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家书

2024-05-09 21:36

1. 曾国藩家书

曾国藩,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曾国藩家书摆在家里有一段时间了,总觉得是家长里短,从没有翻开看看。直至近日,才翻看。
  
  
 他的家书和我们日常打电话有很大不同,首先,现在孩子外出求学很多事情不愿和家里人讲。而曾国藩对学习,工作的描述颇为详细。并且有很多实用方法。其次,现在家庭独生子女较多,对兄弟姐妹之情感知较少。曾国藩作为长孙信中充满了对诸弟的期待,以及教育方法。最后,对梦想的付出,国家的贡献,字里行间洋溢着家国情怀。
  
 其中有一封信是致诸弟,大致内容是为学的两个要点。
  
 一,猛火煮慢火温
  
 子思和朱熹从熬肉中得到启发,读书需先短期内集中精力阅读,掌握所读书之概貌,随后再对章节字句细细咀嚼,以求书中精髓。
  
 经典书籍很值得借鉴。其实国外很多书也提到这种方法。如《如何阅读一本书》。
  
 二,乾坤礼乐之道
  
 比如书法,乾为神,坤为形,真力弥漫为乐,丝丝入扣为礼。将对立融为一体的思想方法。
  
 另外,他还建议诸弟每日剖析自己,当然是采用日记形式,并且统一纸张,楷体书写,将来便于装订成册。如今写日记的人是否大在?能三醒吾身的人更是寥寥无几。
  
 曾国藩家书

曾国藩家书

2. 曾国藩家书

* 大器晚成,不必忧虑。由此可见,大器晚成的人很多。从这些大器晚成的伟大人物的发展历程里,我们还可以看到他们都是不断刻苦钻研,朝着自己感兴趣的山峰不断攀登。不在乎起步迟早,无论年龄大小,只要为成功付出了相当的努力,就有希望成功。
  
  
 * 整天不吃,整天不睡地空想,没有好处,还不如去学习。
  
 * 明强就是敢争,当一种判断确定后,曾国藩从不迁就他人的意见,有主见,敢斗争。
  
 * 杜陵言‘书贵瘦硬’,乃千古不刊之论
  
 * 一个人要想在困难面前成为一个强者,光有勇气是不够的,必须要有一定的思想,也就是说必须从“明智”的“智”字做出来。这个“智”可以是找到解决困难的方法,也可以是不畏困苦的毅力,或者是另辟出路的智谋。只要能够自始至终都不屈服顺从,而不是一味强硬地去做,那便是明智之举。
  
 * 一个德高望重的人,就要谦虚而恭敬,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一个富贵的人,要勤俭节约,财产才不会减少;为官的人要勤于职守,不能懈怠;做学问的人,则更要听取别人意见,不要固执己见。我想这个放在座右的欹器大概就是要告诉人们这些道理吧!”
  
 * 只要将成功寄希望于长期努力上,不急于求成,一旦悟透“大器晚成”的道理,不求速度、不求数量,始终坚持把眼前的事情做得更完美,那么就会比别人更快地获得人生的成功。
  
 * 所以说,世上成功的人,他们无不是对自己负责,对别人负责,以国家利益为重。他们具有广阔的胸怀和出众的品质,勇敢而又坚强,成为了人上人。其实,每个人都能够做到这样,但是需要你真正懂得“责任”这两个字,做事当不苟不懈。
  
 * 遇到事情,能够经常反省,自己内心里不蕴藏怨天尤人的念头,那么我们也就会很快找到问题的所在,并能冷静处理,找出一种解决办法。
  
 * 长寿应止雷霆怒,求健须息霹雳火
  
 * 自古以来,常人受到的教诲都是:人要表现坚强,不要表现柔弱;人要表现聪明,不要表现愚笨。而事实上,凡事想要达到自己的目的,应该既柔又刚,不可推崇其中一面,否则就会让事情夭折或失去控制。真正的成事之道就在于思维方式的转变,用柔的方法,成刚强之事,才是真谛。
  
