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时政热点如何利用

2024-05-12 14:48

1. 高中时政热点如何利用

时政热点通常是指近期国内外发生的重大时事以及党和政府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和重大方针政策等。其最大的特点就是时效性和新颖性,这很符合中学生的好奇心和敏感心理。时事政治本身就是政治教学的内容和教学资源,同时也是各类试题的重要形式,它普遍是作为情境材料呈现在高考试题中。通常,我们大部分师生重视时事政治素材,主要是基于其作为考试的必考内容这一点,而忽视了作为教学资源,甚至是教学方法、手段的功能。如何充分利用时政热点来辅助、促进高中政治教学,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运用时政热点,导入新课教学

教学中教师如何创设相关情境,把学生带入新课,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整堂课的学习兴趣。有效的新课导入,可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引起学生集中注意力,为开展以后的教学创造条件。利用时事热点这一良好教学资源开场往往能创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增强教学效果。在教学中,教师可借助多媒体网络来向学生展示时政热点,这样就避免单纯、直接的导入带来的唐突性,给学生一种自然的感觉。而且能把学生带入一定的情境,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使其主动学习。如教学政治生活模块第九课第一框《和平与发展:时代的主题》时,在讲解和平问题时,利用多媒体展示视频"我国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大阅兵"这一时政热点,既将书本理论知识与时政热点相结合,让学生比较好理解,又培养了学生牢记历史、珍爱和平的爱国主义情感,培养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在讲解发展问题时,采用了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亚投行建设热点问题进行导入,紧扣教材知识讲解,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高中时政热点如何利用

2. 高中时事政治

像上海世博,冬奥会等等这些现在热点的话题,还有就是像改革开放啊,能源啊,环境啊这些老掉牙的话题,其实时事政治考的不多,只要把老师发的小本本里的内容背一下和老师发的提纲背一下就行了。 一、改革开放30周年 
  1.中国改革开放成就斐然,通过这个大改革、大开放,实现了三个伟大的转折:第一个伟大转折就是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第二个伟大转折是从封闭半封闭的社会向全方位开放的社会转变;第三个伟大转折是人民的生活从温饱转向基本小康的社会转变。 
  2.30年的改革,有两个明显的特点。第一,在党领导下的改革,改革是为了完善社会主义。每次重大改革的决策,都是中央通过决定做出的决策,说明党是主动的推进改革。第二,我们的改革是渐进式的,而不是像有的国家那样一步到位的。举世注目的成就,综合国力提升,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也是我党执政能力不断提高的体现。 
  3.改革开放时空格局变化,是一种区域空间结构和区域产业结构变化和完善。我国的对外开放从沿海向内地发展,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二、科学发展观
  1.21世纪,中国的发展进程不可避免地遭遇到如下的6大基本挑战: 
  (1)人口三大高峰(即人口总量高峰、就业人口总量高峰、老龄人口总量高峰)相继来临的压力;(2)能源和自然资源的超常规利用;(3)加速整体生态环境“倒U型曲线”的右侧逆转;(4)实施城市化战略的巨大压力;(5)缩小区域间发展差距并逐步解决三农问题;(6)国家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建设和国际竞争力的培育。 
  2.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内容包括:第一,以人为本的发展观;第二,全面发展观;第三,协调发展观;第四,可持续发展观。 
  上述内容,可以说都是政治、历史、地理三科的核心内容之一。比如“协调发展观”,从地理的角度,可以涉及“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和“产业转移”等;具体来说,能联系“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青藏铁路”等四大工程。 
  三、金融危机:产业调整(品牌意识) 
  1.金融危机与经济危机相似、又有不同;发生原因有经济学原理等可究。 
  2.历史上发生的历次重大经济危机、金融危机的影响及其对策是可以借鉴的。 
  3.经济危机和金融危机的发源地、波及地与这些地区的区域特征是密切相关的。 
  4.经济危机和金融危机的发生一般会引起产业结构的调整。 
  四、资源能源
  1.资源、能源一个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关联到一个国家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资源、能源的全球流动是经济全球化的一个体现,它影响着当代国际政治、国际关系。 
  3.世界性的资源、能源获得,使得国际交通要道的地位日益提高,比如亚丁湾的海盗猖獗事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际交通要道的重要性。 
  4.中哈输油管道的铺设,是中国第一条获得境外能源的输油管道。我国与中亚诸国的经济联系的加强,直接关联到我国与中亚以及周遍的国家的关系。 
  5.海洋资源开发,涉及到海洋空间、海洋资源、海权的划分,影响到国际关系。从某个国家角度出发,也是一种国家战略的体现。

