿滥入,滥入则质价低。
  钱帐要清楚,切勿糊涂,糊涂则弊窦生。
  主心要镇定,切勿妄作,妄作则误事多。
  工作要细心,切勿粗糟,粗糟则出劣品。
  说话要规矩,切勿浮躁,浮躁则失事多。
  能识人。知人善恶,账目不负。
  能接纳。礼文相待,交往者众。
  能安业。厌故喜新,商贾大病。
  能整顿。货物整齐,夺人心目。
  能敏捷。犹豫不决,终归无成。
  能讨账。勤谨不怠,取行自多。
  能用人。因才四用,任事有赖。
  能辩论。生财有道,阐发愚蒙。
  能办货。置货不苛,蚀本便经。
  能知机。售贮随时,可称名哲。
  能倡率。躬行必律,亲感自生。
  能运数。多寡宽紧,酌中而行。
  勿鄙陋,勿虚华,勿优柔,勿强辨,
  勿懒惰,勿固执,勿轻出,勿贪赊,
  勿争趣,勿薄育,勿昧时,勿痴赁。
  经商,“天,地,人,神,鬼”五行。
  天:为先天之智,经商之本;
  地:为后天修为,靠诚信立身;
  人:为仁义,懂取舍,讲究君子爱才,取之有道;
  神:为勇强,遇事果敢,敢闯敢干;
  鬼:为心机,手法活络,能翻手为云,覆手为雨。
  《陶朱公经商三谋三略》
  人谋:用人要正,忠奸定兴废。大事要慎,妄托受大害。待人忌躁,暴躁交易少。处事宜静,浮躁误事多。言行宜和,和气能生财。做事宜勤,懒惰百事废。
  事谋:用度宜俭,奢华财源败。做工宜精,粗糙出劣品。货期要准,马虎失信用。交易要速,拖延失良机。进货要严,滥入货价减。出纳要谨,潦草差错多。
  物谋:优劣要清,混淆耗损大。存物要整,散漫难查点。价格要明,含糊多争执。赊欠要审,滥出亏血本。帐目要清,糊涂弊端生。查帐要勤,懈怠滞本金。
  积著之理,务完物,审贵贱,无息币。
  “三略”是聚财的原理,归纳为三点:务完物,审贵贱,无息币。意思是说,货物的品质要完美,要注意价格变化规律,莫要使货币停止流动。
  务完物是《货略》的核心
  “以物相贸易,腐败而食之货勿留,无敢居贵。”
  审贵贱是《价略》的核心
  价格问题颇为复杂,范蠡主要强调:“论其有余不足则贵贱之。贵上极则反贱,贱下极则反贵。贵出如粪土,贱取如珠玉。”范蠡说的价格原理,就是货物供求关系的有余与不足;他指出了价格变化中物极必反的规律,“贵出如粪土,贱取如珠玉”乃是范蠡经营商业的名言。
  《市略》讲资本金营运策略。
  范蠡的“无息币”就是说货物、资金都要不停地循环,运转。他说,如此“则币欲其行如流水。”币即钱,钱即泉,川流不息,乃至大汇。
  正在创业的伙伴或想通过创业改变命运的伙伴,得到这份资料务必珍惜,详细阅读,思考,应用啊!
  《一代大商孟洛川》也是一部值得创业者再三思考的电视剧,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找来看看。如果找不到,可以给我留言。
   

“商圣”范蠡的致富智慧经典《陶朱公商经》

2. 浅谈商圣范蠡的经商之道

范蠡:生于楚平王十二年(公元前517年)字少伯,春秋战国末期,楚国宛(今河南南阳)人,是历史上早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经济学家。(我囯长达五千余年的封建传统,均以“士、农、工、商”为列,士为首,商为末,直至宋朝,尚有商人穿鞋必须着一黑一白之劣规,故范蠡一生虽有辉煌业绩,然终因弃官经商的经历使他无缘与历史名人共同载入史册。)

他出身贫寒,但聪敏睿智、胸藏韬略,年青时,就学富五车,上晓天文、下识地理,满腹经纶,文韬武略,无所不精。然纵有圣人之资,在当时贵胄专权、政治紊乱的楚国,范蠡却不为世人所识。

