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定义是什么呢?

2024-05-18 23:16

1. 温度定义是什么呢?

温度定义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微观上来讲是物体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
规定了温度的读数起点(零点)和测量温度的基本单位。国际单位为热力学温标(K)。国际上用得较多的其他温标有华氏温标(°F)、摄氏温标(°C)和国际实用温标。

对人体的影响:生理学家研究认为,30℃左右是人体感觉最佳的环境温度,也是最接近人皮肤的温度。
33℃——汗腺开始启动在这种温度下工作2-3小时,人体“空调”——汗腺就开始启动,通过微微出汗散发蓄积的体温。
35℃——散热机能立即反应此时,浅静脉扩张,皮肤冒汗,心跳加快,血液循环加速。对个别年老体弱散热不良者,需要配合局部降温,或启动室内空调降低人体温度。
36℃——一级警报在这个温度中,人体通过蒸发汗水散发热量进行“自我冷却”,每天要排出汗液和钠、维生素及其他矿物质,血容量也随之减少。此时,要及时补充含盐、维生素及矿物质的饮料,以防体内电解质紊乱,同时还应启动其他降温措施。

温度定义是什么呢?

2. 温度定义?

1、 定义: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 单位:
(1)、 国际单位制中采用热力学温度。
(2)、常用单位是摄氏度(℃)
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度,沸水的温度为100度,它们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叫1摄氏度 某地气温-3℃读做:零下3摄氏度或负3摄氏度
(3)、 换算关系T=t + 273K

3. 温度的定义是什么?

温度(temperature)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微观上来讲是物体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温度只能通过物体随温度变化的某些特性来间接测量,而用来量度物体温度数值的标尺叫温标。
它规定了温度的读数起点(零点)和测量温度的基本单位。国际单位为热力学温标(K)。国际上用得较多的其他温标有华氏温标(°F)、摄氏温标(°C)和国际实用温标。

从分子运动论观点看,温度是物体分子运动平均动能的标志。温度是大量分子热运动的集体表现,含有统计意义。对于个别分子来说,温度是没有意义的。根据某个可观察现象(如水银柱的膨胀),按照几种任意标度之一所测得的冷热程度。

温度的定义是什么?

4. 温度定义是什么呢?

温度定义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微观上来讲是物体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
规定了温度的读数起点(零点)和测量温度的基本单位,国际单位为热力学温标(K),国际上用得较多的其他温标有华氏温标(°F)、摄氏温标(°C)和国际实用温标。

华氏度:
华氏度和摄氏度都是用来计量温度的单位,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上很多国家都使用摄氏度,美国和其他一些英语国家使用华氏度而较少使用摄氏度。
华氏度(°F): 温度的一种度量单位。华氏度:F=32+1.8×C华氏度是以其发明者德国人Gabriel D. Fahrenheit(华伦海1681—1736)命名的,其结冰点是32°F,他发现液体金属水银比酒精更适宜制造温度计,于是发明了水银温度计。当大气压为1.01X10^5Pa时,把水的冰点设为32度,把水沸点设为212度,把32度到212度之间平均分成180等分,每等分为1华氏度。

5. 温度是怎么定义的?

温度定义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微观上来讲是物体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
规定了温度的读数起点(零点)和测量温度的基本单位。国际单位为热力学温标(K)。国际上用得较多的其他温标有华氏温标(°F)、摄氏温标(°C)和国际实用温标。

对人体的影响:生理学家研究认为,30℃左右是人体感觉最佳的环境温度,也是最接近人皮肤的温度。
33℃——汗腺开始启动在这种温度下工作2-3小时,人体“空调”——汗腺就开始启动,通过微微出汗散发蓄积的体温。
35℃——散热机能立即反应此时,浅静脉扩张,皮肤冒汗,心跳加快,血液循环加速。对个别年老体弱散热不良者,需要配合局部降温,或启动室内空调降低人体温度。
36℃——一级警报在这个温度中,人体通过蒸发汗水散发热量进行“自我冷却”,每天要排出汗液和钠、维生素及其他矿物质,血容量也随之减少。此时,要及时补充含盐、维生素及矿物质的饮料,以防体内电解质紊乱,同时还应启动其他降温措施。

温度是怎么定义的?

6. 温度定义?

