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大陆是谁发现的

2024-05-05 18:37

1. 新大陆是谁发现的

  哥伦布:
  15世纪欧洲资本主义开始出现,许多国家竞相寻找海外市场,地处东方的亚洲是
  他们探险的目标。
  许多探险家纷纷远航,哥伦布在西班牙大金融家和国王的支持下,开始了寻找东方的航行。1492年8月3日,哥伦布率领由三艘小帆船组成的船队,从西班可巴罗斯港出发,向西航行,企图横渡大西洋,到达亚洲。
  哥伦布率领船队在海面上航行了71天,来到一个小岛。但并没有见到马可·波罗描写的中国的城镇和宫殿,哥伦布十分失望,只好返回西班牙。
  从1493年9月开始,哥伦布再次进行探险,1498年8月,哥伦布来到南美洲北部大河奥里诺科河的河口,无意中发现了美洲大陆。当时,哥伦布并没意识到他的发现有多么重要,直到后来,人们才意识到发现美洲大陆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

  郑和:

  1405年7月11日(明永乐三年)明成祖命郑和率领庞大的二百四十多艘海船、两万七千四百名船员组成的船队远航,访问了30多个在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国家和地区,加深了中国同东南亚、东非的友好关郑和下西洋路线图系。每次都由苏州刘家港出发,一直到1433年(明宣德8年),他一共远航了有七次之多。最后一次,宣德八年四月回程到古里时,在船上因病过逝


  所有的书上都写着,是哥伦布发现的美洲新大陆,而长安大学档案室主任赵秉中教授却对大量历史资料的考证中日前得出震惊世人的结论:最早发现美洲新大陆的不是哥伦布,而是中国人郑和。

  科技日报报道,赵教授在史料中发现,在秘鲁、墨西哥以及美国新墨西哥州、北美、美国沿海等地发现了大量古代中国人留下的古钱、石刻、太阳石、摩岩壁画等遗物和遗迹,在中国同样发现4000年前碳化了的美洲花生和谷物。这些遗迹的例证分别是:1865年,在秘鲁北部的喜玉山洞中,发掘出一座银铸裸体女神像。这件古物的照片在1948年首次由美国历史学家发表,上面铭刻着“武当山”三个汉字。

  在发掘出的古碑、古钱和石刻中,数在墨西哥境内发掘的石盆最有价值,石盆里有一尊泥塑人像,面貌服饰都是中国人的。此外还有在秘鲁发掘的“太碑”,在厄瓜多尔发掘的王莽时期的古钱,在玻利维亚发掘的刻有“萨基摩尔”的汉字石碑等。

  1790年在墨西哥宪法广场出土的阿斯特兑太阳石,太阳石的整个布局和艺术造型来自中国的铜鼓艺术。

  在美国新墨西哥州发现了公元前1460年的夸父追日崖画。

  在北美发现《轩辕黄帝族酋长礼天祈年图》和《蚩尤风后归墟值夜扶桑图》。

  1973年12月在美国沿海发现了3000年前的中国石锚。

  上世纪60年代初在我国江西和浙江的4000年前遗址中发现了6颗已碳化的花生,还有许多种植物种籽,如芝麻、蚕豆等,说明早在4000年前中国与美洲就有来往。

  以上都是历年来的考古发现,而赵教授近来发现英国皇家海军退役军官加文·孟席斯所著的《马背上两位皇帝:朱棣和贴木儿》、《1421年:中国发现了世界》两部书则记载了哥伦布及第一批达到美洲的欧洲人的发现。

  加文·孟席斯为了证实中国人在第一批欧洲人到达美洲之前早已到达美洲,查阅了6000多本书籍、哥伦布以前的世界地图、欧洲国家档案馆的档案和第一批到达美洲的航海家的笔记,以及其他有关资料,耗时10年之久。书中记载了郑和在1405年—1433年间七次带领航队出海远航,历时28年,经历了亚洲、非洲、澳洲、南北美洲等30多个国家,不但在这些地区和国家留下了许多遗迹,而且还建立了许多移民基地。

  郑和历次远航时都详细绘制了所到之处的地图和海图。哥伦布、麦哲伦、卡布罗、迪亚斯和达伽马等航海家和探险家在远航达到美洲时,用的都是中国人绘的地图。这些地图的精确度极高,误差在23英里左右。孟席斯在书中写道:“绘制世界地图,需要数百艘船航行数百万平方公里,所以只有中国人才有这样的船队和能力。”经过孟席斯考证,哥伦布到达美洲之前已有许多中国移民点散布在美洲各地,在秘鲁的埃腾和蒙色夫两个村子里居住的几乎都是中国人,他们都说汉语。中国人在美洲至少开发了6个移民地,有的移民地多达1万人以上,哥伦布还发现当地居民的语言中有大量的汉语词汇。麦哲伦到达香料岛时,发现中国人用陶器与那里的人交换香料和胡椒。

  赵秉中教授说,证实哥伦布到达美洲之前中国人早已到达美洲的证据很多,应该说这一发现是中国民族的骄傲,我们历年来的中学课本和档案资料上都是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看来这一历史要重写

