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真宗成平四年,有司言减天下冗吏十九万五千余人。所减者如此,未减者可知也……刘

2024-05-18 05:56

1.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真宗成平四年,有司言减天下冗吏十九万五千余人。所减者如此,未减者可知也……刘

    (1)北宋中期政府财政十分严重。原因:一是政府不断扩充军队,增设官吏,军费和官俸开支越来越大;二是北宋还要给辽和西夏“岁币”。(2)范仲淹之言更全面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实际;官僚臃肿,百姓贫苦,辽和西夏的威胁,农民起义不断发生。(3)北宋中期发生了以整顿吏治为中心的庆历新政和以理财为中心的王安石变法。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真宗成平四年,有司言减天下冗吏十九万五千余人。所减者如此,未减者可知也……刘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真宗咸平四年(1001年),有司言减天下冗吏十九万五千余人。所减者如此

    (1)赵翼提出了冗兵、冗官、冗费的弊端;范仲淹则指出北宋官僚机构庞大、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尖锐;王安石认为北宋土地兼并严重,农民生活困苦,国家财政困难。(2)“夷狄”指辽和西夏;“寇盗”指起来反抗的农民。范仲淹站在汉族地主阶级立场上维护北宋统治阶级的利益。   

3.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辽、北宋、西夏形势 材料二 真宗成平四年,有司言:减

    (1)北宋始终没有实现过真正的统一。北边有辽政权,西北有夏政权,还有云南的大理、西藏的吐蕃诸部等政权。这反映了北宋民族矛盾日益尖锐。措施:先是战争,然后战败,每年送给辽和西夏大量“岁币”。(2)北宋中期,政府财政危机十分严重。原因:一是政府扩充军队,增设官吏,使军费和官俸开支越来越大;二是给辽和西夏大量“岁币”。(3)官僚机构臃肿,百姓贫苦;辽和西夏威胁,农民起义不断。北宋中期发生了以整顿吏治为中心的“庆历新政”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辽、北宋、西夏形势     材料二  真宗成平四年,有司言:减

4.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真宗成平四年(公元1001年),有司言减天下冗吏十九万五千余人。所减者如此,

    (1)赵翼提出了冗兵、冗官、冗费的弊端;范仲淹则指出北宋官僚机构庞大、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尖锐;王安石认为北宋土地兼并严重,农民生活困苦,国家财政困难。(2)“夷狄”指辽和西夏;“寇盗”指起来反抗的农民。范仲淹站在汉族地主阶级立场上维护北宋统治集团的利益。    

5.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仁宗之世,契丹增币,夏国增赐,养兵西陲,费累百万。——摘自《宋史》材料

     (1)冗官。(2)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农民得以安心生产(保证生产时间);政府财政收入大为增加。 (3)主要原因:损害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引起他们的反对。其他原因:新法在执行中存在着危害百姓的现象;因为图革新而遭到保守派的阻挠。 (4)持肯定意见:王安石变法增加了国家收入,减轻了农民负担,对于改变北宋的“积贫”状况起到了一定作用。持否定意见:王安石变法既损害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也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人民的利益,其改革的理念与措施脱离了当时实际。         本题通过设置新材料和新情境,考查考生对王安石变法的综合认识,同时考查考生分析材料汲取信息的能力。第(1)(2)问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3)问应依据材料回答,第(4)问是近年来比较热门的开放型题目,题目给出两个观点,要求择其一论述之。应注意的是答题时所选取的观点最好是平时我们学习中较容易接受的观点或论据较多的观点,这样容易得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仁宗之世,契丹增币,夏国增赐,养兵西陲,费累百万。——摘自《宋史》材料

6.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仁宗之世,契丹增币,夏国增赐,养兵西陲,费累百万。 ——《宋史》 材

    (1)冗官。(2)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农民得以安心生产(保证生产时间);政府财政收入大为增加。(3)主要原因:损害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引起它们的反对。其他原因:新法在执行中存在着危害百姓的现象;变祖宗之法,遭到保守派阻挠。(4)持肯定意见:王安石变法增加了国家收入,减轻了农民负担,对于改变北宋“积贫”状况起到一定作用。持否定意见:王安石变法既损害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也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百姓的利益,其变法的理念与措施脱离了当时的实际。   

7. 阅读下列材料(14分)材料一 仁宗之世,契丹增币,夏国增赐,养兵西陲,费累百万。——《宋史》 &n

     (1)北宋中期出现了积贫积弱的历史现象;(2分)根源:北宋初年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而导致的。(2分)(2)改革科举考试,专考经义和时务策;实行将兵法,提高军队战斗力;实行农田水利法、均输法、方田均税法、市易法等。(4分)(3)募役法 方田均税法。(2分)实行募役法是为了减轻农民劳役负担,不误农时。实行方田均税法是为了减轻无地、少地农民的负担。(2分)(4)王安石的理财之道旨在削弱大地主、大官僚的特权,企图削弱他们的经济实力来富国。司马光是在不危及地主官僚利益的情况下得出的结论。(2分)         略    

阅读下列材料(14分)材料一 仁宗之世,契丹增币,夏国增赐,养兵西陲,费累百万。——《宋史》       &n

8. 阅读材料:(18分)材料1:仁宗之世,契丹增币,夏国增赐,养兵西陲,费累百万。——《宋史》材料2:陛下

     (1)冗官。(2分)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农民得以安心生产(保证生产时间);政府财政收入大为增加。(4分)(2)原因:损害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引起他们的反对。新法在执行中存在着危害百姓的现象;变祖宗之法,遭到保守派阻挠。(6分)(3)持肯定意见:王安石变法增加了国家收入,减轻了农民负担,对于改变北宋“积贫”状况起到一定作用。持否定意见:王安石变法既损害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也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百姓的利益,其变法的理念与措施脱离了当时实际。(6分)         试题分析:(1)北宋“积贫积弱”的原因在于“三冗”,阅读材料容易看出材料已经指出了“冗费”和“冗兵”两点,还有重要一项就是“冗官”了;王安石变法的内容调动、运用所学基础知识即可回答,王安石变法的成效通过细读材料,可以从“民”和“国”两个方面概括;(2)本问理解材料需要有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和阶级分析的观点,苏辙和司马光反对变法都是站在大地主大官僚的阶级立场上的;(4)本问设问具有开放性,只要言之有理,做到史论结合即可。点评:王安石是在北宋面临着严重的财政危机的情况之下进行的,主要内容就是理财上。包括:青苗法、募役法、保甲法、保马法等,王安石变法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北宋中期的财政危机;但是遭到了大官僚的抵制最终失败。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