3. 如何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有效运用时政资源

  1.以时事热点为话题导入新课教学
  创设良好的情境,把学生带入新课,可以激发学生对整堂课的学习兴趣。新鲜的时事热点开场往往能创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如在经济生活模块中讲述市场经济调节时,笔者首先播放了关于当前食品、药品安全的热点新闻视频,这样的开场使学生由陌生、好奇转为主动认真地对待学习,因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让学生自主收集整理时政资料进行时政快讯发布
  采用时政快讯活动,让学生把每天发生的国内国际大事用最简洁的语言表达出来或者选择自己喜欢的话题,并对话题发表自己的意见,活动重在参与,重在锻炼,重在评说,并组织学生进行点评。

如何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有效运用时政资源

4. 高中政治内容的分析与讲解

经济生活专题一生活与消费
一货币
(一)商品 
1、商品的含义: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构成商品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劳动产品。二是用于交换) 
2、商品的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 
(1) 使用价值概念: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2)商品的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二)货币的产生和本质
1、货币的产生: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2、货币的含义和本质: 
(1)含义: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的商品。 
(2)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3、货币的职能 
(1)两个基本职能——价值尺度与流通手段 
  A、价值尺度职能 
含义:就是以货币作为尺度来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的大小职能。 
(原因:货币之所以能成为价值尺度,是因为货币也是商品,也有价值。) 
价格与价值的关系: 
所谓价格:通过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叫做价格。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值是价格的基础。在其他因素不变情况下,商品价格与价值成正比。 
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只是观念上的货币,不需要现实货币。 
  B、流通手段: 
含义: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叫做流通手段。 
要注意流通手段与商品流通的区别。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叫做商品流通。流通手段强调的是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商品流通强调的是商品如何交换。 
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必须是现实的货币,不能是观念上的货币。 
(2)货币在发展过程中又有了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的职能。 
4、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的计算公式。重点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 = 商品的价格总额(即待售商品的数量×价格水平) / 货币流通速度 
(这表明: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同商品的价格总额成正比例,而同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例。) 
(三)货币的种类与形式
结算与信用工具: 
1、结算的方式:(1)现金结算  (2)转账结算。 
2、常用信用工具: 
(1)信用卡: 
A、含义:具有消费、转帐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部分或全部功能的电子支付卡。 
  B、优点:信用卡可以集存款、取款、消费、结算、查询为一体,能减少现金的使用,简化收款手续,方便购物消费,增强消费安全,给持卡人带来诸多便利。 
  C、其中银行信用卡是指商业银行对信贷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 
(2)支票:是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是出票人委托银行等金融机构见票时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给受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支票主要分为转帐支票和现金支票两种。 
 外汇和汇率:重点 
1、外汇:外汇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2、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判断汇率升高和跌落的标准:如果用100单位外汇可以兑换成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汇的汇率升高,外币升值,人民币汇率下降,人民币贬值;反之,亦然。 
3、汇率变化对经济的影响:(即:货币升值和贬值的利弊分析) 
(1)本币升值,意味着同量外币兑换的本币更少,影响有:A出口减少,进口增加;B外资投资成本增加;C导致国内生产下降、失业增加;D本国外汇储备贬值,但有利于偿还外债;E有利于本国企业走出去 
(2)本币贬值,意味着同量外币兑换的本币更多,影响有:A出口增加,进口减少;B外资投资成本降低;C增强本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D本国消费相对便宜,外国游客增加。 
4、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的含义及意义:即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对人民生活安定,对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对世界金融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1、从产生看:货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 
2、从本质看:货币是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1、 从职能看: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两个基本职能; 
2、 从重要性看:在一定意义上,货币是财富的象征,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任然存在商品货币关系,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各种经济活动都离不开货币。 
3、 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1)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一定意义上是财富的象征; 
(2)对金钱要取之有道,要通过正当手段赚钱,靠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致富。 
(3)用之有益,要把钱用到有利于国家,有利于社会,有利于他人的地方。 
(4)用之有度。花钱要有所节制,要分轻重缓急。 
二价格
(一)供求影响价格 
1.供求影响价格   
(1)引起价格变动和差异的因素有 气候、时间、地域、生产  ,甚至 宗教信仰、习俗 等文化因素也有影响(间接因素) ; 
(2)这些因素对价格的影响是通过改变该商品的 供求关系 (直接因素)来实现的 
2.供求如何影响价格 
①供不应求,价格 升高。买方不得不接受较高的价格以满足自身的需要,出现“物以稀为贵”的现象,这就是“卖方市场”。(即由卖者起主导作用的一种市场类型,卖者在市场交易中处于有利地位);  
②供过于求,价格 降低。卖方不得不以较低的价格处理他们过剩的存货,出现“货多不值钱”的现象,这就是“买方市场”。(即是买者起主导作用的一种市场类型,买者在市场交易中处于有利地位。) 
