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心请教,股市为什么不是零和游戏

2024-05-06 03:13

1. 虚心请教,股市为什么不是零和游戏

简单说,
假设你的判断正确率为50%,每次盈亏皆相等,赚10次亏10次后,本金也是变少了的——因为有交易成本。
而股市本身并不直接创造财富,每次获利平仓,都是市场的其他参与者接了盘,约等于你赚钱,就有人亏钱,在这个过程中唯一永远不亏的可能只有券商和交易所。
这只是理论上,在现实中,中小投资者,因为分析理论、交易手段以及能够获取的资讯和配套的工具与大资金相差甚远,所以在中小投资者中,亏钱的人更多,赚钱的人更少。
假设交易股票没有丝毫交易成本的话,或许可以粗略的看作是零和游戏,但也并不意味着10个人里面5个赚钱5个亏钱,顶多可以说10万资金里,有五万是赚钱的,另五万是亏钱的。这个假设肯定是无法成立的,因为不可能没有交易成本,而且股市市值是变量。

虚心请教,股市为什么不是零和游戏

2. 股票是零和游戏吗?

我转载的.你看看,零和游戏是指一项游戏中,游戏者有输有赢,赢家的获利总额始终等于输家的损失总额,游戏过程是封闭的且不创造任何价值,游戏的总成绩永远为零,所以称之为“零和游戏”。从零和游戏的定义对照股市的实际可以看出,股市不是零和游戏,具体理由如下:
    一、赢家的获利总额不始终等于输家的损失总额。因为当股市上涨时,只有赢家没有输家;当股市下跌时,只有输家没有赢家,更谈不上赢家的获利总额始终等于输家的损失总额。
    二、股市是创造价值的而零和游戏并不创造价值。2006年,沪深两市1474家上市公司共实现净利润3781亿元,平均每个交易日有15亿的价值注入股市;美国股市自1871年以来股市整体平均的回报率达到了14.7%,也就是说,所有参加股市交易的投资者平均回报是14.7%,这也充分说明投资者的平均回报并不是零,即美国的股市不是零和游戏。
    三、股市是零和游戏的结论不符合风险大收益大的公理。股票投资风险巨大,它理应对应比较高的预期收益率。比如美国,股票投资的长期预期收益率是年均14.7%,而零和游戏的预期收益率为零,请问,这种风险大而预期收益率为零的投资活动有谁会去参与?事实是,国内股市目前的参与者数量不断创出新高,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股市并不是零和游戏。
    四、股市是开放的,比如股票持有者会获得分红,而零和游戏是封闭的。
   从以上四点可以看出,股市绝不是零和游戏,只不过是身处其中的投资者有亏有赚。(

3. 什么是零和游戏

零和博弈(zero-sum game),又称零和游戏,与非零和博弈相对,是博弈论的一个概念,属非合作博弈。
零和游戏指参与博弈的各方,在严格竞争下,一方的收益必然意味着另一方的损失,博弈各方的收益和损失相加总和永远为“零”,双方不存在合作的可能。
零和博弈的结果是一方吃掉另一方,一方的所得正是另一方的所失,整个社会的利益并不会因此而增加一分。也可以说:自己的幸福是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之上的,二者的大小完全相等,因而双方都想尽一切办法以实现“损人利己”。
零和游戏又被称为游戏理论或零和博弈,源于博弈论(gametheory)。是指一项游戏中,游戏者有输有赢,一方所赢正是另一方所输,而游戏的总成绩永远为零。早在2000多年前这种零和游戏就广泛用于有赢家必有输家的竞争与对抗。
“零和游戏规则”越来越受到重视,因为人类社会中有许多与“零和游戏”相类似的局面。与“零和”对应,“双赢”的基本理论就是“利己”不“损人”,通过谈判、合作达到皆大欢喜的结果。

扩展资料:
主要原理——
零和游戏源于博弈论,现代博弈理论由匈牙利大数学家冯·诺伊曼于20世纪20年代开始创立,1944年他与经济学家奥斯卡·摩根斯特恩合作出版的巨著《博弈论与经济行为》,标志着现代系统博弈理论的初步形成。
零和游戏的原理如下:两人对弈,总会有一个赢,一个输,如果我们把获胜计算为得1分,而输棋为-1分。则若A获胜次数为N,B的失败次数必然也为N。
若A失败的次数为M,则B获胜的次数必然为M。这样,A的总分为(N-M),B的总分为(M-N),显然(N-M)+(M-N)=0,这就是零和游戏的数学表达式。

