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大萧条时期是怎么样的?

2024-05-09 15:55

1. 美国大萧条时期是怎么样的?

  大萧条的影响比历史上任何一次经济衰退都要来得深远。这次经济萧条是以农产品价格下跌为起点:首先发生在木材的价格上(1928年),这主要是由于苏联的木材竞争的缘故;但更大的灾难是在1929年到来,加拿大小麦的过量生产,美国强迫压低所有农产品产地基本谷物的价格。不管是欧洲、美洲还是澳大利亚,农业衰退由于金融的大崩溃而进一步恶化,尤其在美国,一股投机热导致大量资金从欧洲抽回,随后在1929年10月发生了令人恐慌的华尔街股市暴跌。1931年法国银行家  黑色星期四时人流攒动的华尔街(1929年)
  收回了给奥地利银行的贷款,但这并不足以偿还债务。这场灾难使中欧和东欧许多国家的制度破产了:它导致了德国银行家为了自保,而延期偿还外债,进而也危及到了在德国有很大投资的英国银行家。资本的短缺,在所有的工业化国家中,都带来了出口和国内消费的锐减:没有市场必然使工厂关闭,货物越少,货物运输也就越少,这必然会危害船运业和造船业。在所有国家中,经济衰退的后果是大规模失业:美国1370万,德国560万,英国280万(1932年的最大数据)。大萧条对拉丁美洲也有重大影响,使得在一个几乎被欧美银行家和商人企业家完全支配的地区失去了外资和商品出口。
  编辑本段经济大衰退
  原因
  经济大衰退(1929年—1933年),  等待救济的人民(罗斯福纪念馆,华盛顿)
  经济学界有各种各样的商业循环理论,在分析大萧条的原因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1]对于萧条原因最好的说明,也许就是一个或几个社会集团支出减少的幅度超过了其它社会集团支出增加的幅度。1929年,消费者购买了国民生产总值的72%,工商业者投资消费了18%,美国各联邦、州和地方政府使用了略少于10%,其余的用于出口。   在1929—1930年,由于投资者和消费者减少了大约一百五十亿美元的支出,国民生产总值的支出约减少了一百四十亿美元。政府支出虽稍有增加,但其影响微不足道。反映投资和消费支出有所减少的是:劳动力市场上解雇和失业增多了,工商业的销售额和利润降低了。根据上述分析,可见只要查明消费者支出和企业投资所以减少的来由,既能确定这次大萧条的产生原因了。   通过历史剖释,可以清楚看出:在二十年代已经存在着当时被人忽视或漠视的若干不利于经济发展的趋向。而农业一直没有从战后萧条中完全恢复过来,农民在这个时期始终贫困。此外,所谓工业部门工资水平较高,其中不少是假象。在这十年内,新机器的应用把大批工人排挤掉了。例如,在1920-1929年,工业总产值几乎增加了50%,而工业工人人数却没有增多,交通运输业职工实际上还有所减少。在工资水平很低的服务行业,工人增加最多,其中毫无疑问也包括了许多因技术进步而失业的技术工人。因此那些表示工资略有提高的统计数字,看来没有把真实情况反映出来。由于工农群众是基本消费者,这两类人遇到经济困难对消费品市场一定会有影响。     大萧条期间美国失业率飙升
  在这些情况下,二十年代广告的扩大和分期付款赊销的增加就会产生不良后果。分期付款赊销竭力膨胀消费品市场。在1924—1929年,分期付款销售售额约从二十亿美元增为三十五亿美元,由此可见其增长率大得惊人了。无庸置疑,采用分期付款的赊销办法,增加了小汽车、收音机、家具、家庭电气用具等耐用消费品的销售额。然而分期付款销售办法的推广使用,也表明这样一个事实:不增加贷款,消费品市场就不可能容纳工业部门生产出来的大量产品。而且,从经济观点来看,这种销贷方式本身孕育着某种危险性;只要削减消费信贷即分期付款赊销,消费者的购置就很可能减少。看来,1929年就发生了这种情况。   二十年代工业生产之所以能扩大,是由于对新工厂、新设备的巨额投资。这项投资使建筑业、机床制造业以及钢铁工业等有关部门雇用了大批工人。因此,资本支出或投资一减少,各生产资料生产部门的工人就会大批失业。到1929年,消费品市场容纳不了增产的商品,也就不再需要扩充厂房和设备了。例如,据估计1929年美国整个工业的开工率只达到80%。在这些条件下,无怪乎投资额(用1958年美元计算)从1929年的四百零四亿美元降为1930年的二百七十四亿美元,进而减少到1932年的四十七亿美元了。投资的缩减则导致了生产资料生产企业的破产和工人的失业。这个问题因住房建筑的减少而更加严重起来。住房营造在1925年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此后就江河日下了。1929年动工兴建的住房只有50万幢(1925年约有100万幢)。1927年以后,汽车工业也急剧衰落。   生产资料生产部门的工人失业,会使消费品的销售额减少,从而导致消费品生产部门工人的失业。而消费品销售额的减少又反过来使投资进一步缩减,这两大部类愈演愈烈的相互作用驱使生产日益下降,失业率不断上升。甚至诸如低税率和高利润等有利因素也可能助长了危机自爆发。现在看来,那个时期增加的收入大半落入少数人或少数家族的腰包了。1934年布鲁金斯研究所发表的一篇研究二十年代经济问题的论文这样写道:     大萧条期间美国穷人居住的贫民窟
  “美国呈现出了收入分配日益不均的趋势,至少在二十年代前后是如此。这就是说,这个时期人民群众的收入有所增长,而上层阶层的收入水平提高得更快。由于随着上层阶层高额收入的实现,他们的收入中节约部分增加得比消费部分快,也就出现了大富豪及其家族把积累的收入越来越多地作为投资的趋势。”   从经济观点来看,二十年代收入的分配有紧缩消费来增加投资的趋向。回顾这一段历史,可以看出消费者手头钱多些,投资者手里钱少些,国民经济也许会稳定些。1929年在某种程度上由银行信用造成的股票市场的繁荣也反映了资金过剩,使资本家投资于购建厂房设备无利可图。   二十年代的繁荣,主要归因于自然资源充裕,工农业生产增长,技术进步,劳动生产率提高,消费扩大和对外贸易兴旺。然而,许多美国人的贫困处境和国民经济之存在某些薄弱环节,导致了大萧条的爆发。尽管如此,直到二十年代末,大多数美国人还盲目乐观地相信繁荣仍将继续下去。
  经过
  赫伯特·胡佛(Herbert Clark Hoover)
