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篡汉,为什么要留着汉献帝?

2024-05-18 21:11

1. 曹丕篡汉,为什么要留着汉献帝?


曹丕篡汉,为什么要留着汉献帝?

2. 曹丕称帝后,为什么不杀汉献帝?

曹丕称帝后,并未杀掉汉献帝刘协,而是将刘协封作山阳公,继续受到人们的供奉。
而由于当时的消息传播不便,再加上刘备的蓄意造谣,当时在全天下都在盛传刘协被曹丕杀掉了,刘备也因此称帝。
而实际上,汉献帝刘协并没有死,反而他却活的很好,一直活到了青龙二年,寿终正寝。
那么问题来了,一般新皇帝继位,都是要对旧皇帝进行斩草除根,不仅是皇帝本人要被杀,就连他的族人也要被杀个精光,可为什么曹丕没有这么做呢?
其实,这件事很好解释,汉献帝如果死了,那么对自己一点好处都没有!不但如此,自己还会被天下人所讨伐的。
对于曹丕来说,自己可以称帝完全是靠着曹操奋斗下的成果,如果没有曹操的奋斗,自己是怎么也不可能坐上这个皇位的。
曹丕深知这一点,曹操在世的时候,曾有无数次机会能杀掉汉献帝,可是他却没有这么做,一定有他这么做的道理。自己如果贸然这样杀掉汉献帝,一定会成为天下人都攻击的目标,实在是没有这个必要。
在有,汉献帝做了几十年的傀儡皇帝,那些忠于他的势力也几乎被曹操给消磨殆尽了,如果他已经是个无权无势之的废人了,这时候杀掉他,意义何在?
更何况,在曹操的时候,曹操就把自己的三个女儿全部献给了汉献帝,而汉献帝也把他的两个女儿献给曹丕,可以说,他们说偶遇很深的亲缘关系,所以更加不必杀掉他了!
而最最关键的是,现在的喊限定还有一定的利用价值。曹丕称帝的时候,天下并没有统一。南方有孙权和刘备,北方有公孙渊,一旦自己杀掉他,这些势力肯定会联合起来讨伐自己的口实。这样一来自己就会成为众矢之的的,实在是没有必要。
总之,曹丕还是放过了刘协一家,历史也正如他所想的一样,汉献帝一家就这么平庸的过了一辈子??

3. 曹丕篡汉以后,为什么要留着汉献帝?


曹丕篡汉以后,为什么要留着汉献帝?

4. 曹丕与汉献帝是什么关系?

  禅让关系,汉献帝禅位于曹丕。
  曹魏高祖文皇帝曹丕(187年冬-226年6月29日),字子桓,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曹魏的开国皇帝,公元220-226年在位。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魏武帝曹操与卞夫人的长子。
  汉献帝刘协(公元181年4月2日—234年4月21日),汉灵帝刘宏次子,汉少帝刘辩异母弟,母灵怀皇后王荣,东汉最后一任皇帝,公元189年-220年在位。因被董太后抚养,故称“董侯”,初封渤海王,后改封陈留王。公元189年,董卓废汉少帝刘辩,立刘协为皇帝。董卓被王允和吕布诛杀后,董卓部将李傕等攻入长安,再次挟持了他,后来逃出长安。公元196年,曹操控制了刘协,并迁 都许县,挟天子以令诸侯。公元220年,曹操病死,刘协被曹丕控制,随后被迫禅让于曹丕。公元234年,刘协寿终正寝,享年54岁。葬于禅陵(今河南省焦作市修武县北小风村),谥号孝献皇帝。

5. 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让曹丕一当上魏王就马上篡汉称帝?

魏讽谋反的事情给了曹操启发,“二元君主观”让他得到了新的想法。 




 从袁绍开始,虽然是个乱臣贼子想要控制大汉,但是碍于当时的情况他一直都在扶持着傀儡皇帝汉献帝,一直都以保护汉朝来欺骗大家。乃至刘备等人也是以光复汉朝为口号,因为刘备是汉朝后裔,所以这一点或许可信。但是曹操绝对不是,曹操是一个极具野心的人,他虽然挟持了汉献帝,但是一直以打败敌人为主,明眼人都知道他想要的到底是什么是那个皇位,而且当时刘备曹操孙权等人已经年长,他们想做的就是为自己的接班人打天下。  

所以曹操一心都想让曹丕成为那个帝王,其实曹操和曹丕最初并不着急于篡位,但是魏讽谋反的事情给了曹操启发,他明白了“二元君主观”的意义。如果有人为曹操卖命,那么曹操就是他的正主,但是如果汉献帝任用了曹操的手下,那么汉献帝对于那个手下而言才是正主,而曹操是他的老上级而已,不再为他效命。就因为韩崇对刘表的这番话就让曹操明白了很多。从上次刘备和曹操夺取汉中本身就让曹操有些焦虑,认为是篡位而引起的报应。  



不过后来曹丕篡位的确也是有好的机会,而且这个结果也是可以被大家料想的,汉献帝也因此全身而退。虽然没有守住这个王位,但是曹丕对汉献帝还是不错的,能在乱世中全身而退,也很让人佩服。

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让曹丕一当上魏王就马上篡汉称帝?

6. 曹操死前希望曹丕封自己为文帝,曹丕却封曹操为武帝,文帝与武帝有什么不同吗?

