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改委:推进雄安新区规划落地 完善粤港澳大湾区规划

2024-05-11 03:24

1. 发改委:推进雄安新区规划落地 完善粤港澳大湾区规划

1月15日,在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连维良称,将深入实施国家重大区域战略。
他举例称,推进雄安新区规划政策落地实施,启动建设一批标志性项目;编制实施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和加快完善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规划政策体系。
他继而称,将以钉钉子精神做实做细做好各项工作,确保实现一季度经济发展良好开局,保持全年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媒体了解到,1月11日,国新办在举行的河北雄安新区和北京城市副中心规划建设发布会上表示,在设立近两年来,雄安新区大的顶层设计已经基本完成,“1+N”规划体系基本建立,“1+N”政策体系初步形成,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四梁八柱基本完成,雄安新区和北京城市副中心从顶层设计阶段转向了实质性的开工建设阶段。

发改委:推进雄安新区规划落地 完善粤港澳大湾区规划

2.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

据新华社北京12月1日电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纲要》明确了长江三角洲(以下简称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的规划范围、战略定位、发展目标,为这一国家战略实施提供了纲要指南。
  推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增强长三角地区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提高经济集聚度、区域连接性和政策协同效率,对引领全国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意义重大。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将同“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相互配合,完善中国改革开放空间布局。
  《纲要》指出,长三角区域一体化规划范围包括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全域(面积35.8万平方公里)。以上海市,江苏省南京、无锡、常州、苏州、南通、扬州等27个城市为中心区(面积22.5万平方公里),辐射带动长三角地区高质量发展。以上海青浦、江苏吴江、浙江嘉善为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面积约2300平方公里),示范引领长三角地区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以上海临港等地区为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新片区,打造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更具国际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特殊经济功能区。
  《纲要》确定了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的五大战略定位,分别是全国发展强劲活跃增长极、全国高质量发展样板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引领区、区域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新时代改革开放新高地。
  对于发展目标,《纲要》提出,到2025年,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取得实质性进展。跨界区域、城市乡村等区域板块一体化发展达到较高水平,在科创产业、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公共服务等领域基本实现一体化发展,全面建立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同时,到2025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70%,研发投入强度达到3%以上,5G网络覆盖率达到80%等多项细分领域目标。
  《纲要》共分十二章,是指导长三角地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一体化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是制定相关规划和政策的依据。规划期至2025年,展望到2035年。
       来源:北京日报

3. 长三角一体化具体指哪些内容?

1 助推长江三角洲市场体系一体化
一是建立健全统一的市场标准化体系。把标准化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各个环节,积极推进农业、工业、服务业、建筑业与对外贸易等多个领域标准化体系建设与发展与发展,引导企业深人开展“寻标、对标、提标、达标”活动。加快培育标准化服务机构,支持各级各类标准化科研机构、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及归口单位、标准化出版发行机构等。加强标准化服务能力建设与发展。鼓励社会资金参与标准化服务机构建设与发展。引导有能力的社会组织提供标准化服务。
二是主动探索“基层出题、领导答题”的工作模式。改革推进上同频。
汇总基层落实过程中的种种难题,打破不同部门之间“一亩三分地”的界限,主动作为,积极推进,努力做到“帮忙不添乱、介人不陷人”。不同层级的政府部门务必加强上下联动,密切沟通联系,建立常态化改革服务机制。政策制定上配套。坚持先立后破,发挥立法对各项改革举措的先行保障与引领推动作用,把成功的工作经验、工作模式以条例的形成固定下来,甚至可以在更大范围内推广实施。

2 促进长江三角洲基础设施一体化
一是优化、提升以上海为中心的区域基础设施一体化与保障能力。统筹推进沪苏通过江通道与以上海为中心的城际轨道交通网建设与发展,进一步将上海轻轨路线延伸至周边市县,建成上海都市圈轨道交通系统。进一步强化上海组合港体系内部的分工与合作,继续推广“沪苏通”模式与“通关一体化”,发挥好太仓港、南通港、南京港等港口在集装箱运输、江海联运体系中的作用,分流上海港航运压力。
拓展上海港、宁波港与连百港港的海铁联运业务,提升连百港港服务“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能力,培育上海组合港物流服务的新增长点。加快建设与发展以铁路为中心的沿海战略大通道,加快服务上海、宁波等主要港口的货运铁路建设与发展,推进依托铁路的内地无水港建设与发展,以缓解上海港、宁波港等港口的公路运输压力。