  1920年代被称为“新时代”,财富和机会似乎向刚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获胜的美国人敞开了自己吝啬的大门。整个社会对新技术和新生活方式趋之若鹜,“炫耀性消费”成为时代潮流。胡佛总统也认为,“我们正在取得对贫困战争决定性的前夜,贫民窟将从美国消失”。   1929年10月24日,美国迎来了它的“黑色星期四”(美国华尔街股市的突然暴跌事件)。这一天,美国金融界崩溃了,股票一夜之间从顶巅跌入深渊,价格下跌之快连股票行情自动显示器都跟不上。1929年10月29日这天是星期二,而且这天的纽约股市暴跌达到极点,因此也有人用“黑色星期二”来指这次事件。从1929年10月29日到11月13日短短的两个星期内,共有300亿美元的财富消失,相当于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总开支。但美国股票巿场崩溃不过是一场灾难深重的经济危机爆发的火山口。   当时纽约流行一首儿歌:“梅隆拉响汽笛,胡佛敲起钟。华尔街发出信号,美国往地狱里冲!”(Mellon pulled the whistle, Hoover rang the bell, Wall Street gave the signal and the country went to hell)随着股票巿场的崩溃,美国经济随即全面陷入毁灭性的灾难之中,可怕的连锁反应很快发生:疯狂挤兑、银行倒闭、工厂关门、工人失业、贫困来临、有组织的抵抗、内战边缘。农业资本家和大农场主大量销毁“过剩”的产品,用小麦和玉米替煤炭做燃料,把牛奶倒进密西西比河,使这条河变成“银河”。城巿中的无家可归者用木板、旧铁皮、油布甚至牛皮纸搭起了简陋的栖身之所,这些小屋聚集的村落被称为“胡佛村”。流浪汉的要饭袋被叫做“胡佛袋”,由于无力购买燃油而改由畜力拉动的汽车叫做“胡佛车”,甚至露宿街头长椅上的流浪汉上盖著的报纸也被叫做“胡佛毯”。而街头上的苹果小贩则成了大萧条时期最为人熟知的象征之一。在那些被迫以经营流动水果摊讨生活的人中,有许多从前是成功的商人和银行家。   股票巿场的大崩溃导致了持续四年的大萧条,这次经济危机很快从美国蔓延到其他工业国家。对千百万人而言,生活成为吃、穿、住的挣扎。各国为维护本国利益,加强了贸易保护的措施和手段,进一步加剧恶化世界经济形势,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一个重要根源。   大萧条也造成了严重的社会问题:大萧条期间约有200-400万中学生中途辍学;许多人忍受不了生理和心理的痛苦而自杀;社会治安日益恶化。其中最重要的问题是失业。在美国,失业人口总数达到了830万,在美国各城巿,排队领救济食品的穷人长达几个街区。英国则有500-700万人失业,不得不排著更长的队伍等候在劳务交易巿场内。   经历了大萧条的人们在思想上发生了转变。工人从20年代的麻木状态中清醒过来,发动了富有战斗性的罢工。自由主义者被苏联的繁荣吸引而成为马克思主义者。而保守主义者由于惧怕布尔什维克主义,日益转向法西斯主义。   “黑色星期二”   1929年10月29日,纽约证券交易所里所有的人都陷入了抛售股票的漩涡之中。股指从之前的363最高点骤然下跌了平均40个百分点,成千上万的美国人眼睁睁看着他们一生的积蓄在几天内烟消云散。这是美国证券史上最黑暗的一天,是美国历史上影响最大、危害最深的经济事件,影响波及西方国家乃至整个世界。此后,美国和全球进入了长达10年的经济大萧条时期。因此,这一天被视作大萧条时期开启的标志性事件,由于正值星期二,被称为“黑色星期二”。
  转机
  富兰克林·罗斯福(Franklin Roosevelt)
  1933年初,富兰克林·罗斯福(Franklin Roosevelt)取代了焦头烂额的胡佛,当选为美国第32届总统。他针对当时的实际,顺应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大刀阔斧地实施了一系列旨在克服危机的政策措施,历史上被称为“罗斯福新政”,新政的主要内容可以用“三R”来概括,即复兴(Recover)、救济(Relief)、改革(Reform)。由于大萧条是由疯狂投机活动引起的金融危机而触发的。罗斯福总统的新政也先从整顿金融入手。在被称为“百日新政”(1933年3月9日至6月16日)期间制订的15项重要立法中,有关金融的法律就占了1/3。罗斯福于1933年3月4日宣誓就任总统时,全国几乎没有一家银行营业,支票在华盛顿已无法兑现。在罗斯福的要求下,3月9日,美国国会通过《紧急银行法》,决定对银行采取个别审查颁发许可证制度,对有偿付能力的银行,允许尽快复业。从3月13日至15日,已有14771家银行领到执照重新开业,与1929年危机爆发前的25568家相比,淘汰了10797家。罗斯福采取的整顿金融的非常措施,对收拾残局、稳定人心起了巨大的作用。公众舆论评价,这个行动犹如“黑沉沉的天空出现的一道闪电”。罗斯福在整顿银行的同时,还采取了加强美国对外经济地位的行动。从1933年3月10日宣布停止黄金出口开始,采取一个接一个的重大措施:4月5日,宣布禁止私人储存黄金和黄金证券,美钞停止兑换黄金4月19日,禁止黄金出口,放弃金本位;6月5日,公私债务废除以黄金偿付;1934年1月10日,宣布发行以国家有价证券为担保的30亿美元纸币,并使美元贬值40.94%。通过美元贬值,加强了美国商品对外的竞争能力。这些措施,对稳定局势,疏导经济生活的血液循环,产生了重要的作用。   在“百日新政”期间,罗斯福在解决银行问题的同时,还竭力促使议会先后通过了《农业调整法》和《全国工业复兴法》,这两个法律成了整个新政的左膀右臂。罗斯福要求资本家们遵守“公平竞争”的规则,订出各企业生产的规模、价格、销售范围;给工人们订出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的规定,从而限制了垄断,减少和缓和了紧张的阶级矛盾。在得到大企业的勉强支持后,罗斯福随之又尽力争取中小企业主的支持。他说大企业接受工业复兴法固然重要,“而产生丰硕成果的领域还在于小雇主们,他们的贡献将是为1至10人提供新的就业机会。这些小雇主实际上是国家骨干中极重要的部分,而我们的计划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中小企业的发展,为美国社会的稳定、经济的复苏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新政的另一项重要内容是救济工作。1933年5月,国会通过联邦紧急救济法,成立联邦紧急救济署,将各种救济款物迅速拨往各州,第二年又把单纯救济改为“以工代赈”,给失业者提供从事公共事业的机会,维护了失业者的自力更生精神和自尊心。罗斯福执政初期,全国1700多万失业人员及其亲属维持生计全靠州政府、市政府及私人慈善事业的帮助和施舍。但这部分财源相对于如此庞大的失业大军,无异于杯水车薪。解决这一复杂的社会问题,只有联邦政府才能办到。罗斯福新政的第一项措施,就是促请国会通过的民间资源保护队计划。该计划专门吸收年龄在18岁到25岁,身强力壮而失业率偏高的青年人,从事植树护林、防治水患、水土保持、道路建筑、开辟森林防火线和设置森林望塔,第一批招募了25万人,在遍及各州的1500个营地劳动。到美国参战前,先后有200多万青年在这个机构中工作过,他们开辟了740多万英亩国有林区和大量国有公园。平均每人每期干9个月,月工资中拿出绝大部分作赡家费,这样在整个社会扩大了救济面和相应的购买力。