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家栋院士入场全场鼓掌欢呼,他为中国做了哪些优秀的贡献?

2024-05-17 23:00

1. 孙家栋院士入场全场鼓掌欢呼,他为中国做了哪些优秀的贡献?

孙家栋是我国中国科学院院士,他是中国月球探测项目的首席设计师,被称为“卫星之父”。他长期领导着中国卫星产业,荣获过两弹一勋奖章,全国最高科学技术奖和“共和国奖章”的获得者。他曾被中共中央,国务院授予“改革先驱”称号,并被授予“航天科学技术创新与发展的重要推动者”,但这就是他得到的。孙家栋小时候也很坎坷,他因为左撇子而辍学,但并不灰心。在随后的过程中,他勤奋地练习右手,很快就熟悉了右手。
在学校里,他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1967年,孙家栋负责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总体设计时,人造卫星对一个国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果你知道一个国家没有卫星,则意味着天空中没有安全感,其他国家可以随时进入,威胁很大。但是,中国的各个方面的技术都已被西方国家封锁,因此航天工业只能依靠科学家的逐步探索。在设计卫星时,存在许多问题。如果你犯了一个错误,那么之前的一切都是徒劳的。
我们必须重新开始也正是因为如此,科学才被认为是严格的。此外,我们都知道当时中国相对贫穷,对科学家的待遇不是很高。有时甚至生活条件都不高。在面对许多困难,孙家栋并没有被困难打倒,后来先后担任中国第一颗遥感探测卫星和第一颗可返回卫星的技术负责人兼首席设计师。他还是中国通信卫星,气象卫星和地球资源,诸如勘探卫星和北斗导航卫星等第二代应用卫星的首席工程师因其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工作而被业界誉为“卫星之父”。
不怕苦不怕累的孙家栋在开发和测试过程中,孙家栋深入实际,努力工作,带领科技人员克服了许多技术要点,解决了一系列技术难题。他为中国东方红1号卫星的成功发射做出了重要贡献。此外孙家栋也是中国探月的主要倡导者之一,提出了2020年前中国探月项目的三阶段实施计划,明确了中国探月的发展方向,目标和路线图。孙家栋是一个正直的人,考虑全局,善于综合,敢于决策。他也非常重视人员培训,通过航空工程实践,他培养了一批优秀的航空科学技术人才。他一生为航空航天业做出了贡献,也是我国的真正支柱,因为在国家需要时总是站起来。

孙家栋院士入场全场鼓掌欢呼,他为中国做了哪些优秀的贡献?

2. 孙家栋院士入场全场鼓掌致敬,他为我国做出过多大的贡献?

孙家栋是中国人造卫星技术和深空探测技术的开创者之一,为中国突破卫星基本技术、卫星返回技术、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发射和定点技术、导航卫星组网技术和深空探测基本技术作出了重大贡献;为创建和发展中国人造卫星总体技术、卫星航天工程管理技术和深空探测技术,作出了系统的、创造性的成就和贡献。孙家栋是中国月球探测的主要倡导者之一,提出了2020年前中国月球探测工程分三个阶段的实施方案,明确了中国月球探测的发展方向、目标和路线图。他担任月球探测一期工程的总设计师,确定了工程目标和工程总体方案,对工程各大系统的技术途径作出重要决策。
孙家栋是北斗卫星导航工程、风云二号静止气象卫星航天工程的总设计师,继续活跃在中国航天技术的前沿领域。2009年4月15日0时16分,孙家栋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参加指挥的北斗导航定位卫星发射任务又一次获得圆满成功。这是中国自主研制发射的第100个航天飞行器,这之中孙家栋担任技术负责人、总师或工程总师的就有34颗,在他领导下所发射的卫星奇迹般地占整个中国航天飞行器的三分之一。孙家栋亲历、见证、参加、领导了中国航天的全部过程。
2012年6月4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高级技术顾问孙家栋院士等五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者小行星命名仪式在京举行。根据国际天文联合会第77508号《小行星通报》,小行星第148081号正式命名为孙家栋星。此次获小行星命名的五位科学家分别是吴征镒、王忠诚、孙家栋、师昌绪和王振义。以其名字命名的小行星是由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施密特CCD小行星项目组发现并获得国际永久编号,经国际天文联合会小天体命名委员会批准而正式命名的。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中国科学院副院长詹文龙等出席命名仪式,并向获奖者颁发了小行星命名证书和小行星运行轨道图。命名仪式由科技部副部长陈小娅主持。孙家栋代表获奖者发言。
在中国的航天领域,孙家栋是很有权威性的。孙家栋几乎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中国的航天事业。 

3. 孙家栋院士有着特殊的学术地位,他的一生有多么光辉灿烂呢?

孙家栋,1929年生,中科院院士、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高级技术顾问、探月工程高级顾问、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总设计师,我国卫星事业和深空探测事业的开拓者,参与创造了中国航天史上多个第一。他主持完成了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第一颗返回式卫星和第一颗静止轨道试验通信卫星的总体设计,是我国月球探测工程的主要倡导者之一,并担任月球探测一期工程的总设计师。他是最年轻的“两弹一星”元勋,也是最年老的卫星工程总设计师。
  “东方红一号”开启中国太空时代,“嫦娥一号”迈出中国深空征程,40年100余颗中国星,他的“孩子”有34个。81岁时,他又拿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1967年7月29日,由钱学森推荐,在导弹设计领域小有名气的孙家栋,接到传达指示,38岁的孙家栋领衔研制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随后将他从北京南苑送到当时北京西郊的友谊宾馆。从造导弹到放卫星,这就是孙家栋人生的转折。
 “上得去、抓得住、听得清、看得见”,12个字简洁概括了“东方红一号”卫星的总体技术方案和目标,用来形容初次接触卫星的技术负责人孙家栋也十分贴切。
  1970年4月24日,卫星发射上天并成功入轨,举国欢腾。中国从此迈入太空时代,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够自主研制并发射卫星的国家。消息传来,举国欢腾,天安门广场就挤满了激动万分的人群,人们争相传看人民日报号外。
  对这次“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比较公允的评价是,如果没有孙家栋,东方红一号卫星不可能在1970年发射成功,可能还要再等几年。

孙家栋院士有着特殊的学术地位,他的一生有多么光辉灿烂呢?

4. 孙世刚的院士候选

2015年7月31日,入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初步候选人名单。 2015年12月7日,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

5. 孙大文的当选院士

在爱尔兰皇家科学院2010年增选新院士时,国际著名食品工程专家, 爱尔兰国立都柏林大学 潮州籍终身教授孙大文光荣当选为爱尔兰皇家科学院院士。成立于1785的爱尔兰皇家科学院是全爱尔兰唯一的包括自然科学、人文和社会科学的最高学术机构。爱尔兰皇家科学院院士从全爱尔兰最优秀科学精英和学术权威中选出,著名院士有1995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西默斯·希尼,爱尔兰前总统玛丽·罗宾逊和现任总统玛丽·麦卡利斯等。当选院士是爱尔兰国家的最高学术荣誉。

孙大文的当选院士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