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案例中都设计了哪些教学活动?在哪些方面对学生进行了德育渗透

2024-05-06 06:10

1. 该案例中都设计了哪些教学活动?在哪些方面对学生进行了德育渗透

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这样的活动“可能需要课外活动的配合”,要“将学生的科学学习置身于广阔的背景之中”,“引领他们到校园、家庭、社会、大自然中去学科学用科学”,“不要把学生束缚在教室这个太小的空间里,教室外才是孩子们学科学用科学大有作为的更广阔天地”。在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我认为就是通过学科教学重视德育与智育的结合,来提高教学质量的实践活动。我们的科学教育是培养有德的高素质学生,因此学生的成长离不开德育教育,故此如何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渗透德育就显得尢为重要。让学生在科学课上认识、探索自然,理解社会,体会生命奥秘时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熏陶,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的机会。科学的德育渗透,不能仅把科学教育作为一种求知、求真的活动,而应有科学精神的支撑,贯穿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渗透哲学精神,与人格培养融为一体。不仅要把学生培养成有世界眼光,更要培养成有中国灵魂的现代人。最近在网上看了一篇小学科学课教学的成功案例,课题是《喷水壶里的水到哪里去了?》。现将教学案例摘录如下:有一天,乔治把喷水壶放在教室外面窗台上的时候盛满了水。过了几天,喷水壶里面几乎什么都没有了。他觉得很奇怪,因此,科学课一开始,乔治就问道:“是不是有人把喷水壶里的水喝了?还是有人把它撒了?”这时,乔治的老师格林小姐并没有回答他的问题,而是问学生们:“水跑到哪里去了?”玛丽认为,如果没有同学去动喷水壶,那一定是他们的宠物仓鼠威利夜里从笼子里跑出来把水喝光了。全班同学决定检验玛丽的看法对不对,他们把喷水壶盖上,第二天早晨发现水位没有下降。孩子们认为这已经证明了玛丽的看法是对的。格林小姐却问道:“你们能够肯定威利在夜里从笼子里跑出来了吗?”学生们几乎都对此表示肯定。他们还想出了一个妙主意来证明给老师看。他们把笼子放在沙盘中间,将沙抹平。过了几天之后,孩子们看到沙上没有脚印,水位没有变化,此时孩子们认为威利夜里没有跑出来。这时另一个学生说:“水被盖着,威利根本看不到水。”于是全班同学决定把笼子放在沙盘的中央,并把喷水壶的盖子拿走了。第二天,他们发现水位下降了,然而沙子上没有留下一个脚印。现在学生们肯定仓鼠没有喝壶中的水。格林小姐建议孩子们把一个盛水的容器放置在窗台上,每天测定和记录它的水位,然后把这些纸条标上日期后贴在一张大纸上构成一个图表。

该案例中都设计了哪些教学活动?在哪些方面对学生进行了德育渗透

2. 在教学中应对学生进行哪些方面的德育教育

1.道德规范方面的目标

关心学习。懂得学习的中学生的主要任务,学习既是自己的义务又是自己的权利;学习目的明确,学习态度端正,培养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学习科学的学习方法。

关心他人,尊重、爱护、帮助他人。

热爱班级和学校集体,爱护集体荣誉;具有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相结合的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精神。

树立劳动观念,积极参加劳动,有良好的劳动习惯,有较强的生活自理能力和艰苦奋斗的思想作风。

遵守公民道德,懂得现代文明的生活方式和交往礼节。

确立关心环境的意识,保护环境。

2.思想规范、政治规范方面的目标

热爱祖国、热爱家乡、关心家乡建设。

有民族自豪感、自尊心。

拥护、热爱中国共产党。

懂得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开放的形势,具有与祖国休戚与共的感情,有振兴中华、建设家乡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能够把个人前途与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结合起来。

具有现代意识,惜时守信,重视质量,讲求效率,优质服务等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并能进一步树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价值观念、公平意识、竞争意识、合作意识和改革开放意识。

