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来临个人应该如何应对

2024-05-05 17:24

1. 金融危机来临个人应该如何应对

如果金融危机再次来临,我们该如何做,才能度过难关?

金融危机来临个人应该如何应对

2. 金融危机对个人有什么影响

有利,有弊
好的,就是大家可以学学巴菲特什么的,在股票市场见底的时候大捞一把,危机=机会,罗斯才尔德祖训说过,一旦喋血沙场,我们便开始行动,对于没有家庭背景的人来说,没有危机,你就永远没有机会。
弊端,经济危机之后,各国为了救市会新发很多货币到市场中,造成通货膨胀,像中国今年都百分之十五了,所有人都得缴纳通货膨胀税,最后这些钱又流入黑领阶级手中,造成大家越来越穷,特别是我们这些小百姓,另外照成失业,犯罪率上升,最主要的是造成了大家对前途的悲观预期,从而造成社会福利的下降,悲剧的滞涨

3. 个人怎么应对金融危机?

1、政府要加大宏观调控的力度,进一步扩大内需;
2、抑制价格的结构性上涨,防止通货膨胀;
3、出台措施,保持金融市场的稳定,防止股市大起大落;
4、保证中小企业的资金供应,进一步促进就业、再就业,防止工人大量失业;
5、对个人而言,要谨慎对待股市、楼市的投资;要谨慎对待跳槽;要谨慎的处理商业投资行为 
金融危机之间,存在着本质的不同。当前的危机标志信贷扩张时代的终结,这个时代是建立在作为全球储备货币的美元基础上的。其它周期性危机则是规模较大的繁荣-萧条过程中的组成部分。当前的金融危机则是一轮超级繁荣周期的顶峰,此轮周期已持续了60多年。 
  繁荣-萧条周期通常围绕着信贷状况循环出现,同时始终会涉及到一种偏见或误解。这通常是未能认识到贷款意愿和抵押品价值之间存在一种反身(reflexive)、循环的关系。如果容易获得信贷,就带来了需求,而这种需求推高了房地产价值;反过来,这种情况又增加了可获得信贷的数量。当人们购买房产,并期待能够从抵押贷款再融资中获利,泡沫便由此产生。近年来,美国住宅市场繁荣就是一个佐证。而持续60年的超级繁荣,则是一个更为复杂的例子。 
  每当信贷扩张遇到麻烦时,金融当局都采取了干预措施,(向市场)注入流动性,并寻找其它途径,刺激经济增长。这就造就了一个非对称激励体系,也被称之为道德风险,它推动了信贷越来越强劲的扩张。这一体系是如此成功,以至于人们开始相信前美国总统罗纳德�6�1里根(Ronald Reagan)所说的“市场的魔术”——而我则称之为“市场原教旨主义”(market fundamentalism)。原教旨主义者认为,市场会趋于平衡,而允许市场参与者追寻自身利益,将最有利于共同的利益。这显然是一种误解,因为使金融市场免于崩盘的并非市场本身,而是当局的干预。不过,市场原教旨主义上世纪80年代开始成为占据主宰地位的思维方式,当时金融市场刚开始全球化,美国则开始出现经常账户赤字。 
  全球化使美国可以吸取全球其它地区的储蓄,并消费高出自身产出的物品。2006年,美国经常账户赤字达到了其国内生产总值(GDP)的6.2%。通过推出越来越复杂的产品和更为慷慨的条件,金融市场鼓励消费者借贷。每当全球金融系统面临危险之际,金融当局就出手干预,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1980年以来,监管不断放宽,甚至到了名存实亡的地步。
次贷危机导致发达国家金融机构必须重新估计风险、分配资产,未来两年,发达国家资金将纷纷逆转回涌,加强当地金融机构的稳定度。由此将导致新兴市场国家的证券市场价格大幅缩水、本币贬值、投资规模下降、经济增长放缓甚至衰退,其中最为脆弱的是波罗的海三国和印度。新的金融危机将为中国经济增长带来压力,但中国资金也面临“走出去”抄底整合并购相应企业的好时机。

个人怎么应对金融危机?

4. 个人怎么应对金融危机?

