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虹鳟为三文鱼为何会引发外媒热议?

2024-05-18 00:25

1. 指虹鳟为三文鱼为何会引发外媒热议?

凭借一份饱受争议的团体标准文件,虹鳟在中国“荣登”三文鱼之列,这也国内外引发舆论哗然,近日多家国外媒体刊发报道,对标准文件的合理性提出质疑。 

8月10日,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牵头的《生食三文鱼》团体标准(以下简称“《团体标准》”)出台,将淡水养殖的虹鳟也定义为三文鱼的一种。舆论随后质疑,青海民泽龙羊峡生态水殖有限公司等虹鳟养殖企业也参与到了标准的制订工作中,这使得团体标准有“自卖自夸”之嫌。同时,生食属于淡水鱼的虹鳟可能感染肝吸虫、肺吸虫等寄生虫,而《团体标准》提出的消灭寄生虫的方法仅适用于海水鱼。 
对于虹鳟与团体标准的报道与讨论已扩散至外媒。多家国外主流媒体与行业媒体进行了相关报道。而在社交媒体上,网友以建立“虹鳟变成了三文鱼”(#RainbowTroutBecomesSalmon)话题的方式表达质疑。 

报8月14日刊发题为《可疑的勾当正在发生!虹鳟被定义为三文鱼引发众怒》的报道称,团体标准出台的目的在于平息此前公众对于虹鳟常年被混淆为三文鱼的不满,“它提出所有的鲑科鱼类都可以被统称为三文鱼进行售卖。”报道还关注到,团体标准发布后,引发了中文社交媒体上的热议,有相当数量网友对虹鳟“成为”三文鱼后可能引发的食品安全问题表示担忧。每日邮报在报道中称,新浪微博话题“虹鳟被归入三文鱼”的阅读量高达2800万之多。
8月14日发表的报道题为《这不是三文鱼——除非在中国》。文章开门见山地写道,“如果你无法击败它们,就加入它们,这便是他们采取的方式。虹鳟在多年以来在中国都被错误地标注为三文鱼后,如今选择由相关机构出面为这一错误背书。”独立报的文章标题为《为了减少冒牌鱼的销量,虹鳟被规定可以作为三文鱼贩卖》。其报道称,团体标准发布后,虹鳟以外的银鲑、王鲑、红鲑等鲑科鱼类也能够以“三文鱼”名称贩卖。除了综合类主流媒体之外,与海产品相关的行业媒体也对团体标准发表一事表达关注。渔业新闻网站Intrafish8月15日播报了虹鳟在中国被标注为三文鱼的快讯消息,这已是该网站第三篇与中国的虹鳟三文鱼之争话题有关的文章。三文鱼商务网报道称,近年来中国三文鱼销量不断走高,今年截至目前已自挪威购买1.6万余吨冰鲜三文鱼,同比增长141%。但是,由于中国国内出产的虹鳟缺乏生产安全标准,使得消费者心怀担忧。 

,中国将虹鳟标注为三文鱼的新闻引发世界各国网友关注,一部分网友建立起“虹鳟变成了三文鱼”(#RainbowTroutBecomesSalmon)的话题标签。一位名为RajeshJoshi的挪威网友在转发相关报道时说道“在中国餐厅点餐的时候可要小心了”。从事寄生虫与食品安全研究的Mark Giezen调侃道,“将虹鳟标为三文鱼?我看到商机了!”英国网友Sean表示,“这是否意味着狗可以被标注为猫?没想到虹鳟是变形金刚。”
来源:澎湃新闻网

指虹鳟为三文鱼为何会引发外媒热议?

2. 虹鳟为何被归为三文鱼了?

青海养殖的虹鳟和人们常吃的三文鱼,究竟有什么关系呢?

3. 专家如何回应虹鳟鱼被归入三文鱼的?

专家回应虹鳟鱼被归入三文鱼:有标准比没标准好 。


众所周知,虹鳟鱼是淡水鱼,因此鱼的体内会有多种寄生虫,生食虹鳟可能感染肝吸虫、肺吸虫等寄生虫,危害健康。
然而海水鱼不同,因为盐份的关系,大部分海鱼都没有寄生虫,就算是有寄生虫的,除了极个别寄生虫外,绝大多数都不能在人体存活。
虽然淡水鱼体内多寄生虫,不过只要加热煮熟都是没有问题的,但是要是生吃了,就极易感染上寄生虫,分分钟都可能要人命。

所以10日,《生食三文鱼》团体标准发布,标准将虹鳟等归入三文鱼,理所当然的遭网友质疑。
据标准起草组成员透露,这个新分类在内部讨论时是有冲突的,协会或出于将行业内各企业聚拢的考虑通过了这一标准。他称,标准不具强制力。

《生食三文鱼》团体标准,拉低了三文鱼标准的底线,而且专家的生物学和分类学都白学了,虹鳟不是三文鱼,是淡水鱼,形态和太平洋鲑接近,中国人对三文鱼的约定俗成的称呼,主要是大西洋鲑,两者虽有亲缘关系,但虹鳟鱼并不是三文鱼。
有标准比没有标准好!以前可以说是假冒,现在名正言顺?
来源:E都市

专家如何回应虹鳟鱼被归入三文鱼的?

