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供给大于需求,本币升值,这句话怎么理解

2024-05-16 03:49

1. 外汇供给大于需求,本币升值,这句话怎么理解

意思是:国际收支顺差,就是出口的多,进口的少。以中国和美国为例,("外汇"两字可以理解为就是美元,一国储备的国际货币)出口是指中国人拿中国的货物到美国市场上去卖,那么在美国市场上卖出货物后收进美元,但是显然出口商拿着美元不能在中国流通。
所以出口商要将这些美元到中国中央银行去换成人民币才可以,这时就是出口商把美元卖给中国中央银行,中央银行把人民币卖给出口商.进口则是中国人需要美国的货物,但是进口商手里没有美元,那么进口商只有到银行用人民币去换美元,这时候就是进口商买美元,银行买人民币这样就可以理解了,汇率是两国货币的兑换比率,如果收支顺差,表示出口大于进口,就是出口商卖出货物得到的美元卖给中央银行比进口商去买美国货物需要从中央银行买的美元多。
这时候外汇(就是美元),出口商卖出美元(供给),大于,进口商买进美元(需求),美元供给大于需求,美元贬值,人民币就升值,最后得出外汇供给大于需求,本币升值。

扩展资料:

外汇,是货币行政当局(中央银行、货币管理机构、外汇平准基金及财政部)以银行存款、财政部库券、长短期政府证券等形式保有的在国际收支逆差时可以使用的债权。
包括外国货币、外币存款、外币有价证券(政府公债、国库券、公司债券、股票等)、外币支付凭证(票据、银行存款凭证、邮政储蓄凭证等)。
截至2015年,中国位居世界各国政府外汇储备排名第一。但美国、日本、德国等国有大量民间外汇储备,国家整体外汇储备远高于中国。
广义:
一国拥有的一切以外币表示的资产。是指货币在各国间的流动以及把一个国家的货币兑换成另一个国家的货币,借以清偿国际间债权、债务关系的一种专门性的经营活动。
实际上就是货币行政当局(中央银行、货币管理机构、外汇平准基金及财政部)以银行存款、财政部库券、长短期政府债券等形式所保有的在国际收支逆差时可以使用的债权。

狭义:
以外国货币表示的,为各国普遍接受的,可用于国际间债权债务结算的各种支付手段。必须具备三个特点:
可支付性(必须以外国货币表示的资产)、可获得性(必须是在国外能够得到补偿的债权)和可换性(必须是可以自由兑换为其他支付手段的外币资产)。
外汇供给与 “外汇需求” 相对而言。
从理论上说,外汇的供给和需求体现着国际收支平衡表所列的各种国际经济交易,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贷方项目构成外汇供给,具体来说,一国外汇供给主要来自于:
①本国的商品劳务出口。②外国对本国的单方金融资产转移。
③外国居民购买本国的金融资产或对本国进行直接投资。④本国居民出售所持有的国外资产。 
在纸币流通条件下,由于各国货币发行量脱离了兑换黄金的物质制约,货币的对内价值和对外价值势必出现变化。
汇率作为两国货币间的比价,是由两国货币在外汇市场上的供求状况决定的。
但是,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外汇供求状况对汇率变动的制约仅仅是第一层次的,外汇供求的背后隐藏着更深层的决定因素。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外汇
百度百科:外汇供给

外汇供给大于需求,本币升值,这句话怎么理解

2. 下列各经济参与者中,哪些在外汇市场上可能是美元的供给者,哪些可能是美元的需求者?

