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早期艺术设计理论基础是什么

2024-05-13 09:30

1. 英国早期艺术设计理论基础是什么

艺术设计专业理论
设计素描、设计表达技法、平面构成与设计、色彩构成与设计、立体构成与设计、工业设计导论、工业设计史、模型制作、工程制图、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基础;平面设计、产品形态设计、多媒体设计表达、技术美学;产品设计程序与方法、产品计划与价值分析、产品创新设计、计算机辅助产品设计、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产品设计原理等。
动画设计方向强调坚实的绘画基础和美术功底,注重学生的审美素质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学生在该专业将学习诸如动画运动规律、动作设计、动画材料等专业基础课程,同时学习剧作、视听语言、表演与肢体语言等相关的电影知识。在综合艺术素质提升的同时,学生将学习各种动画制作软件并探索各种先进的创作技术。学生在校期间有条件根据自己的想法创作独立动画艺术短片,教师将根据学生具体情况指导学生完成短片创作;学生毕业时将掌握从前期策划、中期制作和后期合成这一完整的动画制作流程,制作出具有专业水平的动画作品。
动画运动规律、 材料动画、动画艺术概论、动作设计、电影视听语言、分镜头剧本设计、导演基础、动画片创作等。
景观建筑设计方向主要是为我国的景观建筑设计和规划事业输送专业人才。教学内容综合了艺术设计、景观建筑设计规划和园林方面的专业课和基础课,除教学以外,景观建筑设计专业设立了研究工作室,其主要职能是在推进专业教学的同时,积极开展本领域的研究工作和创作设计实践,为推动景观建筑设计的发展做出贡献

英国早期艺术设计理论基础是什么

2. 艺术设计十五讲第六讲_后现代艺术设计的崛起05

三、后现代艺术设计的多元发展   
  
 后现代艺术设计已成为后现代主义文化和艺术思潮中一个重要的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而后现代设计的成果反过来又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了这一新的世界观。后现代设计的革命首先发生
  
 在建筑领域——对现代主义国际风格的反叛。为什么后现代设计的革命首先发生在建筑领域呢?原因在于建筑是一种非常接近经济的、接近多国化消费者的实践活动。同时,建筑也仍然是得天独厚的美学语言,使我们身边出现的后现代新空间明朗化。后现代艺术设计像后现代艺术思想、文化以及艺术一样,经历了20世纪60年代的诞生,七八十年代的多元的激进性,90年代以后进入了一个多元的“理性”时期,成为当代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着人类向新的文明迈进。
  
  (一)后现代艺术设计的多元化探索    
  
  1  、后现代主义 (名词解释) : 
  
 “后现代”与后现代主义,在观念和内容上都是不尽相同的。通常“后现代”既是一个时间观念,指大约从上世纪60年代以后的时期,同时也是一种思维观念,是对现代思维观的背离和反叛。后现代主义一般是指在上世纪60年代对抗现代国际风格的过程中产生的,发展于70年代,成熟于80年代的设计风格流派,首先出现在建筑领域。有些理论著作把后现代主义划分为广义和狭义两个范畴:广义的指现代主义设计以后的各种流派,狭义的指后现代主义的这一种设计流派。
  
  (  1  ) 后现代主义设计风格在对现代主义设计的批判中,经历了三个时期。20世纪60年代尽管现代主义国际风格仍然占据主流,但不少建筑师对逐渐统一了世界城市天际线的国际设计风格深感忧虑和不满,开始对建筑的形式和风格进行新的探索。1966年文丘里的《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向现代主义正式宣战,首先引发了建筑业界的新革命。后现代主义建筑设计的初期带有明显的历史主义情绪,它以变形的装饰手法来提取传统的元素,并与现代建筑技术以及社会文化生活相联系。
  
  (  2  ) 到了20世纪70年代,随着后现代主义理论的形成,后现代建筑设计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开始逐渐涉及到公共建筑的设计,逐渐形成融合多种建筑风格的新折中主义,体现出文脉主义、隐喻主义和装饰主义的特征。
  
  (  3  ) 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现代主义设计风格成为一种国际性的建筑语言,并在公共建筑和摩天大厦中占了一席之地,掀起了一般后现代建筑的热潮。建筑上成熟的后现代主义设计开始影响其他设计领域,建筑师也成为这一时期产品设计领域的主角,形成所谓的“微建筑风格”——把后现代主义建筑风格直接沿用到产品设计上,大量采用鲜艳的色彩、建筑造型的装饰图案以及金属和新型材料。 2  、高技派风格 (名词解释)(很多书翻译为“高科技风格”)
  
