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晕症中医怎么治疗?

2024-05-01 15:42

1. 眩晕症中医怎么治疗?

西医效果快,但是一般治标不治本。中药是慢,但是可以根除.
眩晕症 

眩晕症是最常见的临床综合征,随着人口老龄化,本症发病率日益增高,受到国内外医务界广泛重视。Smith(1993)报道眩晕是门诊常见症状的第三位。它涉及多个学科,绝大多数人一生中均经历此症。据统计,眩晕症占内科门诊病人的5%,占耳鼻喉科门诊的15%。生活在家中的老人50-60%有眩晕症,占老年门诊的81-91%;其中65岁以上老人眩晕发病率女性占57%,男性占39%。 
什么是眩晕? 
眩晕是目眩和头晕的总称,以眼花、视物不清和昏暗发黑为眩;以视物旋转,或如天旋地转不能站立为晕,因两者常同时并见,故称眩晕。 
眩晕的分类:真性眩晕、假性眩晕 
1、真性眩晕 
是指由于眼、本体觉或前庭系统疾病引起的,有明显的外物或自身旋转感。根据受损部位不同,可以分为眼性、本体感觉障碍性和前庭性眩晕。 
前庭系统疾病引起的眩晕多数症状较重,如美尼尔综合征、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脑干梗塞等,常反复发作。 
眼性眩晕可以是生理现象,也可以是病理性的。如在列车上长时间盯住窗外的景色,可以出现眩晕及铁路性眼震;在高桥上俯视脚下急逝的流水,会感到自身反向移动和眩晕。这些都是视觉和视动刺激诱发的生理性眩晕,脱离环境症状就会消失。眼睛的疾病,如急性眼肌麻痹可以出现复视和眩晕。 
本体感觉障碍引起的眩晕称为姿势感觉性眩晕,见于脊髓空洞症、梅毒患者因深感觉障碍和运动失调而引起的眩晕。 
2、假性眩晕 
是指由于全身系统性疾病引起的眩晕,如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贫血、尿毒症、药物中毒、内分泌疾病及神经官能症等,几乎都有轻重不等的头晕症状,患者感到“飘飘荡荡”没有明确的转动感。 
病史和临床症状体征 
1、眩晕发作前的情况 
发病前有无烟酒过度、精神情绪不稳、劳累失眠等因素。 
2、眩晕发作情况 
(1)夜间还是晨起发病,突然发病还是缓慢发病, 
(2)首次发病还是反复发病; 
(3)何种情况下发病,体位改变、扭颈,或某种特殊体位发病; 
(4)眩晕的形式是旋转还是非旋转性的; 
(5)强度能否忍受,意识是否清楚; 
(6)睁、闭眼时眩晕是减轻还是加重,声光刺激、变换体位时眩晕是否加重。 
3、眩晕伴发症状 
(1)自主神经症状:血压变化,出汗,面色苍白,腹泻; 
(2)耳部症状:耳聋,耳鸣,耳闷; 
(3)眼部症状:眼前发黑,复视,视物模糊; 
(4)颈部症状:颈项部或肩臂疼痛,上肢麻木,活动受限; 
(5)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头痛,意识障碍,感觉运动障碍,语言或构音障碍等。 
眩晕应该做哪些检查? 
前庭功能检查: 
(1)诊室或床旁前庭功能检查:包括直立倾倒试验、原地踏步试验、扭颈试验等; 
(2)眼球震颤 
(3)眼震电图 
(4)平衡姿势图 
听功能检查: 
影像学检查:头颅CT、MRI等以明确有无头部占位、缺血性或出血性疾患。 
其他内科检查:包括血压、心电图、生化检查等。 
伴眩晕的各种常见全身性疾病 
1、脑血管性眩晕:突然发生剧烈旋转性眩晕,可伴有恶心呕吐,10-20天后逐渐减轻,多伴有耳鸣、耳聋,而神志清晰。 
2、脑肿瘤性眩晕:早期常出现轻度眩晕,可呈摇摆感、不稳感,而旋转性眩晕少见,常有单侧耳鸣、耳聋等症状,随着病变发展可出现邻近脑神经受损的体征,如病侧面部麻木及感觉减退、周围性面瘫等。 
3、颈源性眩晕:表现为多种形式的眩晕,伴头昏、晃动、站立不稳、沉浮感等多种感觉。眩晕反复发作,其发生与头部突然转动有明显关系,即多在颈部运动时发生,有时呈现坐起或躺卧时的变位性眩晕。一般发作时间短暂,数秒至数分钟不等,亦有持续时间较长者。晨起时可发生颈项或后枕部疼痛。部分患者可出现颈神经根压迫症状,即手臂发麻、无力,持物不自主坠落。半数以上可伴有耳鸣,62-84%患者有头痛,多局限在顶枕部,常呈发作性跳痛。 
4、眼源性眩晕:非运动错觉性眩晕,主要表现为不稳感,用眼过度时加重,闭眼休息后减轻。眩晕持续时间较短,睁眼看外界运动的物体时加重,闭眼后缓解或消失。常伴有视力模糊、视力减退或复视。视力、眼底、眼肌功能检查常有异常,神经系统无异常表现。 
5、心血管性眩晕:高血压病引起的眩晕通过血压测定可以明确诊断。颈动脉窦综合征可以导致发作性眩晕或晕厥。发病诱因大多是突然引起颈动脉受压的因素,如急剧转颈、低头、衣领过紧等。 
6、内分泌性眩晕:低血糖性眩晕常在饥饿或进食前发作,持续数十分钟至1小时,进食后症状缓解或消失,常伴有疲劳感,发作时检查血糖可发现有低血糖存在。甲状腺功能紊乱也可以导致眩晕,临床以平衡障碍为主,对甲状腺功能的相关检查可以确诊。 
7、血液病导致的眩晕:白血病、恶性贫血、血液高凝疾病等均可引起眩晕,通过血液系统检查可以确诊。 
8、神经官能性眩晕:病人症状表现为多样性,头晕多系假性眩晕,常伴有头痛、头胀、沉重感,或有失眠、心悸、耳鸣、焦虑、多梦、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等多种神经官能症表现,无外物旋转或自身旋转、晃动感。对于45岁以上的妇女,还应注意与更年期综合征鉴别。 
眩晕的预防和治疗 
患有眩晕的病人外出时应由家人陪伴,以防意外事件发生。 
1、脑血管性眩晕:夏冬季节由于血液粘稠度增加,容易发生各种脑血管意外,导致脑血管性眩晕的发生。应注意多饮水,不要突然改变体位,如夜晚上厕所时猛起,都容易引发脑血管性眩晕。一旦发生,应尽快到医院就诊,经确诊后可以适当给以扩血管药物、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如阿司匹林)、抗凝药物等。 
2、脑肿瘤性眩晕:此类眩晕发病多较缓慢,初期症状较轻,不易发现。对于逐渐出现的轻度眩晕,若伴有单侧耳鸣、耳聋等症状,或其他邻近脑神经受损的体征,如病侧面部麻木及感觉减退、周围性面瘫等,应尽早到医院诊治,明确诊断,早期手术治疗。 
3、颈源性眩晕:应注意平时工作学习的体位,在长时间伏案工作后应适当活动颈部。枕头高度适宜,不能垫枕过高,以导致颈源性眩晕的发生。治疗上多采用康复方法,如颈椎颌枕吊带牵引、推拿手法治疗、针灸等,严重的需要手术治疗。 
4、对于其他疾病引起的眩晕,如内分泌 性眩晕、高血压性眩晕、眼源性眩晕,应积极治疗原发病,如控制血压,治疗眼科疾病,在原发病恢复的基础上,眩晕可以自然缓解。 
5、神经官能性眩晕:对于因精神因素导致的眩晕,首先应解除病人的焦虑不安情绪,可适当给以抗焦虑或抗抑郁药物,但要避免长时期使用镇静药物,以免增加药物的耐受性和依赖性。 
结语 
眩晕症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涉及到多种学科,几十种疾病。患者应积极预防,控制原发病;一旦出现症状应尽快到医院诊治,以免耽误病情。 
眩晕,通常称为头昏眼花,是一种常见的症状。轻者发作短暂,平卧闭目休息一会儿就可恢复正常;发病严重的病人就好像乘坐在车船上,感觉天旋地转,以至站立不稳。多数病人的病情时轻时重,兼见其他症状而持续很长一段时间。多见于高血压、动脉硬化、贫血、神经官能症、耳源性眩晕等疾病。 
手都按摩治疗眩晕具有一定疗效。但患者必须配合医生查明原因,积极治疗原发病,手部按摩可作为综合治疗中的一个辅助方法。临床治疗表明,内耳性眩晕、迷路炎、晕动病、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和全身疾病引起的眩晕,运用手部按摩配合中药等方法治疗,效果较好。 
[按摩选穴] 
经穴:内关、阳谷、支正等。 
反射区:垂体、小脑与脑干、大脑、颈项、内耳迷路、耳、眼、肝、肾、肾上腺、甲状腺、脾等。 
反应点:心点等。 
全息穴:头穴等。 
[按摩方法] 
按揉或拿捏内关200次,阳谷、支正各50次;点按垂体、小脑与脑于。大脑、内耳迷路、耳、眼、肝、肾各200次,肾上腺、甲状腺、脾。颈项各1OO次;点揉心点300次,掐接头穴500次。每天按摩1次,l个月为1疗程,可根据治疗情况持续3-4疗程。 
眩晕患者要注意饮食起居,调摄寒温,避免过度疲倦;定期测量血压,戒烟酒,慎房事,保持情绪稳定,避免精神刺激。眩晕发作时,宜平卧闭目,需保持环境安静,饮食宜清淡,少食多餐。若眩晕反复发作者,不宜高空或水上作业。高血压者如突发眩晕,应考虑中风的先兆 