(二)价值决定价格 
1.价格和价值的关系 
价格是由价值决定的,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价值越大,价格越高 
2.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表现形式
(1)基本内容:商品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提示: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有商品经济就有价值规律)
(2)表现形式: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不等于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
二、价格变动的影响
(一)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1、价格变动会引起需求量的变动   (一般来说,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1)某种商品的价格上升时,人们会减少对它的购买 
(2)某种商品的价格下降时,人们会增加对它的购买
2、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
(1)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小
(2)价格变动对高档耐用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大
3、相关商品的价格变动对需求量的影响
(1)在可替代的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价格上升,消费者将减少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将增加对其替代品的需求量;反之亦然。
(2)在有互补关系的商品中,一种商品价格上升,消费者将减少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同时将减少对其互补商品的需求量;反之亦然。
(名词解释:替代品是指如果两种商品功用相同或相近,可以满足消费者的同一需要,这两种商品就互为替代品;互补商品是两种商品必须组合在一起才能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这两种商品就是互补商品。)
(二)对生产经营的影响
1、调节生产 
2、提高劳动生产率
 企业提高个别劳动生产率,才能缩短个别劳动时间,使其在价格竞争中更具优势,给自己的产品提供降价空间。
3、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的产品
生产者提供质量好的适销对路的产品,就能以更高的价格出售,获取较大的市场份额,获取更多的利润。
三.消费
1、影响消费的因素 (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收入、物价总体水平)
⑴、居民收入是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   
A、其他条件不变,则人们当前可支配收入(当前收入)越多,对各种商品和服务的消费量就越大。 因此要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必须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增加居民收入。  
B、一般地,未来预期收入(未来收入)越高,预期支出的可能性就会越大。
C、社会收入差距与社会总体消费水平有密切的联系。人们的收入差距过大,总体消费水平会降低;反之,收入差距缩小,会使总体消费水平提高。
⑵、物价水平也是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 :一般说来,物价上涨人们会减少对商品的消费量;物价下跌,则购买力普遍提高,会增加对商品的消费量。
2、消费的类型
(1)按照消费对象不同可分为有形商品消费和劳务消费。
(2)按照交易方式不同可分
A、钱货两清的消费:通过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交易方式获得的,这种消费一旦交易完成,商品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即由买主自己享有。
B、贷款消费:一次性付款超出个人支付能力,预支未来收入进行的消费。这种消费对那些收入稳定、对未来收入持乐观态度又没有太多积蓄的年轻人来说,不失为一种可行的选择。
(注意:贷款消费除了包括到银行贷款,也包括赊帐、打白条等消费。这种消费有利于提高人们现有消费水平,拉动经济增长,但也会增加未来的消费负担,要慎重考虑未来的收入水平。)
C、租赁消费:通过短期租赁的办法,使商品的所有权不发生变更,而获得该商品在一定期限内的使用权。
租赁消费的适用情形:对一些商品消费者使用的次数有限,为暂时的使用而买下它们又不划算的。
(3)按照消费的目的分:
A、生存资料消费:满足较低层次衣食住行的需要,是最基本的消费。
B、发展资料消费:满足人们发展的需求。
C、享受资料消费:满足人们享受的需求,是最高层次的消费。
(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第一种消费的比重会逐步减少,后两种的消费比重会增加。)
3、消费结构
(1)含义:反映人们各类消费支出在消费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
(2)特点:随着经济的发展、收入的变化而不断变化。
(3)消费结构与消费水平的关系:消费结构的完善和优化意味着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
(4)恩格尔系数:是居民家庭食品支出在家庭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它是反映人们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的一个系数。恩格尔系数过大,必然影响其他消费支出,特别是发展资料和享受资料的增加,限制消费层次和消费质量的提高。恩格尔系数越小,表明人们的消费结构改善,人们生活水平提高。
4、消费心理
⑴ 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  评价:要具体分析,反对盲目从众。
⑵ 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  评价:可展示个性,推动新工艺新产品的出现,但要考虑社会认可和代价,不宜过分标新立异。  
⑶ 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 评价:受攀比心理影响,是这种消费心理是不健康的,不可取  
⑷ 求实心理主导的消费 评价:综合考虑多种因素,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消费,属于理智的消费,应提倡。
5、做理智的消费者——践行正确的消费原则  
⑴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要求:在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之内进行消费,反对超前消费和消费滞后。  (注意:量入为出包括不抑制消费和不超前消费两层意思。这里的“入”包括当前收入和预期收入)
⑵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要求:避免跟风随大流,避免情绪化消费,避免只重物质消费而忽视精神消费的倾向。
⑶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A绿色消费是以保护消费者健康和节约资源为主旨,符合人的健康和环境保护标准的各种消费行为的总称,核心是可持续性消费。
B特征: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绿色生活,环保选购;重复使用,多次利用;分类回收,循环再生;保护自然,万物共存。
C倡导绿色消费的意义:绿色消费观念,(对消费者)有利于个人的生命健康;(对生产者)有利于促进商品生产者提高产品质量,增强环保意识;(对经济)有利于促进绿色产业的发展,有利于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对社会)也有利于保护环境,节约资源,有利于全面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⑷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原因:从历史角度看,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优良作风。从现实国情看,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发展中的人口大国更要戒奢从俭。从个人成长看,艰苦奋斗有助于我们战胜困难,成就事业。






