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画日常生活中的思维导图?

2024-05-14 21:35

1. 怎么画日常生活中的思维导图?

 相信许多人都听说过思维导图,并且正在使用。这是一种能激发创造性思维的全新的思维工具,也经常被运用在职场的各类事情上,例如写计划、作会议记录、作决定等。
   但实际上,思维导图的使用是没有限制的。通过阅读这本日本矢岛美由希所写的《日常生活中的思维导图》,我们更加明白了一点,“思维导图并非在职场人士的专属工具”。无论是在职场还是生活中,它都是极佳的工具。
     
     
     
     
                                            作者在介绍完“何谓思维导图”后,举了在日常生活、学习、职场中运用思维导图的各种实例。 
     
                                           在作者深入浅出、图文并茂的讲解中,我屡次拍了大腿。“原来思维导图可以干这个!”
     
                                           在我们焦虑的时候,我们可以用思维导图画出自己面临的处境,找到焦虑的缘由和解决办法;
   在我们与人交流、写文案的时候,思维导图是极强的沟通工具;
   在我们面对紧急情况,例如地震后生命线中断时,思维导图是让人安心的手册;
   在我们外出游玩或制定行动计划时,思维导图更是值得信赖的助手。
     
                                           最为叫绝的是,通过此书,我知道了许多让我之前完全没有想到的功能。
   例如学习充电,它甚至可以用于构思作文、学写汉字,以及各类考试前的复习中(活学活用,我马上让小朋友画了一幅)。
                                           例如开家庭会议,记录下成员的想法并形成结论;
   例如购物,可以画一张购物清单,写清楚去哪里买,买什么等;
   例如写日记,它可以让我们很形象地回忆每天发生的事而不用花费更多的文字;
   例如认识自我,画出过去、现在、将来、跨越的自我……
   在看书的过程中,我还萌生了一个想法,其实,我们写情书,也可以直接用思维导图哦。把我们对对方想说的话,用思维导图表示出来,是不是很有意思呢?
   在一个个极为吸引人的演示中,我们看到了思维导图几乎“无所不能”。作者说,要画好思维导图,是有七条规则的。
    第一条规则是纸张——寻找笔感好的纸张。 
   选择A4纸或A3纸,也可以是各类手帐,最好是空白纸,确保笔感好,不要用素描纸这类凹凸不平并影响笔感的纸。
    第二条规则是中心图像——不需要漂亮的“画”。 
   画思维导图不需要绘画基础,不要试图将中心图像画得特别好。要是不能画成图案,可以用文字加一点有趣的框框,形成我们自己的中心图像,大小在一拳左右。
    第三条规则是颜色——总之就是要五颜六色。 
   色彩是大自然的体现,光凭色彩大脑就会受到刺激。大家可以有意识地选择颜色。并且尽量选用笔感好的水性笔。我曾经在商场里看到一种有两头的彩色水性笔,一头粗,一头细,很适合画有层次的思维导图。
    第四条规则是分支——性感曲线最理想。 
   这条规则的根本要领是“延伸有机曲线”,而不要用直线。还要明确区分线条的大、中、小,粗、中、细,主支是最粗的。分支不要画得太长,不够了再加长。
    第五条规则是语言(词语)——为每章起一个标题。 
   简单地说,线条(分支)上写的不是文章,而是词语。一分支一词语。
    第六条规则是层次化——刻意为之则适得其反。 
   可分为分层和排序两部分。
    第七条规则是TEFCAS——总之先试试看。 
   TEFCAS是尝试(Trial)、行动(Event)、反馈(Feedback)、检查(Check)、调整(Adjust)和成功(Success)的英文首字母缩写。先试试看,迈出最初的一步。
   最后,作者提议我们 “画一画思维导图”。 
   最初的几幅思维导图,她建议以自我介绍或兴趣爱好等热衷的对象为主题。
   也可以用来分析自我。作者说,“用思维导图分析自我,是了解未知的自我,也是了解真实的自我。当人生陷入困境时,对每天的生活感到不满时,做事没有干劲时……如果你遇到这样的时候,请务必用思维导图重新认识自己。”对于这一点,我深有感触,了解自己,与自己沟通,才能理解世界、理解他人。
   题材不限,总之,我们一起来试试看吧。

怎么画日常生活中的思维导图?

2. 思维导图,到底怎么用?——《日常生活中的思维导图》

你知道什么是思维导图吗?
  