 高技派风格是把当代科技特色当做设计元素并用夸张的形式来表现,这个术语来自于祖安·克朗和苏珊·斯莱辛1978年出版的《高科技》一书。这种风格的特点是把科技中的技术结构成分提炼出来,追求工业材料和加工技术的运用,用夸张的手法形成一种视觉冲击效果。最经典的高技派作品应该是巴黎标志性建筑——蓬皮杜文化中心,它由英国建筑师理查德·罗杰斯和意大利建筑师伦佐·皮阿诺设计,整个建筑使用一种被称为“MERO”的金属结构形式作为建筑的构造,金属管构架之间的距离达到13米,形成了一个跨度宽达48米的没有支柱的巨大室内空间,为各种展览和演出提供了一个理想的场所。除建筑外,高技派风格在产品设计尤其是家具设计上也表现突出,例如英国建筑师诺尔曼·弗斯特设计的高技派风格的办公家具系列。
  
  3  、解构主义 (名词解释) : 
  
 解构主义作为一种设计风格的形成则定在80年代以后。美国建筑师弗兰克·盖里是世界公认的杰出的解构主义大师。盖里的设计采用了解构的方式,把传统的完整建筑解构,再重新组合形成新的空间形态,因此他的作品总有一种支离破碎的感觉,但这并不意味着随心所欲,建筑仍然有着理性的结构和清醒的空间。他于1988年设计了位于洛杉矶的迪斯尼音乐中心。

3. 艺术设计十五讲第十三讲_艺术设计的欣赏与批评02

(二)艺术设计欣赏的主体
  
 艺术设计欣赏的主体不是一般的消费者,而是能够理解艺术设计作品用来和我们交谈的语言、即艺术设计作品的符号系统的人。艺术设计欣赏的主体应该是有艺术设计修养的人,具有“能感受形式美的眼睛”,他依靠对艺术设计语言的掌握,揭示这些语言所表达的诗意的信息。艺术设计欣赏的主体有两个基本条艺术设计欣赏的主体有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对艺术设计作品的阐释能力,二是对艺术设计作品的联想能力。
  
  1 、阐释能力
  
 如果不懂得艺术设计作品所使用的符号,我们就无法理解它的含义,因而就谈不上对它的欣赏。耐克作为符号,象征轻松和自在。
  
 同一部艺术设计作品,不同的欣赏者由于掌握艺术设计语言的程度不同,对它理解的深浅就不一样,从而得出不同的阐释。就像不同的钢琴家在演奏同一首乐曲时,由于他们的理解不一样,对乐曲的阐释也就不同。这是阐释中的主观性、相对性和可变性。在艺术设计欣赏中,这是允许存在的,对一部艺术设计作品不可能只有一种阐释。但是,阐释中的主观性、相对性和可变性却有一定的界限。为了培养阐释能力,需要加强艺术理论、艺术史和文化知识的学习,逐渐了解各种艺术设计的语言、创作手法和审美特征,做艺术设计鉴赏实践的有心人。
  
  2 、联想能力
  
 欣赏艺术设计作品,除了需要具有阐释能力外,还需要具有联想能力。欣赏者从艺术设计作品那里获得的形象,不是对原型的复制,而是这件作品和欣赏者的生活经验、艺术经验、性格、兴趣、文化修养等相结合的产物。
  
 艺术设计欣赏需要联想能力有两个原因:第一,根据接受美学的观点,艺术作品的结构具有召唤性。艺术作品中存在的意义空白和不确定性,成为激发、召唤欣赏者进行创造性想象的基本驱动力。艺术作品的召唤结构需要欣赏者的共同创作。
  
 艺术作品具有客观性,这种客观性在于,作品的结构、形式、色彩和线条等,向所有欣赏者指出一种方向,以便他们的欣赏活动能够在一定的界限和框架内进行,欣赏者的想象、审美评价等沿着艺术作品的客观组织和结构得到调整。艺术作品的这种客观性为欣赏的主观性规定了极限。
  
