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迦牟尼的初心是什么?

2024-05-17 12:51

1. 释迦牟尼的初心是什么?

释迦牟尼的初心


当代佛教中,大部分的学说、教义都不是佛陀释迦牟尼所宣讲的学问,混杂了很多外道的理论。首先,佛陀释迦牟尼从来没让弟子们去学念经,没让弟子们去烧香、参拜神像祈福,更没说过只要弟子去佛庙里长住,就能证得无上正等正觉,和解脱轮回的束缚,证得觉悟。

那真正佛陀释迦牟尼的说法到底是什么呢?其实,佛陀的说法就是希望让人类明白到:

“为什么你要活在这个世界上?”

“在这浩瀚宇宙中,你属于宇宙中的哪种物质?”

说你是“人类”,但“人类”相对于大宇宙来说只不过是个名词而已。那究竟“人类”是什么呢?

佛陀释迦牟尼的教导,或者说释迦牟尼的初心,是要让弟子们明白,自己的身体、意识,是基于什么条件,而出现在这个世界上的。只要搞明白了一切,了知时空背后的运作,“哦,原来就是那么一回事而已。”就自在了。

释迦牟尼的初心是什么?

2. 释迦牟尼佛的初心是怎么得的?

释迦牟尼佛的初心源于他对生活的感悟
释迦牟尼”读作[shì  jiā   móu   ní]。“释”读第四声,“迦”读第一声,“牟”读第二声,“尼”读第二声。   
释迦牟尼(Śākyamuni)不是其本名,是后人对他的尊称,意义是“释迦族圣者”。“释迦”是他所属部落的名字,有“能”、“勇”之意;“牟尼”是当时对出家修行成就者的称谓,译作“文”、“寂静”等,是圣者之德,“释迦牟尼”汉译又作“能仁寂默”。一般也称为“释尊”或“佛陀”。
佛教的创立者释迦牟尼(佛陀),是古代中印度迦毗罗卫国的释迦族人,他存在于西元前第一个千年的中期。此时商品贸易的繁荣促使了刹帝利阶层的崛起,构成阻碍的传统婆罗门教权威地位被削弱,思想界活跃着包括佛教在内的沙门思潮。

扩展资料
释迦牟尼出家的原因:
国族形势的影响:在当时十六国争霸的时代,释迦族的迦毗罗卫国(东方刹帝利)臣属于憍萨罗国(西方婆罗门势力),释迦族不断受到强邻的侵略威胁,地位十分脆弱。作为没落部族的王子,面对国族暗淡前景,他有意为迦毗罗卫争取思想权威的地位,从而巩固刹帝利的统治。
沙门思潮的影响:当时的印度,在重解脱的宗教风气下,对哲学和思想的追求相当普遍。出现以不同形式出家的沙门,这是婆罗门的对立面。深居于森林茂密之处进行沉思,是印度的传统。这渊源于稍早于《奥义书》的《森林书》时代,到佛陀时代已成为印度上层阶级的一种风气。
成长环境与个性:幼年丧母的他,在年少时便具有强烈的内省倾向和敏锐的感受力。传说他在随父外出农耕祭典时,独自在树下坐禅,达到初禅之境;他见虫子被农夫掘起,又被飞鸟啄食,痛感众生相残。
这种对世间诸苦的深沉思考,即使在结婚生子后也没有消除。所谓“四门游观”事件:他出城分别见到老人、病人、死人,当最后看到出家沙门时便决定出家,一般认为这是释迦牟尼出家动机的象征性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