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9年美国股市大崩盘的直接原因是什么?他给世界经济带来了什么严重后果?

2024-05-05 20:48

1. 1929年美国股市大崩盘的直接原因是什么?他给世界经济带来了什么严重后果?

引发股市崩盘的直接原因很多,但起码应具备以下条件之一: 1、一国的宏观经济基本面出现了严重的恶化状况,上市公司经营发生困难; 2、低成本直接融资导致“非效率”金融以及“非效率”的经济发展,极大地催生泡沫导致股价被严重高估。 3、股票市场本身的上市和交易制度存在严重缺陷,造成投机盛行,股票市场丧失投资价值和资源配置功能。 4、政治、军事、自然灾害等危机使证券市场的信心受到严重打击,证券市场出现心理恐慌而无法继续正常运转。

1929年美国股市大崩盘的直接原因是什么?他给世界经济带来了什么严重后果?

2. 关于1987年10月19日美国股市大崩盘

崩盘之前的8月份,格林斯潘刚刚接任联储主席新职,9月份就按其一贯的反通膨立场提高利率两码,道指则从8月25日的高点2746点开始缓慢下跌。到10月16日(周五)的盘中高点,道指缓慢下跌的幅度只有13%,至2396点。但接下来的“黑色星期一”10月19日则在历史上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名声。当天开盘后,道指一路狂泄,最低曾到达1677点,比周五高点下跌30%之多!接下来的周二,道指继续大跌7%,盘中低点一度到达1616点!累计不到两个月,道指暴跌41.2%,从8月25日的2746点跌至1616点!

究其原因,格林斯潘的前任沃尔克一直过度放松银根是根本原因。当格林斯潘不得不提高利率来抑制通膨时,泡沫破裂,才造成崩盘。

3. 美国金融风暴导致全球股市大跌,您认为美国这次救市是否会成功?