二是以推进沪苏通一体化为抓手,加快辐射江苏沿海地区的跨江交通与清洁能源基础设施建设与发展。积极开展沪苏跨域合作,协同推进通州湾海港集装箱港、南通新机场的建设与发展,加快构建长江三角洲北翼的江海联运枢纽、空铁枢纽,拓展上海、苏南的发展新空间,推进区域协调性均衡发展。统筹南通东西向运河疏浚工程与长江口航道综合治理工程,建设与发展长江经济带人海分流新通道,减缓长江口航运压力,大力推进长江经济带战略支点建设与发展。
继续完善江苏沿海与上海、苏南等地区电网、管道、LNG接收站、基站等基础设施建设与发展,为双方在能源、大数据、旅游业、医药等领域的合作提供良好的基础设施保障,同时发挥江苏沿海连百港核电与盐城、南通风电、LNG等新能源优势,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提供清洁能源,为实现绿色发展提供能源保障。

三是整合区域一体化组织,形成强有力的顶层设计。以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国家战略实施为契机,创新中央对长江三角洲各省市的考核机制、财政分配机制,整合、建立、发展长江三角洲区域银行组织,以中央层面推动、国家战略推动、金融推动,调动地方参与一体化的积极性,形成强有力的一体化顶层设计。
破除阻碍区域交通信息基础设施一体化的行政藩篱与制度性障碍,充分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按照市场体制规则来消除基础设施领域的资金、人才与技术流动瓶颈[4]。同时,推进区域信息化配套顶层法律制度、区域信息标准化与信息化技术规范统一,共同建设与发展“智慧三角洲”,提升区域一体化的信息化保障水平。

3 加快长江三角洲生态环境协同治理
一是严守生态红线,共筑区域生态安全屏障。强化省际统筹、区内外与城市间联动,加快建设与发展宁杭生态经济带,协同推进崇明世界级生态岛、长江生态廊道、淮河生态经济带建设与发展。依托黄海、淮河一洪泽湖共筑东部与北部生态屏障,依托江淮丘陵、大别山、黄山一天目山一武夷山、四明山一雁荡山共筑西部与南部生态屏障。
重点建设与发展与保护长江水生态走廊、富春江一钱塘江清水走廊、骆马湖一高邮湖一邵伯湖一茅山一天目山一千岛湖一浙西山地山水生态走廊。推进自然保护区、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的建设与发展,优先完成长江重要岸线、重要滨海与河口海湾湿地、环太湖湖滨带等受损生境的修复。维护生物多样性,严格保护重要滨海湿地、重要河口海湾生态安全。

二是严控结构性污染,共推生态环境质量改善。重点打好治水、治气、治土三大攻坚战,从严控制污染物人江、人河排放总量,与谐江湖关系,保障长江、太湖、淀山湖等重要水域的生态安全。开展新一轮太湖流域综合整治,促进太湖流域生态健康状况持续改善。强化太湖流域、南水北调受水湖泊与钱塘江流域上游富营养化控制。
严格实行能源消费总量与煤炭消费总量双控,实施区域大气污染物行业排放总量与绩效双管控。加大化工污染、黑臭水体、农业面源污染、船舶港口污染等专项整治力度,探索实施石化、涂装、包装印刷、涂料等行业VOCs总量控制,加强VOCs重点排放行业污染源头控制,实现多种污染物协调控制与区域联动。

三是严格环境准人,共建环境治理协调新机制。制定流域统筹、区域统一的行业污染物排放绩效约束,严格行业资源环境准人,分区实施负面清单管理机制与退出机制。在国家层面建立强有力地推进长江三角洲一体化的环境管理协调机构,健全跨区域与跨部门协同、多种污染物与多种环境要素协同治理机制。
建设与发展环境信息共享平台,实现全域监测数据实时共享,强化跨部门、跨区域、跨流域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响应能力建设与发展,健全长江三角洲污染防治协作长效机制。在环太湖、沿海、长江口、环淀山湖、苏南丘陵、新安江等跨界地区,健全与完善区域生态补偿机制,对在区域环境保护中因承担生态功能而影响经济发展的地区,通过设立专项基金予以合理的经济补偿。

长三角一体化具体指哪些内容?

