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对外语言文化学院的学院概况

2024-05-09 15:37

1. 中国人民大学对外语言文化学院的学院概况

中国人民大学在哲学、法律、文学、历史、新闻、经济、金融、管理、国际关系等人文社会科学方面学科门类齐全,是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学校现有教育部12个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基地总数居全国高校之首;人文社科重点学科25个,居全国高校第二位。这样一种深厚的人文社会科学学术环境,为留学生选修相关专业课程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对外语言文化学院是中国人民大学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研究和交流的专门机构。学院由原对外汉语教学中心和原语言文字研究所于1996年11月合并组建而成。合并而成的学院优势互补,实力增强。学院现任院长由李泉教授担任,副院长为武惠华副教授、李禄兴副教授、张庆旭副教授,办公室主任为杜健。学院现有教职工38人,教授和副教授16人,讲师15人,副研究馆员2人。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的占70%;已获得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证书的占90%。其中80%以上的教师有在国外任教的经历。学院教师以中青年为主,平均年龄41岁,是一支热爱对外汉语教学事业,富有朝气和活力的教学科研队伍。2004年初,经专家考核评审并由国家教育部批准我院为全国八个“国家对外汉语教学基地”之一。学院下设教材与教法教研室,课程与测试教研室,语言与文化教研室,语言理论与应用教研室,汉语教学多媒体与新技术教研室;配有藏书丰富的图书音像资料室,设备先进的计算机房和多媒体教室。学院主要从事对外国留学生的汉语教育,以及汉语言文字和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两个专业的中外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同时也开展面向国外的短期汉语教育和面向港澳地区的普通话培训。在对外汉语教学方面,学院已经形成包括本科生和预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以及长短期进修生在内的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建立和健全了一套完整的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管理体系。面向留学生教育的课程体系中,语言技能类课程和语言知识类课程构成合理,重点突出,其中我院教师开设的“一分钟小说阅读”、“汉语语法偏误分析”、“《骆驼祥子》原文阅读”、“广播新闻听力”、“人脑电脑汉字”等课程,或在全国开设较早,或在同类课程中特色鲜明。“中级视听说”、“人文地理”、“汉语和文化双向”等课程已经实现多媒体课件教学。此外,我院为全校外国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开出的“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化”、“当代中国研究”等课程,聘请学校相关学科的知名学者参与授课,充分体现了我校特有的学科优势。学院利用北京良好的语言环境和丰富的人文历史资源,开展行之有效的语言实践活动,把课堂教学和课外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多年实践的基础上,我院已经形成了一套严格而又实用的教学管理规范。学院留学生教学已经纳入学校教务处和研究生院的统一管理。严格按照《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对教学方案、课程设置、教师授课、教学评估、教研活动、学籍管理、考勤管理、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指导等进行全过程的监控管理。其中,本科生的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的指导,实行为期一年每周两课时、一对一的导师指导和论文答辩制度,既有效地保证了本科生的教学质量,也成为我校留学生教学的一个特色。学院设立留学生“学习勤奋奖”已有十几年的历史,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院定期出版《留学生习作选》;每两周出版一期“留学生报”在学院橱窗里展出;每年中秋节、圣诞节组织学生进行汉语汇报演出。同时定期公布考勤情况,表扬、批评和警告有关学生,对违反有关规定的严肃处理。严格管理已成为我院的一个特色。学院高度重视科学研究,研究范围涉及汉语词汇、语音学、语言习得理论等方面,学院在中文信息处理、计算语言学和对外汉语教学的研究方面取得较大成绩,具有一定的优势。获得过国家科技进步奖和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优秀教学奖。作为科学研究和教学成果的一部分,学院的教师出版专著、译著、教材、工具书等40部,发表学术论文150多篇。对外语言文化学院与国外多所著名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有广泛而密切的联系,已与英国的杜伦大学、新堡大学,日本的日中学院、明治大学、神户大学、淑德大学,韩国国民大学以及中国台湾的台湾师范大学和中国香港的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香港教育学院等学校正式建立了学术交流与合作关系。

中国人民大学对外语言文化学院的学院概况

2. 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的学院简介

 外国语学院现有5个本科专业:英语、俄语、日语、德语和法语;5个二级学科硕士点:英语语言文学、日语语言文学、俄语语言文学、德语语言文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拥有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外国语言文学的主要研究方向有外国文学、外国文化、外国语言学和翻译理论与实践。近三年内学院承担国家社科项目3项,教育部及北京市项目10余项;教师发表学术专著14部;在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2篇。在校际协议的框架下,外国语学院与美国、日本、德国、俄罗斯、澳大利亚、法国等国家的近20所大学有教师及学生的定期或不定期交流关系。已与两所国外大学达成合作办学意向。