会失败,因为美国救市资金在负债面前是小数字,杯水车薪.  熊市继续着熊的步伐,一切配合机构出货股评的鼓噪声在熊掌下一片狼迹,所谓的反转不过是机构再次给个人投资者编织的一幅美丽的梦而已,既然是编织的,当机构出货目的真正实现后,梦就该醒了.我反复提醒的大跌还是来了,该来的还是要来这是客观现实,一切固执的看多者反复的抄底行动带来的只是机构的反复出货熊市时间延长而已,机构的仓位越低,未来的走势可能越不好看,这次印花税行情机构出货接近千亿,散户被套资金也是近1500亿,血的教训再次放在投资者面前,在导致大跌的大小非没解决前凭主观愿望希望迎来反转行情本来就是个不顾现实的梦,机构在巨大的大小非面前都选择逃命的时候,个人投资者凭什么去迎接反转行情?现在大盘破位后呈现加速向下的趋势,我在印花税行情发动之初就一直在提醒要破1800反弹结束时逢高减仓或者出局,反弹减仓是熊市必须要执行的铁律,今天1800瞬间就完蛋了(大小非还不解决,下个目标暂时是1500了,信不信是各位的事了),连个象样的反抽都没有,大跌就在预期中来到,那些一直喊散户持仓不卖或者抄底的股评现在应该偷笑了吧,他们和机构的目的达到了,这次印花税行情筹码顺利实现的转移,机构筹码转移到个人投资者手里了,之前有人曾经长期攻击我骂我凭什么一直看空股市误导散户卖出股票(我自认为曾经帮助很多人在4000点以上的高位跑掉了没害他们,问心无愧,我只是在尽努力提醒股友风险而已,在反弹面前至少要有人保持清醒能够提醒风险,就当我是苦药吧不好吃),我不是凭的主观意愿,而是客观存在的资金面崩溃状态的现实来分析股市的,资金面、信心面长期处于崩溃状态,政府全出些擦边球政策忽悠个人投资者,当然不管是机构、股评还是媒体政府都大势喷多,把一些垃圾政策说成实质性的政策,把散户活活的吸进去当机构和大小非的靶子,政府用意多想想吧?真的是爱护个人投资者吗?如果攻击我的人有时间到处下些文章来攻击我不如多想想怎么多帮几个散户朋友分析下怎么躲过大盘熊市的危机吧,已经被套的至少要帮他们减少伤害,而不是把时间放在怎么攻击我上,放在怎么让散户违背客观熊市的现实去抄底被套,都是散户钱来得不容易。请多为股友们想想把,我在这里就先谢谢你们了。  在机构给散户描绘美好未来时让散户去抄底时,机构在干吗?  机构机构这么看好后市干吗在鼓励散户大胆抄底的同时自己却疯狂减仓!之前一波波的拉高出货再配合一个个新的利好谣传(我反复给中小投资者提过,国家真的要出政策的时候是偷袭不是提前让社会知道,有哪次不是这样?回忆下吧!也就是说谣言可能和前期谣传了利好一样说不准全都是机构造出来配合出货的而谣言的结果都这只有一个)7、8月份利好满天飞了2个月都没出来可能还记忆忧新吧谣言利好的时候可能就没利好,当利好谣言破灭消失市场跌出恐慌来了没人相信利好了,可能利好才会出来,永远站在大多数疯狂投资者的对面可能也是理智之举!在大多数人疯狂失去理智和判断力的时候保持一份警惕心没有坏处。稍微理智清醒的基金经理很清楚现在世面上的所谓利好都是可有可无的,不影响大局的所以出利好就是坚决减仓,不过他们做得绝的是把不影响大局的利好做得像实质性利好给了个人投资者太多希望。  大盘曾经在10月13日诱多,14日就破位了,之前破位后大盘已经连续在5日线下小幅度震荡走低了8个交易日了,请注意这种走法,在之前反复上演超过5次,已经成了熊市的典型走法了,如果连续很多个交易日被5日线压制震荡走低,一旦无法选择突破向上突5日线\10日线,那投资者还会在信心崩溃的情况下迎来再次大跌(这是我昨天说的),而不是很多股评所说的离底不远大胆建仓或者不会大跌了。如果机构继续维持减仓态势,我不认为有机会迎来中级行情,大行情是机构做出来的不是散户,关注后市的机构动作吧!  可交换债:稳市又一"定心丸"?  可交换债券与可转换债券一样,也具备赎回、回售的条款,以及向下修正转换价的可能性。可交换债业务的推出,让“大小非”股东多了一种市值管理、债务融资的工具。对投资者而言,则多了一种新的固定收益类投资产品。  从发行股东角度看,在市场逐步企稳转好的前提下,所持股票在交换期可以溢价出售,价格将比目前市场价高出20%至30%,可以获得当前融资,解决迫在眉睫的资金困境。从投资者角度看,如果市场转好上涨,投资者拥有的换股期权将转化为实利,从而分享股价上升的收益。但是该政策都是在一个假设前提下才会有作用,也就是市场逐步企稳转好的前提下价格将比目前市场价高出20%至30%,但是现在是牛市吗?谁愿意去在下跌市中赌股市将长期上涨??又让散户去消化吗?而且该政策还存在很多不好解决的问题,大规模发行也面临一些障碍。一方面,换股价格难以确定;另一方面,大规模发行可能会影响到大股东的控股权,大股东会愿意吗? 对于“小非”而言,可交换债的发行门槛稍显严格。证监会要求发行可交换债的股东最近一期末的净资产额不少于3亿元,且最近3年可分配利润不少于公司债券一年的利息。这使得“小非”不太可能成为发行主体。 既然小非不具备资格,大非又会因为股权受损,大非会主动伸脖子挨宰吗?那该政策真的能够解决大小非问题吗?文字游戏是政府最喜欢玩的,其实把字眼看清楚了什么也不是。    首先救市就需要钱来救而这最基本的东西做为世界第一富裕的国家美国却出现了很尴尬的事欠的外债数十万亿没法还完的情况下经济又出了问题(次贷危机涉及的负债额超过3万亿美圆,后续陆续有企业破产累加负债值无法避免)美国是除中国以外的唯一一个可以靠强大的内需度过经济危机的国家但是这次正好出问题的是内部问题而不是外部问题,所以这和上次的东南亚经济危机不可同一而语如果这次危机在美国捉襟见肘的救市资金下扩大成全球金融危机,那可以毫不避讳的说美国可能经历超过5年的经济衰退而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现在中国肯定不可能独善其身现在的冲击只是开始而已,中国扩大内需的策略也是刻不容缓.    客户向证券公司借资金买证券叫融资交易.客户向证券公司借入证券卖出叫融券.该消息初期对入市资有限,在很长一段时间后走上正轨后(可能在3年以上),规模才可能对市场产生较大影响,而且通过国外市场显示,融资融券发展到相对平衡后有助涨助跌的左右,但不会改变大趋势,如果在牛市中该消息是利好,因为会放大上涨的势头,而在熊市中该消息一定程度上是很大的利空,因为下跌趋势也可能被放大,该政策是把双仞剑,在不同的趋势中作用正好相反,由于该制度涉及业务担保品、保证金强制规定、强行平仓制度、结算风险基金、信用等级制度等,必须要注意因杠杆投资带来的远超过以前的投资风险。    当然作为想出货的机构,就算是利空,机构、股票和媒体也会忽悠个人投资者一直看多该利好政策,并认为该政策是实质性的利好,当然他们只想让个人投资者这么认为,他们心理很清楚,该政策可能几年内对股市都不会产生什么利好,甚至可能因为熊市中的助跌作用是股市跌得更厉害,而借所谓的利好出货,个人投资资金接盘的意愿更大,说到底和印花税政策一样的是掩护机构出货的遮羞布。    9月“大非”减持数量为1.47亿股,小非”9月的解禁数量为1.58亿元,但减持数量却高达3.05亿股,说明此前解禁未卖出的“大小非”纷纷选择在9月出逃。救市行情成出逃良机.对比这几个月的股市走势,能清晰得出一个规律:行情好,走势稳,大小非跑得就越多;反之,则减持少。    如果导致这次熊市的大小非问题真的如国家通过新华社评论所暗示的让时间来解决,那解禁高峰期后的2011年才有希望,走出底部调整到位.主力出货的行情没底.底是机构大规模建仓抄出来的不是散户建议稳健对安全要求较高的投资者不介入,持币为主轻仓观望. 导致大跌的大小非问题直接导致了资金面的失衡,空方长期压制多方,而在这个长期趋势中资金面被空方占据,行情自然是长期震荡走低.这就是股票为什么老跌的真正原因.  以上纯属个人观点请谨慎采纳朋友

麻烦采纳,谢谢!

