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强税收风险管理

2024-05-05 22:51

1. 如何加强税收风险管理

企业税务风险会使企业遭受的法律制裁、财务损失或声誉损害。本课程将帮助学员学习防范企业税务风险的方法。

如何加强税收风险管理

2. 如何做好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

私营企业包括私营有限责任公司、私营股份有限公司、私营合伙企业和私营独资企业四种组织形式。私营有限责任公司和私营股份有限公司具有法人资格,对企业债务承担有限责任,由于公司与其股东是两个不同的法律主体,在征税时对公司和股东实行双重征税,即对公司征收企业所得税,对股东取得的工资薪金所得、分得的税后利润征收个人所得税。
 
  一、私营企业组织形式的筹划
 
  私营企业包括私营有限责任公司、私营股份有限公司、私营合伙企业和私营独资企业四种组织形式。私营有限责任公司和私营股份有限公司具有法人资格,对企业债务承担有限责任,由于公司与其股东是两个不同的法律主体,在征税时对公司和股东实行双重征税,即对公司征收企业所得税,对股东取得的工资薪金所得、分得的税后利润征收个人所得税。私营合伙企业和私营独资企业不具有法人资格,对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责任,在征税时按照“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项目征收个人所得税。
 
  利用组织形式进行纳税筹划是每个“准纳税人”在注册登记前必须考虑的,这就要求投资人在确定组织形式前充分调研,搜集经营地的行业信息,估算盈利水平,综合分析所得税税负,依靠纳税筹划赢在起跑线上。私营企业不同组织形式的所得税税负比较如表(见附表)。
 
  假定全年应纳税所得额为Y元,可以计算不同组织形式的选择区间:30%Y-9750=20%Y,求得Y=97500元,税负无差别点的应纳税所得额为97500元,当全年应纳税所得额97500元时,选择私营有限责任公司或私营股份有限公司税负较轻,只要符合小型微利企业的认定条件,还可以减按20%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上述临界点的计算并未考虑私营公司的股东获得工资薪金、股息红利征收个人所得税,以及股东的工资薪金税前扣除可以降低企业所得税税负,因此在实际测算时,投资者应预估公司的盈利水平、利润分配情况,综合考虑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税负及企业的经营风险、经营规模、管理模式、投资额等因素,选择适合自身实际情况的企业组织形式,实现投资收益最大化。
 
  二、查账征税与核定征收方式的筹划
 
  所得税的征收有两种方法:查账征收与核定征收。对财务会计制度较为健全,能够认真履行纳税义务的单位,采用查账征收的方式;对经营规模小、会计核算不健全的纳税人,采用定额征收、核定应税所得率征收及其他核定征收方式。以核定应税所得率的征收方式而言,对不同行业的应税所得率仅规定了比例范围,同一行业最低比例与最高比例差异较大,有利于税务机关操作,但缺乏具体的认定标准,随意性较大,很可能造成同一行业的企业税负不均,增加企业的经营风险和税负。如果企业经营多业的,税法规定无论其经营项目是否单独核算,均应根据其主营项目确定适用的应税所得率,可能导致适用较低应税所得率的业务按照较高的应税所得率征税。此外,实行核定征收的企业,不能享受所得税的优惠政策,相比之下,查账征收的方式可以享受部分税收优惠待遇,涉税风险较小,便于投资者和税务机关全面掌握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
 
  不少私营企业经营规模小,会计核算不健全,只能采用核定征收的方式,甚至一些私营企业为逃避税收,缩小规模,异地经营,以大化小,退回小本经营的个体户状态,放弃查账征收的方式。私营企业规模小,无法形成产业优势,会计核算不健全,降低了企业经营管理的水平,综合权衡,私营企业选择查账征收方式,不仅降低涉税风险,而且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这需要企业依照国家规定设置账簿,核算收入、成本、费用,并按期办理纳税申报。
 
  三、将部分业务招待费转化为业务宣传费
 
  业务招待费是私营企业必不可少的日常支出,不少私营业主将个人及家庭餐饮、食品、娱乐支出的发票拿到企业报销,这种人为增加企业费用的做法并不可取。税法对业务招待费的扣除采用“两头卡”的方式,一方面,企业发生的业务招待费只允许按照发生额的60%扣除,将业务招待费中的个人消费部分去掉,另一方面,设定业务招待费最高扣除限额为当年销售(营业)收入的5‰,防止企业多找餐费发票甚至假发票冲账,造成业务招待费虚高的情况。
 
