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曾国藩家书》

2024-05-09 16:19

1. 【读书笔记】《曾国藩家书》

《道光二十二年九月十八日致诸弟·述求学之方法》
  
 《道光二十二年十月二十六日致诸弟·名师益友虚心请教》
  
 《道光二十二年十二月二十日致诸弟·勉励自立课程》
  
 《道光二十三年六月初六日 致六弟·述学诗习字之法》
  
 《道光二十三年六月初六日 致诸弟·劝述孝悌之道》
  
 《道光二十四年正月二十六日 致诸弟·交友拜师宜专一》
  
 《道光二十四年三月初十 致诸弟·述接济亲戚族人之故》
  
 《道光二十四年十月二十一日致诸弟·劝弟切勿恃才傲物》
  
 《道光二十五年二月初一日 致诸弟·按月作文寄京》
  
 (此期间曾伯涵身体有恙,家书多为报平安)
  
 《道光二十六年十月十五日致诸弟·请四弟送归诰轴》
  
 《道光二十八年五月初十日 致诸弟·告诫弟弟要清白做人》
  
 《咸丰园年八月十九日致诸弟·详述办理巨盗及公议粮饷事》
  
 《咸丰原年九月初五日 致诸弟·劝宜力除牢骚》
  
 《咸丰四年八月十一日致诸弟·在家宜注重勤敬和》
  
 《咸丰五年七月初八日 致诸弟·调彭雪琴来江》
  
 《咸丰六年十一月二十九日致四弟·得两弟为帮手》
  
 《咸丰七年十月初四日 致九弟·劝弟须保护身体》
  
 《咸丰七年十二月十四日致九弟·做人须要有恒心》
  
 《咸丰八年正月十四日 致九弟·顺便可以周济》
  
 《咸丰八年三月初六日 致九弟·言凶德有二端》
  
 《咸丰八年三月三十日致九弟·注意平和二字》
  
 《咸丰八年四月初九日 致九弟·宜以求才为大事》
  
 《咸丰八年十一月二十三日 致诸弟·宜兄弟和睦又实行勤俭二字》
  
 《咸丰十一年正月初四日 致四弟·教子弟去骄气惰习》
  
 《同治元年五月二十八日致九弟、季弟·必须自立自强》
  
 《同治二年四月二十七日》致九弟·处事修身宜明强
  
 《同治二年十一月十二日 致九弟·只问积劳不问成名》
  
 《同治三年五月二十三日 致九弟·凡郁怒最易伤人》
  
 《同治五年六月初五日 致四弟·述养生有五事》

【读书笔记】《曾国藩家书》

2. 《曾国藩家书-读书笔记》

久闻《曾国藩家书》的大名,却从未加入自己的读书清单。有时候,书和人一样,相遇也需要缘分,相知相伴更是上世修来的福气。
  
 再想想,书籍或许是对人类而言最平等的存在了。“有教无类”,就看每个人如何去解读和利用书籍了。
  
 2016年是我的低谷年,不得不承认,这一年中,我经历了得到、失去,始终在患得患失之间徘徊,身体状况也并不理想。老子云: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幸运的是,去年我读了一些书,所谓福祸相依,也是这个意思吧。
  
 回到《家书》,最初还有些误解,以为这是一本讲述曾家家规的书,因此,推测全书应该类似于《三字经》或《弟子规》多是一些劝诫的话语。拿到书稍作翻阅后,才发现《家书》其实是曾国藩与家人的书信往来。其实,单说“家书”一词,是知道含义的,可加了曾国藩三字,却忽略了他原本的含义了,之前的误解是我先入为主罢了。
   下面以阅读理解的问答方式,总结下阅后感吧。
  
 1、本书的文体
   《家书》是曾国藩自青年至中年给家中长辈、兄弟乃至儿女所写书信的合集。
  
 2、曾国藩是个什么样的人?他有过什么样的遭遇?
   曾国藩是一个聪明的勤奋者。于家庭,是一个尊敬长辈的孝者,是时刻牵挂兄弟姐妹的长者。于国家,是兢兢业业的忠者。于朋友,是个热心周到、愿意共同进步的陪伴者。
   他出生在湖南的一个地主家庭,自幼饱读诗书,但才华一般。他靠着持续学习的韧劲,逐渐得走出湖南,走向中央。
   通过家书,我看到了,曾国藩在事业上,经历了年轻气盛时的步步高升,官至高位后,又跌入谷底,归家修养,蛰伏2年后,东山再起,得到了更高的官位,直到晚年得以善终。在家庭中,经历了祖父母、父母的离开,弟兄的成长与离开。
   他时刻保持着谦虚的态度,在自己身处高位时,也不忘“居安思危”,时刻警惕着自己的行为。
   他保持着每天学习的习惯,“积跬步,致千里”。
  
