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证券市场和国内证券市场的联系

2024-05-18 08:58

1. 国际证券市场和国内证券市场的联系

国内证券市场与国际证券市场的联系不大。主要还是国内市场是个封闭的市场,外资买入是有配额的,国际市场自由交易比较开放,限制较少。随着国内市场的发展,与国际市场的联系越来越多了。一、股票与证券区别1、股票发行和退出机制不同。股票发行机制方面,中国股票IPO实现核准制,证监会控制股票的供应,而国外IPO实行注册制,股票发行市场化程度较高;股票退出机制方面,中国的股市没有对因连续亏损而不符合上市条件的上市公司实行强制退市的制度,很多面临退市的股票通过借壳上市而改头换面,继续上市交易,而国外成熟证券市场则连续亏损的不符合上市条件的公司执行强制退市;2、投资者结构不同。中国基金持有市值占股票总市值的比例不到10%,保险公司、证券公司、基金公司等机构投资者持有的股票市值占总市值的比例不到30%,而国外成熟市场机构投资者持有市值占总市值的50%以上,这种差异的结果是中国机构投资者在股市中的话语权不够,而国外则机构投资者则在股市中绝对主导地位。二、扩展资料国内股市因机构投资者话语权不够,“散户市”特征比较明显:其中一个典型特征是国内股市交易活跃,换手率高,大多数股票成交量较大,成交活跃,而国外很多股票交易冷清,连续多日都没什么交易量。另一个典型特征是散户话语权大,散户对股票的喜好左右了股票价格的高低,例如国内散户偏好小盘股,导致国内股市大盘股和小盘股市盈率分化显著,小盘股市盈率大多30倍以上,而中石油、房地产、银行等大盘股市盈率大多只有10来倍,而国外成熟市场大多数小股票市盈率很低,很多市盈率只有个位数,而大盘股市盈率则与国内相当甚至可能高于国内。

国际证券市场和国内证券市场的联系

2. 证券的中国市场

截至目前,19家上市券商11月经营数据已全部披露完毕。根据数据统计显示,按母公司统计口径计算,19家上市券商11月合计实现营业收入28.56亿元,较10月环比下滑7.69%;实现净利润4.71亿元,较10月份环比下滑31.33%,这已是连续第二个月环比下滑超30%。证券近七成券商净利下滑《证券日报》金融机构统计数据显示,11月份受股市低迷影响,在19家券商中,有13家净利润环比呈下滑趋势,占比近七成。仅中信证券一家上市券商单月净利润破亿元,为1.58亿元,其余18家券商均未实现净利润过亿。11月中信证券表现最为突出,其营业收入4.74亿元,环比上升19.56%;净利润1.58亿元,环比增加55.32%,两项收入均占据榜首。具体来看,19家券商中有6家当月净利润环比增加,分别为东北证券、国元证券、长江证券、中信证券、招商证券和光大证券。其中中信证券营收与净利润最多,光大证券营收与净利润环比增加幅度最大,两项增幅均位居前茅。统计显示,光大证券11月实现营业收入2.2亿元,环比增加71.24%;净利润0.81亿元,环比增长26.61倍。另外国元证券,实现净利润668万元,环比增长410%;东北证券实现净利润0.122亿元,环比增长378%;长江证券11月净利润达0.31亿元,环比增长35.12%。在13家净利环比下降的券商中,西南证券降幅最大,西南证券11月营业收入为0.26亿,环比下降64.93%;净利润为-0.389亿元,环比下降逾三成,净利降幅位居第一。西部证券则是19家上市券商中唯一一家连续两月净利亏损的券商,10月净利亏损853万元,上月亏损额达0.126亿元,净利环比降低48.13%。除西南证券外,还有四家券商净利环比降幅较大,分别为国海证券、东吴证券、太平洋证券和兴业证券。其中国海证券环比降幅较大,11月营业收入环比下降42.85%;净利润亏损918.8万元;东吴证券11月营收环比下降38.22%,净利亏损690万元;太平洋证券上月营收环比下降76.3%,净利亏损829.4万元;兴业证券上月营收环比降幅达29.7%,录得净利-353.4万元。数据显示,上市券商合计实现营业收入28.56亿元,实现净利润4.71亿元,剔除不可比的2家券商,营业收入与净利润均有所下滑,分别下滑达26.78%和60.22%。17家可比券商中只有3家营业收入同比上升,仅5家券商净利同比增长,净利增幅较大的为太平洋证券,同比增长85.71%,营收增幅较大东北证券,同比增加62.81%。

3. 国际证券的国际证券

主要有国际股票和国际债券两大类: 1.国际证券的私募发行指证券发行人只能向特定的投资者直接销售证券,而不能公开向大众投资者推销,也不能进入公开的证券交易所市场流通,目的在于投资。2.国际证券的公募发行指证券发行人公开向大众投资者推销证券的发行方式,证券可以在公开的证券交易所流通。各国法律都对公募发行规定相当严格的审核制度。可以分为注册制和核准制两种类型。 程序比较简单;而国际证券的公募发行则针对众多的投资者主要历经以下几个阶段:1.经理集团的组成2.包销集团的组成3.推销集团的组成4.受托人、支付代理人或财务代理人的选定5.律师的聘请欧洲债券发行一般不受发行地国证券管理机构的管制,发行过程比较简单。