  由于企业发生的业务招待费无论是否合理,都不允许全额扣除,首先,企业应控制并压缩业务招待费支出金额,严格区分业务招待费与其他费用,不要把差旅费、会议费、交通费、董事费等其他开支混入业务招待费,企业参加产品交易会、展览会发生的餐饮费、住宿费,应作为业务宣传费列支。其次,企业可以将部分业务招待费转化为业务宣传费,增加费用的税前扣除金额。例如,将某些餐饮招待费改为赠送给客户的礼品,在礼品上印上企业的名称或标志,附带企业的宣传资料,或者邀请客户参加企业举办的产品推介会,要求参会人员签到,并为参会人员提供餐饮和住宿,由此产生的费用作为业务宣传费支出,不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15%的部分,准予扣除,超过部分准予结转以后纳税年度扣除。
 
  四、私营公司的捐赠与个人捐赠结合进行筹划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企业社会责任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多的私营业主热心公益事业。税法规定,企业发生的公益性捐赠支出,不超过年度利润总额12%的部分,准予扣除。利润总额只能在会计年度终了后才能计算出来,而捐赠是在年度期间发生的,如果企业捐赠前不进行纳税分析,可能使企业因捐赠背负额外的税负,而将私营公司的捐赠与个人捐赠结合起来,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同时,也可获得节税收益。
 
  如某私营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2011年5月打算以公司的名义通过中华慈善总会向西部农村义务教育捐赠400万元,公司2010年利润总额2800万元,该董事长获得红利280万元,预计2011年利润总额3000万元,该董事长可获得红利300万元,按照规定,公司捐赠的扣除限额为360万元(3000×12%),剩余40万元捐赠支出很可能不允许税前扣除,额外增加企业所得税10万元。如果该董事长以公司名义捐赠360万元,以个人名义从红利所得中捐赠40万元,按照个人所得税法的规定,个人通过非营利的社会团体和国家机关向农村义务教育的捐赠,准予在缴纳个人所得税前的所得额中全额扣除。
 
  由于企业所得税法设定了公益性捐赠的扣除比例,不少私营企业以公司名义捐赠得少,而以投资者个人名义捐赠得多,这是一种理性的做法。从股东利益出发,企业限定捐赠金额是必要的,作为补充举措,大股东以个人名义追加捐赠,这样既表达了爱心,又减轻了税负,是理性的商业与带有感情色彩捐赠的最好结合。
 
  五、注意划分企业经营支出和投资者个人支出
 
  目前不少私营企业会计核算不规范,要求财务人员报销其个人或家庭消费性支出,将企业资金用于个人或家庭购买汽车、住房也不进行纳税申报,或者以借为名公款私用偷税漏税,一旦被税务机关查实,会给企业和投资者造成严重的损失。
 
  如某五金加工有限责任公司的老板,2010年12月以消费性支出名义从公司支出买房款100万元,2011年5月25日税务机关在检查过程中发现了这个问题,税务人员认为该笔支出与公司开展业务无关,应视同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计征个人所得税20万元,同时调增企业所得税25万元,由于该老板少缴了税款,税务机关责成其补缴相应的税款、滞纳金并对其处以10万元的罚款。老板对此很不理解。
 
  税法规定,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的个人投资者以企业资金为本人、家庭成员及其相关人员支付与企业生产经营无关的消费性支出及购买汽车、住房等财产性支出,视为企业对个人投资者的利润分配,并入投资者个人的生产经营所得,依照“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项目计征个人所得税;除上述企业以外的其他企业的个人投资者,以企业资金为本人、家庭成员及其相关人员支付与企业生产经营无关的消费性支出及购买汽车、住房等财产性支出,视为企业对个人投资者的红利分配,依照“利息、股息、红利所得”。

3. 做好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的方法

  近年来,不少国内企业由于税务问题给企业经营业绩、社会信誉带来影响,也有不少原本拟上市的企业由于花费大量时间与成本解决税务问题而错过了最佳时机,甚至有的企业由于税务管理的缺陷而遭受重罚,举步维艰。
 
   税收问题给企业价值、声誉甚至生存发展,带来越来越大的影响,加强税务管理,防范税务风险,已经变得刻不容缓,尤其对于集团型企业,更为迫切。由于诸多原因,许多国内的集团型企业对于税务管理的理念,长期停留在“企业是否能正确计算并及时缴纳税款”上,也就是所谓的“以纳税申报为中心”的管理。这种事后的、被动的管理,显然是无法适应现代企业发展的需要。
 
   现在的企业面临着纷繁复杂的商业经营模式、复杂的政策法律、巨大的市场竞争压力以及复杂的国际经营环境,税务管理部门也采取了“互联网+”的税务征管方式,这些内外因素最终都将给企业带来突出的税务风险,并贯穿于企业经营决策、业务行为、财务处理以及纳税申报等各个环节。
 
