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与六便士》毛姆

2024-05-17 22:50

1. 《月亮与六便士》毛姆

看了两遍,一直想写一下感受,无奈到此刻我也想不起标题是什么,我要写什么,
  
  
 借用作者的一句话:人生如梦,让我们枕着月亮。
  
 “做自己最想做的事,过自己想过的生活,心平气和,怎么能叫作践自己?做一个有名的外科医生,一年赚一万英镑,娶一位漂亮的妻子,就是成功?我想,这取决于你如何看待生活的意义”
                                          
 
  
  
 月亮与六便士,是什么?
  
 作者把月亮代表着理想,月亮是高高的挂在天上的,我们是无法触摸的虚无缥缈的东西,理想又是我们渴望又不可及的灵魂,不能说没有理想就没有灵魂,但我又想不出除了“灵魂”这两个词还有什么能代替理想的,难免会有一丝庆幸和心酸,庆幸理想这么难,都不能拥有,这似乎给了我一个合理又理直气壮的借口,心酸是我来这个世上的意义是什么,支持我生活的东西是什么,甚至我想要什么,让我魂牵梦绕的是什么东西,放弃一切也要做的东西,不是为了谋生,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那份灵魂。
  
 六便士(相当于人民币六毛钱)作者代表现实,现实是谋生,现实是做什么都是为了赚钱谋生,现实有亲情,爱情,友情等很多东西组合,交叉而形成一张大网,毫无层次,毫无逻辑,是每个人都走不出去的。
  
 主人公,放弃他原本令人羡慕的幸福生活,说是一夜之间改变想法,远走他乡,倒不如说他受尽了折磨,即将窒息,所以为了追求理想,为了不受折磨,他必须离开,要不然他会死的,死的毫无意义。他的追求很简单,只是想要画画,画画能表达他的内心,表达他的欲望,他没有画画技巧,他学了,但他看不上,别人也瞧不起他。颜色杂乱无章,甚至世上就没有这个颜色,画笔随心所欲,毫无技巧可言就是他的画,作者说,他的画令人害怕,他想表达的东西是可怕的欲望,是生死轮回,或者是无形的手,会把你拉进深渊或是无尽的隧道。他一心一意。追求理想,为了实现它,不惜牺牲自己,这一点很多人都能做到,但他甚至能牺牲别人。他令人厌恶,他为了满足自己的性欲,不惜破坏了他好朋友的家庭,他那狂暴的激情,被欲望占据的身心,他讨厌这种性本能,但他只能释放,才能解脱。对他而言,这种自然的欲望和艺术的创造相比,过于粗俗。他对生活毫无兴趣,对金钱无动于衷,名声更是不屑一顾,我们不用赞美他,因为在他的世界里,没有诱惑和妥协。他一直在寻找他自己的归宿——灵魂的归宿。
  
 现代社会,都是“我要谋生”。网络上有句话说“谋爱之前先谋生”,直击我们这一代人。我们想要的是什么样的生活—有房有车有存款有稳定高薪的工作—这是我们谋生成功的标准答案,殊不知我们为了这个谋生搭上的是下半辈子一直要还的贷款,身体这个机器是不能出现故障,否则,我们的生活会一团糟。我们按部就班的长大,有的提前被迫长大,而我们一起被赶出学校这个避风港,慢慢的我们和那些提前下车的小伙伴们相遇,加入到她们已经即将麻木的大转盘,我们会自豪的对他们说我们的理想,她们会用“那你加油,我相信你”这种话来敷衍我们,有的甚至会夸你“你太可爱了”,傻傻的你以为这是她们没有激情,没有活力,还暗暗的给自己打气,“今天也是元气满满的一天哦”。你开始和同事有分歧,和领导意见不一致,工作都是在试错,每天都是重复在做一些昨天一直在修改的东西,最后终于提交了,但也不是你原来的那个最初的东西了,你慢慢的被这种生活捉弄的体无完肤,你开始把你的日记尘封起来,防止你看到你的梦想,你自己都要开始嘲笑了,你放弃了工作的意义,你开始加入他们的谋生之路,追求物质,面对现实,你发现这些才是我们共同的话题,酒杯碰撞之际,亦是梦想破碎时分。酒醉之时,回想这那些别人眼中的天真,都是我以梦为马的狂奔。
  
 主人公斯特里克兰,为了追寻画画,从伦敦的安逸到巴黎的穷困潦倒,他吃尽苦头,他为了自己的欲望,不惜勾引朋友的妻子,最后欲望满足后,他又抛弃了她,导致她选择自杀,似乎这些悲剧对他来说,无关紧要,甚至都是别人自找的,与自己无关。他对家人、朋友和一心爱他的情人都非常的残忍冷酷,对世俗的一切表现的冷嘲热讽、傲慢不屑,但他对艺术有着一种本能的、无法抗拒的追求。最后,他放弃了世俗,追寻到了自己想要的一方净土,娶妻生子,与世隔绝,也创作了一副世人无法亲眼所见的杰作,因为他完成了自己理想的画作,随着自己的离开,这幅杰作也伴随着他慢慢的化为灰烬,变成尘埃,世界开始轮回,下一代的世界正在发芽,或许还会有另一些人,再次开启追寻不一样的世界,新的故事也即将开始。

《月亮与六便士》毛姆

2. NO.26《月亮与六便士》【英国】毛姆

前言:《月亮和六便士》是一本经典的书籍。之前大二的时候看过一遍,内心非常震撼。原来百年之前已经有人在思考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关系。两年过去了,自己在忙碌的时候,也渐渐的学会了寻找自己的生活。二刷这本书的时候,又激起了我探索远方的冲动,更是笃定了我内心的信念:“好好学习,好好生活。”
  
 
  
  
 正文:
  
 本书讲的是英国证券交易所的经纪人查尔斯·斯特里克兰,突然放弃安稳的工作、美满的家庭离家出走,去巴黎追求绘画理想,在异国经受着精神和肉体的双重折磨。在一番离奇的遭遇之后,他决定离开文明世界,在塔希提岛上度过余生。在岛上,他终于能够安心创作,画出了使后世震惊的杰作,但在去世之前,他却留下遗嘱,让妻子把画作全部烧毁。
  
 书名里的六便士,是当时英国面额最小的钱币,它和月亮一样,圆圆的、亮亮的,但它的尺寸和重要性又远远比不上月亮。毛姆选择用六便士来比喻现实与悲哀,用月亮比喻理想和崇高,借书名提出了每个人都必须要面对的永恒问题:到底应该选择月亮,还是六便士?
  
