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回归10年来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有什么发展变化

2024-05-10 13:01

1. 香港回归10年来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有什么发展变化

经济:开始的时候是出现了一些经济倒退现象,特别在97年经历了亚洲金融风暴(这个是大环境影响之下)经济出现疲软的状况,其实这个时候也是中国和香港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的一个磨合的时期,出现状况也是意料之中 
之后就是SARS的袭击(这个也是大环境)过后,中国为香港推出的特别的优惠政策,(澳门也有拉),就是内地人到香港的自由行,很有力量地带动了香港的经济,这是香港和中国的磨合的一个发展的阶段`` 
现在,你可以看到,香港在回归之后的经济其实是在不断地曲折中向上缓慢发展,虽然缓慢但是总的趋势还是向前的,向上的!
政治:以前是英国的殖民地,现在高度自治。

香港回归10年来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有什么发展变化

2. 香港的经济特点是什么

香港是一个奉行自由市场的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其经济的重点在于政府施行的自由放任政策。
自由市场经济,是香港经济最基本的特征,也是促使其经济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其核心内容是通过价值规律、供求关系、竞争机制的自发调节来实现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
香港的自由市场经济是在自由港基础上形成的,政府除了对关系社会、民生的土地、公屋、食水、大米和一些公用事业进行直接控制、配置或立例管理外,对贸易、商业、工业、航运等重要部门概不干预。 

扩展资料:
香港这种高度自由和高度开放的市场体系,培育了良好的市场机制,市场经济的“无形之手”在香港可以相对较好地发挥优化资源配置、自动调节经济的功能。
在香港,贸易商进出口货物的品种、数量完全受国际市场供求关系支配;厂商生产什么、生产多少,也都由国际市场及本地市场情况决定。60年代香港塑胶花业的兴衰,极好地反映了市场自动调节机制在香港的威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香港自由经济体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香港

3. 漯河各县市经济发展情况如何?现在正在写一篇咱们漯河经济发展现状。希望详细一点,具体到各县区,如哪些

  漯河市位于河南省中部偏南,伏牛山东麓平原和淮北平原交错带,沙河与澧河在此交汇。1948年设县级市,1986年升格为省辖市,2004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由三县一区调整为两县三区,辖临颍县、舞阳县、源汇区、郾城区和召陵区,并设立经济开发区,共有7个街道、27个镇、21个乡,面积261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88.6千公顷,总人口255.69万人。城市建成区面积拓展到42.9平方公里,人均公共绿地13.1平方米,城市绿地覆盖率达到43.9%。
  临颍县 临颍县位于漯河市北部,因滨临颍河而得名,辖9镇6乡,361个行政村,面积82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4万亩,人口70.39万人。秦时属“颍川邵”,西汉初年置县迄今2200余年,境内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汉魏政权交替的历史见证“受禅台”、“受禅碑”,早于赵州桥的隋代石拱桥“小商桥”,被誉为“天下第一桥”。临颍县是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示范基地县、全国食品加工强县、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是河南省对外开放重点县、依法治理百强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模范县、省级卫生县城;是省定35个扩权县和26个城镇化建设重点县之一。“豫南一枝花”——南街村就坐落在这片沃土上。
  舞阳县 舞阳县位于漯河市西部偏南,自西向东缓斜,分岗地、平原和洼地,现辖7镇7乡,397个行政村,面积77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6万亩,人口56.69万。南临舞水、北跨沙澧二河,三河横跨全境,形成独特的风景线。舞阳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现代民间绘画画乡”,贾湖遗址出土的骨笛和契刻符号距今已有8000年历史。地下资源丰富,盐岩总储量400亿吨,是全国品位第一、储量第二的大型矿藏,而且矿体厚度大、盐质纯、氯化钠含量91.40-98.88%,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和工业价值。舞阳的澧河中沙是良好的建筑材料,因其“沙质纯净,粗细适宜”而誉享八方。
  源汇区 源汇区地处淮河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辖4个乡镇、4个街道办事处,109个行政村,18个居委会,面积202平方公里,人口30.61万人,民族以汉族为主,另有回、满、蒙、壮、苗等11个少数民族。源汇区是商贸、经济和文化中心,又构成铁路、公路“双十字架”,是豫中南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为历代商家必争之地,形成以食品加工、机械制造、板材加工、医疗化工和棉纺为主五大主导产业。
  郾城区 郾城区属淮河流域大沙河中游平原地区,辖8个乡镇、1个街道办事处,179个行政村,24个居委会,面积413平方公里,人口47.86万人。境内的“许南阁祠”是海内外学者的向往之地,北宋“彼岸寺经幢”、清道光年间的“八角硫璃井”、“镇河铁牛”,新时器时代的化身台遗址,五千年前龙山文化中期的高台建筑郝家台等景观,显现出郾城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交通便利、投资政策和环境宽松,工业实力雄厚,已形成食品加工、机械制造、化工生产、建筑建材等多个品种的产品体系,广东日康、四川希望、大连实德、河北天申等一大批名企巨商纷至沓来兴办实业。
  召陵区 召陵区位于市区东半部,于2004年9月设立,辖4个镇(召陵镇、老窝镇、邓襄镇、万金镇)、3个乡(青年乡、姬石乡、后谢乡)、2个街道办事处(天桥街、翟庄街),208个行政村、13个居委会,面积405平方公里,人口50.14万人。战国时期,魏国就在此建立了召陵邑,是东汉时期著名文字学家、训诂学家、词汇家许慎的故里,他所撰著的《说文解字》是世界上第一部汉语大字典。京广、沪渝铁路在此交汇,四通八达,京珠高速公路入口与行政新区区址仅数百米之遥。
  经济开发区 经济开发区位于市区东南部,1992年5月成立,1994年3月被省政府批准为省级高新区,控制区面积41平方公里,建成区10平方公里,辖后谢乡,28个行政村和2个居委会,人口近10万人。实行封闭式管理,对入区项目根据投资者需求实行全过程、保姆式、个性化、一条龙全程无费服务。历经十五年的开发建设,成为众多海内外客商心目中一方充满魅力的投资热土,成为中西部地区环境最优、发展最快的开发区之一。创业服务中心被认定为国家级创业服务中心;2004年被评为“十五火炬计划管理先进单位”和省级“专利试点园区”。目前进驻企业320多家,其中世界五百强企业4家,并创办双汇和银鸽工业园。荷兰索维恩集团、中粮集团、台湾旺旺集团、康师傅集团等知名企业相继入驻,形成以生物食品为主导,造纸、纺织、机械加工竞相发展的产业格局,成为拉动漯河工业增长的一个重要基地。