   那么企业如何才能做好自身的税务风险管理呢?个人认为,企业应该建立以“税务风险为导向的税务管理体系”,其核心特点是预防性、全面性和针对性。所谓预防性,就是将税务管控环节前移,从决策环节开始,做到防范于未然;所谓全面性,即“业税融合”,要求税务管理部门与其他相关业务部门无缝对接,通过有效的信息沟通机制,实现全员、全过程的控制;所谓针对性,就是基于风险评估确定的风险点,制定管控措施,做到有的放矢,提高管控的针对性。
 
   随着我国市场化程度的提高,不论是哪种类型的企业,以“税务风险为导向的税务管理体系”都应该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国企、民企、外企的管理都有各自的特色,但从企业长远战略发展的角度来看,规范的、现代化的.、科学的企业管理体系是一个企业发展壮大极具竞争力的条件,而税务风险管理是企业内控体系建设的重要一环,所有企业都无例外。
 
   建立以“税务风险为导向的税务管理体系”,首先,需要企业高层领导的重视、推动,同时这也将促使企业高层对税务风险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重新审视、重新定位;其次,建立一个优秀的企业内部税务风险管理团队,进一步明确税务岗位职责及资格要求,从人才配置的角度提升企业税务管理的水平;最后,还需要业税融合,采用税务风险管理前置的理念,税务风险的管控会前置到决策部门和业务部门,业务部门也将承担起税务风险管理的职责,而不仅仅是以财务总监为领导的企业财务、税务部门的职责,税务风险管理应成为企业整体内部控制制度的组成部分。
 
   这样,在整个税务风险管理过程中,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权责安排也将更加明晰和科学,相配套的监督激励机制以及纵向横向的沟通关系都将趋于规范化、制度化,这样的管理规范作为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机组成部分,会有效的抑制和改善导致税务风险的内部因素,降低企业固有的税务风险,服务于企业的发展战略目标,为企业做大、做强提供重要保证。
 
   税务风险管理是企业风险管理的一部分,各个部门和各个业务流程都不应脱离企业整体风险管理,绝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提升的长期过程。由于税务风险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将涉及企业运营的诸多部门,因此更需要企业管理层进行统筹安排、调配资源、提供支持,以确保相关进程的顺利推进。尤其在5月1日,“营改增”全面扩围,更多的涉税风险更需要企业各个业务部门的通力合作,共同应对!

做好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的方法

4. 浅谈如何加强企业税收风险管理

国家税务总局在全国大企业税收管理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深化大企业税收服务与管理,全速推进大企业税收管理改革,要在大企业税收“数据采集-风险分析-推送应对-反馈考核”等风险闭环管理流程方面取得新的突破,加快制定大企业税收风险管理战略规划,全面提升大企业税收风险管理水平。在税收实际工作中,如何加强大企业税收风险管理工作就成为我们基层地税部门面临的一项重要研究课题。
一是要建立大企业税收风险管理工作体系。目前,对于税务部门如何强化大企业税收监管尚未提出统一、规范和操作性强的工作指引,特别是对于大企业税收风险管理的对象确立、涉税信息的收集比对和税务部门实地调查核实等重要环节缺乏具体的执行办法,使得基层税务部门在大企业税收风险应对反馈工作过程中存在一定的税收执法风险。鉴于此,我们在实践工作中,要对大企业税收风险评估、风险应对、风险反馈等环节进行有机衔接,制定科学合理的大企业税收风险管理工作流程,进一步健全完善大企业税收风险管理制度,并制定相应的规范性文件,明确税务部门和大企业的责任和义务。同时,通过信息化手段,依托“金三”风险管理系统,健全税收风险识别模型,进一步提高税收风险识别的工作效率。
二是要加快大企业税收风险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大企业财务会计核算制度相对健全,财务核算和税务处理复杂多样,普遍都聘请知名会计师、税务师事务所做税收筹划,企业内部也都配备了专业素养较高的财会税务人才来应对税收风险。鉴于此,从税务部门的角度来讲,税收风险应对力量就相对比较薄弱,管理模式也相对比较落后,急需探索出一套专门针对大企业特点的税收风险应对管理模式。在这方面,我们需要打破传统的内部机构职能设置界限,组建专业化的税收风险管理团队,形成机构集中整合、业务统筹归口、人才统一联动的工作机制。一方面,要选拔培养征管、税政、稽查等方面的专业性人才,汇集业务骨干,充实到风险管理团队中去,根据人员专业素养和特长进行团队共同应对作业;另一方面,对于重大风险应对事项,通过业务归口集体审议研判的方式进行风险应对管理。
三是要构建大企业税收数据分析利用机制。目前,税务部门与外部第三方之间的信息共享机制正在着手建立,税务部门对于第三方涉税信息的获取和应用尚没有有效机制做有力支撑,同时对于税务系统内部各信息系统之间的大量税收信息数据也不能真正做到高效共享。大企业机构设置复杂,机构有时分散在不同税务部门管理,这些不同的税务部门也无法完全实现对大企业集团整体税收信息数据的共享利用。今后,我们应当进一步畅通内外部涉税信息数据的交换共享机制,对内建立健全税务部门之间的涉税信息交流沟通机制,实现内部信息共享利用;对外依托政府综合治税信息保障体系,充分获取和利用第三方涉税信息,进一步提升税收风险识别能力,提高大企业税收风险应对管理质量和水平。此外,还应借助互联网,通过信息化手段,在网络上广泛搜索收集大企业相关信息,进一步提高信息采集的广度和实效性。