美国金融风暴导致全球股市大跌,您认为美国这次救市是否会成功?

4. 针对美国股市大崩盘这一情况 美国罗斯福政府进行了怎样的经济体制创新

  在美国乃至世界经济发展史上,爆发于1929年至1933年的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总统实施的“新政”给人们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以致于研究现代资本主义 (Capitalism) 经济,不可回避的要研究这段历史。
  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
  罗斯福针对当时的实际,顺应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大刀阔斧地实施了一系列旨在克服危机的政策措施,历史上被称为“新政”,新政的主要内容可以用“三R”来概括,即复兴 (Recovery) 、 救济 (Relief) 、改革 (Reform) 。   新政的主要措施实施结果:“应当指出,罗斯福新政措施是总统权力全面扩张,终于逐步建立了以总统为中心的三权分立的新格局。他是总统职权体制化的开拓者。”
  金融方面(新政是从金融方面开始的)
  (1)挽救银行危机,改革与开始管理金融制度。为了解决银行货币荒,它委托各联邦储备银行根据各银行资产发行货币,授权复兴金融公司用购买银行优先股票的办法给它们提供流动资金。为了恢复群众对银行的信任,它规定由财政部整顿银行,并监督银行的重新开业。财政部根据要求采取了支持有支付能力的大银行,淘汰了无偿还能力的不健全银行。为保护银行储备和阻止黄金外流,它禁止储藏和输出黄金。(2)3月20日通过了罗斯福提出的节约法,缩减政府开支和退伍军人津贴5亿美元。(3)先后通过提供证券实情法、证券交易法及银行法,即著名的格拉斯—斯特高尔法以加强对银行、证券市场和货币的改革和管理。(4)美元与黄金脱钩,使美元贬值,放弃金本位制。实施结果:金融方面的措施是获得了成功的,通过以上措施罗斯福政府维护并加强了美国金融资本的私人所有制,也加强了国家对金融制度的管理与控制。   由于大萧条是由疯狂投机活动引起的金融危机而触发的。罗斯福总统的新政也先从整顿金融入手。在被称为“百日新政”(1933年3月9日至6月16日)期间制订的15项重要立法中,有关金融的法律占1/3。罗斯福于1933年3月4日宣誓就任总统时,全国几乎没有一家银行营业,支票在华盛顿已无法兑现。在罗斯福的要求下,3月9日,国会通过《紧急银行法》,决定对银行采取个别审查颁发许可证制度,对有偿付能力的银行,允许尽快复业。从3月13日至15日,已有14771家银行领到执照重新开业,与1929年危机爆发前的,25568家相比,淘汰了10797 家。罗斯福采取的整顿金融的非常措施,对收拾残局、稳定人心起了巨大的作用。公众舆论评价,这个行动犹如“黑沉沉的天空出现的一道闪电”。罗斯福在整顿银行的同时,还采取了加强美国对外经济地位的行动。从1933年3月10日宣布停止黄金出口开始,采取一个接一个的重大措施:4月5日,宣布禁止私人储存黄金和黄金证券,美钞停止兑换黄金;4月19日,禁止黄金出口,放弃金本位;6月5日,公私债务废除以黄金偿付;1934年1月10日,宣布发行以国家有价证券为担保的30亿美元纸币,并使美元贬值40.94%。通过美元贬值,加强了美国商品对外的竞争能力。这些措施,对稳定局势,疏导经济生活的血液循环,产生了重要的作用。
  对农业和工业的调节
  在“百日新政”期间,罗斯福在解决银行问题的同时,还竭力促使议会先后通过了《农业调整法》和《国家工业复兴法》,这两个法律成了整个新政的左膀右臂。罗斯福要求资本家们遵守“公平竞争”的规则,订出各企业生产的规模、价格、销售范围;给工人们订出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的规定(原工人每周工作55个小时,工资一共只有60美分,调整后标准:工人每周工作40小时,最低周工资12美元),从而限制了垄断,减少和缓和了紧张的阶级矛盾。在得到大企业的勉强支持后,罗斯福随之又尽力争取中小企业主的支持。他说大企业接受工业复兴法固然重要,“而产生丰硕成果的领域还在于小雇主们,他们的贡献将是为1至10人提供新的就业机会。这些小雇主实际上是国家骨干中极重要的部分,而我们的计划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中小企业的发展,为美国社会的稳定、经济的复苏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为了推行新型法规,政府给接受法规的企业颁发“蓝鹰”奖章,上面标志着“我们尽我们的的职责”等标语,以资表彰。
  政府投资大力兴办公共工程、对失业进行救济
  罗斯福新政
  新政的另一项重要内容是救济工作。1933年5月,国会通过联邦紧急救济法,成立联邦紧急救济署,将各种救济款物迅速拨往各州,第二年又把单纯救济改为“以工代赈”,给失业者提供从事公共事业的机会,维护了失业者的自力更生精神和自尊心。罗斯福执政初期,全国1700多万失业人员及其亲属维持生计全靠州政府、市政府及私人慈善事业的帮助和施舍。但这部分财源相对于如此庞大的失业大军,无异于杯水车薪。解决这一复杂的社会问题,只有联邦政府才能办到。罗斯福新政的第一项措施,就是促请国会通过的民间资源保护队计划。该计划专门吸收年龄在18岁到25岁,身强力壮而失业率偏高的青年人,从事植树护林、防治水患、水土保持、道路建筑、开辟森林防火线和设置森林望塔,第一批招募了25万人,在遍及各州的1500个营地劳动。到美国参战前,先后有200多万青年在这个机构中工作过,他们开辟了740多万英亩国有林区和大量国有公园。平均每人每期干9个月,月工资中拿出绝大部分作赡家费,这样在整个社会扩大了救济面和相应的购买力。对于千千万万依赖州、市养活的人们,罗斯福还敦促国会通过联邦紧急救济法,成立联邦救济机构,合理划分联邦政府和各州之间的使用比例,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地方政府用来直接救济贫民和失业者。新政期间,全美国设有名目繁多的工赈机关,综合起来可分成两大系统:以从事长期目标的工程计划为主的公共工程署(政府先后拨额40多亿美元)和民用工程署(投资近10亿美元),后者在全国范围内兴建了18万个小型工程项目,包括校舍、桥梁、堤坎、下水道系统及邮局和行政机关等公共建筑物,先后吸引了400万人工作,为广大非熟练失业工人找到了用武之地。后来又继续建立了几个新的工赈机构。其中最著名的是国会拨款50亿美元兴办的工程兴办署和专门针对青年人的全国青年总署,二者总计雇佣人员达2300万,占全国劳动力的一半以上。到二战前夕,联邦政府支出的种种工程费用及数目较小的直接救济费用达180亿美元,美国政府藉此修筑了近1000座飞机场、12000多个运动场、800多座校舍与医院,不仅为工匠、非熟练工人和建筑业是创造了就业机会,还给成千上万的失业艺术家提供了形形色色的工作,是迄今为止美国政府承担执行的最宏大、最成功的救济计。这一笔钱经过工人的口袋、通过不同渠道和消费,又回到了资本家手中,成为以政府投资刺激私人消费和个人投资的“引动水”。
