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春秋战国时期的商业发展状况,并分析商业在社会经济中的作用

2024-05-05 14:10

1. 简述春秋战国时期的商业发展状况,并分析商业在社会经济中的作用

春秋战国时期商业蓬勃发展起来。这一时期,农产品和手工业品日益丰富,商品流通范围逐步扩大,流入市场的产品日益增多,商铺店肆鳞次栉比,还出现了很多专业化的富商大贾。
春秋战国时期,由于铁器和牛耕等农业技术的全面发展,整个社会生产力有了较大提高,原来那种因生产力低下所必需的集体生产已不再需要,小家庭个体生产已成为可能,这就势必导致村社井田制的瓦解。然而,井田制的瓦解并不是一朝一夕或者是同时在各地发生的,而是经历了一个相当漫长曲折的历史过程。自西周后期宣王时,一年一度的籍礼就被废除,“不籍千亩”标志着井田制开始瓦解。公元前685年,齐桓公和管仲实施“相地而衰征”,则标志着实物地租开始实行。公元前594年,鲁国实行“初税亩”则公开承认私田的合法性和所有权。尔后,各国都采用了按亩征税的制度。到了公元前359年和350年,商鞅在秦的两度改革,“终于在中国历史上比较完整地从法权方面宣布了井田制度——农村公社或其次生形态田土形式的正式废除”。井田制废除的直接政治结果是动摇了周天子的权威,周天子失去了封国胙土的资格和能力。“懿王之时,王室遂衰,诗人作刺”,“夷王遂弱,荒服不朝”,类似的违礼之举至春秋时期已一发而不可收拾。周王这个天下大宗日渐失去了控制全局的能力,周室统一王权的衰落和新的统一王权的暂时空缺,在很大程度利于商业发展。
商业的发展,带动生产力,生产力源于劳动者,获得的利益又去消费,带动了商业的发展,在其中,当时的情况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所以租金也上缴国家。

总的来说,商业是社会经济循环的动力,也是国家的利益来源。

简述春秋战国时期的商业发展状况,并分析商业在社会经济中的作用

2. 战国时期商品贸易发展的表现

因农业,手工业生产的发展,社会分工的扩大,带来了商业的发展。政府也承认了商人的合法存在,征收各种税捐。
为了适应商业发展的需要,战国时币的种类多,流通数量大。各国铜币的样式不同,齐、燕主要是刀形的刀币,三晋主要是铲形的布币,秦、周主要是圆形有孔的圜钱,楚国主要是形似贝壳的蚁鼻钱。金币有楚国压成方块的郢爰、陈爰。
战国初年,魏国每石粟卖三十钱,农民每户种一百亩地在平常年景的收获,除去吃饭和交税,余四十五百粟,可卖一千三百五十钱,每户除社闾尝新春秋之祠要用三百钱,每人一年穿衣要花三百钱,全家要花一千五百钱,还不足四百五十钱。
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货币关系活跃起来。战国时,不仅各国铸造货币,而且很多城市也铸造货币,因此各地货币的样式不同,种类繁多。解放后发现的战国货币,不下几百种之多。
从其铸造材料看,有铜币和金币。从其造型上分:刀币,流行于齐、燕等国;铲币,流通于三晋等国;圜钱,流通于秦和东、西周等地;铜贝(蚁鼻钱),流通于楚国。楚国还有铸金币:郢爰、陈爰。种类多、流通量大,反映了当时商品交换的发达。货币种类繁杂,也反映了有很大的地域性。
随着货币的发展,高利贷也风行起来。此外还有重农抑商政策。

扩展资料
农业发展
1、铁制工具进一步推广
各地大量铁器出土,表明其广泛性。方法有所提高,为农业生产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前提条件。生产工具方面所出现的革命性变革,主要是铁器的出现和广泛使用。春秋末年已经有了铁器,但不普及。进入战国后,无论农业还是手工业,都已离不开铁工具。
2、畜力耕田得以推广
除了牛耕外,还有马耕,地区更为广泛。
3、耕作技术有进步
识别土壤,施肥技术,比欧洲早一千多年。
4、粮食作物种类与分布
由于各国土壤、气候等不同而种植不同的庄稼,粮食作物品种也有所不同。
5、粮食产量提高
战国时,铁制农具已排斥木、石农具普遍用于生产中,便利于砍伐树林、兴修水利、开垦荒地和深耕细作,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在深耕除草的同时,农民们注意识别土壤性质,因地制宜地选择不同的作物进行种植。
施肥技术提高,懂得用肥汁拌种,粪肥、绿肥和草木灰被普遍施用。开始注意选择籽种,防治虫病,实行畦种法,播种疏密得宜,便于通风排涝,善于培根、除草、间苗和掌握农时季节。普遍推广一年两熟制,大大提高了单位面积的年产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战国

3. 从春秋到战国的商业发展有哪些变化?