有基本的民主意识与法制观念,知法,守法。

相信科学,反对封建迷信和陈规陋习,有独立思考、实事求是、

勇于创新的精神。

能初步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和方法观察分析社会现象。

(二)思想品德心理的发展目标

思想品德的知、情、意、行诸方面心理素质得到和谐发展。

具有义务感、责任感、诚实、正直、关心别人、珍惜友谊、守信、自尊、自主性、积极进取、勇敢、乐观、毅力、自制力、好学、勤奋、刻苦、认真、爱惜时间、喜欢思考等良好心理品质。

(三)思想品德能力发展目标

1.思想品德认识能力

具有以道德思维为主,包括对人们之间道德关系、思想关系、政治关系,进行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以及道德判断、道德推理的能力。也就是具有在实际生活中表现出的道德评价能力,对社会思潮的分析、评价能力,对社会信息的辨析筛选能力,对社会政治的定向能力,对行为后果的预测能力等。

2.情感能力

具有对客观道德情境的情感体验能力,包括直觉情感体验能力(即直接感知一定道德情境的情感体验能力)、想象的情感体验能力(即对想象某种道德形象的体验能力)、理性的情感体验能力(即对一定道德观念、道德概念、道德理论的体验能力)。

具有共感能力,即从他人的观念感知某种现象或体验他人情感的能力。

有体验自己情感需要的能力,调节、控制自己情感的能力。

3.品德践行能力

具有把思想品德的知、情转化为行的能力。能对客观社会生活情境作理智的分析,有把一定的道德观念贯彻到实际行动中去的热情和意志,能将一般的道德规范、思想规范、政治规范化为具体的行动指令。

具有道德选择能力,包括对不同道德体系、思想体系的价值选择,对同一道德体系、思想体系中不同规范的选择。

具有实际执行某种道德规范的能力,抵制不良诱因。

调节、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

3. 学校对学生进行德育的主要途径有哪些?