 3、曾国藩是如何对待家人朋友?
   《家书》中可一看到,曾国藩对祖父母、父母非常孝顺和尊敬。虽然自己做官,但家中大小事自己都关心,遇事也主动请长辈指点,不敢有不敬之处。
   曾国藩对于兄弟的读书非常关心,总是分享自己的读书经验,指导弟弟们学习要专一,要有恒心。对于读书作文不是特别有慧根的弟弟,也教他们遵守孝道,在品德上做到位,也可以过好一生。
   最让我佩服的是,曾国藩对于族人的关心和帮助。或许是他身居高位,有能力帮助族人远亲;或许正是他有这样的胸怀和智慧,促使他能越走越远。看到他的这种胸怀,让我我深感愧疚,深感自己的格局太小,一是能力不够,二是自己并没有这样的意识。
  
 4、对于我的启发?
   要做:勤、俭、孝
   要戒:骄、奢、逸/惰
  
 以下是记录的文中一些有用的话。
   1)古人云劳则善心生,佚则淫心生。孟子云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2)凡人做一事,便需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首尾不懈,不可见异思迁,做这样想那样,做这山望那山。人而无恒,终身一事无成。
   3)勿戏言戏习。
   4)书蔬鱼猪,一家生气;少睡多做,一人之生气。
   勤者生动之气,俭者收敛之气。有此二字,家运断无不兴之理。
   5)家败,离不得个奢字;
   人败,离不得个逸字;
   讨人嫌,离不得个骄字。
   6)欲去骄字,总以不轻非笑人为第一义;
   欲去惰字,总以早起为第一义。
   7)养生的方法,大约有五个方面:一是睡眠饮食有规律,二是制怒,三是节欲,四是临睡洗脚,五是两餐饭后各走三千步。

3. 读书笔记-《曾国藩家书》

《曾国藩家书》
   书籍作者: 曾国藩
  
 曾国藩,是中国晚清一个对中国近代史走向影响巨大的人物,也是一个颇具争议的人物。是是非非由后来人去评判。《曾国藩家书》收录的是曾国藩本人写给自己父母、兄弟的书信。抛开现有的历史评价,单纯从他写书信的第一视角去观察曾国藩,或许能给人一个全新的视角去了解和认识历史人物。
  
 书籍通读下来,文章既不华丽,也没有典故,反倒是生活中的琐事居多,有些像记流水帐,一般人估计读几段就看不下去了。其实道理,或者说曾国藩的为人理念也就包含在这每一次的书信之中。平实的书信中,也透露出曾国藩身上的很多优秀品质,比如胸怀大志、持之以恒、勤俭持家、淡泊名利、洞察人性、修身养性等等,这些品德,正是值得人们学习的。这本家书记录,其实也是曾国藩为后人树立的一个的榜样,一个实实在在的大家模范。
  
 ---- 2021-01-17

读书笔记-《曾国藩家书》

4. 《曾国藩家书》读书笔记(1)

卷一:修身之道 
  
  一、述赴京沿途及抵京后情事 
  
  二、九弟不作归计 
  
 那些汉奸忘掉祖宗,丧尽天良,不知要等到哪天恶贯满盈,才得以聚而歼之。
  
  三、为试贴诗课及温习制艺 
  
  四、勉君子应立志 
  
 只要发奋自立,不要说家塾可以读书,就是荒凉野地、喧杂闹市也一样可以读书,担柴、放猪都可以读书;如果不能发奋自立,不要说在家塾读不了书,就是清净的乡间、神仙的居所也都读不了书。
  
 君子立志,应有包容万物万民的气慨,而后才不愧对父母的养育之恩,不愧为天地间一完美无缺的人。
  
 君子忧虑什么呢?是以自己不如尧不如周公而忧虑,是为自己的道德没有进步而忧虑,学问无长进而忧虑。他会为顽固不化的小民固执不化而忧虑;会为野蛮的夷族扰乱华夏而忧虑;会为小人得志,有才德的人上进无路而忧虑,会为黎民得不到自己的关怀而忧虑。
  
 所谓悲天命而悯人穷,这才是君子应当忧虑的。至于个人得失,家人温饱,世俗的荣辱贵贱,流言蜚语,君子本来是没有功夫想这些的。
  
 (未完)