 主人公斯特里克兰为了遵循自己的内心,宁愿付出财富亲情,甚至是生命也在所不惜。与其说是主动的选择,倒不如说是一种无奈的接受,接受我们内心的渴望在召唤。毕竟这种渴望,即便我们能够逃避一时,也逃不了一辈子。
  
 我们整日被强大的世俗涡流用力裹挟着,猛烈冲击着,为柴米油盐而伤神,为功名利禄而奔波。大多数人早已被生活磨平了棱角,忘记了自己的梦想是什么,终其一生而碌碌无为。根本没有时间去思考究竟自己要活成什么样子,该怎么去生活才能不愧对自己短暂的一生。
  
 但我总觉得大多数人这样度过一生好像欠缺点什么。我承认这种生活的社会价值,我也看到了它的井然有序的幸福,但是我的血液里却有一种强烈的愿望,渴望一种更狂放不羁的旅途,渴望一种更加惊险的生活。
  
 人生赢家总是能成功地将这理想与现实结合,所以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几乎每个人都曾尝试过去平衡月亮和六便士的关系。所幸的是,今时今日,这两者之间已经不再是水火不容了,起码已经进步成猫和狗之间的关系,我们既可以追寻自己的理想,又能够凭理想获得相应的收入。
  
 人世漫长的转瞬即逝,有人看到尘埃,有人看到星辰。愿在满地都是六便士的年代,我们每个人都可以看到月亮。

3. 毛姆的《月亮与六便士》

第一次听说毛姆是在喜马拉雅电台的录音频道,系统随机推荐并朗读录播了一段节选自毛姆《面纱》的奇妙的爱:
  
 我从来都无法得知,人们是究竟为什么会爱上另一个人,我猜也许我们的心上都有一个缺口,它是个空洞,呼呼的往灵魂里灌着刺骨的寒风,所以我们急切的需要一个正好形状的心来填上它,就算你是太阳一样完美的正圆形,可是我心里的缺口,或许却恰恰是个歪歪扭扭的锯齿形,所以你填不了。
  
  
 第一次听说《月亮与六便士》是在一个职场观察类节目《令人心动的offer》里,梅帧·对于“面对一份高薪但看不惯老板的工作”应不应辞职的引用。梅帧站在应该勇敢辞职的一方,她说高薪原本应是开心快乐的,但仍在思考要不要辞职的问题,说明看不惯已经到了一定的程度,这种看似忍一忍就能过去的状态,其实是严重消耗对工作热情的内耗,反而不利于工作的自我成长。之后她讲到辩题的本质是在问我们面对钱和前途的时候,有没有辞职的勇气,接着说到就算大家都想努力变成千里马,但前提是要遇到伯乐啊,也希望大家在意识到满地都是六便士的时候能有抬头看一眼月亮的能力。
  
 觉得这段话很有意思,后来经过搜索,发现这是一本书的名字,觉得这本书的名字也很有意思,便买来看,拿到书的时候才发现,《月亮与六便士》作者——威廉·萨默塞特·毛姆。
  
 以前读书,好像不怎么仔细看前言、引言、或者目录,似乎觉得正文才是目的,月亮与六便士的译本序里,王晋华教授简介了毛姆的生平和这本小说主人公思特里克兰德的人物性格,并给了它很高赞的评价:以其内容和形式上的独树一帜,在西方文学乃至世界文学中放射着异彩。
  
 初读第一节,毛姆提到他对查尔斯·思特里克兰德的初识印象,一点也没有看出这个人不同寻常的地方,但后来在他逝世的四年之后,一个叫莫里斯·胥瑞的人写了一篇文章,才使的这位不知名的画家没有被湮没,因为他是个写作的高手,是真心希望能引起有识之士对这位极具独创精神的天才画家的重视,在对思特里克兰德的生平做了生动的勾勒后,那些过去与他有过接触的人也纷纷开始了撰文投稿。毛姆说,思特里克兰德的声名鹊起是艺术史上最富有浪漫传奇色彩的事件之一。
  
 第二节里,他说自己要不是因为战争偶然去到了塔希提岛(思特里克兰德渡过自己生命中最后几年的岛屿),他是决计不会写下这些对思特里克兰德的回忆的,如果那些相信思特里克兰德伟大的人看法正确的话,那么岛上那些跟他有过亲身接触的人也是这个悲苦画家生涯中那段最不清晰的日子的见证。毛姆又说,他的性格里有点苦行主义的成份,每个星期都会叫他自己的肉体经受一次更大的磨难。他看每一期《泰晤士报》的文学增刊,想到那么多作家写了那么多的书怀着美好希冀着出版,却不知道等来的是什么样的命运,他觉得这真是一种有益于身心的修炼。我觉得他说话很有意思,如同他书本的名字。
  
 第三节里,了解到毛姆初成名进入伦敦文学界时,年轻急切又羞涩的心情。那时的他们羞于表现情感,担心被取笑,所以大都克制自己不去张扬。他说不认为当时风雅倜傥的诗人、作家们就有多么的洁身自好,但却不记得那时候的文艺界像今天这样淫乱不堪。这句话让我想起了译本序里王晋华教授将说到的《月亮与六便士》的出版,正值我国当时五四运动的开展,那时鲁迅发出礼教吃人,救救孩子等口号的呐喊。文风让人觉得熟悉。毛姆说在那个年代,谈话仍然被看作是一门应该掌握的艺术,格言警句还不是呆笨的人冒充有趣的工具,它们只会给高雅之士增添生气和活泼的情趣。突然想到自己常在Q签名处更新的自认为有理的文言,越发觉得这个人说话的有趣。
  
 第四节开始,毛姆用没有人比她对他更好了引出了一个叫做柔斯·瓦特尔芙德的女子。也是在这位小姐家里的茶会上,毛姆遇到了查尔斯·思特里克兰德的妻子——思特里克兰德太太。
  
 思特里克兰德太太喜欢结交一些文人,可能也是因为他们住的较近,那个夏天,毛姆和思特里克兰德太太经常见面,也时不时的到他家里吃顿愉快的午餐或是参加热闹的茶会。
  
 用毛姆的眼睛看到的是思特里克兰德太太讨人喜欢的和蔼、朴素。他说,思特里克兰德太太不仅设宴招待这些作家、艺术家,还曾探访过他们的深宅幽居,她认为他们的人生信条无可厚非,却不曾有一刻想按照他们的方式调整自己的生活。即便觉得这些人的理论和悖论都很有趣,思特里克兰德太太开心的知晓,却对她的信念和原则丝毫没有影响。
  
 我突然想到思特里克兰德会不会在17年间已经非常了解他的太太,所以才会选择用一走了之这样冷漠的离开方式去追求他的艺术生活?
  
