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江学院新华都商学院是几本

2024-05-07 12:05

1. 闽江学院新华都商学院是几本

首先,这一点希望大家清楚,教育部门并没有划分学是一本还是二本,毕业证上只有本科和专科之分,是几本只是民间的说法,到底是一本还是二本通常是根据该大学在各省份招生批次来决定的(目前高考是按照省份招生,如果在第二批次招生的话,通常说该大学是二本大学,既有一批又有二批招生的大学,通常也认为是二本大学)                    扩展资料                         闽江学院新华都商学院(瑞士)在瑞士成立,这是中国高校的商学院第一次在欧美国家独立设立校区。200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埃蒙德·费尔普斯(Edmund S. Phelps)担任该学院院长。
    
    闽江学院新华都商学院GEMBA学历教育历时两年,所有课程将在瑞士、中国、美国和英国完成,共学习90天五大模块,其中41天在瑞士,35天在中国,10天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4天在英国剑桥大学学习。
    学习世界上最先进的管理理论,与世界级大师进行面对面的.沟通。全部课程均由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耶鲁大学、加州州立大学、南加州大学、英国剑桥大学、香港大学和新华都商学院的知名教授讲授。

闽江学院新华都商学院是几本

2. 闽江学院新华都商学院的办学规模

 本科教育项目根据中国金融国际化程度不断加深的现实和经济社会对国际化金融人才的需求,借鉴国际一流商学院的课程体系设置,以期改变国内高校将金融、会计两个专业分设导致的人才知识结构缺陷,培养既懂会计又深入了解企业融资、投资、股票上市和企业并购等金融专业知识,富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国际化应用型管理人才。下设综合管理部、会计金融系、学工部、招生就业部、国际合作部、财务部、基建几个部门。项目开设金融学专业和会计学专业,在校生304名。(图册学生风采来源:   ) 培养目标:旨在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扎实的经济金融理论基础,熟悉金融相关专业的原理性知识,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能够熟练地运用英语和现代科技手段,从事银行、保险、证券投资以及公司理财等金融实务工作的高级应用型金融专门人才。学生毕业后的去向是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和工商企业。毕业生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社会需求。学制:四年学位:经济学学士主干学科:经济学主要课程: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货币银行学、管理学原理、会计学原理、管理信息系统、财务会计学、财务管理学、应用统计学、市场营销学、战略管理、商法、商务沟通、商务英语、投资学、国际金融学、金融市场与机构、固定收益证券分析、金融衍生工具、风险管理与保险。 培养目标:旨在培养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扎实的经济管理基础理论,具备会计、审计、财务管理专门技能,能够从事企业管理、经济管理等方面工作,既懂得中国会计准则又了解国际会计惯例、富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级应用型会计专门人才。学生毕业后的去向是工商企业、金融机构、政府及非营利性组织、会计师事务所等。毕业生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社会需求。学制:四年学位:管理学学士主干学科:工商管理、经济学、法学主要课程: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学原理、战略管理、市场营销学、商法、税法、应用统计学、会计学原理、财务会计学、财务管理学、管理会计、审计学、会计信息系统、成本会计等。

3. 闽江学院新华都商学院的介绍

闽江学院新华都商学院是由福建新华都慈善基金会出资建立的公立性高等教育机构。学院被列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实施计划的综合改革试点单位。学院的愿景是“成为具有中国内涵的世界一流商学院”,培养具有创新能力与创业精神的中国青年,为中国经济注入原动力。学院拥有本科教育、创业MBA、EDP三个层级的教育项目,已初步建立起多层级的现代商学院基础建制。截至2012年,学院已被列为福建省“综合教育改革试点单位”,并已向教育部申报“中外联合办学教育改革试点”。

闽江学院新华都商学院的介绍

4. 闽江学院新华都商学院的学院简介

闽江学院新华都商学院是闽江学院下属二级学院,是由福建新华都慈善基金会出资建立的公立性高等教育机构。学院参照国际惯例,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这一现代学院治理模式,并且建立相配套的学院组织结构。学院在福州、北京、上海分别建立了专业的管理团队,并建设了以福州为中心,辐射北京、上海两地的建制。学院按照国际标准设置课程体系并开展中英文双语教学;采用“3+1”培养模式,学生三年在闽江学院新华都商学院学习,另一年在国家“985”大学委托培养,接受著名高校的文化熏陶和优质教育资源;或在海外(含港澳台)大学实行“3.5+0.5”培养。学院通过名家讲座、企业访学和加入国际平台开拓学生视野,促进教学、学习的国际化。学院参与了由美国南加州大学发起,北京大学、台湾大学共同建立的“全球互动课堂”。全额资助四年学费,并设立“新生专项奖学金”、“优秀毕业生出国留学资助基金”,鼓励优秀毕业生出国深造;学院还设立创新奖学金、综合奖学金、专业奖学金和单项奖学金,鼓励学生参与学科竞赛、科研创新。截至2010年,学院办学规模为本科在校生共800人,专业硕士在校生共400人,MBA在校生约800人,教学和管理团队约400人,共计约2400人。

