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全球的车企都要看博世集团的“脸色”?

2024-05-05 21:15

1. 为什么全球的车企都要看博世集团的“脸色”?

   博世是世界500强,而且是500强排名比较靠前的大企业,下面是博世集团的重要成就:2013年博世集团被评为世界500强第131名。博世是德国最大的工业企业之一,从事汽车技术、工业技术和消费品及建筑技术的产业。博世公司员工人数超过 23 万,遍布 50 多个国家。2012年博世公司实现销售额674亿美元。



博世是一家纯德企,且博世的汽车部件连续多年排名世界第一名
第一,大环境,传统工业,德一其随;第二,运营方法。博世是非上市公司,这和其他汽车零部件行业又不同。上市公司看上去风光,圈钱,但是遇到危机,不说崩盘,股东大换血是免不了的。意味着不能长期稳定发展。第三,原材料好,投放的位置好。博世起家很早,1870年左右吧,如果我没记错。整个工业革命全程参与。吃尽了改革春风的红利
第四,设备,技术领先。技术不谈,博世每年用于研发的费用就有十几亿欧元。做出的东西自然没的说,更牛的是,做东西的设备,也是博世自己造的。自己给自己量身打造设备,用起来顺手,改进灵活。更重要的是,通过倒手设备,可以用于洗钱,避开了各个国家的税务贸易壁垒。
世的汽车部件连续多年排名世界第一名,要好的部件,所有的车企都要看博世集团的脸色

为什么全球的车企都要看博世集团的“脸色”?

2. 德国博世公司有多厉害?


3. 零部件巨头开始自己造车 未来可能有“博世牌”

从现在的汽车发展看来,虽然你喜欢那些高大上的牌子,比如奔驰、宝马、保时捷、兰博基尼,当你愿意为这些车的高昂价格去买单的时候,其实他们只是给了你一个品牌的价值。对于最核心的产品,却是由零部件厂商提供的。而现在全球最大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博世(Bosch)携手本特勒(Benteler)以及宾尼法利纳(Pininfarina)共同研发电动汽车平台,博世则将打破零部件“魔咒”,首次进行整车的平台打造,未来说不定你可以开上一款由博世打造,挂着博世Logo的汽车。

2020年3月份,意大利汽车设计和车身制造公司宾尼法利纳加入博世和本特勒之间的合作,这一消息的释放,可能是一次汽车行业的颠覆性影响,零部件行业的巨头,如今也想成为汽车的生产商。说不定在未来的某一天中,奔驰或者宝马都不能成为你的首选,毕竟作为零部件供应商的TA们,才是核心竞争力的持有者。

这个消息在如今的汽车市场中,可能并没有爆点。但其实这消息背后,却隐藏着的是一个亿万级别的大市场。博世、本特勒和宾尼法利纳三家汽车零部件企业一起完全可以完成整车的设计和制造,从目前的市场情况看来,新能源的电动车应该会成为TA们进军的细分市场,而想要进军电动车市场的也可以委托这三家企业进行。

博世和本特勒不是这一次才合作,而是之前一直都有深度交流,前不久还联手推出了专门为电动汽车设计的移动底盘。后者提供的是碰撞解决方案和底盘还有电池系统,而博世在驱动杆、刹车、转向和电子电器上面则拥有绝对的控制权。现在,又有了一家宾尼法利纳加入,在三家联手的机会之下,完全可以为车辆设计和集成上面有了更完整的匹配度,所以未来的整车体现,并不是虚假。

博世正在打造自己的平台,就像大众集团为电动汽车专门打造的MEB平台一样,从汽车的未来存续情况看来,如果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想长此以往的发展下去,那么就必须会有一个这样的平台。可能在燃油车的市场中,博世并不会出来抢占传统汽车的份额,这也是目前为什么看不到Ta的汽车品牌一样。不过博世在电动市场的领导地位,想要在电动市场中,获得比燃油车市场更大的份额。

当然,博世明确表示,不会进军电池制造产业,这是电动汽车价值链上的重要一环。
鬼扯:汽车的发展,一定不仅仅是出行工具,无人驾驶,电动取代传统,都在一步一步的实现,所以博世的合作,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现在的主机厂们,或许会成为直接的竞争关系。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零部件巨头开始自己造车 未来可能有“博世牌”

