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沙甸在哪?

2024-05-17 17:52

1. 云南沙甸在哪?

|  回答者: 5376375 来自团队 云南知道专家团
以前介绍的走法
昆明到沙甸(个旧沙甸)有两种走法,一种是走弥勒老路,经昆石路,在昆石头路“半截河”出口下,途径弥勒、开远,全程大概250公里左右,因为弥勒那一段在修路,而且那一段老路经常出车祸堵车,所以不建议走。如果是坐车去的话,可以去昆明东部客运站,乘坐到个旧的依维柯,票价80多元。不堵车的话大概需要四个小时。但是那条路几乎天天堵车,所以时间很难确定,不建议走。
推荐第二种走法,往昆玉高速走,到了玉溪不下,一直走到玉元高速的“研和”口下(玉溪出去的第三个出口),然后往通海方向走,经过通海县城,然后上通建高速,从通建高速插入鸡石高速(蒙自方向),一直走到鸡石高速的终点鸡街,出了高速后往开远方向走,大约需要十五分钟可以到达沙甸。这种走法,全程大概270公里左右,自己开车的话大概需要三个半小时。这条路全程高速,基本不会堵车,虽然过路费多了四十来块,但是值得走。

云南沙甸在哪?

2. 云南沙甸事件发生在哪年

亲亲您好~云南沙甸事件发生在1968年,于1975年彻底解决。1975年7月29日接中央军委指示,当地驻军出动平叛。由于宗教极端势力蓄谋良久,解放军甚至动用了炮兵攻坚,战斗进行了七天八夜,沙甸及周边一些回民村寨共有1600多名死硬叛乱分子死亡,近千人受伤。【摘要】
云南沙甸事件发生在哪年【提问】
亲亲您好~云南沙甸事件发生在1968年,于1975年彻底解决。1975年7月29日接中央军委指示,当地驻军出动平叛。由于宗教极端势力蓄谋良久,解放军甚至动用了炮兵攻坚,战斗进行了七天八夜,沙甸及周边一些回民村寨共有1600多名死硬叛乱分子死亡,近千人受伤。【回答】

