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先生逝世60周年,关于他的故事你知道哪些?

2024-05-09 18:34

1. 中国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先生逝世60周年,关于他的故事你知道哪些?

梅兰芳是我国京剧表演的艺术家,而且梅兰芳老先生还是四大名旦之首,同时梅兰芳也是梅派的创始人。可以这么说,梅兰芳是我们国家非常知名的艺术大师,梅兰芳不仅在国内非常的有知名度,在国外的影响力同样也是非常的大。在很多西方人的眼中,梅兰芳其实就是京剧的代名词,很多年轻人对京剧可能不是特别了解,但是对《霸王别姬》应该是非常清楚的,或者说是听说过,《霸王别姬》其实就是梅兰芳在戏剧方面的经典之作。
梅兰芳出生于1894年,祖籍是江苏泰州的,在8岁的时候,梅兰芳就开始去学戏了,9岁拜吴菱仙为师,到了10岁的时候,梅兰芳便开始正式的登台表演。其实关于梅兰芳的故事有很多很多。
在1941年的12月,日本开始进攻香港,而这个时候的梅兰芳就被困在香港,此时的梅兰芳知道,如果香港被日本人占领的话,那么自己将会成为日本人重点拉拢的对象。于是乎,梅兰芳每天就不刮脸了,没有几天就流起了小胡子。果然后来的日军司令在见到梅兰芳之后,也是想要套近乎,称双方已经二十几年没有见了。不过在看到梅兰芳留胡子之后,也是感到非常惊讶,这个日本司令表示梅兰芳不应该留胡子,而是应该继续演戏。
而梅兰芳则是说自己年龄已经非常大了,应该退休了,其实梅兰芳这就是在变相的拒绝为日本去做宣传。在这之后的几年,梅兰芳从来没有登过台,所以也没有任何的收入,整个家庭的生活也是非常的困难。到了1942年的时候,梅兰芳返回了上海,不过依旧没有登台演出。随后梅兰芳害怕被人报复,甚至决定采用自伤身体的方法拒绝为日本人演出,梅兰芳老先生的这种行为,恰恰是表现出了高尚的民族气节。

中国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先生逝世60周年,关于他的故事你知道哪些?

2. 梅兰芳艺术成就有哪些

1、创立梅派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梅巧玲之孙梅兰芳继承并发展了梅派艺术,梅兰芳通过不断的努力,终于集京剧旦角艺术之大成,融青衣、花旦、刀马旦行当为一炉,创造出独特的表演形式和唱腔,世称“梅派”,影响很大。
2、戏剧融合
中国戏剧在服装、道具、化装、表演上综合起来可以说是活动的水墨画,梅兰芳深知应该从绘画中吸取对戏剧有帮助的养料。
于是他研习作画并向一些绘画名家求教,其中包括齐白石,而齐白石又非常喜爱梅兰芳的戏剧。齐白石对梅兰芳而言是亦师亦友。
梅兰芳将艺术和生活,和兴趣走到了一起,让中国传统书画走进戏剧,扩展了艺术领域,同时将原有的艺术壁垒打破,开创出新的出路,并将这种新式事物传到了国外。

扩展资料:
梅兰芳经典剧目介绍:
1、《贵妃醉酒》
又名《百花亭》,是一出单折戏,取材于中国唐朝历史人物杨贵妃的故事,经过中国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先生创作、表演而广为认知,是梅派代表剧目之一。
该剧描写的是杨玉环深受唐明皇的荣宠,本是约唐明皇百花亭赴筵,但久候不至,随后知道他早已转驾西宫,于是羞怒交加,万端愁绪无以排遣,遂命高力士、裴力士添杯奉盏,饮致大醉,后来怅然返宫的一段情节。
《贵妃醉酒》通过动作和唱词、曲调,表达杨贵妃由期盼到失望,再到怨恨的复杂心情。
2、《天女散花》
这个戏是梅兰芳先生早期经常演出的古装戏之一。在第四场“云路”和第六场“散花”中,梅先生载歌载舞,创造了许多优美的舞蹈动作;对于京剧舞蹈艺术的改进,曾起了很大的作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梅兰芳

3. 梅兰芳是一个怎样的艺术家

梅兰芳是大家都所熟知的著名中国京剧表演艺术家,他在艺术上的造诣非常深厚,也对后代影响深远。梅兰芳的背后有两位非常贤明的女人。一位是福芝芳,另一位是王明华。没错,这两位都是他生命中重要的女人。

梅兰芳是一个怎样的艺术家

4. 梅兰芳是什么艺术的卓越的表演艺术家之一

  梅兰芳先生是我国现代卓越的京剧表演艺术家。他在半个多世纪的舞台生涯中,演出过大量的京、昆剧目。
  京剧四大名旦: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梅先生是四大名旦之首。
  希望能够帮到你。

5. 你了解表演大师梅兰芳的事业、成就吗?

