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论文参考文献

2024-05-16 14:47

1. 石油论文参考文献

 石油论文参考文献
                      石油是一种粘稠的、深褐色液体,被称为“工业的血液”。下面,我为大家分享石油论文参考文献,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爆炸荷载作用下大型立式圆柱形储油罐动力响应分析
    延迟焦化装置主分馏塔及吸收稳定系统的模拟计算与优化
    天然气管道无线监控系统的研究与实现
    定向井井眼轨迹可视化技术研究
    精细控压钻井井内压力计算方法研究
    分隔壁塔双效精馏热集成系统的稳态和动态行为研究
    高层办公建筑的空间流线解析及研究
    再生水源热泵应用于供热系统的研究与评价
    基于MVC的图形定制系统的研究与实现
    电磁感应数据传输系统的硬件研制
    大庆钻探工程公司内部控制评价与优化研究
    长春岭低温低压高含蜡油藏开发技术对策研究
    “固—气—液”联产的生物质能源转换工艺及产物利用的研究
    香菇纤维素酶基因cel6B的克隆及其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碳钢热浸镀铝镀层的组织与性能及稀土改性研究
    大型半潜船工程项目的可行性与市场评估研究
    吉林油田公司油气田地面工程建设项目竣工验收规范流程的设计
    新立油田整体改造工程可行性分析
    管道局管道工程项目物流整合研究
    新型PIP系统在大型石化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
    变温荷载作用下饱和粉质粘土的固结特性研究
    XX油田井下作业工程公司配液站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研究
    吉林油田公司企业生产安全文化建设研究
    有机涂层下船用钢电偶腐蚀规律研究
    逆向跨国并购的动因和绩效研究
    基于GIS的海上石油平台溢油应急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研究
    一类n+1维乘积型偏微分方程Cauchy问题
    燃气轮机—加热炉系统集成优化研究
    古平一井井眼轨道设计与控制
    大规模稀疏线性方程组的预条件迭代法的研究
    深圳湾滨海休闲带海洋工程对海洋环境影响的研究
    疏浚工程对碣石湾环境影响评价研究
    改性提高生物降解材料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耐撕裂性的研究
    共聚物橡胶的结构性能分析及其物理特性的'分子模拟
    半纤维素基温敏性水凝胶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基于危险率分析的风浪参数联合设计标准研究
    深水采油管柱在地震荷载作用下的动力响应
    导管架平台结构整体安全水平分析与标定
    采油螺杆泵光杆扭矩和轴向力集成传感器的研究
    随钻地层压力测量装置的设计与仿真研究
    石油钻进工程中竖直井钻柱振动问题的ANSYS模拟计算与分析
    微介孔复合炭膜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中国石油山东天然气管网工程可行性研究
    化学反应放热失控安全泄放设计及评估技术研究
    H型垂直轴风力发电机组支承塔架的结构选型和受力性能研究
    天然气涡旋压缩机增压装置供油系统压力和流量的优化控制
    烃类厌氧降解过程中互营细菌的分布特征和系统发育研究
    中石油南美地区工程项目冲突管理研究
    面向吊装工程的履带起重机站位优化研究
    多尺度三维地质对象可视化关键技术研究与实现
    
    ;

石油论文参考文献

2. 中石油考论文什么意识?

启用石油化工企业安全管理模式的现实意义
从现实的角度来说,石油化工企业安全管理过程中,每一个生产环节的工作人员都要提高规范化生产的意识,因而需从细节抓起,找到各环节中危险因素出现的根本原因,将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扼杀在萌芽之中,将安全防范措施与完善的生产技术相融合,才能体现出我国石油化工企业安全生产和管理的严密性,在此基础上才能谈及企业的生产效益以及社会效益。
2石油化工企业安全管理模式的核心内容
2.1制定石油化工企业安全管理的应急预案
鉴于石油化工企业在实际生产中需要用到具有高毒性、强腐蚀性等特性的危险化学品,则制定基本的石油化工企业安全管理应急预案是极为必要的。企业需定期开展系统检查,严防出现重大生产事故,一旦发生爆炸、毒物泄漏等突发性事件,则要极力采取应急措施将损失降到最低

3. 采油气工程的论文

 采油气工程的论文
                      采油气工程是一个运用科学的理论、方法、技术与装备高效地钻探地下油气资源、最大限度并经济有效地将地层中的油气开采到地面,安全地将油气分离、计量与输运的工程技术领域。我整理的关于采油气工程的论文,欢迎大家一起来看看!
    