新大陆是谁发现的

2. 是谁最早发现新大陆

第一个到达美洲的欧洲探险家是莱夫·埃里克松,但是哥伦布在发现新大陆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尽管哥伦布不是第一个到达美洲的欧洲探险家(第一个到达美洲的欧洲探险家是莱夫·埃里克松),但哥伦布的航海带了第一次欧洲与美洲的持续的接触,并且开辟了后来延续几个世纪的欧洲探险和殖民海外领地的大时代。

扩展资料:克里斯托弗·哥伦布
探险家、殖民者、航海家,出生于中世纪的热那亚共和国(今意大利西北部)。当时背景是西方帝国主义抬头,各欧洲王国开始经济竞赛,纷纷通过建立贸易航线和殖民地来扩充财富。哥伦布的向西航行到达东印度群岛的冒险性计划得到西班牙王室的支持。
在哥伦布1492年的第一次航行中,他在巴哈马群岛的一个他叫做“圣萨尔瓦多”的地方登陆,而不是计划中的日本。在后来的三次航行中,哥伦布到达过大安的列斯群岛、小安的列斯群岛、加勒比海岸的委内瑞拉、以及中美洲,并宣布它们为西班牙帝国的领地。
尽管哥伦布不是第一个到达美洲的欧洲探险家(第一个到达美洲的欧洲探险家是莱夫·埃里克松),但哥伦布的航海带了第一次欧洲与美洲的持续的接触,并且开辟了后来延续几个世纪的欧洲探险和殖民海外领地的大时代。这些对现代西方世界的历史发展有着无可估量的影响。
莱夫·埃里克松可能是在西元1000年时,第一个发现北美洲的欧洲探险家。
新大陆(美洲的别称)一般指美洲
亚美利加洲(America)分为北亚美利加洲(North America)和南亚美利加洲(South America),位于太平洋东岸、大西洋西岸。
美洲位于西半球,自然地理分为北美洲、中美洲和南美洲,南纬60°~北纬80°,西经30°~西经160°,面积达4206.8万平方公里,占地球地表面积的8.3%、陆地面积的28.4%,美洲地区拥有大约9.5亿居民,占到了人类总数的13.5%。是唯一一个整体在西半球的大洲。
北美洲和南美洲,以巴拿马运河为界,总称亚美利加洲,简称美洲,美洲又被称为“新大陆”。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   克里斯托弗哥伦布

3. 是谁最先发现的新大陆?要详细

既不是郑和,也不是哥伦布,是法显。
 东晋至十六国时代(公元317-420年)的佛门弟子法显因著有《佛国记》而闻名于世。《四库全书》独具慧眼把《佛国记》列入史部•地理类。《辞源》、《辞海》都收录了《佛国记》条目。《辞源》说它“是我国现存有关海外交通的最早的详细记录”;《辞海》也说它是“中国现存史料中有关陆海交通的最早详细纪录”,还说它“受到中外学术界的重视”①。
    的确,《佛国记》并非释家专著,因为所述广涉中外陆海交通,因而早已为中外学者所注目。据报载,近年来又有人经过穷研详考,报捷新获。笔者鄙陋,学殖荒疏,拟就目力所及,作一综合评介,以为学人参考。

      一、法显其人及其书《佛国记》

    法显(约337-约422年)俗姓龚,东晋—十六国时代平阳郡武阳(今山西襄垣县)人,梁•慧皎《高僧传》有传。兄弟4人,其中3人早夭,父母担心他难得养大,于法显3岁即度为沙弥,后因重病送住寺院。迨父母双亡,法显决心出家,20岁受比丘戒。《出三藏记》说其“志行明敏,仪轨整萧”。法显在长安,常“慨律藏残缺,矢志寻求”。
    十六国时代后秦姚兴弘始元年(公元399年,亦即东晋隆安三年),法显偕慧景、道整、慧应、慧嵬等同契从长安出发,前往天竺(今印度)寻求戒律真经。他们于次年夏天才到达甘肃张掖。在这里,和另一批西行求法的僧人僧绍、智严、宝云、慧简、僧景等相遇,于是便结伴同行。途中艰险,莫可名状,书中多有生动记述。以当时的旅行条件,确如作者所说:“涉行艰难,所经之苦,人理莫比。”所以,就有人半途折回,有的病死异乡,有的虽历经磨难,达到天竺,却再也不敢原道归来,只得久留不还。
    只有法显精诚遂愿。他历经30余国,长达14余年,不但取得了他热切渴望的多种佛经梵本,归国后还住建康(今南京)和天竺僧人佛驮跋陀罗一道在道场寺潜心翻译出了部分,并且又与天竺禅师参互辨定,以第三人称的口吻,简要而生动地记述了他所经历的各国佛迹、民情、风俗和其它教派以及山川、地理情状,这本书就是《佛国记》。
    《佛国记》历来受到中外学者的广泛重视,早被译成多种外文行世。日本支那内学院刻印题作《历游天竺纪传》,称其此举为“取材异邦,发扬古籍”。日人足立喜六又著《考证法显传》,辨析厘定,足资参证。

