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内战爆发的原因有哪些?

2024-05-09 21:49

1. 美国内战爆发的原因有哪些?

美国内战的主要原因是南北方不断激化的利益冲突。美国独立以后,特别是在扩张领土的过程中,北方工商业资本主义和南部种植园经济沿着不同的经济道路都得到了迅速发展。但是,南北矛盾越来越尖锐。双方的矛盾主要表现在对西部新拓展土地的争夺和奴隶制的存废问题上。双方对西部土地的争夺除了经济原因还在于希望由此增加自己在国会的议席,进而影响联邦政府的政策,同时,南方奴隶主采用奴隶制方式,占用了大批劳动力,而北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却需要大量廉价的“自由的”雇佣劳动力。到19世纪中期,南北矛盾集中表现在黑人奴隶制的存废问题上,矛盾的不断激化,导致了美国内战。

美国内战爆发的原因有哪些?

2. 美国独立战争中一些有名的战役?

美国独立战争分为三个阶段
战略防御阶段(1775.4.19~1777.10.17)
波士顿战役  列克星敦战斗之后,汇集在波士顿近郊的各地民兵把英军压缩在波士顿市区。连同增援部队,波士顿英军约7000余人。1775年6月16日夜,威廉·普雷斯科特上校奉马萨诸塞安全委员会的命令率1200名民兵占领了波士顿北部制高点查尔斯顿高地的邦克山,在布里德山顶修筑了工事,以居高临下之势俯控市区英军。6月17日清晨,威廉·豪率领2200名英军精锐部队在舰炮的火力支援下,向布里德山顶北美民兵发起两栖攻击。双方展开了激烈的争夺战。1天之内,英军发起3次冲锋,前2次均被民兵击退。第3次北美民兵在弹药耗尽的情况下,被迫撤退。这就是著名的邦克山之战。这是北美民兵与装备精良的英军正规部队的第1次正面交锋。北美民兵虽然最后撤退了,但它重创英军,显示了北美民兵的惊人的战斗力和革命英雄气概,打破了民兵不能与正规军作战的神话,大大鼓舞了北美殖民地人民群众为独立而战的斗志。是役,英军伤亡1054人,北美民兵伤亡441人(其中亡140人,伤271人,被俘30)。为了适应革命战争日益增加的需要,1775年6月15日,大陆会议接受包围波士顿的民兵部队为大陆军,批准征召6个步兵连,并授权乔治·华盛顿指挥这支军队。7月3日华盛顿在波士顿附近的坎布里奇就任大陆军总司令。随后,他继续组织指挥对波士顿英军的围攻。经过8个多月的围困,1776年3月4日,大陆军攻占了城南俯瞰波士顿的多尔切斯特高地,并将提康德罗加缴获的大炮架在高地上,完全控制了英军阵地。威廉·豪不愿意为拔掉这个钉子而进行第2次邦克山之战,英军1776年3月17日被迫放弃波士顿,撤往加拿大的哈里法克斯休整待援。大陆军缴获英军大炮250门,步枪数千支,此外还有大量其他军用物资。
  
加拿大战役    为了防止英军利用加拿大这个战略基地,也为了扩大北美反英阵线,把加拿大变为抗击英军的“第14个殖民地州”,大陆会议决定派遣菲利普·斯凯勒(后由理查德·蒙哥马利代替)和本尼迪克特·阿诺德率军分东西两路远征加拿大。西路1000余人在菲
利普·斯凯勒率领下,于1775年8月从提康德罗加北上,在里奇留河包围了圣约翰斯。蒙哥马利取代生病的斯凯勒指挥部队,11月2日夺取圣约翰斯,该地英国600名守军投降。蒙哥马利乘胜进军蒙特利尔,11月13日占领了这座加拿大重镇。东路1100余名志愿者于9月12日离开坎布里奇,穿越缅因地区冰雪覆盖的荒原,直捣魁北克。11月8日远征队到达魁北克对面的圣劳伦斯河,仅余600余人。12月3日,蒙哥马利率300余人从蒙特利尔赶来与阿诺德会合,由蒙哥马利统一指挥。远征军冒着暴风雪攻打魁北克,但为英国加拿大总督盖伊·卡尔顿率领的1800名守军彻底击溃。蒙哥马利阵亡,阿诺德受伤,900名远征军损失约400人(伤亡100人,被俘300人)。这次远征虽然遭到了失败,但在一定程度上牵制了英军,迫使英军将半数兵力布防于加拿大,从而减轻了英军对大陆军的压力。
  纽约战役    纽约是联结新英格兰和北美其余殖民地的战略枢纽,谁夺取了这个战略要地和优良海港,谁就取得了战略上的主动权。威廉·豪退往哈利法克斯后即把下一步行动的目标指向了纽约。华盛顿也预见到纽约已成为下一步双方争夺的焦点,于是率先向纽约转移,于1776年4月占领了纽约。1776年6月下旬,威廉·豪获得大量增援,在其兄弟海军上将理查德·豪的强大舰队的支援下,率领3.2万人(其中9000名外籍雇佣兵)在斯塔腾岛登陆。7月4日,北美英属殖民地正式宣布脱离英国而独立。大陆会议责成华盛顿坚守纽约。华盛顿受命后,率领1.3万人组织防御,其中半数兵力由伊斯雷尔·普特南率领,部署在长岛的布鲁克林高地,以防御英军的正面进攻,其余兵力守卫曼哈顿。8月27日威廉·豪率2万之众,迂回包抄普特南的左翼,向布鲁克林高地发起攻击。美军200人阵亡,近1000人被俘,英军伤亡约400人,长岛失利使华盛顿意识到,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他的首要目标不是保卫任何地理上的点和面,而是他的部队的生存。华盛顿断言只要军队能够生存,革命事业就能继续存在下去。为了保存有生力量,8月29日华盛顿撤离长岛,与曼哈顿的美军合二为一。美军在曼哈顿北端的哈莱姆高地依托既设阵地阻击英军后又撤出了曼哈顿,在哈得逊河两岸遥相呼应的华盛顿要塞和李要塞也相继放弃。华盛顿经新泽西撤退,英军没有组织有效追击。12月8日华盛顿率余部3000人,跨过特拉华河进入宾夕法尼亚。留在后面负责掩护撤退的查尔斯·李以及所属4000人,大部分在莫里斯城附近作了英军俘虏。纽约自此失陷,直至战争结束,一直在英军掌握之中。纽约失陷标志着美国独立战争进入了最困难的时期。
   
特伦顿和普林斯顿战役   华盛顿失去了纽约,却赢得了在运动中灵活机动地打击敌人的主动权。在撤往新泽西州的过程中,华盛顿敏锐地发现散布于新泽西州各地的英军龟缩于冬季营房,孤立分散,远离主力,为其提供了歼敌的大好时机。1776年12月25日在圣诞节之夜的暴风雪中,华盛顿在马布利黑德渔民的协助下,率领2400人渡过特伦顿以北9英里的特拉华河。次日清晨,华盛顿将部队分成南北两路纵队,直扑特伦顿的黑森雇佣军兵营。短兵相接之中,守军在梦中不是被杀就是做了俘虏。华盛顿的奇袭,大获全胜。1400名雇佣兵有近1000人被俘,30名雇佣兵包括其指挥官约翰·拉尔上校被击毙。此外还缴获大量战利品包括轻型武器,大炮和其他军需品。美军仅2人冻死,5人受伤。受伤之中有一人是詹姆斯·门罗,即后来的第五届美国总统。作为对特伦顿守军被全歼的直接反应,洛德·康沃利斯立即率领8000英军南下普林斯顿,寻歼华盛顿军。1777年1月2日,康沃利斯率5000余人抵达特伦顿,与美军对峙,在12英里外的普林斯顿留下2500多名英军待命参战。面对英军重兵集团,华盛顿利用夜暗通过一条废弃的道路在康沃利斯身后向东悄悄溜走,于次日清晨,突然出现在普林斯顿的“红衫军”面前,发起猛烈攻击,打得英军挫手不及。华盛顿再获全胜,缴获大量军需物资。当怒气冲冲的康沃利斯从特伦顿赶来时,华盛顿已撤往莫里斯城去了。在短短的10天内,华盛顿一连取得两次速战速决的胜利,虽未能根本上改变战争态势,但使陷入低潮中的美国革命战争重新获得了巨大的活力,大大激发了北美人民的革命热情。是役,不仅缓解了对费城的威胁,而且迫使英军撤走了新泽西州中部和西部的所有军队。腓特烈大帝认为此次作战是军事史上最伟大的战役之一。
  