  漯河市位于河南省中南部,1948年设立县级市,1986年升格为省辖市,2004年进行二次区划调整,现辖临颍、舞阳两县,郾城、源汇、召陵三区和一个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总面积2617平方公里,总人口255.69万人。建省辖市20多年来,我市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八五”时期漯河是全国发展最快的30个城市之一,“九五”、“十五”期间国民经济保持两位数的高速增长,进入“十一五”以来,全市经济一直保持强劲的发展态势,主要经济指标的增速连年居全省前列或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初步核算,上半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263.2亿元,增长15.3%。
  一、工业经济较快增长
  我市坚持工业强市不动摇,在成功实施“重点工业300亿振兴计划”和“重点工业500亿上台阶工程”后,强力推进“重点工业超千亿计划”,工业经济保持良好发展势头。上半年,全部工业完成增加值168.4亿元,增长19.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132.7亿元,增长22.5%。
  食品、造纸工业支撑作用明显,化工工业发展较快。食品产业是我市支柱产业,我市是全省食品工业基地市、无公害食品基地示范市和全国首家“中国食品名城”。 培育出世界第四、亚洲最大的肉类加工企业双汇集团,全国最大的方便面生产企业之一南街村集团,全国第一家葡萄糖饮料生产企业澳的利集团等一大批国内外知名食品企业;形成了以肉类加工、粮食加工、饮料制造、蔬菜加工等行业为主导,以分割肉、肉制品、面粉、方便食品、饮料等50多个系列、上千个品种为主体的食品生产加工基地。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食品工业完成增加值74.9亿元,增长33.7%。
  漯河是全省重要的造纸工业基地。拥有造纸工业龙头企业——“中国草浆第一股”——银鸽公司,造纸生产能力达到70万吨,形成了文化纸、生活纸、包装纸、特种纸四大系列产品。上半年,规模以上造纸及纸制品业完成增加值12.5亿元,增长37.8%。
  漯河盐矿资源丰厚,保护完整,已探明盐矿面积77平方公里,远景储量400亿吨,而且盐层多、盐质纯、成份高、氯化钠含量高达98.88%,是全国品位第一、储量第二的大型矿床。近几年,盐矿资源开发力度加大,盐化工业发展较快,相继有金大地、永银、奇能等一批盐化工企业投资漯河,盐化工业正成为我市新兴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上半年,我市以盐化工、煤化工为主的规模以上化工工业完成增加值8.5亿元,增长52.7%。
  食品、造纸、化工三大行业完成增加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72%,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90%。
  工业企业经济效益大幅提高。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销售收入553.5亿元,增长35.6%;实现利税88.8亿元,增长42.1%;实现利润73亿元,增长50.2%。列入“重点工业超千亿计划”的86家企业实现销售收入430.7亿元,增长40.6%;实现利税63.8亿元,增长38.6%;实现利润50.7亿元,增长47.6%。
  二、农业和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
  我市认真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力度,加快推进双汇产业化工程和两县十镇百村示范工程,农民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高涨,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幅提高,新农村建设成效明显。
  夏粮总产单产均创历史新高。夏粮总产94.8万吨,增长7.3%,单产452公斤,增长2.8%。
  畜牧业生产较快增长。上半年,新培育标准化养殖小区(场)20个,新培育出栏3000头以上规模养殖场102个,新培育较大规模养殖专业户960个。生猪出栏150.5万头,增长12%,生猪存栏187.6万头,增长20%;肉类总产量13万吨,增长7.3%,禽蛋产量、牛奶产量分别增长8.2%和20%。
  农民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上半年,全市新建农村公路55公里,新发展农村户用沼气2.5万座,新通自来水4600户,新建改造农家店142个,新建各类文化休闲场所201个,改造农村中小学校舍2.5万平方米,新建标准化卫生室93个,新建新农村典型示范村22个。
  三、投资和项目建设成效显著
  投资始终是漯河经济增长的第一推动力,重点项目建设始终是促进漯河经济快速崛起的重要支撑。在宏观环境趋紧,全国全省投资增速普遍回落的背景下,我市坚持深化“项目建设年”活动,不断加大投资和项目建设力度。上半年,全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96.2亿元,增长34.5%。其中城镇以上投资完成81亿元,增长37.2%。
  工业投资仍是拉动投资增长的主要力量。上半年,城镇以上工业投资完成60.7亿元,增长62.5%,较去年同期提高23.6个百分点。其中,纳入“双百工程”的100家企业完成投资56.1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54%。
  项目建设推进加快。上半年, 80个市定重点项目完成投资52.2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51.6%。56个计划新开工项目已有39个开工,占全部计划新开工项目的70%。列入市四大班子主要领导碰头会的18个重大项目,在市四大班子主要领导的代理协调下有效推进。总投资25亿元的2×30万千瓦热电项目已全面开工,目前已完成投资2.2亿元;总投资30亿元的永银盐化工项目和舞阳60万吨真空食盐项目已开工;金大地100万吨工业盐项目设备开始安装;郑煤集团与香港协鑫合作的煤化工项目外资已到位3500万美元,公司已注册;双汇5000万只肉鸡产业化、银鸽10万吨文化纸、新瑞路地物流港区等一批项目前期工作正加紧推进。
  四、财税金融运行平稳
  上半年,全市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2.1亿元,增长28.5%。其中,税收收入完成9.14亿元,增长30.7%,占一般预算收入的75.6%,较去年同期提高1.3个百分点。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等五项主体税种完成6.82亿元,占税收收入的74.6%,增长18.7%。财政一般预算支出16.95亿元,增长21.4%。