  
 “我听说过,但没有用过。”
  
 “我见过这种图,但一直不知道它叫这个名字。”
  
 “哎呦,我没见过也没听说过。”
  
 想必有很多读者会如此回答。在阅读本书之前,我对思维导图也不甚了解。 甚至想当然的认为用文字记录就好了,何必弄个导图来浪费时间。 觉得思维导图就是 “ 从纸的中央向四周画几条放射状的线。  ”可是在阅读《日常生活中的思维导图》深入了解之后,有了很大转变,思维导图是一种帮助大家超越“自我思维极限”的“用脑方法”,确实值得广泛普及。
  
 本书六个章节,整体框架是;
  
 如果你直截了当想学习绘画思维导图,那么请从第五章开始。不过,还是建议你从头阅读喔。学习一项新技能最重要的是自始而终的了解意义和经过,才能更加深刻和灵活的运用。
  
 思维导图由 东尼.博赞 于20世纪70年代创建。英国广播公司bbc曾播出一起有影响力的节目,使之广为人知。本书作者 矢岛美由希 是博赞先生的学生。思维导图本事为了提高记忆力而创造出来的。博赞介绍它为一种有助于记忆和学习的工具。然而,随着普及和扩大,你可以把它用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成为真正的“大脑使用说明书”。
  
 思维导图可以用在你生活中的任何地方,只有你不敢想,没有你画不出!
  
 思维导图并不是高高在上的神奇工具,而且应当积极地运用到日常生活中。比如用思维导图列购物清单、制定旅行计划等等。很多时候可以按自己的思路随心所欲的绘制思维导图。
  
 生活篇
  
 怎样把思维导图用到生活中呢?
  
                                          
 此图是围绕着“自己的时间所画,中心的精工表象征着时间,过去,现在,未来,以及跨越四条分支帮助自己思考了过去,清理以往做过的,现在打算做以及今后的打算。这是一种很好的梳理。你的脑洞可以随心而开,慢慢找到自己这么些年的思路。
  
 
  
                                          
 家庭旅行计划思维导图。旅行必备。想去什么地方,怎么安排,要带什么东西,都可以妥妥的一图解决。
  
 
  
                                          
 小朋友的暑假计划也可以来一张。父母和孩子一起思考如何过暑假。思维导图对亲子沟通也很有好处。你会发现,孩子和大人一样,要做的事情很多,都很辛苦。所以列出表来,大家一起督促进步,让孩子意识到“自己应该做什么”,并且燃气斗志。
  
 学习篇
                                          
 一年级作品
  
 从小就可以教孩子画思维导图。这并不只是成人技能。
  
 
  
                                          
 
  
  
 看到这个有没有密集恐惧症?这种方法确实有助于学生考前理清思路,层次化是最重要的。人需要反复重复才能记得牢,而在学习中,重复往往是一个痛苦的过程。利用思维导图,可以进行,“知识的集合”,促进记忆力的好方法。
  
 职场篇
  
 
  
                                          
 职场中,各种经验知识都可以画出导图来。许多人都有创业梦,但仅仅在脑海里是不会实现的,一旦把梦想落在图上,才能更明白自己该走怎样的道路。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该做什么。明确了目标和方向以后,心情会如释重负不少。
  
 思维导图的意义并不只在于一幅画,它不仅对记忆和学习等输入只是的过程有所帮助,还能用于管理和事物确认,成了一种万能工具。许多事,只要掌握方法就会无所不能。
  
 下面关于思维导图的七项原则对初学者尤为重要。
  
  最好用没有格线的白纸,规格:A4及以上的纸张。为了适应人们阅读的视觉习惯,将纸张横放。 
  
  我们不要苦恼自己画画不好,没有必要把它画成很漂亮的画,只要用颜色把自己的“心中影像”画出来就可。其大小直径最好控制在5cm之内,当然也要与纸张大小相适应,总之要能在中心图像基础上绘制出大小合理、优美的分支即可。 
  
  用多种不同的颜色去绘制,这样绘制出的思维导图清晰明了,能给人带来视觉的享受与心理的愉悦感。“开始画思维导图以后,挑选颜色成了一件趣事。”有学员说。发挥你对色彩的敏感度吧。 
  