 初识思特里克兰德夫妇,毛姆认为自己将他们写的太没有血肉了,甚至没有性格上的特征,他为自己的辩解就是:他们给他的就是这样的一个印象。他一边思考着人们为什么把短促的时间花在无聊的应酬上,一边认识了初见只打了一个招呼的思特里克兰德。
  
 当再次听到这个名字的时候,是从那个对他很好的女子——柔斯·瓦特尔芙德的嘴里,他形容她幸灾乐祸的样子让我不禁想到了生活中爱聊八卦的女人们。
  
 思特里克兰德只给思特里克兰德太太留了一封不到十行的信笺就走了,在听到思特里克兰德太太的姐夫说再见到思特里克兰德打的他爬不起来的话后,毛姆写到:如果愤怒的道德不具备足够的力量直接给罪人以惩罚,想想也真是件沮丧的事。准确的语言描述却听不出立场的判定。如同他可能本不想参与思特里克兰德的家事,却接受了思特里克兰德太太对他去见思特里克兰德一面并帮忙说服他回来的请求。
  
 离开了思特里克兰德太太哭哭啼啼痛苦不堪的模样,冷静后思考着的毛姆虽然仍不能断定思特里克兰德太太请求他带回迷途的丈夫是否是出于真爱还是只是担心丑闻传播,虚荣心受到伤害,但仍旧计划着合适的时间去见思特里克兰德。他说:那时候他还不知道人性是多么的复杂矛盾,不知道真诚里有多少是做作,高尚中又多少卑劣,邪恶中又有多少善良。
  
 跟着毛姆的脚步,我们带着思特里克兰德跟着小三走了的谣言来到巴黎寻找思特里克兰德的比利时旅店。当那个原本被思特里克兰德太太的上校姐夫形容的豪华大酒店以极其破烂肮脏的样子出现的毛姆的视野的时候,我们或许已经猜到,思特里克兰德的离开决计是不会有一个女人跟随的。
  
 当毛姆以为自己受了愚弄下意识的打听时,他又难以置信的的得知思特里克兰德真的住在这里的事实。接下来,在和思特里克兰德如同博弈斗嘴的冷漠谈话中,毛姆被这个四十岁准备开始学画画的男人真挚炽热的情感感动了,他说把同一件事热情不减地讲上三遍,只有女人才做得到。看起来,毛姆慢慢印证了思特里克兰德只是为了画画才抛妻弃子的事实。
  
 在毛姆进一步的笔触下,我们看到了那个与思特里克兰德家人提供的不太一样的思特里克兰德,他不善表达,却又有狂热者的直截了当;冷漠不理睬别人意见,有着信徒的狂放不羁。当然在我看来,这也不是多么褒扬人的词,毛姆说:传统对他完全失去了效用;他就像一个身上涂了油的摔跤手,你根本抓不住他;这赋予他一种你束缚不了的自由,会叫你火冒三丈。
  
 当毛姆带着没有说服思特里克兰德的遗憾回到伦敦思特里克兰德太太家里时,那里在短暂的凌乱后又恢复了井然有序的模样,毛姆的据实相告,没有女人,住在极其肮脏简陋的小屋子里,几乎分文未有,一下子让思特里克兰德太太的姐姐和姐夫嚷嚷和臆断起来,但显然的是,思特里克兰德太太相信了,在毛姆说出:如果是为了女人离开至少可以战胜,而为了理想走的,就无能为力的时候,思特里克兰德太太用不甚友好的眼神看了他一眼表达了她愤怒后的默认。
  
 在这之后的日子里,思特里克兰德太太收起了自己遭受的痛苦,并告诉毛姆如果有人提起思特里克兰德和一位女子私奔了,让他不要反驳,这之后,大家也能猜到,思特里克兰德太太利用着无人不知的谣言和人们的同情,开始了她的谋生之路。毛姆说他后来才认识到一点:卑鄙和伟大,恶毒与仁慈,仇恨与热爱,是可以并存于同一颗心灵里的。站在女性的角度,我觉得思特里克兰德太太的做法无可厚非,毕竟她还要抚养自己两个未成年的孩子。
  
 如果把书本分成几个部分,我想以上便是这本书的第一部分,之后的第二个部分,随着毛姆在巴黎的朋友一个叫戴尔克·施特略夫的人物的进入,开始了对思特里克兰德绘画的了解。与思特里克兰德一样的是,这位名叫施特略夫的男性也是一位画画的人,但他对自己绘画室的要求如同他的画作一样,能挣到不菲的收入却得不到别人的尊重,但总归是一个慷慨大方又对绘画有着真知灼见的一个人。在我看来,他算是思特里克兰德绘画初期的伯乐。因为毛姆不取笑人的态度,也使得他从施特略夫那里知晓了关于思特里克兰德的一些消息。他曾邀请过思特里克兰德来到家里赏析他的画,但思特里克兰德在借了一些法郎后一句话没说就走了,这使得她的妻子最初非常厌恶这个没有一丁点礼貌的人。
  
 后续不论是毛姆与思特里克兰德见面下棋,还是从施特略夫夫妇那里的加深的对思特里克兰德性格的印象,都让人觉得这似乎就是一个为了艺术而生的人,他全然不会顾及周围人的眼光和身边人的态度,肆无忌惮的的口无遮掩,即便对待总是接济宽容他这些的施特略夫,直到一次他的病重。
  
 严重的疾病让他踏入了鬼门关,如果不是施特略夫夫妇的悉心照料,恐怕这个日后伟大的画家早就命丧黄泉了,然而,他却用俘获了施特略夫太太的芳心的方式回报了施特略夫的崇高。这时的施特略夫像个小丑一样,把病人带到家里来照顾,明明起初妻子强烈的不同意,后来,病人好了,却霸占了他的画室,这还不算,当他试图为难的准备赶走这个从来没正眼看过自己一眼的人的时候,那个当初表示如果思特里克兰德搬进来,她就走的妻子竟然说要跟思特里克兰德一起走。
  
 毛姆回想起自己曾经看到过的施特略夫太太看思特里克兰德的一个微妙行为,恐惧背后的隐义大慨就是担心自己的移情别恋?也许,笨蛋一样的施特略夫就不该用提起自己太太是怀着被人抛弃的孩子嫁给自己的这件事,来说服太太同意思特里克兰德来到家里养病,想想这真是一个一箭双雕愚蠢又伟大的举动。
  
 但思特里克兰德还是思特里克兰德,即便施特略夫太太喜欢上了他,并在施特略夫主动让出住所后,照顾了思特里克兰德一段时间,这也没有改变思特里克兰德的什么。但对于施特略夫而言,那个无比爱着自己的妻子,在遭受妻子的背叛后,没有报复,没有愤怒,他只想像到鉴于自己对思特里克兰德的生活了解,决计不忍心自己的妻子生活在那样的环境里,于是他决心永远等待着她。在与毛姆谈论这些的时候,他大约也是猜到了毛姆的心中所想,于是说自己不指望她能像自己爱她那样爱自己。他知道自己是个叫人看不起的人,也不是那种女人会喜欢的男人。他很清楚。如果他的太太爱上了思特里克兰德,他不会怪她。
  