酸地芬尼多 
药理: 
药效学 
本品可改善椎底动脉供血不全,对前庭神经系统有调节作用,对各种中枢性、末梢性眩晕有治疗作用,有镇吐及抑制眼球震颤作用,可抗运动病。本品还具有弱的周围性抗M-胆碱作用。 
药动学 
本品经胃肠道吸收,服药后1.5~3小时血药浓度达高峰。半衰期为4小时。以原形从尿中排出。 
[药理作用]本品对痉挛的血管有扩张作用,能增加脑动脉的血流量,特别是根基底动脉的血流量。另外,本品能调整前庭神经的异常冲动,抑制呕吐中枢及改善眼球震颤,因此可用于眩晕、呕吐的患者。本品无抗组胺作用,无镇静作用,无麻醉强化作用。 
药动学 
本品口服由胃肠道吸收,血中浓度达峰时间为1.5~3h,代谢物由尿中排出。 
适应症: 
用于多种疾病引起的眩晕与呕吐(例如椎底动脉供血不全、 美尼尔病、植物神经功能紊乱、高血压、低血压、颈性眩晕、外伤或药物中毒)、手术麻醉后的呕吐;对运动病有预防和治疗作用。 
本品用于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眩晕症,如椎基底动脉供血不全、梅尼埃病、植物神经功能紊乱、颈性眩晕和运动病等。经临床疗效观察,其有效率在80%以上。本品的优点为疗效高而无嗜睡或过度兴奋等不良反应,对人员正常工作无影响,可作为治疗眩晕症的主要药。 
用法用量: 
成人常用量口服,一次 25—50mg,一日 3次。 
[制剂与规格]盐酸地芬尼多片25mg 
口服,一次25-50mg,一日3次. 
[用法及用量]口服,每次25~50mg,每日3次。肌注,每次10~20mg,每日1~2次。 
[剂型与规格]片剂:25mg/片。注射剂:10mg/ml。 
禁用慎用: 
由于本品有轻度抗 M-胆碱作用,故用于青光眼、胃肠道或泌尿道梗阻性疾病以及心动过速时需审慎,肾功能不全者禁用。 
青光眼患者慎用,严重肾功能损害及过敏者忌用。 
不良反应: 
主要有口干和轻度胃肠不适,停药后即可消失。此外有报道,可有幻听、幻视、定向力障碍、精神错乱、嗜睡、不安、忧郁和抗 M-胆碱作用等,偶可见一过性低血压、头痛和皮疹。 
主要为口干、胃部不适,少数患者有耳鸣、药疹、手足发冷感、食欲减退、嗜睡、心悸等。各种副作用的总发生率约为10%。出现以上副作用不影响继续治疗。—般在停药后消失。 
相互作用: 
先服用地芬尼多,可降低阿扑吗啡治疗中毒时的催吐作用。 
本品与其他增加脑供血的药物合用,可增强其抗眩晕的作用。 
眩晕病人平时应注意劳逸结合,避免劳累,睡眠要保持充足,避免情绪波动。着急、恼怒、紧张、恐惧、焦虑等,都有可能引起眩晕。眩晕发作期注意饮食要清淡、不饮酒、眩晕发作时要绝对卧床休息,头部不要左右摆动。