5. 《曾国藩家书》(曾国藩)读书笔记

原来,不论你多么功成名就,身价显赫,人生就是这么回事,就是在同世俗、同自己抗争,终究要争的不过是内心的一处宁静。
  
 曾国藩家书,很多人推荐过的文章,因为一向不喜欢政治军事处世哲学类,所以很久都没有看,今天断断续续花费了一周多的时间终于看完了。
  
 家书里,曾国藩有血有肉,并不是完人,也会亲自购买鱼肉笔墨,也会计算银钱,计划筹备家族里的各项大事小事,谆谆教导家族中人如何在世安身立命,如何自处。书,蔬,鱼,猪。早,扫,考,宝,曾家的八宝。家书集是可以称得上是颇为有趣的一本书,看完之后,这位清朝第一完人,权贵之人,竟然是这么的接地气,这么的忧思,这么的辛劳。生命就是在世间走一遭,我竟毫不羡慕别人的生活,人生本就是枯燥乏味且有趣的存在吧。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人生在世,但求内心的一静。照例,摘录一些整理出来的家书营养点。
  
 【养心】
  
     1.能慎独,则内省不疚。
  
     内而专静纯一,外而整齐严肃,敬之功夫也。
  
     2人生第一自强-养心。
  
     3总要养得胸次博大活泼,此后当更有长进。
  
     4知足天地宽,贪得宇宙隘。
  
     5但讲阔大者,最容易混入散漫一路。遇事蛮干,毫无条理,虽大亦奚足贵?等差不紊,行之可久,斯则器局宏大,无有流弊者耳!
  
     6.脚踏实地,求精而不求阔。
  
     二.【立身】
  
     1.《中庸》其要归于愚必明,柔必强。最主要的就是把不明白的变明白,不坚强的变坚强。
  
     2.早起也,有恒也,重(稳重)也,三者皆尔最要之物。
  
     3.好汉打落牙齿和血吞,真处逆境者之良法也。以能立能达为体,以不怨不尤为用。立:发奋自强,站得住也。达:办事圆融,行得通也。
  
     4.稳扎稳打,机动则发。
  
     5.才识平常,断难立功。
  
     6.志大才疏,有心无力,故无成。
  
     7.无实学而有虚名,自知当有祸变。
  
     8.德无成,业无成,已可深耻矣。
  
     9.人之气质,本难改变,惟读书则可变化气质。
  
     10.古之精相法者,并言读书可以变换骨相,欲求变之法,总须先立坚卓之志。
  
     11.读书以训诂为本,事(侍)亲以得欢心为本,养生以少恼怒为本,立身以不妄言为本。
  
     三.【奋进】
  
     1.不能不趁三十以前立志猛进也。
  
     2.困时莫间断,熬过此关,便可少进。再进再困,再熬再奋,自由亨通精进之日。
  
     3.得不足喜,失不足忧,总以发愤读书为主。
  
     4.吾人只有进德、修业两事靠得住。
  
     此二者由我做主,得尺则我之尺也,得寸则我之寸也。
  
     5.凡人之情,莫不好逸而恶劳,无论贵贱、智愚、老少,皆贪于逸而惮于劳,古今之所同也。
  
     6.仅因为小小的科举考试不中就发牢骚,我私下也笑你志向不大,心中所忧虑的事情也不大。……正可困心横虑,大加卧薪尝胆之功,切不可因愤废学。
  
     7.自问立志之真不真耳!
  
     8.光阴难得,一刻千金。
  
     9.凡事皆有极困难之时,打得通的,便是好汉。
  
     10.凡全副精神专注一事,终身必有成就。凡人作一事,首尾不懈。若存一爱惜精神的意思,将行将却,奄奄无气,决难成事。
  
     精神愈用愈出,智慧愈苦愈明。
  
     四.【日日恒常】
  
     1.诸弟须日日用功,万不必作叹老嗟悲之想。
  
     2.人生唯有常是第一美德。余早年于作字一道,亦尝苦力思索,终无所成。近日朝朝一摹写,久不间断,遂觉月异而岁不同。可见年无分老少,事无分难易,但行之有恒,自如种树畜养,日见其大而不觉尔。
  
     3.步步前进,日日不止,自有到期,不必计算远近而徒长吁短叹也。
  
     4.每日有常,自由进境,万不可厌常喜新,此书未完,忽换彼书尔。
  
     5.欲稍有成就,须从“有恒”二字下手。
  
     6.凡作一事,无论大小难易,宜有始有终。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
  
     7.大凡一件事,没有志气做不成,不坚定也做不好。
  
     五.【戒惰、戒傲、戒牢骚】
  
     1.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人才,皆以一傲字致败。吾但以傲惰二字痛下功夫,不问人之骂与否也。
  