 毛姆接下来说了一句让我感觉悲伤又幽默的话:你显然比我所认识的任何一个男人都少些自尊心。
  
 而施特略夫又说:我爱她比起我自己要多得多。在我看来,爱情中若还考虑自尊,那只能说明你最爱的还是你自己。后续还举了已婚男人出轨的例子。
  
 当我再读一遍这两个友人在面对背叛和亲情的问题上如此坦然的谈论时,不知为何依旧觉得有些好笑。
  
 后来,施特略夫太太死了,在思特里克兰德走后,她服了毒药,并且至死也不愿再见施特略夫一面。面对施特略夫太太的离开,施特略夫伤心欲绝,回到他们房间的画室,他看到了那副画着布兰奇•施特略夫的裸体画。愤怒的中火使他不能自控的想要拿东西一下子撮烂那幅画,可是画作仍旧保存了下来,因为施特略夫说那是一件真正的艺术品,一幅奇妙的伟大画作。我很诧异毛姆笔下这个有些悲凉的人物—施特略夫,如果不是他带着对思特里克兰德天赋的高度认可,或许思特里克兰德早就病死在了那个臭气熏天的小屋子里,而今他的妻子也多少因这个人死去,他却仍旧能够控制住没有破坏那副伟大的画作,我想着这大概就是人类心中善良的影子。不久之后,施特略夫回了荷兰老家。
  
 毛姆在书中解释布兰奇•施特略夫的行为说道:过去他认为布兰奇爱施特略夫,实际上只是男人的疼爱和生活的安逸在女人身上引起的自然反应,而大多数的女人都把这种反应当成了爱情。这是一种能被任何人(或者物)所激起的被动感情, 就像一棵藤蔓会攀附在一棵树上一样,因为这种感情可以叫一个姑娘嫁给任何一个想要她的男人,相信日久了,自然会生出爱情,所以世俗的见解承认它的力量。说到底,这种情感只不过是对衣食无忧的满足,对财产的自豪,对有人疼爱的沾沾自喜,和对自己有一个家可以掌管的感激之情。他还说女人们生性善良,爱慕虚荣,于是便认为这种感情具有它的精神价值。我虽然不完全认同毛姆的这种说法,可用在布兰奇也就是施特略夫太太身上,觉得还真是有些道理。
  
 虽然毛姆有预见性的觉得布兰奇和思特里克兰德的结局不会那么好,但也意外于有人死去的结局,于是那原本对思特里克兰德的饶有兴趣里也多了一丝厌恶的成份,而这个令人厌恶的思特里克兰德对于毫不理睬自己的人又容易表现自己的热情,我想着这不就是欲擒故纵的心理吗,我记得在最初与沉默寡言的思特里克兰德的见面里,毛姆对思特里克兰德用过这招。
  
 后续,当毛姆再次提到思克里特兰德的时候,已经是他逝世九年的时间了,离他们分开也已经十五年了,还记得毛姆是因为偶然来到的塔希提岛吗?他又重燃了对思特里克兰德的兴趣,于是在毛姆与尼克尔斯船长、一个姓寇汉的犹太商人、塔希提的鲜花旅馆的主人约翰生太太、布吕诺船长、库特拉斯医生这些人的交涉中,我们多少看清了些思特里克兰德生命中那最后几年的光景。
  
 塔希提岛是个似乎能令人无故留下的岛屿,那里的人们对于像思特里克兰德这样的人有的只是同情,而并不感到很是奇怪,反而不太会用怪异的眼光再看待他,也许思特里克兰德,第一次在巴黎与毛姆见面,说着自己梦中的岛屿,就是这片座岛屿。也是在这片岛屿,思特里克兰德创作出了一些名留青史的画作。
  
 在后来塔希提鲜花旅馆的主人约翰生太太的介绍下,思特里克兰德认识了年仅十七岁的爱塔,并在约翰生太太说出爱塔有几百法郎的积蓄后,思特里克兰德捋着自己的红胡子,问爱塔:是否愿意自己做她的丈夫,就这样,毛姆说:可怜的思特里克兰德结婚了。
  
 思特里克兰德自离开伦敦后,一直过着悲苦拮据的生活,虽然即便他不在乎自己是否吃饱穿暖,但也不能否认他是一个需要食物才能存活的人的事实,但在爱塔的地产,一个离环岛公路八公里的地方,有两间带着凉台、没有刷漆的木制平房。思特里克兰德就是住在那样一个有着芭蕉树、芒果树和凤凰木交相辉映美丽的地方,靠着那块有出产的地,过了一些舒服的日子。
  
 至于库特拉斯医生,是最后知晓思特里克兰德得病和病史情况的人,甚至思特里克兰德的墓穴也是由他和爱塔一起挖的,因为思特里克兰德得了严重的麻风病,再没有人敢靠近那个美丽的世外小屋。
  
 医生在最后一次被请求去救思特里克兰德的命的时候,因为不在家错过了爱塔托赶车人带来的消息,当第二天医生匆忙的赶到思特里克兰德的小屋时,那个散发着腥臭味的小屋,从地板到顶棚,展开了一幅奇艺的精美画卷,但思特里克兰德已经死了。死前快一年,他的眼睛已经瞎了。
  
 爱塔带着对思特里克兰德的许诺,在他死后,放火把这副天才之作一并也烧了。
  
 毛姆说:他至死也没有变啊。
  
 回想起,思特里克兰德在毛姆笔下存世的几幅画,有那个姓寇汉的犹太商人借给他两百法郎,他一年后送给他一幅画着他种植园的画、还有布吕诺船长去思特里克兰德家里做客,因为同情花钱买了几幅、还有那个叫库特拉斯的医生,第一次去给思特里克兰德看病,思特里克兰德坚持叫他拿走的那幅画。
  
 他似乎从未想过靠画得到什么。毛姆说:他已经实现了追求的东西。可以说是死而无憾了。他创造了一个世界,也看到了自己创造的世界多么的美好。临了,在骄傲和灭世中间,他又将它毁掉了。
  
 故事的最后,毛姆又回到了伦敦,见到了思特里克兰德太太,她的家中换掉了曾经的朴素印花布和莫里斯墙纸,她现在追求时尚所装饰的各种颜色,其实都是因为在南海岛屿上的一位画家有过这样的梦想,毛姆没有提到爱塔和他的孩子,只告诉了思特里克兰德太太关于思特里克兰德悲惨痛苦的病逝。
  
 短暂的沉默后,罗伯特·思特里克兰德也就是思特里克兰德在伦敦长大的儿子颇有意味的说了一句:上帝的磨盘转的很慢,但是却碾得很细。此时的毛姆却无故的想到了思特里克兰德和爱塔的儿子,那个活泼快乐的小伙子,他顿时在想象中,似乎看到了他浑身赤裸着工作在一艘双桅帆船上,夜晚,星星熠熠闪亮,四周是浩瀚无垠的太平洋,思特里克兰德的儿子和另一个小伙子他们在沙哑的手风琴中快乐地跳着。