1、
定义: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
单位:
(1)、
国际单位制中采用热力学温度。
(2)、常用单位是摄氏度(℃)
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度,沸水的温度为100度,它们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叫1摄氏度
某地气温-3℃读做:零下3摄氏度或负3摄氏度
(3)、
换算关系T=t
+
273K

7. 温度的定义

温度(temperature)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微观上来讲是物体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温度只能通过物体随温度变化的某些特性来间接测量,而用来量度物体温度数值的标尺叫温标。

它规定了温度的读数起点(零点)和测量温度的基本单位。国际单位为热力学温标(K)。国际上用得较多的其他温标有华氏温标(°F)、摄氏温标(°C)和国际实用温标。
从分子运动论观点看,温度是物体分子运动平均动能的标志。温度是大量分子热运动的集体表现,含有统计意义。对于个别分子来说,温度是没有意义的。根据某个可观察现象(如水银柱的膨胀),按照几种任意标度之一所测得的冷热程度。根据某个可观察现象(如水银柱的膨胀),按照几种任意标度之一所测得的冷热程度。温度是物体内分子间平动动能的一种表现形式。分子运动愈快,即温度愈高,物体愈热;分子运动愈慢,即温度愈低,物体愈冷。从分子运动论观点看,温度是物体分子运动平均动能的标志,温度是分子热运动的集体表现,含有统计意义。
(温度高到一定程度把空气中的氧气物质燃烧化为火焰传递热可导致物质融化融解高到极致便毁灭物质(质量)能量一切;温度低到一定程度便可以与水或空气或身体(血液)中的水分凝固成冰传递冷,冰冻可导致物质碎裂,冷到极致可碎裂物质质量能量一切危及生命的都可以改变物体的移动(运动)速度。)
对于真空而言,温度就表现为环境温度,是物体在该真空环境下,物体内分子间平均动能的一种表现形式。物体在不同热源辐射下的不同真空里,物体的温度是不同的,这一现象为真空环境温度。比如,物体在离太阳较近的太空中,温度较高;物体在离太阳较远的太空中,反之,温度较低。这是太阳辐射对太空环境温度的影响。

温度的定义

8. 温度是指什么

温度 (Temperature)

定义: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物体的温度反映了物体内部分子运动平均动能的大小。分子运动愈快,物体愈热,即温度愈高;分子运动愈慢,物体愈冷,即温度愈低。这种现象被描述为一个物体的热势,或能量效应。当以数值表示温度时,即称之为温度度数。

开尔文温度计(缩写为“K”)是科学工作中使用很普遍的一种。

开氏温度标度是用一种理想气体来确立的,它的零点被称为绝对零度,为-273.15℃。根据动力学理论,当温度在绝对零度时,气体分子的动能为零。为了方便起见。开氏温度计的刻度单位与摄氏温度计上的刻度单位相一致,也就是说,开氏温度计上的一度等于摄氏温度计上的一度,水的凝固点摄氏温度计为0℃,开氏温度计为273.15°K。

由于地球是球体,射入的太阳辐射的分布取决于纬度。在低纬度地区接收到的热量要比高纬度地区多,结果使赤道地区和极地地区形成显著的温度差别。赤道地区和极地地区的温度差异为大气环流提供了能量。由于射入的太阳辐射的分布是随纬度而变化的,因此地球表面的温度的分布大致上是呈和纬度相平行的带状。

但是,温度的带状分布型式又受到地球表面特征的极大改造。冬季陆地上的等温线明显地向赤道方向弯曲,夏季则向极地方向弯曲。大洋中的温度在全年基本上保持不变;陆地上的情况却与此相反,温度随季节而有显著的变化,在夏季温度很高,而冬季温度却很低。

陆地和海洋之间在温度上之所以存在着季节性的差异,是由于陆地和水体接收太阳辐射的方式不同。

在陆地上,射入的太阳辐射只是被地面非常薄的一层所吸收,因此迅速变热。由于土壤的热容量(使1 克物质温度升高一度所需要的热量)比水的热容量小,所以土壤增温的速度要比同样厚的一层水快。水的热容量非常高,使1 克水的温度升高1 度所需要的热量能使1 克干燥的砂土的温度升高4 度或5 度。而且,太阳光线只有很少一部分消耗在使水面变热,大部分却是穿过水面射入水中可达100 米深。通过水的混合作用,还可以进一步把热量向下输送,同时,通过洋流还把热量向极地方向输送。因此,大洋吸收热的能力要比陆地大得多。

陆地和海洋之间温度的强烈的反差形成了季节。

在生物化学中的解释为:(溶解温度TM)通常把DNA的热变性达到50%,将增色效应达到一半时的温度,作为GNA的解链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