  止6月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59.21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18.91亿元,较年初增加21.8亿元。各项贷款余额246.44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18.74亿元,较年初增加15.3亿元。组织召开了河南省漯河市银企对接会,省内16家银行与我市签约合同类贷款63.9亿元,合同贷款占比全省最高。
  五、民生质量进一步改善
  城乡居民收入继续增加。上半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522元,增长15.2%;农民人均现金收入2547元,增长22.3%。城乡居民收入的增加拉动了消费的较快增长。上半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4.1亿元,增长22.8%。种粮直补、农资综合补贴已全部兑现。补贴金额共计1.9亿元,比上年增长73.6%,补贴农户50.4万户。就业再就业群体不断扩大。上半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人员2.8万人,完成计划的94.82%,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1万人,完成计划的156.77%,城镇登记失业率2.18%,低于省控目标2.32个百分点;新增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6.2万人。社会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上半年,全市共征缴各项社会保险2.85亿元。启动了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农民达192.6万人,平均参合率95.5%。城乡低保补助标准和农村五保户供养标准进一步提高,农村五保户集中供养率达60%。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呈现新局面。对所有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增加了贫困寄宿生生活费补助,提高了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公用经费保障水平。市中医院门诊楼扩建项目前期工作推进加快,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站项目建设已基本完工。许慎文化园、陈星聚墓园景区、小商桥旅游景区开发有序推进。人口继续稳定在低生育水平,人口自然增长率1.96‰。
  六、以沙澧河综合开发为重点的城市建设快速推进
  20多年来,我市加大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城镇化推进力度,城乡面貌日新月异,成为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生态宜居城市。2004年第二次行政区划调整后,市区面积扩大到1020平方公里,是建省辖市之初的13倍多。2007年,全市城镇化率达到35.65%,比建省辖市之初提高26.75个百分点。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2.6平方米,市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0.3%。特色游园、街心公园、行道绿地造型多样,遍布市区;路灯、桥灯、彩色轮廓灯熠熠生辉,装点出亮丽夜市,城市美化亮化达到新的水平。全市基本实现“市县通高速、县乡通二级、村村通油路”。漯河连续获得全国卫生城市、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等称号。
  今年以来,沙澧河开发建设工程滨水区域规划高标准完成,顺利通过国家级专家评审。澧河段一期河堤加宽加高、河岸线护岸工程已全面完成,两岸绿化、美化工程基本完成,景观形象初步显现。安置房和配套设施建设快速推进。黄河路沙河桥、太行山路沙河桥、澧河桥正加紧施工,沙河节制闸工程前期工作全面完成。中山路、淞江路、湘江路、嵩山路改造工程和滦河路、燕山北路新建工程正加快推进。市污水净化中心二期扩建工程和市医疗废物处置中心建成投用。“五城同创”取得阶段性成效,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七、重点领域的改革和招商引资力度加大
  漯河是锐意改革创新、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开放城市。先后有20多个国家和地区投资漯河,美国杜邦公司、美国泰森集团、日本火腿株式会社等十几家世界500强企业,日本昊羽、日本丰田、韩国九鑫牧业、韩国乐天、香港华懋、台湾旺旺和康师傅等一批国际知名企业,南京雨润、香港巧巧、北京奇能、辽宁希瑞、湖北宜化、河北中旺、福建亲亲、郑煤集团、郑州奥克金星、金大地盐化工、卫辉亚兴化工等一批国内知名企业,都在漯河有较大的投资项目。漯河以改革开放的良好成效,先后成为全国综合体制改革试点市、全国开拓农村市场试点市、全国以信息化带动农业产业化试点市、全国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和保证体系建设双试点市,是各种经济成份都能快速成长的“百花园”。今年以来,我市以战略重组为重点的企业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先后有银鸽集团与永煤集团、郑煤颍青与香港协鑫集团、舞阳中原制盐公司与中盐公司等16家企业成功重组,累计引进各类战略投资17.1亿元。以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为重点的行政改革继续深化。市、县、乡、村四级联动的便民服务网络初步形成,应进入行政服务大厅的审批事项已全部进入,承诺办结率达98%。以落实“五权”为核心的林权制度改革成效显著。积极探索把林地和树木所有权、使用权分包到户,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确保收益权。财税体制、社会事业、城市公用事业等方面的改革也都取得新的进展。组织开展了招商引资“百日会战”活动,先后在香港、青岛、北京、厦门、上海、中山等地成功举办了以推介中国食品名城、宣传食博会为主题的大型商务活动,一批合作项目正在跟踪洽谈。上半年,新批外商投资项目9个,合同利用外资9781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4亿美。新引进省外资金项目39个,实际利用省外资金24.2亿元,增长30%。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漯河各县市经济发展情况如何?现在正在写一篇咱们漯河经济发展现状。希望详细一点,具体到各县区,如哪些