      二、《佛国记》之谜及其前辈诸家的破译

    《佛国记》最惹人注目的是,作者提到他曾因迷航到达一个“耶婆提”国。“耶婆提”到底在哪里?法显的航程到底经由何处?这是一个“谜”。如今已经1600年了。现将《佛国记》所述归途遇险,以致误入“耶婆提”国一节节录如下:“初发长安,六年,到中印国。停经六年,到师子国。同行纷披,或留或亡。即载商人大舶上,可有二百余人。得好信风,东下。三日,便直大风,舶漏水入。商人大怖,命在须臾。如是大风,昼夜十三日,到一岛边,不识东西,惟望日月星宿而进。若阴雨时,为逐风云,亦无所准。当夜暗时,但见大浪相搏,恍若火色。商人慌遽,不知那向。海深无底,又无下石住(石锚)处。至天明已,乃知东西,还复望正而进。若直伏日,则无活路。如是九十许日,乃到一国,名耶婆提,其国外道,婆罗门兴盛,佛法无足言。停此国五月日,复随他商人大船,亦二百许人;赍五十日粮,以四月十六日发,东北行趣广州。一月余日,夜鼓二时,遇黑风暴雨,于是天多连阴,海师相望僻误,遂经七十余日,即便西北行求岸。昼夜十二日,到长广郡界牢山南岸。……是岁晋义熙十二年(公元416年)矣。”据此,清末丁谦著《佛国记地理考证》,认定“耶婆提”即婆罗岛。他说:“核其方位里程,即婆罗岛无疑。婆罗,《隋书》作“婆利”,与“婆提”音谐,上多一“耶”字音者,殆梵音译土语故耳。”按:“婆罗岛”即今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北。唐总章二年(669年),曾遣使至中国。
    岑仲勉《佛游天竺记考释》对于丁谦推断,明确“按曰”:“耶婆开化较迟,对音亦异,丁(谦)说自不足信。”这是因为《佛国记》明言:“其国外道婆罗门兴盛,佛法无足信。”岑仲勉《佛游天竺记考释》的结论曰:
    “质言之,记文简单,无可比勘,而耶婆之名,昔人复为混用,究为今爪哇抑苏门答刺,一时尚难论矣”②。
    著名学者梁启超倒是抱着一种极为实在的态度。他在《佛学研究十八篇》一书的《中国印度之交通》文中③,说到法显行程所至之“耶婆提”时,特地注明:今地待考。此书尝收入《饮冰室专集》,于1936年初版。
    著名学者汤用彤在商务印书馆于1938年出版的《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一书中于“耶婆提国”下作了夹注,称:“即Yaradhipa地应在今日苏门达拉岛上。”④“苏门拉达”是“苏门答腊”的异写。先生谨慎,只是估计、推测,故而用了一个揣摩的助动词“应”。
    “耶婆提国”究竟何在?差不多是近世纪来一直为学术界所关注的一个难以破译的“谜”。

      三、躲在深闺的近人《法显发见西半球说》

    著名学者吕思勉于1934年在世界书局出版了一本《中国民族史》,内附近人《法显发见西半球说》一文。此文根据法显《佛国记》所述行程,作了精辟的剖析,振聋发聩,令人耳目一新。文章在略述《佛国记》之后,说:
    案师子国,即今锡兰(现改为斯里兰卡)。本欲自锡兰东归广州,乃反为风所播,东向耶婆提国。耶婆提者,以今对音拟之,即南美耶科陀尔国,直墨西哥南,而东滨太平洋。“科”音作“婆”者,六代人“婆”、“和”两音多相混,如婆薮盘豆,一译作和薮盘头,是其证。耶婆提,正音作耶和提,明即耶科陀尔矣。世传墨西哥旧为大国,幅员至广,则耶科陀尔,当时为墨西哥属地无疑,所以知耶科提必在美洲,非南洋群岛者,自师子国还向广州,为期不过四十六日。(原注:据《唐书•地理志》)故法显失道,商船亦赍五十日粮。今遭大风,昼夜十三日,始至一岛,又九十日而至一国,合前三日计之,已得一百六日,是东行倍程可知。况南洋“师子国,途次悉有洲岛;当时帆船,皆傍海而行,未有直放大洋者。今言海深无底,不可下石,而九十日中,又不见附海岛屿,明陷入太平洋中,非南洋群岛。逮至耶婆提国,犹不知为西半球,复向东北取道,又行百余日,始折而西。夫自美洲东行,又百许日,则还(环)绕大西洋而归矣。当时海师,不了解地体浑圆,惟向东方求径,还(环)绕大西(洋),进行既久,乃轶青州海岸之东,始向西北折行,十二日方达牢山(崂山)。是(法)显非特发见美洲,又还(环)绕地球一周也。这一段话,以无可辩驳的事实,剖析得入情入理,细腻明确。作者认定:法显所到的耶婆提国,乃是在墨西哥南部、而东滨太平洋的当时墨西哥属地的耶科陀尔国。其论据是:
    1.古今语音变异。法显所记耶婆提,正音当作“耶和提”,故“明即耶科陀尔矣”。本来,外语记音,惟近似耳,迟至今日,不假国际音标,只用汉字标识,亦是如此。
    2.自师子国(斯里兰卡)还向广州,如不失误迷路,当时不过46日可达。而法显所乘商船,却走了106日,这是由于“东行倍程”所致。
    3.当时帆船航行,皆傍海取道,而自师子国(斯里兰卡)始发,沿途都有洲岛。可是《佛国记》说他们曾经处于“海深无底,不可下石”的境地,并且“九十日中,又不见附海岛屿。因此,作者断定:法显“明陷入太平洋中,非南洋群岛”。
    4.法显复乘商船东北取道希望回到广州,结果环绕大西洋达到青州海岸,西北折行12日方达牢山(崂山)。
    所以,作者说:法显非特发现美洲新大陆,他还环绕地球转了一周。
    根据上述材料,应该说:最先发现“法显发现新大陆”的,是吕思勉《中国民族史》一书附录的写作《法显发见西半球说》的那位“近人”。这位“近人”提出这一结论的时间至少在《中国民族史》出版的1934年以前。
    可惜的是:这位“近人”姓甚名谁都不知道,事迹行状更难以稽考,而他的文章《法显发见西半球说》,实乃石破天惊,足以振聋发聩,耳目一新,可是却是“养在深闺人未识”。当然,也许由于其时国步艰难,民族危机深重,学术研究更是荒芜寂寥,以致未能引起学界广泛的重视。不幸之中,有赖历史学家吕思勉慧眼独具,能以其博学重望,于大著《中国民族史》附录,才使我们后学得窥全豹,才未曾湮没于汗牛充栋的故纸尘堆。说来也许是不幸之中的大幸乎!

