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为什么去工业化

2024-05-17 14:33

1. 美国为什么去工业化

要注意一点
不是美国主动要去工业化
而是经济结构使得美国被去工业化
在工业发达国家和地区,受去工业化影响最大的主要是一些大城市地区以及那些以资源为基础、传统的衰退产业相对集中的老工业基地。这些地区出现去工业化的主要原因:

一是由于大城市地区土地和工资等生产成本较高,劳动和环境保护意识较强,加上市中心区生活和环境质量的下降,导致企业家把制造工厂由发达国家大城市迁移到中小城镇和农村地区,甚至迁移到国外;

二是由于资源的枯竭和生产成本的上升,工业发达国家的一些传统产业如钢铁、造船、工程机械和纺织等,逐步走向衰退。这些衰退产业主要集中在一些老工业基地,由此导致这些地区制造业出现严重的下降;

三是,随着技术发展,企业可以把生产过程的某些部分,尤其是劳动密集型的加工装配环节,分散到国外工资成本相对低廉的地区,而发展中国家提供的各种优惠政策又加剧了这种趋势。
望采纳!!

美国为什么去工业化

2. 工业化怎样改变美国?

美国在工业化中迅速崛起,成为世界上经济最发达的国家。一方面,我们既要看到美国经济发展路径值得发展中国家学习的地方,另一方面,也要看到美国工业化快速发展的特殊性。独特的天时、地利、人和 从天时方面来看,美国这块新大陆虽然在英国人到来之前,来了西班牙人、来了葡萄牙人、来了法国人,来了荷兰人和瑞典人,但是在17世纪60年代都被英国人赶走了。英国人在随后的英法七年战争中取得了胜利。从此,英国人在这块大陆建立了很多殖民地。在200年的时间里,美国只有两次比较大的战争,一次是独立战争,一次是南北战争。其他时间,美国都相对和平。一个稳定的环境是经济发展所必须的。作为英国人全球贸易的一环,美国要提供给大不列颠原材料,同时还要成为大不列颠工业产品的市场。但是英国人在美国的统治方式是相对自由的,并且希望当地人自己管理从而节约大不列颠日不落帝国的管理成本。这样的统治方式给了美国人更大的发展空间。美国是一个没有童年的国家,也就是说美国没有封建文化,没有集权统治的历史,没有农业社会的意识形态,没有农业社会历史沉淀下来的风俗习惯等就文化的约束,没有形成利益集团和官僚集团。美国出现的时候是一张白纸,正是在这张白纸上,画出来一个经济发达的现代国家。从天时上看,美国是历史的幸运儿。从地利方面来看,美国的自然资源非常富饶。土地的充裕使得农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世界上工业化的原始积累都是农业提供的,没有一定的农业发展,工业化是不可能的。因为农业可以解决人类生存的基本问题。如果一个国家的土地贫瘠,或者人地比例大,那么解决农业问题就会是一个国家的主要任务,此时无暇顾及工业的发展。农业的落后不能为工业提供原材料,农业收入的低廉也不能形成工业品的销售市场。美国由于土地资源的丰富和人地比例小,所以首先解决了人们的基本生存问题。劳动力要素价格的相对昂贵,使得机器替代人的需求旺盛,从而导致了农业机械化。农业机械化显然促进了工业的发展,并且直接形成工业化的动力。美国土地上,有铁矿,所以能够采用当时最先进的技术进行冶炼,从而带动铁路的发展。美国土地上,还有金矿和银矿,虽然不像南美洲、非洲那样富饶,但是提供硬通货从而提高经济交易体的规模还是可以的。我们不妨看看戴维·S·兰德斯的论述。他说:美国“有辽阔富饶的处女地;气候适宜于种植发展工业所需的关键原材料即棉花;冶铁业所需要的最重要矿藏丰富;有大量的木材和煤提供燃料,还有东海岸丰富的水力资源;石油丰富,自19世纪中期就为照明、润滑油,最重要的是为内燃机燃料提供了宝贵的原材料;大量的铜矿,到19世纪末期,源源不断地满足了电力工业、汽车工业和传输业迅速增长的需要。与此同时,还有便利的交通条件:理想的海岸线上点缀着一流的港口,大江大河,广袤的平原。[1]”这些总结正是美国地利方面的优势。从人和方面来看,美国是英国人的新教徒寻找梦想的田园,他们带来了新教文化。新教文化诞生了企业家精神,或者说培育了当地人民的创业精神。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20世纪初期,只有不到一半的美国人是土生土长的美国白人后代。当时大部分的美国人是非白人、移民或者双亲之一是移民。在纽约,80%的居民是移民或者移民的后代,在芝加哥,这个比例达到87%。1900年,纽约的意大利人口可能比意大利本土上除罗马以外的其他任何城市都要多。1820-1920年间,有425万爱尔兰移民来到美国,这个人数超过了1920年的爱尔兰总人口数。从1850年到1914年,总共有4000多万人离开欧洲来到美国[2]。移民使得这个国家没有传统的历史包袱,没有旧制度的历史约束。移民大部分都是年富力强的人群,所以他们更有干劲。没有旧制度的约束、没有历史包袱、没有既得利益集团的阻滞,使得他们容易在一起谈判解决问题,这样有助于一种民主制度的产生。民主制度又为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制度环境。总而言之,美国社会呈现了一缕迷人的微光,使我们得以看到一个在很大程度上欧洲化的社会,但缺少封建传统的社会中所发生的事情。