  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从1935年开始的第二期“新政”,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着重通过社会保险法案、全国劳工关系法案、公用事业法案等法规,以立法的形式巩固新政成果。罗斯福认为,一个政府“如果对老者和病人不能照顾,不能为壮者提供工作,不能把年青人注入工业体系之中,听任无保障的阴影笼罩每个家庭,那就不是一个能够存在下去,或是应该存在下去的政府”,社会保险应该负责“从摇篮到坟墓”整个一生。为此,制定了《社会保险法》,法律规定,凡年满65岁退休的工资劳动者,根据不同的工资水平,每月可得10至85美元的养老金。关于失业保险,罗斯福解释说:“它不仅有助于个人避免在今后被解雇时去依靠救济,而且通过维持购买力还将缓解一下经济困难的冲击。”保险金的来源。一半是由在职工人和雇主各交付相当工人工资1%的保险费,另一半则由联邦政府拨付。这个社会保险法,反映了广大劳动人民的强烈愿望,受到美国绝大多数人的欢迎和赞许。   1937年5月24日,罗斯福向国会提交了受到广泛注意的关于最低工资最高工时立法的咨文。咨文承认“我国人口的三分之一,其中绝大多数从事农业或工业,吃不好,穿不好,住不好”。“我们必须铭记我们的目标是要改善而不是降低那些现在营养不良、穿得不好、住得很糟的那些人的生活水平。我们知道,当我们工人的一大部分还没有就业的时候,超时工作和低水平的工资是不能提高国民收入的。”由国会没有对法案采取行动,1937年10月12日,罗斯福再次提出,直到1938年6月14日通过。这就是《公平劳动标准法》(又称《工资工时法》),它的主要条款包括每周40小时工时,每小时40分最低工资;禁止使用16岁以下童工,在危险性工业中禁止使用18岁以下工人。关于最低工资的规定,随着经济的发展,日后陆续有所调整。这些社会立法,虽属社会改良的范畴,但对广大人民特别是工资劳动者甚有好处。为了解决社会保险制度的联邦经费来源问题,罗斯福破天荒地实行了一种按收入和资产的多寡而征收的累进税。对5万美元纯收入和4万美元遗产征收31%,500万美元以上的遗产可征收75%;公司税过去一律是13.75%,根据1935年税法,公司收入在5万美元以下的税率降为12.5%,5万美元以上者增加为15%。
  调整三权分立体制
  1937年2月5日,罗斯福提出建议,认为最高法院人力不足,案件过多,法官年迈,影响效率,因而如任职已10年满70岁还未退休,应增派一名法官,据此联邦最高法院法官可由9名增加到15名。根据1933年经济法,罗斯福颁布了第6166号行政命令,改组、合并和取消了一些行政机构,并加强了预算局的领导作用。1939年4月,国会通过了《新政机构改组法》,规定许多小机构合并为大机构。1939年9月8日,总统颁布了第一号行政命令,建立包括白宫办公厅、预算局、国家资源计划处、人事管理联络处和政府报告署等总统的办事机构。
  炉边谈话
  罗斯福发明了“炉边谈话”,以浅显易懂的语言向国家民众讲述国家的政策与方针,鼓舞了美国人民,为从经济危机中走出了起到了推动作用。   到1939年,罗斯福总统实施的新政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新政几乎涉及美国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其中多数措施是针对美国摆脱危机,最大限度减轻危机后果的具体考虑,还有一些则是从资本主义长远发展目标出发的远景规划,它的直接效果是使美国避免了经济大崩溃,有助于美国走出危机。从1935年开始,美国几乎所有的经济指标都稳步回升,国民生产总值从1933年的742亿美元又增至1939年的2049亿美元,失业人数从1700万下降至800万,恢复了国民对国家制度的信心,摆脱了法西斯主义对民主制度的威胁,使危机中的美国避免出现激烈的社会动荡,为后来美国参加反法西斯战争创造了有利的环境和条件,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二战以后美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方向。   诚然,罗斯福的“新政”措施,最终目的是为了加强国家资本主义,以克服经济危机,巩固资本主义制度。“新政”是他医治资本主义社会的疾病在常规疗法不能奏效的情况下试用的一种试验性的疗法。事实上,“新政”的某些措施也有不足之处,这也每每成为他的政敌发难的理由。“新政”实施过程中利益受损的阶层也曾予以抵制和诽谤,甚至作为新政初期重要内容的《工业复兴法》及另外两项法案也在时隔两年后被最高法院裁定为违宪。但是,只要我们真正以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审视“新政”,就不难看出,“新政”号准了美国经济和社会生活的脉搏,“使人们能够重返工作,使我们的企业重新活跃起来”的口号,符合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充分唤起了他们的积极性。罗斯福把保持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行和保证公民就业作为政府的责任,尤其是以工代赈的形式修建的一大批工程项目,不仅大大缓解了失业困难,刺激了经济的早日复苏,而且许多基础设施建设使美国经济受益无穷。新政留下了大量防止再次发生大萧条的措施和政策,为美国投入二次大战及战后的快速崛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罗斯福也因此成为自亚伯拉罕·林肯以来最受美国和世界公众欢迎的总统而永载史册。
  编辑本段新政实质
  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通过政府行政力量,将集中起来的社会财富,向社会底层人员分散。从而使经济逐渐恢复平衡,促进经济恢复。