楼主说的“封”字是值得讨论的。曹丕追封曹操的是”皇帝“,而不是”武帝“。”武“是曹丕给定曹操的谥号,不是封的,”武帝“是”太祖武皇帝“的简称,不是封的。这一点请楼主注意。

谥号的对逝者一生的评价总结,对于谥号的选定是有法可依的,这就是”谥法“。
关于楼主问的”文“与”武“的不同,我们来看一下谥法中是如何规定的:

经纬天地曰文。成其道。


道德博闻曰文。无不知。

学勤好问曰文。不耻下问。

慈惠爱民曰文。惠以成政。

愍民惠礼曰文。惠而有礼。

赐民爵位曰文。与同升。

刚彊直理曰武。刚无欲,强不屈。怀忠恕,正曲直。

威彊敌德曰武。与有德者敌。

克定祸乱曰武。以兵征,故能定。

刑民克服曰武。法以正民,能使服。

夸志多穷曰武。大志行兵,多所穷极。

一看这些有关”武“的语句,你就可以知道是对有兵权的人的评价。一般来说,谥号为”武“的一般是生前执掌兵权,对国家有过军事功劳,或用武力来达到自己目的的人。曹操生前挟持天子,带兵平灭诸侯,用武力手段铲除内外反对势力,所以”武“这个谥号更适合他。曹操虽然在文学上有所成就,但人们了解和关注他最多的还是他在军事和政治上的成就。

7. 曹丕称帝后是怎么对待汉献帝

皇帝降为“山阳公”
曹操死后,曹丕袭魏王和汉丞相职。一些大臣威逼汉献帝学习唐尧虞舜把皇帝位禅让给曹丕。220年十月,曹丕如愿登上了皇帝的宝座。
曹丕从魏王升到了皇帝,皇帝刘协降为了山阳公。不过这个山阳公还比较尊贵:邑一万户,位在诸侯王之上,奏事不称臣,受诏不拜,以天子车服效祀天地,宗庙、祖腊,皆如汉制,都山阳浊鹿城。
刘协离开都城前去山阳的时候,曹丕还非常客气地说:天下之珍,吾与山阳共之。
曹家对这位东汉末代皇帝、曹家的女婿还算厚道,以汉天子的规格和礼仪安葬了他,谥号孝献皇帝,陵曰禅陵。和东汉大部分帝陵在洛阳附近不同,献帝陵孤零零地在今修武县方庄镇古汉村。
260年,曹皇后与汉献帝合葬禅陵。据介绍,许昌市张潘乡也有一个献帝陵,称为“愍陵”,这是个衣冠冢。刘协因曾居许昌二十五年,后人为表纪念而建陵,今仅存一长方形土台。
根据相关的资料看来,刘协虽然被夺去皇位,可是还是没有遭到杀害,反而能够获得自由,即使天天备守军监视,可是至少比被关进天牢来的舒服,可以说,曹氏家族还是厚待刘协的。

曹丕称帝后是怎么对待汉献帝

8. 曹操为什么不废掉汉献帝

曹操初迎汉献帝的时候其实他的实力还不很雄厚,当时人人都不当汉献帝是一回事,就只有曹操看准了这个挂名天子的用途,他接收汉献帝后就自然成为了正统,以后也因他成为了正统,势力也因此而得到不断的扩展,直到歼灭袁绍势力后,他的势力也就变成一时无两了,但虽如此,当时始终还是有孙吴与刘蜀,在曹操心目中也可能有一个这样的想法,即一天未统一整个江山,这个汉天子还是有利用价值,可利用的就是汉天子的正统名义给予吴蜀分别作笼络、威胁操控,分化其两国不得以合伙对付魏,曹操在赤壁惨败后应该是对孙刘联盟有一定的阴影,他是怕两国的联盟,如果没有了汉天子做招牌,他也没有笼络的权力和名义了,有了汉天子,就能作时而册封下孙权,以朝廷的名义安抚着他,令他不给予刘备过份的帮助,而对刘备,则汉天子就变为人质,令刘备要攻魏就变成有所顾忌,所以他也会存在不敢直接取代汉献帝的忧虑,到曹丕即位,他不象曹操的老谋心算,考虑周长,再且那时候曹魏的国力也是远超于吴蜀两国的总和之上,曹操所担心的事情在于曹丕来说就不当是一回事了,所以就终于取代了汉献帝,汉朝也正式灭亡了。 而以三国志(魏书。武帝纪)的记载来看,曹操并不象演义中说得那么邪恶,他初初起义的前后也是很反对谋朝篡位的行径,他也多次拒绝参与别人组织的谋朝篡位行动,对于一些反动势力与恶势力都是很同仇敌忾的,他有着王者的气魄,纵揽朝政的野心行为,但就看不出他有夺位代之的心,故此,也有可能是曹操最终不想自己背上谋朝篡位的千古罪名,反正当时的汉献帝也只不过是个傀儡,曹操虽无皇帝之名,但就已有皇帝之实,废汉自立的行径对于他来说可能会认为是画蛇添足,而添画这个足所要付出的代价对于曹操来说是不愿意的。事实上,曹操即使是包揽朝政,但对于恢复当时汉室江山的社会民生经济和秩序是作出过很大贡献,这相比汉灵帝到汉献帝时代的奸臣当道、民不撩生的社会情况有着天渊之别,由此可见,曹操虽揽朝政,但他本为治国之才,于当时的社会上,争恨他撑权,指骂他谋朝的也只会是他敌对的政权者,而不是汉室江山的黎民百姓,但倘若他真的废掉汉献帝而自立为王的话,那么就会换来整个天下的人和以后千秋万代说他是个篡位夺政的人物,这样做的名声同他存留着汉献帝这个傀儡来于后面操纵的做法相比,实质的结果都是一样,但后者的做法就会严重影响了自己的名声,故此相信曹操就是因为这样而不废汉自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