     2.欲去骄字,总以不轻非笑人为第一义;欲去惰字,总以不晏(早)起为第一义。
  
     3.常存敬畏之心,勿恃才傲人。
  
     4.凡动口动笔,厌人之俗,嫌人之鄙,议人之短,发人之覆,皆骄也。
  
     5.开口便道人长短,笑人之鄙陋,均非好气象。
  
     6.谚云:“富家子弟多骄,贵家子弟多散。”非必锦衣玉食,动手打人,而后谓之骄傲者也,但使志得意满,毫无畏忌,开口议人长短,即是极傲尔。
  
     7.京城之中,亦多自满之人,识者见之,发一冷笑而已。
  
     8.若人之傲惰鄙弃业已露出,则索性荡然无耻,摒弃不顾,甘与证人为仇,而以后不可救药矣。
  
     9.常存敬畏之心,勿恃才傲人。
  
     10.牢骚太甚者,其后必多抑塞。
  
     11.凡遇牢骚欲发之时,则反躬自思,吾果有何不足而蓄此不平之气?猛然内省,决然去之。
  
     六.【观人择交】
  
     1.观人四法:讲信用、无官气、有条理、少大话。
  
     2.希望平日至交也能成患难之交,并不现实。应明白两个概念“平日至交”“患难之交”。
  
     3.凡有一长一技者,不敢轻视。
  
     4.凡畏人不敢妄议论者,谦谨者也;凡好讥评人短者,骄傲者也。
  
     5.凡危急之时,只有靠自己靠得住。其在人者,皆不可靠。
  
     6.出门人事皆须细心。
  
     7.交际原则:诚信可靠,协助之力,不谈大话。
  
     8.情愿人占我的便益,断不肯我占人的便益,以后凡事不可占人便益,不可轻取人财,切记切记。
  
     9.一生成败,都与朋友是否贤能有关,不可不慎重。
  
     10.择交是第一要事,须择志趣大者。
  
     11.与他人交际,要除去自己不是。总以习劳苦为第一要义。
  
     12.各勉其所长,各戒其所短。
  
     13.交友办事之道全在“久而敬之”,日慎一日,以求其事之济。一怀焦愤之念,则恐无成尔。“久而敬之”四字,不特处日日友为然,即凡是亦莫不然。
  
     14.受人恩情,当为将来报答之地,不可多求人也。
  
     15.人心之坏,又使人处处寒心。吾惟尽一分心作一日事,至于成败,则不能复计较矣。看破此等事物,则知世路之艰险,而心愈抑畏,气反愈平和。
  
     16.与人周旋,不可有真意而无文饰。
  
     吾服官多年,常在“耐劳忍气”四字上做功夫也。近岁阅历日久,乃知治人不治者,智不足也。此切己体察之一端也。
  
     七。【勤】
  
     1.宜令勤慎,无作欠伸懒漫的样子,至要至要。
  
     2.勤则兴,惰则败。
  
     3.一身能勤能敬,虽愚人亦有贤智风味。
  
     八.【持家】
  
     1.虽大富大贵,亦靠不住,惟勤俭二字可以持久。
  
     2.吾家丰盈之际,不待天之来概,人之来概,吾与诸弟当设法先自概之,自概之道云何,亦不外清、慎、勤三字而已。吾近将清改为廉字;慎字改为谦字,勤字改为劳字,尤为明浅,确有可下手之处。
  
     3.家败,离不得个“奢”字;人败,离不得个“逸”字;讨人嫌,离不得个“骄”字。切戒之。
  
     4.仕宦之家,不蓄积银钱,使子弟自觉一无可恃,一不勤则将有饥寒之患。则子弟渐渐勤劳,知谋所以自立矣。
  
     5.莫怕寒村二字,莫怕悭吝二字,莫贪大方二字,莫贪豪爽二字。由俭入奢,易于下水,由奢及俭,难于登天。
  
     九.【时间】
  
     1.宜在二三十岁立定规模,过三十后则长进极难。
  
     2.不能不趁三十以前立志猛进也。
  
     3.习惯自然,久久遂成德器,遂不至徒做一场话说,四五十而无闻也。
  
     4.若事事勤思善问,何患不一日千里?
  
     十.【对事的态度】
  
     1.凡是当有收拾。
  
     2.不宜过露痕迹:在外以谦谨二字为主,力除傲惰二弊。
  
     3.力尽人事,不存丝毫侥幸之心。
  
     4.凡办大事,半由人力,半由天事。
  
     由天主者无可如何,只得听之;由人主者,尽得一分算一分,撑一日算一日。
  
     5.大凡办一事,其中常有曲折交互之处,一窃不通,则处处皆窒矣。
  
     6.一事一物皆求其理,一言一事比求至是。
  
     7.《大学》能使人成功的地方,也就二条而已:一是格物,而是诚意。格:接触事物,弄清它的道理,深入地考察研究。物:本末之物,身体、精神、意念、知识、家庭、国家、天下。诚意:遵循自己所懂得的道理去身体力行。
  