什么是零和游戏

4. 什么是零和游戏

零和博弈(zero-sumgame),又称零和游戏,与非零和博弈相对,是博弈论的一个概念,属非合作博弈。
零和游戏指参与博弈的各方,在严格竞争下,一方的收益必然意味着另一方的损失,博弈各方的收益和损失相加总和永远为“零”,双方不存在合作的可能。
零和博弈的结果是一方吃掉另一方,一方的所得正是另一方的所失,整个社会的利益并不会因此而增加一分。也可以说:自己的幸福是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之上的,二者的大小完全相等,因而双方都想尽一切办法以实现“损人利己”。
零和游戏又被称为游戏理论或零和博弈,源于博弈论(gametheory)。是指一项游戏中,游戏者有输有赢,一方所赢正是另一方所输,而游戏的总成绩永远为零。早在2000多年前这种零和游戏就广泛用于有赢家必有输家的竞争与对抗。
“零和游戏规则”越来越受到重视,因为人类社会中有许多与“零和游戏”相类似的局面。与“零和”对应,“双赢”的基本理论就是“利己”不“损人”,通过谈判、合作达到皆大欢喜的结果。

扩展资料:
主要原理——
零和游戏源于博弈论,现代博弈理论由匈牙利大数学家冯·诺伊曼于20世纪20年代开始创立,1944年他与经济学家奥斯卡·摩根斯特恩合作出版的巨著《博弈论与经济行为》,标志着现代系统博弈理论的初步形成。
零和游戏的原理如下:两人对弈,总会有一个赢,一个输,如果我们把获胜计算为得1分,而输棋为-1分。则若A获胜次数为N,B的失败次数必然也为N。
若A失败的次数为M,则B获胜的次数必然为M。这样,A的总分为(N-M),B的总分为(M-N),显然(N-M)+(M-N)=0,这就是零和游戏的数学表达式。

5. 什么是零和游戏

什么是零和游戏?
  
 零和博弈(zero-sum game),又称零和游戏,与非零和博弈相对,是博弈论的一个概念,属非合作博弈。指参与博弈的各方,在严格竞争下,一方的收益必然意味着另一方的损失,博弈各方的收益和损失相加总和永远为“零”,双方不存在合作的可能。 也可以说:自己的幸福是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之上的,二者的大小完全相等,因而双方都想尽一切办法以实现“损人利己”。零和博弈的结果是一方吃掉另一方,一方的所得正是另一方的所失,整个社会的利益并不会因此而增加一分。 零和游戏又被称为游戏理论或零和博弈,源于博弈论(game theory)。是指一项游戏中,游戏者有输有赢,一方所赢正是另一方所输,而游戏的总成绩永远为零。早在2000多年前这种零和游戏就广泛用于有赢家必有输家的竞争与对抗。“零和游戏规则”越来越受到重视,因为人类社会中有许多与“零和游戏”相类似的局面。与“零和”对应,“双赢”的基本理论就是“利己”不“损人”,通过谈判、合作达到皆大欢喜的结果
  
  
 中文名零和博弈
  
  
 外文名A zero-sum game
  
  
 零和游戏之所以广受关注,主要是因为人们发现在社会的方方面面都能发现与“零和游戏”类似的局面,胜利者的光荣后往往隐藏着失败者的辛酸和苦涩。从个人到国家,从政治到经济,似乎无不验证了世界正是一个巨大的零和游戏场。这种理论认为,世界是一个封闭的系统,财富、资源、机遇都是有限的,个别人、个别地区和个别国家财富的增加必然意味着对其他人、其他地区和国家的掠夺,这是一个邪恶进化论式的弱肉强食的世界。我们大肆开发利用煤炭石油资源,留给后人的便越来越少;研究生产了大量的转基因产品,一些新的病毒也跟着冒了出来。
  
  
 通过有效合作皆大欢喜的结局是可能出现的。但从零和游戏走向双赢,要求各方面要有真诚合作的精神和勇气,在合作中不耍小聪明,不要总想占别人的小便宜,要遵守游戏规则,否则双赢的局面就不可能出现,最终吃亏的还是合作者自己。
  
  
 从20世纪以来,人类在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经济的高速增长、科技进步、全球一体化以及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之后,“零和游戏”观念正逐渐被“双赢”观念所取代。在竞争的社会中,人们开始认识到“利己”不一定要建立在“损人”的基础上。领导者要善于跳出“零和”的圈子,寻找能够实现“双赢”的机遇和突破口,防止负面影响抵消正面成绩。批评下属如何才能做到使其接受而不抵触,发展经济如何才能做到不损害环境,开展竞争如何使自己胜出而不让对方受到伤害,这些都是每一个为官者应该仔细思考的问题。有效合作,得到的是皆大欢喜的结局。从零和走向正和,要求各方要有真诚合作的精神和勇气,遵守游戏规则,否则“双赢”的局面就不会出现,最终吃亏的还是合作者自己。
  