专题二:生活、劳动与经营
一:生产者决策理论
1.决定企业与公司经营成功的因素
 决定公司经营成功的因素主要有:正确的经营战略;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手段、要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企业的信誉和形象是企业的无形资产,是企业经营成败的重要因素,被称为“开发企业的金钥匙”。它渗透在企业经营和管理的每一个环节.最终通过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体现出来。所以,要树立企业的信誉和形象,关键是要保证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2.规模经济问题(企业的规模是否越大越好)
  扩大规模可以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有利于企业利用先进技术。但企业规模并非越大越好,企业规模过大导致企业内部管理、内部关系的协调困难。所以,企业应有一个最佳规模。
 3.企业定价行为
  企业定价主要依据:市场供求状况;企业生产成本;竞争对手的多少;国家政策等。
 (1)目前我国商品降价有合理性(竞争、供求变化、企业生产技术提高、生产成本降低)。
 (2)降价有一定的作用(增加企业的销售)。
 (3)但是价格战是低层次的竞争手段。从长远来讲,企业扩大销售关键是靠提高技术,改进质量,树立诚信品牌。
4.成本与企业的技术创新
    成本下降问题,与企业技术进步有关;与价值规律有关(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与市场经济竞争有关(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竞争的结果是优胜劣汰)。所以企业为增强自身竞争力,必须不断地进行技术创新。
5.市场经济的良好秩序
    诚实守信是现代市场经济正常运作必不可少的条件。诚信缺失会直接导致市场秩序混乱、交易萎缩、坑蒙拐骗盛行,进而导致投资不足、经济衰退。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
二:就业和就业理论
1.劳动和就业
(1)劳动的意义
劳动是人类文明进步发展的源泉;劳动是发展经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力量;劳动是个人取得收入,获得生存的谋生手段。
 (2)就业的意义
    从国家角度看:就业是民生之本,有效的就业能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从社会角度看:就业使得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生产出社会所需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使社会生产顺利地进行。
    从个人角度看:劳动者通过就业取得报酬,从而获得生活来源,使社会劳动力能够不断再生产。劳动者的就业,有利于其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丰富精神生活,提高精神境界,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我国出现就业问题的原因
    人口多;劳动力素质不适应经济发展需要;国民经济结构不合理。
    3.如何解决
    (1)解决就业问题的措施
    党和政府:①要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加就业岗位。②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努力改善就业和创业环境,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③要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解除劳动者就业、创业的后顾之忧。④要完善劳动力市场,加强劳动力市场信息流通。
    劳动者:①劳动者要发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积极谋求自主创业,靠自己的双手开拓自己的生活。②劳动者要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即自主择业观、竞争就业观、职业平等观和多种方式就业观,主动适应劳动力市场的需求。③劳动者要提高自身技能和素质,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2)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①树立自主择业观。根据个人的兴趣、专长和条件,自主选择职业。
②树立职业平等观。各种正当职业的劳动者,都是创造财富所必需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③树立竞争就业观。通过劳动力市场竞争,实现自主择业。
④树立多种方式就业观。就业形式多样化,如自由职业、弹性工作、临时工、家政服务等就业方式可更加灵活地选择。
4.劳动者维权问题
    劳动者权利: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
    劳动者权利的维护:自觉履行劳动义务是劳动者维权的基础。依法签订规范的劳动合同是劳动者维权的依据。劳动者要增强自己的法律意识和权利意识,当自己的权益受到侵犯时,以合法手段、法定程序,通过投诉、协商、申请调解、申请仲裁、向法院起诉等途径加以维护。
三:投资理财
     1.银行的基本知识。银行存贷行为,主要是讲述储蓄,储蓄是一种投资方式,可分为“活期储蓄”和“定期储蓄”。
利息=本金×利息率×存款期限;储蓄机构:商业银行、信用社、邮政储蓄机构。商业银行主要业务有三项:存款、贷款、结算。
  2.比较商业保险、债券、股票的异同,解释利润、利息、股息等回报形式,说明不同的投资理财行为。   
储蓄、债券、股票、商业保险几种投资理财方式的比较
 3.企业投资取决于:利息率的高低(通过加息抑制投资过热);投资目标的经济前景;经济增长的两种途径:增加投入,技术进步。
  4.尝试为家庭或企业设计一份投资计划。储蓄、股票、债券、保险是常见的几种投资行为。它们四者各有特色,投资者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选择一种或者几种投资方式。