1、政府要加大宏观调控的力度,进一步扩大内需;2、抑制价格的结构性上涨,防止通货膨胀;3、出台措施,保持金融市场的稳定,防止股市大起大落;4、保证中小企业的资金供应,进一步促进就业、再就业,防止工人大量失业;5、对个人而言,要谨慎对待股市、楼市的投资;要谨慎对待跳槽;要谨慎的处理商业投资行为 金融危机之间,存在着本质的不同。当前的危机标志信贷扩张时代的终结,这个时代是建立在作为全球储备货币的美元基础上的。其它周期性危机则是规模较大的繁荣-萧条过程中的组成部分。当前的金融危机则是一轮超级繁荣周期的顶峰,此轮周期已持续了60多年。   繁荣-萧条周期通常围绕着信贷状况循环出现,同时始终会涉及到一种偏见或误解。这通常是未能认识到贷款意愿和抵押品价值之间存在一种反身(reflexive)、循环的关系。如果容易获得信贷,就带来了需求,而这种需求推高了房地产价值;反过来,这种情况又增加了可获得信贷的数量。当人们购买房产,并期待能够从抵押贷款再融资中获利,泡沫便由此产生。近年来,美国住宅市场繁荣就是一个佐证。而持续60年的超级繁荣,则是一个更为复杂的例子。   每当信贷扩张遇到麻烦时,金融当局都采取了干预措施,(向市场)注入流动性,并寻找其它途径,刺激经济增长。这就造就了一个非对称激励体系,也被称之为道德风险,它推动了信贷越来越强劲的扩张。这一体系是如此成功,以至于人们开始相信前美国总统罗纳德�6�1里根(Ronald Reagan)所说的“市场的魔术”——而我则称之为“市场原教旨主义”(market fundamentalism)。原教旨主义者认为,市场会趋于平衡,而允许市场参与者追寻自身利益,将最有利于共同的利益。这显然是一种误解,因为使金融市场免于崩盘的并非市场本身,而是当局的干预。不过,市场原教旨主义上世纪80年代开始成为占据主宰地位的思维方式,当时金融市场刚开始全球化,美国则开始出现经常账户赤字。   全球化使美国可以吸取全球其它地区的储蓄,并消费高出自身产出的物品。2006年,美国经常账户赤字达到了其国内生产总值(GDP)的6.2%。通过推出越来越复杂的产品和更为慷慨的条件,金融市场鼓励消费者借贷。每当全球金融系统面临危险之际,金融当局就出手干预,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1980年以来,监管不断放宽,甚至到了名存实亡的地步。次贷危机导致发达国家金融机构必须重新估计风险、分配资产,未来两年,发达国家资金将纷纷逆转回涌,加强当地金融机构的稳定度。由此将导致新兴市场国家的证券市场价格大幅缩水、本币贬值、投资规模下降、经济增长放缓甚至衰退,其中最为脆弱的是波罗的海三国和印度。新的金融危机将为中国经济增长带来压力,但中国资金也面临“走出去”抄底整合并购相应企业的好时机。

5. 个人如何应对金融危机

  存钱
  1.紧急预备金:保有一笔现金以备失业或不时之需。
  2.投资:可用来滋生理财收入的投资工具组合。
  3.置产:购置自用房屋,自用车等提供使用价值的资产。

  借钱
  当现金收入无法支应现金支出时就要借钱。借钱的原因可能是暂时性的入不敷出、
  购置可长期使用的房地产或汽车家电,以及拿来扩充信用的投资。
  借钱没有马上偿还会累积成负债要根据负债余额支付利息、因此在贷款还清前,每期的支出除了生活消费外,还有财务上的本金利息摊还支出。包含:
  1.消费负债:如信用卡循环信用、现金卡余额、分期付款等。
  2.投资负债:如融资融券保证金、发挥财务杠杆的借钱投资。
  3.自用资产负债:如购置自用资产所需房屋贷款与汽车贷款。