毛姆的《月亮与六便士》

4. 荐读:毛姆《月亮与六便士》

    低头轻踏六便土,抬头仰望明月亮。
  
      毛姆是20世纪英国小说界为数不多的几位雅俗共赏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虽然未受到学术评论界太多的关注,但是却流行世界影响深远,引起不同阶层读者的兴趣,而且这种兴趣经久不衰,并与日俱增。
  
        毛姆一贯主张写自己的亲身感受,从不写他不熟悉的人或事物,他说任何有理智、有头脑的作家都写自己的经历,因为唯有写自己的经历时,他才最具有权威性。作为一个多才多艺的短篇小说巧匠,优秀的长篇小说家、剧作家、评论家、散文家和自传作者,毛姆的文学成就是他漫长曲折,阅历深广的一生的忠实反映。
  
        毛姆的一生至少创作了四部重要的长篇小说,《尘网》《月亮与六便士》《刀锋》和《寻欢作乐》。在他这四部重要的长篇小说中,《月亮与六便士》尤其受到中国读者的青睐和好评。该作品对理想与现实、肉体与灵魂、艺术与生活、文明或是世俗与人的本性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做了深刻的探讨和剖析,引起读者的思考和共鸣,给人的思想和心灵诸多的启迪。
  
     对传统与人的本性之间的关系的探讨是毛姆这个作品中的一个重要主题。对英国资本主义的这一传统,毛姆在作品中有一段生动的描述:“我认为良心是一个人心灵中的卫士,社会为存续下去所制定的礼规全靠它来监督实行,他是我们心灵中的警察,立在那里监督我们不要违反规条。他又是安插在自我意识中的暗探。人过于希望得到别人的赞同,过于害怕舆论对他的谴责,结果自己把敌人引进了大门;而良心就在那里监视着,高度警觉地保护着他主人的利益,把离群独处、标新立异的朦胧欲望扼杀在摇篮里。他逼迫每一个人把社会利益置于个人利益之上。这就是那条将个人居心于整体的牢固链条。人让自己相信大众的利益高于他自己的利益,结果就变成了这个严厉主子的奴隶,他把这位主子高抬到荣誉的宝座上,最后就像宫廷里的弄臣赞颂皇帝把御杖打在他的肩头一样,他为自己有着敏感的良心而颇感骄傲。到了这一地步,对于那些不肯受良心约束的人,他便觉得怎么责罚也不过分;因为作为一名社会成员,他已经清楚的意识到他根本无力反对这位主子。当我看到思特里克兰德对他的行为肯定会引起的斥责毫不在意时,我就像见到一个奇异的怪物,唯有惶恐地退缩回去。”
  
  

5. 《月亮和六便士》毛姆

“人们总是忙着寻找六便士,却忘记抬头看看天上的月亮” 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幸福成功,心中依旧没有定论。 毛姆说,满地都是六便士,你却抬头看见了月亮!想想可是觉得真美啊,在皎洁的月光下,拥有一个任性的梦,是一件足以抵抗岁月,开怀大笑的事情!
  
 毛姆用独特的视角探讨了个体与世俗的价值观之间的关系,他运用了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交叉的叙述方式,把观众与他的角色拉开一段审慎的距离,用冷静流畅的文辞,客观地对他笔下的人物既不贬抑也不过分褒扬,使人保持在热情与冷静的中间地带,对每一种情感的描述都保持清醒的理性。
  
 毛姆用散发着消毒水味道的手术刀对皮囊包裹下的人性进行了犀利的解剖,混合着看客讪笑的幽默和残忍的目光。
  
 从某种角度上来讲,艺术家是反社会的,但他们却创造出了无比宝贵的社会价值,这种矛盾进一步加深了艺术的悲剧性。毛姆说“查理斯·斯特里克兰德是一位真正伟大的人。”天才总是特立独行、行为怪异,不被常人所理解的,他们忍受着来自社会的道德鞭挞的同时,也痛苦地经受着精神上的折磨,这也是我们所无法了解的。但正是因为有仰望星空的人,我们的精神世界才不至于荒芜。
  
 “月亮”
  
 象征崇高的理想追求和美妙的精神境界,当然,也包括在追求理想的途中所不得不忍受的清贫
  
 “六便士”
  
 这种小面额的硬币象征世俗的鸡虫得失和蝇头小利,也象征以坐拥财富引以为傲的豪奢。
  
 这二者是否可以相容?通常情况下,我们每一个向往“月亮”的人,都不得不先在生存线上挣扎,而那些为了“六便士”折腰的人,渐渐地,他们以为“六便士”就是“月亮”,就是人生追求的终极目标。这大概是我们当今社会每一个人都会遇到的境遇:我们一边拼命工作,生怕稍微发个呆的功夫,别人就超过了我们;拖着疲惫不堪的身体下班回家后,却又不得不忍受着来自灵魂空虚的焦虑。
  
  大多数人所成为的,并非是他们想成为的人,而是不得不成为的人。“责任”是最大的文明,也是最大的虚伪。 
  
 斯特里克兰德是一个复杂的人,你可以说他冷酷、漠然、自私、无情,也可以说他是一个为了理想宁愿吃尽苦头、默默忍受的伟大的人。但是他不虚伪,思克里斯特兰德就像一个虔诚的朝圣者,一心向往着心中的圣地,哪管脚下的路是荆棘还是崎岖。他正是在孤独中仿徨,在孤独中冲突,在孤独中生成,在生命的最后一瞬间,在孤独中实现了灵魂的自由。
  
 我敬佩那些抬头望月的人,虽然我们大多数人都没有斯特里克兰德的天分,即使有天分,也可能被很多主客观因素所蒙蔽。即使我们有幸发现了自己的某些特殊天分,也很少有人能坚定地遵从自己内心的声音,勇敢地冲出纷杂繁芜的世事。 你只需静静地等待自己的觉醒,然后在觉醒之后,按照自己内心的呼唤去生活。人生只要找到一件对自己来说真正重要的东西,就不算平庸。 不然,我们每一天都会在烦恼与自我矛盾中消耗生命。
  
 当我们整日疲于积攒“六便士”时,不妨抬头看看月亮,它一直在与我们如影随形,指引着迷惘的人们早日找到“回家”的方向。
  
 
  
  
 在爱情的事情上,如果你考虑起你的自尊,那么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你过于爱你自己。
  