5. 怎样做好2017高考政治时政热点复习

依据《高考说明》对学生已学的知识进行巩固、加深、拓宽、查漏补缺,使学生更加系统地掌握知识,增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考试分数,以备高考。一、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夯实基础知识。(一)、对教材中的知识点,主要是概念和原理进行梳理。它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分析社会热点问题的基础,抓好基础知识和基本功训练,在二轮复习中依然很重要,尤其需要构建知识体系。以《政治生活》为例其中涉及的理论有:一个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一个性质(国家性质)、一个监督体系(行政监督体系)。两个重要职能、两个重要主张和两个

怎样做好2017高考政治时政热点复习

6. 高一时事政治知识

      熟记重要的时事知识,轻松面对政治考试吧。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高一时事政治知识以供大家学习。
          高一时事政治知识(一) 
         1、澜沧江—湄公河合作首次领导人会议将于3月23日在海南省三亚市举行。应国务院邀请,柬埔寨、老挝、缅甸、泰国、越南五国领导人将出席会议。六国将就推进澜沧江—湄公河合作机制建设、加强次区域国家全方位合作、促进地区一体化进程等深入交换意见。
         2、韩联社当地时间3月18日6时消息,朝鲜今晨向半岛东部海域发射1枚弹道导弹,所发弹道导弹疑似中程“芦洞”导弹。
         3、缅甸当选总统吴廷觉3月17日向联邦议会提交新政府组建计划,新政府拟设立21个部和18位部长。该计划将于18日在议会进行讨论,并于3月30日正式执行。
         4、3月17日,韩国金融监督院发布数据显示,截至今年2月底,中国投资者持有的韩国上市债券规模为17.509万亿韩元(1元人民币约合179韩元),占外国人持有韩国债券总额的18.1%,规模首次位列第一。
         5、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美联储)3月16日宣布维持联邦基金利率0.25%至0.5%不变,称全球经济和金融状况将继续给美国经济带来风险,同时表示将密切关注通胀水平。
         6、伦敦证券交易所集团(伦交所)和德意志交易所集团(德交所)日前同意就对等合并条款达成协议,目前双方的相关谈判工作已经展开。如果进展顺利,按照协议完成合并,将诞生欧洲最大的证券市场、世界第二大证券交易所,全球证券市场的格局由此将发生变化。
          高一时事政治知识(二) 
         1、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圆满完成各项议程3月16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闭幕。大会批准政府  工作     报告   、“十三五”规划纲要、全国人大会工作报告等;通过慈善法,国家主席签署第43号主席令予以公布。
         2、世界知识产权组织3月16日在日内瓦总部发布公报说,去年向该组织提交的国际专利申请数量创下新纪录,共达21.8万件。美国仍是申请量最大的国家,而中国增长最快,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则在企业界蝉联首位。公报显示,企业专利申请排名方面,华为以3898件连续第二年位居榜首,美国高通公司和中国的中兴通讯分别以2442件和2155件位列其后。
         3、中国铁路总公司将于5月中旬实施近10年来最大规模的列车运行图调整。通过运行图编制创新,增开旅客列车300余对,全国铁路旅客列车开行总数将达3400余对,这也是近十年来列车增加数量最大的一次铁路运行图调整。
         4、国家工商总局15日发布的《全国工商系统消费者权益保护报告》显示,2015年,全系统共抽检商品11.35万组,共查处消费侵权案件86847件,其中商品消费侵权案件69848件、服务消费侵权案件16999件。同时,2015年,全系统依托12315平台受理消费者诉求777.8万件,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18.6亿元。
         5、全国首个综合能源基地信息公共服务平台16日在新疆哈密正式建成投运。该平台将对哈密地区可再生能源发电、火电、电网项目和能源装备制造等进行信息化管理。
         6、科技部有关负责人日前在解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若干规定》时表示,对在研究开发和科技成果转化中作出主要贡献的人员,要从科技成果转化奖励总额中拿出不低于50%的比例给予奖励。这意味着,主要贡献人员至少可以拿到科技成果转化净收入的25%作为奖励。
          高一时事政治知识(三) 
         1、柬埔寨外交与国际合作部3月16日发布声明,对中国政府对湄公河下游实施应急补水、帮助湄公河流域国家应对旱情的决定表示欢迎。
         2、美国总统奥巴马3月16日提名梅里克·加兰为最高法院大法官,以填补斯卡利亚去世造成的空缺。奥巴马在讲话中称赞加兰能够给最高法院带来正直、温和、公平。
         3、3月15日,以色列国防部官员对媒体表示,以色列政府近日宣布约旦河西岸、靠近杰里科的568英亩(约合2.29平方公里)巴勒斯坦被占领土为以色列“国有土地”。据悉,此前数月,以色列军方已加快拆除该地区贝都因人的帐篷和其他建筑物。
         4、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3月16日说,俄罗斯和埃及将在最短时间内恢复直航。
         5、3月16日,总部设在法国巴黎的国际能源署发布2015年碳排放初步数据,显示在全球经济增速高于3%的前提下,全球与能源有关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约为321亿吨,与前一年基本持平。这主要得益于中国和发达国家更多使用绿色能源。
         6、伦敦证券交易所集团(伦交所)3月16日发布声明,宣布与德意志交易所集团(德交所)就对等合并条款达成协议。合并后将形成市值达210亿英镑的欧洲最大交易所公司。根据公布的协议,伦交所集团股东将持有合并后新公司的45.6%股份,德交所股东将持有其余的54.4%股份。双方表示,此次合并将有望每年节约3.54亿英镑的运营成本。
         7、日本银行(央行)3月15日结束为期两天的货币政策会议,决定维持现行货币宽松政策。会议认为未来一段时间有必要关注“负利率”政策对国内经济和物价造成的影响。会上把对国内经济形势的评估从之前的“保持温和复苏基本态势”下调为“总体上持续缓慢复苏”。这是2014年4月日本提高消费税以来,日本银行首次下调经济形势评估。