眩晕症中医怎么治疗?

2. 眩晕中医怎么辩证治疗

有好多种可能。我举几个例子吧。
1.虚证,血虚不能上养清窍,兼证可有面色苍白,爪甲不荣,女子月经量少色淡,可以以四物汤为基础加减。
2.痰饮水湿泛溢。金匮中痰饮咳嗽病提到心下有支饮,其人苦冒眩,泽泻汤主之。有见证舌体胖大等。
另外还有其他多种可能需要具体辩证。

3. 眩晕症的中医治疗和辩证:

眩晕症。一切头昏脑胀,双眼发黑,目眩头晕,民间都叫发晕脑风。西医分析病情复杂而繁琐具体发病的原因,目前还没有准确的定论。
  
 中医认为眩晕。是气血失调。阴阳不平衡。或虚,或痰湿,或阴虚生内风。水湿停聚中焦。上焦二经,心肺气化失力,小肠大肠气机不通调。浊气不能下降。清气不能输送至头顶(何为清气就血液与营养物质及能量)。浊气集聚中焦脾胃,必然影响人体对营养的需求和吸收。肾脏为先天之本。脾胃为后天之本。人体所需要的各种营养。必须经脾胃的运化打磨消化以后,产生的物质和营养。才能够促使人体气血的正常运行。
  
 眩晕症分别分几种类型。虚眩(多为气血不足,心血不足)。痰湿胘(多为水湿浊气下聚中焦脾胃,有胸闷呕吐的感觉)。火眩(分实火眩,虚火眩。实火头眩晕头痛,虚火眩晕头轻脚重)。眩晕症实症少,虚症多。也就是说无虚不成眩晕,十眩有九虚。
  
 辩证辩方治疗:
  
                       虚火眩晕
  
 虚火胘晕病因,阴虚生内风。无风不作眩晕。眩晕由肝阴不足,肝阳上亢而引起,病情表现为眩晕耳鸣。头痛且胀,每因劳累或恼怒而头晕眩,头痛加剧,面色潮红,口苦,血压高。
  
 治疗原则,平肝潜阳,清火熄内风。
  
 附方如下。天麻10g生栀子10g钩藤10g苦丁茶10g黄芩10g石决明20g杜仲15g夜交藤10g牛膝15g
  
 水煎服早晚饭后服用每日一剂。
  
                       痰湿眩晕
  
 湿生痰热生风,无痰不作眩晕,眩晕由脾胃失常,致水湿集聚生痰,清阳不升,浊阴不得而降引起。病情表现为眩晕而见头重如包裹(就好像头部被什么东西包住一样,重重的很不舒服)。胸闷恶心,饮食减少。
  
 治疗原则,燥湿祛痰,健脾和胃。
  
 附方如下:天麻10g泽泻10g陈皮10g茯苓30g白术15g半夏15g桂枝5g代赭石15g
  
 水煎服早晚饭后服用每日剂。
  
              虚眩晕(心血虚)
  
 无虚不眩晕,眩晕多为虚。眩晕由心血不足。或肾精亏损,气血不能够充养脑髓而引起。若心血不足常常一有劳累,就会发生眩晕,并且面色苍白,心慌失眠,疲乏懒言,饮食无味减少。
  