  你要克服的是你的虚荣心,是你的炫耀欲,你要对付的是你的时刻想要冲出来想要出风头的小聪明。 
  
 我们每个人生在世界上都是孤独的。每个人都被囚禁在一座铁塔里,只能靠一些符号同别人传达自己的思想;而这些符号并没有共同的价值,因此它们的意义是模糊的、不确定的。
  
 我们非常可怜地想把自己心中的财富传送给别人,但是他们却没有接受这些财富的能力。因此我们只能孤独的行走,尽管身体相互依傍却并不在一起,既不了解别的人也不能为别人所了解。’
  
 “我们每个人生在世界上都是孤独的。我们只能孤独的行走,既不了解别人也不能为别人所了解。”一个人最大的成熟是,认清孤独的真相,依然享受孤独。​
  
 我把良心看作是一个人心灵中的卫兵,社会为要存在下去制订出的一套礼规全靠它来监督执行。良心是我们每人心头的岗哨,它在那里值勤站岗,监视着我们别做出违法的事情来。它是安插在自我的中心堡垒中的暗探。
  
 满地都是六便士,你却抬头看到了月亮。
  
 为了使灵魂宁静,一个人每天要做两件他不喜欢的事。说这句话的人是个聪明人,我也一直在一丝不苟的按照这条格言行事:因为我每天早上都起床,每天也都上床睡觉。
  
 生命的尽头,就像人在黄昏时分读书,读啊读,没有察觉光线正暗;直到他停下来休息,才猛烈发现白天已经过去,天已经很暗,在低头看书却什么都看不清了,书页已不再有意义。

《月亮和六便士》毛姆

6. 毛姆《月亮与六便士》

攒够六便士就去追月亮—— 
  
         昨天下午开始阅读,一开始读着真觉得毛姆废话实在多,就想着丢下书去看电影了。无奈下班后我忘记把电脑搬回宿舍,就又捧起了书,夜晚的静谧,使得我耐心便多了几分,越发读的有滋有味,不忍释卷,夜深便读完。
  
 
  
                                          
 
  
                                          
      毛姆的文字倒不显得多余与冗长。他的这本书依旧幽默、怪诞,而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他对对人物的描写,对人物内心活动的刻画,真是位了不起的心理学家。
  
        姆的叙述中,斯特里克兰德的一生显现在脑海中。他,长相平凡,有令人称羡的妻子儿女,稳定而平凡的伦敦证券经纪人的工资足以让他们这幸福的一家人无忧无虑。然而,让所有人都始料未及,他留下一张纸条告知妻子自己不能和她一起生活了,然后就“人间蒸发了”。放弃了稳定的好工作,放弃了爱他的家人,放下了世间俗人追随的“六便士”,背负着不负责任的罪名,向他的“月亮”出发了——去巴黎学画画。
  
       佩他的勇气与执着,虽然衣衫褴褛,食不果腹,居无定所,生活艰苦程度非常人所能忍受。他却一副玩世不恭,内心坦然自若。面对背负他妻子之托来规劝他浪子回心转意的毛姆,细数着他抛家弃子的种种罪恶,他不仅坦然接受,还反责怪妻子把爱情看的太重要。他对毛姆说,“都说了,我必须要画画,我身不由己”,他真的疯了,着魔了。如若有谁弃良心于不顾,那么他就会觉得再怎么苛责也不为过的了。
  
         在黎学画画期间,他对周围的人和事熟视无睹。但我觉得他很幸运,居然有一位把他当做天赋异禀的艺术家的朋友——德克·施特罗夫,德克是那么的真诚对待他,他却害的他的妻子布兰奇成了自己的情妇,最终布兰奇因为得不到他的真爱自杀而死。德克失去了挚爱的妻子,本该对思特里克兰德怨恨万分,可神奇的是,德克在看到他给布兰奇画的那副裸体画时,抑制不住对这位天才的敬佩,原谅了他。读这一段,内心真对思特里克兰德怒火中烧,为德克感到深深的难过。
  
          思特里克兰德对布兰奇对德克的背叛看成是布兰奇的解脱,因为布兰奇并不爱德克。在德克请求布兰奇让生垂危的思特里克兰德到他家养病的时候,她表现出的恐惧便是,她害怕自己被思特里克兰德吸引而爱上他。这令我嘘唏不已。“心灵自有其理路,是理性所不知晓的”的意思,大概就是这样吧。
  
          在德克离开之后,思特里克兰德的生活仍在继续,对画画的痴迷没有因为生活的贫穷忍饥挨饿而放弃。书中有提到一位医生——亚伯拉罕,同样和他一样,在拿到令人神往医院的工作岗位后去了亚历山大,随即着了魔不肯离开了,就这样,把前程似锦的未来活拱手让给了他人,在亚历山大港湾做着勉强维持生计的普通工作。也许对于别人来说他的做法如同斯特里克兰德那样愚蠢可笑,然而,我认为他们都听从自己内心最深处的声音,过自己想要的生活,也没有糟蹋生活,子非鱼,勿定论。
  
         斯特里克兰德直至死亡的前一秒都在作画。我认为,在塔希提,他和艾塔婚后的日子是全书最为温暖的,艾塔包容他的一切,陪着她,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我想,这便是爱情之所以为的爱情。看到他在失明之后的一年,作出了那副震撼的泣血之作,我第一次落泪了,是的,我被他这种执着与内心的魔鬼感动的稀里哗啦。虽然后面这幅画随着它的创作者一起化为灰烬,但是,他的心愿达成了,画画对于他而言,就是他的生命,他既然已经画出来了,那么是否占有它已经不重要了,他死而无憾。这不由得让我想到他给布兰奇画的那副裸体画送给德克的那副无所谓的样子。他创造了一个世界,完成了自己的心愿,亲眼见证了它的美妙,然后又在骄傲和轻蔑中把它毁掉。他,虽多么让人不解,却又多么让人敬佩啊,我就没有那样的勇气。他的事迹是如此传奇。
  
 安逸的工作和生活激不起心灵的涟漪,我也在想,我在此工作的价值,我的未来方向。爱情与事业,我何去何从?对于刚毕业的我,六便士还挣不足,向往的月亮是不是太过于遥远,牵绊我的念想,我依旧挣扎不开。

7. 《月亮与六便士》——毛姆

        刚开始选择阅读这本书的原因,是因为他是kindle热销榜的前几名。一本书如果能够登上这个榜单,说明要么故事性极强,要么政治色彩浓厚。然而很不显然的是,他两个都不沾边。
  
         一开始阅读的时候我是以小说的视角看待它的,原以为这是第一人称的故事性小说,但其实,更像是以第一人称叙述他人的生平的“他”传体小说。毛姆以一个旁观者的视角,从查理斯.斯特里克兰的家庭、性格、人生经历多方面塑造这个人的形象。
  