7. 高中政治时事分析3篇

      时事政治作为高中政治科目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学生应该学会分析时事热点,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高中政治时事分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政治时事分析(一)         时事分析背景:
         在泰国首都曼谷素万那普国际机场开往市区方向的高速路沿途,矗立着一块印刷着“东盟经济共同体”标语的广告海报。东盟共同体建成即将满一周年,其中经济共同体建设取得巨大进展,为这一总人口超过6亿、国内生产总值规模达2.6万亿美元的区域带来巨大机遇,区域企业将其视作拓展市场的有利契机。
         时事分析观点:
         两个多月前,菲律宾新总统杜特尔特的首次国事访问,选择了中国,这被不少菲律宾观察人士称为“破冰之旅”。其实,中菲关系根本没有结构性的矛盾,非要逆着大局而行的人结下的“对抗的冰”,才是一种意外。重回黄岩岛附近捕鱼的巴拉望省渔民,和靠种植芒果、香蕉为生的菲南部果农,从中菲关系转圜中直接受益。菲律宾商人被压抑的对华交往热情,也得到久违的释放。据了解,陪同杜特尔特访华的商贸代表团,原本定为150人,后在工商界人士建议下放开,代表团规模超过500人,在菲律宾历史上可谓规模空前。
         “大家都好,世界才能更美好”。中国与东南亚国家或陆上相邻,或隔海相望。在打造命运共同体的愿景下,中国为维护东盟共同利益承担了更多责任。今年三、四月,为了缓解湄公河流域国家旱情,云南景洪水电站向湄公河下游实施应急补水。湄公河水位上升,让泰国农民的水稻种子顺利发了芽,柬埔寨上丁省的渔民不再为捕鱼发愁。泰国官员称赞中国在管理跨境水资源方面更加透明化,柬埔寨官员表示中国开闸义举令人深深敬佩。
         上周末,中老铁路项目全线开工仪式在老挝琅勃拉邦省举行;明年初,中泰铁路项目曼谷至呵叻段计划开工建设,中国承建的马来西亚东海岸铁路项目可能破土动工。近日,新加坡和马来西亚政府也就新马高铁项目签署正式双边协议,包括中国企业在内的多国铁路企业均有意竞标。中国与东盟的互联互通,正给越来越多的国家注入发展活力。
         对抗的冰,耐不住合作暖流的冲刷和融化。从发起“一带一路”倡议,到亚投行、丝路基金启动,再到引领和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希望本国搭乘中国发展的快车,是笔者接触到的众多东南亚人士的共识,当中既有官员、企业家、学者,也有普通工人和农民。
         政治互信、经济合作与人文交流,就是承载中国与东盟国家互利共赢的一池春水。杂音、噪音终将散去,搅局者注定遭遇失败,合作与发展始终是中国与东盟关系的主旋律。
         高中政治时事分析(二)         一个凸显公众获得感的评价考核体系,让领导干部只能通过切实提升环境质量来获得认可、赢得成绩,从而让生态文明建设不偏离正确的轨道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办法》,首次对各省区市实行年度评价、五年考核机制,并明确“考核结果作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干部奖惩任免的重要依据”,因此备受瞩目。
         管理学中有句名言,没有考核就没有管理。对生态文明建设而言,是否纳入对领导干部的考核体系也是风向标。而此次出台的考核办法更进一步,在指标设计中提高了生态环境质量、公众满意程度等反映“群众获得感”指标的权重,突出了群众满意度作为生态文明建设评价考核的重要标尺。
         回溯以往生态环境方面的考核,大多是以数据考量工作。数据有说服力,也有其局限性。如果抛开百姓满意度,考核也可能沦为报账对数的游戏。表面上看,任务都完成了,但环境质量却没有提升。比如约束性的污染物减排、能源节约指标,对各地设定相应的比例,这些任务经层层分解,最终变成每个地方、每个单位的任务。为保证任务完成,有的地方加大投入拿出真招,但也有的地方“开动脑筋”巧做账目。最终,大家虽然都“完成”了考核任务,结果却大相径庭:出真招的环境质量肯定有变化,忙对账的则造成环保数据和群众感受“两张皮”。
         这次的考核办法出台之前,有人担心,是否还是停留在数据层面?仔细审视考核办法及相关部门配套制定的《绿色发展指标体系》和《生态文明建设考核目标体系》,不难发现“公众满意度”已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关键词,而且被赋予了较高的分值。
         也有人疑虑,现阶段突出群众满意度的考核价值,会刺激一些干部追求短期的治理效果,做表面文章。因为即便地方下定决心、加大投入、埋头苦干,也还需要不短的时间才能见到效果。这个过程有可能出现评价错位,比如“种树的人”得不到合理评价、受委屈,而“乘凉的人”却坐享其成、得奖掖。但是,从生态文明建设评价考核的内在要求讲,群众的感受和发言权,是不可或缺的一环,也只有把群众满意度作为评价考核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追求评价考核结果与群众切身感受的一致性,才能增强评价考核制度的说服力。各地也应该有这样的信心,只要是真抓真落实,群众也不至于提出一夜之间重现碧水蓝天的要求,而是能感受到生态环境质量的持续改善,因为看到希望而产生获得感。