4. 谁能全面介绍下德国博世公司?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是德国最大的工业企业之一,从事汽车技术、工业技术和消费品及建筑技术的产业。 1886 年罗伯特·博世先生在斯图加特创办公司时,就将公司定位为“精密机械及电气工程的工厂”。 总部设在德国南部的博世公司员工人数超过 23 万,遍布 50 多个国家。博世以其创新尖端的产品及系统解决方案闻名于世。博世集团是全球第一大汽车技术供应商,2009 年销售额达到 38  [1]2亿欧元,其中在中国销售额达到274亿人民币。博世在全球雇员 约275,000名,其中在中国雇员约21,200名。博世汽车技术正在大举进入中国,从而投身于迅猛发展的中国汽车工业。博世集团与中国的业务伙伴关系可以追溯到 1909 年。今天,博世已在中国设立了 11 个独资公司, 9 个合资公司和数个贸易公司及代表处。博世正大力支持中国汽车市场的强劲增长。

  早在1895年,博世公司获得王室首府和官邸城市斯图加特的许可,开始在斯图加特电气厂指导下生产家用电器。在1933年莱比锡春季博览会上,博世第一台带压缩机的冰箱的成功亮相,令冰箱业同行大为惊讶,从此迈开了博世进军家电市场的第一步,之后更多的博世家电产品接踵而至, 渐渐在炉灶、洗碗机、洗衣机以及电动厨房多用机领域都享有盛名。110年的家电制造历史,一贯高质量的产品,凸显关爱的服务承诺, 使博世一直雄踞欧洲家电市场领导地位。博世在中国的历史可追溯至本世纪初,早在1909年(即罗伯特·博世先生创办其第一家工厂后仅23年),博世产品就已进入中国市场;1926年博世在上海成立第一家维修服务站,开始为中国消费者提供优质的博世产品和高水准的技术服务。
  矢志不渝的创新精神,精细深厚的工艺技术让博世在家电领域享受着智慧与专业的荣光。无论是1960年的第一台全自动洗衣机还是1964年的第一台洗碗机,博世公司凭借其可靠品质和领先的技术一直“笑傲欧洲家电江湖”。
  100多年来,博世孜孜不倦追求着一个重要的目标———用完美的技术和可感知的质量,不断改善大众消费者的生活品质。
  而在今天,博世已成为欧洲家电市场占有率第一的领导品牌。