    萨拉托加战役    1777年9月26日,英军依靠海上优势,从海上发起进攻,占领了大陆会议所在地、美国当时最大的城市费城,华盛顿率军迎战,连遭挫折,被迫率领大陆军退往费城西北20英里的福吉谷过冬整训。
  在这一有利形势下,英国殖民地事务大臣乔治·杰曼决心加快实施打通尚普兰湖和哈得逊河谷,切断新英格兰的战略计划。计划预定北路由约翰·伯戈因率部从蒙特利尔南下哈得逊河谷,西路由巴里·圣·莱杰率军从安大略湖畔的奥斯威戈东进,南路由威廉·豪率军自纽约北上,三路大军,分进合击,会师奥尔巴尼。这一计划在理论上也许不无想象力,但是乔治·杰曼勋爵不仅低估了北美军民的坚强抵抗力,同时也低估了新英格兰地区莽莽荒原上的复杂地形和恶劣气候可能带来的各种困难,更为糟糕的是,对整个计划的实施没有规定统一的指挥与协调,各路人马,各行其事。更有甚者,当伯戈因到达蒙特利尔时,竟发现该计划已经公开发表在地方报刊上了,这就决定了这一计划实施的后果只能是灾难性的。奉命东进的圣·莱杰上校溯圣劳伦斯河,到达奥斯威戈,于1777年7月25日至8月25日率领875名由英国士兵、托利党人和雇佣兵组成的杂牌军,与约翰·布兰特率领的1000名易洛魁印第安人进至今纽约州的罗姆一带,包围了斯凯勒堡,但为尼古拉斯·赫基默率领的民兵所击退。这支杂牌军仓皇撤回奥斯威戈,继而退往加拿大,在这次战略计划的实施中再也没有发挥作用。而本应按计划北上的威廉·豪却置会师奥尔巴尼的战略利益于不顾,竟然率领1.8万人分乘260艘船只南下切萨皮克湾,于1777年8月25日在费城50英里处的埃尔克角登陆,一心攻打费城去了。三路大军中,只有伯戈因率7200名正规军(包括4000名英军和3200名不伦瑞克雇佣兵)和部分托利党人与印第安人,孤军南下,盲目深入。一开始他进展似乎还算顺利,1777年7月5日夺取提康德罗加堡,迫使约瑟·圣·克莱尔率领的2500名装备极差的美军守军退往佛蒙特。伯戈因未假思索,立即跟踪追击,但是当英军向前推进时,他们也就同时把补给线暴露给了对方。英军愈是深入,补给愈是困难。在新英格兰民兵的骚扰和阻击下,英军作战物资日趋短缺。1777年8月16日,为解决给养问题,伯戈因派出700名不伦瑞克雇佣兵,由弗雷德里克·鲍姆上校率领去夺取佛蒙特本宁顿的美军军需库,并在附近地区寻找马匹,但为约翰·斯塔克上校率领的2000名新罕布什尔、佛蒙特和马萨诸塞民兵包围和歼灭。增援鲍姆的650名不伦瑞克兵由海因里希·冯·布雷曼率领,当天晚些时候到达,也被从曼彻斯特强行军赶来的斯塔克和塞思·沃纳的400名“青山少年”所重创,英军伤亡207人,另有700人被俘。美军伤40人,亡30人。至此,伯戈因深深陷入了新英格兰民兵的汪洋大海之中。伯戈因哀叹“不管皇家军队走到哪里,美国人都会在24小时内集结起三、四千民兵”。英军所到之处,当地民众和民兵纷纷组织起来坚壁清野,切断公路,破坏桥梁,布设路障,围追堵截,迟滞和消耗敌军。为了截断英国舰船溯哈得逊河而上的通路,民兵们在6个星期内昼夜工作打成一条长达152公尺,重约180吨的大铁链,横阻河流。进退维谷的伯戈因1777年9月13日在萨拉托加附近渡过哈得逊河。他一方面向纽约代替威廉·豪行指挥之责的克林顿紧急求援,另一方面试图采取攻势行动,突破美军防线。9月19日,伯戈因命令部队成3路纵队进攻萨拉托西南部弗里曼农庄的美军阵地。当英国红袍军走出森林,在弗里曼农庄的开阔地带上以整齐的阵列向前推进时,突然枪声四起,周围的每一棵树都似乎在向他们发射子弹。丹尼尔·摩根率领狙击手向暴露在阳光下的红袍军无情地扫射。英军损失约600余人。10月7日,极力在困境中寻求出路的伯戈因孤注一掷,攻击俯控哈得逊河的美军贝米斯高地的左翼。但是英军又一次进入丹尼尔·摩根和大陆军布置的口袋之中。本尼迪克特·阿诺德以突然动作,将英军赶过河。英军损失600人,美国损失150人。伯戈因两次进攻受挫,共损失1200余人,被迫退往萨拉托加。大陆军和民兵以3倍于英军的优势将伯戈因团团围住。伯戈因弹尽粮绝,即使按最低限度的配给量计算,英军的食物供给也只能勉强维持3个星期,而远在纽约的克林顿仅派4000人溯哈得逊河而上,于10月6日占领克林顿堡和蒙哥马利堡,象征性地采取了一个牵制性行动后就返回了纽约。伯戈因走投无路,10月17日被迫率领5700名英军投降。萨拉托加大捷是美国革命战争的重要转折点。这一胜利标志着英国战略计划的彻底破产。它大大改善了美国的战略防御态势,改善了美国这个新生的共和国的国际地位。从此美国独立战争由战略防御转向了战略相持。 

战略相持阶段(1777.10~1781.3)

  萨拉托加大捷以后国际环境向有利于美国的方向迅速发展。此前,英国的宿敌法国、西班牙、荷兰等国虽然与英国存在着深刻的矛盾,但由于北美独立战争的前景不甚明朗,因此他们只是以审慎的同情心注视着美国革命。萨拉托加的胜利使他们打消了疑虑,迅速改变了动摇不定的态度。1778年2月6日,法美签订军事同盟条约,并正式承认美国。1778年6月17日法英开战。西班牙出于收复直布罗陀、马诺加岛和北美殖民地佛罗里达的愿望,也于1779年6月21日对英作战。1780年俄国联合普鲁士、荷兰、丹麦、瑞典等国组成“武装中立同盟”,打破了英国对美国的海上封锁。1780年12月,荷兰进一步加入法国、西班牙方面的对英作战。北美独立战争日益扩大为遍及欧、亚、美三大洲的国际性反英战争,英国在国际上陷入空前孤立的境地。

  经过2年多的作战,北美英军兵力锐减,士气低落,实力大损。在北部战场,英军除了进行“零星袭击”外,已无力发动大的攻势。在英国国内,由于连年征战,税收、国债日增,民众厌战、反战情绪日益蔓延。1779年起各地纷纷举行集会,呈递反战请愿书。英王乔治三世招募不到足够的英国士兵去美洲作战,只能求助于德国雇佣军。法国介入战争,进_步增加了英国上层的反战情绪。他们不仅为失去美国市场而痛心疾首,而且为法国可能重新对英国的世界霸权构成挑战而忧心忡忡。这对英国当局不能不是一个巨大的牵制。不仅如此, 1779年法国在诺曼底和布列塔尼集结重兵,准备对英国本土发起攻击,法西联合舰队对英吉利海峡进行了长达2个月之久的封锁。虽然后来由于风暴和疾病,法国渡海作战计划搁浅,但对英国无疑构成巨大的战略压力。在本土安全面临威胁的情况下,英国当局已很难放心地将大量兵力投入遥远的北美战场了。在这种内外交困,进退两难的情况下,接替威廉·豪任北美英军司令(1778.5)的亨利·克林顿遵照伦敦的旨意,决定实行北守南进的方针,“放弃在纽约方面发动攻势的一切企图”(1779.8.12克林顿致杰曼信),撤离费城,在北线实行战略收缩,以纽约为中心进行固守,同时,力图抢在法国援军到达美国之前,占领美国南部,以充分利用南部效忠派人数众多,势力强大,且地近英属西印度群岛,利于英军海上支援等有利条件,与法美联军对抗,试图在南线得手后,再回师北上。
  与英国内外交困的状况形成对照的是,美国革命经过2年多的苦战,已经初步站稳了脚跟,并得到越来越多的国际援助。美国革命者业已证明,一支装备差、衣衫褴褛的民军足以与欧洲第一流的正规军相抗衡。但这是就相对壮况而言的。就其绝对状况而言,美国革命的处境依然十分险恶。持续的战争使刚刚发展起来的美国经济更加捉襟见肘。物价飞涨,商品奇缺,国家财政濒于崩溃。政治上托利克人活动十分猖獗,许多革命派人士惨遭杀害,妥协主义思潮日益滋长,甚至发生了美军高级将领阿诺德的严重背叛投敌行为。军事上,法国援军迟迟未能到达,美军逃亡者日众,1780年5月,华盛顿的大陆军不足4000人。因此,美军也不具备向英军发起攻势的条件。在这一阶段里,双方大体处于战略上的均势和僵持状态。战略重心转向南方,主战场也转向南方。双方以小规模作战行动为主,力求使战局向有利于自己的方向转化。主要战事有:
  蒙茅斯之战    作为南部作战计划的前奏,接替豪任指挥的克林顿于1778年6月18日放弃费城,率1.3万人由陆路向纽约转移。华盛顿立即派遣查尔斯·李向克林顿的后卫运动。由于李指挥不力,稍战即溃。华盛顿骑马及时赶到,重整旗鼓,冒着酷暑,击退了英军多次进攻。双方都按欧洲打法,进行齐射和白刃格斗。这次战斗中大陆军表现出斯图本的训练
成果,始终占据着主动。当晚双方在战场上露营。华盛顿决心天亮后发起攻击,但克林顿却乘夜色迅速撤退了。双方损失各约350人。此役是北方最后1次大战,此后3年中,英军龟缩于纽约,华盛顿在俯视城区的哈得逊河高地筑起新月形防线,监视英军动向。从战略上讲,美军丧失了一次重创英军的极好机会。
  
萨凡纳战役    1778年秋,克林顿派遣阿奇博尔德·坎贝尔中校率领3500名英军由纽约取海路向南部进发。12月对佐治亚的萨凡纳展开了两栖攻击。罗伯特·豪指挥的1000名美国民兵溃逃。英军占领该城,在南部获得了一个重要的立足点。为了拔除这个据点,1779年9月法国海军上将德斯坦与美国将军本杰明·林肯率领的法美联军包围了萨凡纳。英军约3500人,在普雷沃斯特率领下实行固守。法美联军屡攻不克,损失800余人,英军伤亡约150人,盟军伤亡中包括波兰的普拉斯基伯爵。这是自邦克山之战以来最激烈的一场交战。萨凡纳失利对独立事业造成严重震撼。