对于千千万万依赖州、市养活的人们,罗斯福还敦促国会通过联邦紧急救济法,成立联邦救济机构,合理划分联邦政府和各州之间的使用比例,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地方政府用来直接救济贫民和失业者。新政期间,全美国设有名目繁多的工赈机关,综合起来可分成两大系统:以从事长期目标的工程计划为主的公共工程署(政府先后拨额40多亿美元)和民用工程署(投资近10亿美元),后者在全国范围内兴建了18万个小型工程项目,包括校舍、桥梁、堤坎、下水道系统及邮局和行政机关等公共建筑物,先后吸引了400万人工作,为广大非熟练失业工人找到了用武之地。后来又继续建立了几个新的工赈机构。其中最著名的是国会拨款50亿美元兴办的工程兴办署和专门针对青年人的全国青年总署,二者总计雇佣人员达2300万,占全国劳动力的一半以上。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联邦政府支出的种种工程费用及数目较小的直接救济费用达180亿美元,美国政府藉此修筑了近1000座飞机场、12000多个运动场、800多座校舍与医院,不仅为工匠、非熟练工人和建筑业是创造了就业机会,还给成千上万的失业艺术家提供了形形色色的工作,是迄今为止美国政府承担执行的最宏大、最成功的救济计。这一笔钱经过工人的口袋、通过不同渠道和消费,又回到了资本家手中,成为以政府投资刺激私人消费和个人投资的“引动水”。   从1935年开始的第二期“新政”,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着重通过社会保险法案、全国劳工关系法案、公用事业法案等法规,以立法的形式巩固新政成果。罗斯福认为,一个政府“如果对老者和病人不能照顾,不能为壮者提供工作,不能把年青人注入工业体系之中,听任无保障的阴影笼罩每个家庭,那就不是一个能够存在下去,或是应该存在下去的政府”,社会保险应该负责“从摇篮到坟墓”整个一生。为此,制定了《社会保险法》,法律规定,凡年满65岁退休的工资劳动者,根据不同的工资水平,每月可得10至85美元的养老金。关于失业保险,罗斯福解释说:“它不仅有助于个人避免在今后被解雇时去依靠救济,而且通过维持购买力还将缓解一下经济困难的冲击。”保险金的来源,一半是由在职工人和雇主各交付相当工人工资1%的保险费,另一半则由联邦政府拨付。这个社会保险法,反映了广大劳动人民的强烈愿望,受到美国绝大多数人的欢迎和赞许。   1937年5月24日,罗斯福向国会提交了受到广泛注意的关于最低工资最高工时立法的咨文。咨文承认“我国人口的三分之一,其中绝大多数从事农业或工业,吃不好,穿不好,住不好”;“我们必须铭记我们的目标是要改善而不是降低那些现在营养不良、穿得不好、住得很糟的那些人的生活水平。我们知道,当我们工人的一大部分还没有就业的时候,超时工作和低水平的工资是不能提高国民收入的。”由国会没有对法案采取行动,1937年10月12日,罗斯福再次提出,直到1938年6月14日通过。这就是《公平劳动标准法》(又称《工资工时法》),它的主要条款包括每周40小时工时,每小时40分最低工资;禁止使用16岁以下童工,在危险性工业中禁止使用18岁以下工人。关于最低工资的规定,随着经济的发展,日后陆续有所调整。这些社会立法,虽属社会改良的范畴,但对广大人民特别是工资劳动者甚有好处。为了解决社会保险制度的联邦经费来源问题,罗斯福破天荒地实行了一种按收入和资产的多寡而征收的累进税。对5万美元纯收入和4万美元遗产征收31%,500万美元以上的遗产可征收75%;公司税过去一律是13.75%,根据1935年税法,公司收入在5万美元以下的税率降为12.5%,5万美元以上者增加为15%。   到1939年,罗斯福总统实施的新政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新政几乎涉及美国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其中多数措施是针对美国摆脱危机,最大限度减轻危机后果的具体考虑,还有一些则是从资本主义长远发展目标出发的远景规划,它的直接效果是使美国避免了经济大崩溃,有助于美国走出危机。从1935年开始,美国几乎所有的经济指标都稳步回升,国民生产总值从1933年的742亿美元又增至1939年的2049亿美元,失业人数从1700万下降至800万,恢复了国民对国家制度的信心,摆脱了法西斯主义对民主制度的威胁,使危机中的美国避免出现激烈的社会动荡,为后来美国参加反法西斯战争创造了有利的环境和条件,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二战以后美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方向。   诚然,罗斯福的“新政”措施,最终目的是为了加强国家资本主义,以克服经济危机,巩固资本主义制度。“新政”是他医治资本主义社会的疾病在常规疗法不能奏效的情况下试用的一种试验性的疗法。事实上,“新政”的某些措施也有不足之处,这也每每成为他的政敌发难的理由。“新政”实施过程中利益受损的阶层也曾予以抵制和诽谤,甚至作为新政初期重要内容的《工业复兴法》及另外两项法案也在时隔两年后被最高法院裁定为违宪。但是,只要我们真正以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审视“新政”,就不难看出,“新政”号准了美国经济和社会生活的脉搏,“使人们能够重返工作,使我们的企业重新活跃起来”的口号,符合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充分唤起了他们的积极性。罗斯福把保持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行和保证公民就业作为政府的责任,尤其是以工赈的形式修建的一大批工程项目,不仅大大缓解了失业困难,刺激了经济的早日复苏,而且许多基础设施建设使美国经济受益无穷。新政留下了大量防止再次发生大萧条的措施和政策,为美国投入二次大战及战后的快速崛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罗斯福也因此成为自亚伯拉罕·林肯以来最受美国和世界公众欢迎的总统而永载史册。
  影响
  大萧条的普遍影响导致了:   1、提高了政府对经济的政策参与性,即凯恩斯主义;   2、以关税的形式强化了经济的民族主义;   3、激起了作为共产主义替代物的浪漫-极权主义政治运动(如德国纳粹)。大萧条相对于其他单一原因来说是最能够解释为什么在1932年到1938年之间欧洲大陆和拉丁美洲各国政治逐渐右翼化。   4、阿道夫·希特勒、贝尼托·墨索里尼等独裁者的崛起,间接造成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生活