京剧大师梅兰芳是梅派艺术的奠基人,梅兰芳被誉为伟大演员,美的化身,他的嗓音圆润、甜美、嘹亮,韵味纯正醇厚,质朴中见俏丽,妩媚中见大方。自己创编了很多唱段。


梅兰芳先生 

中国京剧是全面继承我国戏曲优秀传统的艺术,是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和高度美学成就的戏剧文化。但很久不为外国人所重视,在茶园式的戏馆里,几乎看不到外国人的踪迹。 

梅兰芳是第一个把中国戏剧带到外国去演出的艺术家,最早把中国戏剧介绍给世界剧坛的戏剧家,在促进我国与国际文化交流中,立下了不朽的功勋。当时外宾到中国旅游,往往向外交部提出三点要求:一是观光长城;二是浏览颐和园;三是访问梅兰芳。 

从20世纪20年代初到他去世前,梅兰芳曾先后三次访日,一次访美,四次访苏,一次访朝,数次游历欧美亚各国,把中国人民的情谊带给了世界人民,使中国的民族瑰宝京剧跻入世界戏剧艺术之林。以梅兰芳为代表的中国戏曲表演艺术与俄国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德国布莱希特的戏剧艺术,并称为世办三大戏剧表演体系。 
(一)生平 
   梅兰芳(1894-1961),本名澜,又名鹤鸣,小名裙子、群子,字畹华,一字浣华,别署缀玉轩主人,艺名兰芳,祖籍江苏泰州。清光绪二十年九月二十日(1894年10月22日)出生于北京李铁拐斜街的梨园世家。1961年8月8日病逝于北京,终年68岁。他是我国现代杰出的京剧表演艺术家,也是一位受人尊敬的社会活动家。他把毕生的精力都献给了祖国的艺术事业,为祖国戏曲艺术的发展和国际文化交流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成为享誉中外的文化名人。 

(二)苦读的幼年时代 
   梨园世家:梅兰芳的祖父梅巧玲, 是十九世纪著名的京剧演员,兼擅青衣花旦,被列为“同光十三绝”之一。父亲梅竹芬,也是一位多才多艺的京剧演员,可惜英年早逝。伯父梅雨田是一位出色的京剧器乐家,号称“六场通透”(即所有场面上的乐器都能拿起来伴奏),长期给谭鑫培伴奏。自幼受到的艺术熏陶,为梅兰芳在京剧艺术方面的开拓发展奠定了基础。 
   梅兰芳幼年的生活相当艰苦。他父母早逝,依靠伯父伴奏的收入来维持生活。8岁开始学艺,11岁登台演出。这期间他除了学青衣戏外,还学花旦戏、武功、昆曲等。同时还看戏,用心比较、琢磨前辈艺术家们的艺术精华。 
   除了演戏练功外,他的业余爱好十分广泛,特别喜欢养鸽子、养花和书法绘画,而这些爱好对他提高表演艺术起了很大作用。幼年的梅兰芳眼睛微微近视,有时还迎风流泪,眼珠余转也不灵活,因此每当黄昏时分,他让鸽子翱翔空中,让自己的眼睛随着鸽子转动,认真锻炼眼力。久而久之,双眼灵活自如,透亮传神。 
   他认为京剧的服装色彩、化装、脸谱、舞台装置都和美术的密切关系,最好自己能画。1913年至1914年两次赴沪演出,他与老画家吴昌硕结下了忘年之交,于是开始了绘画生活。先请王梦白教画。后向陈师曾、姚茫父学习画佛像,向齐白石、汤定之学习画草虫、松梅等。 
   梅兰芳对电影艺术的贡献也为人称道。早在1920年,就拍摄了无声舞台纪录片《春香闹学》和《天女散花》。 