3. 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的历史沿革

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的前身是早期的俄文教研室、外语教研室和俄文编译室。1949年5月华北大学成立编译室,编译俄、英文教材。同年9月成立俄文大队,12月俄文专修班500余名新生入学。1950年初人大建校,不久俄文专修班改为俄文系。年底招收第一届俄语研究生。1952年开始招收本科生。至1954年,俄文系已培养俄文翻译152人,编译室翻译教材千余种。1955年8月,俄文系被并入北京俄语学院,仅少部分教师留在人大承担公共俄语的教学。1951年外语教研室成立于1951年,当时归属于外交系,1955年外交系独立建成外交学院。1956年成立人大新闻系重设外语教研室。1960年9月俄文教研室和外语教研室华归语言文学系,面向全校开设外语公共课。1961年6月,两教研室又直属于教务处领导下的基础部。1966年中国人民大学停办。1978年7月人民大学复校。两教研室恢复建制。同年招收英语师资班(本科)。1981年6月,俄语教研室、外语教研室、俄文编译室归入基础部。1984年7月大学设立外语部,下设俄语教研室、本科英语教研室英语培训教研室、日、德、法语教研室。1988年2月外语系成立。至2001年7月,除为全校开设5个语种的公共课外,还先后建立了俄语、英语、日语、德语和法语5个本科专业及英语语言文学、俄语语言文学、日语语言文学3个硕士点。2001年11月外国语学院在外语系的基础上成立外国语学院成立后,在机构规模、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国际交流等方面都得到了快速发展。

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的历史沿革

4.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的专业设置

国际关系学院是国内配套最为齐全的国际问题和政治学教学科研机构之一,现有博士研究生专业8个、硕士研究生专业8个、本科生专业3个,此外还有MPA专业的外事管理方向。 ①国际政治,主要培养各级党政机关外交外事部门的涉外工作干部;新闻单位国际报道和评论的专业人才;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国际问题教学与研究的专门人才。②外交学,培养各级党政部门从事外交、外事和外宣工作的专业干部;跨国企业从事对外交往和国际公共关系的高级人才;高等学校和科研机关从事外交学教学与研究的专门人才。③政治学与行政学,培养各级党政部门从事行政管理和战略管理的专业干部;新闻单位从事社会政治新闻报道和评论的专业人才;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从事政治学行政学教学与研究的专业人才。 ①国际政治,研究重点包括:国际政治经济学、欧洲政治与经济、东欧中亚政治、国际组织;②国际关系,研究重点包括:国际关系理论与实践、当代国际关系、国际战略;③外交学,研究重点包括:外交学理论与实践、中国对外关系与对外政策、外交决策;④政治学理论,研究重点包括:政治学思想与政治学理论、比较政治研究;⑤中外政治制度,研究重点包括:比较政治制度研究、中国政治制度、西方政治制度;⑥中国政治,研究重点包括:中国政府与政治,中国宪政与政党制度⑦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研究重点包括:当代国际共运、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世界社会主义。⑧世界经济,研究方向有:俄罗斯东欧中亚经济研究、当代世界经济研究、转型经济研究; ①国际政治,研究重点包括:国际政治理论思想、国际政治经济学、欧洲政治经济研究、美国问题研究;②国际关系,研究重点包括:国际关系理论与实践、当代国际关系、大国关系;③外交学,研究重点包括:中国对外关系、当代中国外交战略、外交决策、美国对外关系与对外战略、政党外交;④政治学理论,研究重点包括: 政治学理论、中国现代政治思想史、中国近代民众政治意识与乡土文化、西方政治思想史、当代西方政治思潮⑤中外政治制度,研究重点包括:比较政治制度、中国近现代政治制度、政党与政党制度比较;⑥中国政治,研究重点包括:中国乡村政治与文化、政治发展与制度变迁、台湾问题研究、当代中国政治;⑦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主要研究方向有: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当代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政体比较研究。⑧世界经济,主要研究方向有:俄罗斯东欧中亚经济、当代世界经济;国际关系学院是中国配套最为齐全的国际问题和政治学教学科研机构之一,现有博士研究生专业8个、硕士研究生专业8个、本科生专业3个,此外还有MPA专业的外事管理方向。

5. 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的介绍

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成立于2001年11月,前身为人大外语系。外国语学院下设7个系/教学部:英语系、俄语系、日语系、德语系、法语系以及大学英语教学部、研究生英语教学部,承担外语专业本科生、研究生的培养工作和全校所有院系的公共外语教学工作。外国语学院还设有以下研究机构:澳大利亚研究中心、德国研究中心和日本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心,从事有关跨文化、跨国家学术研究和交流工作。

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的介绍

6. 中国人民大学对外语言文化学院的介绍

中国人民大学对外语言文化学院对外汉语教学历史悠久,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就开始招收外国留学生,是全国最早开展留学生教育的高校之一。中国人民大学首任校长、著名语言文字学家吴玉章先生曾任该院前身之一语言文字研究所所长。学院以我校人文社会科学为依托,开展高层次、宽领域的对外汉语教学。