美国大萧条时期是怎么样的?

2. 美国大萧条时期是什么?

美国大萧条时期是1929年至1933年之间发源于美国的经济大危机。
1929年至1933年,是美国历史上黑色的几年,这场持续三年半的经济危机在美国历史上是空前绝后的。我们习惯称之为大萧条,这是美国学者为了区别其他的历次危机而命名的,可见这次经济危机的严重程度。

美国大萧条时期产生的原因
美国大萧条时期产生的主要因素是农业和工业人口收入不足,当时的美国刚经历了一战不久,农业还没有从战争中完全恢复,农业人口的收入不是很高。对于工人来说也是一样,新技术的出现让大多数工人的工作被机器取代,大量工人失去了工作只能流入到服务业,而服务业的工资水平又不是很高,这最终导致社会消费受到了很大影响。
美国在这个时期出现了不均衡的收入分配,虽然各阶层的收入都在增长,但上层社会增长的速度显然要更快,使得贫富差距在拉大,有钱人将大部分钱用于投资而不是消费,这也是大萧条形成的原因之一。

3. 美国大萧条时期是怎么样的

大萧条是一场持续了10年的全球经济萧条。它始于1929年10月24日的“ 黑色星期四 ”。在接下来的四天里,股票价格在1929年的 股市崩盘中下跌了23%。在 大萧条影响了 社会的各个方面。到1933年, 失业率 从全国劳动力的3%上升到25%。那些仍然有工作的人的工资下降了。由于通货紧缩,美国 国内生产总值减少了一半,从1030亿美元减少到550亿美元。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之间下降了27%。

但是在这个时期的美国人的生活质量极低,大萧条导致许多农民失去农场。与此同时,多年的过度耕种和干旱造成了中西部的“ 沙尘暴 ”,摧毁了以前肥沃地区的农业生产。成千上万的这些农民和其他失业工人移居加利福尼亚寻找工作。许多人最终生活成无家可归的“流浪汉”。其他人则搬到名为“ Hoovervilles ”的棚户区,以当时的总统赫伯特·胡佛命名。美国城市里到处都是食物,但许多人没有钱购买,人们在街头挨饿,美国政府试图摆脱供应商无法出售的多余食品。严格遵守市场规则:未售出的商品应始终归类为多余商品,不能将其分给穷人,因为它可能对企业造成损害。各种方法被用来摧毁多余的食物。他们烧毁了农作物,将它们淹没在海洋中,将牛奶倒入河中。


美国大萧条时期是怎么样的

4. 美国大萧条的简介

大萧条的影响比历史上任何一次经济衰退都要来得深远。这次经济萧条是以农产品价格下跌为起点:首先发生在木材的价格上(1928年),这主要是由于苏联的木材竞争的缘故;但更大的灾难是在1929年到来,加拿大小麦的过量生产,美国强迫压低所有农产品产地基本谷物的价格。不管是欧洲、美洲还是澳大利亚,农业衰退由于金融的大崩溃而进一步恶化,尤其在美国,一股投机热导致大量资金从欧洲抽回,随后在1929年10月发生了令人恐慌的华尔街股市暴跌。1931年法国银行家收回了给奥地利银行的贷款,但这并不足以偿还债务。这场灾难使中欧和东欧许多国家的制度破产了:它导致了德国银行家为了自保,而延期偿还外债,进而也危及到了在德国有很大投资的英国银行家。资本的短缺,在所有的工业化国家中,都带来了出口和国内消费的锐减:没有市场必然使工厂关闭,货物越少,货物运输也就越少,这必然会危害船运业和造船业。在所有国家中,经济衰退的后果是大规模失业:美国1370万,德国560万,英国280万(1932年的最大数据)。大萧条对拉丁美洲也有重大影响,使得在一个几乎被欧美银行家和商人企业家完全支配的地区失去了外资和商品出口。

5. 美国大萧条的介绍

《美国大萧条》是奥地利经济学派的重要著作。作者根据米塞斯关于商业周期的理论,细致而全面地分析了美国20世纪20至30年代的经济状况,对那场发生在上世纪初的经济危机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罗斯巴德认为那场大萧条不是因为政府实行了“自由放任主义”的政策引起的,而恰恰相反正是政府过多地干预经济使然;对于金融领域,罗斯巴德采取了反中央银行的立场,批评了中央银行违背金本位原则,而对金融货币领域加以干预的做法,认为这样对长期的经济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美国大萧条的介绍

6. 美国大萧条原因

问题一:美国大萧条时期是怎么解决的  (1)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1.危机爆发的原因 
  ①根本原因:1929~1933年世界性经济大危机的产生不是偶然的,它的根本原因在于资本主义生产的社会性和生产成果的私人占有性的矛盾的恶性发展。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社会化大生产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也就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资本主义社会在经历了两次工业革命之后,生产力飞速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细。这就要求各个生产部门必须密切协作、步调一致,进而形成社会化大生产。但在资本主义社会,由于生产资料归私人所有,少数垄断资本家占有大部分生产资料,他们为了无限制地追求利润,尤其是在经济繁荣时期,不断地扩大再生产。这就势必打破平衡,引发恶性竞争,激化社会生产各个部门之间的矛盾,从而导致新的经济危机爆发。 
  ②直接原因: 
  根据上面的分析,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我们已经明确了,但是这里有个问题:社会化大生产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感受不到的,普通人能够分析出的问题是什么呢?或者说,经济危机发生的直接原因是什么呢?是市场供需出现矛盾。人们所能认识到的只是它所表现出来的生产和销售两个环节之间的矛盾。表面上来看,生产出的产品太多,市场需求有限,产品过剩,出现滞销。但产品是真的过剩吗?当然不是。那又是什么原因使供需矛盾逐步激化了呢? 
  以经济大危机的首发地美国为例,首先,美国20年代的繁荣建立在不稳定的基础上,少数垄断组织控制着国家的经济命脉,这就造成国民收入分配不均,贫富差距越来越大。一方面,资本家攫取了高额利润,20年代,国民收入的1/3为占人口5%的最富有者所占有;另一方面,广大劳动人民日益相对贫困,1929年,约60%的美国家庭收入仅够维持生活,他们的收入在全国总收入中尚不足24%。这就限制了社会实际消费能力的增长,造成市场的相对狭小。第二,分期付款和银行信贷 *** 了市场的虚假繁荣。20年代后半期,美国市场日益盛行分期付款,以此来 *** 消费,造成市场的虚假繁荣。这种繁荣不是社会实际消费能力的增长,而是一种提前消费的形式,随之而来的必然是消费的疲软。而资本家为眼前利润驱使,盲目扩大生产,使得生产和市场的矛盾日益尖锐。第三,无限制的股票投机活动。当时美国的股票投机活动非常猖獗,不但职业投机者,一些普通的美国人也参与股票的投机,把它作为致富的捷径。人们不但把自己的积蓄全部投入,甚至向银行贷款购买股票,结果造成这一时期股票价格被大幅度哄抬,发展到令人难以相信的极端,股票以其帐面价值的3倍到20倍的价格卖出,这就大大增加了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为货币和信贷系统的崩溃埋下了隐患。1929年10月,以纽约股市的崩溃为开端,引发了一场空前规模的世界性经济大危机。可见,股市投机活动掩盖了生产和销售之间本已尖锐的矛盾,使矛盾激化,直接引发经济危机。 
  2.经济大危机的爆发 
  这次经济危机爆发的标志是1929年10月下旬,纽约华尔街股票市场崩溃。但事实上,1929年美国经济发展已经出现严重困难。由于传统工业部门在20年代一直发展迟缓,开工严重不足,并制约了其他经济部门的发展,进而使整个经济形势开始出现大衰退的迹象。但纽约股市却不断哄抬,在1929年上半年股价一直上扬。这个美国经济发展的晴雨表已经无法正确反映美国经济的真实情况。我们知道,支撑股市的是投资者的信心和对未来的希望。但这种信心和希望在1929年10月下旬,由于经济持续低迷而彻底破灭。广大投资者开始疯狂抛售股票,股价下跌之快,连自动报价机都来不及报价。股市崩溃了。股市崩溃引发了一连串连锁反应。广大投资者的财富几乎是在一夜之......>> 
  