4. 长三角一体化是什么?

长三角一体化包含三省一市,实际上一体化不一定要从这么大空间来讲,可以从区域内部进行规划,若干个都市圈里的一体化就是长三角一体化,所以更加需要在长三角内部推动都市圈规划。
创新生态和产业生态也是都市圈发展的重要推动,中国大部分地方没有形成创新生态和产业生态,长三角是例外。一个都市圈的创新生态、产业体系、产业链和营商环境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奔走于1小时通勤圈的广大从业者,他们是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有生力量。

扩展资料:
在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中,坚持主流价值引领,筑牢精神支柱,建设精神家园,从更高层面、更大范围丰富和充实群众的精神世界,是必不可少的人文基础和精神支撑。长期的历史积淀和丰富的现实淬炼,形成了江南文化勤勉、机敏、敦行、坚韧、崇文、重商、开放、进取、精致、雅逸等文化基因和开放求新、明达致远、精进图强的区域精神。
江南的优秀文化基因和区域精神,必将会以其人文光辉照亮江南地区继续前行的方向和路径,对江南地区在新时代的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起到激发精神动力、引领发展方向的作用。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 
人民网-抓住并用好长三角一体化重大机遇

5. 发改委:粤港澳大湾区等园区将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

7月19日,发改委、生态环境部发布关于深入推进园区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通知,现决定选择一批园区(含经济技术开发区)深入推进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
观点地产新媒体查阅了解,根据通知要求,将在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范围内的园区推行第三方治理。其中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重点在钢铁、冶金、建材、电镀等园区开展第三方治理,长江经济带重点在化工、印染等园区开展第三方治理,粤港澳大湾区重点在电镀、印染等园区开展第三方治理。
此外,通知还指出,鼓励第三方研发和推广环境污染治理新技术、新工艺。给予符合条件的从事污染防治的第三方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本次行动旨在探索园区污染治理的长效监管机制,促进第三方治理的“市场化、专业化、产业化”,整体提升园区污染治理水平和污染物排放管控水平,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做法和成功经验。

发改委:粤港澳大湾区等园区将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

6. 国家发改委:支持澳门发挥核心引擎作用 做强金融服务等产业

新华社12月15日消息,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支持澳门发挥好区域发展核心引擎的作用,支持澳门做优做强旅游休闲、金融服务、中医药等优势产业。
据悉,该负责人提到,《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澳门作为大湾区四大中心城市之一和区域发展核心引擎,充分体现国家对澳门的高度信任和殷切期盼。我们将继续支持澳门发挥好这一核心引擎作用,在强化澳门特色优势产业的同时推进经济适度多元发展,建设好“一中心、一平台、一基地”。
该负责人还表示,《规划纲要》明确,将澳门建设成为世界旅游休闲中心、中国与葡语国家商贸合作服务平台,促进经济适度多元发展,打造以中华文化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地。
在建设世界旅游休闲中心方面,该负责人认为,各有关方面大力支持配合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在完善政策体系、深化区域合作、拓展旅游市场、促进产业协同发展等方面取得一定成绩,有效推动澳门世界旅游休闲中心建设。
2019年上半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实施《横琴国际休闲旅游岛建设方案》,把拓展澳门发展空间作为珠海横琴国际休闲旅游岛建设的重要内容,进一步深化细化财税、投融资、金融、土地等方面政策,并提出开放、人才等方面政策举措,全力配合澳门世界旅游休闲中心建设。
对此,该负责人提到:“我们将继续支持澳门每年举办世界旅游经济论坛,支持澳门建设大湾区旅游教育培训基地,加强与横琴国际休闲旅游岛建设的统筹,共同打造世界旅游休闲目的地”。
值得一提的是,该负责人提到,要紧扣《规划纲要》赋予澳门的发展定位,围绕“国家所需、澳门所长”,支持澳门做优做强旅游休闲、金融服务、中医药等优势产业,加快培育会展、海上旅游、海洋科技等新兴产业,发挥澳门在广珠澳科技创新走廊中的重要节点作用,建设好“一中心、一平台、一基地”,同时,加强澳门对周边区域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依托横琴这一重要平台,推动粤澳深度合作,拓展澳门发展空间。