美国是欧洲人创造的,但却没有欧洲的过去。它是在欧洲思想的坩埚中,而不是在欧洲社会经历的熔炉中锻造出来的;它的发展决定于这样的事实,即如托克维尔所说,美国人“生而平等,而不是变成平等的”其结果就是美国的自由和世界其他地方的自由基础不同[3]。和欧洲不同,美国不是在同封建贵族势力的革命斗争中赢得民主的;在美洲殖民地几乎没有封建残余。美国是小农和小商人的社会,一旦摆脱了英国王室,就能够在相对自由的情况下发展起来。英美工业化模式 世界上最早开始和完成工业化的国家是英国。英国的工业化大概用了100年时间,从18世纪70年代开始,到19世纪70年代完成。接着是欧洲大陆的主要国家和美国,大体上从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开始,也用了一个多世纪的时间。美国工业化的动因主要来自内部压力,可以看作是英国工业化模式的延伸。因为美国有灵活的经济体系和政府强有力的指导政策,对工业快速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而且,美国在英国的基础上进行了工业化创新,建立了更先进的生产模式。众所周知,美国是一个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而且又是资本主义世界工业化进程最快的国家。1776年独立以来,依靠国内丰富的自然资源,利用外国的先进技术,特别是进行技术革命和制度创新,在短短的200年的时间里,就实现了由农业国到工业国的转变,目前已成为世界上经济技术实力最强的国家,而且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美国人创立了新的工厂体制。美国工业化时人力匮乏,但土地广大,水利资源丰富。于是,他们把原来一些分散的制作过程加以合并,实行新的分工,然后将制造某一商品的所有工序集中于一个工厂,并置于统一的管理之下。这种工厂制需要巨额资金,于是,组织有限公司成为解决资金的主要渠道,某一公司根据法律取得营业执照后,便可以从许多较小的投资者手里筹集资本,股东们只负“有限责任”,他们对公司的债务只按其所占有的股份比例承担责任。这种股份公司成为美国工业化的基础。通用制是美国的另一项重要的技术创新。通用制使大规模的生产成为可能,产生“规模生产制”。在此之前产品是由工匠一件件制作的,而通用制的出现则使得产品可以批量生产和大量投放市场,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发展。英国是世界第一个工业化国家,其工业革命是自发产生和进行的,这种模式一般被称为内生型工业化,这是世界工业化进程中的一种特殊模式,经历了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英国的工业化是在已经相当发达的市场经济前提下发展起来的。先是圈地运动,使英国的土地所有权发生了革命性变革,改变了农业经营方式和生产组织形式,率先在农业上实现了商品化生产;农业的先行发展使人口得以持续增长,为工业提供了广阔的国内市场和充足而又廉价的劳动力。资本的原始积累和劳动力市场的形成,加上广大世界市场的开辟,为工业化发展创造了条件。而蒸汽机的发明,正式揭开了工业革命序幕。技术革新使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以纺织业为先导部门,采矿业和冶金业与其并行发展,带动了其他部门的产生和发展,工业化逐渐扩散到各工业生产部门和交通运输业中。利润的驱使,使英国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农业不再占优势地位,工业和贸易及交通运输业开始在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对英国人来说,其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变化和现代化的进程几乎是浑然一体,自然而然地实现了工业化。英美两国的发展还有许多共同点,除了它们都属于一种内生型的工业化模式外,语言、文化、政治传统、以及宗教信仰方面类同,都占有十分广阔的市场,有一个适宜工业化发展的政治机构和相应的社会组织,都能获取工业化所需的原材料。所以通常人们把英美两国的工业化模式合称英美模式。这种模式的特点是:(1)它们都是在私有制的基础上,依靠个人力量自发地发展起来。英美两国实现工业化,都处在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代,市场经济较发达,在那时,资本的积累和集中以及人口的持续增长,为工业化发展创造了条件,加之土地所有权变革及英国在贸易方面的强大地位,为个人力量自我扩张奠定了基础,引发个人投资。即由个人发动自然而然地开始和完成的。(2)工业化发展的直接目标是追求利润,在资源配置上,政府干预极少。资本家的本性就是为了追逐利润,那么工业化是由私人发动的特点所决定的。政府的干预极少,而且还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措施,限制进口,鼓励出口,促使本国工业化顺利地进行。