         斯特里克兰起先是一个商人,他有丰厚的家产和美满的家庭。可是突然有一天,他抛弃了自己的家庭,去了法国,身无分文,不被任何人理解。之后,他在法国持续进行着自己的创作,其间找兼职维持生计。他的绘画天赋仿佛并不高,但是他始终没退缩,一直坚持创作,即使他的作品在“专家”眼中平淡无奇,甚至有些天马行空。后来,他到了塔西提,一个远离尘世之外的小岛上,他和艾塔住在山上,继续潜心创作。在他生命的最后,他用几天时间在家中画了巨大的壁画,但是艾塔依据他的遗言,将整座房子付之一炬,一代大师的伟大作品就此消失的无影无踪。
  
         斯特里克兰的人生轨迹其实就是美术家高更的生平事迹,其中掺杂了一个人在追求艺术的过程中的艰辛与不被世人理解的心路历程。斯特里克兰的形象在我看来是十分矛盾的,一方面我敬畏他对于理想的不懈追求的执着与坚韧,即使再多的人劝他回头,他依然我行我素,丝毫不受他人意见和眼光的左右,他把别人对他的看法视作无物;但另一方面,因为这种我行我素,他抛妻弃子,为了自己一时的欲望,他和已婚之妇生活在一起,后来又和小岛女人艾塔住到一起并育有一子。可以说这个人在艺术上有着无上的成就,但是在私生活上却实在让人感到特别随便,连他自己都承认,很多时候他是因为男人的欲望而跟女人生活在一起,当这个女人开始希望他循规蹈矩按着世俗的方式生活的时候,就是他认为她应该离开的时候了。感性理解上,我不喜欢斯特里克兰这个人,因为他丧失了更多人最基本的道德底线,但是同时我又很羡慕他这种敢于跳出体制的勇气和果毅,换句话说,如果没有他能够果断放弃英国优越生活的基础,他在后世也很难留下那些优秀的绘画作品。也许,一个人要想做艺术家就要承受更多的世人不理解的目光,但是如果这个艺术家的作品有了极高的价值,他的生平在别人眼中都是闪着光的,可是他们曾经也被不理解,被身边最亲近的人中伤,甚至被贬低得一文不值。
  
         斯特里克兰太太是斯特里克兰的原配夫人,她是一名作家,从字里行间能看出来她喜欢上流社会的生活,但是她喜欢的不是纸醉金迷,而是喜欢因为自己作家的身份和丈夫优越的事业所营造出的被他人羡慕,敬重的地位。探其根本,斯特里克兰太太就是一个世俗中自认高雅的小女人,当她知道丈夫离她而去时,第一个反应是他外面有女人了,并摆出豁达的姿态说可以原谅他,只要他能回到她身边继续过日子。但是当她知道斯特里克兰不是因为外面有女人了,而是想要去学画画,她觉得自己被愚弄了,她觉得这个理由让她无法继续在公众面前塑造出一个优雅的形象,于是她果断放弃了让她丈夫回来的想法,并让大家都认为斯特里克兰真的是和别的女人私奔了,让大家同情她,继而维持自己在外面的面子。对于这个人,她代表的是艺术家身边不理解的亲人,这类人认为追求可能无法实现的愿望而放弃现如今拥有的优越生活是不智的,他们因着自己的更亲近的身份,以为可以用自认为优厚的条件唤回追求艺术的人的理智,甚至可能用威胁的手段逼迫他们放弃不切实际的幻想,却没想过,也许有些人根本没将这些放在心里,因为他们是坚定的斗士,他们要抗争的何止是身边人的反对,更多的是世俗嘲笑的眼光和生活的艰辛。本来我以为斯特里克兰太太是一名作家,她应该能理解一个人追求艺术的坚定决心,但是她也只是浮于艺术创作的表面上,并没有真正热爱艺术的心。所以后来她经营起了一家文印店,安于小市民的生活,自得其乐。
  
         斯特里克兰生命中的第二个女人是在法国认识的画家施特洛夫的妻子勃朗什。勃朗什是贵族的家庭教师,因为被贵族家的公子骗取了感情,落难之际被落魄画家施特洛夫救下,后来和施特洛夫结为夫妻。勃朗什是一个欣赏艺术创作的女人,而施特洛夫是一个老好人,他在斯特里克兰濒死之际不顾勃朗什的反对将斯特里克兰带回家中医治,和妻子勃朗什一起日夜照看他。却没想到,勃朗什喜欢上了斯特里克兰,并执意与他在一起,不顾斯特里克兰身无分文的困境,愿意放弃施特洛夫带给她的舒适的生活。但是施特洛夫不愿意让自己的妻子和斯特里克兰一起受苦,于是将房子让给他们,自己和作者住在一起。当我看到斯特里克兰不顾施特洛夫的曾经救助和关心的情谊而和他的妻子生活在一起,对于这个人物真的厌恶到了极点,没想到他的道德底线竟然这么低下。可是后来,当作者问起这件事情时,他说这是男人的欲望,他没办法控制,让我不禁陷入深思,艺术家的性格很难做到永远高雅,他也有自己所不齿的部分,比如斯特里克兰对于自己对女人有欲望这件事情无法控制,让他很无奈。但是女人对于他也只限于此,当这个女人开始涉足他的创作,开始想要控制他的想法,对于他来说,这个女人就是负担了,所以他毫不留恋地抛弃了勃朗什,以至于勃朗什最后服毒自杀他都没去看过。勃朗什无疑是一个欣赏艺术的、艺术家的爱慕者的形象,所以无论外界怎么评价自己丈夫施特洛夫的画,她始终坚信这些作品就是最美的。但是同时她也是一个女性欲望强烈的人,她最后抛弃了爱着自己的施特洛夫,选择了高大威猛的斯特里克兰。也许女人骨子里都是希望安稳的生物,所以她也希望斯特里克兰能够和她好好生活,她用施特洛夫留给她的房子希望给斯特里克兰一个家,但是斯特里克兰内心是向往一个与世隔绝的岛屿的,所以他再一次抛弃了她和优越的生活。
  
         艾塔是斯特里克兰在塔西提认识的第三个女人,他们共同相伴直到生命的尽头。对于斯特里克兰,他来到了自己梦寐以求的小岛,他想安定下来了,于是他和他的第三个女人相处融洽;但同时,这个女人也从干不干涉他的创作,不对他的创作评头论足,只是用自己的方式给斯特里克兰足够的空间,让他能够安心的留在自己身边继续创作。这个女人是最没有背景的,她甚至也不懂什么是艺术,但是她愿意待在斯特里克兰身边,不奢求他能够像别的男人一样去养家糊口,但是她是最适合斯特里克兰的伴侣。
  