4. 香港回归后的繁荣50字

自回归祖国以来,在各个领域令人乐观。 
回归以来的香港7年来,尽管一遍又一遍,但所有通过的风暴,香港的“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已经经受住了考验,不断得到完善和发展,还要在实践中的挑战。香港的经济发展,波动一直是强劲的复苏势头。中央政府的支持不遗余力香港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政治改革一步一步的重要保证。在民主发展的发展需要解决内部的政治改革在香港日益激烈的争议,但是这是问题。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已经经受住了考验,并在实践中完善和发展

 

返回香港7年来,中央政府按照基本法香港事务的法律,除了积极支持和在香港香港政府及维护香港的自身利益,不直接干预香港的事务,以确保香港的有效实施下“一国”与“ “一国两制”。政府对香港特别行政区在政策,始终贯彻“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港人治港”的原则和政策,以维持香港的自由港地位和社会相对稳定。 

 

交接,公众的抗议活动,甚至大规模的抗议活动,不论其动机如何,基本上能够在法律范围内行事,并不会造成严重的社会冲突后,特区政府与中央政府不干预,这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成功实践,在民主的政治改革的过程中,以避免社会动荡的重要体现。香港仍是言论自由的地方,左,右,各种声音批评特区政府的言论没有任何限制。 

 

尤其是香港的自由市场经济体制的维护和发展。 2004年,香港连续七年被美国传统基金会评为全球最自由的经济体系,香港黄金殊荣。自由的经济制度,不仅不会受到影响,并进一步发展,以保持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和航运中心,信息中心和商务服务中心位置。回归后,香港特区政府继续改革和完善相关制度,提高工作效率,使香港成为一个国际金融中心和航运中心的一个更坚实的,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在世界集中在香港,香港股市市场是亚洲第二大,世界上第八大股市。香港的集装箱装卸量继续保持世界第一的宝座,香港新机场航空货运已经工作自1998年以来,在世界上最高。这一切充分表明,香港的回归仍然具有活力和发展潜力。 

 

香港的经济发展在艰难的调整

 

香港七十年的回报,外部经济环境已经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特别是在亚洲金融危机后,禽流感,一次又一次的巨大冲击SARS及政治纷争,对香港的经济发展了很多跌宕起伏。受此影响,在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我们的经济已出现超过50年罕见的负增长。随后,导致香港经济发展的国际经济环境和内地经济在2000年实现了10.5%的高增长。但是,由于国际经济形势发生了逆转,在东亚经济普遍衰退,香港经济低迷,2001年的零增长。自那时以来,香港的经济已恢复增长,2002年同比增长2.2%;在2003年增长3.2%。从1997年到2003年,香港的平均经济增长率为3.1%。自今年年初以来,在香港经济强劲复苏,第一季度增长率为6.8%的年均增长有望超过6%。 

 

回归以来,香港的经济发展仍然面临着一些困难。首先,经济结构调整缓慢。其中,制造业继续回落,近十年平均每年净产值实质下跌9%。特别是高科技的发展一直进展不大,在同行业中没有新的亮点,经济结构调整的任务依然艰巨。增加政府预算赤字,以达到$ 70十亿到2002年,减少超过港币50十亿去年,已影响香港的联系汇率系统的稳定和经济的健康发展,特区政府已采取各种措施,以改善财政赤字在最近发行的政府债券,以改善财务状况。第三,回归后的失业问题变得更加严重。自1998年以来,香港的失业率系列超过4%,6%,7%,近8%,2003年(7.9%)。然而,特区政府的不断努力下,整体经济形势逐步改善,失业率改善,今年2004年从5月到7月,失业率下降至7%,26个月以来的最低水平,预计今年预计在7%以下。香港的经济转型,结构性失业是不容易改变,失业问题将继续是香港面临的一个重要的经济和社会问题。第四,通缩问题。自1999年以来,香港连续五年的负增长,综合消费物价指数的平均衰退率近3%的物价指数。自今年年初以来,随着国际经济开始繁荣和国际石油价格的上涨,在香港的通缩情况有所好转,今年从1月到5月,但仍跌1.6%,在综合消费物价指数(CPI)去年同期下降超过。此外,目前经济强劲复苏,仍存在一些不确定因素,未来发展仍有待观察。 

 

政权建设和政治改革纠纷更加突出

 返回香港特区政府按照“基本法”行事,并逐步推动行政改革,但是,范围广泛的主题敏感,机构建设和政治改革纠纷不断,严重影响了香港的社会稳定。 

 

香港特别行政区香港官僚政府为了提高执政效率,温和的改革,实施主要官员问责制,责任政府的政策的有效性问责官员是完全负责和承担。由于这项制度的实施,虽然有争议,但更顺畅,促进特区政府基本可以实现。 

 

基本法实施的“国家安全法案”或“23立法问题,关注的中产阶级更多的社会争议,加上与民主党的发展问题放大,导致群众大规模抗议游行,最后特区政府,香港正在考虑,以维持社会稳定,不得不暂时延缓制定的规定,我们可以说,香港的制度建设,这是一个重大的挫折。 

 

香港行政长官和立法会选举的问题,更大的内部纠纷。民主党人忽视的社会现实,急于推进全面直选,已涉及到理解和解释的有关规定基本法,并终于有要经过全国人民国会“解释”来解决争端常务委员会。它可以被说,全国人大解释基本法,香港的经济转型表示了一步的大方向一步,以避免激进的改革与不成熟的负面影响在香港的普选,香港人和政治团体应该珍惜这个机会,政治改革协商解决争议,促进民主的发展,提高系统

 自今年年初以来,中央政府开始与民主党,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以帮助解决纠纷,逐步推动建立香港的政治接触和沟通的制度和民主发展,通过对话和协商,但应充分认识到在香港复杂的政治改革的矛盾是不是突然所能解决未来所有的,也可能是在某些问题上的争端更加激烈,但只要你按照基本法,为香港的利益着想的精神,并最终能够找到一个解决方案。