查尔斯顿战役    1786年春,亨利·克林顿指挥1.4万名英军,从陆海两面包围南卡罗来纳沿海重镇查尔斯顿。美军消极地固守城内,英军从美军翼侧登陆,切断了美军退路和供应线。5月12日,林肯率5400名美军,连同火炮、小型武器和弹药投降,查尔斯顿失陷。这是整个战争中美军最大的损失。克林顿将康沃利斯及8000名英军留在南卡罗来纳,自己返回了纽约总部。
  坎登之战    受命指挥南方战场美军的盖茨于1780年8月16日拂晓与康沃利斯在南卡罗来纳的坎登相遇。美军约8000人(大部是民兵),英军约2400人。但美军一触即溃。塔尔顿的骑兵发起冲击,盖茨抛下人马,4天溃逃近200英里,美军近900人阵亡,1000人被俘。
  王山之战    1780年10月7日,卡罗来纳“山里人”陕枪手和弗吉尼亚民兵等5支边远地区的民兵武装约1400人,在“沼泽之狐”马里恩及伊萨克·谢尔比上校和理查德·坎贝尔上校的指挥下,与帕特里克·弗格森上校指挥的1100名亲英分子来复枪手组成的部队在王山交战,亲英分子被全歼,弗格森被击毙。这场战斗引人注目之处在于,交战是在美国人之间进行的。王山之战亲英分子失利是康沃利斯放弃计划中对北卡罗来纳的入侵的一个重要因素。
  考彭斯之战    1780年12月格林受命取代盖茨就任南方美军司令。格林将不足3000人的部队一分为二,其中一部约1000人,由丹尼尔·摩率领向西。其余由格林率领进至南卡罗来纳奇罗山。康沃利斯未能集中兵力对付其中一路,而是依样兵分两路。其中一路由塔尔顿率领尾随摩根。一路由亚历山大·莱斯利率领,牵制奇罗山美军。康沃利斯率主力在塔尔顿后面跟进。1781年1月17日,摩根将敌诱至考彭斯,美军在此迅速展开,对尾随而至的塔尔顿实施两翼包围,彻底打败英军。塔尔顿所率1100名英军,830人被俘,110人被击毙。美军伤61人,亡12人。此役被称为美国的“坎尼战”,是在美国国土上进行的最精采的战术作战之一。
  吉尔福德之战    考彭斯之战后,格林与摩根会合,经由北卡罗来纳,渡过丹河进入弗吉尼亚。康沃利斯舍弃辎重,紧迫不舍。当追至难以徒涉的丹河时,康沃利斯绕道希尔斯巴罗休整。格林抓住战机,再渡丹河,于1781年3月15日在吉尔福德与英军展开激战。英军虽然在战术上取得了胜利,但付出了高昂的代价,1900名英军中,93人战死,439人受伤。美军亡73人,伤183人。为避免更大损失,格林率部有秩序地撤出了战斗。吉尔福德之战对双方来说都是一次重要的转折点。由于损失惨重,康沃利斯深感已无力控制佐治亚和南、北卡罗来纳,被迫率领余部向北退往弗吉尼亚。格林则挥师南下,在马里恩、萨姆特和皮肯斯等游击队的密切配合下,拔除英军据点,成功地恢复了除萨凡纳和查尔斯顿两地之外的南部国土。
   海上作战行动    围绕封锁与反封锁、保交与破交,英美在海上展开了激烈的斗争。独立战争开始后才成立的大陆正规海军由于力量弱小,在海战中没有大的建树。1776年2月17日,伊塞克·霍普金斯率6艘临时拼凑的小型舰船攻击了巴哈马群岛的新普罗维登斯,掩护100多名陆战队员登陆(3月3日、4日),这是美军历史上第1次两栖作战。1778年5月,约翰·保罗·琼斯指挥装有18门炮的单桅帆船“漫游者”号,在英格兰的怀特黑文登陆,这是自诺曼征服以来的第1次外军对英国本土的入侵。1779年9月23日,琼斯指挥一艘装有42门炮的改装商船“好人理查德”号,在弗兰博罗角外打败了英军44门炮的快速帆船“塞拉皮斯”号。这是美国海军在独立战争期间进行的最大一次海战,也是历史上最引人注目的单舰作战之一。美在海上真正发挥巨大作用的是美国的私掠船对英国海上运输的袭扰。私掠船轻、快、小,行动灵活,神出鬼没,使英军防不胜防。据统计,自1776年3月23日大陆会议批准私掠巡航起,整个战争期间,800多艘私掠船出没于加勒比海到英吉利海峡之间的海面上,成功地运用“打了就跑”的战术,掳掠600余艘英国船只,其中16艘军舰,掠得价值1800万美元的货物。战争结束前,美国各州拥有的私掠船达2000余艘,给英国造成6500万美元以上的重大损失。在北美的海上作战主要是由法国海军进行的。1778年7月,法国舰队在德斯坦的率领下到达桑迪胡克附近。法国舰队除了直接支援美法联军的陆上作战以外,还在加勒比海其他地区同英国海军进行了反复较量。其中1779年7月6日格林纳达之战,德斯坦以25艘战舰迎战英军21艘战舰,4艘英舰遭到重创。1781年4月,德格拉斯指挥24艘法舰同英军18艘战舰战于马提尼克岛附近海域,击伤英舰3艘。这些海上作战行动有力地配合了陆上作战,促进了整个战局发生有利于美的根本性转变。

战略反攻阶段(1781.4~1783.9)

  在长达3年半的战略相持中,美国大陆军和民兵以游击战和游击性的运动战为主要作战形式,在广阔的南部战场上与敌厨旋,歼敌耗敌,战略上日趋主动。英军虽然凭借正规军的优势,取得若干战术上的胜利,但在持久的消耗中,渐成强弩之末。最后,不得不放弃了控制南方的努力。以1781年4月康沃利斯率军退守弗吉尼亚,格林挥师南下为标志,整个战场态势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美军由战略相持转入战略反攻,把英军全部赶出北美大陆的时机已经到来。

  1781年8月,康沃利斯率领7000名英军水路退守弗吉尼亚半岛顶端的约克敦,试图从海上与纽约的克林顿保持联系。早在4月下旬即奉华盛顿派遣由纽约来到弗吉尼亚牵制英军的拉斐特和奉命从宾夕法尼亚前往弗吉尼亚协同拉斐特作战的“疯子”安东尼·韦恩,立即跟进至弗吉尼亚的西点附近,密切监视英军。拉斐特总共约4500人。
  此时,整个北美战场的英军主要龟缩在纽约和约克敦两个点上。这两个点互相孤立,背靠大海,极易受到分割围歼。而美国一方不仅华盛顿自己有一支大陆军,而且罗尚博率领的一支5000名训练有素的法军已从纽波特到达纽约与华盛顿会合。此外德格拉斯率领的拥有3000人的法国舰队正由印度群岛北上。华盛顿意识到决战时机业已成熟,只要法国舰队能掌握制海权,切断纽约和约克敦之间的海上联系,就可以成功地给任何一个点上的英军以致命的打击。对此,罗尚博表示赞同。鉴于德格拉斯的法国舰队正向切萨皮克湾驶来,华盛顿决定首歼约克敦英军。1781年8月21日,华盛顿留下威廉·希思率2000人牵制克林顿在纽约的1.7万人,自己亲率美法联军强行军秘密南下弗吉尼亚。8月30日,德格拉斯的法国舰队抵达约克敦城外,增援陆上的拉斐特。9月5日,托马斯·格雷夫斯率领的一支英国舰队由纽约赶来,两支舰队在开普敦相遇,法国24艘战舰成一线散开,迎战英舰,英舰无论在炮火上还是战术上均不敌法舰,被迫退驶纽约,从而把制海权完全交给了法国舰队。9月14日至26日,华盛顿和罗尚博率领的法美联军在威廉斯堡上岸。9月28日,约1.7万名法美联军(美军约9500人,法军7800人)从陆海两面完成了对约克敦康沃利斯的包围。康沃利斯共有8000人。在陆上作战中,法美联军发挥强大的炮火优势,动用各种火炮,包括法国的格里博瓦尔的野战炮,采用欧洲盛行的沃邦攻击法,以构筑平行壕和火力袭击相结合的方式对英军主阵地步步进逼,逐步缩小包围圈。康沃利斯被迫将部队撤进内层工事固守待援,这就使联军得以趁胜推进,将康沃利斯的整个阵地置于围城火炮的有效射程之内。在联军猛烈的炮火袭击下,英军逐渐支掌不住。10月16日,英军试图出击,被迅速打退。康沃利斯又孤注一掷地试图将部队撤过约克河,也因暴风雨受挫。康沃利斯从陆上撤退无路,从海上逃走无门,处于完全绝望之中。1781。年10月17日,亦即伯戈因投降的第4个周年纪念日,康沃利斯请求进行投降谈判。10月19日,8000名红衫军走出约克敦。当服装整齐的英军走过衣衫褴褛的美军面前一一放下武器时,军乐队奏响了《地覆天翻,世界倒转过来了》的著名乐章。1781年10月24日,即康沃利斯投降1周后,克林顿才率领7000名援军由格雷夫斯抵达切萨皮克湾,但为时已晚。慑于德格拉斯的法国舰队,克林顿匆匆返回了纽约。就所有企图和目的而言,战争实际上已经宣告结束。

3. 美国内战有哪些特点?