  提倡线条使用“性感曲线”,明确区分大中小。主支最粗,二级、三级不同粗细线条。区分粗细后一眼就能看出哪些分支上的单词更重要。除此之外,线条的长度必须要与文字长度保持平衡均等的状态。绘制线条的时候,尾部最好上翘,这样能给人积极、阳光和视觉的愉悦感。 
  
  一言以蔽之,线条上写的不是文章,而是词语。“1分支1词语”原则,并且在整个思维导图中,词语可以重复出现。对初学者来说,提倡想到什么就填充什么,反复练习后就会有所提高。 
  
  层次化分为:分层与排序。简单来说,分层指的是事物的分类;排序指按照某一种规律重新排列操作。初学者一定要优先把想到的东西全部写下来。 
  
  “TEFCAS”  指的是六个词汇的简称。分别是:T(Trial)尝试、E(event)行动、F(Feedback)反馈、C(Check)检查、A(Adjust)调整、S(Success)成功。尝试,永远是第一步。一开始不用急着花出完美的思维导图,先画一画,就算画的不好,也会有收获,并且从中体会到进步。如果只追求“漂亮的思维导图”,那就本末倒置了。 
  
   
  
 《日常生活中的思维导图》,就是让你把一项技能融入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许多人对待新事物的态度仅仅浮在表面,没有用心去探索。其实,只有当你真正掌握它,才能找到无穷无尽的乐趣。
  
 �思维导图,你学会了吗?每天get一项新技能,让生活更美好。

3. 日常生活中的思维导图

前言 
  
  
 “你知道思维导图吗?”“听说过,感觉很厉害的样子。”“你用过吗?”“没有,很难吧。”这番对话是我读书前对它的一个认知。如果你和我抱有同样的想法的话,不妨走进这本浅显易懂的书,它系统的阐述了思维导图的产生、应用和绘制规则,且配有丰富的实例和插图,你会感叹其应用之广、功能之大。
  
  思维导图的诞生 
  
 思维导图的诞生可以追溯到创始人东尼·博赞上小学的时候。
  
 在一场测试阅读速度的考试结束后,东尼不甘心被别人比下去了,于是便向老师请教,但老师却说这是种天赋。东尼想,既然身体能通过锻炼变强,那么眼球的转动、大脑的使用为什么不能呢?
  
 此后,他尝试了多种方法后,果真成倍的提升了阅读速度,这更加验证了他的猜想。进入大学后,他去图书馆找能提高大脑使用效率的书,却被带到解剖生理学的书架前,这里竟没有他想找的书!东尼十分震惊,连收音机都有使用说明,为什么这么重要的器官却没有,既然没有,那我就自己写!他立志。没错,这就是思维导图的来历。
  
  思维导图的应用 
  
  1  、促进沟通   
  
  了解孩子 。有时同住在一个屋檐下的父母,反而觉察不到孩子细微的成长变化。这时思维导图可以充当亲子互动的游戏,一方面点燃了孩子对思维导图的兴趣,另一方面家长能参与进孩子的学校生活。起先以孩子最感兴趣的主题开始,譬如“运动会”,“我的同桌”,小孩子天生喜欢涂鸦,五颜六色的思维导图就显得十分具有吸引力,而且对于词汇量有限的孩子,用这种方式表达情感是再好不过了。
  
 另外涉及全家人利益的事也可以用思维导图。譬如旅行,家庭成员人人参与绘制,每个人不仅“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又能“看见”别人的想法,而且在日后回忆起来,这份思维导图上的每个分支的每个词都能让你们重温当时的快乐。
  
  了解他人 。初次见面时,我们凭感觉去推断对方。譬如当你看到一个态度谦逊有礼,留着整齐的平头的男士,你可能会觉得他强硬古板,但如果他的思维导图用的是粉色系而且线条还很细,你会作何感想,是否会想到他也有细腻的一面。
  
 让思维导图充当桥梁作用,一方面画图者可借它传达模糊的情感,让图代我们说出平日里难以言表或说不清的话,另一方面看图者可借它来了解我们真实的想法。制作思维导图就是思考给任何事物划分支的过程,养成这个习惯后,我们就不会全凭自己的理解习惯去抓对话的表面意思,而是设想更多的可能性和更加具体地思考问题,我们尽力的与对方感同身受,尽力的理解人们思维的差异,这就达到了沟通的第一步。
  
  2  、提高自我认识 
  
  认知自己的思维。 你是个怎样的人?乐观?悲观?可若是要进一步讨论思维模式,恐怕你就答不出来了吧。然而只要动笔画一画,答案自然而然的就被带出来了。总是想到某一类词,或者总是从颜色联想到食物,我们会看到自己的惯用套路。
  