     8.天下事无所为而成者极少,有所贪有所利尔成功者居半,有所激有所逼而成者居其半。一靠自己努力,二靠别人刺激,三切忘无所事事。
  
     9.受创愈甚,成功愈易。人生适意之时,不可多得。颇称适意,不过错过机会,当尽心竭力,做成一个局面。
  
     10.时刻想到成功之难,刻刻存一有天下而不与之意,存一盛名难符,成功难居之意。

《曾国藩家书》(曾国藩)读书笔记

6. 求曾国藩家书的读书笔记

曾国藩家书
读书笔记

曾国藩的家书行文从容镇定,随想而至,挥笔自如,在看似平淡的家常中蕴藏真知灼见,极具说服力和感召力。从中,可以感知其修身、教子、持家、交友、用人、处世、理财、治学、治军、为政等各个方面,真实而又细密,平常而又深入,可谓字字良言,句句妙语。 中国自古就有立功(完成大事业)、立德(成为世人的精神楷模)、立言(为后人留下学说)的“三不朽”之说。曾国藩虽出身低微,却从小发愤图强,立志“澄清天下”。立志之后持之以恒,铢积寸累,对人对己坦坦荡荡,每日自修、自省、自律,实现了立功、立言、立德的封建士大夫的最高追求。被称为“晚清第一名臣”、“理学名儒”,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中国人传统的道德理想。孔子曾说:“三家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这名经历了几千年岁月打磨依然闪烁着金子般光芒的警世名言,不知激励了多少有志之士。人贵有志。但“志”对于人来,不能仅仅作为一个符号和标记,一旦树立了远大理想,就要对它负责。一部《曾国藩家书》让我仰望到曾国藩追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心灵世界,感悟到一个家庭崛起自有其自身的密码,更触摸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深层积淀。 其认为读书要“求业之精,别无他法,曰专而己矣。”讲究“志、识、恒”;鼓励其弟“不能不趁30以前立志猛进也。”、“富贵功名皆人世浮荣,惟胸次浩大是真正受用。”讲求立志需严,求强当在自修处着力,内心修养、素质的提高,经过日积月累,形成高山景行的道德品德,做到真强;教育家人“作人之道,圣贤千言万语,大抵不外‘敬、恕‘二字。”以“不贪财、不失信、不自是”为处世为人之本,悉心体会“勤、俭、刚、明、忠、恕、谦、浑”。勤劳、谦逊、戒骄、宽容、节俭、坚忍、自强,在其家书中屡屡可见,言之切切。 人们常说,子孙有用,留钱没有用;子孙无用,留钱也没有用。令人感慨的是,曾国藩身为朝廷重臣,手中实权在握,竟然入不敷出,“亦将欠债”,“决不肯以做官发财,决不肯留银钱与后人。”再三叮嘱家人要力行节俭以不致亏空,这在一般人看来实在是不可思议的事。然而,这却是实实在在的一个“廉”字,作为封建士大夫的曾国藩是做到了,与今天那些利用职权大捞钱财、中饱私囊的郑筱萸、王怀忠等社会主义的“蛀虫“们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尽管书中不可避免地留下了那个时代和阶级的烙印,但我们评价历史人物又怎能以点代面、求全责备。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今天,经济跳跃式地快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人们的雄心壮志,也引发了浮躁之气。各个领域追求短期效应、表面效应之风盛行,许多人不是在基础工作上下功夫,而是沉浸于“一飞冲天,一鸣惊人”,竭泽而渔、杀鸡取卵,比比皆是。这部家书值得每位有志之士一读,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重新认识自己、重新塑造自己,特别是当今人民的公仆们更应好好读读曾国藩的“八本堂”,谨记“居官以不要钱为本、行军以不扰民为本”,每日审视自己的心灵,是否做到了“不问收获,只问耕耘。”

7. 读书笔记|曾国藩:《曾国藩家书》

读《曾国藩家书》颇有感悟,曾国藩修身之观吾等应习之,敬听其言,时常自省。
  
 1.【进德修业】唯进德、修业两事靠得住,可以自主。功名富贵悉由命定,丝毫不能自主。
  
 2.【力除牢骚】凡遇牢骚欲发之时,则反躬自思:吾果有何不足而蓄此不平之气?猛然内省,决然去之。不惟平心谦抑,可以早得科名,亦且养此和气,可以稍减病患。
  
 3.【须有恒心】凡人做一事,便须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首尾不懈,不可见异思迁,做这样想那样,坐这山望那山。人而无恒,终身一无所成。精神愈用则愈出,阳气愈提则愈盛。每日做事愈多,则夜间临睡愈快活。若存一爱惜精神的意思,将前将却,奄奄无气,决难成事。
  
