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50年代日本崛起的表现

2024-05-09 22:33

1. 20世纪50年代日本崛起的表现

日本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研制现代运载火箭。频繁的发射,使日本在固体火箭领域(包括发动机的推进剂、材料、喷管技术)以及火箭的控制、发射技术等各个方面,都积累了丰富经验并达到世界一流水准。 
“固体空间运载火箭”与“固体弹道导弹”之间,技术上本来就只有一纸之隔。倘若把火箭运载的卫星换成导弹的弹头或核弹头,改变飞行轨道,它就成为能攻击地面目标的弹道式导弹或核导弹。日本固体火箭品种较多,可以组成各种近程、中程、远端及洲际导弹。 
日本完全有能力制造核武器,切不可把近年来一些日本政客散布的核威胁言论视为疯言疯语。几十年来,日本通过发展民用核电成长起来的一批核科学家和核工程技术人员,甚至计划21世纪登月,从蕴藏量丰富的月球上取回氘和氚,而氘和氚的聚合反应与裂变反应相结合,就能制造出氢弹。
特征:经济发展速度快,人民生活水平大为提高,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强国。主要原因:首先,日本经济崛起的一个最根本原因是调整生产关系,变革落后封建因素之束缚,大力发展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广泛而深刻的社会改革是日本经济兴旺发达的基础和前提。采取有效的改革措施,铲除封建残余势力,这无疑将会为本国经济发展打造一片蔚蓝的天空,打通迅速前进的道路,正是有效的措施才使生产力越提高,经济跃居大国之首。这是二战后日本经济崛起的根源。 其次,国际军事法庭的审判对军国主义起到一定的震慑作用。明治维新后,日本军国主义在政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使得军国主义浓厚,正是这股势力的膨胀,最终酿成了亚洲文明遭到践踏。日本人民痛定思痛,大肆消除法西斯主义,虽然难动摇其根,残余犹在,但民主势力已占上风,一定程度上阻止了军国主义的抬头。 第三,日本重视科技教育事业,大大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日本本身是一个资源短缺,农业不发达,领土狭小的岛国。根据本国国情,日本政府把目光转向了科技教育,依靠科技来促进经济的伟大复兴,建立高科技高资本高附加值的新兴企业,通过一系列教育事业,培养一批又一批高素质人才,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在科技的飞速发展的同时,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积极拓展国际市场,加快产品更新换代,使生产率大大提高。在国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只有科技才能兴国,只有科技才能使国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日本充分认识到这一点,也正是这样做的。 第四,明治维新时期经济的迅速发展,为二战后经济的再次崛起奠定了物质基础。日本经过明治维新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成为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在向帝国主义过程中,日本国家政权还与垄断资本结合在一起,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促进了基础工业和新兴产业的投资,推动了经济的发展。这一切使日本在20世纪60年代末由最大的债务国家变成债权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号经济大国奠定了基础。 第五,日本经济的发展与美国的推动也是密不可分的。二战后,日本成为美国的附属国,但由于美苏争霸需要,美国积极地调整战略,扶植日本经济,保留了日本的经济基础,使之不但未遭破坏,反而坐收渔利。此外朝鲜和越南的军事订货在更大程度上刺激其经济发展。 总之,日本经济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