    关于石油工程采油技术的现状及对未来的展望     摘要 :纵观我国石油开采技术发展的整个历程,从其最初的探索试验阶段发展到分层开采阶段,再发展到如今的多种油藏类型采油工艺技术、采油工程智能技术等,期间走过的道路是非常曲折和艰难的,同时,这也体现了石油人的勇于奉献和不断创新的精神。随着采油技术的不断发展,它的工艺配套技术也不断完善,这使得油田的产量也不断的提高,但与此同时,要想进一步提高我们的油田产量,则仍然需要不断的改进我们的采油技术,这才能够让我国的石油工程处于良好的发展之中,才能为我国的经济带来巨大的效益。目前,我国的大多数油田已经处于高含水,高产出阶段,产量呈递减的速度,水油比上升造成的油气田开采难度越来越大。因此,研究采油技术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有重大的'意义。这对我国的经济带来的帮助也是不可估量的。
     关键词 :采油技术;工艺;产量;创新
    采油是油田开采的过程中,根据开采的目标通过生产井和注入井对油藏采取的各项工程技术的总称。众所周知,油田的产量高低取决于采油技术的好与坏,因此,采油技术就成为我国实现油田开采技术的重要途径,另外,采油技术还影响采油速度的快慢、最终采收率的大小、经济效益的优劣等油田生产中的重要问题。
     一采油技术的分类 
    近年来,国内外的采油新技术发展很迅速,有物理的、生物的、化学的以及各种综合的方法等,但其本质都是在努力提高原油采收率。从技术的应用时间顺序和技术原理上来看,可分为一次采油、二次采油和三次采油。顾名思义一次采油,就是依靠油藏天然能量进行油田开采的一种方法,常见的一次采油方法有溶解气驱、弹性水驱和气顶驱等;经过一次采油之后,地层压力明显变小,需要为油井注水以平衡地下能量的减弱,这被称为二次采油。通过二次采油之后,采取注水,并应用物理和化学方法,改变流体的性质、相态等,扩大注水的波及范围以便提高驱油效率,从而再一次提高采收率。三次采油主要是依靠化学方法,辅助开采最艰难的层面油藏,一般包括碱驱、聚合物驱、表面活性剂驱、聚合物复合驱等。与二次采油相比,三次采油的特点是高投入、高技术和高效益,在二次采油水驱的基础上向油层注入排驱剂来采油,不同的排驱剂有不同的排驱机理。三次采油增油的效果非常好,近年来已经被国内外广泛重视和研究。
    二  我国采油技术的现状 
    1. 完井工程技术 。
    完井工程是衔接钻井和采油工程的,但又与其相对独立的工程,从钻开油层开始,到下套管注水泥固井、射孔、下生产管柱、排液、直到投产的一个过程。到目前为止,我国在直井、定向斜井、丛式井、水平井的技术上面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技术高度,并且掌握了多种完井的方法,比如裸眼井补管完井、下套管射孔完井、套管内外绕丝筛管等完井方法。根据油田所处的地理位置及油藏情况等来确定并采用不同种类的方法,比如象华北迷雾山油藏,由于它的地质条件为碳酸盐岩裂缝油田,因此采用了裸眼完井方法,这样不但保护了生产阶段,且也取得了油井的高产,大大提高了采油率。另外,由于大庆油田属于老油田,所以采用了注水开发的方法,对加密井采用高密度钻井液完井并进行油层保护,这样取得了很大的成功。特别值得提出的是,我国在实践中发展配套了采油和钻井联合协作的技术,以保护油层、达到高产为目标。目前,我国的钻井技术较之以前有很大的发展,下套管射
    孔完井、裸眼完井、各种衬管完井技术被一些油田采用,并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绩。
    2. 人工举升工艺技术 。
    根据各类油田在不同开发阶段的需要,在最近的五十多年中,我国发展配套和应用了多种人工举升工艺技术,比如:抽油机有杆泵采油技术、电动潜油泵采油技术、水力活塞泵采油技术、地面驱动螺杆采油技术、气举采油技术等等。借鉴国外的先进技术,又研发了井下诊断和机杆泵优化等技术问题,极大地提高了采油效率。
    3. 分层注水技术 。
    分层注水技术已经在多层油藏注水开发中被广泛应用,它的关键技术就是要提高注入水在地下的波及效率。早在多年前,克拉玛依油田就在调整中应用了分层注水技术,并且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研究成功的管式活动配水器和支撑式封隔器,在油田的分注中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业,并且取得的结果非常令人满意。90年代河南油田、大庆油田进一步研究成功了液压投捞式分层注水管柱、并且达到了一次可测试、调整多层的细分注水的目的。
    4. 热超导技术 。
    热超导技术是控制物质的热阻,并且使它趋近于零,它主要是利用化学技术,在封闭的管体内加入复合的化学介质,利用物质受热不均产生的相变,激活气状分子,使其在巨大的气化潜热中以声速传递热量。热超导技术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是能耗自平衡稠油技术,它主要是利用超导液,在地下注入超导液之后,利用其导热的性能,把地下的热能传递到井口,从而提高井口产出液的温度。在不经过任何加热装置辅助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实现清蜡降粘、减少抽油机悬点载荷、提高泵效的节能目标。另外一种是超导加热热洗技术,它是将应用超导技术加热之后的产出液注入到油套内,通过循环升高井筒内的温度,从而实现清蜡降粘的目的。采用这种技术的好处是环保,并且成本低、效率高,而且安全可靠,是油田普遍应用的一种技术。
    另外,我国的采油技术还有压裂、酸化工艺技术,堵水、调剖工艺技术,稠油及超稠油开采技术,多层砂岩油藏“控水稳油”配套技术等。
    三  目前采油技术遇到的问题 
    常规采油工艺难以满足目前开发的需要,主要体现在:一是大泵提液技术越来越大,目前应用的大抽液泵主要有0.70mm泵和0.583mm泵两种。二是有杆泵加深泵挂受到限制。三是斜井采油技术需要进一步突破,由于需要加深的泵挂,部分油井的杆、管等抽油设备进入斜井段。四是高温限制了电潜泵的应用范围。另外就是开发后期的垢、绣现象日益严重;重复堵水的措施的效果日益变差了等。
    四  采油技术的前景展望 
    未来采油技术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复合驱油法、混相法、热力采油法、微生物法等等。并且在未来油田的生产中,生物工程技术也将会得到广泛的应用。由于生物技术在其他行业的广泛应用,并且取得良好的效果,这便使其成为采油技术的一种新的研究。随着老油田注水开采的延续,石油的综合含水的不断上升,污水处理已经成为一个棘手的问题,而生物工程技术具有污染小、成本低的特点,这使得它将成为油田采油技术中的一项新的技术,而且会不断地提高原油采收率。
    另外,碳纳米管在油井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密度小,但强度却是钢的100倍。未来的油田开采中将会利用其轻、柔软、结实等特点,制作油管或抽油杆,其性能会比现在的钢管更强,这将为油田的开发和挖潜做出更大的贡献。
    根据我国石油和天然气的发展战略,针对西部油区的油井深度大、产量变化范围广、地质矿藏多样以及复杂、气候恶劣、天然气充足等特点,应该采用较先进的采油技术,从而提高开采的效率,这对我国的经济发展起到了促进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张磊.本源菌采油矿场应用先导技术研究[J].油田化学,2010(04)
    [2] 谷艳容.柔性金属抽油泵排砂采油工艺,2005
    [3] 孙志前.生产一线大排量螺杆泵采油技术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文,2003
    [4] 邬光辉,朱海燕.和田河气田奥陶系碳酸盐岩气藏类型再认识及其意义[J].天然气工业,2011(07)
    ;

采油气工程的论文

4. 石油工程毕业论文有哪些题目?

  石油工程有很多方向可以写的,比如石油开采技术、勘探、储存与运输。开始也不咋会,还是学姐给的文方网,写的《大庆油田石油开采环境成本的构成及核算方法》,十分顺利就过了

完善石油开采企业成本管理对策研究
大庆油田石油开采对水文地质环境的影响及应因对策
美国石油开采技术的发展态势分析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我国石油开采业战略成本管理理论体系的构建
石油开采企业知识管理研究
石油开采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
表面活性剂在石油开采中的应用
论沿海国对其专属经济区内石油开采设施环境污染的管辖权
复合高效微生物处理高含盐石油开采废水
浅析中国石油开采技术以及一些技术在石油开采中的应用
庆阳地区石油开采补偿机制的调研报告
我国石油开采企业的价值链分析及实证研究
石油开采对地下水的污染及防治对策
石油开采废水处理技术的现状与展望
石油开采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
石油开采区土壤污染等级判别技术探讨
典型石油开采区生态风险评估与预警管理系统研究与构建
石油开采区域产业转型潜力研究——以陕西省志丹县为例
石油开采防护H_2S危害的研究
我国石油开采设备领域专利技术现状与发展建议
基于实物期权法的石油开采项目评价方法研究
战略成本管理下石油开采成本管理体系研究
石油开采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黄河三角洲石油开发的环境影响定量评价研究
浅析当前中国石油开采的现状及其措施
基于污染物持久性的化学品评分排序模式(SCRAM)修正
我国石油开采企业的物流成本优化
哈萨克斯坦与俄罗斯矿产资源(石油)开采税浅析