美国内战指美国北部诸州同发动叛乱的南部各蓄奴州之间的战争。这次战争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北部同奴隶制度的南部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激化的结果。马克思指出:“当前南部与北部之间的斗争不是别的,而是两种社会制度即奴隶制度与自由劳动制度之间的斗争。”
1860年,反对奴隶制度的共和党候选人林肯当选为美国总统。这意味着奴隶主势力很强的民主党要在全国范围内失去政权。为回击林肯的当选,奴隶主们宣布南部各蓄奴州退出联邦,并开始准备内战,以图保住其权力。1861年2月,“南部同盟”成立,美国34个州中,有11个州参加。1861年4月,“同盟”的军队举行叛乱,占领了南部的许多要塞和兵工厂,当时,联邦的大部分武器和弹药都集中在南部。只有南卡罗来纳州的萨姆特要塞,对叛乱分子进行了两天的抵抗,但亦于4月14日投降。1861年4月15日,林肯总统宣布南部诸州举行叛乱。南北之间的内战遂告爆发。南部叛乱分子进行这场战争的目的是要维护奴隶制的社会制度。
战争伊始,北部资产阶级就认为恢复联邦和防止奴隶制向新的地区扩展是其基本任务。北部各州在军事和经济方面,远比南部各州优越。北部23个州的人口达2200万,南部11个州的人口仅900万,其中400万是黑奴。美国全部工业企业的86%,军工生产的97%,国家银行资本的80%以上,均集中在北部。全长5万公里的铁路线,有3.5万公里在北部各州。战时,北部应征入伍者达270万人,而南部是110万人。北军舰队1861年拥有舰只90艘,到1865年增至700艘。双方军队的体制完全一样,都编有步兵师,每师辖3个旅,每旅辖两个团,每团辖10个连,每连编制81~100人。每2~3个师组编为1个军,几个军组编为一个军团。
内战初期,军事优势在预先对战争有所准备的南部诸州一方。1861年初,还在林肯就任总统之前,在前总统布坎南政府的协助下,南部积聚了大量武器装备。南军拥有许多有经验的指挥官,因为在美国军队指挥官传统上都是由南部各州的代表补充。美国正规军的许多军官,包括后来成为南军总司令的李将军在内,内战一爆发便倒向“南部同盟”方面。南军官兵的军事素质也比北军官兵好得多。但南部奴隶主的优势是暂时的。他们的战争计划是冒险的,是建立在依靠突然性和大不列颠、法国援助的基础上的。他们计划迅速控制密苏里、田纳西、弗吉尼亚3个州,接着打击华盛顿,从而胜利地结束战争。北军的战争计划具有消极防御的性质,在完成军队的组建和进攻准备之前,他们仅限于防御和局部打击敌人。
战争第一阶段的特点是林肯政府的行动不果断,这是因为北部资产阶级对南部奴隶主的态度动摇不定,反映了他们想用妥协的办法解决冲突和不允许用革命方式进行战争。1861年,主要战争行动在华盛顿、里士满方向展开。7月中旬,3.5万人的北军在麦克道尔将军指挥下进入弗吉尼亚州并到达布尔河。与此同时,3.1万人的南军在博雷加德将军指挥下也逼近河区。7月21日,南北两军在布尔河沿岸的马纳萨斯进行了首次大会战,结果北军败北,向华盛顿溃退。然而,南军未能乘胜追击麦克道尔部队。马纳萨斯的失败迫使林肯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紧急措施:扩编和加强部队,动用北方经济资源,清除军队和政府机构内暗藏的拥护叛乱的分子,构筑防御工事等。制定了新的战略计划,计划规定用陆、海军兵力构成一个针对南部诸州的包围圈,并使之逐渐缩小,直至把叛乱彻底镇压下去。该计划是建立在已经过时的警戒线战略基础上的,它遭到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尖锐批评。
1862年,北军在次要方向取得了一些胜利。4月间,巴特勒将军的军团在海军的支援下从密西西比河口登陆并占领了新奥尔良。格兰特将军的军团从北部沿密西西比河顺利进攻。北部海军封锁了“同盟”的海岸和一些最大的港口,切断了“同盟”与向其提供军援的英法两国的联系。但是,在主要方向——东线,获胜的却是南军。在无能的麦克累伦将军指挥下的10万北军,企图打败南军和占领里士满的尝试未获成功。6月26日至7月2日,北军在契卡霍米尼河同8万南军的会战中失败,并撤至华盛顿。1862年9月,南军李将军企图攻占华盛顿,但在取得初步战绩之后,未能在9月16~17日的安提塔姆附近的会战中取胜,而被迫撤到波托马克河对岸。12月11~13日,北军胡克将军的波托马克河军团在弗雷德里克斯堡附近战败,因此,北军向里士满发动新的进攻的企图亦未成功。1862年6~11月间,杰克逊和司徒雷登的南军骑兵曾数次从后方袭击敌军,但亦未能奏效。
前线迭次失利和华盛顿有陷落的危险使北部的社会舆论发生了深刻变化。人民群众要求林肯宣布对奴隶主进行全民战争,无情地惩治卖国贼和叛徒。国会迫于人民的压力,于1862年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便过渡到用革命方式进行战争。颁布了没收叛乱分子财产的法案,清洗军队,委派林肯的忠诚拥护者到关键的指挥岗位任职。具有特殊意义的是1862年5月20日通过的宅地法,规定每个美国公民有权获得一块土地,同时还确定了发展农业的资本主义道路。林肯发表的关于解放南部叛乱诸州黑奴的宣言,也同样具有特殊意义。奴隶虽然不需交付赎金便获得解放,但却没有得到土地。
战争第二阶段的特点是国内的政治生活和联邦军队的战略战术发生了重大变化。北部各州人民群众的政治热情高涨,军队得到了新编部队的补充,约有19万黑人入伍,25万黑人在后方部队中服务。政府在战斗中组建和使用了黑人部队。南部后方爆发了多次起义,黑奴在起义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在北军中参加战斗的有许多侨居美国的欧洲革命者和国际部队:意大利“加里波第卫队”、“波兰军团”、爱尔兰“不死鸟联队”,以及以图尔恰尼诺夫将军为首的俄罗斯志愿军。美国北部人民反对南部奴隶主的斗争,得到了欧洲劳动人民和所有进步人士的支持。英国工人阶级极力反对大不列颠和法国统治集团策划的向参加“同盟”的各州提供武装援助的计划。俄国立场对阻止上述计划的实行也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俄国基于对当时国际舞台上各种势力分布状况不容破坏的关注,这包括维护美国的统一在内,因此,它反对外国干涉南北之间的战争。1863年,俄国海军的两支分舰队到达纽约和旧金山,受到当局和居民的热烈欢迎。这两支分舰队留在美国,有助于联邦国际地位的巩固。
1863年上半年,战争主动权仍然掌握在南军手中。5月2~4日,他们在昌斯洛斯维尔附近的会战中击败了北军。但是,战局很快发生了转折。南军1863年6月在弗吉尼亚州的攻势到7月1~3日终止,结果是李将军7.5万人的军团在葛底斯堡附近与米德将军的8.5万北军进行的遭遇战中,遭到惨败。完全有理由认为这场会战是美国内战之顶点。7月4日,格兰特将军指挥的北军攻占了位于密西西比河流域的维克斯堡要塞。密西西比河全线被掌握在北军手中,至此,“同盟”的领土被分成两半。
到1864年4月前夕,在被任命为北军总司令的格兰特的统一领导下,制定了一个新的战略计划。该计划规定实施3次主要打击:米德将军12.2万人的波托马克河军团由北向南进攻,任务是歼灭李将军军团的主力并攻下里士满;薛尔曼将军10万人的军团的任务是由西向东进攻,从南面绕过阿勒格尼山脉,控制佐治亚州的南方主要经济区,继而前出到大西洋,然后从南面打击约翰斯顿将军军团的主力;巴特勒将军3.6万人的军团则由东部向里士满进攻。
联邦部队的进攻于1864年5月初开始。薛尔曼将军军团“向海洋进军”具有特别重要意义,此举与马克思和恩格斯早在1862年就已提出的占领佐治亚并肢解“同盟”的计划是相符的。薛尔曼的部队在挫败南军抵抗的同时,于9月2日攻下亚特兰大,于12月21日占领萨凡纳,抵达大西洋沿岸。接着,薛尔曼挥师北上,攻占了哥伦比亚并插到李军团主力的后方,使李军陷入绝境。1865年春,联邦部队在格兰特指挥下再次发动进攻,于4月3日占领里士满。南军向东南方向溃退,但被格兰特追上并包围。4月9日;李军团在阿波马托克斯附近投降。到6月2日前,南军其余部队均停止了抵抗。
1865年4月14日,林肯总统被演员布斯行刺身死,凶手布斯是奴隶主和北部反动势力的奸细。持续了4年之久的战争以奴隶主的彻底失败而告终。
这是一场牺牲惨重的战争。双方约有61.8万人在战争中死亡,北部损失36万人,南部损失25.8万人,双方军队的伤残者约100万人。
战争过程中,军事学术得到了发展。这场战争的特点是规模大、目的性强、参战部队数量庞大。北部转而采用革命方式进行战争,使军事行动变得积极主动。双方都使用了庞大的骑兵集团,骑兵经常深入敌后进行袭击。这个时期出现了每分钟发射175发卡宾枪子弹的霰弹枪。使用经过改进的、有膛线的火器,使以纵队形式进攻的部队伤亡惨重,从而导致了散兵线战术的自然产生。阵地战方式和野战工程构筑有了很大的发展,步兵的近迫作业得到广泛运用。为了突破由工程掩体和障碍物加固的防线,运用了炮火准备。在战争中,广泛使用装甲列车、海上和内河汽船。使用了电报,可以更有效地远距离指挥部队。在海上战斗中,封锁海岸及最重要港口的方法得到广泛采用。战争过程中,装甲舰队迅速发展起来,开始建造装甲炮舰,这些炮舰配备有安装在旋转式炮塔上的、后装弹的线膛炮。
这场战争标志着北部进步力量战胜了南部奴隶制度,使黑奴获得了社会解放。

美国内战有哪些特点?