小学生德育教育的方法与途径
一、摆在首位,做到心里
反思传统的德育教育方式,我们往往是抱守着狭隘的课堂教育观,将施教的场所仅仅局限于教室,把课堂教学简单片面地理解为教育行为的全部,学校教育呈现出一种说教式的、十分明显的封闭化趋势。因此,德育教育的成效还不能令人满意。****同志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强调,必须把德育工作摆在教育工作的首位,把它作为主导,“要抓住机遇,大力推进德育工作,切实把德育工作做到学生心里”。为了真正发挥德育养德的育人功效。我校积极探索灵活多变的教育方法,结合章丘市教育系统开展的“学习年”活动,在师生中展开了“老师学”,“我也学”的活动。以“学习年”活动为东风,强化学习的氛围。形成了你学、我学、大家学的浓厚学习风气,此外,我们还组织学生走出校园,深入社会,引导学生从事一些有益身心健康的社会实践活动。使德育教育做的扎实有效。
二、重在实践,体验过程
思想道德教育在学生成长的道路上,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十分重视德育,把德育置于一个特殊的崇高地位。在德育教育的方式上,我们的做法是“重在实践、体验过程”,做到“三个结合”。既“以人为本”与“依法治校”相结合;“课堂教育”与“课外活动”相结合;“校内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广泛开展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增进感情,获得友谊。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使大家和谐共处、互相帮助、互相尊重,互相谅解,从而形成了良好的校风。我们认为:要使学生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最基本的是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所理解并产生强烈的情感,但这仅用专业知识育人是不够的。德育教育的最终目的,必须使学生获得对“美与丑”、“善与恶”,更加鲜明的辨别力。德育是整个教育的灵魂;是学校教育工作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必须紧扣时代脉搏,紧跟时代步伐,不断的注入新鲜血液,才能真正发挥“德育养德”的育人功效。
三、巧抓机遇,不失时机
人的思想道德品质,是在自然的生活中形成的,这是人的德性形成的一个基本规律。因此,抽象的道德戒律,光*说教是不能深入人心的。特别是现在人们的思想已驶入了现代化的快车道。小学生耳闻目染,其思想认识也已变的逐渐复杂起来。如不能及时的、有针对性的开展教育工作,势必造成社会危害。我们的做法是:摒弃“说教式”、“灌溉式”、“挤压式”的教育方式。巧抓机遇,充分利用“节日庆典、晨会、校班(队)会、国旗下讲话、宣传栏、黑板报、校外德育教育基地”等,不失时机的加强对小学生的思想教育。让学生在实践中,把道德认知自觉的转化为道德行为。例如:在“母亲节”到来之际,我们在学生中开展了“感恩教育”。有的学生为父母制作了一张生日贺卡,有的学生为父母洗一件衣服,有的学生为父母做一顿可口的饭菜。表达出了他们父母养育之恩的感激之情。同学们在实践活动中,提高了思想认识,净化自己的心灵。
加强小学生德育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的、细致的育人工程。它需要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与时俱进,精心策划,不断的用生动的、贴近生活的实例来充实它。
1、确定班集体的奋斗目标,逐步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低年级学生一般很喜欢集体活动,老师要从小在他们心目中确立“集体”这一概念,让他们懂得集体的利益高于一切,不要因为个人原因损害集体利益,让他们从小就有集体荣誉感,我们可以通过各种行为规范的竞赛、一次又一次以班级为单位开展的活动中,如学校开展的“六项竞赛”,让学生逐步培养起了集体荣誉感,知道个人要为班级争光,而班级获得的荣誉也是个人自我荣誉的体现,让他们能努力在为班级的荣誉而规范自己的行为活动。