 4.【专心致志】凡人为一事,以专而精,以纷而散。荀子称耳不两听而聪,目不两视而明,庄子称用志不纷,乃凝于神,皆至言也。
  
 5.【言多必失】古来言凶德致败者约有二端:曰长傲,曰多言。丹朱之不肖,曰傲曰嚚讼,即多言也。
  
 6.【心平气和】余常用为虑。大抵胸多抑郁,怨天尤人,不特不可以涉世,亦非所以养德;不特无以养德,亦非所以保身。中年以后,则肝肾交受其病。盖郁而不畅,则伤木;心火上烁,则伤水。故以平和二字相勖,幸勿视为老生常谈,至要至嘱。
  
 7.【戒骄戒惰】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天地间惟谦谨是载福之道,骄则满,满则倾矣。凡动口动笔,厌人之俗,嫌人之鄙,议人之短,发人之覆,皆骄也。无论所指未必果当,即使一一切当,已为天道所不许。凡畏人,不敢妄议论者,谦谨者也;凡好讥评人短者,骄傲者也。(指出议论他人的长短、讥笑他人的缺点、揭发别人的过错等行为,都是“骄”的表现)
  
 8.【常以劳、谦、廉自惕】管子云:斗斛满则人概之,人满则天概之。待他人之来概而后悔之,则已晚矣。需将劳、谦、廉三字时时自惕。
  
 9.【自立自强】从古帝王将相,无人不由自立自强做出,即为圣贤者,亦各有自立自强之道,故能独立不惧,确乎不拔。近来见得天地之道,刚柔互用,不用偏废,太柔则靡,太刚则折。刚非暴虐之谓也,强矫而已;柔非卑弱之谓也,谦退而已。趋事赴公,则当强矫,争名逐利,则当谦退;开创家业,则当强矫,守成安乐,则当谦退;出与人物应接,则当强矫,入与妻孥享受,则当谦退。【指出以柔克刚,刚柔并济】
  
 10.【面对指摘宜自修】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有才者忿疑谤之无因,而悍然不顾,则谤且日腾;有德者畏疑谤之无因,而抑然自修,则谤亦日熄。
  
 11.【恪守倔强】至于倔强二字,却不可少。功业文章,皆须有此二字贯注其中,否则柔靡不能成一事。若能去忿欲以养体,存倔强以励志,则日进无疆矣。
  
 12.【豁达光明、恬淡冲融】自古圣贤豪杰、文人才士,其志事不同,而其豁达光明之胸大略相同。以诗言之,必先有豁达光明之识,而后有恬淡冲融之趣。
  
 13.【以明强为本】常存兢兢业业之心,将来遇有机缘,即便抽身引退,庶几善始善终,免蹈大戾乎?至于担当大事,全在明强二字。《中庸》学、问、思、辨、行五者,其要归于愚必明,柔必强。凡事非气不举,非刚不济,即修身齐家,亦须以明强为本。第强字须从明字做出,然后始终不可屈挠。若全不明白,一味横蛮,待他人折之以至理,证之以后效,又复俯首输服,则前强而后弱,京师所谓瞎闹者也。
  
 14.【自修处求强】吾辈在自修处求强则可,在胜人处求强则不可。福益外家若专在胜人处求强,其能强到底与否尚未可知,即使终身强横安稳,亦君子所不屑道也。
  
 15.【不忮不求】以不忮不求为重。忮者,嫉贤害能,妒功争宠,所谓怠者不能修,忌者畏人修之类也。求者,贪利贪名,怀土怀惠,所谓未得患得,既得患失之类也。忮不常见,每发露于名业相侔、势位相埒之人;求不常见,每发露于货财相接、仕进相妨之际。将欲造福,先去忮心。所谓人能充无欲害人之心,而仁不可胜用也。将欲立品,先去求心。所谓人能充无穿窬之心,而义不可胜用也。忮不去,满怀皆是荆棘;求不去,满腔日即卑污。
  
 16.【慎独主敬求仁习劳】
  
 一曰慎独则心安。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心既知有善知有恶,而不能实用其力,以为善去恶,则谓之自欺。方寸之自欺与否,盖他人所不及知。而己独知之。故《大学》之“诚意”章,两言慎独。果能好善如好好色,恶恶如恶恶臭,力去人欲,以存天理,则《大学》之所谓自谦,《中庸》之所谓戒慎恐惧,皆能切实行之。即曾子之所谓自反而缩,孟子之所谓仰不傀、俯不怍,所谓养心莫善于寡欲,皆不外乎是。故能慎独,则内省不疚,可以对天地质鬼神,断无行有不慊于心则馁之时。人无一内愧之事,则天君泰然,此心常快足宽平,是人生第一自强之道,第一寻乐之方,守身之先务也。
  