5. 1929美国股市大崩盘的直接原因 ,它给世界经济带来什么严重后果 , 针对这一情况 美国罗斯福政府进行了

1929年10月24日,星期四。 1929年大恐慌的第一天,也给人们烫上了关于股市...凯恩斯也没有预料到1929年大崩盘,而且还低估了这次危机对美国和世界经济的...

1929美国股市大崩盘的直接原因 ,它给世界经济带来什么严重后果 , 针对这一情况 美国罗斯福政府进行了

6. 美国历史上最惨烈的一次金融危机?

以下是本人自己的总结,并非来自网络copy + paste

美国历史上最惨烈的一次经济危机,无疑是1929那场波及全世界并间接引发二战的经济危机.

首先说一说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
根据我国的政治与经济课本上,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本身的弊端.只要资本主义制度存在,那么经济危机就一定会发生,并且其周期是大约是10年一次.当然资本主义国家就不会这么说了,但是就我看来,10年一次的经济危机是确实存在的,只不过是程度不同而已.

20世纪初,正是资本主义国家在进行第二次工业革命.比起第一次工业革命带来的蒸汽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电气时代无疑带来了更剧烈的社会变化.美国作为新兴国家(如果我没记错的话,是成立于1787左右),并没有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获利多少,而第二次工业革命使美国和德国超越了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英国成为领先的发达国家.
生产线的发明带来的批量生产给了工业企业巨大的发展机会,一些工业企业变的极其发达和富有.而美国的观点是,政府不应该参与任何市场行为.事实上他们认为政府不应该有太多权利.没有政府的宏观调控,垄断和寡头就出现了.
而在上层阶级的欣欣向荣和中产阶级的急剧膨胀的背后,美国社会的贫富差距达到了空前的水平.20世纪20年代,美国迎来了又一批的移民高峰,而这些主要来自南欧和东欧的移民以及因工业革命失去土地而来到城市的农民组成了庞大的下层社会.
同时,当时美国股市一路看涨.在这么一片大好的情势下,没有人愿意把钱存在银行,都纷纷涌去炒股.而事实上,这些表面的经济繁荣都只是泡沫.到了1929年10月29日纽约股市的突然崩溃,所有人都破产了.当人们意识到从前的繁荣不可能再来临,经济危机已经到来时,尚有存款在银行的人们全部跑去取款,于是许许多多没有政府保护的银行纷纷破产,使得本来就很恶劣的经济形势更加恶劣了.
此时许多人都已经破产,没有人愿意花钱,于是小型企业和农民也破产了.恶性循环.失业率极高,而就算是有工作的人,工资也完全不足以维持生活.富有的资本家为了维持物价,宁可烧掉玉米,把牛奶倒进海里也不愿意降级价格.
前所未有的惨烈的1929 Great Depression到来.