 治疗的原则。补气养血见,健运脾胃。可以服用中成药人参归脾丸。
  
                    肾精虚眩晕
  
 若肾精亏损,常有精神疲乏,耳鸣遗精,腰膝酸软,记忆减退,治疗原则,补肾填精。可以服用中成药。六味地黄丸,杞菊地黄丸。按说明书正确服用。
  
 附方四首治眩晕。摘录千家妙方。
  
                1.风火痰湿眩晕
  
 化痰熄风安神方:
  
 麦冬15g胆南星15g菖蒲15g生地15g牡蛎25g珍珠母25g丹皮15g赤芍15g焦三仙30g陈皮15g法半夏15g合欢花25g茯苓25g生铁落15g
  
 水煎服早晚饭后服用每日一剂。
  
                     2.虚眩晕
  
 止眩晕汤:
  
 钩藤30g菊花10g法半夏10g夏枯草10g茯苓10g竹茹5g白木10g生地30g车前子30g(布包煎)牛膝15g珍珠母30g枸杞子12g
  
 水煎服早晚饭后服用每日一剂。
  
              3.滋阴定眩汤(虚眩晕)
  
 珍珠母30g沙参30g白芍20g枸杞子15g山茱萸15g菊花10g水煎服早晚饭后服用每日一剂。
  
           4.眩晕汤(虚眩晕气血不足)
  
 枸杞子15g女贞子15g牛膝15g当归15g桑寄生15g党参30g炙黄芪30g菊花10g陈皮10g法半夏10g石菖蒲10g白蒺藜15g生牡蛎30g煅磁石10g(后二味另包先煎二十分钟)。
  
 水煎服早晚饭后服用每日一剂。
  
 本文只代表作者观点,用药需谨慎。

眩晕症的中医治疗和辩证:

4. 中医治疗眩晕症吗?

答案是:当然可以!
  
 眩晕通常是由于脑部疾病,高血压,颈椎病,内耳疾病引起,可以通过以下中医疗法来缓解。#打败高血压#
  
 
  
  
 针灸疗法可以
  
 通过针灸疗法刺激穴位,改善椎动脉循环、脑供血、解痉止痛,对颈椎间盘突出、骨质增生、颈肩背肌疼痛等引起的眩晕患者疗效明确。
  
 
  
  
 
  
 
  
  
 正骨复位可以
  
 是治疗颈胸椎小关节错位或滑膜囊嵌顿者最直接、及时、有效、无法替代的一种治疗方法眩晕症,一旦复位成功常可收立竿见影的治疗效果。对于耳石症引起的眩晕,通过复位的手法,可以立即消除眩晕症状。病人抬着进诊,可以走着出诊室。
  
 
  
  
 
  
 
  
  
 推拿按摩可以
  
 是治疗颈肩背部肌肉劳损患者的主要方法,能舒筋活血、通络止痛、改善脑血供。颈椎牵引配合电疗可以扩大椎间孔隙、软化瘢痕、松解黏连从而促进循环、营养周围组织、消除炎症,有利于疾病的康复。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首选治疗方法是复位治疗。颈椎牵引或者手法治疗一定要到正规医院找专科医生治疗,切不可到路边的按摩店治疗,缺乏医学知识的手法治疗有可能导致包括高位截瘫的严重后果! 
  
 
  
  
 
  
  
  
 药物治疗,也可以 
  
 眩晕之为病,责之痰瘀虚。半夏白术天麻汤和滋水清肝饮效果不错。
  
 此外,颈椎病头晕用桂枝加葛根汤;
  
 梅尼埃病,迷路水肿,痰饮头晕者用,苓桂术甘汤合泽泻汤;
  
 贫血头晕,补益气血用八珍汤;淤血重,舌紫暗,用桂枝茯苓丸合泽泻汤。
  
 眩晕之为病,责之痰瘀虚,从此三方面论治。半夏白术天麻汤和滋水清肝饮效果的确不错。
  
 当然这需要在医生指导下才好。
  
 
  
  
 
