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板流动性不足的原因都有哪些?

2024-05-05 05:47

1. 新三板流动性不足的原因都有哪些?

      新三板确实不缺钱,但关键是大家看不到未来。他们怕卖不出去。他们都想当镰刀,不想做韭菜。越不敢买,恶性循环。这个问题即使是开放两次融资,引入公开募股也是没有用的。大家还是不买。唯一的解决方案是澄清转移预期。只要转入流动性好的主板,一切问题都将不再是问题。
      它不同于新三板对企业上市的宽松规定。恰恰相反,新三板一直坚持高门槛的投资者准入。个人投资者,要求其名下证券资产前一交易日收盘市值在500万元以上,并具有两年以上证券投资经验,或具有相关专业背景或培训有会计、金融、投资、金融等方面的经验。目前,新三板合格机构投资者约2.2万户,机构投资者约20万户。与7000多家上市公司相比,体量还是太小了。更重要的是,监管者还在做减法!一些投资者为了越过500万的门槛,甚至冒着采取“预付资金开户”的作弊方式。调查,大量不合格投资者被清理!
      引入做市系统可以提供流动性,有助于降低市场波动。但由于缺乏IPO环节,做市商更倾向于采用协商转让等非市场方式获取低价股票进行存货。获取库存的动力不足,用于一级市场的买卖报价。而且,这样一来,做市商就不需要在二级市场频繁地靠差价赚钱了,只要能在合适的时机通过做市转移获得巨额利润即可。因此,目前的做市系统在提供流动性方面并没有起到很好的作用,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流动性。
    由于新三板挂牌公司数量快速增长,其资质参差不齐,新三板公司的信息披露要求不如A股严格。这导致投资者收集信息的成本很高。长期难找 具有投资价值的企业降低了部分投资者的投资意愿。而且,由于做市商信息量大,更容易找到优质的公司,不愿意提前卖出股票,使得股价不能真实反映公司的资质。

新三板流动性不足的原因都有哪些?

2. 怎么解决新三板市场流动性

新三板定位于为创新创业型企业提供资本市场服务,创新创业型企业由于其所处发展阶段,企业规模小、风险高,投资人需要具有足够的风险识别能力才会进行股票的投资和交易,市场分层管理的目的就在于提高投资人的风险识别能力,从而提高市场的流动性,解决挂牌公司的融资需求;二是从宏观层面看,市场分层管理有利于提高市场的整体效率与质量。市场分层管理将会加速挂牌公司的两极分化。那些真正具有创新能力的挂牌公司将会快速有效地得到资本的支持。相反,那些处在传统产业同时又不具备创新能力的企业将无法获得资本,从而遭到市场淘汰。市场分层管理制度将会促进市场优胜劣汰,起到优化资源配置,从而提高整体市场效率和质量的作用;三是从制度安排顺序来看,分层制度是解决流动性问题的基础性制度安排。新三板流动性问题的解决是一个系统工程。从发达证券场外市场的国际经验来看,需要构建包括分层制度、转板制度、竞价交易制度等在内的一系列制度。就新三板目前的现实制度安排来看,除以上制度安排外,还需要完善做市商交易制度,降低投资人门槛等等。在一系列制度安排中,分层制度将会为转板制度和集合竞价制度的实施奠定制度基础。只有那些表现优秀的挂牌公司才能实现转板和进行集合竞价交易,而挂牌公司优劣的表现将由分层制度来安排。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分层制度迈开了解决新三板流动性难题的第一步。