周景王二十四年(公元前496年),吴国和越国发生了槜李之战(今浙江嘉兴),吴王阖闾阵亡,因此两国结怨,连年战乱不休,周景王二十六年(公元前494年),阖闾之子夫差为报父仇与越国在夫椒(今江苏太湖中洞庭山)决战,越王勾践大败,仅剩5000兵卒逃入会嵇山。范蠡遂于勾践穷途末路之际投奔越国,“人待期时,忍其辱,乘其败……”“持满而不溢,则于天同道,上天会佑之;地能万物,人应该节用,这样则获地之赐;扶危定倾,谦卑事之,则与人同道,人可动之。” 他向勾践慨述“越必兴、吴必败”之断言,进谏:“屈身以事吴王,徐图转机。”。被拜为上大夫后,他陪同勾践夫妇在吴国为奴三年,“忍以持志,因而砺坚,君后勿悲,臣与共勉!”

三年后归国,他与文种拟定兴越灭吴九术,是越国“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的策划者和组织者。为了实施灭吴战略,也是九术之一的“美人计”,范蠡亲自跋山涉水,终于在苎萝山浣纱河访到德才貌兼备的巾帼奇女——西施,在历史上谱写了西施深明大义献身吴王,里应外合兴越灭吴的传奇篇章。范蠡事越王勾践二十余年,苦身戮力,卒于灭吴,成就越王霸业,被尊为上将军。

“吴王亡身余杭山,越王摆宴姑苏台。”在举国欢庆之时,范蠡急流勇退,遂与西施隐姓埋名、泛舟五湖。

后来,他辗转来到齐国,变姓名为鸱夷子皮,带领儿子和门徒在海边结庐而居。戮力垦荒耕作,兼营副业并经商,没有几年,就积累了数千万家产。他仗义疏财,施善乡梓,范蠡的贤明能干被齐人赏识,齐王把他请进国都临淄,拜为主持政务的相国。他喟然感叹:“居官致于卿相,治家能致千金;对于一个白手起家的布衣来讲,已经到了极点。久受尊名,恐怕不是吉祥的征兆。”于是,才三年,他再次急流勇退,向齐王归还了相印,散尽家财给知交和老乡。

一身布衣,范蠡第三次迁徙至陶(今山东定陶西北),在这个居于“天下之中”(陶地东邻齐、鲁;西接秦、郑;北通晋、燕;南连楚、越。)的最佳经商之地,操计然之术(根据时节、气候、民情、风俗等,人弃我取、人取我与,顺其自然、待机而动。)以治产,没出几年,经商积资又成巨富,遂自号陶朱公,当地民众皆尊陶朱公为财神,乃我国道德经商——儒商之鼻祖。

史学家司马迁称:“范蠡三迁皆有荣名。”;史书中有语概括其平生:“与时逐而不责于人”;世人誉之:“忠以为国;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

范蠡的军事宗旨:强则戒骄逸,处安有备;弱则暗图强,待机而动;用兵善乘虚蹈隙,出奇制胜。为后世称道并沿用。

范蠡著名的经济思想:“劝农桑,务积谷”、“农末兼营”、“务完物、无息币”、“平粜各物,关市不乏,治国之道也。”、“夏则资皮、冬则资絺、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 等至今对现代的经济建设也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著作有《计然篇》;在《国语·越语下》《史记·货殖列传》中均有记载;《汉书·艺文志》记有范蠡兵法二篇,但皆已流失。