7. 中国人民大学对外语言文化学院的教学概况

学院本着厚基础、宽口径的原则,为本科生和进修生安排了多种汉语基础知识、汉语技能训练、中国文化知识和中文信息处理等方面的课程。本科生、研究生课程实行学分制,本科生修满学分并通过论文答辩可获得学士学位,研究生修满学分并通过论文答辩可获得硕士学位。进修生学习期满,各科成绩及格者可获得结业证书。课程建设是学科建设的重要内容,我院一直高度重视。多年来,我院按照第二语言教学的规律和特点,开设了一系列包括听说读写在内的汉语言技能课程,以及汉语言及文化知识类课程,较好地满足了各种类型的汉语学习者的需求。我院正在执行的《本科课程大纲》集中反映了我院在课程建设方面的情况。一些课程已经成为我院的特色课程,例如“语法偏误分析”(最初叫“病句分析”)和“一分钟小说选”两门课早在80年代初中期就已经开出,“广播新闻听力”课1994年获得过国家汉办优秀教学(三等)奖,我院开出的“人脑电脑汉字”、“中文信息处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课都深受学生的欢迎,此外,“《骆驼祥子》原文阅读”、“中国人文地理”、“中国思想文化”、“汉语文化双向”等课程也都很有特色。在教学管理方面,多年来我院根据对外国留学生教学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管理措施。主要有《本科生学习纪律和考勤管理规定》、《进修生学习纪律和考勤管理规定》、《本科生学习成绩考核及管理办法》、《关于重修(重考)的管理规定》、《语言实践和专业实习管理办法》、《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管理办法》、《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指导规范》、《学籍(学位)管理规定》、《关于评选学习“勤奋奖”的有关规定》等。同时,由于我院的留学生教学管理已经纳入学校教务处和研究生院等有关部门的统一管理,因此学校有关教学管理的各种规定我院都严格执行,如《中国人民大学关于本科课堂教学的若干规定》、《中国人民大学关于对更改课表、调课和停课的有关规定》、《中国人民大学教学和教学管理差错与事故认定及处理办法》、《中国人民大学优秀教学奖评奖规定》、《中国人民大学优秀课程评估办法》、《中国人民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及管理程序》、《中国人民大学有关研究生完成学位论文和申请授予硕士、博士学位的规定》等等。在对本科生的教学过程中,除了执行有关教学大纲、教学计划、课程规范等,还对本科生的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实行答辩制度,论文题目、指导教师提前一年确定,并按照《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指导规范》的要求进行指导。指导教师认真负责,学生感到收获很大。同时,按照学校对本科生考核和学籍的有关规定,对没有达到要求的学生实行淘汰和降级的制度。自1996年招收本科生以来,迄今已有12名本科生被除名,有效地维护了教学秩序,较好地保证了教学质量。在教学质量管理方面,完全采用《中国人民大学本科课堂教学质量评估办法》,由教务处对教师及课程统一编号和考核,并由微机进行分数处理。70分以上为合格,70分以下为不合格,不合格者高职低聘,连续两个学期不合格者解聘。同时,学院专门成立了教学质量管理委员会,由主管教学的院长和各教研室主任组成,主抓全院教学质量、组织教学研讨活动等。又实行了教师互相听课的制度,并纳入学院对教师的考核内容之中,从而保证了教学质量的逐步提高。在学校近几个学期的教学质量评估中我院教师都在70分以上,并且有近50%的教师在90分以上。在2002年“中国人民大学十大教学标兵”的评选中,该院青年教师王淑红经十几名专家分别逐一听课打分评选,荣获第一名。同年,我院青年教师李泉荣获国家汉办颁发的“全国对外汉语教学优秀教师奖”。对外语言文化学院的学生数量如下:1997—1998学年,硕士研究生7人,本科留学生19人、进修留学生185人,短期留学生200人。1998—1999学年,硕士研究生8人,本科留学生39人,进修留学生163人。1999—2000学年,硕士研究生8人,在职硕士研究生15人,本科留学生39人,进修留学生171人。2000—2001学年,硕士研究生13人,本科留学生34人,进修留学生450人。2001—2002学年,硕士研究生8人,本科留学生16人,进修留学生450人。2002—2003学年,硕士研究生14人,本科留学生98人,进修留学生400人。

中国人民大学对外语言文化学院的教学概况

8. 中国人民大学对外语言文化学院的大学简介

中国人民大学的前身是1937年诞生于抗日战争烽火中的陕北公学,以及后来的华北联合大学和华北大学。1950年10月3日,以华北大学为基础合并组建的中国人民大学隆重举行开学典礼,成为新中国创办的第一所新型正规大学。从1950年至今,国家历次确立重点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均位居其中。学校是是一所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的综合性研究型全国重点大学,直属于教育部,由教育部与北京市共建的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的大学之一。学校拥有17名第六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和学科评议组成员,有14名教授入选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人数居全国高校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