3. 流动性是新三板的主要矛盾吗

接下来我们从影响成交量的因素来看新三板的流动性到底怎么样。目前我国新三板市场的二级市场交易主要是采用协议转让和做市转让两种方式(竞价转让尚未实施),其中做市转让的方式源于美国纳斯达克市场,但跟纳斯达克的差异又十分明显:首先,做市商的库存股票成本不同。纳斯达克做市商主要是通过从发行方获取(IPO)和通过市场获取两种方式获得。而我国的新三板市场做市商主要是通过通过协议转让(从股东处购买股票、在挂牌前向股东购买、从公司增发股票中获取)、定向增发(做市商向拟挂牌公司认购)和从市场获取(通过做市直接从二级市场购买)的方式。由于缺少IPO这个环节,通过协议转让等方式更容易获得低成本的股票,使得做市商更愿意通过这种非市场手段来获取做市库存股票,从而直接导致做市商通过二级市场买卖报价获取库存股票的动力严重不足,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做市成交,进而大幅抽减了市场流动性。
其次,做市商的获利渠道不同。纳斯达克做市商由于获取库存做市股票的成本普遍偏高(从发行方获取股票成本也超过了90%),因此做市商在获利渠道上主要是通过尽可能地减少库存量,通过买卖差价赚取利润。而国内的新三板做市商则完全不同,获取库存做市股票成本非常低廉,在这样的情况下,做市商就没有必要急于出手清理手中的库存股票,也就有必要频繁地在二级市场交易通过赚取差价的方式获得利润,因为他们只需要在合适的时间通过做市转让卖出持仓即可赚取丰厚的利润。显然,这同样会对新三板二级市场的流动性构成直接的冲击。
最后,做市转让库存股票数量要求过高也是束缚做市转让市场流动性的另一大症结所在。我们知道,新三板的做市商需要获得做市股票总股本5%以上的库存才能开启做市转让,根据2015年上半年协议转让交易量的情况来对比,做市商参与做市转让需要库存股票需求的日均值是协议转让的60多倍。也就是说,做市商如果想进行做市转让,所需要的做市库存股票的数量比协议转让的交易市场日均值要高出一大截,显然比起做市转让,协议转让成本更低。
从上面几点来看,目前新三板流动性低迷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制度的设计导致了做市场通过大量的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的协议转让的方式来获取利润,而二级市场中通过做市转让方式获取利润的空间被大幅压缩,由此引发了新三板的“流动性危机”。
流动性并非新三板的主要矛盾
通过上述两点分析可知,新三板的流动性低本应该是新三板市场发展应有的正常姿态,但是目前导致新三板流动性低的原因却是由于制度设计的不合理而导致的,因此新三板市场目前的主要矛盾并非是流动性低,而是导致流动性低的不合理制度。
针对上述问题,当务之急就是管理层尽快规范做市商通过非市场手段获取低成本库存股票这一渠道,将更多的做市商引入到二级做市转让市场去获取库存股票。
解决了成本问题以后,国内做市商就变变得跟美国一样需要尽可能地减少库存,通过买卖差价来赚取利润。当这样可能做市商需要做的事情就变得更多才能获得利润,可能存在缺乏做市动力的可能性。在美国,承销商是从做市商中挑选出来的,同时做市商具有优先获取信息,获取股票,较低的交易成本等权利,因此做市商在履行义务的同时可以获得切实的利益。而在我国做市商并不能获得和义务对等的权利,做市商做市的存货成本和信息处理成本相对较高,为了履行报价和交易的义务,做市商往往要承担巨大的风险,导致做市商缺乏足够动力做市,市场缺乏足够做市商。做市商缺乏会导致报价垄断,提高报价价差,使得其创造市场的作用难以发挥,侵害投资者利益,美国纳斯达克市场规定至少有两家以上做市商为同一只股票进行报价,部分活跃股票的做市商甚至可以达到40 个~45 个。
针对激励机制的问题,可以通过赋予做市商更多权利来解决,激励其参与做市。如果做市商只是单方面履行义务,不享受权利的话,那么没有任何机构愿意成为做市商。因此,应该赋予我国做市商更多权利,激励其参与做市。借鉴海外市场,可以赋予做市商以下权利:①承销资格获取优势。例如美国要求只有先成为做市商,才具有申请承销商的资格,因此想要获得市场权利,必须履行更多市场义务;②信息获取优势。做市商可以优先获取股票、债券的订单交易记录,利用已有交易获得更多市场信息;③证券获取优势。由于做市商需要储备足够的证券进行做市,因此赋予他们优先获取股票债券的权利,降低其做市成本;④做市成本优势。做市成本主要包括交易成本和存货成本。通过减少交易手续费和印花税可以降低做市商的交易成本;而清算机构对发生头寸不足的的做市商进行更低价格、更及时的融资融券业务支持也可以降低其存货成本。