波及的行业:
1929经济危机波及到的并不是某些特定的行业.没有行业不被波及.
其中受打击最大的行业是:小型私人企业,种植业,银行和股市.

事后的反思:
1929经济危机起始于纽约股市崩盘,但是美国并不是唯一一个遭受经济危机的国家.日本德国和意大利为了挽回经济危机走上了法西斯专政的道路,而在美国,则是第二个罗斯福总统(Franklin D. Roosevelt,他的远亲Teady Roosevelt也曾是总统)拯救了美国.
罗斯福总统做出最大的行为,就是加强中央集权.他通过了一系列法案,其中主要包括:
1.加设社会性工程,在修建工程的同时给年轻人工作和信心.
2.保护银行业,把中小银行组织起来,资金可以互相流通,让他们不至于破产.
3.对垄断和寡头进行限制.加强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调控地位.

在Roosevelt总统的法案下,美国经济开始逐步复苏.虽然在未来的30年内都远远没有达到过1929年10月以前的水平,但是已经不至于完全死气沉沉.

经济危机的正式结束是二战的开始.
从此美国的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其中最主要的变化就是,罗斯福新政给中央政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强大权力.从美国建国以来,美国人就一直相信弱小的中央政府,从1787宪法我们可以看出,建国者是在极尽全力的限制政府权力的.而罗斯福从根本上改变了美国人对政府的态度,他们现在看到了一个强大的政府可以带来的利益和无政府管理的混乱.
此后,美国的对外政策也发生了改变.他们曾经是极力的保持中立,避免参与到任何国际争端.二战始于1938,而美国1942才参战,那还是因为1941年12月的珍珠港事件.而在二战结束后,美国积极筹划了联合国,正式成为了"太平洋警察".不过这是二战相关,在此就不与讨论了.
由此我们看出,美国1929经济危机的主要事后反思是加强中央集权.附带着改变了对外政策.

大概就是这些...打的好累...................
还要详细的话请详细再问.

