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在上海都有哪些研究所?

2024-05-16 12:26

1. 中科院在上海都有哪些研究所?

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上海天文台,声学研究所东海研究站,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等。
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筹建于1958年10月,1959年8月正式成立,时称中国科学院上海原子核研究所,2003年6月经国家批准定为现名。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以光子科学、核科学技术及相关交叉学科研究为主,同时推进科研成果产业化。

历史沿革
1958年10月27日,中共上海市委决定,在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之下,新建原子核研究所(以下简称“核所”),由复旦大学主办。
1959年8月,中共上海市委正式批准筹建中国科学院上海原子能研究所,对外名称为“中国科学院上海理化研究所”,属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领导,定址为上海市嘉定县东门外新木桥。
1959年9月,经国家计委、国家科委和第二机械工业部共同研究批准,同意建立上海理化研究所。

中科院在上海都有哪些研究所?

2. 中科院的半导体所怎么样?

中科院的半导体所挺好的,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于1960年成立,是集半导体物理、材料、器件及其应用于一体的半导体科学技术的综合性研究机构。研究所主要的研究方向和领域有半导体物理、材料、器件、工艺、电路及其集成应用研究等。

据2016年9月研究所官网显示,研究所拥有14个科研机构,与地方政府、科研机构、大学和企业等共建了1个院士工作站、3个研发(转移)中心、9个联合实验室。
拥有3个博士后流动站,3个一级学科博士培养点,包括5个二级学科博士培养点。拥有5个二级学科硕士培养点,3个专业学位硕士培养点。共有职工690余名,在学研究生近600名。
2019年,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牛智川研究员团队创新设计金属光栅侧向耦合分布反馈(LC-DFB)结构,成功实现了2μm波段高性能单模激光器,综合性能达到国际一流水平并突破国外高端激光器进口限制性能的规定条款。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3. 在中科院微电子所读研怎么样?

在中科院微电子所读研还可以。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是一所专门从事微电子领域研究与开发的国立研究机构,是中国科学院微电子技术的总体和中国科学院EDA中心的依托单位,主要研究方向为:集成电路先导工艺与仪器装备技术。
集成电路与系统设计技术;高性能器件与电路集成技术;射频、微波器件与电路集成技术;三维集成与系统封装技术;新型纳米器件与集成技术;物联网与传感器技术。



相关信息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是国家集成电路制造领域前瞻性先导技术研发的牵头组织单位,是中国科学院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中国科学院EDA中心等院级创新平台的依托单位。截至2014年底,该所设有12个从事应用技术研究的研究室和2个从事前沿基础研究的所级重点实验室。
所级应用技术研究的研究室:硅器件与集成技术研发中心(一室)、专用集成电路与系统研究室(二室)、纳米加工与新器件集成技术研究室(三室)、微波器件与集成电路研究室(四室)、通信与多媒体SoC研究室(五室)。
电子系统总体技术研究室(六室)、电子设计平台与共性技术研究室(七室)、微电子设备技术研究室(八室)、系统封装技术研究室(九室)、集成电路先导工艺研发中心(十室)、射频集成电路研究室(十一室)、中科新芯三维存储器联合研发中心(十二室)。

在中科院微电子所读研怎么样?

4. 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怎么样?

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在国内的物理研究领域中级别很高,非常优秀,深受人民喜爱。
上海技物所着眼于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针对相关技术领域的特点,已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覆盖“基础前沿—核心组部件—系统集成”完整研发体系。
设有研究室13个,建有红外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传感技术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光传感器专业点)、中科院红外成像材料与器件重点实验室、中科院红外探测与成像技术重点实验室。
中科院空间主动光电技术重点实验室、中科院智能红外感知重点实验室以及省部共建现场物证光学探测技术联合实验室。
自建所以来,研究所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研究和技术人才,现有中国科学院院士6人、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1人(兼)、各类国家级专家90余人次等。

扩展资料:
机构介绍:
1、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创建于1958年10月,是集基础研究、工程技术研发和高新技术产业化为一体的综合性研究机构。
2、上海技物所以红外物理与光电技术研究为定位,以红外光电新材料、新器件、新方法等作为主要研究方向,重点发展先进的航空航天有效载荷、红外凝视成像及信号处理、红外焦平面及遥感信息处理等技术。
3、上海技物所着眼于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针对相关技术领域的特点,已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覆盖“基础前沿—核心组部件—系统集成”完整研发体系。设有研究室13个,建有红外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传感技术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光传感器专业点)。
4、中科院红外成像材料与器件重点实验室、中科院红外探测与成像技术重点实验室、中科院空间主动光电技术重点实验室、中科院智能红外感知重点实验室以及省部共建现场物证光学探测技术联合实验室。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介绍

5. 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怎么样?