7. 国家发改委:积极推动城镇就业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

国家发展改革委近日发布《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引发广泛关注。国家发改委规划司有关负责人10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积极推动已在城镇就业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市政府在放宽落户条件的同时,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提供,提高对人口的综合承载能力。
推动1亿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目标取得决定性进展
根据《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要突出抓好在城镇就业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工作,推动1亿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目标取得决定性进展,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推进大城市精细化管理,支持特色小镇有序发展,加快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实现常住人口和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均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
国家发改委规划司有关负责人强调,超大特大城市既要调整完善积分落户政策,又要合理疏解中心城区非核心功能,推动产业和人口的合理扩散,防治“大城市病”。
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决定性作用、顺应人口就业选择、促进劳动力在城乡间有序流动、提高全员劳动生产率的有力保障。《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提出,在此前城区常住人口100万以下的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已陆续取消落户限制的基础上,城区常住人口100万至300万的Ⅱ型大城市应当全面取消落户限制;城区常住人口300万至500万的Ⅰ型大城市应当放开放宽落户条件,取消重点群体落户限制。
这位负责人介绍说,重点群体指在城镇稳定就业生活的新生代农民工、在城镇就业居住5年以上和举家迁徙的农业转移人口、农村学生升学和参军进入城镇人口。
这位负责人强调,要推进常住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对于暂时不能落户的城镇常住人口,要确保其全部持有居住证,以此为载体提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和办事便利,并鼓励各地区逐步扩大居住证的含金量。聚焦就业、教育、医疗、社保、住房等民生重点,让农业转移人口在城市也能实现劳有所得、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注重不同规模层级城市协调发展
关于城镇化空间布局构建,这位负责人说,首要任务是加快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其次,有序推动成渝、哈长、长江中游、北部湾、中原、关中平原、兰州—西宁、呼包鄂榆等城市群发展规划实施。再次,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加快推进交通基础设施一体化、产业分工协作、市场统一开放、公共服务共建共享。
在大中小城市发展的优先序上,这位负责人强调,要特别注重不同规模层级城市的协调发展,偏重哪一个都不行,尤其是不能把眼睛只盯在大城市,要更多关注中小城市的发展。超大特大城市要合理疏解中心城区非核心功能,推动产业和人口向一小时交通圈地区扩散,大城市要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中小城市发展要分类施策,都市圈内和潜力型中小城市要提高产业支撑能力、公共服务品质,促进人口就地就近城镇化;收缩型中小城市要瘦身强体,严控增量、盘活存量,引导人口和公共资源向城区集中;强化边境城市稳边戍边作用,推动公共资源倾斜性配置和对口支援。
同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城乡融合发展是破解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关键抓手。在推进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同时,我国同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这位负责人指出,总的考虑是坚决破除体制机制弊端,切实推进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合理配置,重塑新型城乡关系。
具体来说,一是促进各类要素更多向乡村流动,在乡村形成人才、土地、资金、产业、信息汇聚的良性循环。二是缩小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差距,推动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社会事业向农村覆盖,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标准统一、制度并轨。三是要提高城乡基础设施建管能力,坚持先建机制、后建工程,加快推动乡村基础设施提挡升级,实现城乡基础设施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护。四是促进乡村经济多元化发展,培育发展现代农业和新产业新业态,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释放乡村发展活力。五是促进农民的工资性、经营性、财产性和转移性收入持续增长,缩小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差距。

国家发改委:积极推动城镇就业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

8. 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 体现的 新发展理念?

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这对上海、对整个长三角地区乃至长江流域都是一个极大的发展机遇。目前国家发改委正在牵头编制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会对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作进一步明确。
  增设上海自贸试验区新片区,在上海证券交易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这是新时期上海的三项新任务。1月31日,在上海市十五届人大二次会议闭幕后,上海市人民政府举行记者招待会,上海市市长应勇在记者招待会上对上述三大新任务逐一回应,并表示对上海经济发展前景充满信心。
  对于增设上海自贸试验区新片区,应勇表示,要对标国际公认、竞争力最强的自由贸易区,实施具有较强国际市场竞争力的开放政策和制度,实行有差别的探索,进行更大的风险压力测试,建设更具国际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特殊经济功能区。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