20世纪50年代日本崛起的表现

2.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日本敢于侵略中国原因是

日本侵略中国是处心积虑且由来已久
——读《日本侵华思想理论探源》
《日本侵华思想理论探源》较为全面、翔实地梳理、分析了近代以来日本侵略中国的历史渊源。读后方知,从大陆政策的产生、大日本帝国理念的形成、皇国观念的激荡、大和民族优越感等诸多方面来看,日本侵华有深刻的社会历史原因,更有深厚的思想文化支撑。了解日本侵华的思想渊源,有很多意义,也有利于廓清中日关系发展中的历史羁绊。发展面向未来的中日关系,要从历史的角度,逐步解除侵略扩张的战争罪恶感。这需要日本社会的真诚。
日本侵华思想 中日关系 社会历史原因
一、视角独特的历史思考
“日本侵华问题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和学术研究的客体,从民族感情和民族责任出发,中国学者已经做出了告慰抗日英灵和死难者亡灵的理论工作,业已清晰地描述出日本侵华的政策指导和野蛮过程以及带给中国人民的刻骨铭心的深重灾难。然而,实事求是地看,我们还不能充满信心地说已经弄清了日本侵华的来龙去脉,尽管基本上做到了‘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却几乎没有开始。因此,彻底弄清楚日本侵华的思想渊源和理论储备,就成为‘解决问题’过程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一个制约其后的先期程序。”“挨打固然值得同情,受辱更应该觉醒;受辱固然可悲,受辱之后竟不知为何受辱才是真正的可悲。这是知己知彼的辩证法。一个人或一个国家、民族,要想不再重复地被欺受辱,忍痛理清曾经欺辱过自己的对方的所思所想,包括那些或散乱或系统的侵略思想理论,就显得尤其重要和紧迫。”作者渠长根向我们披露了开展日本侵华思想理论研究的深层起因。
关于开展日本侵华思想理论研究并写作成书的初衷,作者渠长根在前言中向我们做了这样的介绍。其一,本着科学的学术研究态度,去探求事物发展构成中“起源”这一元素具有重要意义。其二,弄清日本侵华的思想根源是引导侵略者并与之一起进行战争反思的基本功,即具有启迪与引导作用并能使反思者更充分地认识敌人和自己本身,从而做出更好的防备工作。由此可知,无论是基于学术研究的要求还是战争反思的功能,对日本侵华的渊源进行探讨都是很有必要的,于是便有了《日本侵华思想理论探源》一书。
《日本侵华思想理论探源》一书的主要内容有六个方面:问题的嚆矢、日本侵华思想理论的发展轨迹、分布在日本社会各阶层的侵华思想理论、日本侵华思想理论与日本社会变迁、日本侵华思想理论与中日关系、余论,较为全面深刻地解析了日本侵华的思想基础和精神根源。利用实践教学的机会,认真阅读此书,读后令人震惊。一方面,为自己之前对这些问题的粗陋、简单化;另一方面,为日本侵华的处心积虑和野心勃勃而惶恐、惊秫,由此深感警惕日本军国主义复活是十分重要的大事。
《日本侵华思想理论探源》一书由新华出版社于2008年12月出版发行。作者渠长根教授是我国抗日战争史研究专家,曾经出版过《功罪千秋——花园口事件研究》。对日本侵华思想理论的研究起源于他博士期间对日本侵华问题的初步涉猎,出书之前曾公开发表了十几篇相关的学术论文。
二、不能忽视的历史事实
张振_先生说:“侵华理论是侵华行动的先导,是对侵略的鼓吹、鼓动、回复和辩解;有过去提出的,有的现在还不断炮制、包装;不论其形式是粗糙还是细密,都是侵略的一部分。对日本的种种侵略理论,我们的一些论著虽偶尔有所触及或批判,却从没有人作过全面系统的清理清算,其中有的恐怕还不大知道。这是日本侵华史研究中的一块很大的缺陷,很需要扎扎实实地补上去。”中国作为日本的侵略对象,研究日本侵华史,必须是全方位、多角度、多侧面的,因此,对侵华理论的研究是必不可少的。
“日本的侵华思想理论在具体的存在形态上并不完全相同。”书中提到,日本侵华期间确有一整套侵略思想和理论,幕府的“宇内混同说”,明治时代的大陆政策、“东亚联盟论”等,都存在着共同联系,并且都体现出日本人赤裸裸的侵略野心。作者将日本人的侵华渊源追溯到16世纪末的丰臣秀吉侵朝征明战争,目的是为了揭露日本人长久以来便有侵略他国的丑恶思想。但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这种侵略思想的具体形态并不相同。既有转变成公开的国家侵略政策的部分,也有包容于政治家、学者、思想家、理论家的作品流传于世的,还有广泛国民的心理意识、风俗习惯里的成分。总地来说,这种侵略思想是层层推进、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的,一开始它具有隐蔽性、欺骗性,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世界形势的变化,它最终暴露出狰狞的面孔,让中国人民处于水生火热当中,给中国人民带来沉重灾难。
任何历史事件的发生都是其必然性与偶然性相结合的产物,日本侵华也不例外。日本与中国是一衣带水的近邻,自古以来就与中国交往密切,更有自唐开始日本便大兴学习中国文化之热潮。因此,对中国国情较之西方国家更为清晰明了,为日后的侵华工作打好了一定的思想基础。同时,日本是个地域狭窄的小国,多火山地震,资源不足,由此形成了强烈的民族忧患意识和狭隘的心胸,所以,地大物博的中国成为其心仪的侵略对象也是必然的。当然,在日本侵华过程中,也不乏有很多偶然因素。例如,甲午中日战争时,日本国力还并不是很强大,且当时中国的北洋海军实力较日军不相上下,若不是当时清王朝被西方列强逼得焦头烂额,无心顾及日本这等小国,还有李鸿章等人的避战自保政策,中国又怎么会输给日本?当时日本也只是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没想到侥幸获胜,并获得了割占台湾、索要巨额战争赔款的丰厚待遇,由此产生了更加疯狂的侵略意识。试想,如果甲午战争中日本战败,那么他们侵略中国的嚣张气焰会不会那么高涨,从而发展为随后的全面侵华战争?肯定不会!由此可见,历史的偶然性也对日本侵华思想的发展起了一定的推进作用。
谢俊美说:“中外学者对于日本侵华暴行曾进行过揭露,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对于日本官僚、政客、军阀、财阀们制造的侵华‘理论’进行揭批并不多。”渠长根先生在书中集中介绍了几个不同领域的具有浓厚侵华思想的典型人物。北一辉——学界侵华思想理论的旗帜,他歪曲利用马克思主义的某些论断,杜撰国际战争合理化观点,为日本发动侵略战争制造理论依据根源,创设日本法西斯主义理论,并且别有用心地大肆污蔑中国。这些丑恶的行径,都是北一辉站在日本的国家的立场上所做出来的,所以他被称为人类历史上最臭名昭著的法西斯理论家之一毫不为过。石原莞尔作为军界侵华思想理论的代表,有一套自己加工制造的侵华理论,同时,他也是侵华战争期间最恶毒的三大刽子手之一,可恨的是,他最终竟然逃脱了被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判处绞刑的惩罚。政界的岸信介、侵华思想践行者冈村宁次和知识界的福泽谕吉等,这些人虽然来自不同的领域,却有着共同的侵华扩张思想和带着强烈的个人主义色彩。
来源:中国校外教育·综合(上旬)