(三)博采众家,自建梅派 
   梅兰芳20岁时,已经是一位驰名京沪的京剧演员了。 
   1913年11月,梅兰芳第一次和王凤卿应邀去上海演出。上演了一二本《虹霓关》,开创了在同一剧目中一人演两个不同行当、不同扮相、不同演法的先例。“枪挑穆天王”轰动了大上海。 
   1914年秋冬,梅兰芳再次应邀赴上海演出,增加了《贵妃醉酒》等剧目,历时45天,场场爆满,盛况空前。曾以22万多张票,当选为“伶界大王”。 
   两次赴沪演出,是梅兰芳一生在戏剧方面发展的一个重要关键。他在艺坛上的地位明显得到巩固。 
   梅兰芳回到北京后,开始创作《一缕麻》等反对封建包办婚姻、揭露官场黑暗的时装新戏,对推动京剧艺术的革新和发展起了不小的作用。 
   不久,他又尝试排演了古装新戏,如《黛玉葬花》等,刻画了那些追求自由和幸福的妇女形象,创造出新的妇女装束和扮相,丰富了京剧舞台服装。这些取材于文学的古装新戏,为观众喜闻乐见。 
   1915年4月到1916年9月,梅兰芳编演了11出新戏,同时还整理和上演了许多传统戏,比如《宇宙锋》、《花木兰》、《考红》等。1921年,编写的《霸王别姬》,刻画了一个善良、有见识、富有感情而又坚贞不屈的的虞姬形象。此剧后来成为梅派保留剧目中比较优秀的一个。 
   他集京剧旦角艺术的大成,综合青衣、花旦、刀马旦的表演特点,创造出自己特有的表演形式和唱腔——梅派。后来被誉为京剧“四大名旦”之一。 

(四)艺术使节 
   梅兰芳一生曾应邀出访10余次,他先后访问过日本、美国、苏联、英国、德国、意大利、埃及、印度、朝鲜等国。与许多艺术大师交流经验,并结下深厚的友谊。他是把京剧艺术介绍到国外的先驱者,为促进国际文化交流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1919年4、5月间,梅兰芳应邀赴日演出,这是中国京剧演员第一次出现在外国舞台上,受到热烈欢迎,日本剧评家高度评价了他的艺术造诣。 
   1924年10月,他第二次率国赴日本演出,获得了更大的成功。还将《廉锦枫》和《虹霓关》中的“对枪”折成电影。从此声名远播世界许多国家。 
   同年,结识了印度大诗人泰戈尔,在北京开明戏院为其专演一场《洛神》。现在沿用下来的“川上之会”一场的布景,就是根据泰翁的意见设计的。 
   1926年10月,瑞典王储夫妇(后来的古斯塔六世)访华,要求观赏梅剧,梅兰芳在家中为他们演出了《琴挑》和《霸王别姬》中“舞剑”一场,从此双方结下深厚友谊。1957年夏,国际舞蹈协会授予梅兰芳一枚荣誉章,表彰他在艺术上的精深造诣。 
   1929年12月,梅兰芳率团24人,赴美国演出,历时半年之久。所到之处,均受到当地政府、各界人士,特别的文艺界的热烈欢迎和盛情接待。美国学术界也极为重视这次访问演出,南加利福尼亚大学和波摩拿学院授予他文学博士荣誉学位。一时间京剧艺术风靡了美国。美国电影界认为他的表演艺术对电影具有宝贵的参考价值,将他演的《刺虎》一拍摄成有声电影新闻片,这是第一部中国戏曲的有声电影。 
   1935年2月,苏联政府特派“北方号”专轮到上海迎接梅剧团访苏。在莫斯科和列宁格勒共演出8场,历时一个半月。在此期间,梅兰芳有幸结识了一批世界闻名的作家和戏剧家,如高尔基、小托尔斯泰、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等,还有正在苏联的英国作家肖伯纳、德国戏剧家布莱希特及皮斯卡特尔。 
   建国后,梅兰芳继续致力于保卫世界和平、促进文化交流的工作。 
   1952年12月,他出席了在维也纳如开的世界人民和平大会,回国途中,又经苏联莫斯科作短暂的访问和演出。 
   1952年春和1953年11月,两次率团赴朝鲜战场作慰问演出。 
   1956年,率中国京剧团到日本访问演出。 
   1957年,参加了中国劳动人民代表团赴苏联庆祝十月革命40周年。 