4. 美国独立战争中一些有名的战役?

美国独立战争分为三个阶段\x0d\x0a战略防御阶段(1775.4.19~1777.10.17)\x0d\x0a波士顿战役  列克星敦战斗之后,汇集在波士顿近郊的各地民兵把英军压缩在波士顿市区。连同增援部队,波士顿英军约7000余人。1775年6月16日夜,威廉·普雷斯科特上校奉马萨诸塞安全委员会的命令率1200名民兵占领了波士顿北部制高点查尔斯顿高地的邦克山,在布里德山顶修筑了工事,以居高临下之势俯控市区英军。6月17日清晨,威廉·豪率领2200名英军精锐部队在舰炮的火力支援下,向布里德山顶北美民兵发起两栖攻击。双方展开了激烈的争夺战。1天之内,英军发起3次冲锋,前2次均被民兵击退。第3次北美民兵在弹药耗尽的情况下,被迫撤退。这就是著名的邦克山之战。这是北美民兵与装备精良的英军正规部队的第1次正面交锋。北美民兵虽然最后撤退了,但它重创英军,显示了北美民兵的惊人的战斗力和革命英雄气概,打破了民兵不能与正规军作战的神话,大大鼓舞了北美殖民地人民群众为独立而战的斗志。是役,英军伤亡1054人,北美民兵伤亡441人(其中亡140人,伤271人,被俘30)。为了适应革命战争日益增加的需要,1775年6月15日,大陆会议接受包围波士顿的民兵部队为大陆军,批准征召6个步兵连,并授权乔治·华盛顿指挥这支军队。7月3日华盛顿在波士顿附近的坎布里奇就任大陆军总司令。随后,他继续组织指挥对波士顿英军的围攻。经过8个多月的围困,1776年3月4日,大陆军攻占了城南俯瞰波士顿的多尔切斯特高地,并将提康德罗加缴获的大炮架在高地上,完全控制了英军阵地。威廉·豪不愿意为拔掉这个钉子而进行第2次邦克山之战,英军1776年3月17日被迫放弃波士顿,撤往加拿大的哈里法克斯休整待援。大陆军缴获英军大炮250门,步枪数千支,此外还有大量其他军用物资。\x0d\x0a  \x0d\x0a加拿大战役    为了防止英军利用加拿大这个战略基地,也为了扩大北美反英阵线,把加拿大变为抗击英军的“第14个殖民地州”,大陆会议决定派遣菲利普·斯凯勒(后由理查德·蒙哥马利代替)和本尼迪克特·阿诺德率军分东西两路远征加拿大。西路1000余人在菲\x0d\x0a利普·斯凯勒率领下,于1775年8月从提康德罗加北上,在里奇留河包围了圣约翰斯。蒙哥马利取代生病的斯凯勒指挥部队,11月2日夺取圣约翰斯,该地英国600名守军投降。蒙哥马利乘胜进军蒙特利尔,11月13日占领了这座加拿大重镇。东路1100余名志愿者于9月12日离开坎布里奇,穿越缅因地区冰雪覆盖的荒原,直捣魁北克。11月8日远征队到达魁北克对面的圣劳伦斯河,仅余600余人。12月3日,蒙哥马利率300余人从蒙特利尔赶来与阿诺德会合,由蒙哥马利统一指挥。远征军冒着暴风雪攻打魁北克,但为英国加拿大总督盖伊·卡尔顿率领的1800名守军彻底击溃。蒙哥马利阵亡,阿诺德受伤,900名远征军损失约400人(伤亡100人,被俘300人)。这次远征虽然遭到了失败,但在一定程度上牵制了英军,迫使英军将半数兵力布防于加拿大,从而减轻了英军对大陆军的压力。\x0d\x0a  纽约战役    纽约是联结新英格兰和北美其余殖民地的战略枢纽,谁夺取了这个战略要地和优良海港,谁就取得了战略上的主动权。威廉·豪退往哈利法克斯后即把下一步行动的目标指向了纽约。华盛顿也预见到纽约已成为下一步双方争夺的焦点,于是率先向纽约转移,于1776年4月占领了纽约。1776年6月下旬,威廉·豪获得大量增援,在其兄弟海军上将理查德·豪的强大舰队的支援下,率领3.2万人(其中9000名外籍雇佣兵)在斯塔腾岛登陆。7月4日,北美英属殖民地正式宣布脱离英国而独立。大陆会议责成华盛顿坚守纽约。华盛顿受命后,率领1.3万人组织防御,其中半数兵力由伊斯雷尔·普特南率领,部署在长岛的布鲁克林高地,以防御英军的正面进攻,其余兵力守卫曼哈顿。8月27日威廉·豪率2万之众,迂回包抄普特南的左翼,向布鲁克林高地发起攻击。美军200人阵亡,近1000人被俘,英军伤亡约400人,长岛失利使华盛顿意识到,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他的首要目标不是保卫任何地理上的点和面,而是他的部队的生存。华盛顿断言只要军队能够生存,革命事业就能继续存在下去。为了保存有生力量,8月29日华盛顿撤离长岛,与曼哈顿的美军合二为一。美军在曼哈顿北端的哈莱姆高地依托既设阵地阻击英军后又撤出了曼哈顿,在哈得逊河两岸遥相呼应的华盛顿要塞和李要塞也相继放弃。华盛顿经新泽西撤退,英军没有组织有效追击。12月8日华盛顿率余部3000人,跨过特拉华河进入宾夕法尼亚。留在后面负责掩护撤退的查尔斯·李以及所属4000人,大部分在莫里斯城附近作了英军俘虏。纽约自此失陷,直至战争结束,一直在英军掌握之中。纽约失陷标志着美国独立战争进入了最困难的时期。\x0d\x0a   \x0d\x0a特伦顿和普林斯顿战役   华盛顿失去了纽约,却赢得了在运动中灵活机动地打击敌人的主动权。在撤往新泽西州的过程中,华盛顿敏锐地发现散布于新泽西州各地的英军龟缩于冬季营房,孤立分散,远离主力,为其提供了歼敌的大好时机。1776年12月25日在圣诞节之夜的暴风雪中,华盛顿在马布利黑德渔民的协助下,率领2400人渡过特伦顿以北9英里的特拉华河。次日清晨,华盛顿将部队分成南北两路纵队,直扑特伦顿的黑森雇佣军兵营。短兵相接之中,守军在梦中不是被杀就是做了俘虏。华盛顿的奇袭,大获全胜。1400名雇佣兵有近1000人被俘,30名雇佣兵包括其指挥官约翰·拉尔上校被击毙。此外还缴获大量战利品包括轻型武器,大炮和其他军需品。美军仅2人冻死,5人受伤。受伤之中有一人是詹姆斯·门罗,即后来的第五届美国总统。作为对特伦顿守军被全歼的直接反应,洛德·康沃利斯立即率领8000英军南下普林斯顿,寻歼华盛顿军。1777年1月2日,康沃利斯率5000余人抵达特伦顿,与美军对峙,在12英里外的普林斯顿留下2500多名英军待命参战。面对英军重兵集团,华盛顿利用夜暗通过一条废弃的道路在康沃利斯身后向东悄悄溜走,于次日清晨,突然出现在普林斯顿的“红衫军”面前,发起猛烈攻击,打得英军挫手不及。华盛顿再获全胜,缴获大量军需物资。当怒气冲冲的康沃利斯从特伦顿赶来时,华盛顿已撤往莫里斯城去了。在短短的10天内,华盛顿一连取得两次速战速决的胜利,虽未能根本上改变战争态势,但使陷入低潮中的美国革命战争重新获得了巨大的活力,大大激发了北美人民的革命热情。是役,不仅缓解了对费城的威胁,而且迫使英军撤走了新泽西州中部和西部的所有军队。腓特烈大帝认为此次作战是军事史上最伟大的战役之一。\x0d\x0a  \x0d\x0a    萨拉托加战役    1777年9月26日,英军依靠海上优势,从海上发起进攻,占领了大陆会议所在地、美国当时最大的城市费城,华盛顿率军迎战,连遭挫折,被迫率领大陆军退往费城西北20英里的福吉谷过冬整训。\x0d\x0a  在这一有利形势下,英国殖民地事务大臣乔治·杰曼决心加快实施打通尚普兰湖和哈得逊河谷,切断新英格兰的战略计划。计划预定北路由约翰·伯戈因率部从蒙特利尔南下哈得逊河谷,西路由巴里·圣·莱杰率军从安大略湖畔的奥斯威戈东进,南路由威廉·豪率军自纽约北上,三路大军,分进合击,会师奥尔巴尼。这一计划在理论上也许不无想象力,但是乔治·杰曼勋爵不仅低估了北美军民的坚强抵抗力,同时也低估了新英格兰地区莽莽荒原上的复杂地形和恶劣气候可能带来的各种困难,更为糟糕的是,对整个计划的实施没有规定统一的指挥与协调,各路人马,各行其事。更有甚者,当伯戈因到达蒙特利尔时,竟发现该计划已经公开发表在地方报刊上了,这就决定了这一计划实施的后果只能是灾难性的。奉命东进的圣·莱杰上校溯圣劳伦斯河,到达奥斯威戈,于1777年7月25日至8月25日率领875名由英国士兵、托利党人和雇佣兵组成的杂牌军,与约翰·布兰特率领的1000名易洛魁印第安人进至今纽约州的罗姆一带,包围了斯凯勒堡,但为尼古拉斯·赫基默率领的民兵所击退。