5. 找一篇石油化工类的论文

石油化工的范畴  以石油及天然气生产的化学品品种极多、范围极广。石油化工原料主要为来自石油炼制过程产生的各种石油馏分和炼厂气,以及油田气、天然气等。石油馏分(主要是轻质油)通过烃类裂解、裂解气分离可制取乙烯、丙烯、丁二烯等烯烃和苯、甲苯、二甲苯等芳烃,芳烃亦可来自石油轻馏分的催化重整。石油轻馏分和天然气经蒸汽转化、重油经部分氧化可制取合成气,进而生产合成氨、合成甲醇等。从烯烃出发,可生产各种醇、酮、醛、酸类及环氧化合物等。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上述烯烃、芳烃经加工可生产包括合成树脂、合成橡胶、合成纤维等高分子产品及一系列制品,如表面活性剂等精细化学品,因此石油化工的范畴已扩大到高分子化工和精细化工的大部分领域。石油化工生产,一般与石油炼制或天然气加工结合,相互提供原料、副产品或半成品,以提高经济效益(见石油化工联合企业)。 编辑本段石油化工的作用 1.石油化工是能源的主要供应者  石油化工,主要指石油炼制生产的汽油、煤油、柴油、重油以及天然气是当前主要能源的主要供应    石油者。我国1995年生产了燃料油为8千万吨。目前,全世界石油和天然气消费量约占总能耗量60%;我国因煤炭使用量大,石油的消费量不到20%。石油化工提供的能源主要作汽车、拖拉机、飞机、轮船、锅炉的燃料,少量用作民用燃料。能源是制约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因素,石油化工约消耗总能源的8.5%,应不断降低能源消费量。 2.石油化工是材料工业的支柱之一  金属、无机非金属材料和高分子合成材料,被称为三大材料。全世界石油化工提供的高分子合成材料目前产量约1.45亿吨,1996年,我国已超过800万吨。除合成材料外,石油化工还提供了绝大多数的有机化工原料,在属于化工领域的范畴内,除化学矿物提供的化工产品外,石油化工生产的原料,在各个部门大显身手。 3.石油化工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石化工业提供的氮肥占化肥总量的80%,农用塑料薄膜的推广使用,加上农药的合理使用以及大量农业机械所需各类燃料,形成了石化工业支援农业的主力军。 4.各工业部门离不开石化产品  现代交通工业的发展与燃料供应息息相关,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燃料, 就没有现代交通工业。金属加工、各类机械毫无例外需要各类润滑材料及其它配套材料,消耗了大量石化产品。全世界润滑油脂产量约2千万吨,我国约180万吨。建材工业是石化产品的新领域,如塑料关材、门窗、铺地材料、涂料被称为化学建材。轻工、纺织工业是石化产品的传统用户,新材料、新工艺、新产品的开发与推广,无不有石化产品的身影。当前,高速发展的电子工业以及诸多的高新技术产业,对石化产品, 尤其是以石化产品为原料生产的精细化工产品提出了新要求,这对发展石化工业是个巨大的促进。 5.石化工业的建设和发展离不开各行的支持      石油化工国内外的石化企业都是集中建设一批生产装置,形成大型石化工业区。在区内,炼油装置为“龙头”,为石化装置提供裂解原料,如轻油、柴油,并生产石化产品;裂解装置生产乙烯、丙烯、苯、二甲苯等石化基本原料;根据需求建设以上述原料为主生产合成材料和有机原料的系列生产装置,其产品、原料有一定比例关系。如要求年产30万吨乙烯,粗略计算,约需裂解原料120万吨, 对应炼油厂加工能力约250万吨,可配套生产合成材料和基本有机原料80 ~ 90万吨。由此可见, 建设石化工业区要投入大量资金,厂区选址适当,不但要保证原料和产品的运输,而且要有充分的电力、水供应及其他配套的基础工程设施。各生产装置需要大量标准、定性的机械、设备、仪表、管道和非定型专用设备。 制造机械设备涉及材料品种多,要求各异,有些重点设备高速超过50米,单件重几百吨;有的要求耐热1000°C,有的要求耐冷 - 150°C。有些关键设备需在国际市场采购。所有这些都需要冶金、电力、机械、仪表、建筑、环保各行业支持。 石化行业是个技术密集型产业。生产方法和生产工艺的确定,关键设备的选型、选用、制造等一系列技术,都要求由专有或独特的技术标准所规定, 如从国外引进,要支付专利或技术诀窍使用费。因此,只有加强基础学科,尤其是有机化学、高分子化学、催化、化学工程、电子计算机、自动化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加强相关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使之掌握和采用先进科研成果,再配合相关的工程技术,石化工业才有可能不断发展,登上新台阶。 编辑本段石油化工的发展  石油化工的发展与石油炼制工业、以煤为基本原料生产化工产品和三大合成材料的发展有关。石油炼制起    石油炼制源于19 世纪20年代。20世纪20年代汽车工业飞速发展,带动了汽油生产。为扩大汽油产量,以生产汽油为目的热裂化工艺开发成功,随后,40年代催化裂化工艺开发成功,加上其他加工工艺的开发,形成了现代石油炼制工艺。为了利用石油炼制副产品的气体,1920年开始以丙烯生产异丙醇,这被认为是第一个石油化工产品。20世纪50年代,在裂化技术基础上开发了以制取乙烯为主要目的的烃类水蒸汽高温裂解 简称裂解)技术,裂解工艺的发展为发展石油化工提供了大量原料。同时,一些原来以煤为基本原料(通过电石、煤焦油)生产的产品陆续改由石油为基本原料,如氯乙烯等。在20世纪30年代,高分子合成材料大量问世。按工业生产时间排序为:1931年为氯丁橡胶和聚氯乙烯,1933年为高压法聚乙烯,1935年为丁腈橡胶和聚苯乙烯,1937年为丁苯橡胶,1939年为尼龙66。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石油化工技术继续快速发展,1950年开发了腈纶, 1953年开发了涤纶,1957年开发了聚丙烯。 编辑本段石油化工高速发展的原因是  有大量廉价的原料供应(50 ~ 60年代,原油每吨约15美元);有可靠的、有发展潜力的生产技术;产品应用广泛,开拓了新的应用领域。原料、技术、应用三个因素的综合,实现了由煤化工向石油化工的转换,完成了化学工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飞跃。 20世纪70年代以后,原油价格上涨(1996年每吨约170美元),石油化工发展速度下降,新工艺开发趋缓, 并向着采用新技术,节能,优化生产操作,综合利用原料,向下游产品延伸等方向发展。一些发展中国家大力建立石化工业,使发达国家所占比重下降。1996年,全世界原油加工能力为38亿吨,生产化工产品用油约占总量的10%。 编辑本段石油化工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石油化工是近代发达国家的重要基干工业  由石油和天然气出发,生产出一系列中间体、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合成洗涤剂、溶剂、涂料、农药、染料、医药等与国计民生密切相关的重要产品。