4. 虹鳟是三文鱼吗?


5. 虹鳟也是三文鱼?


虹鳟也是三文鱼?

6. 虹鳟为何非要傍个“三文鱼”的大名?

日前,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发布《生食三文鱼》团体标准(以下简称“团体标准”),称虹鳟属于三文鱼。值得注意的是,之前号称产出中国“三分之一的三文鱼”、实际则生产虹鳟鱼的青海民泽龙羊峡生态水殖有限公司也参与了该标准制定。有专家称,虹鳟不是三文鱼;生食虹鳟可能感染肝吸虫、肺吸虫等寄生虫,危害健康;团体标准提出的消灭寄生虫的方法适用于海水鱼。

虹鳟到底能不能算三文鱼,此一争论,由今年5月的一则媒体报道意外引发。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发布团体标准,将虹鳟纳入三文鱼,算是对相关争论给出了一种答案。只是,这只能代表水产流通行业的看法,团体标准也不具有强制性,再说由13家虹鳟养殖企业参与制定,其公正性也难免存疑。很显然,希望由团体标准来止息争议不太现实。
综合各方意见和国际通行的分类标准,将虹鳟划入三文鱼,疑问是很明显的:在研究和学术角度,有专家称,虹鳟鱼和三文鱼并非同类鱼,前者是淡水鱼,后者是海水鱼;在消费者的惯性认知中,三文鱼就是一种可以生吃的海水鱼,在国内通常特指大西洋鲑。那么,突然多出一个“国产三文鱼”,消费者自然心存芥蒂。

这次团体标准,对产品标签作出明确规定,要求标注原料鱼产地以及种名,让消费者清楚原料鱼来自哪里,知晓产品的商品名及种名。也就是说,到底是大西洋鲑,还是虹鳟,应该让消费者心里有数,有可选择的权利。这对于避免引起对消费者的误导,无疑是必要的。可这一技术性操作,并不能掩盖一个根本问题,那就是虹鳟到底能不能生吃,以及相关喂养、运输、销售的过程,又如何保证安全。
虹鳟鱼到底能不能生吃,除了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的背书,似乎无明确的权威科研数据支撑。虹鳟到底能不能算三文鱼,对消费者来说,其实质也就在于虹鳟是否能够生吃。而按照专家的说法,“所有海水鱼和淡水鱼都有寄生虫的可能,生吃三文鱼时也要防止寄生虫,但海水鱼的寄生虫种类少,海水的渗透压高,到人类体内往往因环境不合适,不会长成成虫,淡水鱼的寄生虫与人体的生长环境接近”,所以,生吃虹鳟的风险“比海水三文鱼大得多”。不过,这种说法仍只是相关专家的态度,市场监管部门更有必要给出更权威的标准。

退一步讲,虹鳟到底能不能算三文鱼,并不影响虹鳟鱼本身的食用和市场价值。因此,此一问题的争议,不应该演变为对虹鳟价值的否定。在争论之外,有一个问题,或许对于虹鳟的养殖公司而言更显重要——既然虹鳟自有其价值,那么是否一定要傍“三文鱼”的大名?或者说,是否一定要生吃才能证明虹鳟的价值?
面对争议,行业协会与企业站出来发表意见,这是很正常的事。但团体标准的局限性,却是显而易见的。比如,对于三文鱼产地的标注,在不具有强制性的条件下,如何保证其执行效果?引发三文鱼与虹鳟之争的一个导火索——国内市场三分之一的“三文鱼”都产自青藏高原,过去消费者就大多不知情。这种低透明度的市场信息生态,不仅对消费者不利,恐怕也不利于虹鳟鱼市场的长远发展。
另外,虹鳟与三文鱼之争,其背后还有更深的背景。有媒体披露,“水产造假严重程度,超出很多人想象”,2010~2012年间,世界海洋保护组织(OCEANA)在美国的一项调研发现,21个州的零售和餐饮提供的鱼类有33%是虚假标注;2016年,一项综合了来自55个国家的200多项研究的数据,结果发现20%的鱼类样品存在虚假标注……在这一背景下,我们不仅希望虹鳟与三文鱼的争论从行业到监管部门都能够有权威结论,更期待它能够撬动水产品监管的升级。
来源:中国青年报

7. 虹鳟鱼与三文鱼到底是什么关系?


虹鳟鱼与三文鱼到底是什么关系?

8. 虹鳟鱼是不是三文鱼?他们是什么关系,有哪些不一样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