7. 股市崩盘的崩盘案例

纽约1929大崩盘一个小时内,11个投机者自杀身亡。1929年10月24日,星期四。1929年大恐慌的第一天,也给人们烫上了关于股市崩盘的最深刻的烙印。那天,换手的股票达到1289460股,而且其中的许多股票售价之低,足以导致其持有人的希望和美梦破灭。但回头来看时,灾难的发生甚至是毫无征兆的。开盘时,并没有出现什么值得注意的迹象,而且有一段时间股指还非常坚挺,但交易量非常大。突然,股价开始下跌。到了11:00,股市陷入了疯狂,人们竞相抛盘。到了11:30,股市已经完全听凭盲目无情的恐慌摆布,狂跌不止。自杀风从那时起开始蔓延,一个小时内,就有11个知名的投机者自杀身亡。随后的一段日子,纽约证券交易所迎来了自成立112年来最为艰难的一个时期,大崩盘发生,而且持续的时间也超过以往经历的任何一次。而那些活着的投机者,接下来的日子也是生不如死,小弗雷德·施维德在《客户的游艇在哪里》讲述的1929年股市崩盘前后的一个故事,成为那一时期投机者的经典写照。一个投资者在1929年初的财产有750万美元,最初他还保持着理智,用其中的150万购买了自由国债,然后把它交给了自己的妻子,并且告诉她,那将是他们以后所需的一切花销,如果万一有一天他再向她要回这些债券,一定不可以给他,因为那时候他已经丧失理智了。而在1929年底,那一天就来了。他就向妻子开口了,说需要追加保证金来保护他投到股市上的另外600万美元。他妻子刚开始拒绝了,但最终还是被他说服了。故事的结局可想而知,他们以倾家荡产而告终。实际上,这种遭遇不仅仅降临到普通的缺乏理智的投资者身上,即使是一些睿智的经济学家也没有逃脱噩运。20世纪最为著名的经济学家——凯恩斯,也在此次危机中几近破产。像其他人一样,凯恩斯也没有预料到1929年大崩盘,而且还低估了这次危机对美国和世界经济的影响。凯恩斯积累的财富在1929年崩盘时受到重创,几乎变得两手空空。后来凭借着敏锐的判断力,到1936年的时候,他靠投资股市把财富又增长到了50万英镑以上(相当于4500万美金)。但是在1938年的熊市中,他的资金又缩水了62%。一直到他1946年去世,1929年的崩盘都是他心理上抹不掉的阴影。尽管股市暴跌最初影响到的只是富人,但这些人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群体,其成员掌握着大部分消费收入,构成了最大部分的个人储蓄和投资来源。因此,股市崩盘导致美国经济失去了由证券投资盈利形成的对支出的支撑。股市崩盘以后,控股公司体系和投资信托的崩溃,大幅削弱了借贷能力和为投资筹措资金的意愿,这迅速转化为订单的减少和失业的增加。从1929年9月到1933年1月间,道琼斯30种工业股票的价格从平均每股364.9美元跌落到62.7美元,20种公用事业的股票的平均价格从141.9跌到28,20种铁路的股票平均价格则从180美元跌到了28.1美元。受股市影响,金融动荡也因泡沫的破灭而出现。几千家银行倒闭、数以万计的企业关门,1929~1933年短短的4年间出现了四次银行恐慌。尽管在泡沫崩溃的过程中,直接受到损失的人有限,但银行无法避免大量坏账的出现,而银行系统的问题对所有人造成间接冲击。大崩盘之后,随即发生了大萧条。大萧条以不同以往的严重程度持续了10个年头。从1929年9月繁荣的顶峰到1932年夏天大萧条的谷底,道琼斯工业指数从381点跌至36点,缩水90%,到1933年底,美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几乎还达不到1929年的1/3。实际产量直到1937年才恢复到1929年的水平,接着又迅速滑坡。直到1941年,以美元计算的产值仍然低于1929年的水平。1930~1940年期间,只有1937年全年平均失业人数少于800万。1933年,大约有1300万人失业,几乎在4个劳动力中就有1个失业。更严重的是,股市崩盘彻底打击了投资者的信心,一直到1954年,美国股市才恢复到1929年的水平。 1987:大恐慌再临1987年10月19日,又是一段美国股民的黑色记忆,这一天美国股市又一次大崩盘。股市开盘,久违了半个世纪的恐怖重现。仅3小时,道琼斯工业股票平均指数下跌508.32点,跌幅达22.62%。 这意味着持股者手中的股票一天之内即贬值了二成多,总计有5000亿美元消遁于无形,相当于美国全年国民生产总值的八分之一的财产瞬间蒸发了。随即,恐慌波及了美国以外的其他地区。10月19日当天,伦敦、东京、香港、巴黎、法兰克福、多伦多、悉尼、惠灵顿等地的股市也纷纷告跌。随后的一周内,恐慌加剧。1987年10月20日,东京证券交易所股票跌幅达14.9%,创下东京证券下跌最高纪录。10月26日香港恒生指数狂泻1126点,跌幅达 33.5%,创香港股市跌幅历史最高纪录,将自1986年11月以来的全部收益统统吞没。与此相呼应,东京、悉尼、曼谷、新加坡、马尼拉的股市也纷纷下跌。于是亚洲股市崩溃的信息又回传欧美,导致欧美的股市下泻。据统计,在从10月19日到26日8天内,因股市狂跌损失的财富高达2万亿美元之多,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直接及间接损失总和3380亿美元的5.92倍。美林证券公司的经济学家瓦赫特尔因此将10月19、26日的股市暴跌称之为“失控的大屠杀”。1987年10月股市暴跌,首先影响到的还是那些富人。之前在9月15日《福布斯》杂志上公布的美国400名最富的人中,就有38人的名字从榜上抹去了。10月19日当天,当时的世界头号首富萨姆·沃尔顿就损失了21亿美元,丢掉了首富的位置。更悲惨的是那些将自己一生积蓄投入股市的普通民众,他们本来期望借着股市的牛气,赚一些养老的钱,结果一天功夫一生的积蓄便在跌落的股价之中消失得无影无踪。股市的震荡刚刚有所缓解,社会经济生活又陷入了恐慌的波动之中。银行破产、工厂关闭、企业大量裁员,1929年发生的悲剧再度重演。比1929年幸运的是,当时美国经济保持着比较高速的增长,股市崩盘并没有导致整体的经济危机。但股灾对美国经济的打击仍然巨大,随之而来的是美国经济的一段长时间的停滞。日本股市梦魇在1987年10月17日美国“黑色星期一”过后,率先恢复的是日本股市,并且带动了全球股市的回升。 此后,日本股市一直呈上升态势,但另外一个噩梦般的恐慌却在酝酿之中。1989年12月,东京交易所最后一次开市的日经平均股指高达38915点,这也是投资者们最后一次赚取暴利的机会。 进入90年代,股市价格旋即暴跌。到1990年10月份股指已跌破20000点。1991年上半年略有回升,但下半年跌势更猛。1992年4月1日东京证券市场的日经平均指数跌破了17000点,日本股市陷入恐慌。8月18日降至14309点,基本上回到了1985年的水平。到此为止,股指比最高峰期下降了63%,上市股票时价总额由1989年底的630万亿日元降至299万亿日元,3年减少了331万亿日元,日本股市的泡沫彻底破灭。股市泡沫的破灭带来的后果是严重的。一方面证券业空前萧条。1991年股市大幅下跌以来的两年中股票市场的交易量只有以往的20%。主要靠赚取交易手续费生存的200多家证券公司全部入不敷出,且经营赤字越来越大。1992年不少大公司的赤字高达400亿日元以上。对外资本交易方面,由于对外证券交易额减少,出现长期资本收支盈余,日本戏剧性地变为了资本输入大国。另一方面由于股市疯狂上涨,吸引企业都转向直接融资,银行被迫以风险大的企业和非银行金融机构为主要融资对象,从而间接地导致了银行业的危机。泡沫破灭后,日本经济形势急转直下,立即呈现设备投资停滞、企业库存增加、工业生产下降、经济增长缓慢的局面。影响所至,连房地产也未能幸免。日本房地产价格在1990年达到了耸人听闻的高位,当时日本皇宫地块的价格相当于美国加利福尼亚所有房地产价格的总和。泡沫破灭后,日本房地产价格跌幅近半才刚刚开始稳住,整个国家的财富缩水了近50%。当年资产价格的持续上涨激发人们借贷投机的欲望,日本银行当初急切地给房地产商放贷终于酿下了苦果。房地产泡沫的破灭和不良贷款不可避免地增加,使日本银行背上了沉重的包袱,引发了通缩,使得日本经济经历了更持久、更痛苦的萧条。日本经历了长期熊市,即使在2005年的反弹之后,日本股市离它的历史最高点还有70%之遥。中国式股灾目光放回国内。虽然与西方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相比,中国股市发展历程较为短暂,但依然经历了两次惊心动魄的股灾。一次发生在1996年。1996年国庆节后,股市全线飘红。从4月1日到12月9日,上证综合指数涨幅达120%,深证成份指数涨幅达340%。证监会连续发布了后来被称作“12道金牌”的各种规定和通知,意图降温,但行情仍节节攀高。12月16日《人民日报》发表特约评论员文章《正确认识当前股票市场》,给股市定性:“最近一个时期的暴涨是不正常和非理性的。”涨势终于被遏止。上证指数开盘就到达跌停位置,除个别小盘股外,全日封死跌停,次日仍然跌停。全体持仓股民三天前的纸上富贵全部蒸发。 另一次发生在2001年。当年7月26日,国有股减持在 新股发行中正式开始,股市暴跌,沪指跌32.55点。到10月19日,沪指已从6月14日的2245点猛跌至1514点,50多只股票跌停。当年80%的投资者被套牢,基金净值缩水了40%,而券商佣金收入下降30%。与国外股灾相比,中国股灾的发生原因不尽相同,但有一些共性:股市的走势大大脱离经济的基本面,因此注定难以持续,一有风吹草动,便全线溃败,而股市中人则投机心态过盛,或风雨将至仍勉力为之,或追涨卖跌全凭感觉,终不免悲惨收场。