这种集体荣誉感是建立在学校切实可行的德育活动中的,可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通过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将与小学生年龄特点相适应的德育规范放入其中,实践证明,将德育的要求化为一条条班级的具体的奋斗目标,可以激励全班学生向着目标奋进,使每一个学生都感到自己是和集体同呼吸、共甘苦的,通过集体的力量培养起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使学生受到德育教育,这无疑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2、通过少先队组织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低年级学生对于能成为少先队员感到很骄傲,我们正可以通过这一组织对他们进行德育教育。通过一条条具体可行的措施使每一位低年级的学生可以对照自己执行,每得到一枚奖章,对他们来说都是极大的喜悦。在少先队活动中设置一定的道德情境,提供一些具体的范例,有助于帮助队员理解道德要求。可以开展捡纸屑等一些有意义又切实可行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慢慢把德育内化为自身的东西。
五、通过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课堂是我们教师对学生教育的主战场。对课文内容进行引申,让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通过大家的讨论,把课文告诉我们的内容归纳出来,学生通过自己的讨论可以很容易掌握应有的德育道理。从中学生可以养成认真细致的优良习。如在体育课上可以培养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能够培养学生顽强的毅力,拼搏的信心与勇气,从小养成自觉学习、刻苦努力、不怕失败、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各学科都可挖掘爱国主义教育因素。小学生在道德知识的理解上是从比较肤浅的、表面的理解逐步过渡到比较精确的、本质的理解。低年级小学生的理解常常是肤浅的、表面的,具体性很大,概括水平很差。在课堂教学中,有的课文还要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行为指导,引导学生实践。这样既明理,又导行,才能使学生既知道为什么去做,还知道怎样去做。要让学生结合自身进行比较,确立明确的导行目标,构建课堂多维交往结构,采用小组讨论等方式,就可以满足低年级小学生交流的欲望,通过学生的自我教育、学生之间的相互教育从而产生德育效能。教师可以在设置道德情境的前提下,让学生通过纵向比较:看自己是否比以前进步,或者横向比较:看别的做得好的小朋友是怎么做的,自己是不是和别人做得一样好,在比较中,逐步提高学生的道德意识。
六、启发诱导坚持正面教育。
低年级学生最害怕教师大声地批评他们,会极大地伤害他们的自尊心,他们下次不敢再跟老师进行交流了。循循善诱地启发他们,让他们慢慢理解其中的道理很重要。从内容上讲就是以美好的、进步的人和事为主要教育内容 ,从正面讲清道理 ,坚持以表扬为主 ,启发诱导 ,说服教育。要从关心和爱护出发 ,抚慰他们稚嫩的心灵 ,不给他们增添痛苦 ,不去触动他们心灵的创伤。
七、设立校外德育基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八、加强家庭德育教育,家庭学校相结合。
可以开展家长学校活动,以活动为纽带,形成家校德育合力。学校建立教师家访制、家校定期对话制、教师家长共评制、优秀家长及学习型家庭评选制等一系列制度,广泛开展家长开放周、家长接待日等活动,组织家长看校容校貌、随堂听课、评教风学风、议学校管理、谈家教体会,做到了活动内容丰富多彩。通过召开家长会、家长代表座谈会,建立家庭教育联系卡等家校“双边”活动,拉近了家校距离,密切了家校关系,形成了德育合力。以家长学校为依托,提高家长综合素质。
总之,学生的道德品质是从无到有,从外部调节到内心自觉,从低级到高级逐步发展起来的,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有效地对低年级小学生开展德育工作在小学生的道德品质的发展上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学校德育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学校对学生进行德育的主要途径有哪些?