3. 沙甸的发展历程

 2006年在红河州所属乡镇人均耕地倒数第一的热土上,创造出了农村经济总收入、工业总产值、农民人均纯收入三项红河州第一。沙甸经过20多年的工业化发展道路,现已成为个旧市北郊工业片区-铅、锌、锡等有色金属及金、银稀贵金属冶炼加工基地。全区共有工业企业49个(其中:粗铅冶炼企业29户、精铅电解企业10个、稀贵金属综合回收企业2户、精锌生产企业1户、选厂4户、建材企业3户。从业人员5000余人,固定资产8亿多元。改革开放30年,沙甸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村经济总收入由1978年的60万元跃升到2010年的9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不足100元增加到2010年的5821元。工业总产值由1991年的8900万元上升到2010年的43亿元,累计上缴国家税收9亿元。在社会和谐稳定,经济逐年增长的情况下,沙甸的文化、教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取得了可喜的成绩。2004年9月,沙甸普及了12年初等教育。现有完全小学4所,在校学生1542人。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完学率达100%,巩固率达100%。有完全中学1所(个旧第十三中),该中学有26个教学班,学生1107人,教职工89人。另有民办幼儿园1所,在园幼儿300名,有民办阿拉伯语中等职业学校一所,在校学生200名。为保持沙甸经济社会长期稳定持续发展,沙甸区委、区公所审时度势,决定发挥沙甸独特的优势,走“工业化、城镇化”协调发展的道路,确立了以沙甸有色金属冶炼加工为基础,打造具有市场竞争优势的绿色清真食品、餐饮服务、回族历史、文化旅游等特色的“中国·沙甸回族文化旅游小镇”品牌,努力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为沙甸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可持续发展增强后劲。沙甸是回民聚居区,现居住着回民一万三干余人。沙甸位于滇南红河州个旧市北部,北回归线附近,自然条件优越,依山环水,日照长、气温较高,雨量充沛,适宜种植经济作物甘蔗、水果以及稻谷之类;交通便利,处在滇南重镇个旧、蒙自、开远的公、铁路枢纽地段。沙甸回族先民来自元末咸阳王赛典赤及明初征滇大将沐英、常遇春等部属,多数出身伊斯兰世家,伊斯兰信仰根基扎实,文化素质较高。沙甸回民历来重视双轨教育(中文、阿文),培育两用人才(社会、宗教),所以,人才辈出。知感真主的恩典,沙甸“天时、地利、人和”三者兼有之,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很快,教门长盛不衰,享有盛名,被誉为“小香港,小麦加”。沙甸回民履行“五功”的自觉性长期得以保存,口碑相传,早在明朝中期就有人到麦加去朝觐,现流传下来的哈吉名单中就有清朝同治年间的王永平、王桂安父子、刘杨氏(女)等。沙甸穆斯林朝觐几乎没有间断过。1990年中沙建交以后,沙甸的哈吉一年比一年多,每年由几人,几十人到百余人,2006年突破二百人。在沙甸的哈吉人数已超过一千三百多人,占沙甸回民人口的10%,堪称“哈吉之乡”,沙甸哈吉之多,是件好事,它给沙甸带来许多变化: 第一,自觉学习、宣传伊斯兰教理、教义的人多了。在沙甸共有十座清真寺,在寺里专门学习伊斯兰教规教义的“哈里发”七百余人;业余学习教义小组(妇女组、老人组)三十多个,学员四、五百人。沙甸的中小学、幼儿园都开设阿文课,使学生在学习科技知识的同时也学习阿文知识。有几位哈吉自主组成宣教组,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和各地教亲交流学习伊斯兰教理的心得体会,互相促进办教门的积极性。有的哈吉发挥自己的特长,编写出版伊斯兰教的基础知识读物,免费赠送教亲学习。第二,礼拜的人多了。有几所清真寺的朝真殿不够用,一再扩建;沙甸的大型企业(沙甸电冶厂、合众锌业公司等)及大型餐厅(回味餐厅、丰泰渔庄等)都设有礼拜堂,沐浴室,供职工和顾客按时净身礼拜。第三、斋月是尊贵的月份,是干功课的最佳时期,沙甸朵斯梯念经、礼拜、封斋、赞主、赞圣格外兴盛,令人赞叹。第四、生活富裕者踊跃捐资(抽天课、散“乜贴”)用以建盖清真寺、学校、修桥、铺路;供哈里发,资助学生上学;帮贫扶困,关心孤老,怜恤残疾人;有的哈吉主动组织扶贫协会,筹建带领贫困乡亲共同致富的工厂。在沙甸的清真寺、中小学校都建成高楼大厦,教学设备基本齐全。每年考上大专院校的学生几十人。有的哈吉为主道施舍很慷慨,动则就捐几十万、几百万,他们说:“财帛是真主给的,用在正道上,应该。”认识很好,很到位!本来应报他们的名字,但他们不同意,不愿沽名,令人佩服!第五、沙甸的社会风气得到净化,大为改观。在整个沙甸地区,没有一个茶铺、酒馆,没有歌舞厅,没有游戏室。几十家商店、超市,经营日用百货,清真食品,找不到卖烟、卖酒的门市。经书店中穆斯林服饰日月增加,店里的经书、头巾、白帽、念珠、铜罐等,琳琅满目,任人选购。中小学校门口竖立着显目的“无烟酒社区”的警示牌;餐厅门口挂着“禁止饮酒、抽烟”的告示,并得到广大顾客的理解和支持,生意照样兴隆。沙甸街道上,公共场所看不到抽纸烟的沙甸人。沙甸妇女普遍戴头巾,男性哈吉参加集体活动时,普遍戴白帽。沙甸的街道有专门的环卫工人清扫,保持清洁卫生。

沙甸的发展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