   问题二:1929年美国大萧条的原因是什么  1929年的经济危机是怎么造成的? 
  (弗里德曼在《美国货币史》里以大量的史实及其货币理论的扎实功底解释了大萧条的成因,本人以为逻辑非常严谨。) 
  不少人认为是1929年的那场股市崩盘造成了经济大危机,这显然站不住脚,比那次股灾更严重的股灾在经济大危机的之前与之后都发生过,却没有引起1929年那样的影响如此深远的经济大危机,可见,股灾不是经济大危机的原因,只是经济大危机的一个揭幕曲。 
  弗里德曼在《美国货币史》里详尽的揭示了经济危机的原因是:美联储在经济大危机之前向经济体注入了大量货币。是货币供应量的增长完全脱离了实体经济的增长,由于在短期内造成的“货币幻觉”,生产者被通胀扭曲的价格所误导,以为产品很受欢迎,于是扩大再生产,所有人都感觉自己的收入上升了,于是扩大消费,这种预期却真的导致了产品供不应求,在短期内造成的“繁荣的假象”,被历史学家称为“怒吼的二十年代”。人们对企业利润增加的信心十分足,股票市场也是牛市冲天。但是泡沫总有破灭的一天,随着时间的流逝,生产者发现自己的生产成本也在上升,于是便不再扩大生产,消费者也发现虽然收入在上升,但是物价也在上升,于是削减开支。风向一变之后,股市这种对风向异常敏感的地方首先暴跌,是大量先前不能承受高风险的资金化为乌有,进而引发了银行的挤兑风潮。在实体经济领域,通胀引起的假象导致过多生产的产品积压,出现了生产过剩。“生产过剩”既是马克思定义的经济危机。 
  在经济危机发生的前期,在经济下行的时候美联储等银行却又犯了一个大错,在感觉自己之前发了过多的货币之后,现在却决定缩减货币供应量, 这种悲剧性的举措直接使经济陷入了严重的通缩。表现为物价水平的持续暴跌。生产者获得的价格甚至不能弥补成本。于是出现了“穷人没有牛奶喝,另一方面却有大量的牛奶被倒入河中‘的闹剧。 
  
   问题三:1920年美国大萧条是什么?那时人们怎么了?为什么美国大萧条会发生?  20年代美国没有大萧条吧?应该是1930年,美国那时候是柯立芝繁荣时期,经济非常好的。 
  到了1930年,确切说是1929年,由于商品大量丰富,市场已经饱和了。比如说你买了一个铅笔盒,然后文具厂有钱赚,但是你得等到你的铅笔盒坏了才会去买新的,而你铅笔盒坏掉的时候没人去买铅笔盒,文具厂如果东西卖不出去就会有危机。更严重的是他的钱不是他自己的,而是借的(通过金融手段,美国当时候股票非常流行,通过股票投机,可以让很多人一夜之间发横财。)如果借的钱还不起,那么借钱的人也会跟着破产,因为借钱给别人的人,他的钱也是从别人那里借来的。这样下去就会有很多人破产了(当然就是给你举个例子,你不买铅笔盒别人也会去买,这个需求还是有的,但是当大家啥都不买的时候,资本主义经济体制下是会发生巨大危机的) 
  
   问题四:美国大萧条的原因  大萧条,也就是大危机,这是资本主义制度的根本矛盾(社会大生产与生产资料私有化,这点不懂百度)引起的,,加之当时的胡佛 *** 都看到危机征兆时都没有采取行动,坚持“自由放任”主义政策,导致当时原本恶化的情况更加恶化,那效果。。。。简直和我国60年代饥荒有得一拼,总的来说是 *** 不作为,因为之前的繁荣冲昏了他们的头脑。 
  本人自己见解,本人高二学生,正是文科 
  
   问题五:美国“大萧条”的原因是什么?  1929年美国经济大萧条的原因 
  以下摘自[美国]吉尔伯著《美国经济史》699-702页 
  经济学界有各种各样的商业循环理论,在分析大萧条的原因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对于萧条原因最好的说明,也许就是一个或几个社会集团支出减少的幅度超过了其它社会集团支出增加的幅度。1929年,消费者购买了国民生产总值的72%,工商业者投资消费了18%,联邦、州和地方 *** 使用了略少于10%,其余的用于出口。 
  在1929―1930年,由于投资者和消费者减少了大约一百五十亿美元的支出,国民生产总值的支出约减少了一百四十亿美元。 *** 支出虽稍有增加,但其影响微不足道。反映投资和消费支出有所减少的是:劳动力市场上解雇和失业增多了,工商业的销售额和利润降低了。根据上述分析,可见只要查明消费者支出和企业投资所以减少的来由,既能确定这次大萧条的产生原因了。 
  今天,通过历史剖释,可以清楚看出:在二十年代已经存在着当时被人忽视或漠视的若干不利于经济发展的趋向。上面已经指出,农业一直没有从战后萧条中完全恢复过来,农民在这个时期始终贫困。而且,所谓工业部门工资水平较高,其中不少是假象。在这十年内,新机器的应用把大批工人排挤掉了。例如,在1920-1929年,工业总产值几乎增加了50%,而工业工人人数却没有增多,交通运输业职工实际上还有所减少。在工资水平很低的服务行业,工人增加最多,其中毫无疑问也包括了许多因技术进步而失业的技术工人。因此那些表示工资略有提高的统计数字,看来没有把真实情况反映出来。由于工农群众是基本消费者,这两类人遇到经济困难对消费品市场一定会有影响。 
  在这些情况下,二十年代广告的扩大和分期付款赊销的增加就会产生不良后果。分期付款赊销竭力膨胀消费品市场。在1924―1929年,分期付款销售售额约从二十亿美元增为三十五亿美元,由此可见其增长率大得惊人了。无庸置疑,采用分期付款的赊销办法,增加了小汽车、收音机、家具、家庭电气用具等耐用消费品的销售额。然而分期付款销售办法的推广使用,也表明这样一个事实:不增加贷款,消费品市场就不可能容纳工业部门生产出来的大量产品。而且,从经济观点来看,这种销贷方式本身孕育着某种危险性;只要削减消费信贷即分期付款赊销,消费者的购置就很可能减少。看来,1929年就发生了这种情况。 
  二十年代工业生产之所以能扩大,是由于对新工厂、新设备的巨额投资。这项投资使建筑业、机床制造业以及钢铁工业等有关部门雇用了大批工人。因此,资本支出或投资一减少,各生产资料生产部门的工人就会大批失业。到1929年,消费品市场容纳不了增产的商品,也就不再需要扩充厂房和设备了。例如,据估计1929年美国整个工业的开工率只达到80%。在这些条件下,无怪乎投资额(用1958年美元计算)从1929年的四百零四亿美元降为1930年的二百七十四亿美元,进而减少到1932年的四十七亿美元了。投资的缩减则导致了生产资料生产企业的破产和工人的失业。这个问题因住房建筑的减少而更加严重起来。住房营造在1925年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此后就江河日下了。1929年动工兴建的住房只有五十万幢(1925年约有一百万幢)。1927年以后,汽车工业也急剧衰落。 
  我们不想回答究竞生产资料的生产先下降还是消费品的生产先减少达样一个问题;显然,两者互有影响。生产资料生产部门的工人失业,会使消费品的销售额减少,从而导致消费品生产部门工人的失业。而消费品销售额的减少又反过来使投资进一步缩减,这两大部类愈演愈烈的相互作用驱使生产日益下降,失业率不断上升。 
  甚至诸如低税率和高利润等有利因素也可能助长了危机自爆发。现在......>> 
  