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在国内的物理研究领域中级别很高,非常优秀,深受人民喜爱。
上海技物所着眼于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针对相关技术领域的特点,已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覆盖“基础前沿—核心组部件—系统集成”完整研发体系。
设有研究室13个,建有红外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传感技术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光传感器专业点)、中科院红外成像材料与器件重点实验室、中科院红外探测与成像技术重点实验室。
中科院空间主动光电技术重点实验室、中科院智能红外感知重点实验室以及省部共建现场物证光学探测技术联合实验室。
自建所以来,研究所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研究和技术人才,现有中国科学院院士6人、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1人(兼)、各类国家级专家90余人次等。

扩展资料:
机构介绍:
1、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创建于1958年10月,是集基础研究、工程技术研发和高新技术产业化为一体的综合性研究机构。
2、上海技物所以红外物理与光电技术研究为定位,以红外光电新材料、新器件、新方法等作为主要研究方向,重点发展先进的航空航天有效载荷、红外凝视成像及信号处理、红外焦平面及遥感信息处理等技术。
3、上海技物所着眼于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针对相关技术领域的特点,已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覆盖“基础前沿—核心组部件—系统集成”完整研发体系。设有研究室13个,建有红外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传感技术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光传感器专业点)。
4、中科院红外成像材料与器件重点实验室、中科院红外探测与成像技术重点实验室、中科院空间主动光电技术重点实验室、中科院智能红外感知重点实验室以及省部共建现场物证光学探测技术联合实验室。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介绍
专业老师在线权威答疑 zy.offercoming.com

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怎么样?

6. 中科院在上海都有哪些研究所?

中科院在上海的分支研究机构有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
、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
、上海天文台
、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上海药物研究所
、
上海高等研究院
等。

7. 中科院上海微系统所怎么样

中科院上海微系统所条件好,实力强。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原名中国科学院上海冶金研究所,前身是成立于1928年的国立中央研究院工程研究所,是我国最早的工学研究机构之一。

中科院上海微系统所是我国最早的著名国立技术科学综合性研究所之一。我所的科研活动始终围绕着国民经济,国防建设,社会发展的需求而进行。1999年5月,首批进入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序列,目前研究所的战略目标是建立一个以集成微系统与无线通信为核心科技活动方向,基础技术力量雄厚,富有持续创新活力,开放的,国内一流和国际知名的研究所。

我所以国家需求为导向,围绕“电子科学与技术”和“信息与通信工程”两大学科领域,利用在功能材料与器件研究方面的积累并以微系统工艺技术平台为支撑,以“通信小卫星、微系统技术平台”两个重大项目为依托,以系统带器件、以器件带材料,加强原始创新、加强关键技术创新与集成、开展微系统信息网,集成微光机电系统,未来移动通信技术,信息功能材料与器件,微型和新型能源技术与系统等研究活动。由我所主持研发的首颗“创新一号”小卫星已于2003年10月发射成功。

中科院上海微系统所怎么样

8. 上海中科院是做什么的

物质科学与技术领域:包括同步辐射、核科学与核技术、高能量密度物理、有机化学与有机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和金属材料、天体物理、天文地球动力学和技术方法等项目。信息科学与技术领域:包括通信技术、微电子技术、光电子技术、激光技术、红外技术等项目。生命科学与技术领域:包括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神经生物学、植物生理学、分子遗传学等项目。             
                  1、物质科学与技术领域:包括同步辐射、核科学与核技术、高能量密度物理、有机化学与有机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和金属材料、天体物理、天文地球动力学和技术方法等项目。
  2、信息科学与技术领域:包括通信技术、微电子技术、光电子技术、激光技术、红外技术等项目。
  3、生命科学与技术领域:包括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神经生物学、植物生理学、分子遗传学、创新药物和生物技术、病毒学与免疫学、健康营养研究等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