 * 内敛与务实
  
 * 做事应该尽力而为,为人更要脚踏实地,坚决避免侥幸、投机取巧,窃取虚名的行为。
  
 * 求阙
  
 * 人生中名利乃身外之物,而保全自己最好的方法,就是将功名视为尘土。人世间的喜悦荣耀很多,并非只有功名一种。
  
 * 诚、敬、静、谨、恒。
  
 * 指人应该谨慎地对待自己的独处,也就是说人在没有任何监督的情况下,都要按照圣人的标准,按照最高准则来对待自己的独处。这是修身的最高境界。
  
 * 大致上是以能立能达为体,以不怨不尤为用。立,就是发奋自强,站得住的意思。达,就是办事周到,行得通的意思。
  
 * 能立能达
  
 * 不仅逆境时要自省,顺境时更要自省。当自己得到满堂喝彩的时候,应及时反省自己的纰漏,梳理自己的言行,从而找到前进的方向。自省,还要有开阔的胸襟,做到“宰相肚里能撑船”。只有容得下过去,才有进步的动力。另外,要知识渊博,善于自省。
  
 * 人生中有得有失,得可以使人欢天喜地,失可以使人捶胸顿足,这是生活中存在的一种普遍现象。有些人得意忘形,从而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有些人因为失望而彻底绝望。一个人一生不要因为一点成绩,就窃喜起来,要知道还有更大的目标等着你去追求。同时,也不要因为一点挫折,就怨天尤人,要知道,有多少人都是从逆境中闯出来的,从而取得了成功。古代那些具有高尚道德的人,他们的悲喜不受客观环境和事物的影响,也不因个人得失而变化,而是所谓“得失随缘”、“得不足喜,失不足忧”。
  
 * 格是什么?就是考究事物以及追求它的原理。比如侍奉双亲,定期探望亲人,这是物;探究为何要侍奉双亲,就是格物。跟随兄长,这是物;弄清为什么要追随兄长,这是格物。我的心,是物;深入考察自己内心,就是格物了。我的身体是物;探究养生之道、如何保养身体的道理,这就是格物。每天所看的书,句句都是物;结合自身深入思考,认真研究其中含义就是格物。以上是对事物的认识。所谓诚意,就是要遵循自己所弄清楚的道理而力身行事,这才是诚实的态度。弄懂一句,就实践一句,这才是身体力行的做法。格物和诚意同时并进,那么就可以达到下学上达的境界。
  
 * 不为圣贤,便为禽兽;莫问收获,只问耕耘
  
 * 只是遭遇了挫折、困苦,并不是已经完成了全部苦难。要知道困难的完成和升华是需要人们先去克服它。有智慧的人在遭遇挫折之后,他不会怨天尤人,委靡不振,只会冷静地去思考,如何去解决问题。相反,缺乏智慧的人只会哀叹命运的不公,整日以泪洗面。受挫之时,正是长进之机,如果你能懂得如何去解决问题,便能关闭苦难之门了;而不能运用理智果断解决问题的人,只能永远活在痛苦之中。
  
 * 人的一生中有许多的因素可以导致失败,“傲”就是其中之一。骄傲能够使人不知进取,从而懒惰散漫;骄傲还会让人失去方向,很难作出正确判断。即使机遇来临,也会错失机遇,功败垂成。
  
 * :纵观古今,人们一直追求成功,而真正能达到目的的人,古今并无不同,靠的都是有恒心、有志气和博闻广见的知识储备。那种希望快速成功而不付出努力的幻想,最终只能是南柯一梦。
  
 * 的确如此,无论学习还是工作,都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古代“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故事,就是有恒的典型,而且使今人受益良多。所以说只有领悟了事情的精华,才能够从中找出灵感,所谓熟能生巧,但如果没有坚持去了解事物,就根本不可能真正认识事物的本质。
  