  
 #快问中医超能团# @快问中医

5. 眩晕症中医怎么治疗

西医效果快,但是一般治标不治本。中药是慢,但是可以根除.
眩晕症 

眩晕症是最常见的临床综合征,随着人口老龄化,本症发病率日益增高,受到国内外医务界广泛重视。Smith(1993)报道眩晕是门诊常见症状的第三位。它涉及多个学科,绝大多数人一生中均经历此症。据统计,眩晕症占内科门诊病人的5%,占耳鼻喉科门诊的15%。生活在家中的老人50-60%有眩晕症,占老年门诊的81-91%;其中65岁以上老人眩晕发病率女性占57%,男性占39%。 
什么是眩晕? 
眩晕是目眩和头晕的总称,以眼花、视物不清和昏暗发黑为眩;以视物旋转,或如天旋地转不能站立为晕,因两者常同时并见,故称眩晕。 
眩晕的分类:真性眩晕、假性眩晕 
1、真性眩晕 
是指由于眼、本体觉或前庭系统疾病引起的,有明显的外物或自身旋转感。根据受损部位不同,可以分为眼性、本体感觉障碍性和前庭性眩晕。 
前庭系统疾病引起的眩晕多数症状较重,如美尼尔综合征、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脑干梗塞等,常反复发作。 
眼性眩晕可以是生理现象,也可以是病理性的。如在列车上长时间盯住窗外的景色,可以出现眩晕及铁路性眼震;在高桥上俯视脚下急逝的流水,会感到自身反向移动和眩晕。这些都是视觉和视动刺激诱发的生理性眩晕,脱离环境症状就会消失。眼睛的疾病,如急性眼肌麻痹可以出现复视和眩晕。 
本体感觉障碍引起的眩晕称为姿势感觉性眩晕,见于脊髓空洞症、梅毒患者因深感觉障碍和运动失调而引起的眩晕。 
2、假性眩晕 
是指由于全身系统性疾病引起的眩晕,如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贫血、尿毒症、药物中毒、内分泌疾病及神经官能症等,几乎都有轻重不等的头晕症状,患者感到“飘飘荡荡”没有明确的转动感。 
病史和临床症状体征 
1、眩晕发作前的情况 
发病前有无烟酒过度、精神情绪不稳、劳累失眠等因素。 
2、眩晕发作情况 
(1)夜间还是晨起发病,突然发病还是缓慢发病, 
(2)首次发病还是反复发病; 
(3)何种情况下发病,体位改变、扭颈,或某种特殊体位发病; 
(4)眩晕的形式是旋转还是非旋转性的; 
(5)强度能否忍受,意识是否清楚; 
(6)睁、闭眼时眩晕是减轻还是加重,声光刺激、变换体位时眩晕是否加重。 
3、眩晕伴发症状 
(1)自主神经症状:血压变化,出汗,面色苍白,腹泻; 
(2)耳部症状:耳聋,耳鸣,耳闷; 
(3)眼部症状:眼前发黑,复视,视物模糊; 
(4)颈部症状:颈项部或肩臂疼痛,上肢麻木,活动受限; 
(5)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头痛,意识障碍,感觉运动障碍,语言或构音障碍等。 
眩晕应该做哪些检查? 
前庭功能检查: 
(1)诊室或床旁前庭功能检查:包括直立倾倒试验、原地踏步试验、扭颈试验等; 
(2)眼球震颤 
(3)眼震电图 
(4)平衡姿势图 
听功能检查: 
影像学检查:头颅CT、MRI等以明确有无头部占位、缺血性或出血性疾患。 
其他内科检查:包括血压、心电图、生化检查等。 
伴眩晕的各种常见全身性疾病 
1、脑血管性眩晕:突然发生剧烈旋转性眩晕,可伴有恶心呕吐,10-20天后逐渐减轻,多伴有耳鸣、耳聋,而神志清晰。 
2、脑肿瘤性眩晕:早期常出现轻度眩晕,可呈摇摆感、不稳感,而旋转性眩晕少见,常有单侧耳鸣、耳聋等症状,随着病变发展可出现邻近脑神经受损的体征,如病侧面部麻木及感觉减退、周围性面瘫等。 
3、颈源性眩晕:表现为多种形式的眩晕,伴头昏、晃动、站立不稳、沉浮感等多种感觉。眩晕反复发作,其发生与头部突然转动有明显关系,即多在颈部运动时发生,有时呈现坐起或躺卧时的变位性眩晕。一般发作时间短暂,数秒至数分钟不等,亦有持续时间较长者。晨起时可发生颈项或后枕部疼痛。部分患者可出现颈神经根压迫症状,即手臂发麻、无力,持物不自主坠落。半数以上可伴有耳鸣,62-84%患者有头痛,多局限在顶枕部,常呈发作性跳痛。 
4、眼源性眩晕:非运动错觉性眩晕,主要表现为不稳感,用眼过度时加重,闭眼休息后减轻。眩晕持续时间较短,睁眼看外界运动的物体时加重,闭眼后缓解或消失。常伴有视力模糊、视力减退或复视。视力、眼底、眼肌功能检查常有异常,神经系统无异常表现。 
5、心血管性眩晕:高血压病引起的眩晕通过血压测定可以明确诊断。颈动脉窦综合征可以导致发作性眩晕或晕厥。发病诱因大多是突然引起颈动脉受压的因素,如急剧转颈、低头、衣领过紧等。 
6、内分泌性眩晕:低血糖性眩晕常在饥饿或进食前发作,持续数十分钟至1小时,进食后症状缓解或消失,常伴有疲劳感,发作时检查血糖可发现有低血糖存在。甲状腺功能紊乱也可以导致眩晕,临床以平衡障碍为主,对甲状腺功能的相关检查可以确诊。 
7、血液病导致的眩晕:白血病、恶性贫血、血液高凝疾病等均可引起眩晕,通过血液系统检查可以确诊。 
8、神经官能性眩晕:病人症状表现为多样性,头晕多系假性眩晕,常伴有头痛、头胀、沉重感,或有失眠、心悸、耳鸣、焦虑、多梦、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等多种神经官能症表现,无外物旋转或自身旋转、晃动感。对于45岁以上的妇女,还应注意与更年期综合征鉴别。 
眩晕的预防和治疗 
患有眩晕的病人外出时应由家人陪伴,以防意外事件发生。 
1、脑血管性眩晕:夏冬季节由于血液粘稠度增加,容易发生各种脑血管意外,导致脑血管性眩晕的发生。应注意多饮水,不要突然改变体位,如夜晚上厕所时猛起,都容易引发脑血管性眩晕。一旦发生,应尽快到医院就诊,经确诊后可以适当给以扩血管药物、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如阿司匹林)、抗凝药物等。 
2、脑肿瘤性眩晕:此类眩晕发病多较缓慢,初期症状较轻,不易发现。对于逐渐出现的轻度眩晕,若伴有单侧耳鸣、耳聋等症状,或其他邻近脑神经受损的体征,如病侧面部麻木及感觉减退、周围性面瘫等,应尽早到医院诊治,明确诊断,早期手术治疗。 
3、颈源性眩晕:应注意平时工作学习的体位,在长时间伏案工作后应适当活动颈部。枕头高度适宜,不能垫枕过高,以导致颈源性眩晕的发生。治疗上多采用康复方法,如颈椎颌枕吊带牵引、推拿手法治疗、针灸等,严重的需要手术治疗。 
4、对于其他疾病引起的眩晕,如内分泌 性眩晕、高血压性眩晕、眼源性眩晕,应积极治疗原发病,如控制血压,治疗眼科疾病,在原发病恢复的基础上,眩晕可以自然缓解。 
5、神经官能性眩晕:对于因精神因素导致的眩晕,首先应解除病人的焦虑不安情绪,可适当给以抗焦虑或抗抑郁药物,但要避免长时期使用镇静药物,以免增加药物的耐受性和依赖性。 
结语 
眩晕症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涉及到多种学科,几十种疾病。患者应积极预防,控制原发病;一旦出现症状应尽快到医院诊治,以免耽误病情。 
眩晕,通常称为头昏眼花,是一种常见的症状。轻者发作短暂,平卧闭目休息一会儿就可恢复正常;发病严重的病人就好像乘坐在车船上,感觉天旋地转,以至站立不稳。多数病人的病情时轻时重,兼见其他症状而持续很长一段时间。多见于高血压、动脉硬化、贫血、神经官能症、耳源性眩晕等疾病。 
手都按摩治疗眩晕具有一定疗效。但患者必须配合医生查明原因,积极治疗原发病,手部按摩可作为综合治疗中的一个辅助方法。临床治疗表明,内耳性眩晕、迷路炎、晕动病、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和全身疾病引起的眩晕,运用手部按摩配合中药等方法治疗,效果较好。 
[按摩选穴] 
经穴:内关、阳谷、支正等。 
反射区:垂体、小脑与脑干、大脑、颈项、内耳迷路、耳、眼、肝、肾、肾上腺、甲状腺、脾等。 
反应点:心点等。 
全息穴:头穴等。 
[按摩方法] 
按揉或拿捏内关200次,阳谷、支正各50次;点按垂体、小脑与脑于。大脑、内耳迷路、耳、眼、肝、肾各200次,肾上腺、甲状腺、脾。颈项各1OO次;点揉心点300次,掐接头穴500次。每天按摩1次,l个月为1疗程,可根据治疗情况持续3-4疗程。 
眩晕患者要注意饮食起居,调摄寒温,避免过度疲倦;定期测量血压,戒烟酒,慎房事,保持情绪稳定,避免精神刺激。眩晕发作时,宜平卧闭目,需保持环境安静,饮食宜清淡,少食多餐。若眩晕反复发作者,不宜高空或水上作业。高血压者如突发眩晕,应考虑中风的先兆 