3. 二战后50-70年代,日本经济发展的特点和地位如何?

20世纪50-70年代,日本经济发展的特点是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为提高。
地位: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号资本主义经济大国。 
1956年-1973年,日本进入其经济高速发展时期。
1956年,日本进入以赶超先进工业国家为目标、实现国民经济现代化的历史新时期。
这一时期,日本实际国民生产总值每年平均增长10%以上,工业增长率则平均达13.6%。这种长期、持续的高速增长在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史上是罕见的。
在此时期,日本工业生产增长8.6倍,对外贸易从1965年开始出现顺差,到1973年8年中增长3.5倍。
这18年时间(即1956年-1973年),日本一跃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大国,成功实现了日本近代史上的“第二次远航”。所谓“经济奇迹”主要是指日本这一时期的经济发展。

扩展资料
二战后50-70年代,日本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的主要原因
1、日本经济崛起的一个最根本原因是调整生产关系,变革落后封建因素之束缚,大力发展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
广泛而深刻的社会改革是日本经济兴旺发达的基础和前提,采取有效的改革措施,铲除封建残余势力,这无疑将会为本国经济发展打造一片蔚蓝的天空,打通迅速前进的道路。正是有效的措施才使生产力越提高,经济跃居大国之首,这是二战后日本经济崛起的根源。
2、国际军事法庭的审判对军国主义起到一定的震慑作用。
明治维新后,日本军国主义在政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使得军国主义浓厚,正是这股势力的膨胀,最终酿成了亚洲文明遭到践踏。日本人民痛定思痛,大肆消除法西斯主义,虽然难动摇其根,残余犹在,但民主势力已占上风,一定程度上阻止了军国主义的抬头。
3、日本重视科技教育事业,大大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根据本国国情,日本政府把目光转向了科技教育,依靠科技来促进经济的伟大复兴,建立高科技高资本高附加值的新兴企业。通过一系列教育事业,培养一批又一批高素质人才,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在科技的飞速发展的同时,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积极拓展国际市场,加快产品更新换代,使生产率大大提高。在国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只有科技才能兴国,只有科技才能使国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日本充分认识到这一点,也正是这样做的。
4、明治维新时期经济的迅速发展,为二战后经济的再次崛起奠定了物质基础。
日本经过明治维新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成为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在向帝国主义过程中,日本国家政权还与垄断资本结合在一起,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促进了基础工业和新兴产业的投资,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这一切使日本在20世纪60年代末由最大的债务国家变成债权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号经济大国奠定了基础。
5、日本经济的发展与美国的推动也是密不可分的。
二战后,日本成为美国的附属国,但由于美苏争霸需要,美国积极地调整战略,扶植日本经济,保留了日本的经济基础,使之不但未遭破坏,反而坐收渔利。此外朝鲜和越南的军事订货在更大程度上刺激其经济发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日本

二战后50-70年代,日本经济发展的特点和地位如何?