 艺术欣赏中的共同创作行为是由艺术欣赏的本质所决定的。艺术欣赏按其特殊的本质而言,是对话性的。艺术欣赏者把从艺术作品中吸取的信息,同他从自己的精神世界、从自己的“联想储存”中吸取的信息结合起来。
  
 第二,艺术设计所使用的符号是艺术符号,它不同于自然语言所使用的符号。自然语言是推论式符号,艺术符号则是表象式符号。推论式符号具有固定的语汇系统、它的每一个语汇可以由另一个词加以解释,因此可以有词典供人查阅;语词是按照明确的语法规则组织起来的,每个语词的意义是确定的,但同时又有一定的可塑性,其具体意义由它在语句中的地位即语境确定。而表象式符号具有不可翻译的特性,不可能编辑出艺术符号的词典;艺术表现具有独一无二的性质,它的意义和它
  
 所具有的独特形式不可分割;表象式符号具有不可定义的性质,它的意义来自整个艺术作品的结构,因此具有整体性的特点。为了欣赏表象式符号,必须充分发挥联想的作用。

艺术设计十五讲第十三讲_艺术设计的欣赏与批评02

4. 艺术设计十五讲第二讲_柯布西埃

(二)法国早期的艺术设计     
  
  1  、 法国20世纪前期艺术设计最重要的代表是柯布西埃,美学家苏里奥则是一位重要的艺术理论家。
  
  2  、柯布西埃(名词解释  ) 
  
 (1)柯布西埃是现代主义建筑和艺术设计的主要代表人物。现代主义运动在19世纪90年代高涨起来,在20世纪初期,特别是20年代,其影响力最大、最引人注目。
  
 1910-1911年在柏林贝伦斯工作室的工作对他产生了重要影响。他把现代技术成就同形式和造型结合起来,在住宅和公共设施中展示了现代设计的各种能动性。自1917年起定居巴黎。1918年他和法国画家奥藏方(1886-1966)一起开创了纯粹艺术理论,试图把经济和机器时代的规则引入绘画,简化地勾画日常生活用品(多为家庭用具)的线条轮廓。柯布西埃后来在《立体主义以后》(1918)和《现代绘画》(1925)等著作中阐述了纯粹主义理论。
  
 柯布西埃的设计概念基本上于20年代初形成。他认为,人栖居的现代环境包括城市建设、建筑和产品世界。他在1920-1925年创办了《新精神》杂志。及建著作《走向建筑》(1923)、《城市建设》(1925)中论述自己的设计概念。
  
 一座房屋就是一部用来居住的机器,是柯布西埃在《走向新建筑》中的名言。柯布西埃对依赖表面效果和装饰的传统建筑十分不满。他批评罗斯金在《威尼斯之石》(1853)中对哥特式教堂的赞美。他认为哥特式建筑只会引起多愁善感,。他主张新建筑应该采用钢铁和钢筋混凝土等现代的标准材料,以工程师的美学和几何形体如圆柱体、圆锥体、球体等为基础,在工厂里制造房屋。他赞扬美国的粮仓、电梯和摩天大楼,因为它展现了几何图形的美和辉煌。这表明柯布西埃的环境设计原则就是在建筑中揭示它的效用,反映它的基本功能。所谓走向新建筑,就是否定传统的装饰,认为最代表未来的是机器美学和机械的美。
  
 (2)在《城市建设》中,柯布西埃描绘了理想城市的图景。摩天大楼创造了垂直的城市,直指苍穹,阳光烂,空气充足。摩天大楼巨大的几何图形正面,全部用玻璃制建造,大楼像水晶一样清澈透明。楼群的底建造公园,使整个城市连成一个巨大的花园。柯布西埃把工业化时代的住宅理解为现代城市总结构的基元。他为1925年四黎世博会设计的“新精神”展馆,就是这种基元同等规模的模型。
  
 (3)柯布西埃的创作重新思考了结构功能因素在艺术形象设计创造中的作用,在许多方面决定了20世纪建筑和艺术设计的风格。他认为“现代装饰艺术没有装饰”,把重点转移到纯粹比例和简单几何图形的和谐上,制定了以人体比例为基础的各种尺寸和谐的系统,并在著作《人的三种规定》(1945)中对此作了论证。他把自己解决现代工业环境和谐化问题的方法作为建筑和工业设计的基础。他的作品还包括大量的室内装潢、家具和轿车设计。