股市崩盘的崩盘案例

8. 有影响力的金融人物有哪些?

NO.1如果说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金融人物那么就非上世纪的华尔街大空头杰西·利弗莫尔  莫属了。他的生平可谓一部传奇。他的一生是疯狂的。上世纪30年代美国股市大崩盘引无数美国人倾家荡产,而他却靠做空一战成为几乎华尔街最富有的人之一。道琼从350的高位被打到45点。跌幅将近90%。美国股市大崩溃。盈利数亿美元。被称之为华尔街最大空头。后来因为儿子自杀,妻子背叛各方面的因素,导致无法理性的从事交易,被市场打败。最后自杀。
NO.2  查理丹尼斯。商品期货发家,400美元经历15年时间神奇的变成2亿美元的传奇。后在股市上遭遇挫折。
NO.3。乔治。索罗斯,吉姆。罗杰斯、这两位可是曾经的量子基金的黄金搭档。对他们的事迹我就不用多说了。
NO.4美国股神 巴菲特。 日本股神 传银藏。 
NO.5彼得。林奇  在彼得·林奇出任麦哲伦基金的基金经理人的13年间,麦哲伦基金管理的资

产由2,000万美元成长至140亿美元,基金投资人超过100万人,成为富达的旗舰基金,基金的年平均复利报酬率达29.2%。
NO.6朱利安。罗伯逊。 这位大家应该不陌生,上世纪老虎基金创始人,是当时最大的对冲基金,量子基金在它面前都显得逊色。战绩卓越。后来因为风险管理等各方面投资错误导致巨额亏损被迫清盘。
NO.7 约翰。保尔森 亿万富翁,是美国次贷危机中的最大赢家,在这次2008年金融危机中大肆做空而获利,因此被人称为“华尔街空神”。
我重点说一下杰西·利弗莫尔。为啥把他放在第一。因为索罗斯之流跟杰西·利弗莫尔几乎没啥可比性。
财富:在1914年杰西利弗莫尔破产了,但是在1929年他就赚到了1亿美金(当年美国税收才42亿)
理论:突破新高思想、逐步加仓思想等全都是源自他
著作:《股票作手回忆录》都快过100年了,这本书还是稳坐股市经典书籍第一把交椅。
大银行家摩根以私人身份请求他不要在卖空了(相当于说你别在赚钱了)。
美国总统罗斯福要求他到白宫,请他把棉花期货平仓以救国急。
而且还要说一点,杰西利弗莫尔在60多岁就自杀了,他的财富都是十几年内聚集的。巴菲特和索罗斯都奋斗大半个世纪了。而且索罗斯之流是用基金来赚钱,用投资人的钱去生钱。而杰西利弗莫尔是真正的白手起家,是一匹孤狼。靠明锐的洞察力。孤军奋战。百战不殆。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