 * 唐鉴认为书不在于读得多,而在于读得精,尤其是在开始的时候,要专攻一经。一经精通之后,再旁及其他经典。
  
 * 俗话说“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其意为:真正弄懂了世上任何一件事情的本质,就是一门精深的学问;任一人情世故能被处理得和谐、圆融,就是一篇美丽的文章。
  
 * 只要能每天都有新的进步,百倍用功,就不怕不能变化气质,超乎凡人,达到圣人的境界。
  
 * 曾国藩视书如水,人心如花、如稻、如鱼,而虚心涵泳的道理,既是读书的意境,也是读书的趣味,其实这也是读书读到深远处,物我两忘的一种境界。
  
 *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 古人曾有“四别”读书法,即“目治之书、口治之书、心治之书、手治之书”。所谓目治,就是有的书,只浏览一遍就可以了。所谓口治,就是将书的内容要背下来。所谓心治,就是不仅要背,而且要深入思考。所谓手治,就是把书中的重要章节和段落抄下来,反复吟诵。这样就可以更好地掌握书中的知识。
  
 * 综上所述,我们一定要做到事事都勤于思考和善于发问,这样才能够学业有成,增长见识。
  
 * 最浅的墨水也胜过最强的记忆。

3. 《曾国藩家书》都写了些什么

    
                                          
     2018年年底,我把《曾国藩家书》这本书看完,它也是我去年看书计划的最后一本书。看完后,一直想写一个读后感。可是,自己一直不敢下笔,一个是因为时间关系,一个是因为思路问题,所以拖到现在。
  
     曾国藩,初名子城,字伯翰,号涤生,谥文正。晚清第一中兴大臣,后世曾誉为“千古第一完人”。他是清朝历史上汉族文人为官的最高峰,其谥号“文正”即为清朝文官的最高谥号。
  
     《曾国藩家书》这本书,在民间广为流传,很多人读过这本书。每一个人读后都可能有不同的感受或感悟。
  
      这本书简单来说就是曾国藩写给家人的书信,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地方。但是,看似这么稀松平常的家书里面,却包含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书信中的内容,时至今日读来,很多见解都让我茅塞顿开,恍然大悟,心中不由升起佩服之情。
  
     书信的内容,大多数是曾国藩写给他弟弟们的,其余部分是写给他父母、叔父、儿子的。
                                          
     整本书看完后,我都会被曾公的恒心所震撼。“男今年以来,无日不看书,虽万事丛忙,亦不废正业。”;“学问之道无穷,而总以有恒为主。”;“虽极忙,亦须了本日功课,不以昨日耽搁而今日补做,不以明日有事而今日预做。”
  
     他不仅读书有恒心,做事也有恒心。在给九弟的信中这样写到“凡人做一事,便须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首尾不懈,不可见异思迁,做这样想那样,坐这山望那山。人而无恒,终身一无所成。”他不仅这样教育弟弟,也用自己的一生践行他所说过的话。曾公真是一个有大恒心,大毅力之人。
  
     在修身养性方面,他多次劝诫弟弟要戒“傲惰”二字。信中有这样一段话,“大约军事之败,非傲即惰,二者必居其一。巨室之败,非傲即惰,二者必居其一。”
  
     在读书方面,除了一个“恒”字,还有“专、耐”二字。信中有这样几段话,“经则专守一经,史则专熟一代,读经史则专主义理。”;“此一集未读完,断断不换他集,亦专字诀也。”;“读经有一耐字诀。一句不通,不看下句;今日不通,明日再读;今年不通,明年再读,此所谓耐也。”
  
      在信中,还能处处感受到他对家族绵延昌盛,家运不断,不为一世繁华的殷切期望。所以他在信中多次提到兄弟间要和睦相处,家和万事兴;后代一定要勤俭持家,戒骄戒奢戒惰。信中这样写到:“余在外无他虑,总怕子侄习于骄、奢、逸三字。家败,离不得奢字;人败,离不得个逸字;讨人谦,离不得个骄字。”;“勤者生动之气,俭者收敛之气。由此二字,家运断无不兴之理。”;“天地间惟谦谨是载福之道,骄则满,满则倾矣。”等等。
  