80年代,在工业发达国家中,化学工业的产值,一般占国民生产总值 6%~7%,占工业总产值7%~10%;而石油化工产品销售额约占全部化工产品的45%,其比例是很大的。       石油化工2石油化工是能源的主要供应者  石油炼制生产的汽油、煤油、柴油、重油以及天然气是当前主要能源的主要供应者。我国1995年生产了燃料油为8千万吨。目前,全世界石油和天然气消费量约占总能耗量60%;我国因煤炭使用量大,石油的消费量不到20%。石油化工提供的能源主要作汽车、拖拉机、飞机、轮船、锅炉的燃料,少量用作民用燃料。能源是制约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因素,石油化工约消耗总能源的8.5%,应不断降低能源消费量。 石油化工是材料工业的支柱之一  金属、无机非金属材料和高分子合成材料,被称为三大材料。全世界石油化工提供的高分子合成材料目前产量约1.45亿吨,1996年,我国已超过800万吨。除合成材料外,石油化工还提供了绝大多数的有机化工原料,在属于化工领域的范畴内,除化学矿物提供的化工产品外,石油化工生产的原料,在各个部门大显身手。 石油化工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石化工业提供的氮肥占化肥总量的80%,农用塑料薄膜的推广使用,加上农药的合理使用以及大量农业机械所需各类燃料,形成了石化工业支援农业的主力军。   石油化工可创造较高经济效益。以美国为例,以50亿美元的石油、天然气原料,可生产100亿美元的烯烃、苯等基础石油化学品,进一步加工得240亿美元的有机中间产品(包括聚合物),最后转化为400亿美元的最终产品。当然,原料加工深度越深,产品越精细,一般来说成本也相应增加。 编辑本段世界石油化工  1970年,美国石油化学工业产品,已有约3000种。资本主义国家所建生产厂已约1000个。国际上常用乙烯和几种重要产品的产量来衡量石油化工发展水平。乙烯的生产,大多采用烃类高温裂解方法。一套典型乙烯装置,年产乙烯一般为300~450kt,并联产丙烯、丁二烯、苯、甲苯、二甲苯等。乙烯及联产品收率因裂解原料而异。目前,这类装置已是石油化工联合企业的核心。   70年代以前,世界石油化工的生产基地主要分布在美国、日本及欧洲等国。1973年后世界原油价格不断上涨,1983年以来又趋下跌,价格大起大落,使石油化工企业者对原料稳定、持久供应产生忧虑。发达国家改革生产结构,调整设备开工率,以适应新的经济形势。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产油国近年则在大力发展石油化工。80年代,世界乙烯生产能力的分布已发生变化,亚非拉等发展中国家所占比例有所提高。如将东欧国家的乙烯生产能力计算在内,则这些新兴石油化工生产地区的乙烯生产能力,约占世界乙烯总生产能力的四分之一。   1958年,世界乙烯生产能力达到49Mt(不包括社会主义国家),其中新增乙烯生产能力约3.3Mt,约1/3建在非洲和中东地区,1/3建在拉美和东欧;传统石油化工生产地区,只新增生产能力800kt,且今后五年内,计划也很少新建乙烯装置,主要是进行现有装置的技术改造。 编辑本段中国石油化工  起始于50年代,70年代以后发展较快,建立了一系列大型石油化工厂及一批大型氮肥厂等,乙烯及三大合成材料有了较大增长。   中国石油化工行业占工业经济总量的20%,因而对国民经济非常重要。石油化工行业包括石油石化和化工两个大部分,这两大部分在2006年都保持了较快地增长。如果把这两个部分作为一个整体来看,2006年石油化工累计实现的利润达到了4345亿,增长达到了17.9%,增量达到了658亿元,在整个规模以上工业新增利润中占到17%左右。       石油化工32007年前三季度全行业实现现价工业总产值38211亿元,同比增长20.2%。重点跟踪的65种大宗石油和化工产品中,产量较2006年同期增长的有62种,占95.4%,其中增幅在10%以上的有47种,占72.3%,天然气、电石、纯苯、甲醇、轮胎外胎等产品产量呈较快增长态势。   原油及加工制品平稳增长。2007年前三季度,全国原油生产较为平缓,天然气产量则增长较快。2007年1~9月累计生产原油13992.6万吨,同比增长1.4%;天然气累计产量为501.4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9.8%。原油加工量24289.1万吨,同比增长7.0%。汽、煤、柴油产量继续保持稳定增长,累计生产汽油4475.9万吨,同比增长8.5%;生产煤油867万吨,同比增长17.4%;生产柴油9175.1万吨,同比增长6.1%。   农化产品生产供应正常。由于农业生产的季节性特征,农用化学品生产也呈现比较强的季节性。化肥(折纯)2007年1~9月累计产量为4310.5万吨,同比增长13.8%,其中氮肥3144.7万吨,同比增长12.2%。2007年前三季度,农药原药累计产量为127.4万吨,同比增长20.6%,杀虫剂、除草剂产量增幅分别为10.7%和33.3%,农药产品结构进一步改善,杀虫剂占农药的比例已下降到37.1%。   展望 以石油和天然气原料为基础的石油化学工业,虽然在70年代经历两次价格上涨的冲击,但由于石油化工已建立起整套技术体系,产品应用已深入国防、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各领域,市场需要尤其在发展中国家,正在迅速扩大,所以今后石油化工仍将得到继续发展。80年代,世界石油化工所耗石油量仅为世界原油总产量的8.4%,所耗天然气为天然气总产量10%,更由于从石油和天然气生产化工品可取得很大的经济效益,故石油化工的发展有着良好的前景。为了适应近年原料价格波动,石油化工企业正在采取多种措施。例如,生产乙烯的原料多样化,使烃类裂解装置具有适应多种原料的灵活性;石油化工和炼油的整体化结合更为密切,以便于利用各种原料;工艺技术的改进和新催化剂的采用,提高产品收率,降低生产过程的能耗及原料消耗;调整产品结构,发展精细化工,开发具有特殊性能、技术密集型新产品、新材料,以提高经济效益,并对石油化工生产环境污染进行防治等。 编辑本段石油化工专业  石油化工专业是伴随着中国的石油化工的发展同时产生的化工学习专业课程,目的是培养石油化工人才,石油化工专业技术专业人才,一般各大理工科院校都设有此专业,该专业主要课程涉及:计算机应用、英语、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化工分析、 化工原理、石油加工工程系、化工节能、化工设备、化工安全与环保、精细化工,质量管理。   就业方向:石油、化工、医药、食品等企业生产操作与管理。   ☆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   主要课程:计算机应用、英语、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化工分析、电化学分析、光学分析 、常规仪器分析、化工安全与环保。   就业方向:石油加工、石油化工、精细化工、医药、食品企业和环保部门从事化验分析操作与管理。 编辑本段现代以石油化工为基础的三大合成材料  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