这支杂牌军仓皇撤回奥斯威戈,继而退往加拿大,在这次战略计划的实施中再也没有发挥作用。而本应按计划北上的威廉·豪却置会师奥尔巴尼的战略利益于不顾,竟然率领1.8万人分乘260艘船只南下切萨皮克湾,于1777年8月25日在费城50英里处的埃尔克角登陆,一心攻打费城去了。三路大军中,只有伯戈因率7200名正规军(包括4000名英军和3200名不伦瑞克雇佣兵)和部分托利党人与印第安人,孤军南下,盲目深入。一开始他进展似乎还算顺利,1777年7月5日夺取提康德罗加堡,迫使约瑟·圣·克莱尔率领的2500名装备极差的美军守军退往佛蒙特。伯戈因未假思索,立即跟踪追击,但是当英军向前推进时,他们也就同时把补给线暴露给了对方。英军愈是深入,补给愈是困难。在新英格兰民兵的骚扰和阻击下,英军作战物资日趋短缺。1777年8月16日,为解决给养问题,伯戈因派出700名不伦瑞克雇佣兵,由弗雷德里克·鲍姆上校率领去夺取佛蒙特本宁顿的美军军需库,并在附近地区寻找马匹,但为约翰·斯塔克上校率领的2000名新罕布什尔、佛蒙特和马萨诸塞民兵包围和歼灭。增援鲍姆的650名不伦瑞克兵由海因里希·冯·布雷曼率领,当天晚些时候到达,也被从曼彻斯特强行军赶来的斯塔克和塞思·沃纳的400名“青山少年”所重创,英军伤亡207人,另有700人被俘。美军伤40人,亡30人。至此,伯戈因深深陷入了新英格兰民兵的汪洋大海之中。伯戈因哀叹“不管皇家军队走到哪里,美国人都会在24小时内集结起三、四千民兵”。英军所到之处,当地民众和民兵纷纷组织起来坚壁清野,切断公路,破坏桥梁,布设路障,围追堵截,迟滞和消耗敌军。为了截断英国舰船溯哈得逊河而上的通路,民兵们在6个星期内昼夜工作打成一条长达152公尺,重约180吨的大铁链,横阻河流。进退维谷的伯戈因1777年9月13日在萨拉托加附近渡过哈得逊河。他一方面向纽约代替威廉·豪行指挥之责的克林顿紧急求援,另一方面试图采取攻势行动,突破美军防线。9月19日,伯戈因命令部队成3路纵队进攻萨拉托西南部弗里曼农庄的美军阵地。当英国红袍军走出森林,在弗里曼农庄的开阔地带上以整齐的阵列向前推进时,突然枪声四起,周围的每一棵树都似乎在向他们发射子弹。丹尼尔·摩根率领狙击手向暴露在阳光下的红袍军无情地扫射。英军损失约600余人。10月7日,极力在困境中寻求出路的伯戈因孤注一掷,攻击俯控哈得逊河的美军贝米斯高地的左翼。但是英军又一次进入丹尼尔·摩根和大陆军布置的口袋之中。本尼迪克特·阿诺德以突然动作,将英军赶过河。英军损失600人,美国损失150人。伯戈因两次进攻受挫,共损失1200余人,被迫退往萨拉托加。大陆军和民兵以3倍于英军的优势将伯戈因团团围住。伯戈因弹尽粮绝,即使按最低限度的配给量计算,英军的食物供给也只能勉强维持3个星期,而远在纽约的克林顿仅派4000人溯哈得逊河而上,于10月6日占领克林顿堡和蒙哥马利堡,象征性地采取了一个牵制性行动后就返回了纽约。伯戈因走投无路,10月17日被迫率领5700名英军投降。萨拉托加大捷是美国革命战争的重要转折点。这一胜利标志着英国战略计划的彻底破产。它大大改善了美国的战略防御态势,改善了美国这个新生的共和国的国际地位。从此美国独立战争由战略防御转向了战略相持。 \x0d\x0a\x0d\x0a战略相持阶段(1777.10~1781.3)\x0d\x0a\x0d\x0a  萨拉托加大捷以后国际环境向有利于美国的方向迅速发展。此前,英国的宿敌法国、西班牙、荷兰等国虽然与英国存在着深刻的矛盾,但由于北美独立战争的前景不甚明朗,因此他们只是以审慎的同情心注视着美国革命。萨拉托加的胜利使他们打消了疑虑,迅速改变了动摇不定的态度。1778年2月6日,法美签订军事同盟条约,并正式承认美国。1778年6月17日法英开战。西班牙出于收复直布罗陀、马诺加岛和北美殖民地佛罗里达的愿望,也于1779年6月21日对英作战。1780年俄国联合普鲁士、荷兰、丹麦、瑞典等国组成“武装中立同盟”,打破了英国对美国的海上封锁。1780年12月,荷兰进一步加入法国、西班牙方面的对英作战。北美独立战争日益扩大为遍及欧、亚、美三大洲的国际性反英战争,英国在国际上陷入空前孤立的境地。\x0d\x0a\x0d\x0a  经过2年多的作战,北美英军兵力锐减,士气低落,实力大损。在北部战场,英军除了进行“零星袭击”外,已无力发动大的攻势。在英国国内,由于连年征战,税收、国债日增,民众厌战、反战情绪日益蔓延。1779年起各地纷纷举行集会,呈递反战请愿书。英王乔治三世招募不到足够的英国士兵去美洲作战,只能求助于德国雇佣军。法国介入战争,进_步增加了英国上层的反战情绪。他们不仅为失去美国市场而痛心疾首,而且为法国可能重新对英国的世界霸权构成挑战而忧心忡忡。这对英国当局不能不是一个巨大的牵制。不仅如此, 1779年法国在诺曼底和布列塔尼集结重兵,准备对英国本土发起攻击,法西联合舰队对英吉利海峡进行了长达2个月之久的封锁。虽然后来由于风暴和疾病,法国渡海作战计划搁浅,但对英国无疑构成巨大的战略压力。在本土安全面临威胁的情况下,英国当局已很难放心地将大量兵力投入遥远的北美战场了。在这种内外交困,进退两难的情况下,接替威廉·豪任北美英军司令(1778.5)的亨利·克林顿遵照伦敦的旨意,决定实行北守南进的方针,“放弃在纽约方面发动攻势的一切企图”(1779.8.12克林顿致杰曼信),撤离费城,在北线实行战略收缩,以纽约为中心进行固守,同时,力图抢在法国援军到达美国之前,占领美国南部,以充分利用南部效忠派人数众多,势力强大,且地近英属西印度群岛,利于英军海上支援等有利条件,与法美联军对抗,试图在南线得手后,再回师北上。\x0d\x0a  与英国内外交困的状况形成对照的是,美国革命经过2年多的苦战,已经初步站稳了脚跟,并得到越来越多的国际援助。美国革命者业已证明,一支装备差、衣衫褴褛的民军足以与欧洲第一流的正规军相抗衡。但这是就相对壮况而言的。就其绝对状况而言,美国革命的处境依然十分险恶。持续的战争使刚刚发展起来的美国经济更加捉襟见肘。物价飞涨,商品奇缺,国家财政濒于崩溃。政治上托利克人活动十分猖獗,许多革命派人士惨遭杀害,妥协主义思潮日益滋长,甚至发生了美军高级将领阿诺德的严重背叛投敌行为。军事上,法国援军迟迟未能到达,美军逃亡者日众,1780年5月,华盛顿的大陆军不足4000人。因此,美军也不具备向英军发起攻势的条件。在这一阶段里,双方大体处于战略上的均势和僵持状态。战略重心转向南方,主战场也转向南方。双方以小规模作战行动为主,力求使战局向有利于自己的方向转化。主要战事有:\x0d\x0a  蒙茅斯之战    作为南部作战计划的前奏,接替豪任指挥的克林顿于1778年6月18日放弃费城,率1.3万人由陆路向纽约转移。华盛顿立即派遣查尔斯·李向克林顿的后卫运动。由于李指挥不力,稍战即溃。华盛顿骑马及时赶到,重整旗鼓,冒着酷暑,击退了英军多次进攻。双方都按欧洲打法,进行齐射和白刃格斗。这次战斗中大陆军表现出斯图本的训练\x0d\x0a成果,始终占据着主动。当晚双方在战场上露营。华盛顿决心天亮后发起攻击,但克林顿却乘夜色迅速撤退了。双方损失各约350人。此役是北方最后1次大战,此后3年中,英军龟缩于纽约,华盛顿在俯视城区的哈得逊河高地筑起新月形防线,监视英军动向。从战略上讲,美军丧失了一次重创英军的极好机会。\x0d\x0a  \x0d\x0a萨凡纳战役    1778年秋,克林顿派遣阿奇博尔德·坎贝尔中校率领3500名英军由纽约取海路向南部进发。12月对佐治亚的萨凡纳展开了两栖攻击。罗伯特·豪指挥的1000名美国民兵溃逃。英军占领该城,在南部获得了一个重要的立足点。为了拔除这个据点,1779年9月法国海军上将德斯坦与美国将军本杰明·林肯率领的法美联军包围了萨凡纳。英军约3500人,在普雷沃斯特率领下实行固守。法美联军屡攻不克,损失800余人,英军伤亡约150人,盟军伤亡中包括波兰的普拉斯基伯爵。这是自邦克山之战以来最激烈的一场交战。萨凡纳失利对独立事业造成严重震撼。