4. 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一、通过体育课堂常规教育加强德育教育的渗透
课堂常规教育是体育教学的基本要求之一,通过对学生进行课堂常规、组织纪律、思想作风、文明礼貌等教学,让学生能够自觉遵守纪律,严格要求自己,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我们的体育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体育课的特殊形式,将德育教育与体育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有效贯通地对学生进行增强体质的品德教学。
例如,在体育课的课堂常规部分,教师对学生的出勤情况进行检查和记录,通过组织纪律教育,促使学生能严格要求自己,自觉地遵守纪律,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又如,在常规教学部分,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在体育教学中,要求学生们积极参与,友好相处,积极合作,相互探讨,合作探究等。”通过一系列的集体注意精神教育,增强学生的集体主义荣誉感,培养学生尊章守纪的自觉性,培养学生勇敢果断、合作探究的集体注意精神。
二、通过体育教学内容进行德育教育的渗透。
上体育课也是培养学生顽强意志品质的良好时机。现在的学生生活条件比较优越,很多孩子都缺乏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品质,有些学生遇到困难就退缩,就躲避。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体育教师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从严要求,有意识培养他们吃苦的精神,不给怕苦者留有余地,让他们在实践中得到锻炼。
例如:在耐久跑的实际教学中有很多学生意志不坚强,很多孩子都吃不了苦,跑不完。跑到“极点”的时候,就会停下来,以各种理由向老师请假,在遇到此种情况时,教师就要加强对他们的意志品德的教育,通过耐久跑教学来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和敢于克服困难,与困难作斗争的品德。在教学中教师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从严要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吃苦的精神,让他们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同时在教学中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来锻炼学生的耐久跑,让学生身心去体会:只要通过自己的磨练、坚持、努力,就一定能成功,“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因此,在体育教学中,不但为学生锻炼身体提供了很好的条件,更为培养学生优良的意志品质,以及为未来艰苦创业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三、通过体育教法进行德育教育的渗透
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非常重要。因为在体育教学中,学生在完成各种练习任务时,必须用坚强的意志和毅力去克服困难,圆满完成。
例如:在跳高教学中,学生怕跳不过,怕摔跤,很多学生由于恐惧心理而完成不了教学任务,在教学中教师可对学生进行克服困难,勇敢大胆,战胜自己等的思想教育,通过言语的激励,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不怕困难、勇敢果断、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
四、通过体育教材的特点进行德育教育的渗透
在体育教学中,通过各教材的特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培养学生顽强拼搏,不怕苦,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同时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的精神,正确对待个人和集体、成功和失败的优良作风,培养学生团结合作,团队合作的优良品质。
例如:在篮球项目的教学中,结合篮球比赛集体性和竞争性的特点,通过篮球比赛教学,培养学生团结合作、团队配合、充分发挥集体主义精神,让学生在篮球比赛中体会只有靠团队的合作,同伴之间的相互配合才能获得成功的。同时通过篮球教学,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互相学习团结协作的优良品质。所以在体育教学中,通过各种教材的的特点,在体育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的教育,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相互学习的优良品质,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思想。
五、通过体育教学组织形式进行德育教育的渗透
体育教学组织形式是指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一定要求组织进行活动的结构。在体育教育中通过不同的教学组织形式对学生进行教学训练,以提高学生的技能,增强学生的体质,同时融入德育教育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例如:在各种跑的练习过程中,通过不同的组织形式,如练习的次数、练习的距离、练习的速度等组织学生练习,使学生通过练习提高运动能力,培养学生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
又如,在各种比赛组织中,对学生进行赛前道德教育,以防止运动员违纪违规行为的发生,养成运动员听从指挥,服从裁决,自觉遵守规则的良好习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长期参加这种严格的、规范的、有组织的体育活动,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还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教育。
在体育教学中,体育老师不仅承担着体育课程的教学工作,同时还承担着学校课间操、课外体育竞赛和课余训练等工作。在教学中,体育教师不仅要加强学生身体素质的锻炼,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加强德育渗透,同时进行恰当地表扬、鼓励与批评,让学生养成终生锻炼的意识,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让学生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

