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中“德”的含义是什么?

2024-05-16 17:35

1. 中国文化中“德”的含义是什么?

道,是自然规律。是老祖宗发现的自然规律,记录传承下去教育自己后代,不要违背自然规律,按自然规律办事,比如春种秋收成获得很好收,反之行事,违背自然律就没有较好收成?综上节【道】之释意,让我们明白【道】之:涵意,所以我们为人要讲【人道】,做人要有【道义】,对人得有【礼道】,人生要明是非【智选正道】,言而有【信道】。取之有道,为人是道,掌握了做事情有效果的方式方法就是得了这个事情的道。你修炼生命延年益寿,你就得了养生之道。


就如老子在《道德经》开篇中所述,道可道,非常道。我的理解是,道是可以被人了解的,但非人们通常所说的道。那么,人们通常说的道是什么呢?一般可以理解为规则。圣人说了,非常道。我觉得道就是道理,像太阳一定会升于东方,降至西方....道可道,非常道.....道理大家都知道,不追寻真理的道,就会是魔道.....古人的智慧,胜过当今的我们!


总的来说,“道”是一个人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综合,有多少人愿意思考世界,思考人生,就有多少种“道”。就是说,给“道”下定义是很难的,但是具体到某一个人,他的“道”是很明确的,容易描述的。如生活中,如果说到"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这句话,一定很多人都不会感到陌生。可如果再问这句话出自哪里?由谁提出?什么意思?可能很多人就回答不出了。


道是天地间一种自然的存在。拿我们现在的话来说,道可以理解为自然规律,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不管你喜欢不喜欢,也不论你知道不知道,规律就在那里,巍然不动。

中国文化中“德”的含义是什么?

2. “德”的汉语是什么意思?

左面的是古语,意思等同于“德”。现在使用它的是日语,说成日语汉字也不为过。
在甲骨文中,“德”字的左边是“彳”( chì)形符号,它在古文中是表示道路、亦是表示行动的符号,其右边是一只眼睛,眼睛之上是一条垂直线,这是表示目光直射之意。所以这个字的意思是:直视“所行之路”的方向,遵循本性,这就是“德”。
-- 在金文中的会意就更加全面了,“目”下面又加了“心”,这就是说:遵循本心,顺乎自然就是“德”。
在小篆中,仍然是会意:其右边的上方变成了“直”,“直心”为“德”。
德字的演变如下图:

3. 德文化是什么

  德文化是在中国农牧经济时期形成并走向成熟的政治文化。
  “德”字在中国古代出现的时代相当早。在殷商甲骨文中,“德”从彳从直,而古“直”字由上面一竖,下面像一双眼晴的横“目”组成。
  从“直”字外形及其组成的汉字的意义来看,古“直”字产生于采猎经济末期,农耕经济初期,是个会意字,指代用来测量太阳运行以确定季节,从而指导农业生产的方法。上面的一竖代表测量太阳在一年中南北运行的长杆,“目”代表用眼睛进行目测。后来随着测量技术的进步,目测改用画在地上的横格进行测量,横“目”改成了竖“目”。再到后来,测量太阳南北运行的长杆上增加了一条表示东西方向的横杆,就在古直字上增加了一横;在长杆底下还建了一个高台,就在古直字下增加了“乚”,这就形成了后来的“直”字。与“直”有关的不弯曲、价值、种植等意义或直接来自这一测量方法中的直杆,或来自这种测量的重要价值。而“目”指代表眼睛之外还指代数目,则与观测太阳运行规律时画在地上方格有关。在古代,人们正是通过观测阳光照射长杆的投影,并与画在地上的那些方格进行比较来确定四季及二十四节气。
  “彳”可能表示戴冠的、有一定地位的人,也可能指“小步也,象人胫三相属连也”[1],表示人相随,中间的横由表示高台的“乚”演化而来。
  因此,德,从彳从直从心,表示用心掌握了太阳运行规律用以帮助人们,人们就会一个跟着一个地跟随。“德者,得也”, “得”是“德”的异体字,是人们不再用横格测量季节轮换,而用尺寸来测量季节轮换时的“德”字。
  因此,可以推断,德文化产生于农牧经济初期,指利用自然规律造福社会。
  在农牧经济中后期,农牧生产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与传播,较大的部落联盟及国家逐步形成,公平观念形成,分配不公平现象日益突出,社会矛盾日益尖锐,社会冲突和战争日益频繁,建立和完善社会管理秩序成为突出任务。先哲们对社会伦理的思考也就日益深入,形成了相应的论著。
  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形成了一批社会伦理探索的理论成果。老子所著的《道德经》、收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论的《论语》等是其中的代表作。
  由于对德关注的重点从自然领域向社会领域转移,这些著作论述的重点都是伦理之德。《道德经》注重从道这一本源上探讨德,而《论语》则是立足于德来叙述其对言行要求。所以子贡说:“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2]
  这种只重视社会伦理的思想在中国古代甚至导致了对自然科学的轻视。如《论语》中就有这么一段对话:“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3]孔子的这种态度表明,当时的社会上层知识分子非常轻视对生产技术的研究。
  这种态度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因此,中国在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虽然处理社会关系的理论炉火纯青,但生产技术发展得非常缓慢,直到西方列强打破中国的闭关自守之后,中国才开始进入科学技术革命时期,这也导致了社会管理创新的停滞,使中国近现代社会管理创新落后于西方国家。
  德文化是在中国农牧经济时期形成并走向成熟的政治文化。在其形成阶段,主要通过生产技术创新来改善民众生活。在其发展成熟阶段,主要通过提高自身的品行来影响民众的行为,以 “格物、致知、诚心、正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来达到建立和谐社会的目的。
  