找一篇石油化工类的论文

6. 求石油化工的毕业论文

石油化工的范畴
  以石油及天然气生产的化学品品种极多、范围极广。石油化工原料主要为来自石油炼制过程产生的各种石油馏分和炼厂气,以及油田气、天然气等。石油馏分(主要是轻质油)通过烃类裂解、裂解气分离可制取乙烯、丙烯、丁二烯等烯烃和苯、甲苯、二甲苯等芳烃,芳烃亦可来自石油轻馏分的催化重整。石油轻馏分和天然气经蒸汽转化、重油经部分氧化可制取合成气,进而生产合成氨、合成甲醇等。从烯烃出发,可生产各种醇、酮、醛、酸类及环氧化合物等。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上述烯烃、芳烃经加工可生产包括合成树脂、合成橡胶、合成纤维等高分子产品及一系列制品,如表面活性剂等精细化学品,因此石油化工的范畴已扩大到高分子化工和精细化工的大部分领域。石油化工生产,一般与石油炼制或天然气加工结合,相互提供原料、副产品或半成品,以提高经济效益(见石油化工联合企业)。
编辑本段石油化工的作用
1.石油化工是能源的主要供应者
  石油化工,主要指石油炼制生产的汽油、煤油、柴油、重油以及天然气是当前主要能源的主要供应  石油
者。我国1995年生产了燃料油为8千万吨。目前,全世界石油和天然气消费量约占总能耗量60%;我国因煤炭使用量大,石油的消费量不到20%。石油化工提供的能源主要作汽车、拖拉机、飞机、轮船、锅炉的燃料,少量用作民用燃料。能源是制约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因素,石油化工约消耗总能源的8.5%,应不断降低能源消费量。
2.石油化工是材料工业的支柱之一
  金属、无机非金属材料和高分子合成材料,被称为三大材料。全世界石油化工提供的高分子合成材料目前产量约1.45亿吨,1996年,我国已超过800万吨。除合成材料外,石油化工还提供了绝大多数的有机化工原料,在属于化工领域的范畴内,除化学矿物提供的化工产品外,石油化工生产的原料,在各个部门大显身手。
3.石油化工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石化工业提供的氮肥占化肥总量的80%,农用塑料薄膜的推广使用,加上农药的合理使用以及大量农业机械所需各类燃料,形成了石化工业支援农业的主力军。
4.各工业部门离不开石化产品
  现代交通工业的发展与燃料供应息息相关,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燃料, 就没有现代交通工业。金属加工、各类机械毫无例外需要各类润滑材料及其它配套材料,消耗了大量石化产品。全世界润滑油脂产量约2千万吨,我国约180万吨。建材工业是石化产品的新领域,如塑料关材、门窗、铺地材料、涂料被称为化学建材。轻工、纺织工业是石化产品的传统用户,新材料、新工艺、新产品的开发与推广,无不有石化产品的身影。当前,高速发展的电子工业以及诸多的高新技术产业,对石化产品, 尤其是以石化产品为原料生产的精细化工产品提出了新要求,这对发展石化工业是个巨大的促进。
5.石化工业的建设和发展离不开各行的支持
    石油化工
国内外的石化企业都是集中建设一批生产装置,形成大型石化工业区。在区内,炼油装置为“龙头”,为石化装置提供裂解原料,如轻油、柴油,并生产石化产品;裂解装置生产乙烯、丙烯、苯、二甲苯等石化基本原料;根据需求建设以上述原料为主生产合成材料和有机原料的系列生产装置,其产品、原料有一定比例关系。如要求年产30万吨乙烯,粗略计算,约需裂解原料120万吨, 对应炼油厂加工能力约250万吨,可配套生产合成材料和基本有机原料80 ~ 90万吨。由此可见, 建设石化工业区要投入大量资金,厂区选址适当,不但要保证原料和产品的运输,而且要有充分的电力、水供应及其他配套的基础工程设施。各生产装置需要大量标准、定性的机械、设备、仪表、管道和非定型专用设备。 制造机械设备涉及材料品种多,要求各异,有些重点设备高速超过50米,单件重几百吨;有的要求耐热1000°C,有的要求耐冷 - 150°C。有些关键设备需在国际市场采购。所有这些都需要冶金、电力、机械、仪表、建筑、环保各行业支持。 石化行业是个技术密集型产业。生产方法和生产工艺的确定,关键设备的选型、选用、制造等一系列技术,都要求由专有或独特的技术标准所规定, 如从国外引进,要支付专利或技术诀窍使用费。因此,只有加强基础学科,尤其是有机化学、高分子化学、催化、化学工程、电子计算机、自动化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加强相关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使之掌握和采用先进科研成果,再配合相关的工程技术,石化工业才有可能不断发展,登上新台阶。
编辑本段石油化工的发展
  石油化工的发展与石油炼制工业、以煤为基本原料生产化工产品和三大合成材料的发展有关。石油炼制起  石油炼制
源于19 世纪20年代。20世纪20年代汽车工业飞速发展,带动了汽油生产。为扩大汽油产量,以生产汽油为目的热裂化工艺开发成功,随后,40年代催化裂化工艺开发成功,加上其他加工工艺的开发,形成了现代石油炼制工艺。为了利用石油炼制副产品的气体,1920年开始以丙烯生产异丙醇,这被认为是第一个石油化工产品。20世纪50年代,在裂化技术基础上开发了以制取乙烯为主要目的的烃类水蒸汽高温裂解 简称裂解)技术,裂解工艺的发展为发展石油化工提供了大量原料。同时,一些原来以煤为基本原料(通过电石、煤焦油)生产的产品陆续改由石油为基本原料,如氯乙烯等。在20世纪30年代,高分子合成材料大量问世。按工业生产时间排序为:1931年为氯丁橡胶和聚氯乙烯,1933年为高压法聚乙烯,1935年为丁腈橡胶和聚苯乙烯,1937年为丁苯橡胶,1939年为尼龙66。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石油化工技术继续快速发展,1950年开发了腈纶, 1953年开发了涤纶,1957年开发了聚丙烯。
编辑本段石油化工高速发展的原因是
  有大量廉价的原料供应(50 ~ 60年代,原油每吨约15美元);有可靠的、有发展潜力的生产技术;产品应用广泛,开拓了新的应用领域。原料、技术、应用三个因素的综合,实现了由煤化工向石油化工的转换,完成了化学工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飞跃。 20世纪70年代以后,原油价格上涨(1996年每吨约170美元),石油化工发展速度下降,新工艺开发趋缓, 并向着采用新技术,节能,优化生产操作,综合利用原料,向下游产品延伸等方向发展。一些发展中国家大力建立石化工业,使发达国家所占比重下降。1996年,全世界原油加工能力为38亿吨,生产化工产品用油约占总量的10%。
编辑本段石油化工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石油化工是近代发达国家的重要基干工业
  由石油和天然气出发,生产出一系列中间体、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合成洗涤剂、溶剂、涂料、农药、染料、医药等与国计民生密切相关的重要产品。80年代,在工业发达国家中,化学工业的产值,一般占国民生产总值 6%~7%,占工业总产值7%~10%;而石油化工产品销售额约占全部化工产品的45%,其比例是很大的。     石油化工2