5. 体育教学中通过哪些途径进行德育教育

1、结合课堂常规进行教育
课堂教学的内容很多,在课前、课中、课后都有种种常规,把这些常规内容和讲礼貌、讲道德、守纪律的教育结合在一起,并使之经常化、制度化,日积月累,德育教育才能在学生头脑中真正渗透进去。
2、结合教材特点进行教育
在体育教学中,应充分研究教材特点,挖掘教材内含的思想教育因素,向学生进行生动的思想品德教育。体育教材项目众多,各有各的特点,其蕴含的德育因素也不尽相同,体育教师要善于把握教材的特性和共性,及时生动地进行教育,往往能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3、结合体育教学中的突发事件进行教育
体育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突发事件,而突发事件的产生往往又伴随着一定的德育因素,教师如何把握这一特定时机,灵活的进行德育因素的灌输,往往比较有说服力,教育的效果也好。
4、结合体育教学中组织的游戏、比赛进行教育
游戏和比赛,容易使学生积极参与,情绪也会达到高-潮,学生的思想品质会毫不排外掩饰地真实地表露出来,此时,教师应及时观察分析,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将是非常行之有效的。

体育教学中通过哪些途径进行德育教育

6. 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进行德育渗透

每位体育教师都应当在课中把握有利的时机,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在实践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的时机是很多的。
小学生有很强的模仿能,老师的一言一行都影响学生,特别是小学生在心理上会认为老师就是一个完美的模仿对象,他们会模仿老师的一言一行、一个动作、一个习惯,所以老师一定要起到表率作用,在学校的时候穿着简洁大方,说话用语要文明,切忌低级庸俗。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关系会使学生联想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所以教师之间也要相互尊重,相互帮助。一名体育教师既要有一般教师庄重严肃的风度,又要充分体现健康和朝气,既处理好同事之间的关系同时也关心学生。一名好的体育教师通过自身来影响和感染学生,使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长跑是培养学生顽强意志的良好时机。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普遍存在娇气、自私、任性、不能吃苦、抗挫性差等特点,缺乏对祖国、对人民的热爱之情,生活条件比较好,家长对孩子多有娇惯,在家不干家务,缺乏艰苦的锻炼。教师要认真进行思想教育,讲解长跑的好处、优点,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吃苦的精神,让他们在实践中得到锻炼。例如,在实际练习中分析不能坚持下来的原因,有的是方法不对,不会合理分配体力;也有的是思想在作怪,怕苦怕累,稍有疲劳就停下来;还有的是正好身体不舒服。教师根据学生情况及平时对他们的了解,在处理上应有所区别。对体力分配不合理的,应告诉他们在长跑中如何正确合理分配体力;对怕苦怕累的人进一步讲清道理外,适当给予一些小惩罚,使其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团队跳绳是培养学生的团队配合的一项运动,只有抡绳的和跳绳的配合好了,才能跳得更多更好,为了一个团队的胜利需要他们有舍有得。 抡绳的比较快,跳绳的就跟不上,抡绳的人与跳绳的人必须在同一个节奏上,使学生懂得在团队中个人要服从配合团队。
在球类项目的教学过程中,以培养学生群体意识、团队合作、应变能力为目标,充分发挥团队的力量,使学生通过切身体会感受球类比赛的胜利是团队成员之间的相互密切配合得到的。同时也教育学生正确对待比赛的输赢、队友的失误和对方球员的犯规。
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增强集体凝聚力,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使他们知道很多事情需要大家共同协作才能完成,正确对待个人和集体、成功和失败。使他们认识到整体和部分的区别,个人能力再强,也无法代替整体。增强学生现代体育意识,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培养学生活泼愉快、不怕困难、顽强拼搏的心理素质和意志品质。 
在学校体育工作中,体育教师不仅承担着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工作,同时还承担着学生早操、课间操、体育竞赛和课余训练等工作,这些课外体育工作拓宽了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的领域,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将课内、课外相结合,全面捕捉德育渗透的时机,加强德育渗透。既要重视对学生的体质锻炼,又要重视对学生的人格塑造,确保学生全面发展。

7. 如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

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在教给学生文化知识的同时,还应加强体育教育,做到使学生强体魄、长知识、增技能。而德育与体育又是学校教育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体育教学中贯彻德育,应该做到以学生为本,这样,才能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系统地构建德育的环节。通过把学生推上德育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做到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激励,自我总结。教育者退入后台,只做点拨,不做指令,尽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充分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的前提下,把德育本身的目标与体育学科教材所含的德育因素,自然、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德育内容在潜移默化的体育教学过程中,内化为学生个体的思想品德。那么具体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进行德育的渗透呢?现总结以下几点:
        一、教师应树立榜样,真正做到言传身教
        作为教师必须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素质。教师应举止大方,谈吐文明,教学中,讲解清楚、示范规范、言行一致,给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教师形象,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达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亲其师,信其道”、“身教重于言教”。这两句话同样证明良好的德育形象在课堂教学中的深刻意义。作为一名体育教师既要有一般教师计策严肃的风度,又要充分体现其职业的特点——健康而朝气。通过教师的仪表来感染学生,并增强学生对仪表美及其重要作用的正确认识。
        教师用语要文明、简练,应是有较强的逻辑性,幽默是可取的,但切忌低级庸俗。教师通过自己的语言来影响和感染学生,使学生养成文明用语的良好习惯。因此,我认为体育课堂教学时应做到“六规范”:规范语言——使用普通话和文明用语;规范示范——动作正确,熟练优美;规范板书——字迹工整,格式正确;规范仪表——衣着合乎运动特点,精神饱满;规范行为——举止大方,谈吐得体;规范环境——教具摆放有序,场地设计合理优美。体育教师严于律己,率先示范,带动着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