         再说到同为艺术家的施特洛夫,他是一个性格开朗的老好人。他帮助了当时落难的勃朗什,救助了濒死的斯特里克兰,他与作者始终是好朋友。但是,这个形象未免有些太懦弱了些,当他的妻子选择和斯特里克兰生活在一起时,他把自己的房子留给了他们,自己净身出户。甚至在之后仍希望自己的妻子回心转意,能够回到之前的生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施特洛夫是一个安于现状的艺术家,他有自己的房子和妻子,他喜欢现在的生活。可是当他的生活发生了变化,他显得手足无措,选择了对他的妻子始终穷追猛打,在妻子死后逃避了这里曾经发生的一切,回到自己的故乡去了。施特洛夫在遇到变故的时候,放弃了自己的梦想,他无法面对过往,与斯特里克兰形成了极大的对比——一个将感情视为生命中重要的部分,一个将感情视为累赘与负担。
  
         “月亮与六便士”中的“月亮”代表高高在上、遥不可及的理想,“六便士”则是世俗中简单的生活,显然,斯特里克兰选择了月亮,并为此奉献出了后半生;而更多的艺术家也选择了月亮,他们中的大多数放弃了曾经优越的条件,努力寻找自己生命的真谛,并将之视为生命的最神圣目标。对于艺术家而言,我们更应该去关注他的作品,而不是生活,但是一个人的生活体现出了这个人的处世态度,我始终相信,人品和处世原则比一个人的成就更重要,所以我不是很欣赏斯特里克兰这个人,即使他那稿高的成就是我只可仰望的。可能,这就是我只能做一个市井小市民的原因吧(偷笑)。
  
         (个人愚见,欢迎一起探讨书中奥妙。)

《月亮与六便士》——毛姆

8. 我为什么推荐毛姆的《月亮和六便士》

毛姆(William Maugham)是一位我敬仰的英国作家,他出生与1874年1月25日,去世于1965年12月15日。终年91岁,和同时代的邱吉尔同年生同年卒,有生命的交集。如果用一篇短文来短评他的话,我觉得毛尖在《万象》里的文章,《我的叔叔毛姆》的介绍而最为恰当贴切。
  
  
 《月亮和六便士》(Moon and SixPence)是毛姆在1919年完成的作品,毛姆时年45岁。
  
 小说是以法国著名的画家高更为原型的一部类似传记的小说。高更在小说中的名字是查理斯.思特里克兰德。而“我”则是一名年轻热心的小说家,喜欢交往查理斯.思特里克兰德的一家人,目睹他们家的一夜变故,继而受人所托也就是查理斯.思特里克兰德的妻子托付,四处寻访查理斯.思特里克兰德的下落,最后终于找到这位莫名其妙消失的画家丈夫,但后者却不愿再回家。小说结尾,大洋深处的小岛之上,查理斯.思特里克兰德走完了自己人生历程。
  
 附一句,高更的出名是死后数年的事情,查理斯.思特里克兰德也是如此。
  
 莫名其妙的消失,堪称为整本小说的转折点。当作为读者的我和作为作者的我都不知所措地呆在转折点的时候,小说中的妻子竟也无法给出解释,这一家人的朋友圈里更是谣言四起。此时两个“我”合而为一,并立志定要一探究竟。毫无疑问,人类的好奇心是通向文明的起点。
  
 转折点之后的小说更加精彩好看,“我”立志探询的原因,竟然在第一次见到查理斯.思特里克兰德后,
  
 也没问询得到答案。在更大好奇心地激发下,我决定终其毕生来继续探寻,甚至因此成为了查理斯.思特里克兰德的唯一好友。
  
 好吧,剧透到此结束。有强烈好奇心的朋友可以找到这本书来一口气读完。我要说,《月亮和六便士》的确算的上一本可以一气读完的好书。在此,感谢上海译文出版社,感谢傅惟慈的卓越翻译,他们让我们尝到了甘饴。
  
 分享两段我与此书有关的小故事。
  
 一段是我第一次读《月亮与六便士》时,是2014年冬天,在手机上读电子版本的。一天下班后,我在公交车上读到“我”和查理斯.思特里克兰德第一次见面时的情景。在小旅馆里,我历经艰辛终于见到了主人公。随着主人公开口第一句话,那些描写的衣着,神态和周围场景,全部如同时空错位了一般出现在我周围。我不禁暗自赞叹了声,太牛X!再之后一抬头,竟发现我坐过了好几站路了,于是赶紧下车过马路去了。
  
 另一段是书中关于幸福的一段描述,那还是查理斯.思特里克兰德没有离家出走之前的快乐时光。我牢牢地记住了中间的一句话,它是这么说的,“如果纯粹从善于辞令这一角度衡量一个人的智慧,也许查理斯.思特里克兰德算不得聪明,但是在他自己的那个环境里,他的智慧还是绰绰有余的,这不仅是事业成功的敲门砖,而且是生活幸福的保障。”为了表示我对于这段关于幸福的描述的敬意和共鸣,我也特意写了一篇小文来回顾我对自己家庭幸福的理解,并分享给我的家人。结果可想而知,没有人觉得我现在的智慧超过了查理斯.思特里克兰德。因为这家伙会讲一些外人无从理解的小笑话,让家人笑得要死,而我根本不会。
  
 我一直认为,推荐一本书的的影响力要远远小于推荐一个真正知名的作家,所以我对毛姆的了解也并非仅限于《月亮和六便士》。大家可以延伸阅读他的其他作品,包括同时期的小说《人生枷锁》和晚年写的《毛姆读书心得》。
  
 在毛姆一生海量的著述中,他在谈到一些重要作家的重要作品时,总是先要介绍作家的生平。这些生平介绍在毛姆的笔下,他们不是崇拜的偶像高高在上,而是一个个有血有肉,有个性,也有缺点的人。他们值得我们尊敬,因为他们有非凡的创作才能,但也仅此而已。毛姆就是这样对待大师们的,无论在文字中还是在生活中。
  
 这些评价的文字都可以在《毛姆读书心得》中找到。作为延伸阅读第二步,当你读完毛姆的所有或者感兴趣的部分作品后,也可以参考他的评论来开始你的新的阅读旅程。
  
 最后借用冯唐的一句话来结尾。
  
 “在读到足够数量的好小说之前,我不相信任何鬼怪灵异。但是,好小说简简单单透过白纸黑字,将千年前万里外一个作者的生命经验毫不费力地注入我的生活,让我体会生命中不灭的感动。我开始怀疑灵魂的存在。”我觉得他说得也太牛X了,你觉得呢?
  
 这句话之前,冯唐也说,“讲到最后,小说文字不好不重要,结构不好不重要,才情不好不重要,小说最重要的是让你体会到生命感动,就像姑娘最重要的是让你体会到爱情,听到激素在血管里滋滋作响或是心跳。”冯唐也是个特立独行的鬼才,他在《活着活着就老了》书里谈论毛姆是这样说的,“没有背过十三经,看《浮生六记》觉得傻逼,读不通二十四史,写不出如约翰•罗斯金、斯蒂文森或是毛姆之类带文体家味道的英文”,我严重同意。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