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书中的DCF模型真的实用吗?

2024-05-17 09:31

1. 教科书中的DCF模型真的实用吗?

    现金流折现模型(DCF模型)常被用来去企业进行估值,但是这种方法实际上在现实中很少被使用。首先企业的经营非常复杂,很多企业完全不具备任何长期预期的确定性,任何测算都是瞎猜。其次,DCF要求对主要的几张财务报表都进行精确的预测,这也非常困难,因为这个计算的结果取决于大量的假设,而只要其中几个参数出现偏差,整个演算就要推倒重来。所以这种方法只适用在一些经营极其稳定,业务模式非常简单,影响经营的变量要素非常少的企业。但是话说回来,真正完全符合这样标准的企业,又何必再进行这么复杂的计算呢?
  
  
     虽然DCF模型不能被用来直接对企业进行估值,但是我们可以透过DCF模型透视企业的内在价值,我们将此称为DCF三要素,主要包括:经营存续期估计、现金创造力估计和经营周期定位。经营存续期主要从企业上市融资说明书中的相关段落(一般是“行业与业务介绍”部分)以行业特性和生意特点的角度估计。现金创造力主要从企业的财务指标(以年报为主)估计。经营周期定位主要从企业当前的竞争格局及发展战略(来自上市融资说明书“行业竞争”部分,券商调研报告和网络信息收集)。这三个要素不是用来计算一个企业该以什么价位买入,而是用来衡量一个企业符合高内在价值的特性。
  
     另外,作为投资者,不仅仅要理解基本的价值内涵和价值创造的评估指标,还需要从市场、商业和投资更本质的角度看问题。市场的本质是供需,商业的本质是竞争,投资的本质是前瞻。从市场的本质“供需”来理解一个行业长期的发展态势和最终的格局,从商业的本质“竞争”来理解这个行业的根本决胜要素以及产生差异化竞争优势的能力,再从投资的本质“前瞻”来衡量市场对他们的认知和预期是否产生了足够吸引力的偏离度,这三者环环相扣,才有利于我们用全面的视角来审视投资机会。

教科书中的DCF模型真的实用吗?

2. DCF的假设一共有哪些

DCF的第一个假设就是认为公司的内在价值由未来现金流折现而成。这与基于市场的估值(market-based valuation)不同,说不上是缺陷,所以经常互为补充。
折现因子discounted factor - WACC - weighted average cost of capital。折现因子用WACC的理由是,因为equity和debt有不同的风险(risk profile)和税率(tax ramification),所以资本结构(capital structure)不同,要求的回报也不同。也可以理解为机会成本,投资者选择相同风险的替代投资品所获得的回报。第二个假设资本结构不变,这是DCF的一个缺陷之一,在预测的时间段里(projection period)都一直保持相同的资本结构,这其实脱离了当今资本市场变化莫测,必须灵活调应对这一事实。在资本结构的计算中,权益成本(cost of equity)是利用CAPM模型,这其中就有很多假设。具体你可以再开一个问题,“CAPM的假设一共有哪些?(尽可能全面的。其中,哪些你觉得非常不靠谱?)”
未来现金流projecting FCF - free cash flow。定义为公司在交完税,刨除现金相关的运营成本,再减去资本性支出(capex)和经运营资金(net working capital)之后的现金,公式为:FCF = EBIT - tax + D&A - capex - NWC。在实际操作中,比如M&A的时候,有时候会有management case,对关键的假设稍作调整使之更自洽,做成一个base case。很多时候没有这个management case,如果是上市公司,就去找consensus research estimates,或者equity research,里面一般都有projection。如果公司没有上市,去找company management里面是否有projection,如果没有,就靠能力和直觉了,比如历史数据、行业趋势、同类型的上市公司资料。具体的比如projection of sales growth/EBITDA/EBIT里面什么情况下hold margins constant,projection of FCF里面折旧摊销(D&A)怎么处理,又涉及到一些会计准则,只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了。所以这个假设的缺点在于,信息不对称/不完备,以及实际操作中为了简便而做的简化和妥协。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