     在信中,还能看到他长远的目光和卓越的政治智慧。“盛时常做衰时想,上场当念下场时。”这是多远的目光,多大的气魄啊!真是看得远,行得长,拿得起,放得下。正是因为他不贪恋权贵,看得长远,才能功成身退,留的一世英名。
  
     《曾国藩家书》这本书真的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每次阅读总有不一样的收获。这样的书值得一生反复阅读,不断体会。自己在读后的体会还不深,也没有完全领悟。它里面所蕴含的中国传统思想和传统文化,让我沉醉其中,不能自拔。以后,每隔一年就要翻阅一次,学习里面读书、做人、做事、治家、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

《曾国藩家书》都写了些什么

4. 曾国藩家书五

77.致诸弟·凡事不可占人半点便益
  
 于今八年,不肯轻受人惠,情愿人占我的便益[1],断不肯我占人的便益
  
 78.致诸弟·行善乡里,必有福报
  
 79.致沅弟·周济受害绅民
  
 但偶遇一家之中杀害数口者、流转迁徙归来无食者、房屋被焚栖止[1]靡定者,或与之数十金,以周其急。先星冈公云济人须济急时无。又云随缘布施,
  
 80.谕纪泽纪鸿·说话举止不可太轻易
  
 我家中断不可积钱,断不可买田,尔兄弟努力读书,决不怕没饭吃。
  
 81.致沅弟·成功得名不尽关人事
  
 以余阅历多年,见事之成功与否,人之得名与否,盖有命焉,不尽关人事也。
  
 82.致澄弟·与官相见以谦谨为主
  
 若明知其错,而一概不说,则非特沅一人之错,而一家之错也。
  
 83.致沅弟·花未全开月未圆
  
 平日最好昔人“花未全开月未圆”七字,以为惜福之道、保泰之法莫精于此。曾屡次以此七字教诫春霆,不知与弟道及否?
  