 

对待建设和民主发展香港的政治问题,关键是要培养熟悉运作的民主的政治人才,完善法律法规体系,逐步推进。改革无论如何,香港是中国的香港,“一国两制下的香港,一国两制”,香港

  BR />中央政府全力支持香港,香港与内地深化合作

 

回归后,中央政府全力支持香港,香港连连败退难以维持香港相对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六周年之际,中央政府回应特区政府的建议,香港的回归签署了“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安排”),以稳定的信心香港商界对香港的经济,但也起到了作用,在促进经济快速复苏在香港。 CEPA的签署,香港的经济开始明显恢复,今年的强劲增长,股市从8000到目前的超过12000点,通缩改善,失业率开始下降。 

 

 CEPA本身也取得了实质性进展,由今年5月结束,共有354港澳向内地当局享受CEPA待遇申请,其中298批。港澳货物原产地的零关税进入内地市场价值港币330万元。 CEPA亦推动香港与台湾之间的经济和贸易交流,台湾香港的投资在2003年增长了283%。台湾银行加快进入香港的项目,多达13分支机构在香港,六个办事处,并开始兼并和收购在香港的银行,希望通过CEPA机制进入内地市场,以进一步提升香港的在粤港澳三地作为一个中介的作用。 

 

七周年前夕,香港的回归中央政府批准广东省政府提出的建议,“9 +2泛珠江三角区域合作机制的建立,并已建立了正式合作框架,建立了8香港与内地经济合作之间的合作领域和香港的经济枢纽的亚洲 - 太平洋地区的地位和国际商业服务中心的地位维护提供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新平台

 

为了改善香港经济,中央政府也采取了一些具体可行的政策,一是扩大开放内地居民赴香港,尤其是促进“自由行“来港的内地居民不断增加,极大地刺激了消费和旅游市场,在香港经济复苏的支撑力量推动内地与香港的金融合作已经取得了显着的进展,尤其是中央政府批准内地在香港使用的信用卡,今年早些时候,及时批准香港银行可以经营人民币存款,兑换及汇款服务,为香港银行业新业务的发展,目前,39个香港银行经营人民币业务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为$ 60亿美元(四月底)。第三,为了支持香港政府发行政府债券及改善财政赤字状况,中央政府明确提出,可用储备来购买债券在香港,是另一个强有力的支持,香港经济
 与内地经济联系的不断增长,而香港企业加大内地投资和经贸合作,在香港上市的内地企业融资进一步巩固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目前,内地在香港的总额超过2000,总资产达到220十亿美元。内地企业和资本已经成为其他势力支持香港的经济繁荣。

5. 香港是一个什么样的社会?请从经济政治文化方面讲?最主要的希望各位大侠谈谈香港人的思想是什么情况?

资本主义!

香港是一个什么样的社会?请从经济政治文化方面讲?最主要的希望各位大侠谈谈香港人的思想是什么情况?