范蠡生平大事年表 

公元前536年(鲁昭公六年、楚灵王五年)范蠡出生宛地三户邑,其时孔子十五岁。

公元前516年(鲁昭公二十五年、楚平王十三年、吴王僚十一年);宛令文种见范蠡,范蠡时年二十岁。

公元前511(鲁昭公三十一年、楚昭王五年、吴阖闾四年);范蠡邀文种入越,时年范蠡二十五岁。

公元前494年(鲁哀公三年、楚昭王二十二年、越勾践三年);勾践兵败西于会稽山,始重用范蠡、文种等。范蠡时年42岁。

公元前493年(鲁哀公二年、楚昭王二十三年、越勾践四年);勾践、范蠡君臣入吴为奴,范蠡时年43岁。

公元前490年(鲁哀公五年、楚昭王二十六年、越勾践七年、吴夫差六年);勾践、范蠡君臣离吴返越,范蠡时年46岁。

公元前486年(鲁哀公九年、楚惠王三年、越勾践十一年、吴夫差十年);勾践欲起兵伐吴,范蠡劝阻,范蠡时年50岁。

公元前484年(鲁哀公十一年、楚惠王五年、越勾践十三年、吴夫差十二年);吴再次代齐,占于艾陵,越王君臣朝见吴王,君臣皆有贿赂,进一步麻痹吴人,夫差杀伍子胥。范蠡时年52岁。