德文化是什么

4. 德是指什么?

“德”(发音:dé)的本意为顺应自然,社会,和人类客观需要去做事。
不违背自然发展,去发展自然,发展社会,发展自己的事业。
道是在昭示一切,德是在承载道的一切。
大道无言无形,看不见听不到摸不着,只有通过我们的思维意识去认识和感知它,而德,是道的载体,是道的体现,是我们能看到的心行,是我们通过感知后所进行的行为。
所以如果没有德,我们就不能如此形象地了解道的理念,这就是德与道的关系。
简单概括:德即是对道,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和理解,是人文精神的一种传播。

5. 什么是“德”?

1、“德者,得也,行到而有得于心者也”出自朱熹的《四书集注·学而篇》。
意思是德是按照道德规范去行事而心有所得。这里的“德”是指——个人品德。说明个人品德的形成离不开实践。
2、详解:朱熹曰:“德者,得也.行道而有得于心者也。”又曰:“盖人之所以为人,道之所以为道。圣人之所以为教,原其所自,无一不本于天而备于我。”(同上)要完整理解这几句话的意思,首先要弄清“道”的含义。“道”这个字的构造,它是由“首”和“走”字旁组成的一个会意字.首是“元首”的“首”,首就是头,本指“人的头”。“首”是象形字。

什么是“德”?

6. 什么是“德”?“德”字的真正含义是什么?

人的吉凶祸福与德紧密相连,有德为福,无德为祸。
  
 “德”字是由“双人”旁、“十”、“目”、“一”、“心” 组成。”《说文解字》解:“德,升也。从彳声”。因此,“德”可解为人的道德、人的“心性”往上升华之意。
  
 因“德”有往高层次上攀登之意,也是指修行之人修炼的精进,所以“德”字从“彳”(chi斥)旁。“彳,小步也,象人胫三属相连也。凡彳之属皆从彳。”(《说文解字》)
  
 “彳”就象人下肢的股、胫、足三节相连,意思是小步走。但“德”的这个小步走,不是跑,不是跳,不是在平地散步,也不是在原地踏步,而是一步一个脚印地往上走,向上攀登。
  
 对常人而言, “德”的大小决定了一个人能力的大小、幸福的程度、轮回的方向和层次。所以,要“得”就得有“德”,要“得”就得“失”,要“得”就得“舍”,要“得”就得付出。
                                          