 当你再遇到问题,就尝试换个方向去思考,换种风格去画图。譬如 把你分支惯用的形状和颜色换掉。又或者如果你习惯讲求细节,这次就主抓大局。反复这一过程,就会逐渐掌握自己的思维模式,甚至进一步养成新的思维习惯。 
  
  认知自己的感受。 每一种感受都值得尊重,它反映了我们的情感倾向,而这正是我们做人生抉择的基础。所以当你对现状迷茫时,也可以用思维导图去重新探知自己的内心。
  
 画这类思维导图时,暂且抛开层次化的规则,想到什么写什么,可以稍后再整理。例如一个人在思考开心的事时,突然想到坟墓一词,是该舍弃它还是该老老实实地写下来呢?请选择后者,强制写下来后,思维自会转向有关的内容。
  
 他开始回想,是关于以前去烈士陵园扫墓吗?似乎不是,那是?哦!想起来了,是以前和亲友一起回家祭祖。说是祭祖,自己尽把它当成踏青了,而且还是这么多亲友和自己一块去,现如今长大后,他们这辈各忙个的,少有往来了。难怪心里不踏实,老觉得缺点什么,有些寂寞呢,不如就借这次假期去拜访他们吧。
  
 这一瞬间,他突然意识到,这份情感在自己童年时就扎下了很深的根,这棵嫩苗无比的渴望被再一次滋润。试想一下若是当初他放弃这个词,说不定永远都不会觉察到这份心情。
  
 同样的拿作者来说,她过去常好逛同一家咖啡店。可有一次,她呆的实在不舒服。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探明原因,可能下次又鬼使神差的进去了,也许仅仅是出于咖啡杯形状不合自己心意呢。可这般隐性的心事,光靠想是想不出来的。
  
 这就好像一场个人会议,让我们把一切交给脑和笔,尽情的发散思维,去感知自己最隐晦的一面。
  
  3  、解决突发情况 
  
 俗话说静能生慧,突发情况出现后,思维导图让妄动的想法得以平息。譬如书中的I先生,他们一家在遭遇地震后,次日一早就画出了思维导图,从衣食住行四个角度来思考当下。一方面能看清局势,另一方面鲜艳的色彩和流畅的线条能让人暂时脱离出来。这一目了然的图是全家的主心骨,也是每个人的定心丸。
  
  以上的内容跟工作和学习挂钩的不是太紧密,所以接下来我们就聊聊它更能产生实际效益的一面 。
  
  第一,考前复习 。学生先参考教材画出思维导图,注意留出足够的空间。然后一边做往年试题,一边逐渐把留白填满。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们会明白什么才是主动学习。渐渐的,他们会主动收集信息,而不是在课上发呆或是原封不动的抄录。
  
 不过,这个过程需要不少时间。学生要进行更多的初期投资或者说投入更多时间。如果中途放弃,就会复习不全面。这能让学生真正理解知识,不然的话是没办法将思维导图层次化的。
  
 书中还列举了一位讲师把思维导图引进课堂的故事,课前这位讲师把讲授内容绘制成思维导图,他认为这样小而精的教案更方便自己拿捏进度,灵活调整内容。学生呢,则需要画两幅思维导图。
  
 第一幅,是在课后把讲的内容梳理成思维导图。完成后,再做集体交流,互相分享对彼此的意见和感想。第二幅,是小组合作画,且小组成员不固定,这是为了在学习之余提高学生的沟通和领导能力。我想这种知识的交锋会让活动越来越有意思,使得大脑能一直处于活跃状态。这也给平时不好意思发言的同学提供了一个轻松自在的平台。
  
 在学习方面,思维导图最大限度的发挥了它的记忆优势,它完全再现了我们的思维,只要按照自己的思路进行顺藤摸瓜,大脑就能轻松回忆起来。“我记得是写在右下方……用的是红笔,它的主支是△△……旁边写的是○○……”
  
  第二,实现信息共享 。书中K女士是老人看护之家的看护管理员。她工作忙碌,还有两个孩子和一对父母要照护,而思维导图则是她亲密的战友。作为一个管理者,她的思维导图以总看护方针为中心,涵盖了大到长期目标、短期目标,小到具体的看护细节、看护频率等所有内容。这使得同事和看护对象都能直观的说明并理解看护计划的目标和依据,从而达到了良好的沟通效果。
  