      四、欢欣之余的遗憾

    1994年4月9日《解放军报》刊载邱明义、连俊义先生合著的文章《谁先发现新大陆——中国高僧法显比哥伦布早1080年到达美洲》,说是:
    一个石破天惊之说出现了,我国学者、我军离休干部连××(按笔者隐名)向世界宣布一个结论:中国高僧法显比哥伦布早1080年到达美洲大陆,也就是说,法显比哥伦布先发现新大陆!此说一出,世界舆论大哗。
    读此大论,真是令人惊心动魄。1994年4月18日《报刊文摘》随即摘要转载,影响很大。
    据文章介绍,连××是于1963年翻阅有关鉴真和尚的大量资料时,才偶然“结识”他的同乡、中国历史上的另一位高僧法显的。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连××才开始着手研究法显。文章说,连×ד整整花了30年的心血”,才将法显的“航海路线和到达地点”“查证得一清二楚”。
    但是,究其论证思路和所得结论,和吕思勉《中国民族中》附录的那位近人所作的文章《法显发见西半球说》完全一致,真乃“英雄所见略同”。
    应该指出的是:这位“近人”发现“法显首先发现新大陆”,即以吕思勉转载《法显发见西半球说》的《中国民族史》出版的1934年为期,和《解放军报》1994年发布“石破天惊”的新闻报道相比,要早出整整60个春秋。即从连××于1963年着手研究算起,“近人”的文章结论却早在30年前即已刊发。吕思勉《中国民族史》于1934年出版,“近人”的文章至少刊发在这个时间之前。
    应该承认,相对于“近人”的结论而言,连先生自有个人的发现,时代在进步,他的论证自然周全、严密而更趋科学。连先生的潜心研究和将此结论弘扬光大,其功昭著不没。
    问题是,“近人”的劳绩亦不可抹煞。尊重前人的劳动和智慧,当是学人的应有情操和品德。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引述了许多无名作家的作品。他说:我执行历史的裁判,给每个人以应得的奖励。当然,连××的研究也许完全是在封闭中完成,只是和他人撞车而已,并且,尤有详考细辨、发扬光大之劳。但是,就整个学术界来说,我们对待前人的文化遗产,却是不应该闭目塞听,跟着一起叫唤“皇帝的新衣”。那样,不但不是连先生自己的心愿,恐怕也不是宣传连先生的先生的初衷。学术的生命在于忠实,忠实于历史,忠实于科学。
    连先生的研究及其成果,为国人增了光,这是值得庆幸、令人欢欣鼓舞,可是宣传连先生的大块文章,却对“近人”只字不提,这又令人不胜遗憾之至。尊重历史,尊重科学,尊重事实,乃是学人奉若圭臬的至高准则。

是谁最先发现的新大陆?要详细

4.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历史背景

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从小喜欢学地理,少年时期,偶然读到一本书,上面讲整个地球是圆形的。他就大胆地设想,向西航行也许可以到达东方的国家。

公元1476年,24岁的哥伦布向葡萄牙国王建议,向西环行探索通往东方印度和中国的海上航路。当时,许多有学问的教授和哲学家,都讥笑这位大胆的年轻人,说他向西方行驶,只能掉进地球边缘的深渊,而企图到达东方的印度和中国,简直是傻子说的疯话。

哥伦布相信自己是正确的,可是,没有当局的支持,自己一无船,二无钱,是没法实现这个计划的。1485年,他移居西班牙,继续宣传西行主张,罗马教皇知道他有这种大志,并且已经等了十几年,就怂恿西班牙的王后,请她帮助哥伦布。教皇送给哥伦布65元钱,作为去见王后的路费。哥伦布用这点钱买了一套衣服、一匹驴,一路上连吃饭的钱都没有,全靠乞讨过日子。

西班牙王后和统治者抱着试一试的想法,给了哥伦布三只船,但没有水手,谁都不愿去冒险。哥伦布没有办法,就跑到海边去拉住几个人,先是哀求,后是说服,要他们答应一起去。他又请王后释放狱中的死囚,答应他们如果航海成功,就给他们自由。