  博世集团于 1909 年在中国开设了第一家贸易办事处, 1926 年在上海创建首家汽车售后服务车间。时至今日,集团的所有业务部门均已落户中国:汽车技术、工业技术、消费品和建筑智能化技术。博世在中国目前经营着 37 家公司,并在上海设有博世(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2007 年博世在华合并销售额达 18 亿欧元。截至 2007 年,对华投资总额约 10 亿欧元。 2008 至 2010 年,博世计划再投资 8.5 亿欧元。约 17,000 多名中国员工全心全意为中国的顾客提供最先进的技术以及最可靠的服务,以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
  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博世公司已在中国设立了10个代表处、5家贸易公司和一个贸易办事处、9家独资企业和9家合资企业、均由博世(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统领在华经营活动。博世集团在华投资总额已超过9.7亿美元。博世中国旗下的博世贸易(上海)有限公司、博世汽车部件(苏州)有限公司、博世汽车柴油系统股份有限公司、南京华德火花塞有限公司和联合汽车电子有限公司均在各自的领域内占据市场主导地位。2004年,博世所有在华企业的销售额(包括出口)增长到14亿欧元,不考虑汇率变化因素比上年同期增长了25%。汽车技术部的销售额超过了博世在中国总收入的一半,为博世取得这一卓越的成绩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博世一直致力于为中国迅猛发展的市场提供经济、清洁、安全的技术和产品。  博世中国新总部大楼此外,2010年,博世全球销售额高达470多亿欧元,约4,200亿人民币,较2009年增长24%,成为博世有史以来业绩最佳的一年。其中,2010年,博世亚太区销售总额首次突破100亿欧元大关,占全球业绩的23%。中国的发展尤为瞩目,总额销售超过370亿人民币,同比增长36%。中国成为继德国和美国之后博世全球第三大市场。
  2011 年4 月20 日,上海 — 全球领先的技术及服务供应商博世集团宣布,其位于上海虹桥临空经济园区的新中国总部大楼正式落成启用。该大楼总投资达9.8亿人民币,是博世集团在亚太地区最大的地区总部,为博世在华业务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又一坚实的基础。
  博世(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成立于1999年,负责管理、发展及协调博世在中国的所有投资和生产业务。其下属的十家代表处、四家贸易公司和一家贸易代表处、七家独资企业以及十家合资企业,企业及代表处广泛涉足于汽车零部件、包装技术、控制和传动系统、热动技术、白色家电以及安防系统等多个领域,竭诚为中国客户提供着最高品质的产品。
  位于上海的博世(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在北京、武汉、重庆等城市设有分公司与办事处,主要负责博世在中国大陆地区所有投资项目的发展及协调。投资公司致力于与中国客户建立双赢的伙伴关系,加强业务合作,同时协助博世在中国市场取得良好的业务发展。此外,其采购部还负责并协调博世在亚洲地区(除日本以外)的采购业务。
  博世家用电器
  2004年11月,博世家电在上海成功上市,目前已陆续进入了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广东等22个省(市),实现了良好销售。第一批上市的产品包括0℃维他保鲜技术的电脑冰箱、LCD显示的电脑滚筒洗衣机和洗衣干衣机。这些产品与欧洲的最新技术完全同步,代表着博世家电的技术和创新水准。同样,与博世所有的产品一样,体现了制造业的最高质量水平。
  博世电动工具(中国)有限公司
  博世电动工具是全球领先的电动工具及附件生产商,其产品在品质、技术革新及售后服务方面一直保持高标准。现在,博世电动工具的产品主要包括5大类:手持式电动工具,台式电动工具, 测量工具,园林工具和电动工具附件。
  博世电动工具(中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5年,总部座落于浙江省杭州市, 当时名为杭州博世电动工具有限公司,是博世与杭州汽轮动力集团有限公司以及中国的销售合作伙伴美最时洋行(不来梅)的合资企业。2003年,博世购买了合资伙伴杭州汽轮动力集团在合资企业的股份,成为外商独资企业。同年12月,公司正式更名为博世电动工具(中国)有限公司。为了进一步大量提高产能,新公司搬迁到了新址,位于风景秀丽的钱塘江南岸——杭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2006年1月, 博世电动工具(中国)有限公司建立了自己的销售、市场推广及售后服务团队。
  今天的博世电动工具(中国)有限公司占地14万平方米,包括博世、世纪和附件3个工厂及中国区市场销售中心、亚太区研发中心、亚太区物流中心、亚太区产品培训中心及全球采购中心、质量中心设在杭州的办公机构。公司现有员工3800多人,是博世集团在全球重要的电动工具分支机构。
  在中国,博世电动工具提供了全系列产品,包括锤钻、冲击钻、曲线锯、电镐、角磨机、电刨和砂磨机,适用于混凝土、木工和金属加工各行业。创新的锂电充电式工具也同样适用于家具厂商、装修行业人士和“自己动手”一族。另外,博世电动工具在中国出售超过1000种博世电动工具附件产品。公司在北京、上海、广州、沈阳与武汉设立了博世服务中心,并拥有一个覆盖全国的博世售后服务网络,为博世客户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博世汽车部件(苏州)有限公司
  成立于1999年,位于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现有员工超过3000人。博世在汽车零部件各个方面的研发及生产水平均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继柴油喷射系统在行业中取得巨大的成功之后,博世汽车的底盘系统、能源与车身系统、汽车多媒体系统、汽车电子系统和ATMO设备项目等部门也相继进驻博世(苏州)公司,博世汽车部件(苏州)有限公司将会成为博世汽车零部件生产及匹配中心。
  博世汽车柴油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成立于2004年,是专业制造、匹配和销售电控柴油喷射系统及其部件,并提供相关 包括售后服务的专业外商投资企业,位于江苏省无锡新区,注册资本为2亿美元,现有员工2000名。已落成的新公司包括行政大楼、生产车间以及世界一流的研发技术中心,该技术中心拥有发动机动态测量系统、底盘动态测量系统、排放测量及尖端产品开发和测量工具等先进的博世设备,着力于燃油喷射系统的匹配,是博世柴油系统在中国的研发基地,技术中心的培训中心(ETP:工程培训计划)包括200个左右不同的培训模块,肩负着介绍向中国客户介绍尖端电子柴油喷射技术的重任。
  博世汽车部件(长沙)有限公司
  系罗伯特.博世公司和博世(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投资9750万美元设立的外商独资经营公司,设立于2004年12月份,位于湖南长沙经济开发区。现有员工超过2000人。主要生产汽车部件、汽车电子设备系统及专用机器设备,现已逐步运作投产。
  编辑本段
  企业文化