酸地芬尼多 
药理: 
药效学 
本品可改善椎底动脉供血不全,对前庭神经系统有调节作用,对各种中枢性、末梢性眩晕有治疗作用,有镇吐及抑制眼球震颤作用,可抗运动病。本品还具有弱的周围性抗M-胆碱作用。 
药动学 
本品经胃肠道吸收,服药后1.5~3小时血药浓度达高峰。半衰期为4小时。以原形从尿中排出。 
[药理作用]本品对痉挛的血管有扩张作用,能增加脑动脉的血流量,特别是根基底动脉的血流量。另外,本品能调整前庭神经的异常冲动,抑制呕吐中枢及改善眼球震颤,因此可用于眩晕、呕吐的患者。本品无抗组胺作用,无镇静作用,无麻醉强化作用。 
药动学 
本品口服由胃肠道吸收,血中浓度达峰时间为1.5~3h,代谢物由尿中排出。 
适应症: 
用于多种疾病引起的眩晕与呕吐(例如椎底动脉供血不全、 美尼尔病、植物神经功能紊乱、高血压、低血压、颈性眩晕、外伤或药物中毒)、手术麻醉后的呕吐;对运动病有预防和治疗作用。 
本品用于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眩晕症,如椎基底动脉供血不全、梅尼埃病、植物神经功能紊乱、颈性眩晕和运动病等。经临床疗效观察,其有效率在80%以上。本品的优点为疗效高而无嗜睡或过度兴奋等不良反应,对人员正常工作无影响,可作为治疗眩晕症的主要药。 
用法用量: 
成人常用量口服,一次 25—50mg,一日 3次。 
[制剂与规格]盐酸地芬尼多片25mg 
口服,一次25-50mg,一日3次. 
[用法及用量]口服,每次25~50mg,每日3次。肌注,每次10~20mg,每日1~2次。 
[剂型与规格]片剂:25mg/片。注射剂:10mg/ml。 
禁用慎用: 
由于本品有轻度抗 M-胆碱作用,故用于青光眼、胃肠道或泌尿道梗阻性疾病以及心动过速时需审慎,肾功能不全者禁用。 
青光眼患者慎用,严重肾功能损害及过敏者忌用。 
不良反应: 
主要有口干和轻度胃肠不适,停药后即可消失。此外有报道,可有幻听、幻视、定向力障碍、精神错乱、嗜睡、不安、忧郁和抗 M-胆碱作用等,偶可见一过性低血压、头痛和皮疹。 
主要为口干、胃部不适,少数患者有耳鸣、药疹、手足发冷感、食欲减退、嗜睡、心悸等。各种副作用的总发生率约为10%。出现以上副作用不影响继续治疗。—般在停药后消失。 
相互作用: 
先服用地芬尼多,可降低阿扑吗啡治疗中毒时的催吐作用。 
本品与其他增加脑供血的药物合用,可增强其抗眩晕的作用。 
眩晕病人平时应注意劳逸结合,避免劳累,睡眠要保持充足,避免情绪波动。着急、恼怒、紧张、恐惧、焦虑等,都有可能引起眩晕。眩晕发作期注意饮食要清淡、不饮酒、眩晕发作时要绝对卧床休息,头部不要左右摆动。

眩晕症中医怎么治疗

6. 眩晕症的中医治疗和诊断是什么?