1492年8月3日,42岁的哥伦布终于领着87名水手,分乘三只船从巴罗斯港出航了。他们同惊涛骇浪搏斗,经历了千难万险,横渡大西洋,到了巴哈马群岛和古巴、海地等岛屿。之后,哥伦布又率领船队分别于1493年、1498年、1502年三次西航,到了牙买加、波多黎各等岛屿以及中美、南美洲大陆沿岸等地方。当时他误认为这就是亚洲,直到他去世时,还不知道这是一个从未被人知晓的“新大陆”。所以,加勒比海一些岛屿至今还被称为西印度群岛。

偌大一个美洲,在当时还不为世人所知。所以,人们称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哥伦布虽然没有绕地球一周,但他勇于开辟新航路的探险精神,几百年来一直鼓舞和激励着人们去探索未知的世界。

5. 中国金融工会是什么时候成立的,历史沿革情况。

  中国金融工会成立于1951年10月,中国金融工会是中华全国总工会领导下的全国性产业工会组织,涵盖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等领域,现有会员240多万人。

中国金融工会是什么时候成立的,历史沿革情况。

6. 历史谁知道什么时候开始有银票的

北宋的“交子”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银票。初始发明人为成都知府张咏。“交子”的出现,便利了商业往来,弥补了现钱的不足,是我国货币史上的一大业绩。此外,“交子”作为我国乃至世界上发行最早的纸币,在印刷史、版画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对研究我国古代纸币印刷技术有着重要意义。

7. 转贴:美洲之父:谁最早发现新大陆

一般认为,哥伦布是“美洲的发现者”,他开辟了大西洋航路,第一次把美洲带入人们的视野,在他的引领下,欧洲人掀起了殖民美洲的浪潮,最终创建了现代美洲文明。因此,似乎哥伦布最有资格获得“美洲之父”的殊荣,也最有资格以自己的名字命名新大陆。那么,为什么这片大陆以另外一个人的名字命名呢?亚美利加是何许人也?谁才是新大陆的真正发现者?要解答这些问题,我们必须从美洲的发现史讲起。原来,美洲大陆的最早发现者另有其人,而发现这片陆地是“新”大陆也并非哥伦布。


新大陆最早的发现者——维京人
维京人(Vikings)生活在寒冷多山的北欧地区,不算肥沃的土地无法承担增长过快的人口,他们自公元8世纪大批南下,成为中世纪早期欧洲人的梦魇。维京人擅长航海,他们的船只体型修长,船腹宽阔,其中最著名的维京“龙船”,有一根桅杆和一张帆,有80个划桨手分布在船的两翼。航海成为维京人生存发展的必备技能,当然,在欧洲劫掠和殖民的同时,维京人还取得了许多航海成就,美洲大陆正是其中一项发现。维京人到达美洲大陆的路径不同于大航海时代的欧洲水手,而是经冰岛和格陵兰岛渐次发现的过程。
冰岛的发现者是一位叫纳多德(Naddod)的维京人。他于867年在从挪威到法罗群岛的途中,遭遇了风暴。他的小船随风漂流,意外地来到一块陌生的土地。他看到山顶上有积雪,于是将此地命名为“雪地”(Snowland)。两年后,另一位维京人加达尔(Gardar Svarson)循着纳多德的航路再次来到这里,他沿着海岸环航,进行了细致考察,最后得出结论——这是一座巨大的岛屿。加达尔的探险正值夏季,茂密的森林和丰富的渔猎资源使他相信这里适宜殖民。在加达尔的鼓动下,一位叫弗洛基(Floki Vilgerdarson)的冒险家带领一队探险者前往殖民。但当冬天到来后,青翠的草木完全枯萎,茫茫大雪覆盖了地面,海湾也结冰封冻,弗洛基不得不放弃殖民计划,并在离开时给这里取名为“冰岛”(Iceland)。