4. 50年代到60年代,日本经济发展迅速的原因理由

第一,日本在二战期间已经完成了原始的资本积累,建立了齐全的工商业和法律
第二,美国的扶持,二战后美国不仅放了大量贷款给日本,而且在朝鲜战争期间还向日本订购了大批的军用物资,使得日本的商品迅速进入欧美市场
第三,国际环境利于日本的经济发展,日本在亚洲的特殊地位使得日本没有像东欧其它国家一样直面于两大阵营的政治压力,因为日本是战败国,没有资格在国际上发话,所以两大阵营也一直没有对这个岛国施加太多的压力。反而美国处处袒护日本,替它抛头露面,因此日本有一个很好的阶段去消化自己泊来的技术,不断的完善自己的工商业。

5. 表明20世纪50-70年代日本经济发展的特征是什么?

特征:经济发展速度快,人民生活水平大为提高,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强国。
主要原因:
首先,日本经济崛起的一个最根本原因是调整生产关系,变革落后封建因素之束缚,大力发展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广泛而深刻的社会改革是日本经济兴旺发达的基础和前提。采取有效的改革措施,铲除封建残余势力,这无疑将会为本国经济发展打造一片蔚蓝的天空,打通迅速前进的道路,正是有效的措施才使生产力越提高,经济跃居大国之首。这是二战后日本经济崛起的根源。 

其次,国际军事法庭的审判对军国主义起到一定的震慑作用。明治维新后,日本军国主义在政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使得军国主义浓厚,正是这股势力的膨胀,最终酿成了亚洲文明遭到践踏。日本人民痛定思痛,大肆消除法西斯主义,虽然难动摇其根,残余犹在,但民主势力已占上风,一定程度上阻止了军国主义的抬头。 

第三,日本重视科技教育事业,大大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日本本身是一个资源短缺,农业不发达,领土狭小的岛国。根据本国国情,日本政府把目光转向了科技教育,依靠科技来促进经济的伟大复兴,建立高科技高资本高附加值的新兴企业,通过一系列教育事业,培养一批又一批高素质人才,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在科技的飞速发展的同时,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积极拓展国际市场,加快产品更新换代,使生产率大大提高。在国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只有科技才能兴国,只有科技才能使国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日本充分认识到这一点,也正是这样做的。 

第四,明治维新时期经济的迅速发展,为二战后经济的再次崛起奠定了物质基础。日本经过明治维新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成为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在向帝国主义过程中,日本国家政权还与垄断资本结合在一起,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促进了基础工业和新兴产业的投资,推动了经济的发展。这一切使日本在20世纪60年代末由最大的债务国家变成债权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号经济大国奠定了基础。 

第五,日本经济的发展与美国的推动也是密不可分的。二战后,日本成为美国的附属国,但由于美苏争霸需要,美国积极地调整战略,扶植日本经济,保留了日本的经济基础,使之不但未遭破坏,反而坐收渔利。此外朝鲜和越南的军事订货在更大程度上刺激其经济发展。 

总之,日本经济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

表明20世纪50-70年代日本经济发展的特征是什么?

6. 二战后日本崛起的表现,原因(20世纪50年代中期),1974--1975的世界经济危机: 80年代

1. 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2.20世纪80年代,日本开始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3.资本主义世界美日西欧三足鼎立局面形成
4.冲击了两极格局,使世界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希望可以帮到您

7. 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的近二十年间,日本经济快速发展的原因?

1,美国的宽容政策,because要打造在亚洲必要的基地(小弟)。
2,国内政策,在50年代,日本许多大企业推行“终身雇佣制”和“年功序列工资制”“感情投资”,主动协调劳资关系,灵活多样的管理方法,增强了企业内部的活力和凝聚力,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效率。
3,大力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积极培养国内科技力量。
4,国外投资。

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的近二十年间,日本经济快速发展的原因?

8. 20世纪70,80年代日本经济腾飞的原因

从主观上看,战后日本经济发展的诱因与日本政府制定的经济发展战略和采取的一系列成功的经济政策是分不开的。

  一、强化凯恩斯理论,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战后日本政府推行凯恩斯理论,利用国家政权的力量,加强对经济生活的干预、引导和控制,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1、加强资本主义经济的计划性。战后初期日本政府制定许多经济计划,如“1948-1949年两次制定了‘经济复兴五年计划试行方案’;1951年又编制‘自立经济的三年计划。’”进一步推动经济的发展。战后中期又在“1955年底鸠山内阁制定《经济自立五年计划》(1956-1960);1957年12月,岸信介内阁制定《新长期经济计划》(1958-1962年);1960年池田内阁时期制定的《国民收入倍增计划》”等等。通过这些计划,避免了资本竞争中的一些盲目因素,使日本经济有了连续性发展的基础。2、发展国有企业,到1965年,国营企业占日本全国固定资产总额的15.5%。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弥补了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的某些缺陷,促使了日本经济的高度繁荣。