6. 香港的地理、人口、政治、经济、文化、基本法、历史

香港(Hong Kong),全称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由香港岛、九龙半岛、新界(包括大屿山及230余个大小岛屿)组成。地处中国华南,珠江口东侧,北隔深圳河与广东深圳相接;西与澳门隔海相望;南临中国南海。
香港地理坐标为东经114°15′,北纬22°15′,地处华南沿岸,在中国广东省珠江口以东,由香港岛、九龙半岛、新界内陆地区以及262个大小岛屿(离岛)组成。香港北接广东省深圳市,南面是广东省珠海市万山群岛。香港与西边的澳门隔海相对,距离为61公里,北距广州130公里、距上海1200公里。
香港三大部分的面积分别是:香港岛约81平方公里;九龙半岛约47平方公里;新界及262个离岛约共976平方公里。香港管辖总面积2755.03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1104.32平方公里,水域面积1650.64平方公里。
香港是一座高度繁荣的国际大都市,是仅次于纽约和伦敦的全球第三大金融中心,与美国纽约、英国伦敦并称“纽伦港”,在世界享有极高声誉。香港也是亚洲重要的金融、服务和航运中心,以廉洁的政府、良好的治安、自由的经济体系以及完善的法制闻名于世,有“东方之珠”、“美食天堂”和“购物天堂”等美誉。
1840年之前的香港还是一个小渔村。1842-1997年间,香港沦为英国殖民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香港经济和社会迅速发展,不仅被誉为“亚洲四小龙”之一,更成为全球最富裕、经济最发达和生活水准最高的地区之一。1997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香港保持资本主义制度,并可享受外交及国防以外所有事务的高度自治权。香港是中西方文化交融之地,也是国际和亚太地区重要的航运枢纽和最具竞争力的城市之一,连续21年经济自由度指数位居世界首位。
新石器时代,香港已经有了人类活动。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公元前214年(秦始皇二十三年),中国秦朝派军平定百越,置南海郡,把香港一带纳入其领土,属番禺县管辖。由此开始,香港便置于中央政权的管辖之下,明确成为那时的中原王朝领土(狭义的中原,指今河南一带。广义的中原,指黄河中下游地区),从此时起直至清朝,随着中原文明向南播迁,香港地区得以逐渐发展起来。
汉朝香港隶属南海郡博罗县。
东晋咸和六年(公元331年)香港隶属东莞郡宝安县。东晋成帝咸和六年将南海郡东部划出,另设了一个东莞郡,下辖宝安、兴宁、海丰等六个县。宝安县的辖地,包括今天的香港地区和深圳市、东莞市,县城就是今天的深圳南头城。
隋朝又废东莞郡,将辖地并入广州府南海郡,宝安县也改为隶属南海郡,香港则仍归宝 安县管理。
唐朝至德二年(公元757年),改宝安县为东莞县,香港仍然隶属东莞县。
宋元时期,内地人口大量迁至香港,促使香港的经济、文化得到很大的发展。中国元朝时属江西行省,元朝时,在香港西南的屯门,在广州的外港的屯门又设巡检司,驻军,防止海盗入侵,拱卫广州地区。
明朝万历年间从东莞县划出部分地方成立新安县,为后来的香港地区。香港岛自此由明神宗万历(公元1573年)起,一直到清宣宗道光21年(公元1841年)成为英国殖民地为止,该地区一直属广州府新安县管辖。
清朝于1662年派兵到新界,并命令乡民留辫。香港在清朝时,一直在对外通商中扮演重要角色,因为,香港在地理上与广州唇齿相依,而广州是清朝对外开放的唯一商埠。
在英国占领香港前,香港基本上是一个荒岛,岛上南部的赤柱、大潭笃和石排湾,东部的阿公岩,水井湾等,有一些渔民居住。其他黄泥涌、灯第洲、七姊妹等几处,则有一些小村湾,当时,岛上的居民约3000人。[5] 英国人早年看中了香港的维多利亚港有成为东亚地区优良港口的潜力,直至19世纪后期清朝战败后,领域分批被割让及租借予英国使其成为英殖民地。
清道光二十二年即1842年,中英鸦片战争,清廷战败,割让香港岛给英国。咸丰十年即1860年,又割让九龙半岛给英国。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新界亦被英国强行租借,香港地区遂全部归英国人管理。香港全境的三个部分(香港岛,九龙,新界)分别来源于不同时期的三个不平等条约。
1841年1月26日: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英国强占香港岛,事后清政府曾试图用武力予以收复,道光皇帝为此发下多道谕旨,但清朝始终不能捍卫领土完整。
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不平等的《南京条约》(原名称《江宁条约》),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1860年10月24日:中英签订不平等的《北京条约》,割让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南地区给英国。
1898年6月9日: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展拓香港界址条例》,租借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北地区及附近262个岛屿,租期99年(至1997年6月30日结束)。
1941年12月25日: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军进犯香港,驻港英军无力抵抗,当时的香港总督杨慕琦无奈宣布投降。香港被日本占领。
1945年9月15日:日本战败后在香港签署降书,撤出香港。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香港经济和社会迅速发展,成为继纽约、伦敦之后的世界第三大金融中心。不仅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也是亚洲金融、服务和航运中心。
1982年至1984年,中英两国就落实香港前途问题进行谈判,1984年12月19日签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政府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决定1997年7月1日中华人民 共和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中方承诺在香港实行一国两制,香港将保持资本主义制度和原有的生活方式,并享受外交及国防以外所有事务的高度自治权,也就是“港人治港,高度自治”。
1997年7月1日,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香港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特别行政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香港保留原有的经济模式、法律和社会制度,五十年不变,实行“一国两制”,除防务和外交事务归中央政府管制外,香港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自治。
2015年7月9日香港特区立法会通过,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纪念日2015年9月3日定为一次过的额外公众假期及法定假日。除法例另有规定外,所有银行、教育机构、公共机构办事处及政府部门无须办公。当日也将是《雇佣条例》下的法定假日。
香港地形主要为丘陵,最高点为海拔958米的大帽山。香港的平地较少,约有两成土地属于低地,主要集中在新界北部,分别为元朗平原和粉岭低地,都是由河流自然形成的冲积平原;其次是位于九龙半岛及香港岛北部,从原来狭窄的平地外扩张的填海土地。虽然习惯一名取自香港岛,但香港最大的岛屿却是面积比香港岛大2倍多的大屿山。
香港属亚热带气候,全年气温较高,年平均温度为
香港维多利亚港
香港维多利亚港
22.8℃。夏天炎热且潮湿,温度约在27~33℃之间;冬天凉爽而干燥,但很少会降至5℃以下。5-9月间多雨,有时雨势颇大。夏秋之间,时有台风吹袭,7-9月是香港的台风较多的季节,但由5-11月期间都有可能受不同强度的热带气旋吹袭。在北太平洋西部、东海及南海上,每年平均有30个热带气旋形成,其中半数达到台风强度,最高风速为每小时118公里或以上。香港平均全年雨量2214.3毫米,雨量最多月份是8月,雨量最少月份是1月。 此外,香港市区高楼集中而密布、人口稠密,所形成的微气候容易产生热岛效应,导致市区和郊区有明显的气温差别,高层大厦林立的市区让空气中的“悬浮粒子”较难吹散。香港地区处于潮湿的亚热带环境,泾流丰富,地表水系发达。但水系作用范围有限,无大河流。除作为香港与深圳界河的深圳河外,主要有城门河、梧桐河、林村河、元朗河和锦田河等,绝大多数河流长度均不超过5英里,流速及流量与季节性降雨量密切相关,年中极不稳定。旱季难以维持水流或断流,河床毕露或部分露出,湿季则极易达到满岸水位,泛滥成灾。深圳河发源于梧桐山牛尾岭,自东北向西南流入深圳湾,出伶仃洋。全长37公里,流域面积312.5㎞²,其中深圳一侧为187.5㎞²,香港一侧为125㎞²。香港境内的梧桐河是深圳河的主要支流。
香港人口密度每年上升,根据2011年官方数据指出,香港的人口密度全世界第3。截至2014年年中,香港总人口约7,234,800人,较2013年同期增加47,300人,与2004年年中相比更大增451,300人。大部分香港人都住在高楼大厦,近十年兴建的住宅楼宇多在30至40层以上,部份更达70层,商业大厦可达约100层。而且,一个四人家庭普遍只能居住或拥有面积在400至1000平方英呎(约37.2至74.3平方米,12.3至30.7坪)的空间。正因如此,香港在高人口密度的同时,仍然保留大量未开发的郊野土地。
香港自1950年代起推广家庭计划,倡导每个家庭供养两名孩子,目的是想减少当时颇高的生育率。可是,于2006年,香港的出生率在全世界226个国家及地区中是最低的——每1,000人中只有9.6个新生婴孩。另一方面,香港是享有人均寿命最高的地区,男性的预期寿命为80.5岁,女性则为86.7岁。随着平均预期寿命的增长,人口将会越趋老化,2011年,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3%,估计于2033年将会增长至27%。
香港人口以华人为主,占香港人口接近95%,大部分原籍广东的珠江三角洲,主要说粤语和英语,普通话也甚流行。当中有一部分人士以暂居心态迁移到香港,即使于香港成立地区性联谊会或商会仍然以“旅港”两字作为标示,香港共有逾55万人持外国护照,外国人以印尼人及菲律宾人人数最多,其次为欧洲人及印度人。在香港定居的菲籍人士与来自印尼及泰国的一样,大部分是家庭佣工,也有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定居香港的菲籍歌手和乐师,于酒廊或休闲场所演奏。此外,也有不少于英治时期由印度、巴基斯坦及尼泊尔被英国征召及招聘到香港出任警员及军人(如踞喀兵)、银行护卫、建筑工人或在公立学校和津贴学校教授英语的南亚人。在香港定居的英国人大都在英治时期来香港工作和定居的大企业和政府部门高层、专业人士和在公立和津贴学校的英语教师。在香港定居的日本人大都是来香港工作和定居的日资大企业中高层。