国际证券的国际证券

4. 证券市场的区别

证券市场与一般商品市场的区别证券市场与一般商品市场的区别主要表现在:1.交易对象不同。一般商品市场的交易对象是各种具有不同使用价值、能满足人们某种特定需要的商品。而证券市场的交易对象是作为经济权益凭证的股票、债券、投资基金券等有价证券。2.交易目的不同。证券交易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投资收益,或为了筹集资金。而购买商品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满足某种消费的需要。3.交易对象的价格决定不同。商品市场的价格,其实质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取决于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而证券市场的证券价格实质是利润的分割,是预期收益的市场表现,与市场利率的关系密切。4.市场风险不同。一般商品市场由于实行的是等价交换原则,价格波动较小,市场前景的可预测性较强,因而风险较小。而证券市场的影响因素复杂多变,价格波动性大且有不可预测性,投资者的投资能否取得预期收益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所以风险较大。

5. 中国证券市场的市场特点

回顾十五年来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历程,主要有如下几个重要特点。 中国证券市场是在“摸着石头过河”中起步的,经过多年努力,逐步走上了规范化和有序化的发展轨道,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① 发行制度由审批制过渡到核准制。我国早期的股票发行制度为行政审批制。2000年3月,中国证监会开始正式实施股票发行核准程序。证券发行制度由此从审批制过渡到核准制。由审批制转向核准制是中国证券市场的一场深刻变革,它大大加强了证券公司及各类中介机构的责任,为提高证券市场的透明度、维护“三公”原则、规范股票发行和上市行为、提高上市公司的质量提供了一个较为合理的制度前提。② 股票发行方式不断改进。证券市场发展初期,股票发行采用定向募集的方式在企业内部发行。后来采用发行认购证的方式发行股票,但由于供求的严重失衡,引发了中国证券发展史上“8.10”风波。从1993年起采用无限量发售认购申请表的方式向全国公开发行,这虽然有利于保证公平性,但成本偏高。后来又推出了与储蓄存单挂钩的发行方式,但随即被上网定价发行方式所取代,后者具有操作简便、时间短、成本低的优点。为了确保股票发行审核过程中的公正性和质量,中国证监会还成立了股票发行审核委员会,对股票发行进行复审。1999年进一步加大了改革力度,当年7月1日《证券法》实施后,中国证监会依据《证券法》制定了《股票发行审核委员会条例》、《新股发行定价报告指引》、《关于进一步完善股票发行方式的通知》、《中国证监会股票发行核准程序》、《股票发行上市辅导工作暂行办法》等一系列文件,实行了对一般投资者上网发行和法人投资者配售相结合的发行方式。确立了股票发行核准制的框架,市场化的股票发行制度趋于明朗。 2000年2月13日,证监会颁布了《关于向二级市场投资者配售新股有关问题的通知》,在新股发行中试行向二级市场投资者配售新股的办法。2001年,证监会先后颁布了《中国证监会股票发行审核委员会关于上市公司新股发行审核工作的指导意见》、《新股发行上网竞价方式指导意见》、《上市公司新股发行管理办法》、《拟发行上市公司改制重组指导意见》等,对企业发行新股的过程与环节作出明确规定。在总结以往股票发行方式经验教训的基础上,2001年形成了“上网定价发行”,“网下询价、网上定价发行”和“网上、网下询价发行”三种主要的发行方式。2006年9月19日实施的《证券发行与承销管理办法》再次对证券发行的询价、发售、承销等方面进行了新的规定,如在中小企业板上市的企业可以不经过累计投标询价而只需通过初步询价就可定价发行;在证券发行方面也引入了“绿鞋”机制,即超额配售选择权,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数量在4亿股以上的,发行人及其主承销商可以在发行方案中采用超额配售选择权。③ 市场参与者的行为逐步规范。经过15年的发展,证券市场参与主体的行为规范体系已经基本建立:建立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颁布了禁止内幕交易和证券欺诈行为等一系列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同时还通过一系列法规条例对上市公司的红利分配作出了规定, 等等。同时,上海、深圳两个证券交易所从网上发行技术手段、上市审批制度、交易清算制度、席位和账户管理、行情发布和通讯方式等方面对市场进行管理。所有这些,有力地促进了证券市场参与主体行为的规范。 中国证监会成立后,即着手有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工作,1993年4月22日,国务院颁布了《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条例》,1994年7月1日,正式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1999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的正式实施,是我国证券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近年来,中国证监会积极推进证券市场的改革和规范化建设,进一步明确了监管部门的角色定位。更新监管理念和改进监管方式;加强了证券、期货的一线监管方式,充分发挥派出机构的作用;强化证券、期货业协会的自律机制,有力地促进了我国证券市场的规范发展。当然,我国年轻的证券市场还存在诸多问题,如上市公司规范运作水平还不高,法人治理结构还不健全;市场中介机构的诚信观念、法制意识还较薄弱;投资者结构不尽合理;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的机制还不完善;市场的结构、功能、品种以及服务等方面还存在不足等。在我国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许多观念和做法都在转变;我国证券市场的矛盾和问题也一定会在这种转变的过程中逐步得到解决。