 在这个案例中思维导图不仅充当了信息传递的载体,它还担任了其他角色——安排事项、细化任务的待办列表。
  
  第三,写好作文。 书中列举的是孩子用思维导图写作文的例子,写作需构思内容和顺序。小孩子刚开始容易写成流水账,不是大段的罗列事实就是僵硬的情感表达。而思维导图促使孩子在描述事情的经过后,紧接着记录自己的想法、事情的结果、对今后的打算等感想,这样文章就会充实起来。
  
 画图时,主支内容由家长提示出大方向,分支内容由家长和孩子一起确认,画好后按主支上序号的顺序写作文。
  
  第四,促进计划实现。 有一个梦想却无从下手怎么办?那就先把梦想落实到纸上。书中N先生为创业急的焦头烂额,尽管他积累了很多经验,但他不清楚当时的市场环境和自己具体要做什么,于是决定用思维导图做个整理。
  
 首先让他吃惊的是,原来要做的事有这么多,随着问题的深入,灵感开始涌现。平时的所思所想,还有过去听到的、看到的,甚至曾经想过又忘了的内容都一一浮现在脑海里,他逐渐看清了自己的方向。在明确信息后,就可以有针对性的高效收集信息,但凡参加学习,他都能按所需信息的关键词把相关内容挑出来。
  
 在这个案例中,关联词的相关性和不断延伸的分支充分发挥了大脑的联想功能。
  
  第五,对理想的追问。 你心目中理想的自己是什么样的呢?假如现在你拥有实现愿望的各种条件,你会想到什么?请把想到的方面原封不动的设成主支,比如收入、饮食、交友,你可以再一次秉持想到什么就写什么的观点,然后顺着主支展开想象。譬如在饮食上可以具体到吃什么食物、什么时候去吃、和谁吃、去哪家店等。我们不看眼前,只看今后是否有实现的可能。请不谦虚的把这张欲望集合体画出来。
  
 举出理想后,接下来要用回答“为何?”的形式展开思考,这个“为何”,还带着“什么”和“怎样”的意思。为何要实现它?实现后会带来什么?怎样做才能实现它?像这样细化理想或欲望,我们的目标就变得实际可行了。
  
 比如想当医生,在自问“为何”的过程中反复细化后,你理想的真相就会浮出水面。比如想当医生,可能是觉得救人性命很有尊严和价值。深层次看来,他需要的是这份职业所产生的精神价值,而并非这一职业名称,那么是不是不必死磕在这一条路上,而是条条大路通罗马呢。
  
  最后我们说说绘制方法 
  
 1. 纸张 ,选纯白色的纸,印有线条和方格的纸或是凹凸不平的素描纸都会影响线条的自由伸展。规格A4以上为宜,对于留白少,担心画的不全面的朋友,推荐以较大的A3纸起步,对于留白过多,担心自己画不出东西的朋友,推荐以较小的A4纸起步。至于朝向横着摆放就可以了,这符合我们眼球先看左右,后看上下的转动方向。
  
 2. 中心图像 ,作者说不需要漂亮的图,自己能看懂就行。中心图像鲜艳的色彩能活跃人的右脑,让我们更好的进入状态,一般画5分钟左右。大小画一拳(直径大约5厘米)就行了。此外,线条多为横向延伸,所以竖长的中心图像更好。
  
 3. 颜色 ——五颜六色,挑自己喜欢的颜色或亮色,一则可以一扫消极的心情,二则可以乐观的分析问题。至于用笔,作者推荐流畅平滑的水性钢笔,避免中途需要削笔以至于思路被打断。
  
 4. 分支 ——性感曲线比较善心悦目,像饮料瓶就是参考女性腰部s形曲。分支的绘制在于根部粗、尖部细,类似于“走之旁”的最后一撇。主支最粗,它的中间要上色,而下面的分支只需用细笔描粗一些即可。这样一来就分出“粗、中、细”三个等级,图像就会变得清晰直观。
  
 然后是注重平衡分支与文字,分支控制在3厘米左右,不够再加。因为如果分支过长,目光就容易分散,导致注意力不集中,专家也认为在认知过程中减少眼球的转动对思考更有利。所以注意“均等分配”,让信息能一眼获取。对于不会画分支的朋友,还有一个小窍门,就是仿照手掌张开的形状延伸分支。另外,建议把分支的尾部微微向上挑。
  