石油化工是能源的主要供应者
  石油炼制生产的汽油、煤油、柴油、重油以及天然气是当前主要能源的主要供应者。我国1995年生产了燃料油为8千万吨。目前,全世界石油和天然气消费量约占总能耗量60%;我国因煤炭使用量大,石油的消费量不到20%。石油化工提供的能源主要作汽车、拖拉机、飞机、轮船、锅炉的燃料,少量用作民用燃料。能源是制约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因素,石油化工约消耗总能源的8.5%,应不断降低能源消费量。
石油化工是材料工业的支柱之一
  金属、无机非金属材料和高分子合成材料,被称为三大材料。全世界石油化工提供的高分子合成材料目前产量约1.45亿吨,1996年,我国已超过800万吨。除合成材料外,石油化工还提供了绝大多数的有机化工原料,在属于化工领域的范畴内,除化学矿物提供的化工产品外,石油化工生产的原料,在各个部门大显身手。
石油化工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石化工业提供的氮肥占化肥总量的80%,农用塑料薄膜的推广使用,加上农药的合理使用以及大量农业机械所需各类燃料,形成了石化工业支援农业的主力军。   石油化工可创造较高经济效益。以美国为例,以50亿美元的石油、天然气原料,可生产100亿美元的烯烃、苯等基础石油化学品,进一步加工得240亿美元的有机中间产品(包括聚合物),最后转化为400亿美元的最终产品。当然,原料加工深度越深,产品越精细,一般来说成本也相应增加。
编辑本段世界石油化工
  1970年,美国石油化学工业产品,已有约3000种。资本主义国家所建生产厂已约1000个。国际上常用乙烯和几种重要产品的产量来衡量石油化工发展水平。乙烯的生产,大多采用烃类高温裂解方法。一套典型乙烯装置,年产乙烯一般为300~450kt,并联产丙烯、丁二烯、苯、甲苯、二甲苯等。乙烯及联产品收率因裂解原料而异。目前,这类装置已是石油化工联合企业的核心。   70年代以前,世界石油化工的生产基地主要分布在美国、日本及欧洲等国。1973年后世界原油价格不断上涨,1983年以来又趋下跌,价格大起大落,使石油化工企业者对原料稳定、持久供应产生忧虑。发达国家改革生产结构,调整设备开工率,以适应新的经济形势。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产油国近年则在大力发展石油化工。80年代,世界乙烯生产能力的分布已发生变化,亚非拉等发展中国家所占比例有所提高。如将东欧国家的乙烯生产能力计算在内,则这些新兴石油化工生产地区的乙烯生产能力,约占世界乙烯总生产能力的四分之一。   1958年,世界乙烯生产能力达到49Mt(不包括社会主义国家),其中新增乙烯生产能力约3.3Mt,约1/3建在非洲和中东地区,1/3建在拉美和东欧;传统石油化工生产地区,只新增生产能力800kt,且今后五年内,计划也很少新建乙烯装置,主要是进行现有装置的技术改造。
编辑本段中国石油化工
  起始于50年代,70年代以后发展较快,建立了一系列大型石油化工厂及一批大型氮肥厂等,乙烯及三大合成材料有了较大增长。   中国石油化工行业占工业经济总量的20%,因而对国民经济非常重要。石油化工行业包括石油石化和化工两个大部分,这两大部分在2006年都保持了较快地增长。如果把这两个部分作为一个整体来看,2006年石油化工累计实现的利润达到了4345亿,增长达到了17.9%,增量达到了658亿元,在整个规模以上工业新增利润中占到17%左右。     石油化工3
2007年前三季度全行业实现现价工业总产值38211亿元,同比增长20.2%。重点跟踪的65种大宗石油和化工产品中,产量较2006年同期增长的有62种,占95.4%,其中增幅在10%以上的有47种,占72.3%,天然气、电石、纯苯、甲醇、轮胎外胎等产品产量呈较快增长态势。   原油及加工制品平稳增长。2007年前三季度,全国原油生产较为平缓,天然气产量则增长较快。2007年1~9月累计生产原油13992.6万吨,同比增长1.4%;天然气累计产量为501.4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9.8%。原油加工量24289.1万吨,同比增长7.0%。汽、煤、柴油产量继续保持稳定增长,累计生产汽油4475.9万吨,同比增长8.5%;生产煤油867万吨,同比增长17.4%;生产柴油9175.1万吨,同比增长6.1%。   农化产品生产供应正常。由于农业生产的季节性特征,农用化学品生产也呈现比较强的季节性。化肥(折纯)2007年1~9月累计产量为4310.5万吨,同比增长13.8%,其中氮肥3144.7万吨,同比增长12.2%。2007年前三季度,农药原药累计产量为127.4万吨,同比增长20.6%,杀虫剂、除草剂产量增幅分别为10.7%和33.3%,农药产品结构进一步改善,杀虫剂占农药的比例已下降到37.1%。   展望 以石油和天然气原料为基础的石油化学工业,虽然在70年代经历两次价格上涨的冲击,但由于石油化工已建立起整套技术体系,产品应用已深入国防、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各领域,市场需要尤其在发展中国家,正在迅速扩大,所以今后石油化工仍将得到继续发展。80年代,世界石油化工所耗石油量仅为世界原油总产量的8.4%,所耗天然气为天然气总产量10%,更由于从石油和天然气生产化工品可取得很大的经济效益,故石油化工的发展有着良好的前景。为了适应近年原料价格波动,石油化工企业正在采取多种措施。例如,生产乙烯的原料多样化,使烃类裂解装置具有适应多种原料的灵活性;石油化工和炼油的整体化结合更为密切,以便于利用各种原料;工艺技术的改进和新催化剂的采用,提高产品收率,降低生产过程的能耗及原料消耗;调整产品结构,发展精细化工,开发具有特殊性能、技术密集型新产品、新材料,以提高经济效益,并对石油化工生产环境污染进行防治等。
编辑本段石油化工专业
  石油化工专业是伴随着中国的石油化工的发展同时产生的化工学习专业课程,目的是培养石油化工人才,石油化工专业技术专业人才,一般各大理工科院校都设有此专业,该专业主要课程涉及:计算机应用、英语、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化工分析、 化工原理、石油加工工程系、化工节能、化工设备、化工安全与环保、精细化工,质量管理。   就业方向:石油、化工、医药、食品等企业生产操作与管理。   ☆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   主要课程:计算机应用、英语、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化工分析、电化学分析、光学分析 、常规仪器分析、化工安全与环保。   就业方向:石油加工、石油化工、精细化工、医药、食品企业和环保部门从事化验分析操作与管理。
编辑本段现代以石油化工为基础的三大合成材料
  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