         让公众满意,永远在路上。一个凸显公众获得感的评价考核体系,让领导干部只能通过切实提升环境质量来获得认可、赢得成绩,从而让生态文明建设不偏离正确的轨道。更重要的是,只有把群众评价放在心上,并鼓励公众亲身参与,大家才能体会过程之艰难,为克服每一个困难齐心协力,为每一点改善欢欣鼓舞。
         多次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从解决好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突出问题出发推进全面小康社会建设。以群众之心为心,以提升公众满意度为目标,做好生态文明建设评价考核,美丽中国的愿景就会实现在我们的努力之中。
         高中政治时事分析(三)         时事分析背景:
         当今世界,全球性挑战层出不穷,全球治理遭遇瓶颈,制度供给严重不足,体系需要完善。在这场大变革中,中国站到了世界舞台的中央,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并提供公共产品,有力地提升了中国的国际话语权。
         时事分析观点:
         首先,中国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与世界深度互动,积极参与并引领全球治理,是中国新时期维护自身利益的有效路径。中国正在从全球治理的参与者向引领者的角色转变,并努力为促进世界经济增长和完善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中国力量。
         近年来,中国在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和多边机制框架场合,越来越主动地建言献策,发出中国声音,提供中国方案,成为推动全球治理的重要力量。中国重视在可持续发展、气候变化、能源安全、网络安全等重大议题加强与国际社会的协调和配合。主席指出:“中国的发展得益于国际社会,也必将回馈国际大家庭。”不仅如此,中国还是脚踏实地、身体力行的实践者,比如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倡导建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主办亚信、亚太经合组织、G20峰会等国际会议,创造了多个第一,成功地将中国方案国际化,转化成为国际共识。
         其次,中国特色的全球治理观特点鲜明,国际认同与日俱增。主席曾指出,要推动全球治理理念创新发展,积极发掘中华文化中积极的处世之道和治理理念同当今时代的共鸣点,继续丰富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主张,弘扬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理念。
         自党的以来,中国日益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全球治理观,即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正如主席在接受美国《华尔街日报》书面采访时所说,全球治理体系是由全球共建共享的,不可能由哪一个国家独自掌握。同时,要完善世界经济治理,就必须更多地调动发展中国家的积极性,才能为世界经济强劲、可持续、平衡、包容增长做出更大贡献。因此,如何提高发展中国家在全球治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至关重要。在G20杭州峰会上,中国广泛邀请了发展中国家的代表出席,既弥补了G20代表性不足的问题,又提升了发展中国家对全球治理的参与度,这就是一个多赢的成功实践。
         第三,中国参与全球治理面临难得的契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已经深度融入国际体系,具备为世界做更多贡献的能力。一方面,中国靠推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改革,获得更大的制度性权利。比如在2016年1月生效的新一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投票权份额中,中国占比从之前的3.996%上升至现在的6.394%,排名从第六位跃居第三位,仅次于美国和日本。这增强了中国在全球治理体系中的话语权,又推动全球治理向公平合理的方式转变。另一方面,面对当前保护主义、反全球化、民粹主义思潮泛起等多重风险,中国激流勇进,积极推动全球治理与区域一体化,提振了国际社会的信心。这为中国更深更广地参与全球治理提供了良机。