农业从事者可以通过耕种养活更多的非农业人口,这让手工业从事者无需种田就可以得到粮食,而农业从事者也能从手工业从事者那里得到自己想要和需要的生产工具,这也就意味着农业和手工业从事者有了更为明确的分工,为商品交换和商业发展提供了契机。

北海则有走马吠犬焉,然而中国得而畜使之,南海则有羽翮、齿革、曾青、丹干焉,然而中国得而财之,东海则有紫紶、鱼盐焉,然而中国得而衣食之,西海则 有皮革、文旄焉,然而中国得而用之。——《荀子·王制》

正如上述记载则是说明了在战国时期,很多物品都进入了市场,而成为了可以被买卖的商品,即北方盛产的马、犬,南方盛产的羽翮、齿革,东方盛产的鱼、盐,西方盛产的皮革、文旄,这些都出现在了中原的市场上,足见当时商品交换的频繁和交换种类的繁多。

或许这也是战国时期商业发展的巨大动力吧,毕竟对于商人来说,把各地的产品汇聚到一起,这也是一种成就,这点即便是放在如今也是如此,只不过我们更加便捷,可以足不出户单单用电子产品便可下单支付,就可以品尝或者拥有全国各地甚至世界上一些地方的特产和物品。

为了适应商品交换的需要,金属铸币开始大量使用,这也促进了铸造业的发展,从出土的战国时期的钱币来看,当时战国七雄这些主要诸侯国都有属于自己的钱币,而在这些钱币上还会铸造地名,这时期的钱币不单单只有铜币,还有金币,尤其是楚国的金饼则极其有名。

商业的繁荣,还出现了专门用来商品交易的场所——市,并且被分成若干列,形成出售商品的“市肆”,为了维持市的秩序和收取税费,统治者还会设置专门管理的市掾、市员等官吏,其实这种形式就相当于我们现在商业街,一排过去的商户,琳琅满目的商品应有尽有。

比如说后来挽救齐国于危难的田单,一开始就是市掾,绝对是一个不出名的小人物,后来凭借火牛阵扬名,继而光复齐国被封君,《史记·田单列传》记载:湣王时,单为临淄市掾,不见知……襄王封田单,号曰安平君。

此外,商业的发展,使得商人开始具有独立的经济地位,这和春秋时期商人隶属于官府的情况已是大为不同,于是不少大商人也积攒起了富可敌国的财富,而战国时期的白圭就是有名的大商人,他经营理论是“人弃我取,人取我与”。

这点在当时那就是名人名言,也成为了不少商人的信条,正所谓:言治生,祖白圭,不过这点在现在的商业中,也是适用,可见有些人虽然去世了千年有余,但他的思想依然存在。

由此可见,战国时期的商业,相比较春秋时期也有了较为显著的发展,而这一切都繁荣和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从春秋到战国的商业发展有哪些变化?

4. 春秋战国时期,商业发展的原因主要是

答案B
商周时期,商业由官府控制。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商业得到发展。

5. 战国时期商品贸易发展的表现

战国时期商品贸易发展的表现如下:
   
 1、政府承认商人的合法存在,征收各种税捐。因为农业,手工业生产的发展,社会分工的扩大,带来商业的发展。
  
 2、战国时币的种类多,流通数量大。各国铜币的样式不同,齐、燕是刀形的刀币,三晋主要是铲形的布币,秦、周主要是圆形有孔的圜钱,楚国是形似贝壳的蚁鼻钱。金币有楚国压成方块的郢爰、陈爰。
  
 3、战国初年,魏国每石粟卖三十钱,农民每户种一百亩地在平常年景收获,除去吃饭和交税,余四十五百粟,可卖一千三百五十钱,每户除社闾尝新春秋之祠用三百钱

战国时期商品贸易发展的表现

6. 据材料分析春秋战国时期商业发展有何突破

春秋战国时期
  
庶人食力,工商食官。
——《国语》
  
吕不韦者,阳翟大贾人也。往来贩贱卖贵,家累千金。
——[西汉]司马迁《史记》卷八十五《吕不韦列传》
据材料分析春秋战国时期商业发展有何突破?
答案:
突破了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各地出现了许多商品市场和大商人。

7. 春秋战国初期商业得到大发展的成功之处

春秋战国时期会出现商业的发展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
1.社会因素:社会生产力的持续发展,让整个社会拥有了大量可供来流通的商品。
2.国家因素:区域性国家的产生,割断和阻碍了整个社会的自由联系。让许多商品的流通变的有利可图。
.3.。人为因素:诸侯国的统治阶层为了满足对生活物品和战争的需求,以及为了增加国家商业收入,统治者们用行政手段鼓励发展商业。这些人为因素也都大大刺激了商业的发展。

春秋战国初期商业得到大发展的成功之处

8. 据材料分析春秋战国时期商业发展有何突破

春秋战国时期   
庶人食力,工商食官。
 ——《国语》   

吕不韦者,阳翟大贾人也。往来贩贱卖贵,家累千金。
 ——[西汉]司马迁《史记》卷八十五《吕不韦列传》 


据材料分析春秋战国时期商业发展有何突破?

答案:
突破了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各地出现了许多商品市场和大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