7. 求一篇关于石油工程方面的毕业论文

海洋石油工程高压电气试验
摘要
为保证海洋石油平台电气设备的安全、可靠运行,对新建平台电气设备须进行交接试验,对已投入运
行的平台电气设备需定期做预防性试验.针对平台常用电气设备的试验提出了具体操作方法、试脸标准和
注意事项.
关键词:海洋石油工程;绝缘缺陷;耐压试验
.
1己l全.
1711刁
变压器绕组直流电阻的测量是变压器试验中一个重要的试验项目。它可以检查出绕组内部导线的
焊接质量、引线与绕线的焊接质量、绕线所用导线的规格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分接开关和引线与套管
等载流体的接触是否良好、三相电阻是否平衡等。
电力电缆绝缘试验不宜采用交流耐压试验,而宜采用直流耐压试验。高压电器设备一般都通过交
流耐压试验对其主绝缘耐压强度进行试验,而电力电缆由于其电容量较大,往往受到试验设备容量的
限制,很难进行工频交流耐压试验。另外,交流耐压试验有可能在油纸绝缘电缆空穴中产生游离放电
而损害电缆.同样高的交流电压损害电缆绝缘强度远大于直流电压。因此,直流耐压试验便成为检查
电缆绝缘性能的常用方法。
2交接试验安全操作规程
(l)电气试验人员必须取得上岗操作资格。大型试验要配备足够的试验人员,严禁单人独岗操
作。
(2)电气试验人员必须严格遵守电气试验标准规程,按相应电压等级的电气交接试验作业指导
书所制定的试验程序进行试验。
(3)使用电气试验仪器设备前应仔细阅读使用说明书,试验人员应充分了解被试设备和所用试
验设备、仪器、仪表的性能,严禁使用有缺陷及有可能危及人身安全的试验设备。
(4)电气试验现场应满足对试验人员的人身及试验设备安全条件。
(5)电气试验人员应严格遵守临时用电有关规定,电源开关应具备漏电保护性能,并有足够的
容量。
(6)使用电气试验设备时,外壳必须接地,接地线必须是截面不小于4InznZ的多股软铜线。接
地必须良好可靠,不得将接地线接在非正式接地体上。
〔7)被试设备金属外壳应可靠接地,加压引线应牢固,并应尽量短。
(8)现场高压试验区域及被试设甚的各部位端头,应设临时遮栏或警戒绳,并挂标示牌和设专
人普戒,试验人员及警戒人员不得擅自离岗,严防外人误入遮栏接触高压。
(9)进行高压试验时,必须有监护人监视操作,需使用通讯器材的,应保证通讯畅通。
(10)耐压试验升压速度为3kV/s;耐压试验结束后,应将试验电压降至零后再断开电源。
(11)使用中的一切高压设备,如已拆除接地线或高压短接线,即认为已有电压,人体不得接近。
(12)高压试验设备的高压电极,未试前应用接地棒接地,被试设备做完耐压试验以后应接地充
分放电。
(13)电力电缆、电力电容器等大电容量的电气设备试验后,应用带电阻的接地棒充分放电,然
后再直接接地或短接放电。已经投入运行的电力电缆、电力电容器等大电容量的电气设备高压试验前
应首先充分放电,然后方可进行接线、试验。
(14)使用兆欧表测量绝缘电阻时,被测设备要确实与电源断开,试验中防止人体接触,试验后
必须充分放电。
(15)试验过程中若发现异常情况,应立即将电压降至零,然后断开电源,并经放电接地后方可
进行检查。未查出原因前不得继续试验。
(16)进行互感器变比试验时,应避免电流互感器二次开路、电压互感器二次短路,以免发生人
身或设备事故。
(17)雷雨、大风天气应停止室外高压试验。
3试验方法
3.1电力变压器、电力电缆耐压试验标准
(1)电力变压器和电抗器交流耐压试验电压标准(kv):
电气设备交流耐压试验时加至试验标准电压后的持续时间,无特殊说明时,应为lmin。电气设
备交流耐压试验,试验电压和持续时间以业主规格书为准。
(2)电力变压器测量绕组连同套管的直流电阻,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测量应在各分接头的所有位置上进行。
②1600kvA及以下容量等级三相变压器,各相测量的相互差值应小于平均值的4%,线间测得值
的相互差值应小于平均值的2%;1600kvA以上三相变压器,各相测得值的相互差值应小于平均值的
2%;线间测得值的相互差值应小于平均值的l%。
③变压器的直流电阻,与同温下产品出厂实测数据比较,相应变化不应大于2%;’不同温度下电
阻值按照以下公式换算。
T+tZ
RZ=RIX
—T+tl式中Rl、R2为分别为温度在t1、t2(℃)时的电阻值(Q);T为计算用常数,铜导线取235,
铝导线取225。
④由于变压器结构等原因,差值超过本条第二款时,可只按本条第三款进行比较。但应说明原
因。
(3)试验环境条件:
①试验环境温度不低于5℃:相对湿度:不高于80%。
②试验区域内无交叉施工、无振动、无强电、磁场干扰等妨碍试验的工作。
③高压试验时,在试验区域内不得有造成其他人危险的因素。
④电源电压波动幅度不超过士5%;电源电压的畸变率不超过5%,试验电源频率与额定频率之差
应在额定频率的l%以内。
(4)试验前的准备工作:
①制定试验技术方案,进行技术交底。
②布置试验场地,对正常试验和特殊性试验必须有试验接线图。
③试验接线后需经第二人按结线图复查,以保证接线正确。
④试验前应检查工作电源及接地是否可靠。
(5)冲击合闸试验:
在额定电压下对变压器进行冲击合闸试验,应进行5次,每次间隔宜为smin,无异常现象。
合闸试验宜在变压器高压侧进行;对中性点接地的电力系统,冲击试验时变压器的中性点必须
发电机变压器组中间连接无操作断开点的变压器,可不进行冲击合闸试验。
(6)检查相位:
检查变压器的相位必须与电网相位一致。
(7)18kv/30kv及以下电压等级的橡塑绝缘电缆直流耐压试验电压,应按下式计算:
Ut二4XUo;
电缆额定电压Uo/U;
U为电缆额定线电压:
U。为电缆导体对地或对金属屏蔽层间的额定电压;
Ut为直流耐压试验电压。
①直流耐压试验程序:
·
试验时试验电压可分4~6阶段均匀升压,每阶段停留lmin,并读取泄漏电流值。试验电
至规定值后维持15min,其间读取lmin和15min时的泄漏电流,如果巧min后泄漏电流减小,
为试验合格,否则认为电缆不能满足要求。测量时应消除杂散电流的影响。
·
对额定电压为0.6/IkV的电缆可用IOO0v或25O0v兆欧表测量导体对地绝缘电阻代替直
压试验。
·
根据工艺要求,橡塑电缆应测量外护套、内衬层的绝缘电阻,每公里绝缘电阻不应低于
MQ。
②交流耐压试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橡塑电缆优先采用20~3OOHz交流耐压试验。试验程序试验接线如下所示。
·
布里试验设备,联接各部件,各设备应有一点接地。
·
检查电源处于关断位置,电压调节应(零位)。
·
检查过压整定开关,整定为试验电压1.05一1.1倍。
·
开机接通电源开关。
·
参数设置按设置键选择调整,按调整键进行设定,设定完毕按确认键。
·
调谐按高压通按钮。
表1橡塑电缆ZOHz一300Hz交流耐压试验电压和时间表
额定电压Uo/kv
18/30及以下
21/35~64/110
试验电压/Kv
2.5Uo(或2Uo)
时间/min
5(或60)
2UO
(8)悬式绝缘子和支柱绝缘子的实验项目,应该包括测量绝缘电阻及交流耐压试验。
①绝缘电阻值,应符合下列规定:
.
用于330kv及以下电压等级的悬式绝缘子的绝缘电阻值,不应低于300MQ;用于SOOkv
等级的悬式绝缘子,不应低于sooM。。
.35kv以下电压等级的支柱绝缘子,不应低于SOOMQ。
·
采用2500V兆欧表测量绝缘子绝缘电阻值,可按同批产品数量的10%抽查。
·
棒式绝缘子不进行此项试验。
·
半导体釉绝缘子的绝缘电阻,符合产品技术条件的规定。
②交流耐压试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35kv及以下电压等级的支柱绝缘子,可在母线安装完毕后一起进行,试验电压应符合
的规定。