5. 艺术设计十五讲第二讲_德国艺术工业联盟

(二)德国艺术工业联盟 (又称德国工业制造联盟、德国工业同盟、德意志制造联盟)
  
  1  、名词解释: 
  
 德国艺术工业联盟成立于1907年,它的成立和反对青春风格等艺术流派有关,德国的青春风格与奥地利分离派的观点一致。奥地利分离派1897年诞生于维也纳,其成员主要是激进的青年画家、雕塑家和建筑家,他们反对艺术中的经院派。德国青春风格源于希尔特于1896年1月1日在慕尼黑创办的《青春》杂志。该杂志声称“摆脱任何狭隘的观念,研究艺术问题和生活问题。”杂封面饰以奇异的波形线条和花鸟图案,图案中间一些半裸的美女头发松散,姿态骄纵。杂志的波形装饰字体成为新风格的特征。
  
 在青春风格和分离派的影响下,德国和奥地利的大量建筑都装饰了奇异的自然图案。这派艺术家制作的家具中,腿和靠背的线条明显弯曲,吊灯和台灯的金属部分和灯罩使人想起植物的图案。他们十分注意原材料的美,强调原材料加工的高超工艺,直接模仿自然界——大地、水、风、飞禽。走兽、植物的那些结构原则和形式原则。
  
 在批评装饰和否定青春风格、分离派观点的背景中,为了讨论技术产品形式的审美本质和标准化对艺术发展的影响,德国一些建筑家、艺术家和企业家把艺术兴趣和研究对象相同的人联合起来,这种想法得到德国官方机构的支持,于是,德国艺术工业联盟成立。它是艺术和工业、艺术家和企业家的联盟,基本目的是追求产品的质量以及最好地体现这种质量的形式。
  
  2  、章程: 
  
 德国艺术工业联盟受到罗斯金和莫里斯的影响。德国艺术工业联盟章程指出:“艺术工业联盟的目的是通过艺术、工业和手工艺的共同努力,提高工业产品的质量,并且宣传和全面地研究这个问题艺术家、企业家、生产问题专家、以及“候补会员”可以成为联盟的会员,整个团体和机构可以被接受为“候补会员”。”
  
  3  、原则: 
  
 德国艺术工业联盟的宣言阐述了新的原则:“尽管在其他工业生产部门中由于总的技术进步质量得到提高,然而在艺术工业中艺术评价因素和纯技术因素结合在一起;艺术评价因素应该从产品最大的有效性和经济性的观点加以识别。而这要求消费者具有趣味的高度规范性,以及高度的文化修养。为了使德国生产的产品达到高质量,必须要有优秀的艺术知识分子和技术知识分子的相互合作。德国艺术工业联盟把旨在提高工业产品质量的这种联盟视为自己的最高目的,并把这种目的看做为德国文化的工具。”
  
  4  、 艺术工业联盟首先在德国产生的原因是,当时德国产生了世界上第一批大型垄断组织。在垄断组织中,迅速形成了艺术家和企业家的牢固联盟,展示了艺术任务和生产任务新型的相互关系。19世纪末期,德国创办了大量的专门杂志,它们对各种艺术活动、包括对物质环境的审美改造进行综合研究,为艺术设计作为新型职业的诞生准备了理论前提。而艺术工业联盟正是艺术设计的一种组织机构。
  
 由于许多著名企业家的加入,艺术工业联盟影响极大。它吸引了大批有才能的艺术家从事工业工作。1910年它参加了布鲁塞尔世界博览会,向世界表明了德国工业界和艺术界不满技术生产领域中造型的自发发展过程,而要用认为的努力极大地加速这种发展。
  
 德国艺术工业联盟获得政府的支持,开辟了向人民大众进行审美教育的途径,吸引了社会各阶层对艺术设计的关注。
  
 德国艺术工业联盟的巅峰之作使1927年在斯图加特举行的怀森霍夫住宅展览会,形成了新的住宅理念,从房屋到咖啡杯的一切物品,都处在统一的风格中。德国艺术工业联器公开追求商业目的,它的活动提高了工业产品的质量,增强了德国工业产品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力。

艺术设计十五讲第二讲_德国艺术工业联盟

6. 艺术设计十五讲第十三讲_艺术设计的欣赏与批评04

(二)艺术设计批评
  
 20世纪西方的艺术设计批评是伴随着艺术设计史的发展而发展的,并对艺术设计的实践和理论产生很大影响。功能主义最基本的原则——“形式遵循功能”。艺术设计批评促成了消费者对流线型的偏好,而消费者的偏好又成为艺术设计的依据之一。
  