 二曰主敬则身强。内而专静纯一,外而整齐严肃,敬之工夫也;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敬之气象也;修己以安百姓,笃恭而天下平,敬之效验也。程子谓上下一于恭敬,则天地自位,万物自育,气无不和,四灵毕至。聪明睿智,皆由此出。
  
 三曰求仁则人悦。凡人之生,皆得天地之理以成性,得天地之气以成形,我与民物其大本乃同出一源。若但知私己,而不知仁民爱物,是于大本一源之道已悖而失之矣。人孰不欲己立己达,若能推以立人达人,则与物同春矣。
  
 四曰习劳则神钦。勤则寿,逸则夭,勤则有材而见用,逸则无能而见弃,勤则博济斯民,而神祇钦仰,逸则无补于人,而神鬼不歆。是以君子欲为人神所凭依,莫大于习劳也。
  
 1.【养生之道贵在早起】起早尤千金妙方、长寿金丹也。
  
 2.【养生之秘在饭后散步】饭后走数千步是养生第一秘诀。
  
 3.【艰苦则筋骨渐强】吾所以屡教家人崇俭习劳,盖艰苦则筋骨渐强,娇养则精力愈弱也。
  
 4.【静心独处】每日无论如何忙迫,总须略有抽闲之时,或静坐,或渴睡,或散步,火不动,则水得所养矣。
  
 5.【治失眠的方法】惟夜不成寐,却是要紧之症,须用养心和平之法医之。
  
 6.【听天命亦是养生之道】吾于凡事皆守“尽其在我,听其在天”二语,即养生之道亦然。体强者,如富人因戒奢而益富;体弱者,如贫人因节啬而自全。节啬非独食色之性也,即读书用心,亦宜俭约,不使太过。余八本匾中,言养生以少恼怒为本。又尝教尔胸中不宜太苦,须活泼泼地养得一段生机,亦去恼怒之道也。既戒恼怒,又知节啬,养生之道,已尽其在我者矣。
  
 7.【养身有五事】养身之法约有五事:一曰眠食有恒,二曰惩忿,三曰节欲,四曰每夜临睡洗脚,五曰每日两饭后各行三千步。
  
 8.【志强而身亦不弱】一曰看生书宜求速,不多阅则太陋;一曰温旧书宜求熟,不背诵则易忘;一曰习字宜有恒,不善写则如身之无衣,山之无木;一曰作文宜苦思,不善作则如人之哑不能言,马之跛不能行。四者缺一不可。盖阅历一生,而深知之深悔之者,今亦望家中诸侄力行之。养生与为学,二者兼营并进,则志强而身亦不弱。
  
 1.【盈虚之理】凡盛衰在气象,气象盛则虽饥亦乐,气象衰则虽饱亦忧。察盈虚消息之理,而知人不可无缺陷也。日中则昃,月盈则亏,天有孤虚,地阙东南,未有常全而不缺者。凡遇之丰啬顺舛,有数存焉,虽圣人不能自为主张。天可使吾今日处丰享之境,即可使吾明日处楚善、宽五之境。君子之处顺境,兢兢焉常觉天之过厚于我,我当以所余补人之不足。君子之处啬境,亦兢兢焉常觉天之厚于我:非果厚也,以为较之尤啬者,而我固已厚矣。古人所谓境地须看不如我者,此之谓也。
  
 2.【仁心】凡仁心之发,必一鼓作气,尽吾力之所能为。稍有转念,则疑心生,私心亦生。疑心生则计较多,而出纳吝矣;私心生则好恶偏,而轻重乖矣。
  
 3.【学习】万不可徒看考墨卷,汩没性灵。每日习字不必多,作百字可耳。读背诵之书不必多,十页可耳。看涉猎之书不必多,亦十叶可耳。但一部未完,不可换他部,此万万不易之道。虽当其应试之时,全无得失之见乱其意中,即其用力举业之时,亦于正业不相妨碍。
  
 4.【专业】将来百川分流,同归于海。则通一艺即通众艺,通于艺即通于道,初不分而二之也。
  
 5.【居家之道,不可有余财】居家之道,不可有余财,多财则终为患害。又不可过于安逸懒惰。如由新宅至老宅,必宜常常走路,不可坐轿骑马。又常常登山,亦可以练习筋骸。仕宦之家,不蓄积银钱,使子弟自觉一无可恃,一日不勤,则将有饥寒之患,则子弟渐渐勤劳,知谋所以自立矣。
  