(五)爱国志士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日本军国主义在我国东北阴谋筹建傀儡满洲国,曾多次派人请梅兰芳前去演戏,以示“庆祝”,他每次都严辞拒绝了。 
   1932年,梅兰芳全家迁居上海。为鼓舞人民抵抗日本侵略的斗志,梅兰芳与叶恭绰等一起编演了《抗金兵》。他又把《易鞋记》改编为《生死恨》演出。 
   抗日战争爆发后,梅兰芳身居沦陷区,不为敌伪的威胁利诱所屈服,毅然蓄须明志,8年不曾登台演出。由于长期停演,梅家经济陷入困境,他只好把北京的住宅卖掉。后来又靠卖画甚至典质度日。这段时间,他曾作“达摩面壁图”,上面题了双关的跋语:“穴居面壁,不畏魍魉;壁破飞去,一苇横江。” 
   1938年,梅兰芳蜇居香港。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香港很快沦陷了。当时梅兰芳未及撤离。一天,日军侵港司令酒井派人强行将梅接去,当时梅兰芳蓄须已久,酒井惊讶地问他为何留须,他回答说:“我是唱旦角的,年岁大了,扮相、嗓子都不如以前,应该退出舞台了。”酒井无奈,终于没有提出什么要求。又有一次,在酒井举行的茶会上,许多新闻记者想把梅兰芳和酒井握手的镜头抢拍下来,用作宣传。梅都机智地避开了。以后,日军几次请梅兰芳唱一出京剧,他又以牙痛为由回绝了。 
   1942年秋,大汉奸褚民谊突然来访,提出请梅兰芳轮回演出,以庆祝所谓“大东亚圣战”一周年纪念。梅立芳立刻拒绝了。日伪见软的不行,就出面胁迫,勒令梅兰芳必须参加演出,否则军法从事。后来在朋友献计下,请医生打了一针预防伤寒病针,顿时使体温升高到40度以上,经日军军医检查确是“病重”,才算作罢。 
   1945年8月8日,抗占胜利的消息一传出,梅兰芳高兴得当天就剃掉了唇髭。没出两个月,他就在上海美琪大戏院重登舞台了。那时,他已经52岁了。

你了解表演大师梅兰芳的事业、成就吗?

6. 从哪里看出梅兰芳‘视艺术为生命’

梅兰芳》:从三颗星到四颗星刚看完电影的时候如果有人问我怎么样,我会说,中规中距,不功不过吧,就好比豆瓣上
的评分标准,三颗星的评价意味着“还行”。
看完电影的几天后,我坐在宿舍的电脑前绞尽脑汁码字的时候,却想给它四颗星,四颗星
是说“推荐”。
嗯,作为2008年的收官之作,还是推荐大家去看。
也许要感谢看完电影到今天的这段空档期,如同看一本书,看完的时候觉得无非是那样,但
是当之后的几天发现自己仍然在不时回味个中滋味时,这本书就不止是“无非是那样”了。

三段式的叙述,都说第一段最精彩。我同意。
虽然这段也是我最不忍心看的一段。
王学圻演得真是好。《上海壹周》上说,王学圻本人对戏一窍不通,为了拍戏从头学起。第
一场戏拍了35条不过,最初几天挺郁闷,因为陈凯歌的习惯是拍一条演员来看一条,胶卷哗
哗地过,就这样熬过来。
可是如果不说,谁看得出来?站在镜头前,台上台下,他都是京剧大腕“十三燕”,少年梅
兰芳再红,见了他也要恭恭敬敬叫一声“爷爷”。
有个场景我一直不能忘。当十三燕斗戏输给梅兰芳,对着在台上肆无忌惮地吐瓜子皮的爷怒
目而视,我以为他会发飙,可是他却向着对方深深地鞠躬。
很久之后,中年梅兰芳去美国演出获得成功,梅党的人拦住他说不能再谢幕了,不能把观众
宠坏了,可是梅兰芳依然上台,九十度的大躬;再后来,他宣布要暂别舞台,对着满场的观
众依旧是把身体弯成笔直的直角。
那个九十度的躬,看湿了我的眼睛。
不久后下了台,对着同样一个人,对方说,只要今天你十三燕再给我鞠个躬,我们的帐就一
笔勾销。可是十三燕不,即使为此倾其所有甚至陪上性命,他也没在台下给人鞠躬。
就如同最后他对着没卸装就匆忙跑去见他的少年梅兰芳说的一样,他说,琬华,以后可不能
把戏服穿下台,不能把戏里的人物给弄脏了。