 5. 词语 ,词语和分支一样,它们的粗细由重要性决定,这样便于一眼分出主次。遵守一分支一词语,更为简洁的字,能示范出一种自由,使每个词都可以自成一体向外发散。
  
 那么怎样给线条上的词排序呢?这没有标注答案,比如,“昨天我和家人去看了电影”,如果用“昨天”作主支,思维可能跳跃到昨天做了什么事,但如果接的是“我”,那么主支下或许还会平行伸出“老伴”“儿子”或“女儿”等线条。
  
 6. 层次化 ,这又分为“分层”和“排序”。分层随绘制者的知识点和兴趣呈现不同特点,比如动物,可以按区域分,四肢数量分,活动时间分。而排序是按某一种规律重新排列,比如哺乳类,我们会想到很多动物名字,可以想到什么就直接写,但也可以按一定规律写,这个规律可以是按大小,怀孕周期,或者是个人喜好程度。
  
 7. TEFCAS ——总之先试试看。TEFCAS是尝试(Trial)、行动(Event)、反馈(Feedback)、检查(Check)、调整(Adjust)和成功(Success)的英文首字母缩写,先尝试行动,再有所反馈,核实后再重新调整,最后成功的画出让自己满意的图。

日常生活中的思维导图

4. 如何打造日常生活中的思维导图

日常生活中的思维导图可以手绘和软件绘制,基本的步骤都是一样的。

分为五个步骤。
画中心主题
分支
层级
关键词
图片

5. 如何画好思维导图


如何画好思维导图

6. 生活中的思维导图

个人方面 
  
 1读书笔记(思维导图阅读方法为从右上角开始,顺时针阅读到左上角结束)
                                          
 (tip:点击图片可以放大)
  
 正如鼹鼠姐在微信里说过,读的书再多也没用,因为内容仅仅是看过了,犹如仅仅是造了一堵墙,唯有产生心灵共鸣和了解作者的逻辑,吸收进自己的价值体系才有效用,好比没有人愿意花钱买一堵墙,但是愿意花钱买一房子。思维导图就是能够帮助我造出有窗有门的工具之一。
  
 2培训笔记
                                          
 由于它是模仿人脑的神经元,因此最大的优点就是拥有无限发散性和添加能力,和一般线性笔记和表格而言,更容易修改和添加。要知道学校里教导我们的线性笔记最大的缺点就是扼杀创造力,同时还有费时,不易修改等缺陷。当然由于线性笔记最符合封闭逻辑思维,最为普遍和普及。
  
 3考试复习。
                                          
 曾今高中老师曾上课说过,考试时复习,如同要有森林的视角,不要仔细关注一颗树的知识。当时我不甚理解,当使用了思维导图之后我才真正明白了这个道理。方法比苦干更重要。这让我想起了一个真实故事,医院去打针,年轻护士为了戴上橡胶手套费了很多时间,这时旁边一位老护士,仅仅对新手套吹了口气,几秒钟就戴手上了。学会了好的方法,真能事半功倍。
  
 4背英语
                                          
 (新概念 THE DEAD RETURN )
  
 采用了许多图片,当然只有我自己看的懂。
  
 4写文章。
                                          
 上面就是我为写这篇文章画的思维导图(当然画了两次,第一次因为没分好类)一旦使用思维导图画出文章结构,我会发现才思涌现,根本停不下来,不会遇到采用原始提纲模式,江郎才尽的地步。
  
  工作方面 
  
 1作决策
                                          
 思维导图具有发散性,因此公司培训时有个故事很有意思。公司电梯每每上下班很拥堵,怎么办?线性思维回答很简单,多开几部电梯喽,在用思维导图头脑风暴后,发现其实问题的本质是人们等电梯时心里的焦虑感,而人们在电梯前更多的会照自己的衣冠,所以最后决策加装镜子。如此一来抱怨就少了。当然我们公司用的是每层安装电视机,异曲同工。
  
 但是正如书中讲的思维导图本身不能替你做出决定,它只是将选择大餐全部呈现给你,在这里,你可以作出最恰当的决定。
  
 2演讲
  
 还记得初中第一次演讲,腿和手抖的那个厉害,话筒都要被我抖飞了,中途还忘词,停顿了两三秒,就这两三秒只感觉万籁俱静,只听见电流次次声和自己扑通扑通的心跳声。虽然机智地跳过一大段,勉强完成,结果不言而喻。
  