 我国的艺术设计批评还十分薄弱。这种薄弱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与绘画批评、音乐批评、电影批评等相比,艺术设计批评显得薄弱;第二,与艺术设计的历史和理论研究相比,艺术设计批评显得薄弱。有的研究者指出,我国的艺术设计批评还处于“无为”的状态,主要指艺术设计批评界缄口无言,大众对艺术设计不够关心等。
  
 艺术设计批评的对象可以是具体的艺术设计作品,也可以是艺术设计现象。但是,应以具体的艺术设计作品为主。可以是一件艺术设计作品,也可以是一组艺术计作品。在批评艺术设计现象,也应该通过批评具体的艺术设计作品来进行。对具体的艺术设计作品的批评,不是就事论事的批评,而是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进行的,批评者的艺术思想要通过艺术设计作品的具体分析体现出来。
  
 艺术设计作品与其他艺术作品不同,它首先供使用,同时供欣赏。因此,艺术设计批评者就是艺术设计作品的使用者和欣赏者。批评活动可以体现为购买行为,也可以诉诸语言和文字。购买某种产品实际上就是对这种产品的认同和欣赏,这就是一种批评,一种肯定性的评价,就像我们在观看演出或聆听音乐会时心中发出赞叹一样。欣赏者诉诸文字的批评是可以传播的、更有影响力的批评,这种批评帮助消费者提高对艺术设计作品的欣赏水平,同时把消费者的意见反馈给艺术设计师。
  
 艺术设计批评者也可以是艺术设计师本人。在艺术设计领域设计师涉足批评的要比其他艺术领域艺术家涉足批评的多得多,影响也要大得多。
  
 关于艺术设计批评的标准,不同国家、不同地区有所不同。我国采用的艺术设计评价标准主要涉及科学性、适用性和艺术性三个方面。认同最高的标准有两项:功能性和品质的认同率达100%。造型优美、视觉化、独创性的认同率达87%。由此可见,功能和审美仍然是最高的评价标准。尽管各国、各地区的评价标准不尽相同,然而它们又有许多共同的基本点。
  
 艺术设计批评的标准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们往往随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而变化。米斯·凡德罗作为功能主义者提出“少即多”的原则,而文杜里作为后现代主义者,把"less is more”改了一个音节,成为"less is bore”(“少即乏味”),表明了不同于现代主义的后现代主义的批评标准。拉姆斯继承了米斯·凡德罗的传统,以“少设计就是多设计”来描述他的设计哲学。
  
 每位消费者通过自己的购买和消费行为都成为艺术设计批评者,只是这种批评还不是面向公众的;如果他们把自己对产品的感受、体验、看法用恰当的、完整的文字表达出来,就成为真正含义上的艺术设计批评者。

7. 艺术设计十五讲第十三讲_艺术设计的欣赏与批评03

二、艺术设计批评
  
 (一)艺术批评
  
  1 、艺术批评的定义:普希金给艺术批评下定义:“批评是揭示文学艺术作品的美和缺点的科学。它是以充分地理解艺术家或作家在自己的作品中所遵循的规则、深刻研究典范的作用和积极观察当代突出的现象为基础的。”
  
 “艺术批评”中的“批评”,是英语Critique的翻译,这个单词还有“评论”、“鉴定”的意思。“艺术批评”
  
 的实际含义是“艺术评论”,它不仅批评艺术作品的缺点和弊端,而且赞扬艺术作品的优点和成绩。对艺术作品的欣赏始终是通过艺术批评来实现的。原始的艺术批评的影响范围很有限,为了扩大影响范围,在原始的、业余的艺术批评的基础上,出现了专业的艺术批评家。他们的职业就是从事具体艺术作品的分析,把自己的评价写成文章在报刊上发表,不仅对艺术家、而且对广大的受众产生影响,这就是现代含义的艺术批评。具有审美修养,感觉敏锐、内行的欣赏者成为职业批评家。与欣赏者相比,批评者更加成熟和专业。
  
