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2024-05-17 04:18

1. 为什么说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1、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这是党在认真总结建国以来执政的历史经验教训和借鉴西方社会发展的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做出的一个正确的判断,这预示着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之后,一个新的体系将建立起来——— 法治体系。
2、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形成和完善,国民经济得到快速的发展,客观要求上层建筑领域进行适应经济发展的变革。
继经济体制改革后,政治体制改革势在必行。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是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主要着力点之一。
中国虽然以东方文明古国著称,但是封建传统文化根深蒂固,人治的观念在治政的过程中总是挥之不去,民众的法治观念也比较淡薄,致使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几经波折。这就意味着全面实现依法治国将会是一个相当长期的历史过程。
3、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2011年3月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宣布,2010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形成。
一个立足中国国情和实际、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集中体现党和人民意志的,以宪法为统帅,以宪法相关法、民商法等多个法律部门的法律为主干,由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多个层次的法律规范构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
意味着中国三十年就走过了许多西方国家上百年才完成的立法过程——— 法治建设的重点也从“有法可依”转向如何真正落实“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党的十八大后,中国法治发展的主要方向将从形成“法律体系”向形成“法治体系”转变。
所谓“法治体系”就是包括民主、人权、宪政等价值评价标准在内的制度运行过程。“法治体系”排在第一位的是执政党的依法执政,然后是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全社会共同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
“法治体系”的追求目标就是要实现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全面法治化。其意义在于充分保障公民权利、提升公共决策绩效、建设和谐社会、维持国家长治久安。

扩展资料:
依法治国的重大意义
第一,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第二,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
第三,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客观需要;
第四,依法治国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显著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第五,依法治国是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也是现代政治文明的基本标志;
第六,依法治国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条件;
参考资料来源:依法治国——百度百科

为什么说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2. 法治之所以成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是因为法治具有哪些特性

法治之所以成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是因为法治具有【立法上客观性 、理念上有效性、约束上单一性、司法上平等性】等特性。

  让法治成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这对中国发展而言,是一种巨大转变和进步。而要让法治真正成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就需要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必须依照宪法和法律而不是别的什么而开展工作,就需要各级领导干部都必须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就需要全社会推动形成人们不愿违法、不能违法、不敢违法的法治环境。这是一个“共同推进”的过程,也是一个“一体建设”的过程,需要所有社会成员都从自身做起,都不折不扣行动起来。同时,这也需要强有力的监督,尤其是要加强对立法、执法、司法等活动的监督,使治国理政各项行为都在法制轨道上,都在阳光之下。

3. 为什么说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这是党在认真总结建国以来执政的历史经验教训和借鉴西方社会发展的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做出的一个正确的判断,这预示着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之后,一个新的体系将建立起来——— 法治体系。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形成和完善,国民经济得到快速的发展,客观要求上层建筑领域进行适应经济发展的变革。继经济体制改革后,政治体制改革势在必行。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是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主要着力点之一。中国虽然以东方文明古国著称,但是封建传统文化根深蒂固,人治的观念在治政的过程中总是挥之不去,民众的法治观念也比较淡薄,致使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几经波折。这就意味着全面实现依法治国将会是一个相当长期的历史过程。
   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2011年3月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宣布,2010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形成。一个立足中国国情和实际、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集中体现党和人民意志的,以宪法为统帅,以宪法相关法、民商法等多个法律部门的法律为主干,由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多个层次的法律规范构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意味着中国三十年就走过了许多西方国家上百年才完成的立法过程——— 法治建设的重点也从“有法可依”转向如何真正落实“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党的十八大后,中国法治发展的主要方向将从形成“法律体系”向形成“法治体系”转变。
   所谓“法治体系”就是包括民主、人权、宪政等价值评价标准在内的制度运行过程。“法治体系”排在第一位的是执政党的依法执政,然后是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全社会共同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法治体系”的追求目标就是要实现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全面法治化。其意义在于充分保障公民权利、提升公共决策绩效、建设和谐社会、维持国家长治久安。
   中国建设法治国家已经进入攻坚时期,法律的实施特别是法律准确、有效、全面的实施就成为法治建设的主要矛盾。这是各级政府所面临的长期的重要任务之一。要求各级政府领导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促进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就是要加快推进依法行政,实现建设法治政府的总体目标。就是从政府的决策到执行和监督都必须体现法治精神,规范行政权力运行,依法治事,依法治官,依法治权。国务院于2004年3月发布的 《全国推进依法行政政实施纲要》对依法行政提出了六条基本要求。合法行政:行政机关实施行政管理应当依照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进行,否则不得作出影响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或增加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义务的决定。合理行政:行政机关实施行政管理时必须平等对待行政相对人,行使自由裁量权应当符合法律目的,所采取的措施和手段应当必要和适当。程序正当:构成行政行为的方式、步骤和时间、顺序等要符合法律及其精神,也就是说既合法又合理。高效便民:行政机关实施行政管理应当遵守法定时限,积极履行法定职责,提高办事效率和质量,最大限度地位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提供方便。诚实守信:建立健全由政府、企业和个人信用有机组成的国民信用体系,行政机关率先垂范。权责统一:执法有保障、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约束、行政受监督、违法受追究、侵权须赔偿。