   问题六:美国经济大萧条和经济危机的原因  先是经济危机,再是因为经济危机引起大萧条的。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1.危机爆发的原因 
  ①根本原因:1929~1933年世界性经济大危机的产生不是偶然的,它的根本原因在于资本主义生产的社会性和生产成果的私人占有性的矛盾的恶性发展。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社会化大生产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也就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资本主义社会在经历了两次工业革命之后,生产力飞速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细。这就要求各个生产部门必须密切协作、步调一致,进而形成社会化大生产。但在资本主义社会,由于生产资料归私人所有,少数垄断资本家占有大部分生产资料,他们为了无限制地追求利润,尤其是在经济繁荣时期,不断地扩大再生产。这就势必打破平衡,引发恶性竞争,激化社会生产各个部门之间的矛盾,从而导致新的经济危机爆发。 
  ②直接原因: 
  根据上面的分析,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我们已经明确了,但是这里有个问题:社会化大生产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感受不到的,普通人能够分析出的问题是什么呢?或者说,经济危机发生的直接原因是什么呢?是市场供需出现矛盾。人们所能认识到的只是它所表现出来的生产和销售两个环节之间的矛盾。表面上来看,生产出的产品太多,市场需求有限,产品过剩,出现滞销。但产品是真的过剩吗?当然不是。那又是什么原因使供需矛盾逐步激化了呢? 
  以经济大危机的首发地美国为例,首先,美国20年代的繁荣建立在不稳定的基础上,少数垄断组织控制着国家的经济命脉,这就造成国民收入分配不均,贫富差距越来越大。一方面,资本家攫取了高额利润,20年代,国民收入的1/3为占人口5%的最富有者所占有;另一方面,广大劳动人民日益相对贫困,1929年,约60%的美国家庭收入仅够维持生活,他们的收入在全国总收入中尚不足24%。这就限制了社会实际消费能力的增长,造成市场的相对狭小。第二,分期付款和银行信贷 *** 了市场的虚假繁荣。20年代后半期,美国市场日益盛行分期付款,以此来 *** 消费,造成市场的虚假繁荣。这种繁荣不是社会实际消费能力的增长,而是一种提前消费的形式,随之而来的必然是消费的疲软。而资本家为眼前利润驱使,盲目扩大生产,使得生产和市场的矛盾日益尖锐。第三,无限制的股票投机活动。当时美国的股票投机活动非常猖獗,不但职业投机者,一些普通的美国人也参与股票的投机,把它作为致富的捷径。人们不但把自己的积蓄全部投入,甚至向银行贷款购买股票,结果造成这一时期股票价格被大幅度哄抬,发展到令人难以相信的极端,股票以其帐面价值的3倍到20倍的价格卖出,这就大大增加了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为货币和信贷系统的崩溃埋下了隐患。1929年10月,以纽约股市的崩溃为开端,引发了一场空前规模的世界性经济大危机。可见,股市投机活动掩盖了生产和销售之间本已尖锐的矛盾,使矛盾激化,直接引发经济危机。 
  大约在01年的时候,美联储实行低利率的政策,存贷利率都比较低, 
  而当时美国的房市看好,房价一路上涨 
  这个时候,一些不吸收公共存款,资本充足率低的房地产金融机构,就贷款给一些欠缺还款能力保障的人,比如没有稳定工作的或收入较低的人 
  因为贷款利率低,还款的风险相对较小,而且房价上涨快,即使贷款人还不起钱了,这些金融机构可以通过收回房产作为抵押,将房产卖出去,甚至对于当初借钱买房的人,卖出去的钱还了款,都还有剩余,所以美国人信心大增,大力发扬了这种让人人买得起房的方式 
  这些金融机构把带出去的款,作为债权,通过一些包装,卖到了二级市场, 
  在二级市场,这些债权又被划分成四个等级,优......>> 
  
   问题七:美国1929年大萧条的好与坏  你可以去看光荣与梦想这本书全书写了胡弗在位时的事 
  
   问题八:美国大萧条的美国大萧条  作 者: (美)罗斯巴德出 版 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 2009-4-1字 数: 282000页 数: 337开 本: 16开I S B N : 9787208083158包 装: 平装定价:39.00 
  