 艺术批评作为一门学科,在西方产生于18世纪。这是当时艺术发展的要求,同时,印刷和新闻业比较广泛的发展,使得评论文章的发表和传播成为可能,因为职业的艺术批评的出现有赖于印刷术和新闻业的发展。在艺术家和受众的联系方面,评论文章的影响要比受众的直接评价大得多。
  
 18世纪德国启蒙运动美学家莱辛有两本重要著作:《拉奥孔》和《汉堡剧评》。《拉奥孔》通过具体分析古代艺术作品以阐述美学思想,是一部美学著作。《汉堡剧评》则是艺术批评著作。
  
  2 、艺术批评与艺术史、艺术理论和美学的区别
  
 (1)首先:艺术史、艺术理论和美学作为人文科学知识领域,研究艺术的客观规律,而艺术批评是一种主观评价活动,批评家力图通过有感染力的语言,使读者对他的评论产生兴趣。也就是说,艺术批评与艺术理论和美学最根本的区别在于,后者属于认识活动,前者属于评价活动。认识活动和评价活动都是人类活动的基本形式。在认识活动中,主体获得关于客体存在的客观规律的知识。而评价活动提供的不是纯客观的信息,而是客体对于主体的意义的信息。认识活动提供关于本质的信息,评价活动提供关于价值的信息。
  
 (2)其次:艺术批评主要评价同时代的艺术作品,而不是过去时代的艺术作品,它起作用的时间是“现在时”,而不是“过去时”。艺术史和艺术理论研究的主要对象是艺术遗产。艺术史研究过去,把过去变成现在,帮助艺术获得现实存在。而艺术批评把艺术的现实存在变成未来,使它成为艺术史的对象。
  
 (3)再次:艺术批评阐明具体的、个别的艺术作品的价值,艺术理伦研究的对象是艺术的一般规律和原则。艺术批评具有具体政论的性质,而艺术理论是抽象的。从行文风格上看,艺术理论偏重客观、理性、冷静,而艺术批评偏重主观、感性、热烈。
  
 (4)尽管艺术批评不同于艺术理论和美学,但是,它与艺术理论和美学又有密切的联系:因为批评家在作出评价时不能不依据某种评价标准和艺术理想。而评价标准和艺术联想正是艺术理论和美学所研究的。艺术批评依据某种美学观点和艺术理论,对同时代的具体的艺术作品进行评价。例如,狄德罗所理解的艺术美有三条标准:真实、自然和简洁。法国画家布歇的作品风格艳丽、浮华纤巧。(狄德罗不仅是一位著名的美学家,而且对绘画创作过程和绘画技巧具有广博和精深的知识。他对自然的真实、美、人、艺术观念的理解总是与他对绘画的结构、色彩、明暗、表现力的观点联系在一起。他的意见既具体又系统,形成了关于创作方法的完整学说。狄德罗承认布歇具有第一流的绘画技巧——着色轻快、结构大胆,但认为他的画缺乏真实,说:“除了真实以外,此人可谓具备一切优点了。”狄德罗为此对布歇作出了严厉的批评。他在作出类似的批评时,表现了强烈的论辩性。狄德罗的艺术批评鲜明地体现了他的个性特点,他具有一流艺术批评家的素质。)
  
 艺术批评的目的在于确定艺术作品的艺术价值。“这就要求批评家具有发达的审美感,即辨认艺术作品中的美,区别真正的美同仅属貌似的美的能力,即使在这样做时不得不同占统治地位的趣味发生冲突,推倒群众心中的偶像,或者正相反,在任何人都未发现的地方发现高度的审美价值。”
  
  3 、艺术批评的作用:“艺术批评的作用在于实现艺术交往系统中的“反馈”,以此保障艺术交往的自我调节的能力。”艺术交往系统包括两个环节:一是艺术欣赏,在艺术欣赏中受众接受艺术家发出的艺术信息,二是艺术批评,艺术批评把受众的意见反馈给艺术家,从而实现双向的交流。这样,艺术批评作为反馈机制,调节艺术创作和艺术欣赏、艺术生产和艺术消费之间的关系。艺术作品生命的每一轮循环都从艺术欣赏开始,而到艺术批评结束,然后再进入下一轮循环。
  
  4 、运动的美学:艺术批评是“运动的美学”,所谓“运动的美学”,就是实际运用的美学,艺术批评把理论用于实践,它自身也具有双向性。一方面,它对艺术创作发生作用。它为艺术家提供他的作品的影响力、社会效益的信息,从而为他今后的创作指引方向。另一方面,它对其他受众发生作用,培养和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艺术设计十五讲第十三讲_艺术设计的欣赏与批评03