\x0d\x0a\x0d\x0a查尔斯顿战役    1786年春,亨利·克林顿指挥1.4万名英军,从陆海两面包围南卡罗来纳沿海重镇查尔斯顿。美军消极地固守城内,英军从美军翼侧登陆,切断了美军退路和供应线。5月12日,林肯率5400名美军,连同火炮、小型武器和弹药投降,查尔斯顿失陷。这是整个战争中美军最大的损失。克林顿将康沃利斯及8000名英军留在南卡罗来纳,自己返回了纽约总部。\x0d\x0a  坎登之战    受命指挥南方战场美军的盖茨于1780年8月16日拂晓与康沃利斯在南卡罗来纳的坎登相遇。美军约8000人(大部是民兵),英军约2400人。但美军一触即溃。塔尔顿的骑兵发起冲击,盖茨抛下人马,4天溃逃近200英里,美军近900人阵亡,1000人被俘。\x0d\x0a  王山之战    1780年10月7日,卡罗来纳“山里人”陕枪手和弗吉尼亚民兵等5支边远地区的民兵武装约1400人,在“沼泽之狐”马里恩及伊萨克·谢尔比上校和理查德·坎贝尔上校的指挥下,与帕特里克·弗格森上校指挥的1100名亲英分子来复枪手组成的部队在王山交战,亲英分子被全歼,弗格森被击毙。这场战斗引人注目之处在于,交战是在美国人之间进行的。王山之战亲英分子失利是康沃利斯放弃计划中对北卡罗来纳的入侵的一个重要因素。\x0d\x0a  考彭斯之战    1780年12月格林受命取代盖茨就任南方美军司令。格林将不足3000人的部队一分为二,其中一部约1000人,由丹尼尔·摩率领向西。其余由格林率领进至南卡罗来纳奇罗山。康沃利斯未能集中兵力对付其中一路,而是依样兵分两路。其中一路由塔尔顿率领尾随摩根。一路由亚历山大·莱斯利率领,牵制奇罗山美军。康沃利斯率主力在塔尔顿后面跟进。1781年1月17日,摩根将敌诱至考彭斯,美军在此迅速展开,对尾随而至的塔尔顿实施两翼包围,彻底打败英军。塔尔顿所率1100名英军,830人被俘,110人被击毙。美军伤61人,亡12人。此役被称为美国的“坎尼战”,是在美国国土上进行的最精采的战术作战之一。\x0d\x0a  吉尔福德之战    考彭斯之战后,格林与摩根会合,经由北卡罗来纳,渡过丹河进入弗吉尼亚。康沃利斯舍弃辎重,紧迫不舍。当追至难以徒涉的丹河时,康沃利斯绕道希尔斯巴罗休整。格林抓住战机,再渡丹河,于1781年3月15日在吉尔福德与英军展开激战。英军虽然在战术上取得了胜利,但付出了高昂的代价,1900名英军中,93人战死,439人受伤。美军亡73人,伤183人。为避免更大损失,格林率部有秩序地撤出了战斗。吉尔福德之战对双方来说都是一次重要的转折点。由于损失惨重,康沃利斯深感已无力控制佐治亚和南、北卡罗来纳,被迫率领余部向北退往弗吉尼亚。格林则挥师南下,在马里恩、萨姆特和皮肯斯等游击队的密切配合下,拔除英军据点,成功地恢复了除萨凡纳和查尔斯顿两地之外的南部国土。\x0d\x0a   海上作战行动    围绕封锁与反封锁、保交与破交,英美在海上展开了激烈的斗争。独立战争开始后才成立的大陆正规海军由于力量弱小,在海战中没有大的建树。1776年2月17日,伊塞克·霍普金斯率6艘临时拼凑的小型舰船攻击了巴哈马群岛的新普罗维登斯,掩护100多名陆战队员登陆(3月3日、4日),这是美军历史上第1次两栖作战。1778年5月,约翰·保罗·琼斯指挥装有18门炮的单桅帆船“漫游者”号,在英格兰的怀特黑文登陆,这是自诺曼征服以来的第1次外军对英国本土的入侵。1779年9月23日,琼斯指挥一艘装有42门炮的改装商船“好人理查德”号,在弗兰博罗角外打败了英军44门炮的快速帆船“塞拉皮斯”号。这是美国海军在独立战争期间进行的最大一次海战,也是历史上最引人注目的单舰作战之一。美在海上真正发挥巨大作用的是美国的私掠船对英国海上运输的袭扰。私掠船轻、快、小,行动灵活,神出鬼没,使英军防不胜防。据统计,自1776年3月23日大陆会议批准私掠巡航起,整个战争期间,800多艘私掠船出没于加勒比海到英吉利海峡之间的海面上,成功地运用“打了就跑”的战术,掳掠600余艘英国船只,其中16艘军舰,掠得价值1800万美元的货物。战争结束前,美国各州拥有的私掠船达2000余艘,给英国造成6500万美元以上的重大损失。在北美的海上作战主要是由法国海军进行的。1778年7月,法国舰队在德斯坦的率领下到达桑迪胡克附近。法国舰队除了直接支援美法联军的陆上作战以外,还在加勒比海其他地区同英国海军进行了反复较量。其中1779年7月6日格林纳达之战,德斯坦以25艘战舰迎战英军21艘战舰,4艘英舰遭到重创。1781年4月,德格拉斯指挥24艘法舰同英军18艘战舰战于马提尼克岛附近海域,击伤英舰3艘。这些海上作战行动有力地配合了陆上作战,促进了整个战局发生有利于美的根本性转变。\x0d\x0a\x0d\x0a战略反攻阶段(1781.4~1783.9)\x0d\x0a\x0d\x0a  在长达3年半的战略相持中,美国大陆军和民兵以游击战和游击性的运动战为主要作战形式,在广阔的南部战场上与敌厨旋,歼敌耗敌,战略上日趋主动。英军虽然凭借正规军的优势,取得若干战术上的胜利,但在持久的消耗中,渐成强弩之末。最后,不得不放弃了控制南方的努力。以1781年4月康沃利斯率军退守弗吉尼亚,格林挥师南下为标志,整个战场态势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美军由战略相持转入战略反攻,把英军全部赶出北美大陆的时机已经到来。\x0d\x0a\x0d\x0a  1781年8月,康沃利斯率领7000名英军水路退守弗吉尼亚半岛顶端的约克敦,试图从海上与纽约的克林顿保持联系。早在4月下旬即奉华盛顿派遣由纽约来到弗吉尼亚牵制英军的拉斐特和奉命从宾夕法尼亚前往弗吉尼亚协同拉斐特作战的“疯子”安东尼·韦恩,立即跟进至弗吉尼亚的西点附近,密切监视英军。拉斐特总共约4500人。\x0d\x0a  此时,整个北美战场的英军主要龟缩在纽约和约克敦两个点上。这两个点互相孤立,背靠大海,极易受到分割围歼。而美国一方不仅华盛顿自己有一支大陆军,而且罗尚博率领的一支5000名训练有素的法军已从纽波特到达纽约与华盛顿会合。此外德格拉斯率领的拥有3000人的法国舰队正由印度群岛北上。华盛顿意识到决战时机业已成熟,只要法国舰队能掌握制海权,切断纽约和约克敦之间的海上联系,就可以成功地给任何一个点上的英军以致命的打击。对此,罗尚博表示赞同。鉴于德格拉斯的法国舰队正向切萨皮克湾驶来,华盛顿决定首歼约克敦英军。1781年8月21日,华盛顿留下威廉·希思率2000人牵制克林顿在纽约的1.7万人,自己亲率美法联军强行军秘密南下弗吉尼亚。8月30日,德格拉斯的法国舰队抵达约克敦城外,增援陆上的拉斐特。9月5日,托马斯·格雷夫斯率领的一支英国舰队由纽约赶来,两支舰队在开普敦相遇,法国24艘战舰成一线散开,迎战英舰,英舰无论在炮火上还是战术上均不敌法舰,被迫退驶纽约,从而把制海权完全交给了法国舰队。9月14日至26日,华盛顿和罗尚博率领的法美联军在威廉斯堡上岸。9月28日,约1.7万名法美联军(美军约9500人,法军7800人)从陆海两面完成了对约克敦康沃利斯的包围。康沃利斯共有8000人。在陆上作战中,法美联军发挥强大的炮火优势,动用各种火炮,包括法国的格里博瓦尔的野战炮,采用欧洲盛行的沃邦攻击法,以构筑平行壕和火力袭击相结合的方式对英军主阵地步步进逼,逐步缩小包围圈。康沃利斯被迫将部队撤进内层工事固守待援,这就使联军得以趁胜推进,将康沃利斯的整个阵地置于围城火炮的有效射程之内。在联军猛烈的炮火袭击下,英军逐渐支掌不住。10月16日,英军试图出击,被迅速打退。康沃利斯又孤注一掷地试图将部队撤过约克河,也因暴风雨受挫。康沃利斯从陆上撤退无路,从海上逃走无门,处于完全绝望之中。1781。年10月17日,亦即伯戈因投降的第4个周年纪念日,康沃利斯请求进行投降谈判。10月19日,8000名红衫军走出约克敦。当服装整齐的英军走过衣衫褴褛的美军面前一一放下武器时,军乐队奏响了《地覆天翻,