流动性是新三板的主要矛盾吗

4. 谁还鄙视新三板流动性不足 至少人家没有熔断吧

2016年以来的四个交易日,因“熔断机制”可谓是哀鸿遍野。即使是提早下班的证券从业人士也直呼“寻求兼职”,“离下岗不远了”。
1月4日, 2016年第一个交易日,中国股市给投资者的礼物不是期望中的开门红,而是有史以来的首次“熔断”。1月4日A股两次启动熔断机制,有史以来第一次提前收盘近一个半小时。
1月7日,A股再度创造历史,开盘半小时内沪深300指数先后跌穿5%及7%,触发休市15分钟和全日休市熔断机制,提前收盘。上证指数收跌7.24%,报3115.00点;深圳成指收跌8.23%,报10760.27点。
由于7日全天交易仅进行了不足半个小时,两市成交近2000亿元。全市场30余只品种上涨,不计算ST个股和未股改股,两市近2000只个股跌停。
再看回顾下案发现场,7日A股全天交易857秒,市值蒸发38604.15亿元,平均每秒蒸发45.05亿,人均浮亏38952.62元。截至目前,本周(1.4~1.7)市值蒸发70353.36亿元,人均损失70988.42元。1月4日熔断市值蒸发39017.06亿元,今日熔断市值蒸发38604.15亿元。从今天交易时间来看,平均每秒蒸发45.05亿元。
新三板府注意到,新三板做市指数也与A股指数走势一致,但下跌幅度并未如此“恐怖”。
1月4日,三板做市指数一路下行收报1405.49点,跌2.26%,三板成指收于1448.29点,跌2.44%。新三板总成交量为22216万股,总成交金额为104831万元。7日,三板做市指数自开盘后即走低,收报1367.50点,跌3.10%;三板成指收报1419.70点,跌1.91%。
        A股因熔断机制而引发的流动性危机,成为难以逾越的鸿沟,无法交易导致两难困境:想卖的卖不掉,想买的买不了。而一位新三板投资人士调侃称:“A股熔断,新三板的流动性都超过A股了!”
受分层制度等利好政策影响,新三板成交额自11月以来有所回暖,做市指数“十连阳”。1月7日,新三板共有882只个股成交,成交总额达11.5亿元。其中,6家企业涨幅超过100%。赛浪股份(832844)涨幅达1700.00%。淳中科技(834801)、国佳新材(833295)涨幅也超过300%。
从成交额角度,新三板的成交王联讯证券、明利仓储继续领跑,而卫东环保、津同仁堂等企业也是脱颖而出,成为新三板成交前三甲的有力人选。
在过去的一个月中,不少新三板挂牌企业股价涨幅明显。根据东方财富Choice终端数据,过去一个月中,共有328家挂牌企业股价上涨,其中68家涨幅超过20%,36家涨幅超过50%。
同时,也有观点认为,2015年股灾期间,新三板两大指数受到A股的影响显著,三板做市在去年7月7日曾创下12.15%的单日最大跌幅,而1月4日的双跌,也再次反映出新三板市场的独立性仍然不够完备,受到A股的联带效应仍然明显,不过这种影响开始有降低的趋势。
并预计,随着分层制度、公募基金入市以及转板制度的推出,新三板的独立性将逐步确立。

5. 明知新三板流动性差,却还是到此挂牌,为什么

挂牌的好处还是比较多的,有一下几个原因:
1、通过券商的辅导,财务和法务等更加的规范
2、提高企业知名度,吸引投资机构,便于融资
3、提高贷款增信
4、可以做股权质押
5、企业可以增发融资
6、各地政府还有相应的补贴
7、可以作为IPO的一个过渡
8、其他

明知新三板流动性差,却还是到此挂牌,为什么

6. 精选层推新三板流动性难在哪

关于精选层一事似乎并不容易推出。许小恒就表示预计短期内不会很快实现,“因为当前大宗交易、投资门槛、创新层配套的差异化制度安排都没有正式出台,现在再分层时机不合适”。
  在许小恒看来,监管层尚且只是听取各方意见阶段,再分层从研究、出台文件甚至到距离落地实施道阻且长。因为现在创新层制度供给迟迟都没出台,差异化制度安排,时至今日仍无任何动静,同时面临着大面积的调层,创新层企业数量都有缩减的可能。
  此外,许小恒告诉北京商报记者,像精选层这个层级上存在的公司,自然也是百里挑一。“现在新三板挂牌数量超过1万家,全部盘活可能性不大,也没有必要。即便是创新层,也有近1000家企业,而创业板七年多时间才有600多家企业。市场永远是二八定律”。对此,许小恒称推出精选层可能才是监管层想要发展的重点。在这个板块能真正充分发挥定价、交易、融资等功能,财富效应更能彰显出来,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才能得到更好地完善,新三板也可以真正和深交所、上交所三足鼎立。
  对A股来说,如果精选层的标准和A股上市标准不相上下,甚至还高,而交易制度和投资者门槛问题也随之解决,精选层的估值体系应该重构,也将逐渐与A股趋同,使市场的增量资金更大。“如此,与A股这样的强劲对手竞争更能彰显出新三板强大的市场竞争力和活力。 ”许小恒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