中国证券市场的市场特点

6. 证券市场的市场地位

证券市场在整个金融市场体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现代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金融市场的功能看,证券市场通过证券信用的方式融通资金,通过证券的买卖活动引导资金流动,促进资源配置的优化,推动经济增长,提高经济效率。从金融市场的运行看,金融市场体系的其他组成部分都与证券市场密切相关。第一,证券市场与货币市场关系密切。证券市场是货币市场上的资金需求者。证券的发行通常要有证券经营机构的垫款,垫款所需要的资金通常依赖于货币市场的资金供给。当证券市场上买卖兴旺、证券价格上涨时,又需要更多的资金来补助交易的完成,引起货币市场上的资金需求增长,利率上升。第二,长期信贷的资金来源依赖于证券市场。在资本市场内部,长期信贷市场的发展也必须依赖证券市场。作为金融机构的长期信贷资金,在很大程度上通过证券市场来筹集的,比如金融机构通过证券市场发行股票筹集资本金、通过证券市场发行金融债券筹集信贷资金等。第三,任何金融机构的业务都直接或间接与证券市场相关,而且证券金融机构与非证券金融机构在业务上有很多交叉。

7. 证券市场国际化的相关特点

证券市场国际化目标的实现是一个历史的渐进过程。具体到国际化进程中的某一个阶段,一般具有两个特点:一是具有相对性。纯粹意义上的不作任何限制的证券市场国际化,不仅在发展中国家无法实现,即使是在发达的西方国家也难以实现。任何国家在证券市场国际化的过程中总是在自觉或不自觉地采取一些限制性政策与措施,以保护本国的经济利益不受侵害和损失。二是具有阶段性。由于证券市场国际化具有全局性和复杂性,往往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因此,很多国家的证券市场在走向国际化时,都持有较为谨慎的态度,在实施步骤上通常采取小步前进、分步推进的策略。如果说发达国家仰仗其强大的经济基础和丰富的调控能力,可以将其证券市场开放的步子放快一些的话,那么,对于多数不具备上述两个条件的发展中国家来说,还是应该采取相对审慎的开放政策与步骤为佳。

证券市场国际化的相关特点

8. 中国证券市场与外国证券市场有什么不同?

中国证券市场与国外成熟市场的主要差异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股票发行和退出机制不同。股票发行机制方面,中国股票IPO实现核准制,证监会控制股票的供应,而国外IPO实行注册制,股票发行市场化程度较高;股票退出机制方面,中国的股市没有对因连续亏损而不符合上市条件的上市公司实行强制退市的制度,很多面临退市的股票通过借壳上市而改头换面,继续上市交易,而国外成熟证券市场则连续亏损的不符合上市条件的公司执行强制退市。国内外股市股票发行和退出机制的差异造成的结果是:
(1)中国股市因股票供应不足而整体市盈率水平相对国外成熟市场高很多,如中国沪深300指数市盈率水平一般在20倍左右,而美国道琼斯指数、英国的金融时报指数等成熟国家指数的市盈率水平一般只有十来倍;
(2)因国内股票供应不足,A股股票贝塔值很高,股票大多与大盘同涨同跌,大盘涨跌对股票涨跌的影响起决定性作用,而公司自身业绩变动对股票涨跌的影响可能较小;
(3)中国ST股票借壳上市炒作盛行,甚至连投资界最有名的基金经理也与擅长成功投资ST股有关,同时因ST股票不仅不会退市,而且通过借壳上市可获得高回报,造成投资者的风险意识还不够。
第二,投资者结构不同。中国基金持有市值占股票总市值的比例不到10%,保险公司、证券公司、基金公司等机构投资者持有的股票市值占总市值的比例不到30%,而国外成熟市场机构投资者持有市值占总市值的50%以上,这种差异的结果是中国机构投资者在股市中的话语权不够,而国外则机构投资者则在股市中绝对主导地位。国内股市因机构投资者话语权不够,“散户市”特征比较明显:其中一个典型特征是国内股市交易活跃,换手率高,大多数股票成交量较大,成交活跃,而国外很多股票交易冷清,连续多日都没什么交易量;另一个典型特征是散户话语权大,散户对股票的喜好左右了股票价格的高低,例如国内散户偏好小盘股,导致国内股市大盘股和小盘股市盈率分化显著,小盘股市盈率大多30倍以上,而中石油、房地产、银行等大盘股市盈率大多只有10来倍,而国外成熟市场大多数小股票市盈率很低,很多市盈率只有个位数,而大盘股市盈率则与国内相当甚至可能高于国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