个人如何应对金融危机

6. 金融危机来临个人应该如何应对

这次波及全球的金融危机主要是由美国的房地产的次级房贷引起的。 
主要原因: 
1、它与美国金融监管当局、特别是美联储的货币政策过去一段时期由松变紧的变化有关 
从2001年初美国联邦基金利率下调50个基点开始,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开始了从加息转变为减息的周期。此后的13次降低利率之后,到2003年6月,联邦基金利率降低到1%,达到过去46年以来的最低水平。宽松的货币政策环境,反映在房地产市场上,就是房贷利率也同期下降。30年固定按揭贷款利率从2000年底的8.1%下降到2003年的5.8%;一年可调息按揭贷款利率从2001年底的7.0%,下降到2003年的3.8%。 
这一阶段持续的利率下降,是带动21世纪以来的美国房产持续繁荣、次级房贷市场泡沫起来的重要因素。因为利率下降,使很多蕴涵高风险的金融创新产品在房产市场上有了产生的可能性和扩张的机会。表现之一,就是浮动利率贷款和只支付利息贷款大行其道,占总按揭贷款的发放比例迅速上升。与固定利率相比,这些创新形式的金融贷款只要求购房者每月担负较低的、灵活的还款额度。这样,从表面上减轻了购房者的压力,支撑过去连续多年的繁荣局面。 
从2004年6月起,美联储的低利率政策开始了逆转;到2005年6月,经过连续13次调高利率,联邦基金利率从1%提高到4.25%。到2006年8月,联邦基金利率上升到5.25%,标志着这轮扩张性政策完全逆转。连续升息提高了房屋借贷的成本,开始发挥抑制需求和降温市场的作用,促发了房价下跌,以及按揭违约风险的大量增加。 
2、它与美国投资市场、以及全球经济和投资环境过去一段时期持续积极、乐观情绪有关 
进入21世纪,世界经济金融的全球化趋势加大,全球范围利率长期下降、美元贬值、以及资产价格上升,使流动性在全世界范围内扩张,激发追求高回报、忽视风险的金融品种和投资行为的流行。作为购买原始贷款人的按揭贷款、并转手卖给投资者的贷款打包证券化投资品种,次级房贷衍生产品客观上有着投资回报的空间。在一个低利率的环境中,它能使投资者获得较高的回报率,这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投资者。 
美国金融市场的影响力和投资市场的开放性,吸引了不仅来自美国、而且来自欧亚其他地区的投资者,从而使得需求更加兴旺。面对巨大的投资需求,许多房贷机构降低了贷款条件,以提供更多的次级房贷产品。这在客观上埋下危机的隐患。事实上,不仅是美国,包括欧亚、乃至中国在内的全球主要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均参与了美国次级房贷衍生产品的投资,金额巨大,使得危机发生后影响波及全球金融系统。 
3、与部分美国银行和金融机构违规操作,忽略规范和风险的按揭贷款、证券打包行为有关 
在美国次级房贷的这一轮繁荣中,部分银行和金融机构为一己之利,利用房贷证券化可将风险转移到投资者身上的机会,有意、无意地降低贷款信用门槛,导致银行、金融和投资市场的系统风险的增大。在过去几年,美国住房贷款一度出现首付率逐年下降的趋势。历史上标准的房贷首付额度是20%,也一度降到了零,甚至出现了负首付。房贷中的专业人员评估,在有的金融机构那里,也变成了电脑自动化评估,而这种自动化评估的可靠性尚未经过验证。 
有的金融机构,还故意将高风险的按揭贷款,“静悄悄”地打包到证券化产品中去,向投资者推销这些有问题的按揭贷款证券。突出的表现,是在发行按揭证券化产品时,不向投资者披露房主不仅难以支付的高额可调息按揭付款、而且购房者按揭贷款是零首付的情况。而评级市场的不透明和评级机构的利益冲突,又使得这些严重的高风险资产得以顺利进入投资市场。 

至于会导致怎样的结果: 
就我们国家而言,最受影响的就像国内专家说的那样,主要是还是出口。如果对我们日常生活,个人认为暂时好像还没有造成不可接受的结果,如果有,那就是不敢随便辞职了。 
危机还没有结束,所以还是那句,不可预测!

7. 金融危机对社会个人,有什么影响?

中国经济或在明年中期遇最大困难 
金融海啸已经在全球许多国家登陆,面对可能到来的经济衰退,全球正在采取救市措施。在我国三季度GDP增速仅为9%的情况下,未来一段

时间内,我国经济走向如何?我想谈几点看法。 
       经济下行难以逆转 
国家统计局20日发布数据显示,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长9.9%,比上年同期回落2.3个百分点。以此来推算,三季度GDP增速仅为9%。因此许

多人对中国经济四季度以及2009年走势表示担忧。 
实际上,经济下滑已经相当严重,根据早前公布的9月份用电量增速已经滑落至3%,1~9月用电量增速滑落至9.9%,按照经验值,这个用电

量水平对应的经济增速应该至少在9%以下。 主要问题在于出口和投资贡献下降,其中出口贡献下降了0.9个点。 现在看来,经济下行加剧正

在进行中,很难判断何时见底,因为未来中国经济有硬着陆的风险。一旦发生,底可能是一个很长时期。 从金融动荡到全球总需求大幅下降

,会存在一个滞后期,所以明年中期是一个很困难的时期。 
      四大因素影响通胀压力 
国内9月份CPI上涨4.6%,比上月回落0.3个百分点;PPI上涨9.1%,涨幅比上月回落1.0个百分点。PPI与CPI双降之后,四季度及2009年的