5. 闽江学院新华都商学院要不要出国

   
                 闽江学院新华都商学院要出国,因为学校在瑞士。闽江学院新华都商学院(瑞士)在瑞士成立,这是中国高校的商学院第一次在欧美国家独立设立校区。新华都商学院(瑞士)由新华都慈善基金会捐资成立,是在瑞士独立注册的教育机构。学院将通过面向全球举办EMBA、跨文化培训和瑞士-中国双向访学等项目,培养深谙国际经营通例、熟悉中国国情、具有创新能力与创业精神的国际型高级管理人才。该项目旨在为中国跨国企业培养国际人才,促进中国企业在跨国经营中实现人才战略本土化进程。

闽江学院新华都商学院要不要出国

6. 闽江学院新华都商学院的基础设施

 校园食堂主要分布在生活区及生活区和教学楼的衔接地段,以经营大众伙食为主,全国八大菜系的特色家常菜肴辅以多层次经营服务项目,包括特色风味小吃、各式即点小炒、岭南小食、北方面食。截止2012年,学校已建好并投入使用的食堂共有三个,其中三个食堂分别位于青园、篁园、梅园,习惯将之分别称为“一堂”、“二堂”、“三堂”。第四食堂计划于2013年3月工程整体竣工,投入使用。第一食堂位于教学区与生活区的衔接地段,以及生活区一区与二区的交界。该食堂共有三层,一二楼为食堂,第三楼为健身房。第二食堂位于生活区二区与三区的交界地带,该食堂共有三层,菜品种类丰富。第三食堂位于生活区三区和四区的衔接处,该食堂一楼是主要以超市、面包店、数码店、理发店等为主,二楼和三楼为食堂。三楼是属于相对“豪华”的食堂,自助式消费,根据自己的喜好挑选食品,在出口处统一结账。此外,还提供各种面试类、粥类,包间等。除了三个食堂之外,在学校的东门和西门还有各种小吃店。 学院规划设计总建筑面积3.85万平方米,投入规模总计达到10亿元。该工程由福建新华都慈善基金会全额出资建设,采取“交钥匙”工程建设模式。建筑位于闽江学院校园内西北角。东邻艺术学院和工学院,北邻超山,南邻学院体育操场,西为学校西围墙。整个地块呈南北长,东西窄的不规则形状。新华都商学院大楼一期于2012年6日动工,预计2013年6月前完工。由研究生楼、本科楼、教师办公楼组成。二期将继续投入5亿元建商学院。闽江学院和新华都慈善基金会提出将商学院建成百年臻品,并力争创中国建筑最高奖——“鲁班奖”。 闽江学院新华都商学院超山岛设计规划有36幢水岸专家别墅、藏书阁、未名湖、休闲码头、土楼五星酒店、直升飞机场、马术俱乐部、高尔夫球场、赛艇、超山寺、五幢书院式研究所等建筑和景点。 (图册新华都商学院规划设计效果图来源:  )

7. 闽江学院新华都商学院的发展历程

2010年:2010年,秉承“造福家乡、回报社会”的宗旨,学院的本科教育率先启动。2011年:2011年4月7日新华都商学院能源经济与低碳发展研究院揭牌;10月17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下达学位(2011)69号文,新华都商学院获得工商管理(创业与创新方向)硕士专业学位资格;11月02日,新华都商学院创业MBA项目启动,宣布中国首个创业MBA 学位点正式诞生。 同年,学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获得福建省教育改革立项,“中外联合办学教育改革试点”正在申报教育部立项。2012年:2012年3月学院“熊猫血——血脉相连的渴望”参赛小组在中国大学生公益项目的最高参赛项目“益暖中华”比赛中,经过初赛、复赛并入围进入全国决赛;4月6日,新华都商学院大楼动工仪式在福州校区举行;12月15日,学院E-T团队获得CIMA2013商业精英国际挑战赛华南区总决赛亚军。2013年:2013年3月20日,新华都商学院(瑞士)GEMBA项目正式启动,4月12日新华都商学院(瑞士)在苏黎世成立,这是第一家在欧洲国家独立注册的中国商学院,与新华都商学院福州学院、北京学院、上海学院形成四位一体的格局。 截至2013年5月,学院已拥有本科教育、创业MBA、EDP三个层级的教育项目,已初步建立起多层级的现代商学院基础建制。 接下来,学院将计划继续推进MBA、EMBA、EDP以及各种高层管理培训项目,进行更多的国际合作,与中国企业管理者共同分享中国及世界管理研究领域的优秀成果。

闽江学院新华都商学院的发展历程

8. 闽江学院新华都商学院的学院领导

 何志毅教授,复旦大学博士,北京大学博士后,瑞士IMD、美国通用电气管理学院研修生、美国凯洛格商学院访问学者,闽江学院新华都商学院理事长。同时何志毅教授还担任中国国民经济管理学会副会长、秘书长,世界管理学学者协会联盟(IFSAM)理事等职。曾经担任过政府干部、国有企业总经理、股份制企业和民营企业董事长等职务,实践经验丰富。其研究领域包括战略管理、市场营销、企业文化,中华商业文明、企业社会责任,已出版了四部专著、三部译著,主编了二十多部著作及案例集,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了二十多篇学术论文。同时为中组部、国资委、国防大学等军事院校提供案例教学和案例写作服务,为众多大型企业做过项目咨询和企业内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