很久之后梅芝芳去找丈夫的红颜知己孟小冬,对她说,琬华不是你的,也不是我的,他是
“座儿”的。
戏台上对着空无一人的场子自顾自地唱完戏的十三燕,十三燕是“座儿”的,伶人都是“座
儿”的这个道理,恐怕他比谁都明白吧?捧你的时候你自是天,砸你的时候你也就再也不是
十三爷。
或许,唱了一辈子戏的十三燕,一直希望台下的他不是“座儿”的。也所以,台下的他不会
向人低头,更会对少年梅兰芳说,以后要正大光明地把我们伶人的地位抬一抬。
他争了一辈子,也不过要争个台下的地位,却始终没能做到。
最后的戏里,最让他伤心的,并不是自己的败北,而是余二爷去找了梅家人。
因为争不到,所以心比天高。

少年梅兰芳扮相惊艳,角色却让人觉得没心没肺。
我一直很想知道,倘若他知道最后的结局会是那样,当初的他还会不会应下“爷爷”的挑战。
实在是看不惯啊,对着满脸落寞的“爷爷”,说到开心的事时依然会天真地笑。
还比不上增肥后的黎明,用分外温和的语气语调向邱如白说的“爷爷去世的那一天”那一段
来得让我动容。
是,很奇怪的,都说黎明演得不好,都说选黎明选错了,即使是刚看完电影的我也没觉得就
有多好,但是看完电影的这几天里,这部电影的画面不时出现在脑海中的时候,想到最多的
便是黎明的梅兰芳,中年的梅兰芳,微微发福的身材,温吞水一样的念白,发怒时看起来亦
是平和的表情。
张秋说,只怪黎明是不公平的,是这个人物没有戏。
我仔细想了又想,似乎和张秋老师说的感觉一样,两个半小时,感觉不到梅兰芳的魂。
可是明明是一个没有戏的人物,却还是让我记住了那个黎明扮演的人物,中年的梅兰芳,白色
的无垢的西装,温和的性格,以及用依然天真,甚至木讷的表情,那样没心没肺地对着妻子表
达对另一个女人的思念与悲伤。

章子怡演孟小冬,在电影的第二段与梅兰芳一见倾心。
我不喜欢章子怡,但是电影里这么多的京剧段子,最吸引我的恰恰是她一出场点名让梅兰芳合
唱的《游龙惊凤》。我不懂戏,但就是觉得这段章子怡演得真是好,那样地开阔明亮,折扇弯
在手里,起承转合带出气势,毫不做作扭捏,甚至带着点俏皮甜美。
可是她太过活泼地一笑,我就默默地往回收刚对她产生的好感;等到她挽起头发穿上红旗袍出
现在黎明面前,我就不可遏止地在心中说“小妹来了”;再到她举起小手无法挽回地捂上梅兰
芳的嘴说“不要说”时,我忍不住地想,罢了罢了……
依旧是那个章子怡,就如同她以往扮演的任何一个角色一样,倔强的,极致的,肆无忌惮的,
旁若无人的,爱得死去活来的,当然,也是明艳动人的;可是,我想看的,是孟小冬,不是
ZIYI ZHANG。
这段梅孟之恋,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反而是那一段:梅芝芳去找孟小冬,对她说梅兰芳不是你
我的,而是“座儿”的,孟小冬听后沉默,爱着同一个男人的两个女人并排坐在庭院里,镜头
对着她俩的背影,给了一个意味深长的停留。