 84.致沅弟·无形之功不宜形诸奏牍
  
 然此等无形之功,吾辈不宜形诸奏牍,并不必腾诸口说,见诸书牍,此是谦字之真工夫。所谓君子之所不可及,在人之所不见也。
  
 85.致沅弟·宜从畏慎二字上下工夫
  
 畏天命,则于金陵之克复付诸可必不可必之数,不敢丝毫代天主张。且常觉我兄弟菲材薄德,不配成此大功。畏人言,则不敢稍拂舆论。畏训诫,则转以小惩为进德之基。
  
 86.致澄弟·俭以养廉,直而能忍
  
 总之,爱惜物力,不失寒士之家风而已。莫怕寒村二字,莫怕悭吝二字,莫贪大方二字,莫贪豪爽二字。
  
 87.寄纪瑞·切不可忘却先世之艰难
  
 切不可忘却先世之艰难,有福不可享尽,有势不可使尽。勤字工夫,第一贵早起,第二贵有恒;俭字工夫,第一莫着华丽衣服,第二莫多用仆婢雇工。
  
 88.致沅弟·惟胸次浩大是真正受用
  
 富贵功名皆人世浮荣,惟胸次[1]浩大是真正受用。余近年专在此处下功夫,愿与我弟交勉之。
  
 89.致澄弟·望弟不要管闲事
  
 此时家门极盛,处处皆行得通。一旦失势,炎凉之态处处使人难堪。故不如预为之地,不见不闻之为愈也。
  
 90.致澄弟·有福不可享尽,有势不可使尽
  
 与诸弟及子侄谆谆慎守者但有二语,曰“有福不可享尽,有势不可使尽”而已。致澄弟·有福不可享尽,有势不可使尽
  
 91.致沅弟·存其倔强,而去其忿激
  
 92.谕纪泽纪鸿·不宜过于玲珑剔透
  
 93.致沅弟·一味忍耐,徐图自强
  
  
 94.致沅弟·兄自问近年得力,惟有一悔字诀
  
 以能立能达为体,以不怨不尤为用。立者,发奋自强,站得住也;达者,办事圆融,行得通也。
  
 怨天本有所不敢,尤人则常不能免,亦皆随时强制而克去之。
  
 95.致沅弟·务须咬牙励志
  
 袁了凡所谓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另起炉灶,重开世界。安知此两番之大败,非天之磨炼英雄,使弟大有长进乎?谚云吃一堑,长一智,吾生平长进全在受挫受辱之时。务须咬牙励志,蓄其气而长其智,切不可苶然[1]自馁也。
  
 96.致沅弟·悔字诀和硬字诀
  
 朱子尝言:悔字如春,万物蕴蓄初发;吉字如夏,万物茂盛已极;吝字如秋,万物如落;凶字如冬,万物初调。又尝以元字配春,亨字配夏,利字配秋,贞字配冬。兄意贞字即硬字诀也。弟当此艰危之际,若能以硬字法冬藏之德,以悔字启春生之机,庶几可挽回一二乎?
  
 97.致沅弟·力守悔硬二字而求相勉
  
 俯畏人言,仰畏天命,皆从磨炼后得来。

5. 曾国藩写给皇帝的奏折

  写过很多。
  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汉族,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宗圣曾子七十世孙。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与胡林翼并称“曾胡”,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号“文正”,后世称“曾文正”。
  曾国藩出生地主家庭,自幼勤奋好学,6岁入塾读书。8岁能读四书、诵五经,14岁能读《周礼》《史记》文选。道光十八年(1838年)中进士,入翰林院,为军机大臣穆彰阿门生。累迁内阁学士,礼部侍郎,署兵、工、刑、吏部侍郎。与大学士倭仁、徽宁道何桂珍等为密友,以“实学”相砥砺。太平天国运动时,曾国藩组建湘军,力挽狂澜,经过多年鏖战后攻灭太平天国。
  曾国藩一生奉行为政以耐烦为第一要义,主张凡事要勤俭廉劳,不可为官自傲。他修身律己,以德求官,礼治为先,以忠谋政,在官场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曾国藩的崛起,对清王朝的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曾国藩的倡议下,建造了中国第一艘轮船,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学堂,印刷翻译了第一批西方书籍,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学生。可以说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化建设的开拓者。

曾国藩写给皇帝的奏折

6. 曾国藩写了几本书

曾国藩所著有《求阙斋文集》、《诗集》、《读书录》、《日记》、《奏议》、《家书》、《家调》《经史百家杂钞》、《十八家诗钞》《曾文正公全集》,《为学之道》、《五箴》等著作。

7. 关于曾国藩家书


关于曾国藩家书

8. 曾国藩家书是写给谁看的

有写给祖父的,有写给父母的,有写给夫人的,有写给儿子的。
曾国藩在清道光30年至同治10年前后达30年的翰苑和从武生涯,近1500封。所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
《曾国藩家书》共收录曾国藩家书435通,其中《与祖父书》14通,《与父母书》48通,《与叔父书》9通,《与弟书》249通,《教子书》115通。
另附《致夫人书》、《教侄书》等7通,包括修身养性﹑为人处世﹑交友识人﹑持家教子﹑治军从政等,上自祖父母至父辈,中对诸弟,下及儿辈。

扩展资料:
曾国藩具有高深的学问素养,其传世之作《曾国藩家书》,记述曾国藩一生主要活动,反映其从政、处世、治家、治学、治军的重要思想,成为后世做人做事、为官从政之必读之经典。
曾国藩的崛起,对清王朝的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曾国藩的倡议下,建造了中国第一艘轮船,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学堂,印刷翻译了第一批西方书籍,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学生。
可以说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化建设的开拓者。曾国藩与胡林翼并称“曾胡”,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
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号“文正”,后世称“曾文正”。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曾国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