  该企业品牌在世界品牌实验室(World Brand Lab)编制的2006年度《世界品牌500强》排行榜中名列第三百六十三。该企业在2007年度《财富》全球最大五百家公司排名中名列第一百零九。该企业在2008年度《财富》全球最大五百家公司排名中名列第一百零一。该企业在2009年度《财富》全球最大五百家公司排名中名列第九十八。
  编辑本段
  博世,创新无止境

  今天,当您回眸历史,您会发现一百多年来,作为众多不同领域的世界领先者,博世始终走在时代进步的最前端:从1902年发明世界上第一个具有高压电磁点火系统的火花塞,1952年世界第一台多功能电动工具的诞生,1976年推出全球第一个转臂式机器人,到新近问世的电液制动系统,博世创造了无数个世界第一,更为人类提供了许许多多最先进的博世科技。
  今天,博世集团在全球五大洲共拥有227个生产基地,其中171家位于德国境外。从人们耳熟能详的各种博世生活产品,到鲜为人知的尖端科技产品,每一件都体现了博世长期不懈的创新精神,都是举世公认的德国品质标准的杰作,其中更蕴涵了博世对人类社会和环境保护的坚定承诺。

5. 博世的集团规模

博世集团是世界第131强(2013年7月8日)。 博世集团是全球第一大汽车技术供应商,2012年销售额达到 674亿美元,其中在中国销售额达到274亿人民币。博世在全球雇员 约275,000名,其中在中国雇员约21,200名。博世汽车技术正在大举进入中国,从而投身于迅猛发展的中国汽车工业。博世集团与中国的业务伙伴关系可以追溯到 1909 年。今天,博世已在中国设立了 11 个独资公司, 9 个合资公司和数个贸易公司及代表处。博世正大力支持中国汽车市场的强劲增长。

博世的集团规模

6. 德国博世集团董事会主席:中国继续保持博世集团最大的单一市场

博世集团总部位于德国斯图加特,是世界领先的技术及服务供应商,业务涵盖 汽车 与智能交通技术、工业技术、消费品以及能源与建筑技术领域。
  
 当日,博世中国2022年度新闻发布会举行,史蒂凡·哈通在视频演讲中作出上述表述。
  
 数据显示,2021年,受益于中国市场 汽车 和行走机械的快速复苏,博世在华业务保持了增长。近十年来,博世累计在中国市场的投入超过500亿人民币。在 汽车 领域,仅以博世智能驾驶与控制事业部为例,其中国区员工总数已超过1200人。
  
 据介绍,在中国市场,气候中立理念已融入博世各业务板块的技术创新和产品开发理念。例如,在 汽车 与智能交通技术业务板块,博世提供全栈式电气化解决方案,覆盖个人出行到运输物流场景。
  
 哈通当日还宣布,博世将在未来三年里投资约30亿欧元开发电气化和氢能源等气候中立技术。他表示,尽管面临充满挑战的经济环境,博世集团仍在持续和系统性地朝着缓解全球变暖的目标而努力。
  
 2022年开端充满挑战,也让博世面临诸多不确定性。但哈通指出,长期而言,博世在中国市场仍将坚持本土化发展,积极布局包括电气化、氢能、燃料电池、人工智能和物联网技术创新等战略重点领域。(完)