1
维京人的“龙船”
殖民冰岛是由英科尔夫·阿纳松(Ingolf Arnarson)和他的堂兄弟莱弗(Sword Leif)完成的。约871年,两人因犯有杀人罪被放逐,所判的刑罚是在“冰岛”度过三个冬天。两个亡命之徒在前往冰岛的路上,劫掠了爱尔兰海岸的一批奴隶。他们与这些奴隶成为冰岛上的首批成功殖民者。877年,英科尔夫在西部一处不冻湾里建立了一个固定的殖民点,即后来冰岛的首都——雷克雅未克。
格陵兰岛的发现也是维京人的贡献。格陵兰岛大部分位于北极圈以内,在维京人到来之前,这里居住着世界上最耐寒的人种——爱斯基摩人。脾气暴烈的维京人“红毛埃里克”(Eric the Red)是发现这个巨大岛屿的第一人。埃里克因谋杀罪被驱逐出挪威,约982年,他与其父一起流亡到冰岛。然而,他那惹麻烦的脾气又使他被冰岛当局驱逐,再次亡命天涯。他听说向西还有陆地,于是他准备拿命一搏。埃里克非常幸运地找到了这片传说中的土地,虽然很难说他是第一个发现这里的人,但他无疑是将这个世界最大岛屿展示给世界的第一人。他在这片陆地上考察了三年之久,然后带着这个令人振奋的消息回到冰岛。此时的冰岛殖民者已达数万之多,正急于寻找新殖民地。为了使自己的发现更有吸引力,埃里克给这片六分之五被冰雪覆盖的土地取名“格陵兰”(Greenland),即“绿色的土地”。985年,埃里克带领大批殖民者乘船来到格陵兰南端定居,成为第一批在此殖民的欧洲人。
维京人发现格陵兰岛后,北美大陆已经近在咫尺了。在缺乏文字记载的古代,人们口耳相传的故事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总体上,维京人发现美洲大陆的传奇分为三个阶段:发现——探险——尝试殖民。
公元986年,一位叫比亚尼(Bjarni Herjolfsson)的维京商人前往格陵兰岛看望移居那里的父亲。又是一次意外带来了伟大的发现,海上的大雾和强劲的北风使他在距格陵兰岛不远的地方迷失了航向,于是他只能随风漂流。不知过了多久,大雾消散了,他看到一座陌生的岛屿,上面布满了“茂密的森林和低矮的山丘”。这位谨小慎微的商人并没有登陆,而是掉转船头往北回到了格陵兰。
数年后,红毛埃里克的儿子——莱弗·埃里克森(Leif Eriksson)买下了比亚尼的船。公元1000年左右,他带领一支小型探险队从格陵兰岛东南海岸的定居点出发,首先沿着海岸来到西部海岸,然后径直西航,到达一片冰雪覆盖的荒凉之地,将之命名为(Helluland),意为“石板之地”。据推测,他们到达的可能是巴芬岛。之后探险队转而向南,可能到达了拉布拉多半岛,莱弗把那片土地命名为马克兰(Markland),意为“布满森林的土地”。又航行了两天,莱弗再次看到一片陆地,他们来到陆地北部的一个岛上进行了考察。此后,他驾船向西航行发现了一条大河。他们从未见过如此宽阔的大河,两岸郁郁葱葱,气候宜人、适合居住,莱弗将其命名为“文兰”(Vinland),意为“美酒之地”。莱弗在此地过冬后返回格陵兰。这次探险之旅应是欧洲人首次有目的、有组织的对美洲的发现。
根据维京人的传说,在莱弗发现新陆地之后,他的兄弟托瓦尔德(Thorvald)、同父异母的妹妹弗莱狄(Freydis)也先后组织过在北美东海岸的殖民活动。此外,莱弗另一兄弟托尔斯坦(Thorstein)的遗孀改嫁给一位叫索尔芬·卡尔塞弗尼(Thorfinn Karlsefni)的商人,从而使其知道了埃里克家族的秘密。这位商人也组织了一次较大规模的殖民活动。遗憾的是,由于殖民者内部的矛盾及其与北美土著居民的冲突使这些尝试都归于失败。
维京人的航海事迹,虽然没有文字可考,但20世纪的一系列考古发现提供了佐证。在纽芬兰和北美大陆沿岸,考古学家发现了许多维京人建筑的遗迹,在巴芬岛等地还发现了维京人留下来的物品。维京人这个以海盗著称的古代民族,从北欧到冰岛,从冰岛到了格陵兰,又从格陵兰来到了美洲大陆。这一发现使他们比哥伦布提前500年成为这片大陆的“最早发现者”。

“新”大陆的发现者——亚美利加·维斯普奇
亚美利加·维斯普奇(Amerigo Vespucci, 1451-1512)与哥伦布年龄差不多,也生于意大利一个以商业闻名的城市共和国——佛罗伦萨。但就出身来讲,他要比哥伦布幸运许多,他的父亲是佛罗伦萨货币兑换行会的公证人,混迹于最有利可图的金融业。良好的出身使维斯普奇在青年时代能够接受良好的教育,并在学业完成后顺利进入银行业任职。他的老板正是佛罗伦萨的无冕王族——美第奇家族。1491年,维斯普奇被派往西班牙塞维利亚,在当地美第奇家族的分银行工作。除了从事银行业,他还兼营船舶航具,从而得以接触西班牙的航海事业。维斯普奇曾为哥伦布的第二和第三次远航准备过船只。
维斯普奇并不甘心只为别人做嫁衣裳,对于航海,维斯普奇有一份独特的热情。根据他自己的说法,他在1497年曾前往西印度考察,到达北美的佛罗里达,不过这一说法无法稽考。维斯普奇有据可考的第一次航行应该是在1499年,他乘自己的船只加入了西班牙人阿隆索·德·奥赫达(Alonso de Ojeda, 1466-1515)的探险队前往西印度探险。但是,关于这次探险的具体细节已无法考证。维斯普奇声称,他和奥赫达一起到达美洲后分道扬镳,他独立指挥船队向南到达南美的巴西北部海岸,然后沿海岸线航行,发现了亚马逊河河口。他还声称自己最远航行到了南纬6度,并发现了特立尼达岛和奥里诺科河(Orinoco River),最后经由多米尼加返回西班牙。
另一次有据可查的探险活动在1501年,维斯普奇加入了葡萄牙人探险巴西的活动。维斯普奇声称,在随同葡萄牙首领科埃尔奥(Goncalo Coelho)考察了巴西海岸后,他被探险队推举为首领,带领船队向东南进入大西洋,还在南纬52度发现了一片新陆地。之后,他们向东航行到西非海岸,然后回到里斯本。与1499年的那次航行一样,维斯普奇的确参与了葡萄牙人巴西探险活动,但关于他曾担任探险队首领以及向南到达过南纬52度的说法无从稽考。
除了上述两次有据可考的航行外,维斯普奇还声称,他在1503至1504年间再次加入了葡萄牙的巴西探险队,担任其中一艘船的船长。但遗憾的是,对于这次探险的真实性,除了维斯普奇本人的记述,没有其他材料可以佐证。