 6.【子孙之贫富各有命定】子孙之贫富,各有命定。命果应富,虽无私产亦必自有饭吃;命果应贫,虽有私产多于五马冲倍蓰什佰,亦仍归于无饭可吃。
  
 7.【礼物与情意】大抵富贵人家气习,礼物厚而情意薄,使人多而亲到少。
  
 8.【施薄礼不受厚】亦以余之施薄,不欲受厚;且恐彼此赠送丰厚,彼此皆趋奢靡。

读书笔记|曾国藩:《曾国藩家书》

8. 读《曾国藩家书》笔记

        2020年初,因肺炎疫情宅在一处。让我真正明白了王云五先生所说的“天下第一等好事是读书”的意思,也确实体会到了石莲居士 徐健全先生所说的“天下最奢侈的事莫过读书”的内涵。宅的这段时间里,虽然不能与家人团聚,暂时告别家的温暖,但因此获得了集中读书的时间。正如老子所言“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与大部分人一样,最开始我也是整天不停地刷新闻,看关于疫情的各种信息。朋友圈、微信群、微博、各种推送,让我应接不暇,凭我现有的知识水平,大部分无法辨别其真伪,浪费了不少时间。后来学着一些高明人士,只关注官方重要新闻,开始不受疫情影响,这才下定决心读一些经典,读一些以前购得而束之高阁的书。 一年前买的《曾国藩家书》进入了我的视线,旋即从中国近代史上备受关注的“中兴名臣”的家信中获取一些成功的秘密。
  
         王阳明、袁崇焕、曾国藩等文化人,为何后来带兵打仗都那么厉害,俨然一个武官出身。答案皆因读书!博览群书而懂得融会贯通,灵活运用吧了。那我们世人能像他们那样在合适的、最需要的时机选择读书吗?可以肯定地说很多人都没有那个条件,多数人不能做到在人指引下从小读书、爱好读书,而终被世事所误。这就是我写读书笔记的目的。让更多人在最需要读书的时候唤起读书的兴趣。
  
         古人说“半部论语治天下”,我认为“一封家书成功业”。而这封家书正是曾国藩在同治十年十一月写给儿子的最后一封信。这是他阅历了人情险恶的官场、风云莫测的战场后,集一生智慧所书写的家信,把他毕生经验传与曾氏后人。我们当代人特别是青少年,如果能熟记这封家书并照此践行,那么我们一定事业有成,终将为国为家做出贡献。家书内容要点如下:
  
 (一)慎独则心安
  
             首先,慎独的字面意思是谨慎独处,一个人在独处时也能严格要求自己,不妄取不苟为,那么他也就做到了最好的修身。在儒家学说里面,慎独,乃修身的最高境界。若一个人在独处时做到了为善去恶,那么他心中自然无愧疚之事,无论什么时候都可以坦然面对这个世界。所以心安!世人都知道养生关键在养心,人的最大快乐在于心情愉悦,而慎独是最好的养心,可以使人得到最大的快乐。
  
 (二)主敬则身强
  
             这几个字实际上是说一个人做事、待人的精神状态,认不认真,尽不尽心。主要体现在“敬”字上,“敬”指接人待物的态度:“谨慎、认真、重视、不苟且”,论语学而篇里,孔子讲“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这之中的“敬”也是讲的这个意思。我们身边常常有两种典型人:一种人自强自信自立,对待工作和生活庄敬严肃。这种人必定事业有成,生活充实。而另一种人做事则打不起精神,一副萎靡不振的模样,对人爱理不理的,事业上既无追求,生活上也毫无节制。这固然不可能成功,身体也会不好。
  
 (三)求仁则人悦
  
             “仁”字是儒家的核心,做人要以仁义为本,所谓:“仁者爱人”,对待身边的朋友,应该亲善和睦,待人应该宽厚仁慈,自己一个人高兴不如大家都高兴。这既是中庸之道,也是保身交友之道。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对人要有爱心,你关爱别人,别人也会欢迎你。欲立立人,欲达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行有不得,反求诸己。这里面都有“仁”的表现。做到了“仁爱”你也会得到愉悦。
  
 (四)习劳则神钦
  
             “钦”的意思是敬重,你想啊!如果做到了“习劳”,神仙都会敬重你,其中的作用不言而喻。你该不该像这样做呢!然而凡人之情,都贪图安逸害怕艰苦。习劳则神钦这句话的大意是:“人应该用自己辛勤劳动来换取生存和社会地位”。圣君贤相以自己的智慧给天下百姓带来福祉;升斗小民以自己的一己之才技为家庭谋生活。无论智慧也好,才技也吧,皆来自于勤劳艰苦,困知勉行。人付出的劳作与所得之酬赏若相一致,则不会招来嫉妒怨恨,反之则难以长久,所谓:“一勤天下无难事”,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
  
                                     及时行善2020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