 对修行之人而言,“德”的大小决定了修行的难易程度、“功”的高低、可能达到的层次和果位。
  
 “德”右边是“十目一心”。我们先说这里边的“一”字。我们现在都把“一”理解为数字,认为一就最简单了。实际上这个数字最复杂,在《说文解字》里对这个字的解释最多,里面谈“一”是什么呢?“惟初太极,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所以这个“一”它是万物之祖,是一切东西的始祖和本源。(微信搜索 精挑细选好文章 公众号 看更多好文)
  
 从一中派生出阴阳、派生出天地。所以这一横实际就把天地分开了,上面是天下面是地,而“十”就是“十方世界,四面八方”。所以大家看这个“德”字很有意思,在一的上面的“十目”就是说满天是眼。
  
 “一”的下面的心,当然就是人心,所以老天的眼睛看着人的心。过去有一句话“三尺头上有神灵”“暗室亏心,神目如电”,就是说老天的眼到处都是,满天的眼看着地上。
  
 这就可以看出古人认为什么是“德”,就是不管有没有人看着你,有没有法律追究,你的行为都得符合天理才是真正的 “德”。
  
 老子曰:“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万物非道不能生,非德不能成。天地人万物之所以能生存发展,皆是源于道德的养育。
  
 德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而确实存在的高能量物质。可以说“德”字决定着人的一切,德行的多寡深浅,决定着人的福份和命运。正如古人所言:“有德者得”、“失德者失”。
  
 今之世人往往将道德虚无化、肤浅化,以为道德二字仅是一种说教,并无真实内涵,挂在嘴上说说而已,不能真心诚信,不知道德的深层涵义及其巨大的物质与精神能量。故今天的人离道甚远,缺失德,福份浅薄,灾多难大。

7. 什么是“德”?

关于德的定义,网上一搜就能搜到,什么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等等,当然这些都是儒家的说法,应当还有一点,我记得不全。这些都能算到德里去。
  
 只是我个人认为,自然的规律, 社会 的规矩就可以算是德,遵守自然的规律, 社会 的规则就可以算是守德。利用自然的规律,按 社会 的规矩去行事就是守德。
  
 具体到现实中,比如现在大力倡导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就是号召人们要遵守自然的规律,守住自然的德。而对于个人来说,比如您出行,您遵守交通规则,那就是守德。见人彬彬有礼,问路用请,得到帮助说声谢谢,就是守德。
  
 您说德就是这么简单:我个人认为德就是这么简单,没有什么高深。但真的守起来,也是要有一定的心性才行。
  
 至于您问德有几重境界,我说德就一个境界,多遵守一次,就多一点福报,潜移默化中改善着您的人生。
  
 
  
 我认为"德"就是:正人的品质,做人的准则。古代先贤倡道:"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正道,得志则与民由之,不得志则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德"的大小决定一个人能力大小、幸福的程度、轮回的层次与方向。我们常常贬谪一个人的地位高,但没德行,是"德不配位"就是这个意思。
  
 "德"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而确实存在的高能量物质。可以说"德"字决定着人的一切,德行的高低是一个人的福份和命运。正所谓:"有的者得"、"无德者失"。
  
 今天世人往往将道德肤浅化,以为"道德"二字仅仅只是一种说教,并无真实的内涵,挂在嘴边说说而已,不能诚心诚意,不知道德的深层涵义及其巨大的物质与精神的能量。
  
 有德之人必然有爱,心胸开阔且眼界深远,具有开创好生活的决心,能给底层民众带来改善,因此中华民族 历史 文化推崇高尚品德,鼓励人们培养高尚情操,这有利于建设和 社会 ,有助于人类与生物共同搭建命运共同体。

什么是“德”?

8. 德的意思是什么

“德”的本义是登上、升。“德”常用于指道德、品德,引申指有道德的贤明之士。“德”是美好的,故又引申有恩惠、感恩。又引申指客观规律等意义。德在古代文献中也与“得”通,表示得到。一定社会阶段形成的通过舆论约束人们言行的准则和规范。巴金《家》三三:“他又一次夸张地感觉到自己的道德力量超过了这个快要崩溃的大家庭。品质道德。老舍《四世同堂》三六:“和平与刚毅揉到一起才是最好的品德。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