   问题九:美国大萧条时期是怎么解决的  (1)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1.危机爆发的原因 
  ①根本原因:1929~1933年世界性经济大危机的产生不是偶然的,它的根本原因在于资本主义生产的社会性和生产成果的私人占有性的矛盾的恶性发展。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社会化大生产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也就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资本主义社会在经历了两次工业革命之后,生产力飞速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细。这就要求各个生产部门必须密切协作、步调一致,进而形成社会化大生产。但在资本主义社会,由于生产资料归私人所有,少数垄断资本家占有大部分生产资料,他们为了无限制地追求利润,尤其是在经济繁荣时期,不断地扩大再生产。这就势必打破平衡,引发恶性竞争,激化社会生产各个部门之间的矛盾,从而导致新的经济危机爆发。 
  ②直接原因: 
  根据上面的分析,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我们已经明确了,但是这里有个问题:社会化大生产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感受不到的,普通人能够分析出的问题是什么呢?或者说,经济危机发生的直接原因是什么呢?是市场供需出现矛盾。人们所能认识到的只是它所表现出来的生产和销售两个环节之间的矛盾。表面上来看,生产出的产品太多,市场需求有限,产品过剩,出现滞销。但产品是真的过剩吗?当然不是。那又是什么原因使供需矛盾逐步激化了呢? 
  以经济大危机的首发地美国为例,首先,美国20年代的繁荣建立在不稳定的基础上,少数垄断组织控制着国家的经济命脉,这就造成国民收入分配不均,贫富差距越来越大。一方面,资本家攫取了高额利润,20年代,国民收入的1/3为占人口5%的最富有者所占有;另一方面,广大劳动人民日益相对贫困,1929年,约60%的美国家庭收入仅够维持生活,他们的收入在全国总收入中尚不足24%。这就限制了社会实际消费能力的增长,造成市场的相对狭小。第二,分期付款和银行信贷 *** 了市场的虚假繁荣。20年代后半期,美国市场日益盛行分期付款,以此来 *** 消费,造成市场的虚假繁荣。这种繁荣不是社会实际消费能力的增长,而是一种提前消费的形式,随之而来的必然是消费的疲软。而资本家为眼前利润驱使,盲目扩大生产,使得生产和市场的矛盾日益尖锐。第三,无限制的股票投机活动。当时美国的股票投机活动非常猖獗,不但职业投机者,一些普通的美国人也参与股票的投机,把它作为致富的捷径。人们不但把自己的积蓄全部投入,甚至向银行贷款购买股票,结果造成这一时期股票价格被大幅度哄抬,发展到令人难以相信的极端,股票以其帐面价值的3倍到20倍的价格卖出,这就大大增加了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为货币和信贷系统的崩溃埋下了隐患。1929年10月,以纽约股市的崩溃为开端,引发了一场空前规模的世界性经济大危机。可见,股市投机活动掩盖了生产和销售之间本已尖锐的矛盾,使矛盾激化,直接引发经济危机。 
  2.经济大危机的爆发 
  这次经济危机爆发的标志是1929年10月下旬,纽约华尔街股票市场崩溃。但事实上,1929年美国经济发展已经出现严重困难。由于传统工业部门在20年代一直发展迟缓,开工严重不足,并制约了其他经济部门的发展,进而使整个经济形势开始出现大衰退的迹象。但纽约股市却不断哄抬,在1929年上半年股价一直上扬。这个美国经济发展的晴雨表已经无法正确反映美国经济的真实情况。我们知道,支撑股市的是投资者的信心和对未来的希望。但这种信心和希望在1929年10月下旬,由于经济持续低迷而彻底破灭。广大投资者开始疯狂抛售股票,股价下跌之快,连自动报价机都来不及报价。股市崩溃了。股市崩溃引发了一连串连锁反应。广大投资者的财富几乎是在一夜之......>> 
  
   问题十:1929年美国大萧条的原因是什么  1929年的经济危机是怎么造成的? 
  (弗里德曼在《美国货币史》里以大量的史实及其货币理论的扎实功底解释了大萧条的成因,本人以为逻辑非常严谨。) 
  不少人认为是1929年的那场股市崩盘造成了经济大危机,这显然站不住脚,比那次股灾更严重的股灾在经济大危机的之前与之后都发生过,却没有引起1929年那样的影响如此深远的经济大危机,可见,股灾不是经济大危机的原因,只是经济大危机的一个揭幕曲。 
  弗里德曼在《美国货币史》里详尽的揭示了经济危机的原因是:美联储在经济大危机之前向经济体注入了大量货币。是货币供应量的增长完全脱离了实体经济的增长,由于在短期内造成的“货币幻觉”,生产者被通胀扭曲的价格所误导,以为产品很受欢迎,于是扩大再生产,所有人都感觉自己的收入上升了,于是扩大消费,这种预期却真的导致了产品供不应求,在短期内造成的“繁荣的假象”,被历史学家称为“怒吼的二十年代”。人们对企业利润增加的信心十分足,股票市场也是牛市冲天。但是泡沫总有破灭的一天,随着时间的流逝,生产者发现自己的生产成本也在上升,于是便不再扩大生产,消费者也发现虽然收入在上升,但是物价也在上升,于是削减开支。风向一变之后,股市这种对风向异常敏感的地方首先暴跌,是大量先前不能承受高风险的资金化为乌有,进而引发了银行的挤兑风潮。在实体经济领域,通胀引起的假象导致过多生产的产品积压,出现了生产过剩。“生产过剩”既是马克思定义的经济危机。 
  在经济危机发生的前期,在经济下行的时候美联储等银行却又犯了一个大错,在感觉自己之前发了过多的货币之后,现在却决定缩减货币供应量, 这种悲剧性的举措直接使经济陷入了严重的通缩。表现为物价水平的持续暴跌。生产者获得的价格甚至不能弥补成本。于是出现了“穷人没有牛奶喝,另一方面却有大量的牛奶被倒入河中‘的闹剧。

7. 美国经济大萧条

1929年美国股灾引发经济大萧条
1929—1933年的大萧条是美国和西方世界的一场噩梦,它给美国人留下了痛苦的记忆。目前,美国的失业率创9年来的新高,美国又有人联想起70多年前那场震惊世界的灾难。

“资本主义已经走到尽头了”

在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1920年年中至1921年年末短暂的经济危机后,美国的经济开始复苏,并逐渐趋于繁荣。

这一繁荣造就了一个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期,却又潜伏着深刻的矛盾。美国农业长期不景气,农村购买力不足,农场主大量破产。此外,工业增长和社会财富的再分配极端不均衡,社会财富越来越集中于少数人手中。

在这个时代,整个美国社会的价值观念都在发生变化。有组织犯罪愈演愈烈,享乐主义和投机活动盛行,政治极端腐败。1920年,民主党总统威尔逊离任。继威尔逊之后的三届共和党总统哈定、柯立芝和胡佛先后执政,这段时间是美国历史上贪污腐败最严重的时期。哈定执政时期,政府内部贪污腐败成风。柯立芝的财政部长梅隆自己就陷入投机行为中。美国著名历史学家小阿瑟·施莱辛格后来曾说,美国20年代的实利主义使人最容易产生这样的感觉:“资本主义已经走到尽头了”。

股市崩盘引发危机

由于消费者的购买力不足,导致了美国经济运行中商品增加和资本输出困难,进一步引发了生产过剩和资本过剩。虽然金融巨头在投机行为中获得了高额利润,但大量资金没有被投入再生产过程,而是被投向了能获得更高回报的证券投资领域。

1927年,纽约股市掀起了第一轮狂潮。这一年,股票交易额达到了破天荒的5.75亿股。在1928年年初的几周里,证券市场已成强弩之末,显现出崩盘的隐患。但柯立芝总统和美国财政部采取欺骗宣传的方法,使得股市得以暂时平静。

1928年3月初,随着纽约股市实力最强的一批投机商大批买进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和无线电公司的股票,新一轮投机行为疯狂扩散,股票价格再次疯狂暴涨。这轮狂涨直到1928年6月才略有回落。在此后16个月中,股市时有涨落,但始终未能回到1928年3月以前的水平。