 如果当时有思维导图就好了,心中有图,自然无惧。关于演讲,TED上一个方法也不错,宫殿记忆法,想象每段内容在自己家里的每个熟悉的房间里,想象自己走进门——讲开头,走进客厅——讲第一个演讲故事,走进厨房——讲第二个演讲故事,走进卧室——结尾。
  
 3会议,管理,等等
  
  1纸笔 
  
 纸必须要横放。
  
 A4纸为例,横放空间更大,有利于思维的发散。另外思维导图首先就是在纸的正中间画一个圆里面为主题词。
  
 笔颜色要丰富。
  
 尽可能超出3钟颜色。因为色彩越鲜艳,人脑记忆越好。因此我发现连大学课本有些都是彩页的。
  
  2画图顺序 。和阅读方法一样为从右上角开始,顺时针到左上角结束。回顾古代文字都是从右到左,其实这便于记忆。
                                          
  3画分支。 
                                          
 先画第一层分支。比如这篇文章的思维导图,我先从右上角写 为何 画思维导图,右下写 如何 画,左下写 要点 ,左上写 计算机 。作为第一层分支,需要画粗些,如同大树的主干是粗的。
  
 再画第二层分支,比如为何下又分为有两个方面 个人 和 工作 。然后继续分。
  
 当然你也可以直接就一个分支画到底,不需要画完第一层才开始第二层。思维导图的优点就在于可以不断添加,突然想到了什么,继续添加就好。多个分支如同大锅饭,多双筷子而已,随时可以砍掉分支或者添加分支。
  
  1 图像。 
  
 既然称为思维导图,再怎么强调其重要性都不为过。
  
 中央要用图像,支线要用图像,整个思维导图都要多用图像。
  
 因为图像能够帮助我们触发无数联想,加强记忆。这就是为什么孩子甚至成年人喜欢看漫画的原因。看书一小时眼睛会累,而我们每天睁开眼到晚上闭上眼,看到的图像有成千上万个, 眼睛难道罢工了吗?
  
 另外不要怕画的不好,书中告诉我们不需要特别去提高画画水平,看看我下面这张思维导图,没有比我画的更差的了吧,有效就好。
                                          
  2关键词 
  
 有些东西我们无法用图片表达,那么就要使用关键词。关键词需要简短。
  
 书中有句话很好但要翻译成英文才能明白他的精髓。尽量少用phrase(词组)多用word(单词)。
  
 书中有一个例子,有人用思维导图写日记,在分支上用词组,“一个非常不开心的下午”。这样写是有害的。正如书上强调的更为简洁的字,能示范出一种自由,使每个词可以自成一体向外发散。
  
 如果改成第一层下午,第二层不开心,第三层非常。我们会发现。那可以在第一层添加上午,中午,晚上。并且发现这一天也许上午很开心呢,晚上还可能要约会呢。一下在思路就活了,发散开来了。心情也好了。
  
  3线条 
  
 除了线条的粗细要有变化之外,还需要用曲线。粗细变化的曲线能提醒自己内容的重要性,有助于后续回忆。
  
 另外线条间隔合理,如同插花般的美感。
  
 当然人记忆最深的除了美的东西,还有夸张恐怖的东西。有时画的难忘点也是记忆的好办法。比如上面的骷颅头,很深刻且符合课文的主题 THE DEAD RETRUN(亡灵归来)。
  
  四计算机 
  
 思维导图的软件也是很好的
  
 如果你不会画图
  
 如果你内容太多,画出纸张
  
 如果你线条间隔控制不好
  
 如果你嫌换颜色笔麻烦。
  
 那么思维导图软件就能解决这些问题,这篇文字的思维导图也是这软件画的。
  
 还等什么,种一颗树最好的时间是25年前,其次是现在。马上动手开始属于你自己的思维导图吧。

7. 日常生活的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又称脑图、树枝图或思维地图,是一种图像式思维的工具以及一种利用图像式思考辅助工具。思维导图的创始人 是东尼博赞,刚开始思维导图用于强化记忆和开发潜能。它是一种辅助思考的工具,有效的思维模式,适用于任何人使用。适用范围广泛,它不仅适用于分析复杂性问题,对于细分生活琐事同样能够用得上。核心观点是“一分支一词语”,找到事情背后的真实原因,层层分解,清晰明了。应用于记忆、学习、思考等的思维“地图”,有利于人脑的扩散思维的展开。
  