高中政治时事分析3篇

8. 时政材料+高中政治分析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之前,中共中央在中南海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就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听取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的领导人和无党派人士的意见和建议。这个建议在本次全会通过以后,将由国务院据以编制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并提请全国人大十一届四次批准后颁布施行。上述材料体现了哪些政治常识道理?
①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审议通过《建议》,体现了党对国家的政治领导。
②《建议》是在征求多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形成的,体现了我国政治活动中的民主集中制原则,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民主执政、科学执政,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③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是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的亲密友党,我国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④这个《建议》将提请明年春天召开的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审议批准后,体现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3、在和各民主党派中央充分协商的基础上,2010年10月,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随后,国务院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2011年3月,《草案》提交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并向十届全国政协四次会议征求意见;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批准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便在全国实施。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说明中共中央、各民主党派、国务院、全国人大、全国政协在我国作出重大决策过程中的作用。
①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我国重大决策总是先由中共中央提出建议,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国家的政治领导。
②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具有法律赋予的参政权,在我国作出重大决策的过程中,中共中央要同各民主党派中央充分协商。
③国务院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我国重大决策要由国务院制定草案。
④全国人大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在我国作出重大决策的过程中具有最高决定权,重大决策经其批准后,党的纲领、路线才能上升为国家意志。
⑤全国政协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组织和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一种重要形式,以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为其主要职能,我国作出重大决策要向全国政协征求意见,以保证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