三段式的叙述,都说一段不如一段。我也同意。
最后一段有些主旋律,也没什么好说的。
反倒是那个日本的少佐,会对着梅兰芳说出“只要有梅兰芳在,只要有京剧在,中国便不会
亡”这样深刻的话。
可是梅兰芳不是程蝶衣,程蝶衣视艺术为生命,才不管为谁唱戏;梅兰芳不会,梅兰芳会为
了不给日本人唱戏而冒险打伤害针,蓄胡明志。
电影里反复引用的大伯的纸枷锁,恐怕终其一生都套在梅兰芳的脖子上,从来没有摘下过。
正因为这样,才会有如今这个永远一尘不染、一丝不苟的,温文尔雅的,从容淡定的,爱国
的梅兰芳。
至于这样的梅兰芳是不是真正的梅兰芳,那又是另外的话题了。

最后想说的,如果不是《上海壹周》的活动,我并未打算看《梅兰芳》。一直不喜欢京剧,
连带对梅兰芳也没了兴趣,更连带有关它的娱乐报道也基本被我忽略不看;在走进影院之前,
我甚至不知道它的导演是陈凯歌。
所以我不会对其有期待,更不会把它和《霸王别姬》比较,充其量我只是会说,比《无极》
不知道要好多少。
也许反而是这样,反倒慢慢体会出它的好,与导演的诚意。葛颖老师说得对,在《无极》后
陈凯歌还能静下心来拍这样一部片子,为什么不支持呢?
所以,向大家推荐《梅兰芳》,推荐大家去看。至少我能保证,两个半小时的电影,你能耐
心地,跟着电影看下去。

7. 梅兰芳艺术成就有哪些

1、创立梅派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梅巧玲之孙梅兰芳继承并发展了梅派艺术,梅兰芳通过不断的努力,终于集京剧旦角艺术之大成,融青衣、花旦、刀马旦行当为一炉,创造出独特的表演形式和唱腔,世称“梅派”,影响很大。
2、戏剧融合
中国戏剧在服装、道具、化装、表演上综合起来可以说是活动的水墨画,梅兰芳深知应该从绘画中吸取对戏剧有帮助的养料。
于是他研习作画并向一些绘画名家求教,其中包括齐白石,而齐白石又非常喜爱梅兰芳的戏剧。齐白石对梅兰芳而言是亦师亦友。
梅兰芳将艺术和生活,和兴趣走到了一起,让中国传统书画走进戏剧,扩展了艺术领域,同时将原有的艺术壁垒打破,开创出新的出路,并将这种新式事物传到了国外。

扩展资料:
梅兰芳经典剧目介绍:
1、《贵妃醉酒》
又名《百花亭》,是一出单折戏,取材于中国唐朝历史人物杨贵妃的故事,经过中国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先生创作、表演而广为认知,是梅派代表剧目之一。
该剧描写的是杨玉环深受唐明皇的荣宠,本是约唐明皇百花亭赴筵,但久候不至,随后知道他早已转驾西宫,于是羞怒交加,万端愁绪无以排遣,遂命高力士、裴力士添杯奉盏,饮致大醉,后来怅然返宫的一段情节。
《贵妃醉酒》通过动作和唱词、曲调,表达杨贵妃由期盼到失望,再到怨恨的复杂心情。
2、《天女散花》
这个戏是梅兰芳先生早期经常演出的古装戏之一。在第四场“云路”和第六场“散花”中,梅先生载歌载舞,创造了许多优美的舞蹈动作;对于京剧舞蹈艺术的改进,曾起了很大的作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梅兰芳

梅兰芳艺术成就有哪些

8. 梅兰芳先生近60年的舞台生涯,艺术成就登峰造极。

1、登峰造极——登上顶峰,意指到达最高点。比喻精绝的造诣。
造句:梅兰芳先生近60年的舞台生涯,艺术成就登峰造极。
2、炉火纯青——比喻技艺或学问、修养达到精粹完美的境界。
造句:在1918年,梅兰芳先生移居上海,这是他戏剧炉火纯青的巅峰时代。
3、出神入化——形容技艺高超达到了绝妙的境界。
造句:梅兰芳先生男扮女装的技巧出神入化。
4、 风姿绰约——形容女子姿态风韵、体态柔美动人。
造句:梅兰芳的京剧表演艺术风姿绰约,光彩照人。
5、袅袅娉娉——比喻修养达到精粹完美的境界。
造句:梅兰芳的京剧表演艺术袅袅娉娉,光彩照人。
回答于 2020-12-24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