3. 美国为什么要“去工业化”?


美国为什么要“去工业化”?

4. “去工业化”给美国带来了什么?


5. 美国工业化为什么能后来者居上?

英国当时想法是没必要花更多的钱去更新新的设备,因为英国有大量的殖民地,他们有种守旧的想法。而美国却采用新型的设备,美国又吸取外来的科学技术人才,于是美国得到快速发展。
当第一次世界大战时英国却被众多的殖民地干扰,多数殖民地得到解放导致英国无力发展,而美国却向各国出售商品刺激经济的发展。导致美国后来居上。
英国工业革命的主要表现是大机器工业代替手工业,机器工厂代替手工工场,革命的发生并非偶然,它是英国社会政治、经济、生产技术以及科学研究发展的必然结果,它使英国社会结构和生产关系发生重大改变,生产力迅速提高,这次革命从开始到完成。
当然也有减少试错成本的原因,这也是很多国家在工业化过程中出现后发优势,弯道超车的原因。

美国工业化为什么能后来者居上?

6. 美国工业化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什么时候结束的?

开始时间:美国的工业化一般认为是从1807年的“禁运”或1812~1814年的英美战争结束后才开始的。
结束时间:到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时候已经完成工业化,成为第一大工业国。两次世界大战以及战后的第三次工业革命,是工业化的纵深发展。从80年代开始,进入“后工业化”时期。

美国工业化的特点:
(一)产业结构升级在各产业协调发展的基础上进行
(二)劳动力的专业化素质和劳动生产率高
(三)产业聚集和区域专业化现象明显
(四)城市化与工业化协调推进
(五)资本和劳动力等要素市场发达
(六)国外移民多,跨区贸易发达,国内市场大
(七)引进技术,利用外资,发展进出口贸易

7. 美国为什么需要制造业

1、制造业才是一个国家的根本。金融业、地产业、证券业、服务业等虚拟产业能制造美元,但是捍卫美元的永远是大棒。
 
2、美国就算所有的虚拟产业崩溃,美元崩溃,只要有12只航母舰队和3000架三代战斗机(包括200架四代机,美国战斗机数量比中英法俄加起来还多)在;美国依然是世界霸主。没钱可以用武器去抢。
 
3、美国的霸权,表面上是世界独一无二的军事实力,但根源在于制造业。
美国最先进的F22战斗机的发动机——F119大推力发动机,一台155千牛。
中国歼31用的是俄罗斯的RD-93发动机,是一种中等推力发动机,一台81千牛,一台F119等2台RD-93,就这样差的发动机,中国也需要购买俄罗斯的,中国和美国制造业的差别,可见一斑。