通胀形势如何? 
其实,CPI回落主要是翘尾因素大幅消失,PPI回落主要是国际商品市场近期大幅下跌。当前国内通胀压力减轻,四季度通胀有望继续回落,

但2009年通胀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本回答属◇蓶чī℡ 版权,谢绝粘贴}
西方国家兜底式规模空前的救援计划,始终是未来中长期内引发通货膨胀的潜在源头。就国内来看,几个方面因素值得注意: 

1、能源、粮食等初级产品的价格会否震荡后返身向上。因为市场流动性疏缓后,资金是要找出路的,如果美国经济没有出现新的产业亮点的

话,只可能有三个去向,消费信贷、新兴市场和能源等资源市场。如此一来,商品市场反弹,从而对PPI产生新的推力。 2、财政能力的减弱

将迫使政府放松价格管制,从而使积压已久的通胀压力释放出来。 3、制造业大量企业倒闭后,制造品的供给层面将产生新的通胀压力。 
4、不得不采取的扩张性货币政策与扩张性财政政策将从货币供应层面推动物价上涨。 
       企业最大压力是外需骤降 
前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2%,比上年同期回落3.3个百分点,其中,9月份增长11.4%。这一数据反映出了企业经营状况的

恶化加剧,增速回到个位数是大概率事件。 企业面临四大压力:汇率升值、原材料成本上升、劳动力成本上升、外需骤降。如果欧美经济陷

入深度衰退,对于一个出口已经占到GDP40%的国家,是致命的。 
现在看来,三季度出口依然平稳,主要是上半年订单延续,而1~9月美国金融危机还没有从市场明显扩散至实体经济层面,美国经济还维持2

%的增长。但是9月份后期,雷曼事件后,感觉明显不一样了,市场与实体经济的防火墙被冲垮,未来几个季度美国经济将进入显著衰退,溢

出效应波及全球,中国出口很不乐观。明年上半年有可能回落至个位数增长。 
        明年人民币贬值可能性增加 
截至2008年9月末,国家外汇储备余额为1.9万亿美元,同比增长32.92%。9月份外汇储备增加214亿美元,远低于当月293亿美元的贸易顺差

。  总的看来,7、8、9这三个月资本流入下降很厉害。金融海啸过后,国际资本从新兴市场撤离应该是一个趋势,而且正在发生。  美国经济

去杠杆,消费信贷会大幅萎缩,与之对应的新兴市场出口模式的经济前景悲观。同时,变卖资产大量资本撤离去回补母国金融机构的损失,满

足去杠杆的财务调整的要求也是重要因素。若趋势延续下去,不排除中国外储2009年中期后出现下降的月份。 事实上,2007年,中国经济已

经走到了一个既有经济模式的尽头,劳动生产率的进步已经出现明显拐点。在中国新的模式出现以前,人民币实际汇率的升值空间已经耗尽。 

这一点,海外最清楚,新加坡1年期不可交割的人民币汇率已经出现了明显贴水。2009年人民币汇率出现贬值得可能性在增加 
         中国制造业很脆弱 
全球经济放缓对中国制造业影响有多大呢? 在我看来,这是灾难性的。因为中国制造业都是大进大出的结构,资源和市场都捏在美欧的手里

。 一方面中国制造业得承受原材料价格上升这种输入型通胀的压力;而另一方面,中国制造业又无法将成本压力外移,因为全球制成品的定

价权不在中国,尽管中国被冠以“世界工厂”或者“世界车间”。但现代制造业价值链的两端都不在中国掌控,研发、原材料采购、品牌设计、销

售渠道管理、售后服务、零售垄断巨头等等高附加值领域都在美欧手里。中国制造业只是拿订单干活,并不直接面对最终消费者。  这样的结

构非常脆弱,资源和市场双向一挤,必然是企业大量倒闭。 
        要做产业价值链的延伸 
        中国是否存在新的增长点支撑经济呢?对于这个问题,要伤筋动骨的改革才能看到,也才能创造出新的经济增长点。 宏观上看,主要是

调节投资和消费的结构,通过加快资源性产品和要素价格形成机制的改革力度,通过加快居民、政府、企业以及居民与居民之间的财富分配上

的调整,坚定地转向内需消费主导的经济体。  微观层面上,企业所谓转型也好,升级也好,都不准确,并不是把我们劳动密集型赶走,内迁

,这些都不能解决问题。中国制造业的问题是处于价值分配链的低端,在国际分工中任人宰割。 
        所以问题关键是做产业价值链的延伸,只有向两头延伸,如原材料采购、研发、物流、仓储、销售网络、品牌等,才能创造出现代制造业

和现代服务业,从而也就达成了与宏观目标的一致。

金融危机对社会个人,有什么影响?