公元前482年(鲁哀公十三年、楚惠王七年、越勾践十五年、吴夫差十四年);吴、晋黄池之会,越师乘机袭击吴国,大败之,杀吴太子等,年底吴越讲和。范蠡时年54岁。

公元前479年(鲁哀公十六年、楚惠王十年、越勾践十八年、吴夫差十七年);越兴师伐吴,兵至于五湖。范蠡时年57岁。

公元前478年(鲁哀公十七年、楚惠王十一年、越勾践十九年、吴夫差十八年);三月,越伐吴、吴师还战于笠泽、双方夹吴松江而阵、越人大败吴师。范蠡时年58岁。

公元前475年(鲁哀公二十年,楚惠王十四年,越勾践二十二年,吴夫差二十一年);十一月越围吴、范蠡采用围而不攻的战略,令吴师自溃。范蠡时年61岁。

公元前473年(鲁哀公二十二年,楚惠王十六年,越勾践二十四年,吴夫差二十三年);年底,越灭吴,夫差自杀,范蠡时年63岁。

公元前468年(鲁哀公二十七年,楚惠王二十一年,越勾践二十九年);越王实现霸业,范蠡即泛舟五湖,时年68岁。

公元前465年,越王勾践卒,时年范蠡71岁。

公元前448年,范蠡卒,时年88岁

3. 商圣范蠡的经商之道

 范蠡是越王勾践成功复国的一个功臣,是为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为越王勾践身边的一名谋士,也是一名出色的商人,为人博学多才,谦逊有礼,懂得明哲保身,深受世人好评。公元前536年,范蠡出生在三户邑,虽然家贫但对从小便有大志,热爱读书,十分刻苦。
  公元前516年,二十岁的范蠡遇见好友文种,两人趣味相投,在思想上也有着同样的见解,后来两人深知楚国政治腐朽,官府黑暗,他们空有一身本领却不得起用,甚是失望。于是公元前511年,两人相约共入越国,投身于越王。虽为越王的门下,但是范蠡却没有真正发挥自己的长处,当时越国和吴国交战之猛,后越国败于吴国,范蠡和文种方被起用。
  范蠡提出委身求和的策略,委身求全以换来他日反攻时日,并献上灭吴九策。公元前490年。隐忍的勾践得以反国,范蠡等人一同归返,之后用了数十年的时间在勾践身边为他辅佐提供策略,最终在公元前473年,大败夫差,使其身亡,而在公元前468年,范蠡帮助勾践重得霸业,成为一方霸主。
  同年,范蠡便辞官而去,开始了他的隐居生活,泛舟五湖四处经商,范蠡为出色的商人,有着惊人的经商之道,所得之财均散尽以救济贫困之人,为世人所称道。公元前448年,范蠡病逝,享年八十八岁。范蠡一生的政治抱负起于越国也终于越国,帮助勾践灭了吴国成为一方霸主后,深知功高盖主的危险便辞官而去。
  范蠡学识惊人,博览群书,学识广泛,对经商之道很有见解,颇有远见,卓尔不凡的经济活动使范蠡家财万贯。范蠡一开始离开越国到了齐国之地,在这里赚了他的第一桶金,逐渐名声渐大,不凡的经济头脑被齐国人看中,便进宫当了为期三年的宰相。这次也依旧是范蠡主动提出辞职的,他深知一介布衣能官至宰相实属不易,为免祸事便离去。
  为避免政事,范蠡到了陶地定居(后人为纪念范蠡称此地为定陶)。范蠡做生意主张掌握时机,把握现有资源,通过交换赚取利润。一次范蠡到一个镇上经商,这里有大禹治水疏通河道后,留下的大湖,遂百姓于此居住,安居乐业。范蠡很快发现当地盛产核桃、野味等山货,由其缺少食盐、日用品等,范蠡由此发现商机,便高价收购当地山货,经过分类等将这些山货售往各地,而后再回购食盐等物品卖到此地,一来一往,范蠡赚取了很多。
  故这个行为吸引了更多商家像范蠡学习,带动了此地的经济发展,也带动了该地百姓的供货的积极性,渐渐的人们都变得富有起来。范蠡的生意经,不仅能使他自己变得富裕,也很好的带动经济发展,与民同富。范蠡本是越王勾践的左膀右臂,帮助他雪耻灭国之辱,成就霸业。因范蠡深知越王品性,故在成为复国一大功臣后,范蠡便请辞离去,以保性命。
  后范蠡因卓越的商业头脑,成为史上的商圣,因定居于定陶,在这里再一次发家致富,故有“陶朱公”之称,后世人以“陶朱公”形容富甲之人。范蠡被世人冠以“千金散尽还复来”的典型人物,他前后三次散尽财物,或是救济贫困的家人,或是给困苦的百姓,对于财物从不吝啬,即使散尽钱财,凭借其能力又很快能聚集财物,成为富甲之人。
  且说范蠡从越国离开到了齐国,在这里带着家人进行苦耕劳作,不出数年便家财万贯,成为名人,齐国人听说范蠡精明的头脑,便让他出任齐国宰相,拥有很多财富。但没出三年,范蠡因位居高位深感不安,便辞官而去,自己的财物均散给以前的邻居们和需要帮助的人,带着重要的财物而去。
  随后范蠡便到了贸易中枢的地段定陶,范蠡对这里考察了一番,认为是贸易的最佳地点,经济繁荣、商业往来频繁,是一个重要的商业通道,在这里可以致富,于是范蠡便自称“陶朱公”,在这里范蠡发挥他先进的经济之道,贸易流通十分谨慎,很看重时机,随没过多久便家财上亿。
   

商圣范蠡的经商之道

4. “商圣”范蠡留给后人的名言和他的经商之道,古今通用,受益无穷

说到范蠡,世人誉之:忠以为国;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而他的经商之道更是被后人视若珍宝,许多做生意的人都供奉他的雕像,称他为财神,被后人尊称为“商圣”。
  
  
 先简单了解一下范蠡的生平。范蠡(公元前536年—公元前448年),字少伯,华夏族,春秋时期楚国宛地三户人。春秋末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经济学家和道家学者。范蠡虽出身贫寒,但博学多才,他不满当时楚国政治黑暗、非贵族不得入仕,于是投奔越国,他辅佐越王勾践兴越国,灭吴国,功成名就后退隐。期间,他三次经商称为巨富,三散家财,为后人敬仰。
  
 
  
 范蠡的这一生充满了传奇,这与他自己的处世之道是分不开的,那么,这个经商才能独具一格的“商圣”,为后人留下了哪些宝贵的财富呢?
  
 范蠡的名言警句:
  
 1.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这就是兔死狗烹、鸟尽弓藏的出处,这里的走狗是跑的很快的狗,在古汉语里面走是跑的意思,把鸟打尽了,打完了,那良弓就没有用处了,兔子已死,那狗也没用了,不如烹了吃了。这里是指一个人失去了利用价值,就被杀掉或者落下个比别人更惨的下场。
  