  
 思维导图适用于各方面,生活 工作  学习 个人规划等。其中提到了思维导图的七项规则: 1、纯白色的纸 2、画中心图像 3、使用颜色 4、延展线条 5、写下语言 6、层次化 7、TEFCAS(尝试 行动 反馈 检查 调整 成功)。那么如何把思维导图运用于日常生活呢。
  
 日常生活思维导图
  
 一听到日常生活,大部分人的反应都会是柴米油盐酱醋茶,为各种琐碎但不是很重要的事情所捆绑,自己的时间和精力被淹没其中。和曾经梦想的诗艺生活相差甚远,如何才能把自己从繁杂的生活中释放出来,高效的处理日常生活的琐碎事物呢?《日常生活的思维导图》这本书给很多人提供了学习参考的方法。
  
  
 日常生活的思维导图把 日常的各项事情细化分析,有利于看清事件的全貌。其要点是:1、用颜色区分
  
 2、用层次区分
  
 3、一分支一意义
  
 “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于思维导图的运用,不同人有不同的绘制方式和理解,思维导图的绘制反应了个人的才华。有电脑软件 、手机软件和手工绘制的思维导图。它们各有特色,主要都是一种工具,为了能够更好更清晰的去表达。思维导图不同于绘画,也许你不擅长绘画,没有天赋,这都没有关系,对于绘制思维导图而言,绘画不是重点,主要的是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规划,层次清晰一目了然就可以。从思维导图的绘制中,我们也许可以找回曾经不敢绘画而现在能够绘图的自信,个人比较喜欢手工绘制思维导图,虽然会显得有些凌乱,但更有质感,绘制的过程也是一种静心的方法,只要思想表达明确也可以的。
  
 对于日常生活的思维导图,文中举了几个例子:购物清单  应急方案 自我总结 (家庭会议 暑假计划 旅行计划 等,有了明确的目标和规划,实施起来,事半功倍。从琐碎的事物中理出头绪,分清主次。也许你的生活不够诗艺浪漫,但你能够学习思维导图,有序规划安排。
  
  
 把琐碎凌乱的事物分门别类,学习思维导图,做一份更有趣味的规划岂不是更好么。

日常生活的思维导图

8. 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使用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是一种很好的记忆方法;思维导图是一种可以帮助我们整理大脑思维的工具;思维导图也是一种很好的沟通工具。思维导图不只是对职场人士有所帮助,其实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同样可以发挥积极的作用,比如,去超市之前,先列个购物清单,把必须品都罗列出来;计划旅行之前,用思维导图画个旅行计划;朋友聚会前,用思维导图将聚会安排详细的记录下来等等。
                                          
  用思维导图整理购物清单有什么好处? 
  
 在购物之前,提前列好购物清单,可以帮助我们在购物的时候更加井然有序。若需要购买较多的物品,没有提前准备购物清单,往往会导致最终购买的东西不全。因此,提前准备购物清单,可以避免出错,另一方面,这也能够节省时间。
  
 用思维导图创建购物清单,可以清晰地看出所有分类和明细,绝对是一种好办法。而亿图思维导图(Edraw MindMaster)可以绘制出好看的思维导图,因为软件拥有丰富的模板和素材,也有强大的样式编辑功能,可以帮助使用者快速创建精美的思维导图。
                                          
  用思维导图制定旅行计划真的好吗? 
  
 同样,使用思维导图制定旅游计划,能够帮助我们更加愉悦地去享受旅行带来的快乐,而非去匆忙考虑下一站去哪里。旅行中,我们往往容易被一些意外的情况或者景色,耽误了下一个行程。用思维导图,你可以对所有的计划安排一目了然,比如,什么时候到达哪个景点,在哪家酒店住宿,下个行程安排是什么等等。
  
 有人说,我想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可是现实往往并非这么美好,没有计划的旅行,很容易让人不知所措,也容易耗费更多不必要的金钱。近几年,流行着这样一句话,旅行就是上车睡觉、下车拍照,这也是很多人对中国游客的一个标签。
  
 旅行,其实不只是为了拍照,更多的是去了解一个地方的历史、文化和背景。如果你也刚好像来一次旅行,如果你也不想上车睡觉、下车拍照,不妨用思维导图好好计划一下你的旅行计划!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