中医认为,眩晕多为肝阳上亢,气血亏虚,肾精不足,痰浊中阻所致,当以平肝潜阳、益气养血、补益肝肾、燥湿化痰为治。临床观察发现,采用外治法可有效地防治眩晕。
    1、药枕疗法配方1:夏枯草、荷叶、竹叶、公英、菊花各50g,研为细末,装入布袋中,当枕芯用,连续1~2月。配方2:野菊花500g,红花100g,薄荷200g,冬桑叶、辛夷、冰片各50g,共研粗末,装入枕芯,3个月为一疗程。此二方均可清热平肝,适用于肝阳上亢所致的眩晕。
    2、湿热敷法药用当归、伸筋草、路路通、丹参各50g,防风、雪上一枝莲各20g,白芷花10g,乳香15g。捣碎和匀,分装布袋中,放入水中浸泡约20分钟后,放入蒸锅中加热20分钟,取出降温至50℃左右时,置于颈部热熨。每次30分钟,凉了可再加热,每日2次,10日为一疗程。有条件者,亦可将上述药物加水煎煮,取浓缩液至100ml,用8cm×12cm与12cm×12cm绒布两块,浸透药汁,置于颈部,并加置相等大小的两块电极板,通以15mA强度的直流电作离子透入。本法是中医湿敷疗法的扩大应用,利用直流电使药物离子通过皮肤、黏膜引入机体内,达到治疗目的。
    3、塞耳疗法灵磁石10g,研为细末,分成2份,用纱布包裹,塞于双耳中,每日1~2次,每次1小时,连续5~7天。可平肝潜阳,适用于肾虚眩晕。民间还有用鲜生地塞患侧耳治眩晕法。
    4、耳穴疗法取米粒大小之冰片,放在0.5cm×0.5cm的橡皮膏中心,贴于双耳穴上(取穴:神门、脑、皮质下、交感,双侧,每次2~3个穴位),3天1换,4次为1疗程。用药时应将橡皮膏严格密封周围,防止冰片挥发。个别人贴药后有欲寐感,以后转清醒,不必多虑。本方也可治失眠证。
    5、敷百会法蓖麻仁、生半夏各等量,共捣成膏状,外敷于百会穴处,敷料包扎,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连续2~3天。可化痰除湿,适用于痰湿眩晕,一般用药30分钟后眩晕可明显减轻。
   得了眩晕症一定不能马虎,平时也要注意调整生活方式,注意参加适当的体育锻炼。中医治疗虽能根治,但效果缓慢且不易掌握。蜜葛精是中医与现代高科技的完美结合,方便使用且效果显著,可进行综合调理。

7. 如何治疗眩晕综合症

类型及治疗
1.无风不作眩(由肝气不调引起的眩晕症)。中医认为,肝为风木之脏,主动主升。忧郁恼怒,可致肝气不调,气郁化火,肝阳上亢,肝风内动,上扰清窍,发为眩晕。此型眩晕症的临床表现为头晕目眩,头胀或痛,心烦易怒,失眠多梦,耳鸣口苦,面色红赤,血压偏高等。此症多因情志刺激而诱发。治疗此症应以平肝熄风为主。方药可用镇肝熄风汤加减:取杭芍15克,玄参15克,龙骨20克,牡蛎20克,代赭石15克,龟板10克,天麻10克,钩藤15克,夏枯草15克,夜交藤15克,牛膝10克。将上药水煎2次,将药液混匀。每日一剂,早晚分服。
2.无痰不作眩(由痰阻引起的眩晕症)。饮食失节,过食肥甘,会使脾胃运化失常而聚湿生痰,痰浊中阻,蒙蔽清阳,发为眩晕。此型眩晕症的临床表现为头重昏蒙,胸闷恶心,时呕痰涎,不思饮食。治疗此症应以化湿祛痰为主。方药可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取半夏10克,白术15克,茯苓20克,橘红10克,天麻10克,牡蛎30克,泽泻15克,竹茹10克。将上药水煎2次,将药液混匀。每日一剂,早晚分服。
3.无虚不作眩(由气血亏虚引起的眩晕症)。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思虑劳倦或饮食不节,可损伤脾胃,或因脾胃素虚,皆能导致气血不足,气虚清阳不升,血虚使脑失濡养,发为眩晕。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生髓。脑为髓海。房劳过度,或有遗精滑泄之疾,或年老体衰,肾精耗伤,脑髓不足,也为眩晕之因。气血亏虚型眩晕者,动则加剧,劳则即发,面色萎黄或苍白,唇甲无华,心慌气短,食少身倦。治疗此症应以补益心脾,培补气血为主。方药可用归脾汤:取黄芪20克,党参20克,白术10克,茯神15克,当归15克,炒酸枣仁15克,远志10克,龙眼肉15克,木香10克,甘草10克,大枣10枚。将上药水煎2次,将药液混匀。每日一剂,早晚分服。若肾精耗伤引致的眩晕,可伴有腰膝酸软,神疲健忘,遗精耳鸣,记忆减退等。方药可用补肾定眩汤:取枸杞子30克,菊花15克,熟地15克,山药30克,菟丝子15克,女贞子15克,肉苁蓉20克,山萸肉15克,杜仲10克。将上药水煎2次,将药液混匀。每日一剂,早晚分服。

如何治疗眩晕综合症

8. 综合性眩晕症怎么治疗?