1929年初,股市的狂热已失去控制。9月26日,英格兰银行宣布:为停止黄金外流和保护英镑在国际汇兑中的地位,将再贴现率和银行利率提高6.5%;9月30日,伦敦又从纽约撤回数亿美元,从而诱发了美国股市大幅度下跌。10月15日,纽约股市开始出现大量抛售,但由于大投机商抛售谨慎,市场反应较为平和。

10月24日,纽约证券市场突发崩盘。当天的股票成交量达1289万股。股票价格下降之快,连场内的自动行情收录机都赶不上!人们陷入恐慌之中。这一天,有11名证券市场投机的老手相继自杀。

当天下午,摩根财团联合其他银行业巨头,拿出2.4亿美元联合基金护盘,以高于市场的价格购买股票。在这以后几天里,股票行情逐渐稳定,美国财政部和一些经济学家、银行家和大城市报纸纷纷向公众保证:股票价格的下跌问题不大,应拿出更多的钱用于投资,这样对国家经济是有好处的。10月25日,胡佛总统也发表文告:“美国的基本企业,即商品的生产与分配,是立足于健全和繁荣的基础之上的”,力图以此刺激新一轮投资。

10月28日,也就是胡佛发表文告的第三天,美国股市再次惨跌。1929年10月29日,星期二,美国股市又一次出现大幅度崩盘。据《纽约时报》统计,纽约股市50种股票的平均价格几乎下挫了40档。此后一周之内,美国人在证券交易所内失去的财富竟达100亿美元!

萧条中的美国

股票价格的大幅“跳水”引起美国经济的一系列连锁反应:谷物等交易的价格也一路下滑;铁路货运量大幅减少;钢材价格大跌、棉花价格大跌……

到11月中旬,纽约证券交易所股票价格下降40%以上,证券持有人的损失高达260亿美元,成千上万普通美国人辛劳一生的血汗钱化为乌有。

在“大萧条”中,企业破产l09371家,私营公司纯利润从1929年的84亿美元降为1932年的34亿美元。1931年美国工业生产总指数比1929年下降了53.8%。重工业生产的缩减尤为严重,作为20年代美国经济繁荣标志的钢铁、汽车和建筑等行业的衰退更是明显。

1933年初,前总统柯立芝在死前4天还在哀叹:“举目四望,看不到任何希望。”连一向处世乐观的富兰克林·罗斯福,眼见马里兰银行倒闭时也惊呼道:“不知这座用纸板搭的房子会不会倒塌?”

由于工、农、商业萎缩,到1933年3月,美国完全失业工人达1700万,半失业者不计其数。农民的现金收入从每年162美元下降到48美元,约有101.93万农民破产,沦为佃农、分成制农民和雇农,许多中产阶级也纷纷破产。

危机期间,一方面生产过剩,消费紧缩,导致商品积压;另一方面普通美国人却缺衣少食,生活日益贫困。为了维持农产品的价格,农业资本家和大农场主大量销毁“过剩”产品,用小麦和玉米代替煤炭作燃料,把牛奶倒进密西西比河,使这条河变成“银河”。

由于人们普遍对未来缺乏信心,导致社会道德进一步沦丧,盗窃、斗殴、凶杀案件层出不穷。胡佛总统曾经要求喜剧演员通过给人们以欢笑减轻大家的心理压力,但结果却是在社会上产生了一大批取笑他的笑话。如:城市中的无家可归者用木板、旧铁皮、油布甚至牛皮纸搭起了简陋的栖身之所,这种小屋聚集的村落被称为“胡佛村”,流浪汉的要饭袋被叫做“胡佛袋”,由于无力购买燃油而改由畜力拉动的汽车被叫做“胡佛车”,露宿街头长椅上的流浪汉身上盖的报纸被叫做“胡佛毯”。纽约大街流行这样一首儿歌:“梅隆拉响汽笛,胡佛敲起钟。华尔街发出信号,美国往地狱里冲!”

据1932年9月《幸福》杂志估计,美国有3400万成年男女和儿童,约占全国总人口的28%的人无法维持生计(1100万户农村人口未计在内),流浪人口达200万,仅纽约一地1931年一年中记录在案的倒毙街头的案件就有2000余起。这一时期出生的儿童身材矮小,后来被称作“萧条的一代”。全美有33万儿童失学,女孩子为了养家糊口冒着怀孕的危险以10美分一次的价格到街上卖淫。由于长期的营养不良,当美国参加二战需要补充大量兵员时,因体质不合格遭淘汰的达40%!

罗斯福就职之日,胡佛送给新政府一句话:“我们已到了山穷水尽的境地,我们无能为力了。”

应对危机的两条道路

这场持续4年之久的“大萧条”使人们对资本主义制度产生了怀疑。英国著名历史学家阿诺德·汤在1932年出版的《国际事务概览》第一页就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这个伟大、古老、一直是成功的社会的成员们正在自问:西方生命及其成长的长期历程,是不是在他们的时代很可能将到终点?”

面对“大萧条”,西方各国采取了不同的应对策略。德、日、美、英、法等国都出现了法西斯组织。德国纳粹党还在希特勒的策划下夺取了政权。日本也发生了多次军人政变,最终建立了军部法西斯统治。德、日两国再加上“大萧条”前不久登台的意大利墨索里尼法西斯政权,将世界引入了战争的边缘。

“大萧条”引发了美国社会一系列阶级矛盾,斗争浪潮遍布全国。有部分工人、农民和思想激进的知识分子喊出了“学习俄国佬”的口号,极少数人还在国内煽动法西斯化恶浪。当时的美国总统胡佛是一位靠个人奋斗起家的“美国英雄”。他在竞选演说中许诺“美国人家家锅里有两只鸡,家家有两辆汽车”,“要让贫穷从这个国家消失”。但由于胡佛在经济领域顽固奉行自由资本主义经典理论,在随后到来的经济危机中应对无力,从而使他的诺言成了一张永远无法兑付的空头支票。

从1929年担任纽约州长开始,罗斯福便实施了一系列代表美国前进方向的政策,这些政策后来被一并称作“新政”。1933年3月4日,罗斯福终于成为美国第三十二任总统。罗斯福在他的总统就职演说中告诉美国人:“我坚决相信,我们唯一引为恐怖的只是恐怖本身。”

罗斯福洪亮的声音,通过广播网响遍了水深火热的美国:从血汗工厂到凄凉客站;从“胡佛村”到流浪汉的栖身地;从佃农辛苦耕耘的不毛之地到在工厂寒风中哆嗦的衣衫褴褛的人群。加利福尼亚州的打字员在打字机上记下这样一句话:就是罗斯福一把火烧了国会,我们也会大声欢呼说:“好哇,火到底点着了!”

美国经济大萧条

8. 大萧条时期的美国是什么样子

9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