 2.得时无怠,时不再来;天予不取,反为之灾。
  
 有机会得到的时候不要懈怠,有赶紧抓住机会,时机一旦错过就不会再来了。老天给你你如果不要,说不定反倒成了祸害。
  
 3.柔而不屈,强而不刚。
  
 柔顺而不屈服,坚强而不僵硬。
  
 4.务完物、无息币。
  
 买卖人的资金一定要流动如水,买卖的人商品一点要讲究质量。
  
 5.夏则资皮、冬则资絺、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
  
 商人夏季购入皮货,冬季购入丝绸,旱天够买舟船,天涝购买车辆,等待缺乏(等待货有所缺,伺机卖出)。大意:商贾之人以渔利为根本,善于囤积居奇,伺机获利。
  
 6.千金之子,不死于市。
  
 有身份的人不能死在公共场所,但现今引伸为拿钱买命,以利行贿之意。
  
 7.贵极反贱,贱极反贵。
  
 贵的商品要向粪土一样快快抛出,贱的商品要向珍宝一样快快买进。
  
 
  
 8.平粜各物,关市不乏,治国之道也。
  
 粮食价格平稳了,可以带动其他货物的平等交换,市场交易的关税才能兴旺不乏,这就是治理国家的正确方法.
  
 9.劝农桑,务积谷。
  
 前一句道出了对农业发展的里利开展,发展了农业就稳定了农民生活的保障。后一句是在前一句的基础之上,发展农业后务必保持粮食的积累,粮库的积累一定程度上又保障了万一发生战乱,粮食就能做到持久的抗战。
  
 10.后则用阴,先则用阳,尽敌阳节,盈吾阴节而夺之,此兵家阴阳之妙也。
  
 讲的是战争中“先发制人”和“后发制人”的关系。“先则用阳”讲的是在实力明显处于强势的的局面下,讲究先发制人,让对方没有翻身的机会。而在实力相当或者自己一方处于劣势的情况下,真正的高手都是后发制人,因为先动必带形,带形必不赢。这两个战略要灵活运用,才能在关键时刻取胜。
  
 
  
 范蠡的经商十八则:
  
 一、生意要勤快,切勿懒惰,懒惰则百事废。
  
 二、价格要订明,切勿含糊,含糊则争执多。
  
 三、用度要节俭,切勿奢华,奢华则钱财竭。
  
 四、赊欠要识人,切勿滥出,滥出则血本亏。
  
 五、货物要面验,切勿滥入,滥入则货价减。
  
 六、出入要谨慎,切勿潦草,潦草则错误多。
  
 七、用人要方正,切勿歪斜,歪斜则托付难。
  
 八、优劣要细分,切勿混淆,混淆则耗用大。
  
 九、货物要修整,切勿散漫,散漫则查点难。
  
 十、期限要约定,切勿马虎,马虎则失信用。
  
 十一、买卖要随时,切勿拖延,拖延则失良机。
  
 十二、钱财要明慎,切勿糊涂,糊涂则弊端多。
  
 十三、临事要尽责,切勿妄托,妄托则受害大。
  
 十四、账目要稽查,切勿懈怠,懈怠则资本滞。
  
 十五、接纳要谦和,切勿暴躁,暴躁则交易少。
  
 十六、主心要安静,切勿妄动,妄动则误事多。
  
 十七、工作要精细,切勿粗糙,粗糙则出劣品。
  
 十八、谈话要规矩,切勿浮躁,浮躁则失事多。

5. 从古至今商人巨多,为何唯有范蠡被称为商圣?