香港自2000年开始出现女多男少现象,当时的男女口比例是每1,000名女性比967名男性,有关差距于过去数年一直扩阔。2011年女性较男性多出46万人,每1,000名女性只有876名男性。

7. 香港大学的哪些专业最值得读?对成绩的要求是什么样?

首先,医学、法律、金融都是港大很强大的专业,当然这也是最优秀的香港local们所追逐的专业,毕业出来也会有很高的社会地位。相反local们对工科的感冒程度并不是特别高,主要因为以金融中心著称于世的香港没有很多工业,IT公司也不是很多。下面推荐几个具体的学位项目。
1. J.D. 法学博士(其实是硕士学位)。港大JD在香港三所拥有JD学位的大学中是声望最高的(另外两所依次是港中文和港城)。首先是录取难度上,港大JD每年仅仅招收四十余人,对比之下港中文每年大约多出100人,这极大程度决定了港大JD的含金量。另外据说港大在PCLL考试上也比其他两所学校有优势,并且每年大约一半学生是投行高管,毕业后会拥有强大的connection。另外很大的优势是可以不用考LSAT,并且学费2年大约35w HKD,远比欧美JD性价比高。官网给出了具体的语言要求,详细见网页链接。
2. MFin 金融硕士。毋庸置疑,港大在香港金融界声望极高,不亚于欧美金硕,港大毗邻中环,晚上授课,白天去中环实习非常方便。拿到BB的面试很容易,但是拿到面试之后将纯看个人实力。和JD一样,大约一半的学生都有工作经验,来自投行券商四大,不过networking还要看个人主观能动性。MFin留在香港也会很容易。语言上面,建议考托福只要90分以上,更简单一点,雅思会卡小分6.5,对很多人是一个坎。以下是概要的介绍,详细见网页链接。

3. 最后推荐一个本科学位,BASc in FinTech,金融科技文理学士。港大计算机科学系才推出的项目,港大和腾讯也合作建立了金融学院,并且保证每个FinTech本科生都有机会参与腾讯实习。另外香港这几年金融科技的概念炒得不要太热了,非常值得一读。港大CS实力非常雄厚,在QS的世界排名上仅次于香港科技大学,在过去历史当中,也有进入世界前20的巅峰期。以下是官方简介,详细见网页链接。

以上,希望对你有帮助。
欢迎入读香港大学!图片来自网络。

香港大学的哪些专业最值得读?对成绩的要求是什么样?

8. 香港回归10周年寄语

  1997年7月1日,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香港回归终结了香港长达150年的殖民统治历史,近代百年来的历史有了一个完美的结局。香港特区成立,“一国两制”成为现实,香港的发展也从此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香港回到祖国怀抱,是祖国和平统一事业中的里程碑。

  口述者:曾宪梓

  曾任第八、九、十届全国人大常委,香港特区筹委会委员,港事顾问,香港中华总商会会长,香港贸易发展局理事等职。现为金利来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名誉副主席、香港特别行政区大紫荆勋贤。

  我在香港回归现场高呼“祖国万岁”

  祖国要过六十岁生日了,这是我今年最高兴也最期待的事。香港回归这十几年是我人生最有意义的一段日子。在香港生活了整整41年,我亲眼见证了这片土地的兴衰更替和风云变幻,而最令我刻骨铭心和感怀的片段,却都与香港回归有关。我今天已经75岁了,我一直坚持,就是想为国家、为香港多作一点贡献。

  直到今天,我依然清晰地记得12年前的那一天。香港回归交接仪式,整个会场4000多人,原本严肃而安静。凌晨之前,英国国旗降下来,然后零时零分准时奏中国国歌,升国旗和区旗,刹那间,大家都控制不住自己了。我完全情不自禁地举起了手,大喊一声“祖国万岁”。当时惊到不少人,特别是外国记者。夫人在旁边悄悄拉我,说你这么激动干什么,大家都在看你呢,要注意场合。可是,我能不激动吗?