1.外汇的供给与需求都是相对的,简单的理解,美元供给者是拥有美元并有卖出美元的需求,美元需求者就是没有美元而有买入美元需求。2.外汇市场上可能是美元的供给者有:在欧洲旅行的美国人:需要将美元兑换成欧元;向美国出口商品的日本企业:美国人如果是美元支付,企业需要将美元兑换成日元,如果是支付日元就没有这个问题了;想在澳大利亚购置房产的美国投资者:需要将美元兑换成澳大利亚元。美元的需求者有:想购买美国公司股票的英国投资者:需要将英镑兑换成美元而实现购买;在美国旅行的巴西游客:需要将巴西货币兑换成美元;从美国进口货物的德国企业:德国企业需要将欧元兑换成美元而实现进口。3.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活动的参与者包括生产者和销售者,只要依法规范他们的行为,就能保证经济活动的顺利进行。拓展资料:1.外汇市场的供给(即用外币换本币),一国经济主体用外国货币兑换本国货币,形成对本国的外汇供给。主要包括以下经济活动:1)本国商品或劳务出口,不论开出汇票或是将所得外汇存入本国在外国银行的账户,都意味着获得外币的债权。  2)本国人将在外国获得的投资收益如股息和利息等汇回,也需要将外币兑换成本币。  3)外国对本国提供援助或私人汇入款项等单方面转移。  4)外国企业向本国进行长期投资或短期贷款。  5)本国政府减少外汇储备资产等。  2.外汇市场的需求(即用本币换外币),一国经济主体用本国货币兑换外国货币形成对外汇的需求,主要包括以下经济活动:  1)购买外国商品或享受外国服务,即有形商品和无形商品的进口。  2)外国人将在当地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所得利润汇回本国。  3)本国对外国提供援助或私人向外汇款等单方面转移。  4)本国向外国长期投资或短期贷款。  5)政府增加外汇储备资产等。

3. 比较分析不同汇率制度下一国的国际收支状况对该国货币供给可能的影响。

  国际收支对货币供给的影响主要通过外汇储备得到反映,国际收支顺差则外汇储备增加,反之亦然。20世纪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由蒙代尔和约翰逊发展起来的国际收支理论:国际收支货币分析说,对开放经济下国际收支与国内货币供给的关系做了探讨。该理论认为:在假定货币需求函数为一长期稳定函数的基本前提下,开放经济中一国货币供给由两个途径产生——国内信贷DC和国际储备FX(主要是外汇储备)即: M[2]=k•H=k•(FX+DC)……………①
  (k:货币乘数,H:高能货币)
  对①式进行微分,得:△M[s]=(△FX+△DC)•k=(B+K +△DC)•k……………②
  (B:经常项目差额,K:外资流入额)
  ②式表明开放经济中每增加一单位国内货币必须由国内信贷扩张或外汇储备的增加产生。其中国内信贷由本国货币当局直接或间接控制,故可视为外生政策变量,而外汇储量是否外生,则要视不同的汇率制度区别看待。具体来说,浮动汇率制下,国际收支失衡引起的外汇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决定新的汇率水平,外汇储备不会因此而变动,即△FX为零,外汇储备和货币供给都是外生的;而在固定汇率制下(包括盯住汇率制),储备的变化由外汇市场内在的需求和供给的不平衡引起。如果存在国内货币的超额供给(对外币的超额需求),通过动用储备去购买本币可以阻止本币汇率下跌;反之,外币的超额供给将导致储备的增加,为阻止本币升值,必须用本币来购买外币。可见,固定汇率制下,外汇储FX和货币供给M[s]都是内生的,只有汇率的变化被外生地固定为零。

比较分析不同汇率制度下一国的国际收支状况对该国货币供给可能的影响。

4. 宏观经济学:货币供给增加一般来说最终会引起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增加,从而实际货币需求曲线

LM曲线向右上倾斜,在IS曲线不变的前提下,LM曲线向右移动将导致产出增加同时利率下降。但题目中提到的是实际货币需求曲线,根据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货币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因此货币需求增加时,由于货币供给增加后将保持不变,因此利率会出现上升。
这个题目问的是货币供给增加以后,货币需求曲线如何变动以及这种变动对利率的影响,并非扩张性货币政策的影响。就货币政策本身来讲,货币供给增加导致LM曲线向右移动,产出增加利率下降,但产出增加会引起货币需求增加,从而利率上升,只不过这个上升比第一次的下降小,因此总的来看是下降了。

5. 外汇供给大于需求,本币升值,这句话怎么理解

意思是:国际收支顺差,就是出口的多,进口的少。以中国和美国为例,("外汇"两字可以理解为就是美元,一国储备的国际货币)出口是指中国人拿中国的货物到美国市场上去卖,那么在美国市场上卖出货物后收进美元,但是显然出口商拿着美元不能在中国流通。
所以出口商要将这些美元到中国中央银行去换成人民币才可以,这时就是出口商把美元卖给中国中央银行,中央银行把人民币卖给出口商.进口则是中国人需要美国的货物,但是进口商手里没有美元,那么进口商只有到银行用人民币去换美元,这时候就是进口商买美元,银行买人民币这样就可以理解了,汇率是两国货币的兑换比率,如果收支顺差,表示出口大于进口,就是出口商卖出货物得到的美元卖给中央银行比进口商去买美国货物需要从中央银行买的美元多。
这时候外汇(就是美元),出口商卖出美元(供给),大于,进口商买进美元(需求),美元供给大于需求,美元贬值,人民币就升值,最后得出外汇供给大于需求,本币升值。