求一篇关于石油工程方面的毕业论文

8. 求一篇关于石油化工炼油技术的论文?

过氧化二异丙苯

    过氧化二异丙苯(dicumyl peroxide)又称硫化剂DCP、过氧化二枯茗。分子式C18H22O2,相对分子质量270.37。结构式为:


    物化性能
    白色结晶。熔点41~42℃。相对密度1.082。分解温度120~125℃。室温下稳定,见光逐渐变成微黄色。不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乙酸、苯和石油醚。活性氧含量5.92%(纯度100%),5.62%(纯度95%)。溶于苯中半衰期:171℃:1min;117℃:10h;101℃:100h。是一种强氧化剂。

    主要用途
    主要用作天然橡胶、合成橡胶的硫化剂,聚合反应的引发剂,还可用作聚乙烯树脂交联剂。交联的聚乙烯用作电缆绝缘材料,不仅具有优良的绝缘性和加工性能,而且可提高其耐热性,100份聚乙烯使用硫化剂DCP2.4份。硫化剂DCP可使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泡沫材料形成细微均匀的泡孔,同时提高制品的耐热性和耐候性。另外,还用作不饮和聚酯的固化交联剂。

    实验室制法
    在500mL三口反应烧瓶中,加入121.6g异丙苯过氧化氢、108.8g -苯基异丙醇和36g无水草酸。水浴40℃,搅拌反应8h,冷却后,滤出草酸。滤液中加入200mL苯。分出苯层,用4mol/L NaOH溶液和水分别洗涤后,减压蒸馏,液温95℃,先于15×133.3Pa下蒸馏,然后压力降于(1~2)×133.3Pa,在同一温度下蒸馏,得粗品196g。用甲醇重结晶得熔点40~41℃的过氧化二异丙苯。 

    生产原理
    用还原剂亚硫酸钠将异丙苯过氧化氢还原成苯基二甲基甲醇,后者在高氯酸催化下与过氧化氢异丙苯缩合,经后处理得到过氧化二异丙苯。

    工艺流程

    原料配比(kg/t)
    异丙苯过氧化氢(32%~35%)     1500     液碱(30%)       70
    亚硫酸钠(96%)               980      高氯酸(72%)      2 

    主要设备
    还原反应锅    缩合反应锅    浓缩釜    过滤器    真空干燥箱    贮槽

    生产工艺
    将78份异丙苯过氧化氢(≥32%)与98份亚硫酸钠配成的水溶液投入到还原锅中,于62~65℃进行异相还原,得到苯基二甲基甲醇。得到的苯基二甲基甲醇在0.2份高氯酸存在下与72 过氧化氢异丙苯在42~45℃下缩合,反应得到过氧化二异丙苯缩合液。用10%氢氧化钠溶液洗至中性后,分去水,真空蒸馏浓缩,再溶于无水乙醇中,冷至0℃以下结晶,过滤后,于真空下干燥得过氧化二异丙苯成品。滤液回收乙醇。

    质量指标
    
    质量检验
    (1)含量测定
    准确称取固体试样约0.2g,放入清洁干燥的100~150mL碘瓶中,加入碳酸氢钠1.0g、固体碘化钾2.0g、冰乙酸10mL,摇匀。用冷凝管夹夹住碘瓶,置65℃恒温水浴中,并缓慢加入盐酸3.0mL,边加边小心振摇,至溶液内只有少量气泡发生,再轻盖瓶塞,静置15~20min,取出加蒸馏水50mL,立即用0.1mol/L硫代硫酸钠溶液滴定至淡黄色,然后加入淀粉指示剂10滴,继续滴定至蓝色消失,即为终点。按同样操作步骤但不加盐酸作空白试验。
    (2)熔点的测定
    按GB 617-88《熔点范围测定通用方法》进行。
    (3)总挥发物测定
    取均匀试样约10g,置预先恒重的称量瓶内,精确称量,在室温下真空干燥至恒重(2h称量一次)。
    总挥发物含量X(%)按下式计算:


    安全措施
    (1)原料异丙苯过氧化氢为强氧化剂。产品为一级有机氧化物,见光或受热能引起爆炸。
    (2)内衬聚乙烯塑料袋的铁桶包装,并标有危险品标志。30℃以下暗处贮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