5. 美国内战对美国历史的影响

影响如下:
北方在战争中的胜利,在巩固国家统一的同时确立了北方大资产阶级在全国的统治地位。内战消灭了奴隶制,从而为美国的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扫清了道路。
《宅地法》的实施,加速了西部的开发,促成了农业资本主义发展中美国式道路的胜利。因而19世纪末美国一跃而成为世界上最先进的工农业资本主义大国。
黑人在内战后的重建时期仍受到多方面的歧视和种植场主的剥削,但在政治上取得公民权及选举权,从奴隶枷锁下解放出来。因此,美国内战在美国历史发展中是具有划时代的影响。

扩展资料:
南北战争期间重大战役介绍:
1、安提塔姆会战
1862年9月17日,在美国马里兰州北部安提塔姆发生的内战中以至于美国历史上日伤亡最大的战役。
北军麦克米伦指挥的9万部队击退了南方罗伯特·李的4.5万名军队向华盛顿的突进。这场战役之后,诞生了林肯的废奴宣言,这时,南北战争已经进行了一年零五个月。
2、弗雷德里斯克堡战役
19世纪工业革命传到美国,美国经济迅速发展,同时美国获得了西部的大片领土,急需劳动力,南方奴隶制成为经济发展的障碍。
1860年主张废除奴隶制的林肯当选总统,南方奴隶主发动叛乱,南方蓄奴州纷纷独立,1861年2月组成邦联政府,戴维斯当选总统。同年4月南方邦联军先发制人攻占萨姆特要塞,内战爆发。
南军准备充分,势如破竹,很快占领了海军基地诺福克,5月6日占领铁路枢纽马纳萨斯,进逼华盛顿,北军仓促应战,24日进入福吉尼亚。
7月21日,北军被击溃,逃回华盛顿,林肯紧急动员50万志愿军。1862年,北军发动进攻,西线由格兰特指挥,进展顺利,2月攻克亨利堡和多纳尔森堡,4月在夏洛战役中击败南军,5月攻克科林斯和孟菲斯,解放了肯塔基和田那西。
东线北军则进展迟缓,7月被罗伯特.李指挥的南军击溃,李乘胜北进,8月在布尔河再次击败北军,兵临华盛顿,9月两军进行安提塔姆会战,李被击退。12月北军在弗雷德里斯克堡战役中再次被李击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南北战争

美国内战对美国历史的影响

6. 美国历史上发生的一个最著名战争是什么

【南北战争】,又称美国内战,是美国历史上一场大规模的内战,参战双方为美利坚合众国(简称联邦)和美利坚联盟国(简称邦联)。这场战争的起因为美国南部十一州。以亚伯拉罕·林肯于1861年就任总统为由而陆续退出联邦,另成立以杰斐逊·戴维斯为“总统”的政府,并驱逐驻扎南方的联邦军,而林肯下令攻打“叛乱”州。1865年4月3日,联邦军攻克里士满。4月9日,同盟军总司令罗伯特·李将军率部2.8万人向联邦军投降,美国南北战争以北方的胜利而告结束,美国恢复统一。

7. 美国唯一一次内战是什么战争?,简述一下。

南北战争(American Civil War)即美国内战,是美国历史上唯一一次内战,参战双方为北方美利坚合众国和南方的美利坚联盟国。战争最终以联邦(即北方)胜利告终

南北战争是美国历史上的重要节点,它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奴隶制度。战争之初本为一场维护国家统一的战争,后来演变为一场为了黑奴自由的新生而战的革命战争。

南北战争是人工业革命后的第一次大规模战争,在此期间确立了战术、战略思想、战地医疗等现代战争的标准。它被誉为第一次志愿兵战争、第一次全面战争等,参战的350万人中绝大多数为志愿兵。战争造成75万士兵死亡,40万士兵伤残,相关协会估计阵亡人数可能更多,不明数量的平民也遭到波及。

1861年至1865年的美国内战在历史上可能是最独有的引人瞩目的事件,这场战争对所有亲历者以及美国全体国民产生了历史上任何一场其他战争都无以伦比的影响,一种深广而剧烈的情感被激发了。这种情感跨越了一个半世纪,沉淀下来,成为美国人生命中的一部分。

美国唯一一次内战是什么战争?,简述一下。

8. 美国内战是怎样爆发的?其性质是什么?有何重大影响?

南北战争,又称美国内战(American Civil War),是美国历史上一场大规模的内战,参战双方为美利坚合众国(简称联邦)和美利坚联盟国(简称邦联)。这场战争的起因为美国南部十一州以亚伯拉罕·林肯于1861年就任总统为由而陆续退出联邦,另成立以杰斐逊·戴维斯为“总统”的政府,并驱逐驻扎南方的联邦军,而林肯下令攻打“叛乱”州。此战不但改变当日美国的政经情势,导致奴隶制度在美国南方被最终废除,也对日后美国的民间社会产生巨大的影响。由于南方种植园经济和北方资本主义经济产生矛盾,大部分黑人奴隶被押送到美国的南方,并且要求独立。南方首先发动了战争(萨姆特堡的炮击)。联邦军史无前例地招募了黑人进入军队。尽管大多黑人士兵只被分配作一些低下的工作,林肯总统的这一举措仍然赢得了黑人奴隶的拥护(但这并不是南北战争胜利的主要因素)。   美国各州与中央政府之间曾有过一场持续的纷争,不管是对于中央的权力或者公民的效忠,而这场竞争几乎自共和成立以来便已揭幕。例如1798年的肯塔基及维基尼亚决议案(Kentucky and Virginia Resolutions)便公然反对客籍法和镇压叛乱法(Alien and Sedition Acts),另外在哈特福特会议(Hartford Convention)中,新英格兰表示反对麦迪逊总统与1812年战争。南北战争实际上在美国白人心中与废除奴隶制关系并不明显。   于1828年与1832年,国会通过了提高对欧洲工业产品的关税以利北方各州的工业。由于这项关税政策将对倚重对欧洲大量外销农产的南卡罗莱那州及其它南方各州造成经济上之冲击,美国南方农业州担心欧洲各国会报复美国而提高对美国农产的关税,因此被讥为“嫌恶关税”。对此南卡罗莱那州议会召开州代表大会,通过了联邦法令废止权条例(Ordinance of Nullification),宣布1828及1832年的关税法于该州内无效作废。州议会并通过相关法令以贯彻该项条例,包括授权组织军队与购置武器。为回应南卡罗莱那州的威胁,国会通过了“军力动员法”(Force Bill),而杰克森总统于1832年11月派遣七艘小型海军船只与一艘武力军舰前往查理斯顿。12月10日,杰克森振辞反制联邦法令废止权条例的一方。   在内战前夕,美国是由四个截然不同的区域组成的国家:   东北部(即今新英格兰)—成长中的工业与商业及相应之人口密度增长;   西北部(即今中西部Midwest)—自由农民于此迅速发展,拜西北条例(Northwest Ordinance)之赐此处永无奴隶制度;   上南方(the Upper South)-垦殖农场,但部分区域经济衰退;   西南方-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的棉花经济区。   这时,一本震撼世界的巨著——《汤姆叔叔的小屋》出版了。刚出版即被迫加版再印,阅者边读边拭泪,旁听者边听也鼻酸。这本书的出版让北方的人民知道奴隶们的辛酸血泪,加速了“废奴令”的颁布。   南北战争爆发前,美国宪法为将来政府提供了和平辩论的基础,并且能够平衡这个新的国家关系中的利益冲突和矛盾,在数年间,自由州和奴隶州的数目在妥协中逐渐令参议院得以平衡。1845年最后一个奴隶州得克萨斯得到承认,五个自由州在1846年到1859年间得以认可,原先是奴隶州的堪萨斯在先前被拒绝,随后在1861年以自由州加入。随后在北方兴起大规模民主的工业革命和工业化浪潮,旧的两党格局解除,日益激烈和敌对的思想意识形态导致以往为了避免危机而订立的君子协定(例如密苏里妥协与1850妥协)越来越不可能。同时南方各州使用奴隶让北方各州成为新移民优先选择的目的地,以致北部在国会和总统选举优势按照人口规模日益强大。   1850年代党争在本质和强度急剧转変。美国共和党在1854年成立,这个新生的政党与林肯都反对自由贸    亚伯拉罕·林肯易,以便保护美国北方新兴的工业,与今日共和党的立场完全相反(哈佛商业评论,2009年4月号)。为了赢得北方大多数对奴隶解放持反对态度选民的支持,共和党最初对奴隶制态度含糊。共和党赢得很多前辉格党员及担心美国参议院、布坎南政府及最高法院受南方不成比例的影响的北方前民主党员。   同时,棉花的丰厚利润加深了南方对种植及奴隶的依赖。少部分奴隶的主人,特别是棉花种植者,主导南方的政治和社会。   共和党林肯的当选引发南方的脱离。林肯是反对奴隶制度的温和派。他承诺尽其所能反对奴隶制度在新领土的扩张(即阻止任何新奴隶州加入联邦);但也说联邦政府无力废除已实行州份的奴隶制度,所以他会执行逃奴法。对部分共和党员废除奴隶制度态度和南方在政府中势力的削弱的忧虑,终于促使南卡莱罗纳州宣布脱离联邦,最终导致其他南方诸州的脱离。林肯甚至在1858年以“分裂之家演说”鼓励废奴主义者通过对奴隶主的经济补偿并组织前奴隶迁离蓄奴州,逐渐和平终止蓄奴制度。   由于林肯的总统胜选,奴隶州失去了在参议院的权力平衡,并将会面对在总统府和国会在数十年控制后的持续弱势。南方人也感到不能阻止类似莫里尔关税法的保护主义关税。   在1798年肯塔基及维基尼亚决议案及1832年拒行联邦法危机(Nullification Crisis)之前经已辩论,面对关税的威胁,南方以此为由单方面行使州权脱离联邦。  美国内战是美国历史上的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它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奴隶制度,进一步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为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起飞铺平了道路。但是,内战并没有彻底消除种族歧视,黑人仍然受到不平等的待遇。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