  
 原理
  
  
 零和游戏源于博弈论,现代博弈理论由匈牙利大数学家冯·诺伊曼于20世纪20年代开始创立,1944年他与经济学家奥斯卡·摩根斯特恩合作出版的巨著《博弈论与经济行为》,标志着现代系统博弈理论的初步形成。
  
  
 零和游戏的原理如下:两人对弈,总会有一个赢,一个输,如果我们把获胜计算为得1分,而输棋为-1分。则若A获胜次数为N,B的失败次数必然也为N。若A失败的次数为M,则B获胜的次数必然为M。这样,A的总分为(N-M),B的总分为(M-N),显然(N-M)+(M-N)=0,这就是零和游戏的数学表达式。
  
  
 意义
  
  
 对于非合作、纯竞争型博弈,诺伊曼所解决的只有二人零和博弈:好比两个人下棋、或是打乒乓球,一个人赢一着则另一个人必输一着,净获利为零。
  
  
 在这里抽象化后的博弈问题是,已知参与者集合(两方),策略集合(所有棋着),和盈利集合(赢子输子),能否且如何找到一个理论上的“解”或“平衡“,也就是对参与双方来说都最”合理“、最优的具体策略?怎样才是合理?应用传统决定论中的“最小最大”准则,即博弈的每一方都假设对方的所有功略的根本目的是使自己最大程度地失利,并据此最优化自己的对策,诺伊曼从数学上证明,通过一定的线性运算,对于每一个二人零和博弈,都能够找到一个“最小最大解”。通过一定的线性运算,竞争双方以概率分布的形式随机使用某套最优策略中的各个步骤,就可以最终达到彼此盈利最大且相当。当然,其隐含的意义在于,这套最优策略并不依赖于对手在博弈中的操作。用通俗的话说,这个著名的最小最大定理所体现的基本“理性”思想是“抱最好的希望,做最坏的打算”。
  
  
 虽然零和博弈理论的解决具有重大的意义,但作为一个理论来说,它应用于实践的范围是有限的。零和博弈主要的局限性有二,一是在各种社会活动中,常常有多方参与而不是只有两方;二是参与各方相互作用的结果并不一定有人得利就有人失利,整个群体可能具有大于零或小于零的净获利。对于后者,历史上最经典的案例就是“囚徒困境”。在“囚徒困境”的问题中,参与者仍是两名(两个盗窃犯),但这不再是一个零和的博弈,人受损并不等于我收益。两个小偷可能一共被判20年,或一共只被判2年。

什么是零和游戏

6. 什么是零和游戏

说是有两个经济学家,在马路上散步,便讨论经济问题甲经济学家看见了一堆狗屎,思索着对乙经济学家说。你吃了这堆狗屎吧,我给你100万块钱。乙经济学家犹豫了一会儿,但是还是经受不住诱惑,吃了那堆狗屎,当然,作为条件,甲经济学家给了他100万块钱过了一会儿,乙经济学家也看见了一堆狗屎,就对甲经济学家说:你吃了这堆狗屎吧,我也给你100万块钱。甲经济学家犹豫了一会儿,但是还是经受不住诱惑,吃了那堆狗屎当然,作为条件,乙经济学家把甲给他的 100万还了回去。
故事还没有完
走着走着,乙经济学家忽然缓过神来了,对甲说不对阿,我们谁也没有挣到钱,却吃了两对狗屎。。。甲也换过神了,思考了一会儿说:可是,我们创造了200万的GNP阿!

你领悟到什么了吗?