扩展资料:

外汇,是货币行政当局(中央银行、货币管理机构、外汇平准基金及财政部)以银行存款、财政部库券、长短期政府证券等形式保有的在国际收支逆差时可以使用的债权。
包括外国货币、外币存款、外币有价证券(政府公债、国库券、公司债券、股票等)、外币支付凭证(票据、银行存款凭证、邮政储蓄凭证等)。
截至2015年,中国位居世界各国政府外汇储备排名第一。但美国、日本、德国等国有大量民间外汇储备,国家整体外汇储备远高于中国。
广义:
一国拥有的一切以外币表示的资产。是指货币在各国间的流动以及把一个国家的货币兑换成另一个国家的货币,借以清偿国际间债权、债务关系的一种专门性的经营活动。
实际上就是货币行政当局(中央银行、货币管理机构、外汇平准基金及财政部)以银行存款、财政部库券、长短期政府债券等形式所保有的在国际收支逆差时可以使用的债权。

狭义:
以外国货币表示的,为各国普遍接受的,可用于国际间债权债务结算的各种支付手段。必须具备三个特点:
可支付性(必须以外国货币表示的资产)、可获得性(必须是在国外能够得到补偿的债权)和可换性(必须是可以自由兑换为其他支付手段的外币资产)。
外汇供给与 “外汇需求” 相对而言。
从理论上说,外汇的供给和需求体现着国际收支平衡表所列的各种国际经济交易,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贷方项目构成外汇供给,具体来说,一国外汇供给主要来自于:
①本国的商品劳务出口。②外国对本国的单方金融资产转移。
③外国居民购买本国的金融资产或对本国进行直接投资。④本国居民出售所持有的国外资产。 
在纸币流通条件下,由于各国货币发行量脱离了兑换黄金的物质制约,货币的对内价值和对外价值势必出现变化。
汇率作为两国货币间的比价,是由两国货币在外汇市场上的供求状况决定的。
但是,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外汇供求状况对汇率变动的制约仅仅是第一层次的,外汇供求的背后隐藏着更深层的决定因素。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外汇
百度百科:外汇供给

外汇供给大于需求,本币升值,这句话怎么理解

6. 一国货币供给量变化对其汇率的影响


7. 为什么说贸易顺差会导致外汇供给增加,对外国货币需求增加

所谓贸易顺差是指在特定年度一国出口贸易总额大于进口贸易总额,又称 “ 出超 ”..贸易顺差增加了外汇储备(若用外汇结算,即总体而言我们得到的外汇比支出的外汇要多),流入本国的外币增多,也就是外汇供给增加。
后面半句的解释我还没接触过,就按自己的理解解答吧。就一般结论而言,是对本国货币需求增加,因为我国的外汇管理是强制结售汇制度,即企业在贸易中得到外汇后要按照外管局或者经营外汇业务的商业银行给出的牌价卖出外币,换得本币--人民币。长期持续贸易顺差会导致本币供应量过大,引发通胀,本币贬值,间接引导了避险/保值需求,对外国货币需求增加。

为什么说贸易顺差会导致外汇供给增加,对外国货币需求增加

8. 外汇收支对货币供给量的影响因素是什么

   
     问:外汇收支对货币供给量的影响因素是什么? 
     校答案解析: 外汇收支的结果或是表现为顺差,或是表现为逆差,并相应引起外汇储备额的增或减。外汇储备增加,相应要增加人民币的投放,反之,则相反。因此其主要因素有:
    1、外汇储备量的增减状况。
    2、人民币的汇率水平。
   
    3、外汇储备系由中央银行持有,所需的占用资金也由中央银行供应,因而,由外汇储备增加引起的货币供给系属基础货币量,具有倍数扩张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