关于维斯普奇的探险,我们虽然不能肯定所有事实,但至少能够断定他确实到达过美洲,并亲眼目睹了美洲的真实景况。他认为,自己看到的“蛮荒之地”绝不可能是哥伦布宣称的“印度”,而是一片“新”大陆。他在1503年写给罗伦佐·美第奇(Lorenzo de Mecici, 1449~1492)的信中明确说道:“应当把这些地区称作‘新世界’。”他还细致地描述了那片大陆上各种奇异的生态,并说:“这块大陆上的人口和动物之稠密程度比我们的欧洲、亚洲和非洲有过之无不及。除此以外,那里的气候比我们所知任何一个地区都更为温和宜人。”他断定,这是世界的“第四大洲”。维斯普奇的看法引起许多同样探访过那片大陆的欧洲人的共鸣。他的信件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印刷流传,使他成为那个时代最著名的畅销书作家,许多读者把他视为“新”大陆的“真正发现者”。
以“父”之名——美洲命名的由来
1507年,一位德国洛林地区的青年地理学家马丁·瓦尔泽缪勒(Martin Waldseemüller)对维斯普奇的判断极为推崇。他在《世界地理概论》一书中,首次将新大陆的南部以维斯普奇之名——“亚美利加”(America)标出。他还在书中附上了维斯普奇的两封信,并且写道:“现在已被考察过的世界更为广阔了,亚美利加·维斯普奇发现了世界的第四个部分……我没有看到有谁会以何种理由和具有何种权力能禁止把世界的这个部分称为亚美利加或亚美利加地区。”1538年,荷兰制图学家墨卡托(Gerardus Mercator, 1512-1594)又将美洲分为“南部亚美利加”和“北部亚美利加”,南北美洲由此得名。16世纪中叶以后,西欧出版的世界地图,一般都延用这一称法。不过哥伦布的故乡热那亚和哥伦布妻子的故乡葡萄牙直到17世纪才接受这种称谓,而哥伦布的赞助方西班牙直到18世纪才勉强接受。


0
克里斯托夫·哥伦布
对于美洲的命名问题,后世主要的争论焦点在于“为哥伦布叫屈”。美国学者拉尔夫·爱默生(Ralph Waldo Emerson)对维斯普奇的声望颇不以为然,他嘲讽说:“他最高的职位不过是个水手长助手,却想要在这个充满欺骗的世界里取代哥伦布,用他那不诚实的名字给半个地球命名。”当然,也有学者力挺维斯普奇,史家马吉多维奇称:“在三个世纪漫长的年月里,这个荣誉(‘美洲之父’)变成了一个沉重的包袱,因为这个荣誉成了玷辱维斯普奇个人人格的一种口实。”公正地讲,尽管维斯普奇在历史功绩上无法与哥伦布比肩,但他并非欺世盗名之辈。
维斯普奇晚年加入了西班牙国籍,1508年,他被西班牙国王任命为“大航海长”(chief Pilot),这是西班牙航海事业的最高职位,负责西班牙的航海探险事业。虽然维斯普奇被当时的西班牙显贵们轻视,但他在任内兢兢业业,显示出卓越的才能,深得国王信任。1512年2月,维斯普奇死在任上,没有留下任何财富。公正地讲,即使维斯普奇无法胜任“美洲之父”的声名,但凭借他第一个断定美洲是“新”大陆这一点,就足以使他有资格名列“伟大发现者”的行列。
对于哥伦布,他至死都相信自己到达的是东方,瓦尔泽缪勒是否与同时代的许多人一样对于哥伦布“到达亚洲”的观点嗤之以鼻,从而有意藐视哥伦布的成就,我们不得而知。但就哥伦布个人命运来讲,显然在当时他没有得到与其功劳相匹配的待遇。哥伦布的晚年备受西班牙人的冷落。他没有得到西班牙王室在《圣塔菲协定》里承诺给他的权利。长年航海留下的痛风病折磨着他,1506年5月20日,他在法拉多利市(Valladolid)抑郁而终。他在死前祈求上帝的怜悯,他说:“天父啊!我将我的灵魂交在您手里。”不过,历史最终还是给予了哥伦布应有的报偿。西班牙人后来在塞维利亚为他建造了奢华的陵寝。他的铅制棺材被安放在用350公斤白银打造的灵台上,上面矗立着的青铜抬棺浮雕给这位外国人充分的尊重,甚至让人觉得是否有些过誉——为哥伦布抬棺的是组成西班牙的四个公国的国王(卡斯蒂利亚、莱昂、纳瓦拉和阿拉贡)。
无论如何,死者已矣,纠缠他们的功过是非已经没有太多的意义。我们只是看到,新大陆的发现与大西洋航路的开辟给世界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新旧世界往来不断的船只上,载着玉米和土豆、黄金和白银,当然也有梅毒和天花,以及在罪恶与文明的相生相克之中,人类进步的神秘档案。