5. 如何做好企业税收风险防控

建立以“税务风险为导向的税务管理体系”,首先,需要企业高层领导的重视、推动,同时这也将促使企业高层对税务风险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重新审视、重新定位;其次,建立一个优秀的企业内部税务风险管理团队,进一步明确税务岗位职责及资格要求,从人才配置的角度提升企业税务管理的水平;最后,还需要业税融合,采用税务风险管理前置的理念,税务风险的管控会前置到决策部门和业务部门,业务部门也将承担起税务风险管理的职责,而不仅仅是以财务总监为领导的企业财务、税务部门的职责,税务风险管理应成为企业整体内部控制制度的组成部分。
这样,在整个税务风险管理过程中,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权责安排也将更加明晰和科学,相配套的监督激励机制以及纵向横向的沟通关系都将趋于规范化、制度化,这样的管理规范作为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机组成部分,会有效的抑制和改善导致税务风险的内部因素,降低企业固有的税务风险,服务于企业的发展战略目标,为企业做大、做强提供重要保证。
税务风险管理是企业风险管理的一部分,各个部门和各个业务流程都不应脱离企业整体风险管理,绝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提升的长期过程。由于税务风险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将涉及企业运营的诸多部门,因此更需要企业管理层进行统筹安排、调配资源、提供支持,以确保相关进程的顺利推进。

如何做好企业税收风险防控

6. 税务人员如何防范税收风险

一、正面回答:对税务风险的防范和控制来说,最重要、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建立税务评估系统,对税务风险进行实时监控,并在事前积极采取防范措施,以避免一系列的风险损失。二、详情分析:要加强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与完善,制定各种科学的管理制度、行为准则和严格的内部业务工作流程,并对企业的每一位员工、每一位管理者的行为进行约束,从源头上避免不合规业务和不合规财务,杜绝各类违规行为。要有持续发展的潜力和创造力,养成终生学习的习惯和乐于钻研的精神,善于进行总结、总结、改进,不断提高纳税筹划和纳税风险防范能力,形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和职业判断。三、税收风险的分类有哪些从风险的来源、风险可测程度、风险等级评定等角度,可以将税收风险划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按照风险来源,可分为税务部门税收执法风险和企业税收管理风险;2、按照风险可测程度,可分为指标性税收风险和非指标性税收风险;3、按照风险等级评定,可分为一般税收风险和重大税收风险。从税务部门税收执法风险的形成分类,又可分为税源管理风险、税收征管风险和税收执法风险。

7. 如何做好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

一是强调服务,注重改进服务方式和方法,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建立和谐税收征纳关系;
二是管理环节前移,变事后管理为事前管理和事中监督,提前发现和预防税务风险;
三是提高企业自我遵从度,正确引导企业利用自身力量实现自我管理,只有着力于企业自我遵从,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大企业税务管理对象复杂、管理资源短缺这一突出矛盾;
四是实行个性化管理,针对企业各自面临的税务风险制定差异化管理措施和手段;为企业量身定制的麦塔软件系统
五是将控制重大税务风险摆在首位,着重关注企业重大经营决策、重要经营活动和重点业务流程中的制度性和决策性风险,有针对性地关注账务处理和会计核算等操作层面的风险。

如何做好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

8. 税收风险管理工作经验抓什么促什么

税收风险管理工作经验抓风险点,促征管。
税收风险管理,是税务机关运用风险管理理论和方法,在全面分析纳税人税法遵从状况的基础上,针对纳税人不同类型不同等级的税收风险,合理配置税收管理资源,通过风险提醒、纳税评估、税务审计、反避税调查、税务稽查等风险应对手段,防控税收风险,提高纳税人的税法遵从度,提升税务机关管理水平的税收管理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