8. 个人怎么防范金融危机

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发展 、以科技为先导、以经济为中心的综合国力竞争不断加剧、新科技革命产生深远影响,经济信息化加速发展、各国经济朝着市场化的方向发展、人口、粮食、能源、水资源、生态环境等一些全球性经济问题、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发展

一是对银行要有严格的法治监管。这个法治要表现国家对银行业良好的监管,依法监管,监管的重点是看银行是否审慎经营,是否有良好的风险控制;二是要有审慎的会计准则。会计标准的设定和要求,执行中的审计和监督,是否达到防止银行危机的要求。1993年前,我们的会计制度还是一个计划经济时期留下的比较简陋的制度,实行收支记账法,不能全面反映权利和义务。2001年新的会计制度比过去要严密得多,但是对照发达国家的实践还有较大缺陷。会计准则非常重要,它决定银行是不是能够审慎经营和管理;三是透明度和信息披露。这方面全世界1990年代以来更强调了,1988年第一版的《巴赛尔协议》只有资本充足率一根支柱,从1995年开始一直在研讨的新《巴赛尔协议》就变成了三根支柱,包括资本充足率、有效监管和市场纪律(即透明度和信息披露)。 

  最重要的是,我们国家还没建立起存款保险制度。这一制度是防范银行危机的重要手段,发达国家和很多发展中国家都普遍采用。这套制度全面在一个国家实行最早的是在美国,根据1933年《银行法》,美国建立了联邦存款保险公司。存款保险制度建立之后,维护了几十年银行体系的稳定。它实际上也是治“传染病”的方法,能很快地把传染源切断,防治挤兑的蔓延。当然,美国1980年代出现储蓄贷款协会危机之后对存款保险制度有了一定的反思,就是说它也带来了道德风险的问题,因为银行有了保险公司兜底后放松了管理,存款人也不区分好银行和坏银行。现在国际通行的做法是在存款保险制度的设计上克服道德风险的问题,而不是抛弃这一制度,一般在制度设计上都是有限的存款保险,就是银行和存款人不至于倾家荡产,但还是有损失。 

  我本人1990年代后期开始呼吁要建立存款保险制度,但到现在我们国家还没有建立起这样的制度。没有这个制度怎么办?我们也有银行经营不善的情况,最后就是国家直接兜底,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隐含的国家担保”。 

  其实,国家并没有明确的法律说某个银行出了问题国家要兜底,但国家为了保持金融和社会的稳定,个别地方出了问题之后,中央银行赶紧拿钱,保证老百姓的存款兑付。比较大一点的如海南发展银行,这些年发生的其他一些例子也都是这么做。大的国有银行认为出了问题肯定国家兜底,人们就这么相信,但国家从来没有这么说过,这种“隐含的担保”问题就比较大,它不是制度性的。第一个问题是,如果真的大范围出现问题,国家没有那么多的公共资源可以动用。第二个问题是,道德风险很高,反正银行和存款人都认为有国家兜底。 

  因此,不如明确一种有限的存款保险制度,既保障一旦出问题确实有资源,又能让存款人清楚知道自己受保障的范围是有限的,需要主动识别银行的风险。存款保险制度是防范金融风险的一个很好的制度,是应该积极推进的。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宜早不宜晚,你一旦等到危机发生再去建立制度,你没攒下钱,还是无法兑付银行已保险存款。这些资金要逐年积累,它要靠所有的银行及合作机构在每年的收入里拿出部分钱上缴给保险基金,基金才能逐年滚动积累,而且要有内行的人来管理存款保险公司,保证基金的保值增值和安全性。所以说,这样的制度早一天建立就早一天积累到钱,万一哪家银行出了问题才有钱处置。这在国际上是有深刻教训的,1980年代初某些欧洲国家出现银行危机时,他们临时建立了存款保险公司,但银行发生挤兑时,积累的基金量太小,不足于解决问题。我们在这个问题上要当断要断,及时建立存款保险制度。据说今年初国务院已经原则同意,央行要尽快拿出办法。 

  总的来说,如果从银行改革、法治监管、会计准则、透明度到存款保险等一系列制度都建立起来,并且能够有效运行,我们就初步建立了银行危机的防范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