7. 谁是下一个博世?一文读懂全球汽车芯片供应商格局

在自动驾驶技术的研发上,使得很多主机厂看起来更像是互联网公司。因为对于自动驾驶这项技术而言,运算芯片和传感器是两个比较重要的组成部分。运算芯片可以看做是电脑的CPU,一台电脑运行大型软件时,CPU的工作频率将决定这个软件运行是否流畅。
近日,网上公布一则消息,美国博通公司与特斯拉共同开发一套高效能(HPC)运算芯片将由中国台湾的台积电公司代工,而这套芯片应会成为特斯拉HW4.0的运算芯片。

从HW1.0由Mobileye研发到HW2.0、HW2.5芯片采用英伟达平台,HW3.0回归特斯拉自主研发,再到这次和博通的合作,特斯拉更换了如此多芯片供应商,证明仅就运算芯片这一环,没有哪一家供应商是一家独大的,可见运算芯片同样也是自动驾驶技术最关键的一环也是最难把控的一环,那么这些运算芯片供应商研发都进行到哪一步,各自都掌握了如何的优势?
为此水滴汽车把比较主流的自动驾驶技术芯片供应商做了一个汇总,见下表。不过首先,需要科普一下什么是算力。

什么是算力?
如同文章开头所说的一样,AI芯片与电脑CPU相似,运算速度越快越能处理更复杂的驾驶难题。自动驾驶等级从L0到L5,随着功能的完善和性能的提升,也对AI芯片的算力和性能提出更高的需求。而对于自动驾驶有一个速度上衡量的标准,就是TOPS。TOPS是Tera Operations Per Second的缩写,1TOPS代表处理器每秒钟可进行一万亿次(10^12)操作。L2级自动驾驶计算力小于10TOPS,L3级需要的AI计算力为约为30至60TOPS之间,L4级需要的AI计算力大于100TOPS,L5级需要的AI计算力为可以达到惊人的500至1000TOPS。

从表中可以看到,多数主流AI芯片供应商的产品均可达到100TOPS左右,表面上看来多数芯片算力都可以满足L3、L4自动驾驶AI计算的需要。不过仅就算力这一项而言,公布的数据其实是无从验证的,也就是说很多厂家尽管宣传自己的芯片可以达到100TOPS,但很多得出的结论或者数据都在极限情况下,不能完全代表该芯片已经达到相应自动驾驶等级所需要的算力。
可以看到从HW1.0到HW3.0,特斯拉在自动驾驶技术上的进步,核心来源于芯片算力的提升,而每次芯片的迭代,也只为更强的算力。不过算力也不是全部,芯片作为一个非常精密的电子元件,其成本也是相当之高,利润也可见一斑。特斯拉与英伟达终止合作的一部分原因也是英伟达报价高昂,特斯拉最后选择自主研发。

当今走得最远的是哪家供应商?
目前L3级自动驾驶因法律、法规等原因处于搁浅之中,L2成为市场主流,并基本实现普及,芯片算力再高也只为后期L4、L5做铺垫。在L2级自动驾驶领域英特尔旗下的Mobileye当之无愧处于领先地位,而在L4-L5领域,英伟达则是几乎达到了垄断的实力。很多人觉得英伟达是研发显卡的,不过入主汽车领域以后,英伟达在高层级自动驾驶上屡有建树,也是最早在L4、L5级自动驾驶布局的供应商之一。Mobileye和英伟达可以算是在自动驾驶芯片领域走在最前列的两家供应商。

国内供应商有如何进展?
从国内的供应商来看,地平线与多家车企已经达成合作,是目前比较成功的自动驾驶芯片供应商之一。华为绝对算得上后发制人,尽管入局自动驾驶较晚,但凭借多年在手机和平板电脑上的研发,1至2年内成为主流不是问题,其研发的MDC600芯片算力也算实打实的。反观阿里去年7月份发布的的玄铁910,似乎有些急于秀肌肉的成分,并未公布重要参数。腾讯着重在导航地图、仿真等方面,在芯片领域上未有显著的成效。
尽管和Moblieye、英伟达相比,国内供应商并未有在芯片算力和技术上的优势,但是更低的成本或许会是逆转两家巨头的利器。

文/张敖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谁是下一个博世?一文读懂全球汽车芯片供应商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