眩晕,通常称为头昏眼花,是一种常见的症状。轻者发作短暂,平卧闭目休息一会儿就可恢复正常;发病严重的病人就好像乘坐在车船上,感觉天旋地转,以至站立不稳。多数病人的病情时轻时重,兼见其他症状而持续很长一段时间。多见于高血压、动脉硬化、贫血、神经官能症、耳源性眩晕等疾病。 
手都按摩治疗眩晕具有一定疗效。但患者必须配合医生查明原因,积极治疗原发病,手部按摩可作为综合治疗中的一个辅助方法。临床治疗表明,内耳性眩晕、迷路炎、晕动病、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和全身疾病引起的眩晕,运用手部按摩配合中药等方法治疗,效果较好。 
[按摩选穴] 
经穴:内关、阳谷、支正等。 
反射区:垂体、小脑与脑干、大脑、颈项、内耳迷路、耳、眼、肝、肾、肾上腺、甲状腺、脾等。 
反应点:心点等。 
全息穴:头穴等。 
[按摩方法] 
按揉或拿捏内关200次,阳谷、支正各50次;点按垂体、小脑与脑于。大脑、内耳迷路、耳、眼、肝、肾各200次,肾上腺、甲状腺、脾。颈项各1OO次;点揉心点300次,掐接头穴500次。每天按摩1次,l个月为1疗程,可根据治疗情况持续3-4疗程。 
眩晕患者要注意饮食起居,调摄寒温,避免过度疲倦;定期测量血压,戒烟酒,慎房事,保持情绪稳定,避免精神刺激。眩晕发作时,宜平卧闭目,需保持环境安静,饮食宜清淡,少食多餐。若眩晕反复发作者,不宜高空或水上作业。高血压者如突发眩晕,应考虑中风的先兆 

酸地芬尼多 药理: 
药效学 本品可改善椎底动脉供血不全,对前庭神经系统有调节作用,对各种中枢性、末梢性眩晕有治疗作用,有镇吐及抑制眼球震颤作用,可抗运动病。本品还具有弱的周围性抗M-胆碱作用。 
药动学 本品经胃肠道吸收,服药后1.5~3小时血药浓度达高峰。半衰期为4小时。以原形从尿中排出。 
[药理作用]本品对痉挛的血管有扩张作用,能增加脑动脉的血流量,特别是根基底动脉的血流量。另外,本品能调整前庭神经的异常冲动,抑制呕吐中枢及改善眼球震颤,因此可用于眩晕、呕吐的患者。本品无抗组胺作用,无镇静作用,无麻醉强化作用。 
药动学 
本品口服由胃肠道吸收,血中浓度达峰时间为1.5~3h,代谢物由尿中排出。 
适应症: 
用于多种疾病引起的眩晕与呕吐(例如椎底动脉供血不全、 美尼尔病、植物神经功能紊乱、高血压、低血压、颈性眩晕、外伤或药物中毒)、手术麻醉后的呕吐;对运动病有预防和治疗作用。 
本品用于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眩晕症,如椎基底动脉供血不全、梅尼埃病、植物神经功能紊乱、颈性眩晕和运动病等。经临床疗效观察,其有效率在80%以上。本品的优点为疗效高而无嗜睡或过度兴奋等不良反应,对人员正常工作无影响,可作为治疗眩晕症的主要药。 
用法用量: 
成人常用量口服,一次 25—50mg,一日 3次。 
[制剂与规格]盐酸地芬尼多片25mg 
口服,一次25-50mg,一日3次. 
[用法及用量]口服,每次25~50mg,每日3次。肌注,每次10~20mg,每日1~2次。 
[剂型与规格]片剂:25mg/片。注射剂:10mg/ml。 
禁用慎用: 
由于本品有轻度抗 M-胆碱作用,故用于青光眼、胃肠道或泌尿道梗阻性疾病以及心动过速时需审慎,肾功能不全者禁用。 
青光眼患者慎用,严重肾功能损害及过敏者忌用。 
不良反应: 
主要有口干和轻度胃肠不适,停药后即可消失。此外有报道,可有幻听、幻视、定向力障碍、精神错乱、嗜睡、不安、忧郁和抗 M-胆碱作用等,偶可见一过性低血压、头痛和皮疹。 
主要为口干、胃部不适,少数患者有耳鸣、药疹、手足发冷感、食欲减退、嗜睡、心悸等。各种副作用的总发生率约为10%。出现以上副作用不影响继续治疗。—般在停药后消失。 
相互作用: 
先服用地芬尼多,可降低阿扑吗啡治疗中毒时的催吐作用。 
本品与其他增加脑供血的药物合用,可增强其抗眩晕的作用。 
眩晕病人平时应注意劳逸结合,避免劳累,睡眠要保持充足,避免情绪波动。着急、恼怒、紧张、恐惧、焦虑等,都有可能引起眩晕。眩晕发作期注意饮食要清淡、不饮酒、眩晕发作时要绝对卧床休息,头部不要左右摆动