  二、采取多种措施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增加资本总量。1、大力发展教育,重视培养人才。日本在1947年进行教育改革,改行九年义务教育。“1950年九年义务教育完全普及,就学率达99%;1965年初中毕业升入高中的比率达69.6%;1970年高中毕业升入大学的比率达23.6%。”政府又加大对教育的投资“1950年教育经费为1599亿日元,1972年增至40244亿日元,在当年预算中占20%。”高度重视教育的结果,为经济的现代化提供了充分数量的优秀工人及科技人才,成为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人才资源。2、引进大量国外先进技术。50年代日本从国外引进先进技术的数量:“1950-1954年度为446件,1955-1959年度为577件,1960-1964年度为2039件。”可见日本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之快。到1979年,日本系统的、大规模的引进3.1万项世界先进技术,其中一半来自美国。引进主要以购买技术专利和图纸的方式进行,再结合本国特点改造提高,结果使日本工业在短时期内集中了其他国家长期以来开发的成就,而且节省了巨额资金。“据统计1945-1970年,日本只付出60亿美元就得到了国外耗费1800亿美元才研制出来的技术。”当时日本人有个口号:“一号机引进,二号机国产,三号机出口。”3、充分利用传统文化的积极因素和独特的企业经营管理体制。日本传统文化中的集体主义、重教育、重和谐、守纪律和节俭、勤劳的优秀传统,有利于职工增强对企业的荣誉感,有利职工形成与企业同舟共济的忠诚心理,对日本经济的高度发展有积极意义。企业管理体制实现人员专家化、方法科学化、技术自动化、机构高效化,这些独特的管理体制对于提高劳动效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积极推行高投资政策,扩大投资规模。战后日本迅速掀起投资热潮,“按照经济企划厅的估计,1956年日本企业设备投资额,将比上一年增长7.8%,然而实际上却增长了57.6%。”1955-1970年的15年中,日本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了115倍以上。“日本政府投资额占政府支出的比率,1960年为35%,1965年为47%,1970年又上升为52%。据1977年统计,日本政府投资占国民生产总值的5.6%,相当美国的1.4倍,高于英、法、联邦德国、意四国同年投资的总和。”固定资本的投资的重点是对电力、钢铁、机械等基础工业和电子、化学、汽车等新兴工业。进行大规模投资,不仅使日本迅速建立起了以钢铁为中心的工业体系和一系列新兴工业部门,而且大大加快了各部门固定资本的更新,提高了企业技术设备和现代化水准。

  四、大力发展对外贸易。日本利用所处太平洋上优良港口的优势,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对外贸易迅速增长,给日本带来了巨额利润,日本“60年代后半期,输出的增长率超过生产的增长率。贸易黑字1968年为25亿美元,1970年达到40亿美元。”日本将这些巨额利润一部分再投资到生产领域,继续促进日本经济增长。同时外汇储备迅速增多,据统计“1970年末为20.05亿美元(居世界第十位),1972年末增长至183.65亿美元(居世界第二位)。” 这些巨额的外汇储备,增强了日本的经济实力。

  五、自民党长期的执政,使社会经济发展相对稳定。1955年11月15日,日本自由党和民主党合并组成自由民主党(简称自民党)。由于自民党在议会中占据决大多数席位,所以“1955年体制的实质就在于,他实际是保守的自由民主党一党执政的体制。从此,日本开始了由自由民主党长期执掌政权的历史。”从50-60年代的执政实践看,历届政府对内对外政策是一脉相承的。在经济方面,自由民主党政府广泛的干预经济生活,制定计划,致力于新产业的培育与开发,加大资金投入,采取了促进资金积累的特别措施。在政治和社会方面,政府制定了和颁发了一系列以实现稳定为目标的法令,加强对人民的控制;自由民主党的对外政策,各届政府都竭力追随美国。

  综上所述,日本政府和人民在二战的废墟上,仅仅用了二三十年,就将一个千疮百孔、满目疮痍、笼罩在核恐惧的国家建设成了一个现代化工业强国。就其发展的诱因,既有二战后国际环境的客观原因,也有日本本国的主观原因,而且这两种原因是共同起作用的。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对亚洲乃至整个世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