有可能一些人不认识范蠡,没有关系。卧薪尝胆的勾践能够复国,这其中范蠡充当了很重要的角色,为其出谋划策。复国之后,勾践身边有很多功臣都沉浸在封侯拜相的喜悦之中,唯有范蠡急流勇退。此后从一个政治家成功转身为一个著名商人。李嘉诚特别崇拜范蠡,总结了范蠡经商成功的四条原因。
第一;范蠡经商非常注重“眼光敏锐”。无论李嘉诚在哪里办公,都会告诫自己要有眼光。那么如何眼光敏锐呢?如果大家都要买,那么这个时候你就要卖;如果大家都要买,这个时候你就要买。因为看透了商品都是在变化的,这个时候很抢手,总有一天还会冷淡的。
第二;范蠡经商讲究在适宜的地方经营适宜的商品。比如;齐国土地特别肥沃,他去之后,就经营农业;定陶气候特别适合养殖,他去之后,就养了很多牲畜。李嘉诚也一样,大陆适合房地产,他就来了。
第三;范蠡经商特别重视品质。对于品质不好的商品,那么范蠡宁肯自己损失也不让它流入市场。当今无论是李嘉诚还是其他商人,对于品质都是比较重视的。因为网络坏境这么发达,一旦摊上“品质”问题,很难东山再起。比如被瘦肉精搞臭的一些企业。
第四;范蠡还特别重视行善积德。做慈善到一个什么样的程度呢?好几次把自己的所有财产散尽,分给贫穷饥饿的人。这些李嘉诚也是非常效仿的,赚了钱拿出一部分出来回馈社会是非常好的。
其实仔细想想,李嘉诚总结的四条原因虽然很普通,但是真正都能做好,那么就不简单。商人哪里有钱赚当然要跑到哪里去了。对于吐槽有些人赚完钱之后卷款投资国外的做法没有办法批评人家什么。不知道大家认不认同以上四条原因,您怎么看呢?

从古至今商人巨多,为何唯有范蠡被称为商圣?

6. 范蠡有哪些名言,商圣范蠡经商故事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得时无怠,时不再来;天予不取,反为之灾。
贵极反贱,贱极反贵。(贵的商品要像粪土一样快快抛出,贱的商品要像珍宝一样快快买进.)
夏则资皮、冬则资絺、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

7. 范蠡经商之道的精髓

经商之道1:捕捉商机

范蠡有着非常灵明的嗅觉和捕捉商机的头脑,他把产量多的地方的东西运到产量稀少的地方去卖,这样可以赚取其中的高额差价,而且又利国利民。可谓一举两得。

经商之道2:提前做好充足准备

这一代对于现在来说还有很强的借鉴意义。范蠡做生意总是提前把货物资本准备好,充足充分。比如说,春秋两季节的产品和夏冬所需要的是不一样的。冬天缺乏棉被,夏天缺乏丝绸之类的。如果到了冬天已经来临的时候,再着手准备必然会措手不及,所以在根本就不需要棉被的时候,就应该提前预备。这叫做有备无患。

经商之道3:诚信

这一条相信自古以来皆是如此。如果没有诚信,只有欺诈和被逼的伎俩,相信经营可以获得一时之利,却难以长久。想要获得长久的利益,坚持诚信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经商之道4:不赚取暴利,还利于民

这一条可谓是良心商人。能做到这一点,在利益面前没有迷失自己,古往今来都没i有几个人。史记中记载范蠡“逐十一之利”。用白话文说,就是范蠡只追求十分之一的利润。换句话说,他这个人经商非常厚道,不谋取暴利,而是给老百姓方便。

经商之道5:质量第一

范蠡在经营农业和养殖业的时候,非常注重产品的质量,追求要做到产品的高端、品质的优良,而绝不为了蝇头小利而盲目扩张,以次充好。

经商之道6:布施于民,慈善为本

这一条就相当于今天的做慈善了。很多民营资本家都热衷于做这个。在攫取到巨大财富之后,他们愿意拿出自己的份额来重新投入到社会中去。这是一条不忘本的行为。

范蠡经商之道的精髓

8. 商圣范蠡的介绍

范蠡,南阳五圣之商圣,汉族民间信奉的财神之一。春秋末期杰出政治家、军事家、道家、经济学家和商人,中国儒商、道商鼻祖。公元前536年生于宛地三户邑(黄台岗镇三十里屯村人),卒于公元前448年,终年88岁。他出身贫寒,但聪敏睿智、胸藏韬略,年轻时,就学富五车,上晓天文、下识地理,满腹经纶,文韬武略,无所不精。在政治、商业领域成就了超凡的伟业。中国从古代到现代只有三人被尊称为商圣,分别是:范蠡、白圭和胡光墉。商圣范蠡是春秋时期越王勾践手下大臣,帮助越王打败吴国,后来经商发了大财,改名陶朱公,作为古代汉族传说中的中国文武四大财神之一,他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尤其是因其经商才能独具一格,更是被后人誉为中华道商的鼻祖。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