8. 艺术设计十五讲第十一讲_艺术设计的心理学研究01

一、科学心理学
  
 在心理学的发展历程中,它的定义不断变化。人的内部世界,即他的心理生活——映象、思想、感情、志向、需要等等,是人对现实和周围世界的心理反映的总和,是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把研究和科学地解释心理现象作为自己的任务。而心理现象,也正如现实的其他现象一样,服从于—定的规律,虽然从表面上看来可能觉得心理具有不稳定的、不确定的特征,完全依赖于人的“自由意志”,但心理学力求揭示作为心理现象的表现、形成和发展基础的规律性。
  
 (一)人的心理活动
  
 通过眼睛、耳朵、鼻子、皮肤可以体验、感知、认识周围世界,这是人的心理现象——感觉。感觉是人通过感官和大脑,对直接作用于我们感觉器官的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感觉是对现实反映的最简单形式,它反映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对象和现象的个别特性(颜色,气味、温度等)。认识的较高级阶段是知觉,它是整个对象和现象及其全部特性和品质的反映。没有感觉不会产生知觉,知觉是在感觉基础上的深化。
  
 在感知事物外部具体形象的基础上,对它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要进行大脑的加工、思考活动,以求得对事物的本质的、规律性的认识。这种心理活动叫做思维。思维是对客观事物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一切科学的概念、定义、法则、规律,都是经过思维活动所产生的结果。思维是借助于言语表现出来的。言语作为思想的进行形式,是人们之间交往的最重要手段。人不仅仅对现实事物具有感觉、知觉能力,而且具有对过去感觉、知觉过的事物的记忆能力。人们头脑中不仅可以保留、回忆经验过的事物形象,而且还能在原有的经验基础上,通过要素的组合形成新事物的形象。这种人以前没有感知过的新映象的积极创造过程,即新的形象、观念的创造叫做想象。
  
 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是人们认识事物过程中所产生的心理活动,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生产以及其他实践中经常发生的认识活动,所以都属于认识过程。如果说感觉、知觉是一种简单的、初级的认识过程,那么,思维、想象则是人的复杂的、高级的认识过程。
  
 人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并不是无动于衷的,往往要对它采取一定的态度,满意或者不满意、喜爱或者厌恶等等。这就是一种情绪、情感过程。情绪、情感是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是一种主观体验。它也是人的一种重要的心理现象。
  
 (二)心理学在艺术设计中的应用
  
 艺术设计心理学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艺术设计师在创作过程中自身的心活动;二是艺术设计师通过产品满足、引导消费者的心理需要。相比之下,第一方面的研究还非常薄弱。
  
 由于研究薄弱,我们还无法解释艺术设计师在创作过程中所发生的心理活动。如美国早期艺术设计师德雷福斯偏爱平稳的、静态的结构;而意大利艺术设计师设计的鲜红色塑料打字机则充满热烈、奔放的情调。
  
 明代画家王履在谈他的创作经验时说:“吾师心,心师目,目师华山。”“师心”是艺术创作过程中的心理活动,是艺术创作的一个重要环节。艺术家在以物质形式体现艺术形象之前,在内心世界有一个形象进行酝酿、加工、选择、修改、完善的过程。艺术创作的很多奥秘就隐匿在艺术家的心理活动中。
  
 我们看一朵花时是对花的知觉,我们头脑中留下花的形象,包括花的形状、结构、色彩等,这就是花的表象。表象的一系列特征使它对艺术创作和艺术设计创作具有重要的意义。花从我们的视线中消失了,我们对花的知觉就终止了,然而花的表象仍然保留在我们的头脑中。表象具有变异性,它可以进一步深化和分化,在原初的表象的基础础上产生出新的表象。表象也具有综合性。我们不仅看过一朵花,而且看过很多花,各种各样的花,玫瑰花、牡丹花、梅花等等,我们头脑中花的表象就综合了所有这些话的特征。
  
 表象转化是一种活动中产生的表象转移、渗透到种活动中的心理现象、摇滚乐的表象当然无法直接进人孟菲斯艺术设计师的创作中,然而这些表象经过转化,它们的动势、节律、奔放、热烈却可以影响到艺术设计师的创作。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