为什么说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4. 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要推进什么

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事关我们党执政兴国,事关人民幸福安康,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定性阶段,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国际形势复杂多变,我们党面对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前所未有、矛盾风险挑战之多前所未有,依法治国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的地位更加突出、作用更加重大。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党要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更好维护和运用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更好统筹社会力量、平衡社会利益、调节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使我国社会在深刻变革中既生机勃勃又井然有序,实现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会公正、生态良好,实现我国和平发展的战略目标,必须更好发挥法治的引领和规范作用

5. 法治与人治,法制,德治有什么区别?

法治的涵义

法治是指以民主为前提和基础,以严格依法办事为核心,以制约权力为关键的社会管理机制、社会活动方式和社会秩序状态。

法制与法治的区别和联系   法制和法治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两个概念,不容混淆。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

1、法制是法律制度的简称,属于制度的范畴,是一种实际存在的东西;而法治是法律统治的简称,是一种治国原则和方法,是相对于“人治”而言的,是对法制这种实际存在东西的完善和改造。

2、法制的产生和发展与所有国家直接相联系,在任何国家都存在法制;而法治的产生和发展却不与所有国家直接相联系,只在民主制国家才存在法治。

3、法制的基本要求是各项工作都法律化、制度化,并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而法治的基本要求是严格依法办事,法律在各种社会调整措施中具有至上性、权威性和强制性,不是当权者的任性。

4、实行法制的主要标志,是一个国家从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到法律监督等方面,都有比较完备的法律和制度;而实行法治的主要标志,是一个国家的任何机关、团体和个人,包括国家最高领导人在内,都严格遵守法律和依法办事。   二者的联系在于:法制是法治的基础和前提条件,要实行法治,必须具有完备的法制;法治是法制的立足点和归宿,法制的发展前途必然是最终实现法治。

人治与法治

所谓法治,就是国家以一套完善的法律制度规范和约束人们的行为,从而产生社会秩序。要使法制变成法治,就要以人们的

权利平等、权力制衡、司法、立法和执法相互独立作为前提。不然法治就难以产生社会秩序。法治的效果和成本的高低除了依赖于法律制度与法治的本身的成本与优劣之外,主要就是要看人们的道德水准。不管多么善的法律制度与法治,对野兽是没有效果的,除非将其杀死。道德水准极低的人们,其行为,其性质接近野兽,其法治成本其高无比。

所谓人治,就是国家以一套严格的道德制度去规范和约束人们的行为,从而产生社会秩序。要使道德制度变为德治,必须以权利的不平等和权力的不制衡为前提。人治成本的高低以及效果的好坏除了依赖于人们的道德水准外,主要要看国家治理者的道德水准。只有贤德完善的人作国君,才有上梁正而下梁不歪的效果。社会秩序才会产生。若治理者与被治理者的道德水准极低,形同野兽,弱肉强食,其人治成本就会极高,其人治也就无效。

法制主要是用法律的手来维护社会的稳定,而德制则是用思想道德来维护社会的稳定。我觉的在这个社会应以德制为主,但法制也是必不缺少的。应依法制国和依德制国相结合才行。


如果答案对您有帮助,真诚希望您的采纳和好评哦!!
祝:学习进步哦!!
*^_^*  *^_^*

法治与人治,法制,德治有什么区别?

6. 法治和德治的地位,作用,实现途径有哪些不同

1、地位:法治与德治都是实现国家稳定和长治久安的需要和保障。
2、法治作用:
法律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体现着国家对其成员在政治、经济、社会等各个领域的行为要求,体现着维护社会稳定、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障国家安全的要求.国家依靠法院、警察机关等带有强制性的国家机器来保证法律的实施,强调用法律制度来治理国家,用强制的手段来约束人们的行为。
德治作用:德治通过道德教育的手段,以其说服力和劝导力来影响和提高社会成员的道德觉悟,使其履行自己应尽的道德义务,从而维护和保障社会的稳定。

3、实现途径:法治,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德治,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

7. 请问法治与德治的区别?


请问法治与德治的区别?

8. 法治与人治、法制、德治有什么区别?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