美国为什么需要制造业

8. 第二次工业革命为什么会在美国

一、南北战争后,政治的统一和稳定、联邦政府的政治和经济改革,为美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经济的腾飞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1861~1865年,美国的南北战争彻底埋葬了腐朽落后的种植园奴隶制,解放了生产力,消除了南北对峙,巩固了统一。同时,联邦政府还实行了一系列社会经济改革措施。如实行保护关税政策,改革金融和货币制度等。这些为美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经济的腾飞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二、美国工业跳跃式发展和企业的大型化、集中化,为第二次工业革命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19世纪70年代后,美国进入经济的迅速发展时期。由于美国工业起步晚、企业规模大、技术设备新、竞争力强、重工业发达,工业的地区分布也比较集中,因此企业间的竞争异常激烈,资本和生产集中得极为迅速,美国企业日益向大型化、集中化发展。1887~1897年,美国拥有100万美元以上资金的大公司有86个,其中二十几个大公司分别垄断了各自所在部门的生产和销售。同时,这些垄断组织为了取得竞争优势,不断地改进生产技术。因此,在一定时期内,垄断性大企业对技术革命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三、19世纪下半期,美国对西部边疆的开发和农业资本主义的发展,为第二次工业革命提供了原料、资金和无比广阔的国内市场
美国在实现资本主义工业化的过程中,同时掀起一场大规模的“西进运动”。联邦政府实施的《宅地法》和鼓励移民政策,调动了广大移民的积极性。千百万垦荒者蜂拥到西部,他们只用三十几年的时间就开发了从密西西比河沿岸各州到加利福尼亚之间的辽阔地区。
西部边疆的开发,推动了农业生产力的提高,使美国农业与工业同步发展,互相促进。发达的农业不仅为工业提供了粮食、原料和商品市场,而且大宗的农产品出口也弥补了国际贸易逆差,为工业的发展积累了资金;同时为科技成果的应用开辟了广阔的天地,缩短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过程。
 
四、美国在学习和引进欧洲最新科技成果的同时,大力开展应用研究,并在尖端领域有所突破,从而使美国的应用科学和工艺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美国资产阶级为了夺取竞争的优势,闯出了一条具有美国特色的科技发展之路。
首先,科学研究与生产密切结合,重视实验和应用技术。19世纪末20世纪初,为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美国在全国各地建立了各种研究所和工业实验室。其次,美国不单纯照搬外国经验,而是在学习和引进的基础上,在一些尖端领域大胆地应用和创新。如新兴的电学理论和电机制造技术起源于英国和德国,但电机的完善和电力的大规模应用却是由美国发明家完成的。最后,美利坚民族的性格和当时人们的精神面貌,对美国的科技发展也起了重要作用。美国是个由移民建立起来的国家,美国人民在革命斗争和艰苦创业过程中,形成了一种坚定乐观、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科学求实、大胆创新、分秒必争、讲求效益的创业精神。
 
五、19世纪末,美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提高了美国人民的文化素质,壮大了科技队伍,推动了美国工业化的发展
科学技术发展的基础在于教育,因此普及和提高教育具有决定意义。南北战争后,美国资产阶级进行了教育改革。首先,增加教育投资,实行公立与私立办学并举的方针,加快教育的发展。其次,加强基础教育,推行小学义务教育制,加强职业技术教育,为国家工业化培养劳动技术大军。同时,国家为各州大学提供科学实验基金,许多大学成为全国和各州的科学研究和生产技术指导中心,对推动新技术革命起了巨大的作用。

英国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取得了巨大成功,但这某种程度上反而导致它在新工业革命中不思进取。由于更换新技术设备需要巨大成本,英国工业家宁愿继续使用蒸汽机等已有设备。英国作为当时最强大的殖民帝国,只需要简单掠夺殖民地经济就足以获得巨大利润,使得英国人对改进生产技术缺乏动力。此时英国科技领域的守旧思想也比较严重,固守已有的科技成果,许多新发明的推广阻力重重(例如电灯就由于煤气行业垄断势力的抵制而迟迟不得推广)。而美国、德国作为后起之秀,采用最新技术要比英国方便许多。它们不像英国那样有广阔的殖民地可以依靠,对改进生产技术的需求较为迫切。而且这一时期两国在新科技研究和推广方面相当出色,已经超越了英国,使得它们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迅速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