  为了那一刻,我已等待了太久。

  回望回归协议签署前后

  1968年,离开广东省农科院五年之后,我辗转踏上了香港的土地。当时的香港,有着内地难以企及的繁华,但“血脉相连”的香港人对内地人的偏见却令人深感痛心。他们管内地人叫“阿灿”,这个外号来自一部叫《网中人》的电视剧,代表愚昧、贫穷、跟不上潮流的人。

  事实上,一直以来,香港的繁荣稳定都与祖国密不可分。新中国成立初期,虽然内地并不富裕,但仍给香港提供了充足的质优价廉的食品和其他物资,而内地的商品,40%都要经过香港转出去。祖国一直是香港的“靠山”。当时,我最大的心愿,就是能看到香港顺利回归祖国怀抱,香港人和大陆人能真正“手足相连”。

  1982年9月,因为香港问题,撒切尔夫人访问了北京。我非常关注这件事情,撒切尔夫人希望香港继续归英国管制,邓小平说不可能了。这之后,中英两国之间的关系出现了很大的波动。我为此非常着急。

  当时,香港整个社会一开始是在观望的,因为他们对共产党过去的一些做法——特别是对资本家的斗争仍然心存阴影。所以不少对未来充满忧虑的香港人都准备放弃在香港的产业,移民他乡。而英国政府则趁机颁发英国海外护照,拥有海外护照的香港人虽然在英国没有居住权,但离开香港到很多国家都可以免签证。当时几百万人申请了这个护照,有条件的香港人纷纷移民,去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英国政府为此赚了很多钱。香港经济那时也受到很大影响,人心惶惶,房价跌得很低。

  不过,历史前进的步伐不会因此改变。在经过多轮谈判之后,1984年12月19日,中英签署《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自此,香港进入了长达13年的回归过渡期。

  这13年,也是我一生中最为忙碌的岁月。我被邀请为香港基本法咨询委员会委员,被国务院聘请为港事顾问,同时还是香港特区筹备委员会的预备工作委员会委员,参与几乎全部基本政策的讨论和制定。每个月开两次会,讨论很多问题,其中有那么一两年,我差不多每年去十几二十次北京,把听取来的香港各界的意见,及时向中央反映。如今回想当年的忙碌,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乐在其中”。

  1985年,协议签署后的第一个国庆节,我们客属商会在香港包了一个大酒楼,筵开136桌,1500多人参加。从下午4时到晚上10时,宴会现场一直反复播放《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歌唱祖国》等革命爱国歌曲。这些都是我一辈子最爱唱的歌。当时有人对我说,你可真大胆,现在还是英国管制啊。我说我得告诉大家,我们香港就要回归祖国了,我们要得到赞许、认同。香港回归,我们心里都不担心,看到我们国家不断地强大了,谁还怕谁啊?

  过渡时期的风波

  1991年,我被推选为全国人大代表,三年后被选为全国人大常委。此时的香港回归已经进入了倒计时阶段,不料,原本一帆风顺的回归之路却在关键时刻再起波澜。我当代表的时候,正好遇到最后一任港督彭定康在香港就职,他试图大幅改变英国对香港的政策,并搞了个“三违反”的政改方案,这是摆明了与中方对抗的香港政制改革方案。我当时气愤万分,直接就跟彭定康“扛”上了。在当年的全国两会上,我就公开谴责彭定康,问他到底是破坏回归平稳过渡,还是来培养接班人?

  当时,我不止是猛烈抨击,更呼吁要把彭定康赶出香港。有人说我“很冲动”,不过,即使时光倒流,我还是一样会选择这么做。你说彭定康那是做什么啊?他想给香港回归设置拦路虎,给我们出乱子啊!当时有人骂他是千古罪人一点都没有错!

  尽管波折重重,但我始终相信,前途一定是光明的。当时,我们对将来香港特区政府进行了全方位的讨论,争议很多,比如过渡时期该怎样走,回归以后应该怎么做。但是所有的争论都是细节问题,对于大方向大家都是没有怀疑的,“一国两制”是必然的选择,所以都是有争议,有结论。

  “背靠祖国,香港的明天会更好”

  回归以来,香港遭遇了很多挑战,先是亚洲金融风暴、随后又是SARS侵袭,经济一度跌落低谷,许多人出现负资产,失业率居高不下。这些给新生的特区政府班子带来很多困扰,但是这个队伍很不错,他们处理得很好,没让别人看到热闹,看到乱子,就连美英等国家也认为香港这些年“一国两制”运转得很成功。

  作为一名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我自己觉得,有责任去收集香港各界人士的意见,及时向中央反映,希望中央制定香港政策的时候,能够更加全面了解,能够作出比较正确的对港政策。

  2003年6月,《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在香港签署,香港产品可以零关税运到国内,后来又出台了内地居民对香港“自由行”政策。从2004年起,香港经济得以高速复苏。香港经济得到复苏、发展,这充分显示了“一国两制”的生命力和活力。香港政府在新的制度下解决了问题,说明了新制度的能力。

  通过去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我更深刻地认识到了祖国对香港经济的支撑作用。中国内地市场是全世界最大的市场,13亿人正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内需的持续增长将为中国经济提供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祖国,就是香港最硬的“后台”、最大的“靠山”。香港是祖国的南大门,有着特殊的地位、特殊的政策,想发展必须靠大后方,依靠祖国内地做后盾。只要背靠祖国,香港就能面向全世界发展。而香港作为世界金融平台,在金融、贸易、航运、信息等行业领域都能起到连接内地与世界的桥梁作用。

  如今,香港的繁荣昌盛与日俱增,由于自己年事已高,去年,我从全国人大常委的位子上退了下来,生意也交给了三儿子。我以前总说,只要我不死,对祖国的回报就不会停止。现在看样子得改口了,不单单我要终身报效祖国,我也要我的儿子、家人,像我一样拥护共产党,爱我们的国家,爱香港,爱家乡。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