零和游戏原理源于博弈论。

两人对弈,在大多数情况下,总会有一个赢,一个输,如果我们把获胜计算为得1分,而输棋为-1分,那么,这两人得分之和就是:1+(-1)=0。

博弈论的英文名为game theory,直译就是“游戏理论”。游戏者有输有赢,一方所赢正是另一方所输,游戏的总成绩永远是零。“零和游戏”之所以广受关注,主要是因为人们发现,在社会的方方面面都有与“零和游戏”类似的局面,胜利者的光荣后面往往隐藏着失败者的辛酸和苦涩。

但20世纪以来,“零和游戏”观念正逐渐被“非零和游戏”即“负和”或“正和”观念所取代。“负和游戏”指,一方虽赢但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得不偿失,可谓没有赢家。赢家所得比输家所失多,或者没有输家,结果为“双赢”或“多赢”,称为“正和”。比如投资股票和债券,投资者一方面可在股票或债券的价格涨落中赚取差价或从每年的派息之中获得利益,上市公司用投资者的钱来经营,创造利润,上缴税金,增加就业等等,双方或多方面都可从中获益。

在竞争的社会中,人们开始认识到“利己”不一定要建立在“损人”的基础上。有效合作,得到的是皆大欢喜的结局。从“零和”走向“正和”,要求各方要有真诚合作的精神和勇气,遵守游戏规则,不耍小聪明,不要总想占别人的小便宜,否则,“双赢”的局面就不会出现,吃亏的最终还是自己。

“零和游戏”是指:在一项游戏中,游戏者有输有赢,一方所赢正是另一方所输,游戏的总成绩永远为零。“零和游戏原理”之所以广受关注,主要是因为人们发现在社会的方方面面都能发现与“零和游戏”类似的局面,胜利者的光荣背后往往隐藏着失败者的辛酸和苦涩。但20世纪人类在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经济的高速增长、科技进步、全球一体化以及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之后, “零和游戏”观念正逐渐被“双赢”观念所取代。人们开始认识到“利己”不一定要建立在“损人”的基础上。通过有效的合作,皆大欢喜的结局是可能出现的。但从“零和游戏”走向“双赢”,需要各方都得有真诚合作的精神和勇气,在合作中要遵守游戏规则,耍小聪明,总想占别人的小便宜,最终吃亏的还是自己。

7. 股市到底是不是“零和游戏”?

股市它是零和游戏吗?

股市到底是不是“零和游戏”?

8. 股市是否为零和游戏

股市是不是零和游戏的问题,关系到股市的本质,在中国股市发展的新时期,不能不引人一辩。笔者认为,这里至少需要辨明两个概念:股市与零和游戏。
  从历史看,股市是股票发行人向社会筹集资本后,持股人之间及持股人与他人之间买卖股票所形成的交易。因此,股市实际上是一个二级交易市场。但在这一市场上,由各种因素约束所形成的股票交易价格,实际上与发行市场不再有严格的因果关系。在这一意义上,股市是一种虚拟经济。它并不为社会创造任何财富,而仅是一种对社会财富进行再分配的形式。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股市经济是一种虚拟经济,能将社会财富的价值起放大作用。
  所谓“零和游戏”,本是经济学博弈论中的说法,指在双方及多方的交易中,即一项游戏中,游戏者有输有赢,赢家的获利总额始终等于输家的损失总额,游戏过程是封闭的且不创造任何价值,游戏的总成绩永远为零,就是“零和游戏”。股市既然并不为社会创造任何财富,只是在投资者之间进行财富的再分配,也就是说,股市中一个赚钱的人一定对应于另一个赔钱的人。因而股市是零和游戏。在这一意义上,股市投资类似于赌博。
  主张股市不是零和游戏的人当然有其理由,其中之一是认为,当股市上涨时,只有赢家没有输家;当股市下跌时,只有输家没有赢家。这种论证,把上涨和下跌分割开来,是从相对静态的观点看待股市。而从动态表现看,例如从股市的一个周期看,所得等于所失,输家所失等于赢家所得。
  另一个证明是拿“例证”说话:2006年,沪深两市1474家上市公司共实现净利润3781亿元,平均每个交易日有15亿元的价值注入股市;美国股市,自1871年以来股市整体平均的回报率达到了14.7%,也就是说,所有参加股市交易的投资者平均回报是14.7%,这也充分说明投资者的平均回报并不是零,即美国的股市不是零和游戏。这个证明似是而非,首先,上市公司净利润的多少与其股价并无直接因果关联,君不见,那些股价平稳甚至趋于下跌的股票,其公司的净利润反而并不显低。其次,拿平均回报率证明股市不是零和游戏,更显滑稽,试问:哪个股市不存在平均回报率?至于从近期股市的参与者剧增来证明股市不是零和游戏,与拿平均回报率来证实,表面看似不同,实则犯了同样的毛病。
  当然,认为股市是零和游戏并不意味着否认它的地位和作用,也不是为劝退投资者和那些寻求资本增值而欲入市者。毕竟,股市的兴起和演变,符合资本的运动规律,这是马克思早在一百多年前就已揭示出来的。(卢立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