        二、教师应尊重、关心并严格要求每一位学生
        教师尊重学生、关心学生既是教师高尚品德的表现,又是一种教育手段,在塑造学生的灵魂中是一种巨大的力量。特别是对那些能力较差、组织纪律较差,以及不重视体育学科学习的学生要耐心帮助,决不能用讽刺的语言刺激他们,侮辱谩骂学生。在教学中应创造机会给技术水平较差的学生锻炼的机会。
        教师关心并严格要求学生对学生来说虽是外部条件,但能促使学生内心产生积极的情绪,从而转化成为学生接受教育的内部动力,培养学生对人、对事的正确观念。
        三、灵活运用教材,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灵活使用教材,科学组织教法,以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教师要善于把学生的心理活动和身体活动结合起来,尊重人格和自主性,利用课堂的组织教法中的各个环节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注重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独立性、自主性、创造性以及热爱美、鉴赏美、表现美的情感培养,促使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
        四、注重教学评价,多给予学生表扬与鼓励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敏锐地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及时表扬、鼓励。在运动之前用适当的语言鼓励和表扬,使其放下心理包袱,轻松地完成运动,从而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从学生实际出发,对进步学生鼓励,培养他们的责任心、荣誉感及自觉学习、刻苦拼搏的精神。批评时,根据学生心理,把批评放在赞扬之后,可取得很好的效果。在批评时应做到:不伤害孩子的心理和身体;言行避免粗暴;就事论事,不以孩子为发泄对象,既往不咎。总之,针对小学生的不同心理特点,体育教师应注意说话的种种机智与技巧,使学生自觉接受批评教育,从而朝着正确健康的方向发展。学校体育运动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蕴含着丰富而积极的教育功能。体育是培养学生品格的良好场所,体育可以批评错误、鼓励高尚、陶冶情操、激励品质。事实证明,在教师的主持引导作用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进行身心方面的影响,就能发挥体育运动自身积极的教育功能。小学体育教学可以使学生掌握正确的思想、理论与观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可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和人民,遵守纪律、团结奋进的集体主义精神,尊重他人,诚实、公正、谦虚、礼貌的高尚品质;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创造性、自信心和拼搏进取精神及顽强的意志品质;还可以培养学生豁达开朗的性格和不服输等良好的心理素质。小学体育教学应以“育人”的目标出发,坚持站在“育人”的角度备课,将“思想品德”的内容寓于整个体育教学之中,提高学生自身心理素质,养成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好习惯,培养独立的从事科学体育锻炼的能力,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基础。

如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

8. 教学活动的道德意义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您好:很高兴为您提供解答。1、教学是社会经验得到再生产的一种主要手段。

很多社会上的公司企业在进行生产活动的时候,缺乏经验的理论总结,缺乏系统方法论的指导,这就需要教学方法为他们的生产提供理论支撑,将社会实践总结成经验,让社会更好的生产。

2、教学为个人全面发展提供科学的基础和实践。

教学让学生认知突破时间空间以及个人直接经验的局限,扩大认知范围,赢得认识速度;

教学让学生政治思想、世界观、道德品质的形成建立在科学知识的基础上。

教学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例如心理课、体育课等。

3、教学是教育的主体部分。

学生德、智力、美、体、劳等方面的教育发展,是通过教学来实现的。【摘要】
教学活动的道德意义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提问】
你好,很高兴为您解答!我是追梦人老师,是国家一级教师,累计提供咨询服务9000人,拥有多年教育技术经验。请您耐心等一下,很快为您解答。正在整理答案中。💖💝😊
【回答】
您好:很高兴为您提供解答。1、教学是社会经验得到再生产的一种主要手段。

很多社会上的公司企业在进行生产活动的时候,缺乏经验的理论总结,缺乏系统方法论的指导,这就需要教学方法为他们的生产提供理论支撑,将社会实践总结成经验,让社会更好的生产。

2、教学为个人全面发展提供科学的基础和实践。

教学让学生认知突破时间空间以及个人直接经验的局限,扩大认知范围,赢得认识速度;

教学让学生政治思想、世界观、道德品质的形成建立在科学知识的基础上。

教学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例如心理课、体育课等。

3、教学是教育的主体部分。

学生德、智力、美、体、劳等方面的教育发展,是通过教学来实现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