转贴:美洲之父:谁最早发现新大陆

8.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故事

哥伦布年轻时就是地圆说的信奉者,是曾经在热那亚坐过监狱的马可.波罗的崇拜者,立志要做一个航海家。他确信西起大西洋是可以找到一条通往东亚的切实可行的航海路线的。
他坚决要把这种梦想变成现实。他先后向葡萄牙、西班牙、英国、法国等国国王请求资助,以实现他向西航行到达东方国家的计划,都遭拒绝。他终于说服了伊莎贝拉一世皇后,并为他的探险航行提供了经费。他在1492年到1502年间在西班牙国王的资助下四次横渡大西洋,到达美洲大陆,他也因此成为了名垂青史的航海家。
当时,地圆说已经很盛行,哥伦布也深信不疑。他先后向葡萄牙、西班牙、英国、法国等国国王请求资助,以实现他向西航行到达东方国家的计划,都遭拒绝。一方面,地圆说的理论尚不十分完备,许多人不相信,把哥伦布看成江湖骗子。
一次,在西班牙关于哥伦布计划的专门的审查委员会上,一位委员问哥伦布:即使地球是圆的,向西航行可以到达东方,回到出发港,那么有一段航行必然是从地球下面向上爬坡,帆船怎么能爬上来呢?对此问题,滔滔不绝、口若悬河的哥伦布也只有语塞。
另一方面,当时,西方国家对东方物质财富需求除传统的丝绸、瓷器、茶叶外,最重要的是香料和黄金。其中香料是欧洲人起居生活和饮食烹调必不可少的材料,需求量很大,而本地又不生产。当时,这些商品主要经传统的海、陆联运商路运输。经营这些商品的既得利益集团也极力反对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计划。
哥伦布为实现自己的梦想和计划,到处游说了十几年。直到1492年,西班牙王后慧眼识英雄,她说服了国王,甚至要拿出自己的私房钱资助哥伦布,使哥伦布的计划才得以实施。
1492年8月3日,哥伦布受西班牙国王派遣,带着给印度君主和中国皇帝的国书,率领三艘百十来吨的帆船,从西班牙巴罗斯港杨帆出大西洋,直向正西航去。经七十昼夜的艰苦航行,1492年10月12日凌晨终于发现了陆地。哥伦布以为到达了印度。
后来知道,哥伦布登上的这块土地,属于现在中美洲巴勒比海中的巴哈马群岛,他当时为它命名为圣萨尔瓦多。1493年3月15日,哥伦布回到西班牙。此后他又三次重复他的向西航行,又登上了美洲的许多海岸。直到1506年逝世,他一直认为他到达的是印度。
后来,一个叫做亚美利哥的意大利学者,经过更多的考察,才知道哥伦布到达的这些地方不是印度,而是一个原来不为人知的新的大陆。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但是,这块大陆却用证实它是新大陆的人的名字命了名:娅美丽雅哥洲。
后来,对于谁最早发现美洲不断出现各种微词。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结论是不容置疑的。这是因为当时,欧洲乃至亚洲、非洲整个旧大陆的人们确实不知大西洋彼岸有此大陆。至于谁最先到达美洲,则是另外的问题,因为美洲土著居民本身就是远古时期从亚洲迁徙过去的。
中国、大洋洲的先民航海到达美洲也是极为可能的,但这些都不能改变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事实。
哥伦布的远航是大航海时代的开端。新航路的开辟,改变了世界历史的进程。哥伦布这一创时代的举动所带给人类社会和文明的影响无疑在人类历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往后的每一历史时代对他的评价都会有所不同,但他开创新时代的影响是不容置疑的。
它开创了在新大陆开发和殖民的新纪元。当时欧洲人口正在膨胀,有了这一发现,欧洲人就有了可以定居的两个新大陆,就有了能使欧洲经济发生改观的矿藏资源和原材料。
这一发现,导致了美国印地安人文明的毁灭。从长远的观点来看,还致使西半球上出现了一些新的国家。这些国家与曾在该地区定居的各个印地安部落截然不同,它们极大地影响着旧大陆的各个国家。它使海外贸易的路线由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从那以后,西方终于走出了中世纪的黑暗,开始以不可阻挡之势崛起于世界,并在之后的几个世纪中,成就海上霸业。一种全新的工业文明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
伊莎贝拉曾向哥伦布许诺,他可以做他所发现的任何陆地的总督。但是作为一个行政官他是不称职的,最后被撤职,带着镣铐被遣送回西班牙。在西班牙他很快就得到了释放,但是没有再让他担当任何官职。但直到去世时,他都相当富裕。
哥伦布说过:即使是简单的也需要有人去发现,去证实。站在后面指手画脚是无用的,关键在于创新。

拓展资料:克里斯托弗·哥伦布(西班牙语:Cristóbal Colón;意大利语:Cristoforo Colombo),1450/1451年秋天-1506年5月20日),探险家、殖民者、航海家,出生于中世纪的热那亚共和国(今意大利西北部)。
当时背景是西方帝国主义抬头,各欧洲王国开始经济竞赛,纷纷通过建立贸易航线和殖民地来扩充财富。哥伦布的向西航行到达东印度群岛的冒险性计划得到西班牙王室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